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4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厘米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度数据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厘米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并简要介绍其他长度单位。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厘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厘米的概念与运用。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厘米的定义和用途
2.厘米的测量方法
3.厘米的换算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厘米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物品的厘米测量方法
3.能够进行厘米换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厘米的定义和用途
1.打开幻灯片,展示厘米的概念定义
2.通过幻灯片展示厘米的用途,例如衣物尺寸测量等
第二部分:厘米的测量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凳子的高度、书的长度等,来演示如何使用卷尺进行厘米测量
2.分小组进行实际测量演示,老师进行指导
第三部分:厘米的换算
1.在幻灯片上展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分小组进行换算练习,老师进行辅导
教学评估
1.通过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厘米的基本概念
2.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和换算中是否能够正确操作
3.评测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测试的能力
教学后续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厘米的应用,例如测量文具的长度、制作比赛用具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简易的测距仪、厘米标尺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厘米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线段?二、新授1、引入新。
(1)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了:量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A、“0”在哪儿?B、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这么长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计,估计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估计。
6、“想想做做”第6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应用,培养学生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长度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还是空白,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应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厘米尺、生活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把厘米尺,一份测量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教室里的桌子、学生的身高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数学元素。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展示厘米尺,讲解厘米的定义和用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如用厘米尺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生活物品,用厘米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初步接触长度单位,对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是相对模糊,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2.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厘米进行表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从而掌握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份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我们怎么告诉他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问题,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厘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试着测量一些实物。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尺子测量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组讨论,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公开课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公开课终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认识厘米的过程,掌握厘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实物,如一根铅笔,请学生猜测它的长度,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把厘米尺,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与米的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厘米尺的刻度,理解厘米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实物,如一本书、一个文具盒等。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并掌握厘米的基本计量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将厘米转换为分米,进一步提高计量单位的认知。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卷尺、台历等实物资料。
2.室内或室外环境,提供不同长度的物体供学生测量。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A.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询问学生:这些物体有没有什么共同点?2.让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得出“它们都有长度这个量”的结论。
3.再问学生:“怎么称呼量过长度呢?”引导学生回答“长度”。
B. 认识厘米(30分钟)1.教师出示卷尺,介绍卷尺是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
2.可以拿一根长度不一的东西,如一支笔,让学生估算它的长度,并让学生量它的长度,得出厘米的测量值。
3.让学生个别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4.小组内分角色,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员为记者,向全班展示小组所测量的物体,并向全班介绍测量结果。
C. 认识分米(20分钟)1.让学生回想刚刚测量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值,向学生介绍分米,告诉学生一个分米等于十个厘米。
2.让学生个别练习将厘米转换为分米。
3.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借助计算器将厘米转换为分米。
D. 巩固练习(20分钟)1.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询问学生有哪些物体可以使用卷尺测量长度。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测量图片中物体的长度,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四、教学反思1.通过实物的观察和测量,使学生对长度的量、厘米和分米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计量单位的转换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作业1.自己动手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用卷尺测量长度,并计算出长度的厘米和分米值。
2.家长帮助孩子去超市精选不同长度的食材,并测量其长度,制作一份食材长度表格,写明每种食材的长度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厘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测量方法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厘米的长度,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厘米测量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2.学具:每人一份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尺子测量桌上的书本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尺子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尺子上的小格子,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观察厘米尺,认识厘米尺上的刻度。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校内)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校内)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主要包括厘米的定义、厘米与米的关系、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掌握厘米与米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实物,直观展示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提高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直尺、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直尺,适量实物模型。
3.课件:相关教学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商品长度的测量,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
2.呈现(10分钟)讲解厘米的定义,演示厘米与米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尺子,认识厘米刻度,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实物模型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厘米的换算关系,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我们怎么知道哪本书更长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厘米尺,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厘米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长度。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厘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系列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认识厘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长度单位》,具体为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厘米的概念,厘米与米的关系,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厘米标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几张不同长度的纸条,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根绳子,让学生猜测它的长度,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可能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厘米的概念。
2. 知识新授(10分钟)教师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巩固新知。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明身高130厘米,小华比小明高2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 小刚身高140厘米,比小明高3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2. 一本书的长度是26厘米,比一张纸的长度长10厘米,一张纸的长度是多少厘米?5. 巩固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解答,如: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厘米的定义2. 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3. 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6页的练习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导师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导师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观察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若干个厘米标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衡量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厘米标尺,了解1厘米的长度。
呈现一些物体,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组内成员的身高,并将数据记录在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厘米标尺测量其长度,并与同学分享测量结果。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长度”这个概念;2.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并能够简单进行换算;3.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温故知新:复习之前所学的长度概念;2.学习厘米的概念,并认识厘米标尺;3.进行比较和换算,了解厘米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环节(1)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
(2)之后可以引入厘米标尺,让学生观察熟悉这个工具。
2. 学习厘米(1)老师出示厘米标尺让大家观察,然后简单介绍厘米的概念和符号。
(2)老师简单用“比较”的方式来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例如:厘米与米、千米的大小比较等,为下一步的“换算”做好铺垫。
(3)通过展示比较各种长度的小实物,例如铅笔、棒球、手拍等,展示它们的长度,并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与记录,来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尤其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厘米这个单位的便利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认识厘米的兴趣。
3. 换算(1)出示一些真实场景的图像,在其中加入长度单位(含厘米),比如一张标着鱼缸尺寸的图片,或者一张标着学校操场尺寸的图片等等。
(2)告诉学生,怎样通过换算来确定图片的具体长度(或宽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换算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免忘记学了的知识。
4. 实践应用(1)选择一些适合本节课程的问题,例如“如果桌子的长度是60厘米,那么15个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 或“这本书是多长?”等。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2)在课堂上,参照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模拟和实践。
例如引导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手的长度、用厘米标尺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等。
切勿因都是刻板的单位名称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严肃、麻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厘米;2.掌握厘米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比较;3.进行长度的测量与换算。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熟悉的物品量化厘米;2.能够掌握厘米的换算方法;3.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厘米的使用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量尺或者卷尺,教学PPT;2.准备物品:手表、橡皮擦、笔记本、放大镜等等,用于上课量化。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让学生认识厘米•明确问题:学生是否了解认识厘米的概念?•解决问题:利用PPT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它与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用物品量化厘米•明确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厘米的具体长度?•解决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些常见物品(如手表、橡皮擦、笔记本、放大镜等),用计量尺或者卷尺测量出它们的长度,对比一下它们的长度,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厘米的换算•明确问题:学生能否掌握厘米的换算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多组例题,让学生掌握从厘米到米、从厘米到毫米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意识。
4. 综合练习•明确问题:从认识厘米到掌握厘米的换算,学生是否能够内化知识?•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的厘米知识。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学生在课堂上用计量尺或者卷尺量化物体的长度;2.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与厘米相关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探讨并回答问题;3.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厘米的概念,掌握了厘米的换算方法,并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使用厘米的意识,达到了课堂目标。
六、教学反思1.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操作性强,通过实物举例,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入地了解了厘米的概念;2.教学材料选取得当,高度吸引了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3.经过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的细致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了厘米换算方法和使用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的的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厘米》。
在此之前,我已经深入研究了本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对长度单位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借助实物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概念,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能够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能够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2.情景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思考。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5.游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能够运用厘米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认知,但是对于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理解厘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
2.掌握厘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认识厘米。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物体等。
2.准备厘米标尺。
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多长?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它们的长度?”然后,教师引入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厘米标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测量实物道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厘米的换算方法。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知识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数学基础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我们将教授二年级学生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等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育目标•了解单位厘米的含义,能够准确使用厘米进行长度的测量;•理解用厘米量与以前常用的尺(长)进行测量相比,厘米更为精确;•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大纲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什么是厘米?•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2.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3.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与以前常用的尺(长)不同的精准度。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满足本课教学所需的教具:白纸、直尺、蓝色铅笔或圆珠笔。
2. 教学环节环节一:引入引入环节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与长度有关的体验;•列举一些日常中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
环节二:认识厘米•通过对本文所使用的厘米纸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的大小。
•用圆珠笔或蓝色铅笔在厘米纸片上画画线,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厘米这种单位的精细和细致。
环节三: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教师可以将一段长度不同的物品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请学生选取一个物品,利用直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在白纸上画一个长度和所测物品相同的线条;•将直尺的一端对准所画线条的起点,然后沿着线条的方向将直尺向右移动,把直尺的另外一端放在线条的终点上,确认所测长度的大小。
4. 教学检查学生独立完成测量长度的练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独立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
5. 教学总结教师可通过提问、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预期。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主要涉及学生对单位厘米的认识、学会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测试、完成的测量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厘米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学生可能对测量长度的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请客”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事物,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厘米,并讲解厘米的概念。
3.实物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测量,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
4.交流分享: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游戏巩固:教师“厘米接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的认识。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厘米的认识。
7.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尝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①老师和学生比高矮,让学生体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必须量一量。
②用喜欢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
③指出: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先来认识学生尺。
2.出示学生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讨论)
①交流:尺上有数;有很多长短不一的线;有字母"cm"。
②讲解: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
"cm"代表"厘米"。
"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①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②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③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在直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④小结: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对应的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①仔细观察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②取出宽是1厘米的硬纸条,提问:用这张纸条的宽和1厘米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长)那么这根纸条的宽是多少呢?(1厘米)
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纸条轻轻夹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保持不动,再举起手来互相看一看。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用硬纸条插进去校正一下。
④举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小朋友已经找到了很多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也知道了1厘米就是尺上两个相邻数之间的长度。
那么2厘米就是尺上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3厘米、5厘米、8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几厘米吗?(出示书上例2图)提问:量的是什么?有多长?你怎么知道的?
②师:小朋友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你们会用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
教师询问不同的答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③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用这个方法来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宽和一指的长。
5.用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提出要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交流画法,并明确: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
③练一练: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画好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