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论文
心理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分析蔡文英李凤杰
心理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分析蔡文英李凤杰发布时间:2023-07-13T09:28:50.739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蔡文英李凤杰[导读]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科从2022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呈P<0.05。
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56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科从2022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呈P<0.05。
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律失常;负面情绪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心脏跳动或节律发生异常,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疾病造成,容易反复发作,发病时可出现心悸、乏力、憋气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头晕、呼吸困难,甚至猝死,[1]。
由于患者对心率失常疾病的相关知识缺少了解,且治疗时间长,经常会出现负面情绪,这时护理人员更应该对患者有耐心,安抚患者情绪,有研究表明在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文结合对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收治的年龄为45-70周岁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施以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进行入院健康宣教,住院期间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详细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了解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原因,帮助患者疏导、安慰与鼓励,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紧张的心态;鼓励患者说出它们心理的问题,帮助它们回答此类问题,解除患者心中的问题。为患者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邀请正在治疗中的患者讲述治疗过程、自身状况、病情发展等,与其他病友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Key words:quality nursing;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xiety and depression
冠心病是我国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冠心病高发的主要人群,随着老龄化态势的加重,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1]。优质护理通过为冠心病病人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可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2】。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焦虑患者为实验对象,就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患者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抑郁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评价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例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收集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好。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状况,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分析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3-09T10:35:13.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白净1 李亮2 吴文娟1 李慧君3 马海芳1 赵丹[导读]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
1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2 磁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省邯郸市 056599;3 邯郸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河北省邯郸市 056006摘要:目的:研究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70例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
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组在传统护理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
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心律失常发作改善率进行比较。
结果:心理护理组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
心理护理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
结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心理干预;效果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焦虑症是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不仅需注重药物治疗,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干预[1]。
本研究探讨了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70例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
焦虑症的论文
焦虑症的论文焦虑症为一种神经症,它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有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情况,一般还会出现胸闷、头晕、口干、心悸、尿频等现象。
为了使患者相关的护理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选择亲情护理这种护理模式,亲情护理的理念是将患者当成亲人,对其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的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亲切、体贴的态度。
现选取一些焦虑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数据理论方法如下。
1 护理方法策略1.1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亲情护理。
1.1.1 常规护理对患者提供相对安静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休息,以及健康的饮食,经常采取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
1.1.2 环境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打扫,以及开窗通风,使患者的住院环境保持干净舒适。
同时还要注重住院的人文环境。
护理人员要进行统一的着装。
要保持统一的床单、被套以及枕套,在消毒时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较小的消毒液,避免患者因为不好的气味而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
1.1.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包括语言性与非语言性。
可以进行病情上的交流,告知患者该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办法,还有患者每天病情的变化,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信心。
还可以与患者进行生活、工作上的交流,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文化进行大致的了解。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话题,使患者能够将对疾病的注意力得到尽快的转移,减少焦虑的发生。
还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使家属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进行陪伴。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将所忧虑的事情讲出来,护理人员当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在患者的情绪及其低落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安抚,或者带患者到室外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1.1.4 娱乐护理医院要专门为患者准备相应的活动场所,定期与患者进行座谈,护理人员多给患者讲解一些健康知识,这样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客观上的认识,不至于产生无谓的心理负担,这样反而不利于治疗,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产生忧虑、悲观情绪。
焦虑症伴随心律失常的分析
H V下降 , R 表明焦虑时存在 自 主神经 的不稳定 , 抗焦虑治
疗使 H V上升 , 以增加 自主神经的稳定性 。同时文献报 R 可 道焦虑症患者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其可 以诱发各种 3 , 4 期前收缩 、 短阵发性房性 心 动过速 、 阵发 性室上性 心动过
会” 医学模式转变 , 大量的研究表 明, 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 管发生 、 发展、 表现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1随着社会生活 ()
节奏的加快 , 各种竞争 日 趋激烈 , 就诊的神经症患者 日 益 增多, 其中大部分为焦虑症患者。 这些人作心 电图检查发现 心律失常 , 经过进一步检测和临床医师诊断, 大部分不属器 质性改变。故弄清焦虑症患者的心律失常及预后对临床 、 心理咨询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 文对我院 9 例焦虑症合并 本 8 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 探究其原因 , 现报告如下 :
焦 虑 症伴 随心 律 失 常 的分 析
黄伟 屠苏 王仁荣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 江苏
无锡 ,10 2 24 0 )
【 】 目的 了解并探讨焦虑症患者伴随的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对住 院的 9 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病的焦虑症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可诱发房性期前收缩 、 室性期 前收缩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房速 , , 房扑 房颤甚有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合并随焦虑症的消除而痊愈或好转。结论 焦虑症
和心理疏导将起到很重要 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明, 1李建 李建英 .情绪生理和心血管病及其心理治疗.临床荟
萃 ,19 ,11 ) 3 . 9 6 1(o: 3 4
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张芳蓉;蒋艳荣;倪雅兰;肖娜;叶敏【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影响.方法:将80例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障碍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及黛力新抗焦虑、抑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较细致的心理疏导、认知疗法、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有效率、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心律失常患者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39)006【总页数】2页(P453-454)【关键词】心律失常;焦虑;抑郁;护理干预【作者】张芳蓉;蒋艳荣;倪雅兰;肖娜;叶敏【作者单位】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门,431700;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门,431700;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门,431700;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门,431700;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门,43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障碍者可达30%~50%[1]。
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病情明显得到改善。
我们对心律失常合并有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420例,合并有焦虑、抑郁障碍患者80例,占19.05%。
焦虑、抑郁障碍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2]。
80例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8~78岁,平均49.5±5.5岁;室性心律失常64例,房性心律失常9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起搏器植入术后4例。
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情况及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
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
邵泽祥;王恒和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2(30)18
【摘要】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长久不愈易伴发焦虑、抑郁障碍。
该文通过对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抑郁、焦虑障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结合当代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双心疾病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邵泽祥;王恒和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R749
【相关文献】
1.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2.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3.首发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伴焦虑患者临床特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4.浅析中医对老年肺结节伴抑郁、焦虑状态的认识
5.中医综合干预快速性心律失常伴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疗效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焦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焦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焦虑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干预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患者,可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其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焦虑;生活质量前言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类患者由于受到长期病程、症状反复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焦虑情绪[1]。
上述状况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患者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46例)和干预组(51例)。
常规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69.1±4.9)岁。
干预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68.9±4.6)岁。
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饮食干预。
在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时,应同时考虑其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
为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可指导老年患者减少脂肪、盐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尽量摄入易消化食物。
同时,为了缓解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可结合患者的兴趣偏好,引导患者适量摄入八宝茶、甜味水果等甜味食物,利用糖分的刺激,促进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
(2)情绪干预。
焦虑情绪的持续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容易干扰患者的病情康复。
对此,可结合老年患者的兴趣偏好,选择个体化情绪干预方法,舒缓其不良情绪。
如对于喜好下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可鼓励其主动寻找有共同爱好的病友下棋。
放松心情,疗愈焦虑诱发的心律失常
文/ 刘园园(天津市胸科医院双心门诊副主任医师)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可能为病理、生理、心理变化交互作用的结果。
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没有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可能是由于特殊生活事件的刺激诱发情绪问题导致的良性心律失常。
患者女性,53岁,门诊就诊。
查体:神志清,精神稍差,咽稍充血。
余患儿身高120cm,在第3百分位以下,其父亲身高为180cm,母亲身高为160cm,明显低于预期身高,建议做骨龄以及相关内分泌腺体功能的甲状腺功能检测:三碘甲)、甲状腺素(T4)、游)均低于参考值;促甲状腺素(TSH)>500μIU/ml(参考值0.49~4.91μIU/ml)。
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0.040U/ml(参考值1.4~7.8U/头颅核磁示垂体柄增宽,甲状腺B超示双叶甲状腺轻度肿大伴有回声不均,脑电图监测期间未见痫样放电。
甲状腺炎,给予补充甲状腺素片治疗后头痛缓解,但是偶尔还有轻度头痛,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可考虑腰椎穿刺看患儿是否存在桥本氏脑炎以及是否存在有良性颅内压增高的情况等。
疫性甲状腺炎,根据研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以及基因变异等因素有关系。
由于患儿体内产生甲状腺的自身抗体,使甲状腺组织受到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
也有一些患儿会出现一过性甲亢,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组织被破坏使甲状腺激素暂时释放入血过多引起,但是时间长的话甲状腺细胞破坏过多还是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是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也是获得性甲低最常有或无心律失常但同时伴有心理障碍时,会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影响患者的预后,并使医疗资源浪费。
对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仅有少数患者需要心内科专科治疗,但对伴有心理障碍的心律失常的患者,仅仅通过检查劝说使他们放心的做法并不能彻底改善患者症状。
经过严格评估的进一步治疗,尤其是精神治疗可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抑郁情绪论文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抑郁情绪研究【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20-02【摘要】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评测试。
结果: sds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心律失常阳性组sds评分显著高于阴性组。
结论: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心律失常呈高度正相关。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抑郁1 文献综述1.1 抑郁情绪与冠心病的关系:消冠心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1]。
其中抑郁的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的影响也最突出。
陈建平等[2]用sds对98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抑郁与躯体疾病互为因果,抑郁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也可能诱发或促发躯体疾病;同时,躯体疾病可以表现出抑郁等精神症状,而抑郁亦可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的症状。
抑郁加重了躯体疾病的痛苦,病人常因伴有抑郁情绪而延误了躯体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疗效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但如果医生不加以关注,未能早期识别并给予及时处理,其症状很有可能发展为疾病。
考虑到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多在综合医院就诊,单纯依赖精神科医生远远不能解决临床需要,因此急需相关学科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迫切需要加强对心血管医师精神心理方面的技能培训,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2 问题的提出抑郁情绪在冠心病患者中比较常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并没有及时得到识别和处理。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的危险人群预测、及时诊断、有效干预和防治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以下调研,了解冠心病患者比正常人是否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以及抑郁情绪是否会增加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 研究结果3.1 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的情况: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的情况:120例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8例(56.66%),其中轻度30例占25%,中度21例占17.5%,重度17例占14.17%。
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0-01T20:25:20.6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作者:王海霞李秀妍,刘丽,段宏宇,张玲[导读] 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情绪,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
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及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等。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24.97±3.21)分,对照组SAS评分则为(37.02±3.6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情绪,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焦虑情绪;优质护理;影响效果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anxie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rrhythmia.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7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37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et guidance and exercise guidanc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score of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4.97 + 3.21) scores, while the SA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7.02 + 3.68),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xie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effect is ideal,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old age; anxiety mood; quality care; influence effect 冠心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心肌缺血、缺氧、心前区疼痛、胸闷等为主要特点[1]。
抑郁和焦虑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抑郁和焦虑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仅合并焦虑者41例,仅合并抑郁者52例,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者33例,共126例,为观察组,未合并抑郁、焦虑情绪者42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对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总分、睡眠有效、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抑郁组、焦虑及抑郁组SDNN、SDANN、rMSSD、PNM50均显著对照组(P<0.01)。
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并对心律失常产生不利影响。
标签:抑郁;焦虑;心律失常;睡眠质量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对预后的不可预知,长期服药的不便等均可导致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焦虑和抑郁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有效率下降,入睡困难等[1-2]。
焦虑、抑郁、睡眠质量障碍均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168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伴抑郁和焦虑对睡眠质量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根据Zung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
其中仅合并焦虑者41例,仅合并抑郁者52例,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者33例,共12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8例,女58例,平均年龄(63.6±9.5)岁;未合并抑郁、焦虑情绪者4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1±8.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测评量表[3]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共有7个因子,得分范围0~21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
症 药物进 行治疗 , 疗效明显好 于单纯 的药物 治疗 , 在 治疗过程 中还要对 患者进行相应 的心理引导。
【 关键词 】 心血 管疾病 ; 伴 焦虑抑郁 症 ; 联合 用药
心血 管疾 病 的产 生与 患者 自身 的心理 因素密切
相关 , 心血管患者在患病时期会出现 隋绪低落 、 心情
1 . 4 疗 效 的判 定
无效 : 焦 虑抑 郁 的症状 无 改善 , 高 血压 患者 对血
例、 冠心病 3 2 1 例、 其他心血管病 7 O 例。 患者 的病情 均符合诊断及研究标准 。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 患 者 中有 女 1 0 5例 , 男9 5例 , 发病 时 间 平均 3 . 5年 。 患 者年 龄 为 3 5 ~ 7 2岁 , 平均 年 龄 ( 5 2 . 6 ± O . 2 ) 岁 。所有 患 者 在 年龄 、 性别 、 发病 时 间上 没 有 明显 差 异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患 者患 焦虑 抑郁 症 状 的诊 断标 准【 ・ 】 ①广泛性焦虑 : 患者的表现为情绪低落 、 紧张焦
8月一 2 0 1 3 年 8月入住我 院的心 血管疾病伴 焦虑抑 郁症 患者 中随机抽 取 2 0 0例 进行试验 ,分析 其临床特 征及表
现。 结果
通过对 患者的病 情进行研 究, 心血管疾病 患者 中约有 1 2 . 1 %的人 出现焦虑抑郁症的症状 。 焦虑抑郁症 的 心血 管疾病 患
虑、 气促 、 口干 、 心悸等 自主神经不平衡 的症状或有 震颤、 坐立 不安 、 全 身肌 肉强 直性 收 缩等 运动 型不 安
烦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而伴有焦虑抑郁症的心血 的症状 出现 ; ②患者 出现惊恐发作 : 此症状主要表现 管疾病会增加病情 , 从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_ l J 。本文 为心悸 、 呼吸困难 、 有濒死窒息感等症状 出现 ; ③自 对2 0 0 6年 8月 一 2 0 1 3年 8月人 住 我 院 的 心 血 管 疾 身 的心 脏疾 病所 无 法解 释 的症状 ,但 给予镇 痛 治疗 病伴 焦 虑抑郁 症 患 者 中随机 抽取 2 0 0例 ,对 患者 的 可 以缓 解 病痛 的症 状 。 病例 进 行分 析研 究 ,通 过分 析患 者 的临 床特 征及 表 1 . 3 治 疗方 法 现 ,找 到在 临床 上联 合 治疗 心血 管疾 病伴 焦 虑抑 郁 对 心 血管伴 焦 虑抑 制症 状 的患 者 除 了治 疗 其原 症 的药 物 , 并 分 析药 物 的安 全 l 生 及有效 l 生, 现 报道 如 发 的心血 管疾 病外 ,还 对 其使 用安 定镇 静剂 等抗 焦 下: 虑抑郁 , 对没有禁忌症 的患者 同时使用 B受体的阻 断药进行治疗 ,对患有较重的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增 l 临床 资料 加使用小剂量 的舍曲林 ( 5 0 m g / d ) 治疗并给以相应的 心理 治疗 。 1 . 1 一般 资 料
焦虑和抑郁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进展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d i s o r d e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r r h y t h mi a s g r a d u a l l y c a u g h t t h e a t t e n t i o n o f c l i n i c . Me n t l a f a c t o r s s t i mu l a t i o n a n d e mo t i o n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a r c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a r r h y t h mi a s ,i n t u r n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t r e a t me n t e x p e n s e a n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o f a r r h y t h mi a s ma y l e a d t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s. r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e d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a n x i e t y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 关键词 】 心律 失常;焦虑 ;抑郁;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5 9 7 1 . 2 0 1 7 . 0 4 . 0 2 7
心律失常治疗研究论文
心律失常治疗研究论文【关键词】心律失常痰瘀阻络温阳化痰祛瘀通络瓜蒌桂枝汤温胆汤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自觉心搏异常,忐忑不安,神情紧张,心跳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症状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常伴胸闷咽堵,头晕乏力,心烦等症,老年患者可伴胸部阵痛、气短,甚则汗出、肢冷,严重者出现晕厥或猝死,可有疾、数、缓、迟、促、结、代等异常脉象。
心电图可见频发、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房颤等。
1痰瘀阻络是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因素气血亏虚是心律失常发病的根本原因。
《内经》中形象地记述了本病的基本特征“心中澹澹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如悬若饥状”。
究其病因,不外六淫外袭,内侵于心;或七情损伤心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碍气机而发病;或病后虚损,气血阴阳不足等。
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生心悸;标实为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心血瘀阻,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心悸。
病本在心,关乎五脏,其证候常因人而异,一般以虚实夹杂为多见,辨证以虚实为纲。
痰浊、瘀血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是顽固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产物。
痰浊、瘀血既可相互转化,又可相互为病。
痰浊既成,留而不去,阻滞气机,气之升降出入不畅则血流滞缓,留而成瘀;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运血无力则留而成瘀。
《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医宗金鉴》云:“(脉)沉弦细滑大小不匀,皆痰气为病。
”《证治汇补·惊悸怔忡》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生痰,痰居心位,以惊悸之所以肇端也。
”《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
”可见瘀血可以转化为痰浊,瘀有坚结之性,痰禀胶着之质,无论何者为先,终成痰瘀互结之势。
因虚致瘀生痰是心悸发病的根本,痰瘀互结是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原因[13]。
心律失常患者的精神心理关注
心律失常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焦虑和恐惧
心律失常带来不确定感和恐惧,患者 常常担心心脏状况加重或发生危险。
2 抑郁和情绪波动
与心律失常长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相 关,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情绪低落。
3 自我身份和自信问题
患者可能因为心律失常而感到自卑,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质疑。
有效管理心理因素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应对焦虑和抑郁;支持性治 疗,帮助患者接受和调整心脏状况。
支持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健康扶助计 划
多学科团队合作
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家属共同合作,为患 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
社交支持和参与
鼓励患者参与支持群体和社区,与他人分 享经验和支持。
教育和信息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心律失常及其心理健 康关注的教育和信息。
定期随访
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 治疗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提供全面的关注、治疗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他们 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患者的精神心理 关注
了解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关注和支持, 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健康。
心律失常的介绍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发生异常的疾病,可引起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了 解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其影响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心理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和精神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律失常患者尤其重要。积 极的心态和情绪能够减轻症状并改善心脏功能。
1
心理咨询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压力管理
教授患者有效的应对技巧,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和调节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论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导致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常常使人们产生过重的心理负荷或社会压力,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及躯体疾患。
在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O.L.Engel)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心血管系统的生物节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来分析,但影响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因素众多,除经典的自主神经系统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有证据显示这种应激性心律失常(SIA)的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人格、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等方面,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细节和相互关系对应激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但这些机制的细节和相互联系目前尚不甚明确。
本文拟从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1心律失常伴焦虑的相关性及发病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行为应激与恶性心律失常之间有联系。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增加器质性心脏,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国内冯文化对167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心脏彩超、心肌酶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先做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患者心理障碍情况,发现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105例(62.9%),无焦虑或抑郁症状的62例(37.1%)[1]。
美国Lessmeier等报道59例室上速患者发作时有32例(54%)伴有焦虑和惊恐发作症状,女性多于男性[2]。
Lampert等曾对42例置入植入式心脏除颤仪(Implanted-CadiacDefibrillator ,ICD)患者的情感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研究,记录患者情绪状态和体力活动水平,调查了需电击的心律失常发生前15min内行为应激情况,结果表明焦虑与恶性心律失常明显相关[3]。
国外有学者就对117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其中62例经历了心脏骤停,55例患者出现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据心理专家评价发现,有25例(21%)患者在发作前24h发生了急性情绪障碍,结果提示心理学变化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
Mirela等[5]通过研究焦虑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置入ICD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的关系,对1012例置入ICD患者完成焦虑状态特征总表(State-Trait AnxietyInventory,STAI),终点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置入ICD1年内死亡。
该研究显示,在ICD植入后的第1年,19%的患者经历了室性心律失常,4%的患者死亡。
经校正分析,焦虑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风险比[HR]=1.017;95%可信区间[CI]=1.005-1.028,P=0.005)和置入ICD后1年内死亡率增加(HR=1.038,95%[CI]=1.014-1.063,P=0.002)。
与低焦虑患者相比,高焦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了1.9(95%[CI]=1.329-2.753,P=0.001)和死亡率风险增加2.9(95%[CI]=1.269-6.677,P= 0.01)。
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257例患者中,经调整人口学和临床协变量后,焦虑与上述患者死亡率有关(HR= 5.381,95%[CI]=1.254-23.092;P=0.02)。
结果:焦虑可独立于人口学和临床协变量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和ICD植入后1年内死亡率的风险增加。
2焦虑对心率失常的影响机制2.1生理机制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总时间。
新西兰Straus等对3105例男性和4828例女性(年龄≥55岁)进行队列研究,基线访视(1990年至1993年)和首次随访检查(1993年~1995年)期间确定心电图QT间期。
随访的6~7年,研究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QT间期与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于心源性猝死的共有125例,而异常的QT间期延长可使其风险增加3倍,提示QTc延长是促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在这之中心理应激可能是作为QTc延长的一个诱因而起作用的[6]。
QT离散度(QTd)增加:QT离散度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
Uyard通过对健康男性志愿者的QTd进行测定,发现心理障碍(如焦虑状态)的发生可导致QTd的增加,而后后者往往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故研究者们认为QTd增加也可以作为促发心脏猝死的一个因素[7]。
心率变异性降低:心脏跳动的频率受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
研究发现HRV可定量反映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变化,对评价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
国内有学者在对伴发抑郁、焦虑的心律失常的160例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研究中发现,上述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HRV明显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存在障碍;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的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更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可能与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障碍更严重有关[9]。
何勤等在焦虑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系统功能特点研究中,对40例焦虑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短时程(10min)心率变异性分析,发现焦虑症患者组平均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焦虑症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状态;焦虑症患者组SDNN、rMSSD、PNN50及HR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焦虑症患者自主伸进的整合功能下降、迷走张力降低。
其中SDNN即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HRVI即心率变异指数反映心率变异程度,这两者数值低即表明焦虑症患者整个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较低;rMSSD 指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PNN50指两个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占一定时间R-R间期总个数的百分比,两者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情况。
其次,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可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増加,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心脏前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加重,诱发心律失常[9]。
国内唐继志在探讨心律失常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分析55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与30例无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提示心脏病高危性心律失常患者存在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且与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程度密切相关[10]。
2.2社会心理机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1]:①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心理障碍患者依从性往往很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导致对原发疾病疗效降低,病情迁延不愈,进而导致疗程延长;②影响患者的预后。
心血管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高,预后不好;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焦虑等负性心理障碍可以通过上述一系列生理病理机制导致心律失常发病率升高、病情加重,患者的健康状况进一步下降,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④医疗费用增加。
合并焦虑的患者由于症状反复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导致反复就诊或住院及住院时间延长,使医疗花费明显升高,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
2.3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发病机制除目前社会因素外,分析可能的原因还有:①患者对长期患病而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较为敏感;反复的住院易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12,13]。
②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常有恐惧的体验,担心病情恶化、复发,久病及反复住院后丧失个人独立性[14,15]。
③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活动能力受限、社会活动频度减少,进一步导致其欠缺生活信心及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妨碍患者在主观和客观上获取社会支持资源。
④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需长期终生治疗,病程长,且医疗费用昂贵,易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⑤患者长期患病可能丧失劳动能力,因而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够对于合并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1]冯文化.焦虑,抑郁情绪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67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4):675-676.[2]Lessmeier T J, Gamperling D, Johnson-Liddon V, et al. Unrecognized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otential for misdiagnosis as panic disorder[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7, 157(5): 537.[3]Lampert R, Joska T, Burg M M, et a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precipitants ofventricular arrhythmia[J]. Circulation, 2002, 106(14): 1800-1805.[4]Reich P,DeSilva R A,Lown B,et al. Acute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precedinglife-threaten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J]. 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1981, 246(3): 233-235.[5]Habibovi. M, Pedersen S S, van den Broek K C, et al. Anxiety and 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13, 75(1): 36-41.[6]Uyarel H, Okmen E, Cobanoglu N, et al. Effects of anxiety on QT dispersion inhealthy young men[J]. Acta cardiologica, 2006, 61(1): 83-87.[7]孙彩霞,张颖,沈俊飞,等.老年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4):1896-1897.[8]李炜.心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焦虑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0):904.[9]唐继志,孙华群.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7(3):163-165.[10]胡大一,刘春萍.焦虑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刊,2006,41(3):53-54.[11]牛忆军.姚祖德.赫红军.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2011(4):1564-1565.[12]于海涛,李伟,杨丽华,等.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0):228-229.[13]李雅嫦,邱方城,严礼华,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45-146.[1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6.[15]金大鸣.UF1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评价[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