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 王安石变法学案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一、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农田施肥。
手工业: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
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
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
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
上层建筑的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革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
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立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
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国别主持内容影响春秋齐桓公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总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述一、改革的含义改革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旧有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以适应新形势统治的需要。
有时改革也称变法。
二、改革的原因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商鞅变法等。
2、社会危机严重,为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
梭伦改革、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3、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为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4、民族危机严重,为解除民族危机。
如明治维新。
5、为达到特定的目的。
如欧洲宗教改革(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等。
三、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看:(1)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
如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2)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商鞅变法等。
2、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有的兼而有之。
3、从性质看:(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等。
(2)封建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阿里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等。
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等。
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
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罗斯福新政等。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等。
4、从结果看:(1)成功的改革: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8讲 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讲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时间:45分钟)【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讲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材料一王介甫令(县令)吾浙之鄞(宁波),鄞滨海,其民冬夏乘筏采捕为生。
有田率夺山麓……故民得指田为质,以货豪右之金。
豪右得乘急重息之。
介甫特出官钱,轻息以贷。
至秋则田亩之入,安然足偿。
所谓青苗法也。
于鄞实善政,及为相,必欲推而遍于天下,则非矣。
鄞人至今德之,立祠陀山下,神亦至灵。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材料二以余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
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史,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朱子文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
2.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其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产生严重差异,成为改革争论的焦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
……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市易法的确剥夺了大商人的“较固取利”,即垄断性的商业经营,却建立了官府的垄断经营。
在中国封建时代前期,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尚有打击奴隶主工商业的积极意义。
而在封建时代后期的市易法,就只能阻碍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不折不扣的倒行逆施。
……每年二分市易息钱,特别是辗转加罚的罚息,使大撼商人都因而负债和破产。
……由于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商人债台高筑,唯一的出路只能提高城市物价。
……在楚州,市易务官员甚至利用饥荒,贱籴贵粜,“贩者为不行,人以乏食”。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导与练》一轮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Word版含解析
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商鞅变法1.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社会转型)(1)经济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和变法。
(3)军事: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3)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3.商鞅变法的历史任务:富国强兵,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4.变法针对措施5.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核心是“农战”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6.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7.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民版
选修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错误!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材料二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
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
——叶坦《大变法》材料三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
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
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
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3分)(2)材料二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3分)(3)材料三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北宋中期年财政收入是6 300~6 800万缗,但是其支出却高达7 000多万缗,由此可知北宋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提出的理财观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可知,反映了变法的措施是均输法;第二小问,可以从对市场、对国家财政两方面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分析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特急于见功"“知有利而不知有害”“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归纳。
答案:(1)状况:入不敷出.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2)措施:均输法。
益处:打击不法商人,利于调整供求关系,稳定物价;节省政府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考点解析-学习文档
三、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概述“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北宋,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就是政策之一,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去大肆的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的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起义者前赴后继,给了宋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军费支出尤其浩大,国家往往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北宋朝廷进一步的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即自然现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能一成不变;人们对变法的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废止。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积贫”“积弱”的现象,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1、“冗官”现象;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互相牵制;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恩荫赏赐;结果造成官员人数大增,官僚机构庞大臃肿;2、“冗兵”现象;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3、“冗费”现象;冗兵、冗官;大兴土木;向辽、西夏交纳“岁币”“三冗”现象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危机,导致积贫现象;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战斗力下降,造成积弱现象;(二)宋朝土地兼并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严重;(三)庆历新政的失败;严重的社会危机促使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结果宋仁宗下诏废止新政。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4)王安石变法1、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 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
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项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传统的观点认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在失去皇帝的支持后,新法被保守派废除。
事实果真如此吗?材料一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
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
……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至元丰年间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 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
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地主阶级内部的竞争趋势和腐化趋势都十分突出。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
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
秦迁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
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
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分)(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中“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开帝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中“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罚犯法太子的师傅,两度推行变法,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等内容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2.(2019·南京盐城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Ⅰ卷 资改革
工资史稿》
类
2017年 晚清北京街道 Ⅱ卷 管理改革
苏继祖《清廷戊戌 朝变记》、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原因类、启示 类
(3)从问题设计来看,一般是 两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 强。 (4)从设问视角来看,多采用 作用类(13次)、原因类(8次)、 特点类(6次)、比较类(5次) 和其他类(3次),注重对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 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 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19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3.评价 (1)积极性: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使日本变成工业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 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世界强国。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制约工业发展,形成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天皇制, 也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0
主干知识提炼
满分策略指导
2.措施、内容、意义
@《创新设计》
措施
内容
意义
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
均田制
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
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恢复和发展
实行俸禄制,依据政绩决定官吏任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
整顿吏治
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
杨光辉《汉唐封 特点类、内容类、(1)从材料出处看,
爵制度》等
作用类
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
[日]坂本太郎《日 作用(意义)类、 主。
本史》
原因类
(2)从考查内容看,
《戊戌变法档案
以中国史为主,着重
原因类、特点类
史料》等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考点解析三、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概述“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北宋,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人的需要。
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就是政策之一,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去大肆的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的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尖锐,农民起义此起义者前赴后继,给了宋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军其浩大,国家往往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北宋朝廷进一步的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即自然现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能一成不变;人们对变法的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使改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积贫”“积弱”现象,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1、“冗官”现象;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互相牵制;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恩结果造成官员人数大增,官僚机构庞大臃肿;2、“冗兵”现象;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了庞大的军事体系;3、“冗费”现象;冗兵、冗官;大兴土木;向辽、西夏交纳“岁币”“三冗”现象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危机,导致积贫现象;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战斗力下降,造成积弱现象;第 2 页第 3 页②影响:积极: A、协调了政府采购物资,减少了国家开支;B、减轻了百姓负担;C、增加财政收入;D、限制大商人囤积货物控制市场消极:均输法利用国家行政权利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教
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
育
选拔了大量能够 从事实际事务的 有用人才
方
面
改革 学校 制度
A增加太学生的名额,并且 根据学习成绩来选拔人才;
发展了教育,使
B同时又设置了许多的专科 学校成为变法造
学校,培养改革所需要的 舆论、育人才的
育
各种人才;
地方,使变法思
才
C编纂教材,作为考试依据 想得到传播
三、最终结果:
1、失败:标志——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2、失败原因: •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 ②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
象。 • ④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 ⑤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
①加强集权, 一职多官
①冗兵、冗官 ②大兴土木
原因 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③向辽、西夏交
③为对付辽、 士人数
纳“岁币”
西夏在边境大 ③恩荫赏赐 量屯兵
后果 军队战斗力低下; 行政效率低下;
军费负担沉重。 官俸负担沉重。
财政困难 积贫积弱
3.边患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富 市易法 设市易务,出钱
国
收购滞销货物 市场短缺时卖
限制商贾对市场的控制,国家收入 也有所增加
出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 募役法 收取免役钱
影响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
济
雇人服役
产时间,扩大了生产,增加了政府
方
收入
打消极击:豪募强役法地对主贫苦人是沉重的负
面
减担,轻许人多民人为负支担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2019【江苏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 王安石变法学案
第48讲王安石变法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2)有利条件,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主要内容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综合认识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答案:(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8讲 王安石变法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讲王安石变法教程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2)有利条件,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主要内容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综合认识【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讲王安石变法教程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学以致用的训练营【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8讲王安石变法教程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
2.变法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 (2)经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取士。
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是具有改良性质的改革。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失败: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加上用人不当导致人民反对,变 法最终失败。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完全改变。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民族 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改革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 税负担日益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军队数量激增,军费开支高涨,形成了冗官、冗兵、 冗费的 “三冗”问题,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集权的负面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在与辽和西夏 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主干整合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改革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溃,社 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 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 (3)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主要内容 (1)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 军功。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 (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共35页文档
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 题四 王安石变法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8
讲王安石变法学案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主要内容
军事上:
强兵之法,改变
积弱
局面,
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
政治上:
取士之法,培养变
法人才,
改革科
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
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
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综合认识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王安石变法学案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王安石变法学案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
“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王安石变法学案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王安石变法学案
1.(1)(1)焦点:要不要“理财”。
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
(2)理念:注重实用。
(3)措施:废除明经科(废除诗赋取士),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2.(1)角度:心理学(人性、人品); 理由:个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2)原因: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3)问题: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