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兰浩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3(008)005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和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对234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诊断的67例为肠套叠,进行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进行水压复位59例,成功54 例; 成功率91.5%,失败的5 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三例时间超过48 h.结论超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兰浩
【作者单位】111000,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J], 黄世林;詹利永;章功年;洪志华;许川一;杨静;陈冬冬
2.超声引导下电脑遥控水压灌肠仪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经验探讨 [J], 雷淑琴;李庆丰;梁淑华;杨忠刚;李朝喜
3.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 [J], 钟万霖;肖宗浩
4.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后复发危险因素 [J], 胡蕾;叶显俊;朱宇飞;何年安
5.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标准化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分析 [J], 随帮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

彩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

断 为小 儿肠 套 叠 1 1 , 病 情 危 重 直接 行 开 腹 8 例 2例
整复 手术 ;7 19例 于 彩超 引导 下行 水压 灌 肠 , 中男 其 14例 , 5 2 女 5例 , 龄 2 月 至 6岁 , 均年 龄 1 . 年 个 平 02
灌 肠温盐 水量 ( : 8 0m ; : 0 0 < 0 L 1 ≥8 0mE 等 。 ) 四 、 计学 方法 统
灌水 量 3 0~1 0 0 0mL 2 。 三、 研究 方法
析, 现报 告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根 据水 压 灌 肠成 功 与 否分 为 成 功 组 和失 败组 ,
其 中成功组 16例 , 6 失败组 1 例 。收集两组 Jo 3  ̄ l : (
男 ; : ) 年 龄 ( :6个 月 ; : 1女 、 0< 1 ≥6个 月 )病 程 ( : 、 0 < 4 ;: 2 h , 2 1 > 4 )以及有 无血便 ( : ; : )灌肠 压 h 1 0 无 1有 、
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两组在性别 、 年龄 、 血便以及灌肠压力上 比较 , 有无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O 8 , . 5P 3
08 1P=03 5 , 病 程 、 压 灌 肠 时 间 、 肠 温 盐 . , 2 . )在 6 水 灌 1.9 , 3 4 P<0 0 ;2 .7 , 8 . 1x =48 1P<0 5 。 0 . ) 0 x=1 . 0 P<0 0 ; 2 38 , 2 . 1 0
个 月 ,其 中年 龄 3个 月 以 内 9例 , 3~6个 月 3 9例 ,
6—1 2个 月 8 4例 ,2~ 4个 月 3 l 2 6例 ,4个 月 至 6 2 岁 1 例 。发病时 间 1 1 . 6h 其 中 1 5~9 , . 5~1 8 2h7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主要由于肠管蠕动过强或肠系膜异常引起。

肠套叠发生后,肠管的蠕动使得一段肠管向下套入另一段肠管内,导致肠管间相互挤压、血液供应不足,甚至导致肠坏死。

如果不及时处理,肠套叠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目前,治疗肠套叠的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是一种介于非手术和手术之间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

该方法通过灌入生理盐水或空气,增加肠道内的压力,推动套叠的部分回位,同时辅以局部麻醉,减轻患儿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字数:214】1.2 治疗方法介绍小儿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1岁到2岁的婴幼儿,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剧痛和呕吐。

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灌入一定量的液体使肠道内部产生压力,借此将肠套叠复位到原位。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同时进行全身麻醉,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和增加治疗的成功率。

这种治疗方法相对简单、安全,同时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分析以及治疗前后对比研究,以及术后护理措施。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数据,探索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摘要:小儿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可以引起肠梗阻,造成不良后果[1]。

肠套95%为原发性,无具备病因,好发时间为3月-10月,90%发病年龄小于2岁,4岁后很少发病。

发病原因不清,但常有诱发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改变、腹泻、病毒感染、天气变化等可能相关。

5%为继发性肠套叠,常可找到病因,于肠壁上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肠管畸形、肠道肿瘤、肠息肉、过敏性紫癜等。

肠套叠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目前只要方法为透视下空气整复及超生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常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425例,复位成功率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超声;小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套叠425例,其中男284例,女141例;年龄3 月~10岁,其中<10月123 人,10月~24月125例,24~48月126 例,>48月51人。

其中2次复发肠套叠20例,3次1人,4次2人,5次1人。

1.2诊断标准[2]治疗前通过肠套叠 B超筛查:可见“同心圆” 或“靶环状” 肿块图像,纵向扫描可见“套筒征”。

其中,4例超声怀疑小肠套叠,经腹部CT确诊3例,1例考虑为可复性肠套叠,自行复位,CT未见肠套叠。

1.3水压灌肠适应症[3](1)患发病时间小于48~72h。

(2)无明显腹胀及腹膜炎体征。

(3)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

(4)超声下肠管弹性好,血流信号较多。

(5)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1.4复位原理:以流动的水压为灌肠复位的动力,在对水超敏感的超声监视下进行整复,压力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从而将套入的肠管复位。

1.5方法器材:14号FOLEY导尿管、50ml及20ml注射器、橡皮囊、血压计、胶布、生理盐水。

灌肠技巧:灌肠前30min适当镇静解痉[4];超声监视下直入14号 F导尿管5-8cm,从气囊管端注入约20~40ml mL 生理盐水固定;三通管连接血压计、导尿管及橡皮囊;灌肠压力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300-700ml,不大于100ml/kg;超声密切监视套头,避免“走失”,及时发现异常;复位成功,“同心圆”消失,小肠明显充液。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一种自发性急性疾病,通常发生在1岁到3岁的儿童中。

肠套叠是指小肠或结肠的一段突入邻近段的套叠,常见于回盲部或结肠降部。

肠套叠会引起肠道阻塞、缺血和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儿童的生命。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一些医院采用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

那么,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对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的具体过程。

这种治疗方法的主要步骤有:包麻醉、肠内气体排空、直肠灌注、重力灌肠和压力灌肠等。

首先是包麻醉,通过给患儿口服一定量的麻醉药物,让其处于一定的麻醉状态,减少患儿的疼痛感,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接着是肠内气体排空,这是为了减少肠腔内的气体压力,便于进行后续的灌肠治疗。

然后是直肠灌注,将适量的液体通过直肠灌注入肠道,使肠道内的液体增加,有助于套叠部位的复位。

最后是重力灌肠和压力灌肠,利用液体的重力和压力,推动套叠部位的肠道复位。

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等。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的效果。

从临床实践来看,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可以在小儿急腹症发作时迅速采用,有助于减少治疗的延误。

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量较小,麻醉深度可控,可以减少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损伤较小,不需要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治疗效果明显,复位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减轻肠道的压迫,有助于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的成功还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使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更加精准、安全。

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肠套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6例肠套叠患儿均为住院手术患者或灌肠复 . 1 5 位, 男性 3 例 , 1 女性 2 5例 ; 年龄 6 0d至 6岁 , 发病 时间 3h
至 3d 。临床主要表 现为 : 哭闹 、 痛 、 腹 腹部包块 , 同时伴 呕吐 者 2 例, l 伴果酱样便者 1 7例。
35MH , . z需要时加用( . 0 MH 高频线阵探 头。 75 ) z 1
1 检查方法 : . 3 患儿取平 卧位 , 一般无特殊准备要求 , 探头经 腹检查腹腔 内各脏器 , 包括实质性脏器情 况及腹腔 内有无液
性 暗区 , 后在有明显腹 部包块 处仔细探 查 , 明显 包块者 然 无
探及 “ 套筒” 图 2 。 ( ) 图 3 箭 头所示 : 肿大淋 巴结
示: 近端肠管扩张 , 蠕动亢进或显著减弱。对 于临床症状不典 型, 未触及腹部包块 的患儿 , 应仔细扫查 , 防止漏诊。 超声检查 对肠套叠 的敏感性和诊 断特异性高 ,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可 靠 , 痛苦 , 无 患儿易接受 , 避免了 x线 对儿童 的不利影响 , 同 时可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 及早发现复发患儿 , 避免漏 诊, 对本病 的及时诊断有临床价值l l 。 l
1 仪器: . 2 使用天 慧华一5 0型超声 仪 , o 探头频 率 : 规 35 常 .
M z 需要 时加用 ( .~ 0 MHz H, 75 1 ) 高频 线阵探 头 ; pg~8 0 A oe 0 彩色超声仪 、 东软 Fy g li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 n 探头频率 : 常规
图 2 左 半幅 图像 为 长 轴 “ 筒 ’ 套 右 半 副 图像 为 短 轴 “ 同心 圆” 征
20 4 8 :6 3 64 03, ( ) 0 — 0 .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块 的危 险性 .中 国超 声 影像 学 杂 志 ,0 1 1 ( ) 393 1 2 0 ,0 6 :5—6 .
[] L eD , i l S mi 2 e JSg wa ,t 1D tr n t ao aoi lq e e B, UK e . eemiai fcr t pa u a o d
m idign i e on. e h s a oss r as M t ods O ne hun e nd s ve t w o p te t on im e lr s dr d a e n y t a in s c fr d by u t a oun e e r t 0 pe tv 1 d w r e r s c ie y a l e Re u t nayz d. s ls One hun ed nd e e y a e w ih n u s c pton dr a s v nt c s s t i t s ue e i we e i ly o im e by A i e e a or r fna l c nfr d r nm
rs y u t a o n is e c a a t rz to U lr s u d M e o , i k b lr s u d ts u h r c e ia i n. t a o n d Bi1
(O 80—3收 稿 ) 20 —52
小 儿 肠套 叠 的超 声诊 断 价值 及误 诊 分析
[ ] T yo A, g e J Z r sC Fnt lme tmo eigo 3 a lrC Hu hsT R, ai K. ii ee n dl f n e n
b o d l w i a t re . mp t l o fo n r e i s Co u M e h d Ap l to s p M e h n Eng n, ea i

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覃伶伶;符少清;刘秉彦;莫泽来
【期刊名称】《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继发性肠套叠的患儿资料,总结不同病理诱发点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梅克尔憩室9例,幼年性息肉7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息肉2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5例,淋巴瘤4例,过敏性紫癜2例,异位胰腺1例,阑尾炎1例,肠黏连1例.超声诊断肠套叠32例,发现病理性诱发点18例,其中17例明确诊断,1例误诊;其余14例初次超声检查未发现病理诱发点,于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再行超声检查诊断2例梅克尔憩室,1例阑尾炎,3例肠套叠并肠坏死.结论梅克尔憩室、肠息肉及肠重复畸形是最常见的病理性诱发点.超声不仅能诊断肠套叠,而且能发现部分病理性诱发点,判断套叠肠管血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覃伶伶;符少清;刘秉彦;莫泽来
【作者单位】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J], 王世城;裴广华;李林;解晓莹
2.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超声表现 [J], 闫玉玺;刘庆华;刘小芳;张新村;苗莉莉;庞焕平;张爱英;吕宗烨
3.超声诊断小儿肠息肉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J], 方金晶
4.超声诊断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中的意义 [J], 刘晓云
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原发性及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王菊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好 的社交能力 , 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 的提高。 【 参考文献】
【 l 爱 香 . 性 阻 塞 性肺 疾 病 的 观 察 及 护 理 .中 国现 代 医 生 , 】唐 慢
2 1 ,84)8 ~ 9 0 0 4 ( :8 8 .
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 人们对健康 的要求也 日益提高 , 不仅 追求 生
结 构 的肠 管被 套 人相 连 接 的 另 一 段 肠 腔 。现 对 2 0 0 4年 1 J 0厂 ~ 2 1 2月 我 院 收 治 的 1 肠 套 叠 的 超声 诊 断 进 行 州 颐 分 析 , 00 7例 报道 如 F:
2 . 声像 图表 现 2 肠 套 叠 时 ,套 叠 肠 管 长 轴 多 D- ! I  ̄管 行 排 列 的 套 筒 样 改
f 3 ]吴乃森. 腹部超声诊 断与鉴别诊 断学f ] 北京 : M.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
社 ,05:5 — 5 . 20 2 7 2 9
( 稿 日期 :0 0 0 — 5 收 2 1— 7 0 )
表 1 两组患者住院生存质量评分、 信任度及住 院时 间比较
耐力下 降, 反复的感染使其经常进行药物治疗 , 在心理上产生抑 郁、 焦虑、 悲观情绪 , 生存质量下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
活上的舒适 , 更注重心理 和社会各方面的舒适及生活质量I 5 1 。 人 性化护理是护理的升华 , 是整体护理 的具 体实施 , 是护理
质量 的保证 , 本 质是 “ 其 以患 者 为 中心 ” 尊 重 患 者 的权 利 和 人 ,
【 胡孝红. 2 】 健康教 育在慢 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中的应用研究忉.中国现
系膜上血流信号差 。肠梗 阻时肠管扩 张 , 内容 物积聚 , 动亢进 蠕 或减弱 。本组有 1 例患 者套叠 以上的肠管 出现不 同程度 的扩 1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8例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8例


结果
2 I 肠套叠的声像 图特 征 本组 2 . 8例患 儿腹 部肿 块超 声 横断面均显示“ 靶环状 ” “ 或 同心 圆” 影 , 断面显示 “ 块 纵 套筒
状 ” 影 , 心 圆 的边 缘 轮 廓 多 不 规 则 , 由于 套 人 部 肠 管 形 块 中 是 成 反折 的浆 膜及 内层 黏 膜 相 互 重 叠 挤 压 所 致 , 在 超 声 监 视 并 下水压灌肠 复 位所 证 实 ; 轴 切 面呈 多 层 高低 相 间 的回声 长 带 , 套 筒 样 , 腔 含 气 可 呈假 肾征 ; 声 诊 断 患 儿 肠 套 叠 的 呈 肠 超 准 确率 达 10 。 0% 2 2 复 位 过 程 中 声 像 图 的 变 化 复 位 中 , 着 注 水 量 的 增 . 随 加 和压 力 的 升 高 , 声 监 视 下 可 见 横 断 面 上 套 叠 鞘 部 与 套 人 超 部 之 间 的 无 回 声 环 状 液 性 暗 区 逐 渐 增 大 , 人 块 影 由 大 变 套 小 , 叠 的 块 影 宛 如 延 伸 到 海 洋 中 的 一 个 半 岛 , 为 “ 岛 套 称 半 征 ” 。在 复 位 过 程 中 , 半 岛 由大 变 小 , 后 通 过 回 盲 瓣 突 此 最 然 消失 。复 位 成 功后 盲肠 和末 端 回肠 肠 型 侧 影 像 十 分 清 晰 , 水 肿 的 回盲 瓣 呈 “ 足 样 ” 动 。末 端 回肠 水 肿 明显 , 纵 断 蟹 运 其 面呈 “ 壑 样 ” 变 , 断 面 呈 “ 钱 样 ” 化 。本 组 复 位 成 功 沟 改 横 铜 变 的每一病例均可明确地看到上述影像变化 。 23 复位成功率 . 本组 2 8例 患 儿 经 B超 监 视 下 水 压 灌 肠
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效果 显著 。笔者 收集 了其所 在 医院 20 05 年 5月至 2 0 0 7年 5月经超 声诊 断并 患 者 资 料 , 断 率 和成 功 率均 为 10 。 8例 诊 0%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121例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121例
( 江西省 儿童 医院功 能科 , 南昌 3 3 0 0 0 6 )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d , J L 肠套叠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1 例肠套叠患儿的
临 床资料 。结果 1 2 1例 患 儿 中 , 男性右侧 腹部 、 脐 周 和 左 侧 腹 部 肠 套 叠 发 生 率 与 女 性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5 7 . 0 %、 5 5 . 2 %和 4 6 . 2 %比 4 3 . 0 %、 4 4 . 8 %和 5 3 . 8 %, 均P > O . 0 5 ) , 年龄为 l ~ 2岁 和 > 2岁 的 右侧 腹 部 、 脐 周 和 左 侧 腹 部 肠 套 叠 发生 率 与 年龄 为 < l 岁 比较 差 异 均无 统 计 学 意义 ( 4 8 . 1 %、 5 1 . 7 %和 4 6 . 2 %、 1 2 . 7 %、 1 3 . 8 %和2 3 . 1 %比 3 9 . 2 %、 3 4 . 5 %和 3 0 . 8 %, 均P > 0 . 0 5 ) 。 1 2 1 例 患 儿 套 人 部 位 于右 侧 腹 部 、 脐 周 复 位 成功 率 均 明显 高 于 左 侧腹 部 ( 8 4 . 8 %、 6 5 . 5 %比2 3 . 1 %,
超 声耦 合 剂 。涂抹 超声耦 合 剂后 , 将F l o y氏管 缓缓
监视下空气 或钡剂灌肠 复位治疗小儿 肠套叠 , 但 X线对 人体有 一定 的损 害 f 3 ] 。 2 0 1 3年 1 - 6月 , 笔者采 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 复位治疗肠套叠患儿 1 2 1
例, 取 得 了满意 的效果 , 报告 如 下。

6 8・
实用临床医学 2 0 1 3年第 l 4卷第 l l期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高 频探 头 的频 率 为 7 . 0 ~ 1 2 . 0 Hz 。
1 , 3 方 法
肠 套 叠 是婴 幼 儿 时期 最 常 见 的 急腹 症 .最 常 见 于 6 1 2 个月 , 以后 随年 龄增 加发 病 率逐 渐减 少 , 男 孩 多于 女孩 。 肠 套
患 儿取 平 卧 位 ,先 对腹 部 实质 性 器 官进 行 常规 检 查 , 然 后 对腹 部进 行 广 泛扫 查 , 尤其 是 右 中上 腹 , 探 及 腹 部包 块 时 ,
诊 其 他病 变 。
肠 套 叠 系 由一 段肠 管 套 入相 连 接 的另 一段 肠 管 而 引起 , 由最 外 面 的鞘套 、 中间 的套 入 部和 最 里面 的肠 管 三 层套 筒 所 构成 的这 一 特殊 的解 剖 结 构, 形 成 了超 声 图像 的特 征 性 表现 ,
但 尚需 与许 多腹 腔 内外疾 病 相鉴 别 。 肠 套叠 超 声表 现 为腹 部
『 关键 词】超 声 ; 肠套叠; 小儿 ; x 线 空气 灌肠 ; 超 声监 视
『 中 图分类 号】 R 7 2 6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 编 号】1 6 7 3 — 7 2 1 0 ( 2 0 0 7 ) 0 4 ( c ) 一 1 O 9 一 O 2
小 儿肠 套 叠是 婴 幼儿 最 常见 的 急腹 症之 一 。近年 来 随着
发 肠 套叠[ 7 1 。以 回盲 型 最多 见 , 本 组达 5 6 . 5 %, 小肠型, 结肠 型
较 为少 例 , 误 诊 2例 , 诊断准确率 9 6 . 7 %。 肠 套 叠类 型 中 , 回盲型 3 5例 ,回结 型 2 5例 , 结 肠 型 1例 , 其
与急 性肠 炎 、 闭孔 疝 、 阑尾 周 围脓 肿 、 肠 道肿 瘤 、 排 空 的 胃窦

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575例体会

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575例体会

现停顿 ,显示 为结肠 腔 内低 回声 球状包 块 ,呈 “ 蘑
菇征 ” 将 压力适 当升 高及辅 以手法 按摩复位 , 见 ; 可 套叠包 块快速 通过 回盲瓣 ,回 . 结型 套叠包块消 失 ,
实时超 声监测 下行温 生理盐 水 自然水压 灌肠复位 治
疗 小 儿原发性 肠套 叠具有 以下特 点 : 所需器 械取 ①
DeCic Re i a o L, n Cl y e brug lB, ta. c o C, tD ̄ l sM v Va e n n e e e 1
( 文编 辑 :吴健 敏 ) 本
床经溷 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5 例体会 7 5
姜 志 强 , 陆 文 明 ,戴 元 颖 , 朱焰 , 王 新 强
i he rn M Gu linM quer Pai ntn rL, n i [】 S ̄ c rM e io J , il ̄ a iiaC, raM u a e 8 e 1Tr ns e i lr paro o c m plc td v sc a i a ta . a v sca e i fn n— o i ae e iov g n
学影像 学检查 方法 [ ; 治疗 可分为 非手术和 手术 1 其 】 两种 ,非手 术疗法 中 目前经典 的是 采用经 x 下空 线
气灌肠 复位 ,比较 普及 ,文献报 道较 多 ,为治 疗小 儿肠 套叠 首选 非手 术方 法 【;而超 声监测 下生理 盐 3 J
水休 息 5 1 i ,再重 复上述灌 肠 2 次 ,但压 ~ Omn 43
症 ;1 复 位 失 败 而行 手 术 治疗 ,3例 套 叠肠 管缺 血 坏 死 行 肠 切 除 术 。结 论 :超 声监 测 下 自然 水压 灌肠 复 4例

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fi y rsai eu t n C n ls n al h d ott rd ci . o cui s d e c o o US da o i o n usse t s r i l n aL ig ss f itsucp i i e a e a d C u n o d b  ̄
( 东省妇幼保健 院 1 小J  ̄ 科 ; 2 B超 宣 , 广 . LI - . 广东 广州 50 1 ) 10 0
[ 摘
要] 目 的 评价超声诊断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d 急性肠套叠 的方法和疗效。 ub 方法 对 1 例可疑 7 3
超声确诊肠套叠 翌
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 发现有“ 同心圆” 征的同时在超声监视 下进行 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结论
it suc p in; hlrn nu s se t o 1 c i e M eh d U Swa efr e 7 U—a i t hlrnwihss e tditguc.f n Th 3 d to s sp r m d i 1 3O tp te i e t u p ce u sa e i o n n c d n po e
倒, 诊断准确率 10 6其中 3 0 9, 0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 . 复位成功率9 %。3例回回结型中 1例水压灌肠成功. 38 2例失败改 超声诊断4J 肠套叠准确率高 , ,L 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高。对回回结型超声可以确诊. 但复位成功率低。
[ 关

词 ] 肠套 叠; 超声 ; 压灌 肠 ; 水 儿童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 8020 )1 03 — 2 08 83 ( 2 0 — 05 0 0
[ 中田分类号 ] R 7 . 543
U t su d( S i n s n Sgie y rs t eut nfr l aon U )D a oi a dU -uddH dot i R d ci r g s ac o o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及分析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及分析
1.2 治疗 方法 在 止血带 下彻底 切 削痂 ,清除 坏死组 织 ,反 复 用 生 理 盐 水 、3 双 氧水 及 2.5 碘 伏 冲洗 。对 于 能拉拢 缝 合 的较 小创 面 ,选择 顺 张 力 线直 接缝 合 以消 除创 面 ;裸露 神 经 、血 管 、肌腱 、骨 、 关 节 的创面 ,则 可 以选 择 腹 部 带蒂 皮 瓣 包埋 。视 情 况 换药并 于 14天 后 拆 线 。供 瓣 区 首先 选 择 拉 拢缝 合 ,不能缝 合 则移 植 自体皮 片 。术后 将 上 肢 与躯 干 固定 包扎 。21天 后试 验血 运 满 意后 断 蒂修 复 [1],其 余则 选择 大张力 厚 或 中 厚 自体 皮 片 按 照手 背 区、指 背 区 、鱼肌腕 区 、掌指 区分 区移 植 以消 灭 创 面[2],术 后 植皮 区以网 眼纱 布包 扎 固定 ,以湿 纱 布及 干 纱 布 填充 指问 ,然 后 外层 干纱 布 加压 包 扎 。术 后 视 情 况 换 药并 拆线 。术后 7—1O天左 右 可做 手 的活动 锻 炼 , 14天 手 部屈 伸 逐 渐恢 复 (腹 部 带 蒂皮 瓣 修 复 在 术 后 14天 开始 功能 锻 炼 )。 出院后 带 弹力 手 套 继 续 功 能锻炼 ,并定 期 复查 。
作者单位 青岛钢铁有 限公司职工 医院 266043
(本 文编 辑 :管恩 聚)
s],JL肠 套 叠 超 声 诊 断 及 分 析
张 美丽 栾照敏 张金 铭
【摘 要】 目的 探 讨 பைடு நூலகம்儿肠 套 叠的超 声诊 断并进 行 分析 。方 法 使 用 高频探 头对 206例肠 套 叠患 儿进 行超 声检 查 ,并进行 分析 。结 果 206例 小儿肠套 叠 ,经 X线 下 空 气灌 肠证 实 198例 ,8例 手 术证 实 ,其 中 3 例 出现肠 坏死 。结 论 使 用 高频探 头对 小儿肠 套 叠检 出率 高 ,为 准确选择 复位 方 式提供 了有 力 的依 据 。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声 可 见肠 壁 局 限性 或 节 段 性 肿 胀 增 厚 , 度 05 1 m, 累 厚 . .c 受 ~ 1
肠管呈环形全层增厚 , 肠壁层次清晰 , 横切面呈“ 面包 圈” , 样
纵切面可见肠腔狭窄 , 见冈 4 。
2 讨 论
小 儿继发性肠 套叠是 由于美克尔 憩室 、 肠重 复畸形 、 肠 息 肉等原 因造成局部肠 腔狭窄 , 为起 始点形成 肠套叠 , 作 易 反复发作 。本病常是亚急性起病或呈慢性病程 , 临床表现小 典型 。本组 中有 1 小肠多发息 肉继 发肠套叠患儿 , 贫 1 例 0 【 就 诊而无典型 的阵发性腹痛 及果酱样 f便 。临床 往往仅 满 l i L 足于肠 套叠或肠梗 阻的诊断 , 少进一步探 究其病 L , 而 很 大从 J 导致肠套叠发作反复进行空气灌肠 复位 , 或者 急诊 入院于术 前不 能及时确诊原 发疾病 。另外超声诊 断 医师仅 满足 于肠
声及 m运 情 况 。
造成严重后果 , 至危及生命。 甚 小儿肠套叠应用低频超 声即可明确诊断 , 但低频超声对 于继发性肠套叠 的原发病灶 的显示 率差 , 组中有 9 本 例仪_ } _ } 5 低频探头 未怀疑有原 发病灶 , 故常 规应用高 、 低频 探头结合 扫查可减少漏诊。本组 中发现美克尔憩室及肠重复畸形各 3 例, 两者都是 l J 最 常见的消化道 畸形 , Jk , 美克尔 憩摩横截 面 较小 , 2 l 在 .c 5 n以下 , 肠重 复畸形 横 截 面较大 , 30(l 在 . f 以 i l 上 。两者形态结构 无明显差异 , 与肠壁 回声 相似 , 仅生长 位 置不 同 , 室开 口多 位于肠系膜 的对侧 , 憩 肠重 复畸形位于 肠 系膜侧- 但合并肠 套叠 后超 声对系膜位置难以 区分 , , 亦不能 探 及憩室 开 口与肠壁 相通 , 均诊 断为囊 肿 型肠道 畸彤 - 故 I 。 两者手术方法近似 , 术前鉴别不影响手术方案 。本组 巾发现 7 例肠腔 息 肉, 例单发 , 例多 发 , 5 2 声像罔具有 特征性 表现 ,

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将入组患儿分为回结肠型(n=26)和小肠型(n=20),两组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

记录两组临床超声检查结果,统计组内患儿套筒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腹腔游离液体检出率,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组内患儿套头部直径、脂核厚度、外层肠壁厚度及核壁指数均值,进一步分析两组不同类型肠套叠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除肠系膜淋巴结外,回结肠型肠套叠患儿中套筒内淋巴结及腹腔游离液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小肠型肠套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回结肠型肠套叠患儿套头部直径、脂核厚度、外层肠壁厚度及核壁指数均明显高于小肠型肠套叠,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回结肠型肠套叠;小肠型肠套叠;患儿;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leocolic type and enterocele type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6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the enrolled children were pided into ileal type (n=26) and enteral type (n=20).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Records in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statistics within the group ofchildren in the sleev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abdominal lymph node free liquid detection rate, children in the group set the headdiameter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grease nucleus and outer intestinal wall thickness and wall index averages, further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ussusceptionultrasonic imag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Except mesenteric lymph nod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ramedullary lymph nodes and peritoneal free fluid in ileocolonal intussuscep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with ileocolonal intussuscep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addition, the intussusception head diameter, lipid core thickness, outer intestinal wall thickness and nuclear wall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with ileocolonal intussuscep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also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leocolonal andenterocolona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Key words] Ultrasonic; Ileal intussusception; 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Children; Diagnostic value肠套叠是临床儿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若不及时进行明确诊断,不仅延误治疗,而且还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的上 身上 , 另一人 则用双手夹 紧患儿 的臀部 ; ② 在超 声监视下复
位: 先 用注射器 将约 3 7 — 3 8℃的等渗盐水 均速地推 进待 复位 的 肠管 内, 其注水 压力 固定 在 6 . 6 — 1 2 . 0 k P a ( 5 0 ~ 9 0 m mH g ) 左右 , 其 注水量则约为 3 0 0 ~ 5 0 0 m L ; 在进行 一次复位 不成 功时 , 则可在放 水后再次行注水 复位 , 如若 仍然不成功 , 需 在放水后 于腹 部按肠 管走 行轻轻按 摩肿块 , 最 后再次 注水 , 这样如 是操作这 后 , 大多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1 . 2 . 3 随访 在 复位成 功之后 , 拔出 F o l e y氏管 时排 出带有臭 味 的粘 液血便或黄色稀便 ; 患儿无哭闹及呕吐等现象 , 并安静入睡 ; 行腹部 检查 时未触及包 块 : 在抗感 染 的同时及时纠 正电解质 的 平衡 。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 3例复发 , 在再次灌肠后复位 。
例, 呕吐拒食 2 6 例, 阵发性哭闹者 3 0 例, 发热 1 8 例, 腹部触及包 块者 3 O例 ; 以上 的 3 0例急性肠套叠 的病 例诊断 明确 , 病 程均在
4 8 h以内, 患儿一般情况 尚好 , 无重度脱水 、 无严 重腹 胀及腹膜炎 等表现 , 均 可施 行水压灌肠复位 , 符合小儿 急性肠套叠并 在其监
2 01 3 NO. 1 5
Ch i n a&Fo r e i gn Me d i c a l Tr e a t me n t
影 像 与 检 验
口固 — — 誓 ■ 管 ■ ■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随诊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随诊分析
s u a e d a lss M e o s a e 0 c i r n o n i i t n d a n s d b h a o o r p y a d s u a e d a l s u c sf l n e n l d d 5 h l e fi d gt i ig o e y u r s n g a h n a s g ip a i s c e su l u d r d ao s y
【 e o d 】Id i t n U rsnga h, asg i ls K yw r s n i t i , haoorp y S uaeda ai g ao p s
肠套 叠 为/, 常见 急性 肠 梗 阻疾 患 , 占肠 梗 阻 总 JL ' J 数 的 1 %~ 0 婴儿 及 幼 儿 最 多见 , 9 %。 声诊 断 8 2 %, 占 0 超 本病 是 行之 有效 的方法 ,诊 断 明确后 行 超 声 监视 下 水
t e g i a c fu r s n g p y d r g J l ,0 n u y,0 6 T e u r s n g a h c fa u e r n lz d a d c mp r d Re u t T e d - h u d n e o h a o o r h u n u y2 0 a d J l 2 0 . h h a o o r p i e t r swe e a ay e n o a e . s l i 4 s h i
维普资讯
上海 医学影像 2 0 0 8年第 1 7卷第 1 S a ga M dcl m g g2 0 , o 1 , o1 期 hn hi e i ai ,0 8 V 1 7 N . aI n .
超 声 诊 断 小 儿 肠 套 叠 与超 声 监视 下 水 压 灌 肠 复位 的 随诊 分 析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23例临床分析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23例临床分析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2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的资料。

结果: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主要病因为肠道的先天畸形、肿瘤或炎症,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例经b超及诊断性空气灌肠可明确诊断,但常需手术探查明确病理原因。

[关键词]肠套叠;继发;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肠套叠。

后者的发病率较低,病因常为肠道的先天畸形、肿瘤或炎症,诊断较为困难,一般需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1]。

我院近5年收治了此类患儿23例,现将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

年龄4个月~11岁,其中4~6个月1例,6~12个月3例,1~2岁8例,2~4岁6例,>4岁5例。

1.2临床表现阵发性哭吵或腹痛23例(100%),呕吐17例(73.9%),血便9例(39.1%),腹部包块20例(87%)。

就诊时间在发病后24小时以内11例(47.8%),24~48小时7例(30.4%),超过48小时5例(21.7%)。

其中7例有2次及以上空气灌肠整复史,有1例曾在1周内出现肠套叠13次。

1.3辅助检查23例均在超声上有典型表现(腹腔内不均质性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套筒征”)。

其中11例显示肠套叠伴淋巴结肿大;3例显示包块内有异常无回声区(术中证实为2例肠重复畸形、1例梅克尔憩室);1例显示包块内中等回声,类圆形(术中证实为肠道息肉)。

1.4治疗方法23例中,21例行诊断性空气灌肠。

其中4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整复成功;13例因整复失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4例因多次空气灌肠整复后仍反复肠套叠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

2例因大量血便及高度腹胀直接行剖腹探查术。

1.5手术方法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或右侧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共19例行手术探查,其中单纯肠套叠整复1例,淋巴结活检5例,肠切开息肉摘除3例,肠切除肠吻合10例(回肠-回肠吻合7例,回肠-升结肠吻合3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09T11:11:19.0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刘石林刘茜
[导读] 分析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效果。

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别给予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A组)和常规超声检查(B组)。

刘石林刘茜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效果。

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者为研究主体。

分别给予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A组)和常规超声检查(B组)。

对比两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部位和类型诊断符合率。

结果:A组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51%,B组为69.01%,两组差异显著(P<0.05)。

A组的肠套叠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6.10%,B组为59.74%,两组差异显著(P<0.05)。

A组的肠套叠类型诊断符合率为97.40%,B组为67.53%,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为该病患儿行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可明确诊断疾病部位与类型,具有无创性和安全性,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73-02 继发性肠套叠是临床儿科的高发病,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诱发原因之一,可导致肠管发生器质性病变,最终造成不可逆性肠管损伤。

临床中对于该病的诊断方法较多,但诊断效果存在差异,可能会延误患儿病情。

目前,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其诊断符合率高,且可行性强。

研究中以2016年11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实时超声灌肠充盈对于该病患儿的诊断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1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者为研究主体。

其中,男48例,女29例;年龄范围是9个月~13岁,平均(5.10±0.57)岁;临床表现为:呕吐19例,阵发性腹痛48例,腹部包块10例,果酱样血便19例。

病理诊断结果为:结肠幼年性息肉(JP)43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7例,梅克尔憩室(MD)10例,回肠恶性淋巴瘤3例,回肠管状腺瘤2例,回盲瓣炎性息肉3例,回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回肠IMT)2例,降结肠癌1例,经皮肤皮疹与临床症状等确诊为紫癜性肠炎6例;肠套叠部位为:回盲部24例,小肠部17例,结肠部36例;肠套叠类型为:回回型9例,回盲型21例,回回结型15例,结结型27例,结直肠型5例。

1.2 方法
先对患儿行B组检查:仪器为Voluson E10彩超诊断仪,以2.0~5.0MHz腹部凸阵探头频率,5.0~7.50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进行检查;使患儿取仰卧位,行超声全腹部扫查,联合使用线阵探头与凸阵探头,观察是否存在肠套叠包块,并明确记录套叠包块的大小、位置与回声特征。

沿着套入肠管方向确定套叠头端有无异常包块。

而后行A组检查:待患儿镇静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充盈检查和复位治疗。

沿着直肠方向行逆时针扫查,检查大肠和小肠情况,观察套叠包块的类型、位置与回纳情况,确定复位后的肠腔内部是否存在异常包块,并确定包块位置、内部回声、形态、血流信号与活动度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诊断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总例数×100%)、肠套叠部位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总例数×100%)与类型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诊断符合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病理诊断符合率
A组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51%,B组为69.01%,对比差异显著(χ2=4.777,P=0.029),见附表1。

2.2 对比肠套叠部位诊断符合率
A组的肠套叠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6.10%,B组为59.74%,对比差异显著(χ2=29.592,P=0.000),见表2。

3.讨论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发病年龄无特异性,且高发于>3岁儿童,患儿的肠道内部多伴有器质性病变,导致肠管管腔狭小等情况。

其发病基础为近端肠管出现扩张变化,使肠道蠕动功能增强。

常规超声对于该病的诊断效果较佳,但无法确定继发性病因,且无法精确定位病理改变部位和疾病类型,因此误诊率较高。

实时超声灌肠充盈检查能够确定病因,准确鉴别肠套叠类型。

其能够检出疾病的病理性致病因素,对于直径低于15mm的肿瘤具有较高检出率。

灌肠充盈能够有效复原肠道自身及其周边的解剖位置,利于病灶位置、内部回声、形态等情况观察,且能够科学反映其与肠壁间关系,诊断优势明显。

结果为:A组的病理诊断符合率(84.51%)高于B组(69.01%);肠套叠部位诊断符合率(96.10%)高于B组(59.74%);肠套叠类型诊断符合率(97.40%)高于B组(67.53%)(P<0.05)。

综上,该项检查可确定患儿的疾病类型,明确发病部位,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胡蓉.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372-373.
[2]丁通,张良西.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思路与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8):192-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