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合集下载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反之,如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

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

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

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引领新常态

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引领新常态

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佚名
【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J], 褚娟;
2.主动引领新常态努力实现新发展——西安市碑林区积极加快转型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高地 [J], 苏红义;李雅楠
3.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产业转型发展新局面 [J], 龚孝燕
4.主动适应、积极引领发展新常态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J], 柴利能;
5.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识、适应经济“经济新常态”剖析

认识、适应经济“经济新常态”剖析
认识、适应经济“经济新常态” 剖析
背景 分析
认识经济“新常态”
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使中国经济发展 的旧有模式难以为继。这种挑战被形容为“三期叠 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 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背景 分析
认识经济“新常态”
何为新常态?新常态主要有哪些特点? 新常态的本质是什么?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 “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1.速度变化——中高速; 2.结构优化——产业、需求、城乡、收入分配; 3.动力转换——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 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 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经济 生活
适应经济“新常态”
例2:“近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 展新常态’是对‘转方式’这一重要命题的新表述,是对过去 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角度的再调整,说到底,还是要转方 式、调结构”。
——社科院专家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4.6
51.7
46.1
52.2
48.2
53.1
依据上表所示经济信息,描述我国经济态势 发生的转变。
答:①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且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持续稳 定发展。②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③ 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经济 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 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

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组织落实情况汇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组织落实情况汇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组织落实情况汇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组织落实情况汇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公司下达的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学习,根据市公司统一要求,我公司拟定了实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计划、方案,并以党委的名义向各部门、专业、支局下发了通知。

4月30日召开全局性班组长以上的干部大会,集中动员、部署了本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讨论活动,会议明确了这次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1)邮政业的新定位对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政策利好与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机遇和挑战同在;(2)邮政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内生动力不足;(3)邮政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但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2、适应新常态,探索新路径。

(1)坚持解放思想;(2)增强发展自信;(3)明晰发展路径;(4)实现重点突破。

3、引领新常态,开创新局面。

(1)因地制宜,突出特点;(2)经营转型、客户为先;(3)农村电商,渠道先行。

5月4日至10日,由局三位领导主持带队,各挂钩干部、部室负责人参加,分别深入各部室、专业、班组及支局,开展坐谈讨论活动。

讨论中引导基层员工在围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主题下如何好本职工作,谈体会,理思路,定措施。

在讨论结束后,组织班组长以上干部及全体大学生,围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55篇,经组织评选后,选中20篇质量较好的文章报送了市公司。

同时,在全局开展了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8条,经组织评选,选送6条具有创新思路的建议上报市公司。

在此基础上,党委根据基层学习讨论情况,结合了建湖邮政实际,多次开展专题研究,确定了六大研讨专题:(一)两包战略与函件的发展之路;(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邮政的未来之路;(三)投递队伍建设与邮政效益化之路;(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邮政金融转型之路;(五)员工的能力提升与企业长远之路;(六) 数据引领与邮政精细化管理发展之路。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年轻人成长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新就有旧。

经济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

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旧常态什么样呢?或者说,我国上个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状态是怎样的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我国经济过去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会有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呢?主要在于我国具有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快速增长释放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快速增长。

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体现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商品进出口总额4万多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达3.8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我们在看到高速增长的旧常态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其另一面,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比如粗放式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突出。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气、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及污染程度大都接近极限。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7期本刊评论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

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 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三篇)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三篇)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则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同时,经济发展动力亦从传统增长点逐渐转向新的增长点。

对于新常态的认识、适应和引领,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严肃面对的新课题。

市委常委会提出的“三个生态”建设,既是当前应对策略,也是长远发展规划。

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适应新常态之魂,是政治担当、责任担当的核心和关键。

有领导明确指出:是否具备担当精神,能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

只有担当尽责,才能使党的形象名副其实,充满活力。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过程,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成长过程中积蓄力量的前期转折。

各级领导应秉持对党和人民的负责态度,勇于担当,积极适应,按照市委常委会提出的“四讲要求”和“四个坚持”,以及“四点共识”,以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合作担当来应对新常态,展现有识、有胆、有谋、有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将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视为适应新常态之要,其核心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适应探索规律,实现稳步发展和蓄势待发。

新常态应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灵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同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

坚持市场活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发展要素,让发展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创新务实,通过产业化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在关键产业链和全产业链上实现创新突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作为适应新常态之基,需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自然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适应新常态的基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维度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维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在这个大逻辑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深入研究。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他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

可以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集中表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尊重经济规律的发展经济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

可依据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划分为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

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商品生产条件下遵循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

特有经济规律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等。

人们对经济规律只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就要遭到挫折、惩罚。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必须客观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

当下的中国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制度、方针、政策和计划等方面,体现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要不断创造新的财富;其次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效率要不断提高,消耗的能源资源的效率也要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不能造成更多的破坏;最后,具备前两个条件的经济发展持续的时间又持久。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四篇)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四篇)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则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同时,经济发展动力亦从传统增长点逐渐转向新的增长点。

对于新常态的认识、适应和引领,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严肃面对的新课题。

市委常委会提出的“三个生态”建设,既是当前应对策略,也是长远发展规划。

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适应新常态之魂,是政治担当、责任担当的核心和关键。

有领导明确指出:是否具备担当精神,能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

只有担当尽责,才能使党的形象名副其实,充满活力。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过程,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成长过程中积蓄力量的前期转折。

各级领导应秉持对党和人民的负责态度,勇于担当,积极适应,按照市委常委会提出的“四讲要求”和“四个坚持”,以及“四点共识”,以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合作担当来应对新常态,展现有识、有胆、有谋、有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将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视为适应新常态之要,其核心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适应探索规律,实现稳步发展和蓄势待发。

新常态应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灵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同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

坚持市场活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发展要素,让发展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创新务实,通过产业化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在关键产业链和全产业链上实现创新突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作为适应新常态之基,需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自然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适应新常态的基础。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学者指出对于新常态,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期,而且这个时期不是短期。

同时,要认识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这也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此外,中国自身内在的条件也已成熟,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就业情况还不错。

过去之所以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担心经济放缓影响就业。

事实上,可以看到的是,尽管经济增速温和地往下走,但是对就业的影响并未像过去那样大。

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慢一些。

并且,中国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上,放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上。

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一个标志,未来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慢一点,但是发展会更平稳一点。

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压力,首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消耗压力加大,使得将来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会更强,这点对我国的挑战是巨大的。

此外,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过去的人工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减弱。

这两方面要求我国要在创新与改革上加大力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需要特别警惕我国过去的长期粗放增长的惯性。

因为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通过招商引资与大量的投资来推动增长,而在通过创新与制度的变革来推动增长方面,还没有过多的经验。

如何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发展的观念,这也是一个挑战。

这一点也需要在改革上彻底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政绩考核的改革,要改变过去在政绩考核中过多看重GDP的倾向,要增加对资源环境、民生、科技等方面考虑的权重。

如何认识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认识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认识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李容(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从认识、适应、引领到适应、把握、引领,对新常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认识、适应是基础,把握、引领是关键。

文章重点阐述了作者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DOI]10.13939/ki.zgsc.2017.13.295新常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近些年来国际上描述发达国家经济与金融状况的一个常用说法,此说是指金融市场有所恢复,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推出后,经济始终没有恢复,失业率居高不下。

该说法在近几年的冬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频繁出现。

中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增长速度相比之前明显下降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也因此被反复用来描述中国经济形势。

1如何认识理解“旧常态”从字面上来看,“新”即有异于旧,“常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

我国的“新常态”,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环境的变化等多角度来说的。

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有所不同的新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期间的高增长,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改革开放前,人民群众极度贫困,消费品极大短缺,经济规模小,人均基数低,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实现高增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发展动力的几个层面来理解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1.1在制度层面主要是改革。

改革本身也在几个层面上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是废除了诸多的阻碍经济增长的制度。

四新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涵义

四新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涵义

“四新”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涵义“四新”即适应经济新常态、凝聚改革新共识、增添发展新动力、实现效益新增长。

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经济增长中高速、原油价格中低位、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新常态。

面对经济中高速增长,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企业发展条件的变化,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产量结构、产能结构、市场结构、燃料结构等,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不断加大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和破解难题的力度,努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型发展,使油田公司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入扩大增量转向更多依靠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创新驱动和员工素质提升,效益贡献由过度依赖上游业务转向各业务协调发展共同创效。

面对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做好低成本发展大文章,坚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挖掘潜力;眼睛向外,开拓市场、争取支持;眼睛向下,尊重首创、服务基层,以推进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为重点,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精准的措施,积极应对低油价挑战。

面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要积极应对“一样的新井不一样的产量、一样的新井不一样的递减、一样的产能不一样的可采储量、一样的产量不一样的成本、一样的建产不一样的工作量与效益”难题,突出增产量、拓市场、强合作、新项目等,做好增长点培育大文章,坚守千万吨生命线、提高千万吨含金量,保持油气稳产上产的总体态势,打牢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凝聚改革新共识,就是要凝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新共识。

面对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冲破观念禁锢,突破利益藩篱,实现质量效益发展,需要全员不断凝心聚力,共同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

要全面把握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九个一体化”经营对策、六个方面举措、七项自主权和五项配套政策,从时间表倒数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员工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公司上下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辩证处理舍与得、小利与大利、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试点方案,推进业务重组调整,推进机关机构达标,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消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管控模式,更好地回应干部员工的呼声和期待,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与潜力,不断增强改革的感召力,努力形成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意识自觉、责任自觉、行动自觉。

1[1].怎样认识新常态

1[1].怎样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新作为”形势任务教育宣讲辅导材料之一怎样认识新常态去年以来,新常态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经济名词,该词最早源于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复过程的描述。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使用“新常态”一词,其后又四次提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是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如何认识宏观经济、煤炭行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对于能源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经济新常态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改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程中,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变化。

“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中,经济新常态具有三个特点、九个特征。

三个特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九个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九个趋势性变化,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消费由模仿型排浪式阶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变;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情况汇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情况汇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情况汇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公司下达的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学习,根据市公司统一要求,我公司拟定了实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计划、方案,并以党委的名义向各部门、专业、支局下发了通知。

4月30日召开全局性班组长以上的干部大会,集中动员、部署了本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讨论活动,会议明确了这次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1)邮政业的新定位对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政策利好与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机遇和挑战同在;(2)邮政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内生动力不足;(3)邮政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但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2、适应新常态,探索新路径。

(1)坚持解放思想;(2)增强发展自信;(3)明晰发展路径;(4)实现重点突破。

3、引领新常态,开创新局面。

(1)因地制宜,突出特点;(2)经营转型、客户为先;(3)农村电商,渠道先行。

5月4日至10日,由局三位领导主持带队,各挂钩干部、部室负责人参加,分别深入各部室、专业、班组及支局,开展坐谈讨论活动。

讨论中引导基层员工在围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主题下如何好本职工作,谈体会,理思路,定措施。

在讨论结束后,组织班组长以上干部及全体大学生,围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55篇,经组织评选后,选中20篇质量较好的文章报送了市公司。

同时,在全局开展了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8条,经组织评选,选送6条具有创新思路的建议上报市公司。

在此基础上,党委根据基层学习讨论情况,结合了建湖邮政实际,多次开展专题研究,确定了六大研讨专题:(一)两包战略与函件的发展之路;(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邮政的未来之路;(三)投递队伍建设与邮政效益化之路;(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邮政金融转型之路;(五)员工的能力提升与企业长远之路;(六) 数据引领与邮政精细化管理发展之路。

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2)

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2)

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2)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 [篇2]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反之,如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

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

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

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状态的准确判断,不仅要求我们要准确认识,还需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

准确认识新常态新常态是对发展阶段的一个新的判断。

2015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一重要表述,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体现了一种“新常态思维”。

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

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中央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提出新常态。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是对APEC会议上习关于增速、结构和动力的阐述进一步的深化和系统化,是决策层对新常态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及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的新变化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这些趋势性变化和特征可以推出“四大转变”的结论:一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准确认识新常态,必须把握好这“四大转变”。

主动适应新常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1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亮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必须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转变观念。

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

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次会议对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就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这么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维持中高速增长能保证就业,因此调控空间比较大。

我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好时机。

”“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孙立坚对此非常认同。

亮点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是连续第五年实施。

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和实施的重点将会有所变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是这对“老搭档”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是扩张性的,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在这方面我们具备较大的空间。

按明年经济增长7%来计算,赤字率不超过3%,2015年赤字空间在1.9万亿左右。

2014年财政赤字安排是1.35万亿元,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不过,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正明显递减。

”高培勇强调,明年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推进结构调整,都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孙立坚也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民生改善提振消费。

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所谓松紧适度,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向松的方向微调。

”高培勇表示,目前就业相对良好,物价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亮点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

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个目标与新常态定位是一致的,要完成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要通过制度改革放松管制,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从‘跟跑’到‘领跑’,靠政府来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

”孙立坚认为,“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要确保政府‘不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不过,政府也得‘不缺位’,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在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上更有作为。

”“‘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

”刘元春表示。

亮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可以缩小北京、天津与河北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并实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和功能分工。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对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也有积极意义。

此外,还可以使我国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非常有利于发展。

”侯云春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

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并主导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国际区域合作。

同时,国际区域合作要依托国内区域合作。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向东面向海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欧洲相连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和印度洋相连接,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建成跨越亚欧,连接三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肖金成表示。

亮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全球经济陷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之际,利用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谁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取决于各国结构性改革是否彻底、是否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刘元春说。

“当前,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并加强政策落实。

”郑新立认为。

“要尽可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决策权。

在投资方面,要尽快推进负面清单措施,‘法无禁止皆可为’。

此外,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一些公共服务。

这对打破行业垄断、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效益、保障民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郑新立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

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

”郑新立说。

“打破传统利益结构,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很大。

”刘元春说。

亮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

“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时下内需比较疲弱,导致进口增速放缓。

”连平说。

在进口和出口平衡方面,当前我国经常项下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至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4%以下。

“数量上的平衡是一个结果,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追求进出口质量。

出口方面,我们要继续维持出口大国的地位,加速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从低端劳动力制造,向质量、技术、品牌升级,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进口方面,要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经济转型,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方面,“过去利用外资,主要着眼于保就业和增强出口竞争力。

新常态下,吸引外资为的是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品牌、渠道、研发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包’。

我们对外投资,早期是为了出口,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为获得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

”隆国强说。

连平认为:“如今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明年我国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

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也将逐步呈现双向流动的格局。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连平认为,未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是采取各项举措推动内需增长,逐步缩小贸易顺差;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走向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平衡。

稿件采写:本报记者李丽辉、田俊荣、刘先云、林丽鹂、姚懿文、乔栋版式设计:李姿阅内容统筹:杨义、沈寅《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2日 10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