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抗震结构概念设计
第22页,此课件共35页哦
4.选用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
• 合理选择结构类型
– 结构选型涉及的内容较多,应根据建筑的重要 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 材料和施工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 综合确定。
第23页,此课件共35页哦
《抗震规范》关于结构体系的要求
第24页,此课件共35页哦
第4页,此课件共35页哦
2. 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做好地基基础的抗 震设计
– 有利地段、一般地段、 不利地段、危险地段 – 软弱粘土 – 可液化地基
第5页,此课件共35页哦
第6页,此课件共35页哦
第7页,此课件共35页哦
第8页,此课件共35页哦
第9页,此课件共35页哦
200
软土地基,震陷(强烈地震下土体受到扰动,强 度显著降低——变形增加、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 剪切破坏)
– 钢结构
• 柱间支撑
– 注重整体性
• 加强连接,强节点、装配式加圈梁、连接件。。
– 防止薄弱层塑性变形集中
• 屈服强度系数的概念
第33页,此课件共35页哦
5.重视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 附属构件
– 女儿墙、厂房高低跨封墙、雨篷等
• 装饰物
– 建筑贴面、装饰、顶棚、悬吊重物等
• 非结构的墙体
– 围护墙、内隔墙、框架填充墙等
第28页,此课件共35页哦
双重抗侧力体系,通过各层楼盖进行协同工作。具有两道防线,一道是支 撑或墙体,一道是框架。
第29页,此课件共35页哦
连系梁首先承担地震前期脉冲的冲击,以达到保护主体 结构的目的。
第30页,此课件共35页哦
连系梁首先承担地震前期脉冲的冲击,以达到保护主体结构 的目的。
浅谈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或者竖 向出现严重不规则或整体性差 , 那么仅 仅按现有 的结构设
4 结构要规则 。结构 规则能 保证 建筑结构 有一个 对称 的整 ) 计计算水平 , 难保证 结构 的抗震 性能 。因而 , 很 结构 工程 师在 高 体布局 , 括立 体刚度 对称 和外形对 称 , 包 提高 建筑抗 侧力 。并 且 层建筑抗震设计 中应 特别 重视结 构规 范及 规程 中有关结 构抗 震 保证质量对称 , 能使建 筑物均衡抵 御外力 , 好 的避 免重心偏离 , 很
能, 而往 往 忽 略 非 规 范 性 质 的 手 工 和 思 维 应 用 方 式 。 因 此 , 念 对建筑物的破坏 , 概 减少 了工程整 体 的薄弱环 节 , 提高 了建 筑物 的 设 计 在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中的 重 要 性 被 重 新 提 取 出 来 , 受 愈 来 整体抗震能力 。 更 愈多建筑行业学者 的强烈关注 。另外 , 由于高层 建筑结 构的 复杂 2 竖向要均匀。在设计上要优 先考虑竖 向均 匀 , ) 在建筑 横隔
构认识上有很大 的局 限, 又由于一些其他 的因素 , 比如 : 施工 安装 保证其质量 。 时的变易性等等 , 也使得计算结果 和实 际相 差非 常大。 3 整体 要合 理。基础要符合建 筑要求 , 证基础的承载 能力 ) 保
然而 , 如今 仅仅 依 赖 数值 计 算 得 出 的 结 果 远 远 不 能 充 分 解 决 完全达到刚度强度指标 , 与上部构 件连接可靠 。柱 体与基础 和隔 现实 中的抗震问题 。尤其是地质特征 的差 异性等 原因 , 得很 多 板 到 楼 盖 的 连 接 上 有 足 够 的 刚 度 和 抗 力 , 部 件 牢 固 连 接 紧 密 协 使 各 国家 所 制 定 的抗 震 规 范 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的差 异 。 比 如 , 构 平 面 同 , 强 竖 向和 水 平 的抗 震 能 力 。 结 增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谈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谈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地震灾害具备分布广、频率高、震源浅等特征。
人类现在还不能控制地震,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误差也相对大,所以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对于有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具备特别关键的意义。
经过对建筑结构震害认识的持续加深,大部分的抗震学者在建筑构造上更加重视对抗震概念的设计与运用。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策略建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是一个特别关键的程序,它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紧密相关,对建筑抗震起到一个基础功能。
所以一定要注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机地结合起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以及构造措施来考虑,而且同时也要把有关方面的其他各项工作做好,以确保设计构思的完成。
1、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要尽最大的可能性安排很多的抗震防线,产生完整的抗震的构造与系统,应用这样一个具备延展性的结构构件实施一定的合作,也能够让这样的框架产生一个优良的结构。
在通过了级数相对大的地震以后,随后还会有余震。
假如只设计了第一道防线,那么余震非常可能会给建筑物再带来非常大的风险,也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假如设计得当,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建筑物抗震的程度实施提高。
1.2使用相关的措施在可能发生的薄弱位置增强其抗震能力。
对于薄弱位置判断基本的原因是构件承载能力,在出现地震的过程之中,构件并没有一定强度的安全的储备,所以在设计的过程里面,还需要实施楼层现实承载能力与设计上计算承受弹力的比值也在一个平均的转变趋势。
并且不可以过分的注重部分的强度与承载力对整体的协调程度。
从整体式实施抗震功能的方法实施增强,效果相对明显的方法是对层次的设计,还能够对变形的能力实施转化。
2、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策略2.1选择有利场地。
导致建筑物震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场地条件。
因为场地原因引发的震害往往非常严重,并且有些状况单单凭借项目措施来弥补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选择项目场址时,要实施具体的勘察,搞清地形、地质状况,挑选有利于建筑抗震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状况下都不能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也许会引起人员伤亡或相对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简述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
简述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合理分析和设计结构,使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 结构整体性: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连通方式,使整个建筑结构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抗震能力。
2. 建筑材料:选用合适的材料,如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抗震能力。
3. 结构体系: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桁架等,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要求。
4. 抗震设计要素:考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力、垂直力、剪力等,确定结构的尺寸、强度、柱网布置、墙体厚度等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5. 结构连接:合理设计结构连接,如梁柱连接、墙体与结构连接等,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
6. 附加构件:增设抗震构件,如减隔震、阻尼器等,以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目的是在建筑设计早期阶段,通过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尽可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考虑地震影响和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布局、形式、材料、连接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前考虑抗震性能: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初期阶段就将抗震性能的考虑纳入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形式和结构系统的选择,以及考虑地震产生的荷载、地震波传播路径等因素,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就提出合理的抗震方案。
2. 综合设计思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综合考虑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设计过程,不仅仅追求单一方面的抗震性能,还要考虑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舒适性等因素。
3. 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结构抗震概念设计需要满足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优化的材料选择以及适当的抗震措施,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方法:
1. 震度和设计地震力的确定:根据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数据以及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设计震度和设计地震力,用作设计参数。
2. 结构形式的选择:优选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以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保持整体稳定性。
3. 结构布局的合理调整: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使得建筑物各部分受力均匀,避免发生局部集中破坏,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4. 材料的选择与强度设计:合理选择适应当地地震特点的材料,并根据设计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强度等级,以确保结构在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 建筑物的抗震连接设计:合理设计结构的连接部位,采用适当的节点形式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提高抗震性能。
6. 抗震控制措施的设置:如设置剪力墙、拉杆、钢筋混凝土柱等抗震构件,以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采用阻尼器、减隔震装置等减轻地震作用的措施。
7. 结构设计的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动力响应分析,考虑结构的固有周期、频率、模态等参数,以更好地了解结构的地震反应情况,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以上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地震要求进行。
浅析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浅析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摘要:地震是一种恐惧性、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
地震所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原因还是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抗震设计原则阐述,讲述如何做好抗震概念设计。
并分析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的现状,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原则要求发展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概述1、理念分析概念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
概念设计就是以工程概念为主线。
概念设计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思维的体现,结构工程师可以利用其完成对特定建筑空间的设计并形成总体结构方案,同时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看得更加透彻清晰。
在不借助计算机的情况下,通过简单计算就能正确定性,帮助建筑师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优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概念设计的理念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的改进,概念的含义就是用笼统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确定一些设计上的难点,一般是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设计问题。
因为这种问题在设计中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按照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之间的力学关系,来解释地震所造成的对建筑物的损害。
这种损害很难用精确的数据来衡量,因为地震本身所产生的破坏力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一味地提高建筑物的刚性是不恰当的。
因此从抗震的角度看,利用宏观的概念性估算的设计思维更加符合抗震的需求。
这就是概念设计理念的基本理念。
2、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在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已经成为设计者所关注的设计理念。
建筑抗灾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
概念设计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析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析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已经逐渐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进行分析,主要从抗震设计原则、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融入了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实时情况,综合全面的完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进而综合全面的设计出理想的建筑抗震结构,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害。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地震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自然灾害,主要损害建筑结构,进而导致承重构件或地基失去作用。
现如今,人们还不能深入的认识到地震的损坏机理,直接影响了抗震计算的精确性。
概念设计是一种指导总体方案开展的方法,良好的概念设计不仅给日后建筑工程结构计算及工程造价等奠定基础,同时还实现了抗震设计的目的,具有较广的应用意义,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抗震结构设计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利用基于性能结构抗震现场理论、材料抗震模糊可靠度等方法进行建筑抗震设计。
但是建筑地震灾害依然在反复发作,虽然很多建筑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以上技术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建筑结构还会受到地形、规划、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概念设计”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并加大了对其的研究。
概念设计不仅完善了建筑结构,同时综合全面的分析了地震所产生的影响,掌握了地质活动破坏机制,并可以综合全面的了解抗震设计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实践中还可以不断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
2、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原则2.1建筑选址并确定地基稳定条件合理的规划选址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成功的基础,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际操作中要求规避地震不利地段,尽量选择安全稳定的建筑场地,如果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操作中无法避开不利地段,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地基稳定性与安全性。
现有基础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结构单元中个别应地质因素而采用天然地基或桩基的做法不可取,尤其是不允许在地震高发段建设建筑物。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工程建设中,抗震设计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必须完善好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工作。
本文主要论述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内容,提出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策略1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内容1.1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就是把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结合起来,设计时应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反应,依据结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侧,从一开始就全面合理地把握好结构设计的本质问题(如把握好总体布置、结构体系、承载能力与刚度分布、结构延性等),顾及关键部位的细节,力求消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1.2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实际地震的不可预知性,可供分析的地震资料的有限性,目前地震计算手段的局限性,故重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地震理论不完善所采取的弥补措施。
抗震概念设计目标:“小震不坏,中震(设防烈度地震)可修,大震不倒”;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两阶段设计步骤”,即:承载力验算和弹塑性变形验算。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策略2.1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2.1.1 影响结构体系的因素很多,如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还应考虑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等。
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
砖混结构以砖墙作为抗侧力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易发生剪切破坏。
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在地震力作用下,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抗侧力构件,发生不同破坏(剪切变形,弯曲变形)。
2.1.2 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是解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问题:1)对于非抗震结构,足够的材料强度和刚度是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抗震结构除了要承担常规荷载外还要承担地震动作用,其材料强度和刚度不是越大越好(如抗弯强度过高不利于抗剪,刚度过大也会加大结构的地震作用),而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摘要:文章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研究,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抗震,结构体系强烈地震是一种破坏作用很大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建筑物发生严重破坏,使结构丧失整体性、承重构件强度破坏和地基失效。
目前对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和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因此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是很困难的。
人们通过总结大地震灾害经验,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原则,既能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能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而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根据概念设计原理,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场地、地基和基础;(2)建筑平立面;(3)结构体系;(4)非承重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5)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一、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一)建筑场地选择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
1.建筑场地尽可能要求宽阔平坦而且避开斜坡和崖地,要尽量选择坚实均匀的场地土。
微风化和中等风化的基岩,坚实的砂土层,不含水的粘土层等都属好的场地土。
2.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不应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二)地基和基础设计1.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计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3.地基为软质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埋置深度宜相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建筑抗震设计进行宏观控制,其方法常采用概念设计。
本文根据地震的特点,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平立面形式、结构布置、结构的整体性、延性等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一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容。
标签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过去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许多阶段,曾经有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计算、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一直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计算等阶段。
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是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从而使建筑结构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概率极限状态理论计算法更科学合理,但是此方法在运算过程中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能把它作为近似概率法,而且只靠极限状态设计很不易估算出建筑物的实际承载力。
其实,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不是脫离结构体系整体的单独构件。
地震通常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目前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
建筑物其本身又是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非常复杂。
而且在结构分析方面,因为不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诸多因素,也将存在着不确定性。
所以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全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
应该立足于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以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要从如下几个因素考虑:1 选择对抗震有利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
由于场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
简述抗震概念设计
简述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根据地理环境和地震活动等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设计过程。
抗震概念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的质量、刚度和稳定性,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以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结构等。
2. 地基处理:地基是建筑物的承载基础,地基的不稳定会导致建筑物受震时发生倾斜、沉降等问题。
因此,在抗震概念设计中,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等。
3. 防震隔震设备:防震隔震设备通过减小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地震力的传递,减少建筑物的震动。
常见的防震隔震设备包括阻尼器、隔震支座和减震墩等。
4. 材料选择:在建筑物的建设中,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混凝土、钢材和玻璃纤维等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 设计准则:抗震概念设计还要参考抗震设计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符合抗震要求。
这些准则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最大抗震烈度等。
抗震概念设计是抗震设计的起点,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采取,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1)平面不规则 4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 4层以上的楼板仅为5cm厚,搁置在高45cm长14m小梁上。
5抗震概念设计
——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原则和思想。 包括工程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结构抗震不能完全依赖 “计算设计”,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 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是构造良 好结构性能的决定因素,即“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 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 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 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 施,就有可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 可靠度的建筑。
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抗震规范》 3.4.1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
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4.2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 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 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 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 少,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进入弹塑性状态,乃至破坏丧失承载能力。
经全国超限高层审查委员会批准, 综合考虑 现行规范、安评报告、100 年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体系
确定设计地震参数:
(1) 反应谱计算公式依据现行抗震规范; (2) 3水准抗震影响系数参照地震安评报告。
地震作用加速度: 小震95gal,中震265gal, 大震400gal
浅论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浅论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地震的发生会给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回顾以往地震发生的过程,可以得出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因为地震倒塌的建筑物。
若要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亡就必须要解决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的问题。
本文对抗震概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建筑物抗震结构的设计。
标签: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一直都是建筑抗震结构的建设,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就是运用抗震的原则和概念。
地震发生的时间是无法预知的,地震的发生会带来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只有在建造建筑时,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避免因为地震导致人员伤亡过多。
如此一来,就要求设计人员将抗震理念以及地震防护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
1 对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可以分成两个类别,一个是因为结构本身的振动而引起的,另一个是因为地基失效。
因为破坏了承重力的的竖向结构,致使整个建筑很容易倒塌,有的结构虽然承重结构受到破坏,但是它有较好的拉结和约束,所以就能避免建筑物的倒塌。
地基的失效土层常常有粉土、软粘土以及饱和沙土等,地基液化会让建筑物倾斜、沉降不均匀,也会导致建筑物严重开裂。
除此以外,土体滑动也会破坏地基。
建筑供人们使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十分有必要。
为了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建筑物在建造前期就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抗震工作。
2 抗震概念的设计原则在施工前,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要进行设计,而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是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计算设计指的是对建筑结构的模型及受力状态,根据相关的计算规范和理论进行设计,在用计算设计这种方法时,建筑物的受力状态、结构等都可以做出假设,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适合对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
因为地震发生的时间是无法预知的,地震发生时所造成的建筑物结构变化也是无法假设的,更不能进行计算,所以必须要将建筑物概念设计考虑到抗震设计之中,将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结合起来,促进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减少因为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浅谈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摘要:地震的随机性使得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概念设计的原则,从结构整体出发研究场地基础、平立面结构、结构体系、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及其对结构整体的影响,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一、引言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点。
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加之结构本身地震反应的非线性特征,使我们难以对相关数据做出假设,因此,仅靠计算的“精确”并不能设计出良好的抗震结构,因此,必须重视抗震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就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二、抗震概念设计原则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及基础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首先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相关,因此,应首先根据工程的需要,对场地地质情况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尽可能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基岩和接近基岩的密实均匀的坚硬、中硬土地段,避开软弱土、易液化土以及密实不均的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功能。
对于地基,为了避免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均匀沉降,首先,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应设置在性质同一或接近的地基上;其次,当地基为软土、易液化土、新填土时,应采取采取相应的措施;再次,采用整体性好的基础方案,这不仅可消除不均匀沉降,同时使基础、结构能够整体传力,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性。
2、优化平立面结构为避免建筑物在地震时发生扭转反应导致应力或塑性变形集中,建筑物的结构应简单、规则对称,刚度变化均匀,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以及几何中心尽可能做到“三心合一”,同一结构单元应尽可能使用同一的结构体系。
为了避免抗侧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上而下逐渐增强,不应采用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如因功能需要等方面原因而不得不采用不规则的结构形式,应选取适当的部位,根据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合理设置防震缝,以形成多个抗侧力单元。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王小岗 2013.09
第2部分 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1、 场地选择 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4、 多道抗震防线 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6、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7、 非结构部件处理
5结构抗震设计
——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专业设计, 包括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 三个方面。
处理方法并尽可能保证其延性。 6、封闭边界原则,用竖向和水平的框架和构件构成封闭的边界 7、减少振动原则,采用一定的设计概念和措施使建筑物受到的
振动影响最小。
1 场地选择
1.1 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陷、 地裂、泥石流等地段,及震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 断裂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内容
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结构设计的7条基本原则
1、质量与刚度对称原则 2、比例协调原则 3、减轻自重原则,使建筑物自重减轻,重心降低, 4、弹性原则,采用均质材料 5、下部结构的可靠性原则,采用密实且具有足够刚度的
《规范》3.3.1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 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 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1 场地选择
——选定建设地点,要综合考虑地形、岩土、地震等影 响因素;
——重视地震灾害与岩土间的关系,如滑坡、断层、地 裂、砂土液化、地形改变等。
——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绝对必要的。但应结合地震 分区、生产活动、特殊的危险性评定。并不是所有区域、 地块、土质都适宜发展城市。
抗震概念设计探讨6篇
抗震概念设计探讨6篇(一)一、震害分析1.1砖混结构砖砌体结构因为造价低,经济性较好,在我国中小学校建筑里被广泛采用。
砖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和抗剪水平较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剪切脆性破坏。
所以,砌体教学楼不可避免地在地震中产生严重震害,甚至导致房屋的倒塌。
砖混结构教学楼建筑的震害主要有:墙体因为抗剪不足产生了沿对角的交叉斜裂缝,这是比较常见的震害情况,几乎在所有的受损的教学楼建筑中都存有;教学楼横墙间距较大,同时为了满足采光的要求,纵墙上开洞较大且较多,导致墙体薄弱,破坏严重;建筑平、立面不规则,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角部扭转破坏及薄弱层的破坏;砖混结构教学楼大多采用预制楼板,且有些没有设置构造柱、圈梁及其他拉结等构造措施提升其延性和抗倒塌水平,导致大地震中结构因为整体性不足发生倾斜倒塌。
1.2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不过在地震中,即使绝大多数教学楼建筑主体基本完好,其抗震性能优于砖混结构,但部分该类教学楼结构破坏严重甚至倒塌。
中、小学教学楼因为采光等要求通常采用单跨、外廊式单跨或外廊式双跨的框架结构形式,尤其大小跨三柱式外廊式教学建筑以其良好的自然通风、采能,抗震性能相对较好,而广泛应用。
不过,此结构形式在罕遇地震下却产生倒塌。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的震害主要有: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破坏严重,填充墙开裂严重,甚至产生了平面外倒塌;结构产生了明显的柱铰机制,而不是梁铰机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产生了大量斜裂缝,而不是受弯开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抗震设计原则没有得到有效保证;结构因为布置不规则,平面凹进和突出的角部、L形的角部等局部破坏较严重,甚至出现局部垮塌;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作用,窗间墙对框架柱产生了短柱破坏;结构底层薄弱,框架整体刚度不大,冗余度小,结构出现整体倒塌。
二、抗震概念设计探讨通过地震震害分析表明,教学楼建筑的严重破坏排除施工质量的原因,抗震概念设计的忽视和不合理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下面结合实际震害,对教学楼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作者:张文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地震多发区,近年来地震造成我国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关于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成为建筑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突发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遭受地震的特性和参数依目前的技术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在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以往经验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并且作为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抗震的结构设计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本文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因素出发,讨论我国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筑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分析。
关键词:建筑抗震结构;抗震措施;概念设计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高层建筑不断涌起。
从其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及其相关技术分析,一些高层建筑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相关规定。
通过相关实验研究表明,超过国家标准的高层建筑在地震环境作用下其自身的破坏程度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数据与结构实际变化往往不能完全同步,加之材料和实际结构本身的缺陷,使其与模拟的实验材料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建筑主要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变形和位移限制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谨慎进行结构设计,严格控制建筑整体刚度,尽可能最大的降低地震对其造成的危害。
因此,基于整体刚度及变形控制的抗震结构概念设计尤为重要。
二、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是指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坏,依据建筑结构的实际建筑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也是在整体安排建筑结构时,确定内部构造方法的过程[1]。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及其建筑物本身的复杂性,结构抗震设计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各种误差,有时甚至无法进行计算。
因此为确保抗震结构性能,就不得不依赖结构的概念设计。
1、选定建筑物的有利位置。
场地条件是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之一,有时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由于场地条件差引起的震害往往是很困难的。
因此,我们应该挑选对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这就要在建建筑物之前应该认真勘察,弄清地质情况;尽可能的避开不利地段,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师必须在满足抗震性能的前提下来设计具体的结构方案,以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增强建筑物调节变形的余量,使之能够通过结构本身的延性在变形时恢复至常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主体在地震中的变形给建筑体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结构维持平衡和稳定。
在对地震后建筑的受损情况统计后,发现结构简单,且呈对称性构造的建筑不易损坏。
因此,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外形设计,杜绝出现表现突出的建筑,防止产生建筑整体重心与刚度中心偏移现象,以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
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抗震防线又称为耗能防线,在等级较高的地震之后,有很多的余震产生,其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余震的危害。
可以在建筑结构体系中构建多个延性较好的分支体系,这样可以通过延性较好的协调工作,共同抵抗地震带来的损害。
在抗震设防程度更高的情况下,利用多余杆件屈服和弹性变形耗能尽可能减少震能,虽然对建筑结构造成相对危害,但是建筑不至于发生倒塌,也不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害。
4、提高结构的延性。
结构的延性是指结构在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发生飞弹性变形的能力[2]。
其反映了结构的变性能力,是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用延性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造成的损坏,其抗震效果与建筑刚性具有同等地位。
另外,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利用塑钢结构建设柱子,则会大大增强柱子的抗弯能力,这样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就会消耗掉较多地震能量,再者,在建筑中应用抗震结构,可以增强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使建筑整体的延性能力有效增强,可以很大程度地消耗掉地震波能量。
5、提高建筑的整体刚性。
建筑的各部分通过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加强建筑整体性,也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方面。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性,可以使建筑物整体性的受力变得比较均匀。
一旦出现地震,可以推迟结构变形时间,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受力影响,以此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三、抗震设计的新想法
我们在为实现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而进行,二阶段设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抗震设计和建筑节能并存。
所以现行我们需要推广执行节能降耗减排,需要开发绿色环保节能建筑、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为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努力。
另外,结构抗震体系由传统的以“硬抗”为主的抗震体系向以“柔抗”为主的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发展。
结构减震体系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新概念,它通过调整结构动力特性、隔震、减能或控制来达到抗震的目的[3]。
四、结论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抗震设计做进一步的探究,另外作为作为一名结构设计人员,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设计并做到灵活运用才能从根本上体现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原则。
再者,我们需要进行新型抗震节能建筑结构体系理论与应用研究,探索更多
的节能抗震结构体系,使节能抗震建筑具有抗震防风、环保隔音、高效节能、节水节电、防火耐腐、施工便捷等性能特点,并且通过工程试点不断改进完善设计和施工技术,针对相应的节能抗震建筑编制技术规程,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建筑工程防震结构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2]张媛.抗震结构的优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7)
[3]欧松涛.浅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