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徐州状元所李蟠撰崔其正墓铭考释

合集下载

机敏过人的状元李蟠

机敏过人的状元李蟠

机敏过人的状元李蟠康熙三十六年,徐州府学子李蟠进京赴试,经会试、复试、殿试,三堂会考均为魁首。

殿试时,康熙帝曾问以军政、吏治、河防等国家要务,李蟠成竹在胸,对答如流。

不仅立论高远,而且策略得当。

圣上甚是欣慰,当即钦点为一甲头名状元。

授翰林院编撰。

蟠初及第,皇恩浩荡,上赐顶戴花翎,官服朝靴,令其披红戴花,骑马巡街夸官三日。

一时间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争相围观。

真是数不尽的春风得意,道不完的荣华显贵。

三十八年,时值应天府会考。

李蟠受命为主考官前往金陵履任。

因受人陷害,涉嫌会考弊案而迁怒于朝廷。

康熙帝欲治其罪。

李蟠提出朝廷可派员监考重新再试一场的奏请。

结果乡试中的举人无一人落榜。

验试了李蟠的清白。

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根据传闻写的《通天榜传奇》剧作。

再次歪曲张扬此事,惹怒龙庭。

朝堂上李蟠力排众议,巧妙地为己作了申辩。

他说:“自古以来说书唱戏都为民间野史,不足为凭。

文人骚客想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就处心积虑地找来一些毫无根据的传闻野趣捕风捉影,肆意张扬,以达到哗众取宠和文有所指的目的。

其实都是虚构假想,是个人的好恶的宣泄。

正像臣之家乡父老乡亲所说的那样……”陈述到这里,他故意打住,还面露不好说下去的难色,这更勾起了皇上和一班大臣的好奇心。

康熙帝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如何,快快道来。

”李蟠赶快再拜说:“此话有些粗俗,朝廷之上臣恐有辱圣听。

”皇上说:“少卖关子,只管如实道来,本皇赦你无罪还不行吗!”李蟠谢了恩,挺直了腰身只见他才要张口又打住了。

后来他在皇上一再追问下,才装出不得不讲的姿态。

他说:“俺家乡老人们常说,说书唱戏如同放屁,都是空穴来风。

那里的故事就是一些人胡说八道满嘴放炮,吃柳条子拉粪箕子,肚里胡编乱造的。

”此话一出,惹得皇上一阵大笑,群臣也掩口不已。

康熙帝这才转怒为喜,可又一想此事总得有个说法,不然何以平息众怒。

不如先将他流放,以后瞅个机会再将其召回朝也就是了。

圣上念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难得的人才,有些想偏私他。

徐州府志

徐州府志

·870·卷十五东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明副使王梴建。

)彭西书院、(在府城西南隅,明副使赵春建,为武举弟子居业之所。

)养正书院、(在吕梁分司之南,明主事王应时建。

)吕梁书院、(在吕梁洪,明主事郭持平建。

)境山书院、(在府北境山,明主事吴自新建。

)河清书院、(在府城东门,明知州章世祯建。

)醴泉山书院。

(在吕梁北,康熙五十八年州人同建。

)督学试院(在府城东门内,康熙四十九年。

知州卞之钧、训导汪庆升等创建。

先是徐属士子俱赴淮安应试,往返几千里,至是称便。

嘉庆十二年,知府王泽倡捐赠建。

)铜山县学宫(未建,现附府学。

)学额: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岁考入学生员十七名,科考入学生员十七名,岁科併入武生十七名。

(旧额文童岁科两考,武童岁科倂考,各入学十五名。

同治二年○1,奏淮永远加广各二名。

)学田:共六顷四十二亩。

(破石桥一顷十亩,王世刚集五十八亩,律北沟一顷八十八亩,梁庄二顷十亩,徐三村四十亩,大浮桥三十六亩;额征学租正银七两五钱,耗银七钱五分。

)正谊书院(在城东南凤冠山,明嘉靖十四年,主事张镗建观道亭,祀石刻圣像,一名川上书院,捐置祭田。

国朝乾隆三十三年,知府邵大业捐建大殿、两庑,置祭田七十亩有奇。

五十六年,淮徐道康基田重修。

嘉庆四年,邑人赵世清、刘廷宾、李元珍等公捐祭田四十八亩。

道光四年○2,邑人刘允昭捐置田五十五亩有奇。

咸丰五年○3,知县王检心即其地改设正谊书院,又设果育蒙学一堂,先后详拨吴邵湖官地四十七顷,以作书院、义学课试经费。

)义学之分设于城乡者十有七。

(道光初,设小义学十处,后添设一处;咸丰五年,知县王检心捐资设养正义学一处,岁筹息钱七十二千文;同治六年,增设讲堂一处,知府朱忻又捐资添设彭城书塾一处,是为大义学。

又添中小二塾,此皆在郡城者。

同治八年,邑人陈增祥等禀设武家村义学一处,即将武家村废亩地及废堤宅基共田九十亩有奇,作为经费。

)光绪五年,徐州道张富年重修府学,迄宣统未如旧。

别号卢乡顽石老人的篆书七言对联

别号卢乡顽石老人的篆书七言对联

别号卢乡顽石老人的篆书七言对联
〖藏品简述〗
篆书七言对联墨色纸本134cm×33cm×2
释文:千年古鼎瓜皮色百番唐笺鱼子纹
款识:卢乡顽石老人
钤印:再作之罘客(引首,朱)孙问畸印(白)顽石书画(朱)〖乡贤传畧〗
孙文起(一八七○~一九五二),谱名文起,书画常署“闻起”“问畸”。

字蔚生,号友琴,别号卢乡顽石老人、东海狎鸥客,莱阳冯格庄人。

清道光壬午进士孙德升族裔。

廪生。

书画皆能。

〖世家渊源〗
孙文起出身冯格庄孙氏世家。

光绪庚寅岁贡生孙鸿章次子,丁酉拔贡孙孟起胞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

徐州古墓旅游景点

徐州古墓旅游景点

徐州古墓旅游景点
徐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许多古墓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徐州市的古墓旅游景点:
1. 马陵山:位于徐州市区东北20公里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
岩石墓葬群之一。

马陵山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将军孙武(孙子)的墓地,也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瑰宝。

2. 大源陵:位于徐州贾汪区,是东汉末年刘秀(即汉光武帝)的陵墓。

大源陵在规模和布局上都堪称典范,是中国古代陵墓中的佳作。

3. 孔子庙陵: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孔庙陵园,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立的陵墓,景区内有孔子庙、孔子陵、孔子崇圣祠等建筑。

4. 王劢陵:位于徐州市云龙区龙庙山,是南齐时期的陵墓,供奉齐孝昭王刘波。

王劢陵被誉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南齐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 孙达庐:位于徐州市丰县,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孙达的墓地。

景区内有孙达庐、孙达墓、孙文化陈列馆等建筑,展示了孙达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6. 张骞墓: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的陵墓。

张骞墓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独特,是研究西域古代交通和外交的重要遗址之一。

以上是徐州市一些著名的古墓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前往这些景点,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徐州圣旨博物馆

徐州圣旨博物馆

徐州圣旨博物馆作者:来源:《收藏界》2016年第05期徐州圣旨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九里山两汉文化旅游区,与西汉楚襄王刘注墓相毗邻,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早以圣旨为载体的皇牍文化博物馆。

总面积约为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

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主陈列楼分为奉天承运圣旨展厅、蟾宫折桂科举展厅及其藏也周珍品展厅。

馆中现有藏品1.8万余件(套),展出各类珍贵文物3000余件(套)。

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

对外在苏州、南昌滕王阁均已开设分馆,并应邀在香港、上海、西安、张家港等地举办临展及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

《古稀鹤算》匾额 1块长220厘米宽90厘米此匾由户部尚书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同治年皇室唯一进士昆岗书写,光绪庚辰年题写。

“古稀鹤算”四个字采用阴阳两种刻法,先用阳刻把四个字敲出来,再用阴刻把字体凹下去。

整体贴金,边角刻有人物图案,生动活泼。

《敬教劝学》匾额 1块长230厘米宽105厘米此匾为中华民国十一年七月题。

黑底阳刻字体中心阴刻,匾额中间钤有大总统印章。

战国出戟镂空双龙玉璜长16.5厘米宽4.3厘米璜形,玉正背两面是玉器常见的纹饰谷纹。

璜内出戟镂空两端雕成龙首形,龙身上饰云纹。

屈曲多变,生动流畅。

西汉玉天鹅佩饰长16.2厘米宽7.3厘米青玉片状。

色泽深邃幽青平面单雕。

图案为天鹅展翅飞翔,线条流畅,神态自然。

西周凤鸟纹柄青玉戈长29.2厘米宽5厘米玉戈锋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平直,刃颇锋利,中部起直脊,玉戈凤鸟纹柄,器面斜线勾勒凤鸟纹,凤鸟昂首,高冠,圆目前视,长勾喙,羽上卷,卷尾,腿直立。

线条流畅,神态自然。

西汉青玉龙凤佩长8.5厘米宽3厘米青玉片状。

色泽深邃幽青平面双雕。

图案以龙凤为主,龙在上,凤在下,龙凤合体顾盼有致,相映成趣。

唐代舍利子塔形银罐高22厘米宽13厘米初唐,盛唐时期豫西与关中地区流行圆锥形、竹节形、桃形钮塔形罐,内有芯中空变小放置舍利子之用。

清道光二年进士翟云升书法欣赏

清道光二年进士翟云升书法欣赏

清道光二年进士翟云升书法欣赏
翟云升(1776—1858)字舜堂,号文泉,山东掖城东南隅村(今莱州市莱州镇东南隅村)人。

清代中后期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翟云升少年聪颖,天资过人,习作曾令“塾师避席”。

童生试时,著名诗人、莱州知府张问陶(号船山)赏之,拔其为第一,一时其文章一出,争传为范文。

嘉庆五年(1800)以第五名中举选为黄县教谕,不久便辞职回乡;道光元年举孝廉,道光二年(1823)中进士,授广西知县。

他性情淡泊,无意仕途,以母亲年迈为由坚辞不受;相国潍阳人陈文恪得知其学识渊博,推荐去京师任国子监丞,也没有成行。

晚年,他深居简出,登门求教者“日踵其门”。

魏晋南北朝考试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考试名词解释

1、熹平石经: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一称“汉石经”。

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

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

碑高一丈许,广四尺。

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石碑已毁。

宋代以来有残石出土,近代人马衡汇为《汉石经集存》。

考证其源流的有顾炎武的《石经考》、万斯同的《石经考》和张国淦的《历代石经考》等。

魏文帝正始中又新立石经﹐称“正始石经”。

2、三体石经(正始石经):《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1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

《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包括金银器、琉璃器,以及珍贵“秘色瓷”器,还有锦、绫、罗、纱、绢、绮等各类纺织品。

据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法门寺地宫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佛塔地宫中最大的一个。

前室发现了《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这两通碑不仅是研究法门寺历史,而且是研究唐朝佛教的重要资料。

从地宫发掘了四枚佛指骨舍利,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经过考古科学发掘,有文献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地宫中还有25000多枚唐朝货币,其中有13枚玳瑁币,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为珍贵的古代货币品类。

4、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中最宏伟的宫殿建筑是位于丹凤门正北的含元殿,它是大明宫第一大殿。

古代状元考试时吃什么?

古代状元考试时吃什么?

古代状元考试时吃什么?考生高考对中国人太重要了,为了考个好成绩,咋吃、咋睡家长都特别关注。

这不,《高考食谱大全》都有人做出来了。

吃得好,就能考好?这个问题,还真的很复杂。

中国古代,也是有“高考”的——这就是科举考试。

科考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考地方性的秀才开始,到省级、国家级的乡试、会试,考上举人与贡士,一共要考三场。

每场考试都是三天两夜,共计九天六夜。

每场考试,一旦入了考场,进了考棚,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除非交卷才能出来。

这三天两夜,考生在里面都吃啥呢?因人而异。

美食古代的考场,官方只提供用水,食物那是要自带的。

考虑到答题不受影响,考生一般带干粮,这样至少可以少上厕所,节省时间。

更重要的是,连吃三天的食物一次性带齐,防腐是个大问题,干粮成为首选。

要不,就带些馒头、咸菜之类。

容易变质的,绝对不能带。

古代考生,病死在考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连吃三天“方便食品”,对考生肯定是不利影响的。

如果家里很“土豪”,选择余地自然就大些。

陈继昌(1791—1849),字哲臣,号莲史,广西桂林人。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陈继昌从广西来到京城,参加会试与殿试。

陈继昌水平很出色,乡试考了第一,会试也考了第一。

但是,参加殿试前竟然病。

关键时刻,这运气实在太差了。

这得想办法弥补。

陈继昌参加殿试时,按例要接受搜身检查,防止身上夹带资料。

这一搜,吓了士卒们一跳:陈继昌的身上,竟然带着人参!人参不过,这并不违规。

人参,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考试时吃人参,真是个好办法。

古人对人参很迷信,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生吃人参,等于服用“兴奋剂”!体育竞赛,服用兴奋剂成绩更明显,考试应该也有这种特殊作用,至少精神方面的作用是有的。

陈继昌身体有病,考试时一边答卷,便一边啃人参,硬是带病完成了殿试。

出考场时,陈继昌是扶着墙出来的。

要是没有人参,陈继昌估计早倒在考场里了。

美食殿试成绩公布了,吃人参的陈继昌又得了个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近代史作业&&名人故居介绍

近代史作业&&名人故居介绍

追忆家乡似水年华!—徐州名人故居show 一.徐州状元李潘篇二.官员李卫篇三.布衣皇帝刘邦篇一.状元李潘篇李蟠,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人。

李蟠家住县城南状元集(今属宋楼镇),是清代徐州唯一的状元。

祖居河北省真定府真定县。

元代迁居徐州西北程子院,即今丰县黄楼乡辛集村。

后迁居丰县岳庄镇六座楼村。

李蟠少有大志,聪明好学。

幼年读书,一目十行,遇难究底,提笔如有神。

10多岁便补为博学弟子科。

后来,他听说江南山水佳丽,便遍吴山、天目、钱塘、西湖等地,而后文思更佳。

康熙庚午年(1690)李蟠中举人。

康熙丁丑年(1697)李蟠中状元。

康熙皇帝很喜欢李蟠写的3篇文章,亲自主持对李蟠的殿试,康熙帝问李蟠策略、吏治、河防诸事,李蟠对答如流。

康熙尤其满意他的治河策略,于是擢为鼎甲第一名,即状元。

李蟠中状元后,任撰修,入国史馆,纂修《大清一统志》,并教授皇子皇孙,深受康熙宠幸。

一次,暹罗派使者来朝,皇帝赐李蟠一品官服,命其接待。

李蟠当时宣扬德义,声如洪钟,风度潇洒,使暹罗来使额手称庆,以得识天下第一人为幸因而李蟠显赫一时,后皇帝赐李蟠母为诰命夫人,褒其教子有方(其圣旨现存徐州户部山其十七世孙家内)。

康熙己卯年(1699),顺天府乡试,李蟠为主考官。

姜西渔是副主考官同朝探花徐某向李蟠说人情,请照顾他的侄子。

因李蟠将徐探花写有侄子姓名的纸条丢失,只好把接近录取标准的姓徐的考生一一录取,就是这样,徐探花的侄子仍未考中。

发榜后,徐探花造遥说:“这次考试有弊,李蟠受贿,成绩好的不录取,成绩差的倒考中了。

”适巧这时户部郎中孔尚任写了《桃花扇》和《通天榜传奇》,《桃花扇》有反清思想,在京城演出,康熙又气又怕。

《通天榜传奇》是攻击李蟠顺天府乡试舞弊的。

于是康熙帝宣布这次考试无效,另行复试,结果出入不大。

康熙帝便将孔尚任撤职罢官,并责孔尚任身为国家大臣,不应讽刺同撩,即使李蟠有罪,应由刑部审理。

李蟠被谪戍沈阳。

李蟠的门生鄂尔泰、史贻直、励杜纳等上疏讲情,恳求康熙帝,说:“黑石峡就是徐州的云龙山,那是李蟠的家。

丰县状元碑园

丰县状元碑园

丰县状元碑园俯瞰状元碑园状元碑园座落于丰县黄楼,碑园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状元李蟠撰作书丹的碑铭而得名。

碑园外,前花园内的“状元碑园”四个大字。

碑园正门为典型的清式垂花门楼。

青瓦建瓴,雕梁垂青,红色双扇门两旁的四字联语曰:“经传道德、名重谪仙”。

垂花门阶石三叠,承建者孙统义先生曰:“此寓连升三级?”,门楼内上悬红地金字匾额----“源远流长”,为孟昭俊先生手迹。

碑亭位于碑园南北中轴线中间稍北的位置上,青石起三叠之台,将四角六柱的碑亭高高托起,有翼然欲飞之势。

亭为全榫卯木结构,上则青泥板瓦,飞檐翘角,下则梁柱交错,雕绘精绝。

迎门方向,悬一红地横匾----“状元碑亭”,中国书法报创办者、徐州籍著名书法家孙方先生手笔。

亭柱上悬红地金字联牌:“陇脉绵绵瓜瓞维儒素,文人济济銮坡独风流”。

李从云先生撰联,孙鸿啸先生书丹。

亭内,“状元碑”的正式称谓是《七公墓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李氏族人倡立,并由状元李蟠撰文书丹的关于彭城李氏始祖七公的墓前碑铭。

碑文四百二十六字,记述彭城李氏十余世缔造经营、繁衍生息、聚族而居、闻于一方的历程。

碑通高三米,蟠龙碑帽,桌台式碑座,四周雕以龙凤花草,虽经三百年风雨,依然文图清晰,古雅古拙。

碑前有两望柱,高2.75米、厚0.41米、宽0.42米,形同华表。

石质坚硬,刀工精良,下有石座,上有石狮,文字两边配有荷叶荷花装饰。

正侧两面,各镌联语曰:“北邻华麓南绕河流川岳郁佳城应有白云环泡水,世继书香派延淮壖蘋蘩昭后代依然紫气满函关”;“奕叶绵延瑞应牛眠增郁律,长松蓊蔚伫看鹤化复归来”。

由曾任福建莆田、仙游、德化知县的李洪筹撰述,由曾任福建督军兼省长的李厚基书丹。

碑园偏后为一半环状碑廊,嵌有李蟠《报母家书》,诗书墨迹、彭城李氏传世碑铭等。

碑园西侧还建有接待室,内设历代李氏名人官职表,李蟠等人生平简介,状元卷及《徐州府志》入志人名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状元碑”被推倒,折为两截,埋于黄土。

古文字研究16-24

古文字研究16-24

古文字研究16-24《古文字研究》总目(16-24辑)16、《古研究》第十六辑,[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高明:《从甲骨文中所见王与帝的实质看商代社会》张永山:《试析“锡多女贝朋”》朱凤翰:《论殷墟卜辞中的“大示”及其相关问题》连劭名:《甲骨刻辞中的血祭》刘钊:《卜辞所见殷代的军事活动》柯昌济:《〈殷墟卜辞综类〉例证考释》饶宗颐:《由〈尚书〉“余弗子”论殷代为妇子卜名之礼俗》刘启益:《读〈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后记》张颔:《孳方鼎铭文考释——谨以此纪念于老》陈公柔:《说媿氏即怀姓九宗》李学勤:《令方尊、方彝新释》刘宗汉:《〈()方彝〉考释》刘雨:《跋考古研究所藏彩绘本〈西清古鑑〉》17、《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黄盛璋:《三晋铜器的国别、年代与相关制度》曹锦炎:《吴越青铜器铭文述编》曾宪通:《吴王钟铭考释——薛氏〈款识〉商钟四新解》李家浩:《攻五王光韩剑与王光戈》何琳仪:《者钟铭校注》陈振裕:《湖北出土战国秦汉漆器文字初探》朱德熙:《望山楚简里的“ ”和“ ”》林沄:《说戚、我》裘锡圭:《释“建”》罗琨:《释家》汤余惠:《关于字的再探讨》徐兆仁:《释》张亚初:《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吴振武:《古玺合文考(十八篇)》李零:《古文字杂识(六篇)》黄锡全:《古文字考释数则》[美]夏含夷:《试论周原卜辞字——兼论周代贞卜之性质》姚孝遂:《再论古汉字的性质》赵诚:《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一)》[日]高岛谦一:《甲骨文中的并联名词仂语》戴家祥:《斟点〈名原〉书后》单周尧:《读王筠〈说文释例•同部重文篇〉札记》史树青:《麟为夷兽说——兼论有关麒麟的问题》王恒杰:《“耒”“力”一器考》18、《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沈之瑜、濮茅左:《卜辞的辞式与辞序》李学勤:《殷墟甲骨分期的两分说》裘锡圭:《甲骨缀合拾遗》陈炜湛:《有关甲骨文田猎卜辞的文字考订与辨析》连劭名:《甲骨刻辞丛考》彭裕商:《组卜辞分类研究及其它》方述鑫:《论“非王卜辞”》晁福林:《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及其相关诸问题》[加]许进雄:《第五期五种祭祀祀谱的复原——兼谈晚商的历法》张亚初:《殷周青铜鼎器名、用途研究》陶正刚:《灵石商墓亚羌铭试析》刘启益:《西周穆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刘雨:《南阳仲爯父簋不是宣王标准器》李仲操:《西周金文中的妇女称谓》19、《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临沂孔庙古碑解读

临沂孔庙古碑解读

临沂孔庙古碑解读临沂孔庙临沂孔庙位于兰山路中段,又称文庙,始建于金代,现为明清式古建群体。

整个建筑呈长方形,三进院落布局,南北长155米,东西宽45米,总面积6975平方米。

据记载,金代沂州防御使高召于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卜迁于老城西门里(即今址),历经多次重建修缮,形成现貌。

院内两棵银杏树历史悠久,至今枝繁叶茂,为临沂市古树名木。

院内大成殿、明伦堂建于清代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是临沂城内最古老的房屋建筑。

目前我国较为完整的孔庙仅约300座,临沂孔庙已历时千余年,是鲁东南保存完好的最大古建筑群。

1992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沂孔庙内保存有八通古碑:《重修文庙记》碑、《学则》碑、《科甲题名》碑、《岁贡题名》碑、《禁屠户包祭》碑、御制《训饬士子文》碑、御制《晓示生员》卧碑、《宪示》碑,以上八通古碑对研究临沂古代文化教育状况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今天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重修文庙记》碑。

《重修文庙记》碑《重修文庙记》碑现立于大成殿月台前东侧,高2.0米、宽0.8米、厚0.28米。

碑文为楷书,共22行,单面刻字。

碑文主要记述了沂州府知府锡恩见孔庙破旧不堪,倡议重新修缮孔庙,经过一年的时间,于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完成了修复重建。

从碑文看,重修前的孔庙毁坏非常严重,因此当时的重修应该是在原来建筑风格及布局上做了大规模且彻底的整治。

目前现存的大成殿和明伦堂主体就是当时修建成果的一部分。

现将全文整理如下(断行一如原碑):文庙重修碑记诗曰:好是懿德,此天下之元气也。

明人伦以正风化,育贤才以赞升平。

有官守者,培养元气之道也。

其典在于教,而教在于学圣贤,仪型万世,俎豆千秋,芹藻铺棻,遍于天下。

盖此泮宫尺寸地,足以耸观听而存饩羊,化民兴贤盛治端,有赖于此也。

然而学宫之修,难矣。

而沂郡为尤难。

沂州为古东海郡,无富绅巨贾,素以瘠著。

又承调敝之余,官斯土者自不得不以休养生息为急务而无暇旁及,故倾圮日有闻焉。

徐州名人李蟠简介

徐州名人李蟠简介

李蟠李蟠(1656—1729),字仙李,又字根庵。

号莱溪。

祖籍河北正定,元朝至正年间迁来徐州,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有的—名状元。

李蟠生于书香门第。

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

父亲李合,是明末弘光年间的拔贡,着有《忖庵诗集》。

他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天赋,旧志载:“李蟠幼年聪慧,读书可一目十行,写文章,洋洋数干言,一气呵成、不涂改一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

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

其殿试答卷《廷对制策》,与康熙皇帝的《策问》一问一答,遥为对应,满篇2000余字,文笔雄劲,气势磅礴,陈述治国要略,精深之至。

其内容对军政、吏治、河防、靖务均有涉猎,且答对贴切,符合事理,条理清晰,切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并有独到见解。

康熙皇帝大为赏识,钦点李蟠为一甲一名(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篆修《大清—统志》,并为侍渎,有“天朝第一人物”之美誉。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命他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在主持考试期间,李蟠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从应试的秀才中挑选出许多有才干的俊彦,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等。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清朝的一代名臣,其中鄂尔泰更是官至乾隆皇帝的总理大臣。

但是,由于李蟠不循私贿,任才为贤,遭到一些落弟举子的中伤和嫉恨。

又由于他清高亮节,不谙逢迎权贵,便有人蜚语中伤,散播谣言,说他在主考乡试中营私舞弊。

此事传到康熙耳里,于是将他在乡试中点中的举人,内朝廷大臣主考,重新复试。

复试结果,无一落榜,洗清污点。

但孔尚任据闻写了《通天榜传奇》一剧,在京城宣播,—时之间闹得满城风雨。

李蟠终因与此事脱不了干系,被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仕途受到很大影响。

此后终生未再做官。

大约在李蟠死后80多年,曾任江苏巡抚、后任两广和两江总督的蒋攸在为李蟠写的传中为李蟠澄史正名。

李蟠返乡后,终日吟诗作赋,自寻乐趣。

但是,空有一腔热血和宏伟抱负,枉费满腹经纶和绝世才华,只因一时不白之冤而断送太好前程,渐渐消匿于政治舞台,虽然冤情昭雪。

揭秘秦始皇泗水捞鼎

揭秘秦始皇泗水捞鼎

揭秘秦始皇泗水捞鼎图为江苏徐州汉画像石“秦始皇泗水捞鼎”江苏徐州汉画像石馆收藏的一方汉画像石,画面中桥梁的两侧有人用绳索牵引一鼎,鼎内一龙头伸出欲咬绳索,桥上有人在等待着得到此鼎。

此图刻画的就是秦始皇于徐州泗水打捞周鼎的传说。

秦始皇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泗水打捞周鼎之事,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记述:“(秦始皇)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锝,所谓‘鼎伏’也。

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

相传夏代初期,天下被分为九个州,每个州的名山大川、珍奇异物被铸于各州的鼎上,陈列在王室的宗庙里,成为王权和江山社稷的象征,九鼎被奉为传国至宝。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答复说: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随便询问的!因为“问鼎”即是有图谋王权的意图。

后来据《史记・封禅书》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秦”。

与国运休戚相关的九鼎就更不能无故丢失。

入秦之鼎,何时何故沉没泗水?为什么不见《史记》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

秦始皇时,而鼎现于斯水。

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

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

显然,郦道元不是仅仅记述故事,而是重在表现秦始皇捞鼎“弗得”,“龙啮断其系”的故事。

有些民间传说,听多了,听久了,往往只注意了传说的“离奇”,而忽视了何时何地才有了这 ... 间传说和这则传说的主旨。

而今,我们尽可挥去笼罩着这则传说的一层层迷雾,逐步看清它本来的面目。

泗水发源于原鲁国东南的丛山中,向西流经瑕丘(山东兖州北),又折向南,经胡陵(山东鱼台县东南),过沛县东流经彭城北郊。

从秦都咸阳到彭城之间,既有渭水、洛水,又有睢水,偏偏传说秦始皇到彭城泗水捞鼎,因而推想编造此说之人,大约生活在彭城的泗水一带。

历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另类”状元

历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另类”状元

历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另类”状元高考将近,让人们想起了古时候的状元。

“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

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

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

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

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

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

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

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钦点其为状元。

鸭蛋状元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

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

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

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

没想到,这个黄士俊竟然高中状元。

后来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岳父。

其中很多警句广为流传。

当官时间最短的状元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状元林震,授翰林院修撰。

但他当官一个月,就看不惯官场作风,请求辞职归田,回家种地去了。

当状元有当状元的快乐,当农民有当农民的快乐。

快乐在于感觉,幸福在于满足,不要强人所难,也不要强己所难。

抓阄抓出的状元崇祯皇帝即位后,很想有所作为。

崇祯元年,即开科取士。

殿试后,阅卷大臣精心挑选了前36名的卷子,呈给崇祯审定。

但崇祯怀疑凭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选出贤才,于是焚香祷告上天,请求赐给真才。

然后将这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阄儿,放入罐内,再用金筷子去夹。

结果夹了三次,都是刘若宰,因此就定刘若宰为状元。

因名而就的状元清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科开考时,乾隆皇帝已经79岁高龄。

年龄问题成为他主要的心理负担。

殿试后,阅卷大臣将前十名的卷子呈送他审定。

当乾隆看到第十名时,见其人名叫胡长龄,不免心中一动。

“长龄”两字,不是意味着长命百岁吗?于是大笔一挥,钦点胡长龄为状元。

以名字取状元,堪为千古笑柄。

无独有偶,清光绪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

实例3-徐州古建筑ppt

实例3-徐州古建筑ppt

徐州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 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 赏和考古价值。
其实徐州地区还有很多明清古建筑,本文主要介 绍徐州周边的一些明清古建筑群。
2 主要古建筑介绍
2.1 市区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市区户部山,是一处建筑 形式丰富的古建筑群落,2006年5月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古建筑 类”重点保护单位的户部山古建筑群,囊括了 “徐州民俗博物馆、崔家大院、李蟠壮元府” 等所有徐州明清民居遗址,成为全国建筑规模 较大的古建筑遗址群,具有“依山而建、兼容 南北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其中以崔焘故居 的规模最大,历史文物价值最高。
主要特色
窑湾是个移民镇,来自全国各地的居民,带来 各自的住宅建筑风格,争奇斗妍。山西古建筑 的特色是“天井院”,宅基宽大,地势一级比 一级低,财源滚滚往里流,宅面狭长,周围楼 阁,门窗都不出屋檐,只有小姐的花楼例外。 江西人和福建人则多注重室内装饰,木格扇隔 墙,北墙根长条几、八仙桌和太师椅,东山墙 放书架或博古架。
徐州地区古建筑分布现状及保护
报告组成部分
1 概述 2 徐州地区主要古建筑介绍 3 古建筑的现存状态 4 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5 结语
1概述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 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 心,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 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 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 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区划:辖云龙、鼓楼、九里、泉山、贾汪5个 区,新沂、邳州2个县级市和铜山、睢宁、沛 县、丰县4个县。源自4 古建筑保护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柳泉蒲先生墓表 译文 -回复

柳泉蒲先生墓表 译文 -回复

原文先生讳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以文章意气雄一时。

学者无问亲疏远迩,识与不识,盖无不知柳泉先生者。

由是先生之名满天下。

先生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

然如棘闱辄见斥,慨然曰:“其命也夫!”用是决然舍去,而一肆力于古文。

奋力砥淬,与日俱新。

而其生平之佗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

故其文章颖发苕竖,恢诡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

而蕴结未尽,则又搜抉奇怪,著有志异一书。

虽事涉荒幻,而断制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而扶树道教,则犹是其所以为古文者而已,非漫作也。

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

少年与同邑李希梅及余从伯父历友、视旋诸先生,结为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始终一节无少间。

乡先生给谏孙公,为时名臣,而风烈所激。

其厮役佃属,或阴为恣肆,乡里莫敢言。

先生独毅然上书千余言以讽。

公得书惊叹,立饬其下,皆敛戢。

新城王司寇先生素奇先生才,屡寓书将一致先生于门下,卒以病谢,辞不往。

呜呼!学者目不见先生,而但读其文章,耳其闻望,意其人必雄谈博辩,风义激昂,不可一世之士;及进而接乎其人,则恂恂然长者;听其言则讷讷如不出诸口;而窥其中则蕴藉深远,要皆可以取诸怀而披诸世。

然而扼穷困顿,终老明经,独其文章意气,犹可以耀当时而垂后世。

先生之不幸也,而其足以尽先生哉!先生祖讳生汭。

父讳槃,娶刘氏,增广生刘公季调女。

子四人,孙八人,曾孙四人,五世孙才一人。

所著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

以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

以本年葬村之东原。

又十一年为雍正改元之三年,其孤将为碑以揭其形,而以文属余,以余之先生为同邑后进,且知先生之深也,乃不辞而为之文以表于墓。

铭曰:“有文不显,有积不施,蓄久而炽,为后之基,以征以信,视此铭辞。

”译文蒲松龄出生于世居淄川的书香门第,祖上多读书之人,但功名一直不显。

到其父蒲砅时,被迫弃儒经商,后来家境好转,蒲砅便亲自教子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报“发现栏目”曾刊登《文翰清流崔氏谱》一文,文中略提崔氏家谱中有状元李蟠为崔其正撰写过墓志铭,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多次致电本报,欲求详情,故现对此篇铭文详加考据,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清代状元李蟠轶文《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考释
文图、许砚君
李蟠是徐州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早前些年研究李蟠的学者普遍认为李蟠是铜山人,仅仅是是祖籍在丰县,其他与丰县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一文的发现,对于李蟠早年曾住在丰县读书学艺提供了证据,而且此文在李蟠所有文集中未见,故而是难得的一篇轶文。

《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全文1078字,对康熙年间的考授州同知衔的丰县人崔其正的一生,简短扼要的进行了表述。

文章虽千余言,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如沐韩柳之风。

撰文不避嫌、不虚夸,以理贯之,以气充之,可知李蟠非惟制艺大手,散文亦自有风骨。

李蟠所撰墓志的主人公叫崔其正,崔其正何许人也?查清甲午年(1894)版《丰县志.人物列传》,没发现他的传记,但是却发现了他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传记文章,他仅在其父亲崔日衡的小传中附带一句:“子其正,世其家。


祖父三代都列传县志,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通过保存至今的崔氏家谱,可以了解崔其正的家族情况大致如下。

丰县崔氏谱云自出博陵崔氏,堂号“三戟”。

元末明初避兵乱,自山东东平府阳谷县(今山东阳谷县)徙居丰县西北石城里娥堌村,开基祖讳友能,后卜居娥堌村东里许,即今首羡镇崔老家村。

崔友能有曾孙12人,崔辅政是其曾孙之一。

辅政,字良佐,号柳亭, 15岁进入县学,20岁成为了廪生,他写的文章雄浑俊逸,高出人表,嘉靖甲午(1534年)得南直隶省选贡士副榜,被授与河南卫辉县丞之职。

居官五载,清廉守慎。

县令赠以隶书“奖励贤能”四字旌表,郡守以“河南第一官”称之。

后来崔辅政捐躯于任上,死前在官舍墙壁上题诗示儿:“二十余年得一官,眼前风景最堪怜。

于今收拾东归去,留下行藏任汝传。

”死后,百姓罢市而哭,同僚素服七日,入卫辉名宦祠。

崔辅政三子崔劝,字崇化,别号镜泉,
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
婶母舅崔姓讳其正,字公介,文林郎任宛平南溟公之曾孙,廪膳生云横公之孙,甲午拔贡湘陵公之季子也。

生平阅历,有人所不忍忘者,此诚郡邑所备为称道者也。

舅氏兄弟三人,长兄其庄,邑庠生;仲兄其章,邑庠生;皆朱太君出也。

舅氏行季,考授州同知,熊太君出也。

年方冲幼,慈父见背,祸基庭帏,豪端百出,日夜操心,刻刻畏死,井廪之阨不时遇也,犹幸仲兄其章密为救援,邑主佟公威为防护,方得脱离大难,即而伯仲两兄无嗣早亡,朱太君亦倏然长逝。

舅氏之艰苦,尝不罹于害,固有人力,亦天心不绝崔氏之宗支也。

熊太君鉴从前之颠危,念箕裘之重任,憔心研虑,勤俭持家,读书教子,君得列于成均。

幸舅氏生而奇异,姿性过人,未暇诵读而诗书礼乐旨无不共贯。

酬应世故而经权常变之宜,迥出时人。

是以邑人共为关望,历任县主,公事亦与商榷,学宫之戟阁星楼,不惜数百金极力独修;人有争讼委曲宛转,未有不为之解纷者也。

舅氏系蟠族叔之内弟也,故蟠以婶母舅氏称之。

当余未第时,常借其东院为读书所,舅氏殷勤供给,不使少亏,既余大魅后,又常多资其赠助以济其艰难,其所以曲成人才者如此。

舅氏之元配李太君,续穆太君,皆无出,又续史太君,生有三子,长讳磐,娶庞氏、次讳无柴,娶谢氏,早亡,续孙氏,有二女、长适监生皇御武之次子皇漪斋,次适邑庠生李振翮之九子李士恒。

由此,人丁渐增,家道日隆,所以积德累仁者、至其数世。

先生之与祖茔门建坊、植碑、种树,以展孝思,先生有鉴于此,尝夜示一梦,获千
金余,由此前代之基业充之益大,先人之旧续恢之益宏,德出同人,望隆斯世。

恤孤邻,贫公区,族党蒙其赡济,故一时之歌功慕义者在在皆是也。

无如天道难测,舅氏中道弃世矣。

长子磐无嗣,早亡,生二女,长适丁春苑,次适李方榖,惟次子天棐身虽孤而志气不靡。

才力克振于箕裘之将坠者,毅然丞之;家业之已败者,愤然兴之。

屡遭颠危,而身家犹存。

娶师氏,生二子,长祥麟,武庠生;次瑞麟,武庠生,娶沙氏,有三女,长适千总渠宏渠之长子渠景尧,次适太学生李洁己之长子李辉章、三适邑庠生李繁荣之长子李萃廷。

是教之有道,训之有方,两男亦早列胶庠,后嗣之隆昌,何莫非舅氏之贻德所致哉!
舅氏生于康熙元年五月十一日午时,卒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戌时,享年五十五岁。

于雍正二年十月初十日与李太君、穆太君、史太君合葬于城西北里许别业之西新阡。

雍正三年二月,天棐欲立碑,来请序于余,余素沐大德,恨无能报,敢勒一言,草此付之。

岁雍正三年四月也。

今于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九日清明节,次子天棐,孙祥麟、瑞麟敬谨植碑,以垂后世焉。

于丑科状元、翰林院编修、己卯科直隶省正主考官李蟠撰文。

翰林院编修崔焘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