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幕遮》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幕遮》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向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一、文体知识: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二、自主学习:抄一抄,读一读,译一译:原文:,。
,。
,,。
译文:原文:,?,。
,,。
译文:探究案一、赏析探究诗句:(一)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二)词的下片抒情问题二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明确:情与情的关系:见景生情。
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优秀教案
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愁苦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触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情伤感风荷出水欣喜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展示课件学习目标(齐读)知人论世二、诵读词作,初步感知我们一起来初读这首词,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易错的字音,另外要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板书)2、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四、内容赏析(一)赏析上阕展示课件思考: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哪几幅图画?展示课件一开始描述了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
人的心情也是烦闷的。
——燎香消暑(板书)接着我们又看到一幅图画,跟刚才的静物相比,充满了动感!鸟雀呼晴(板书)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说)......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
我们仿佛听见了什么?“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词人把鸟儿们写的这么可爱,说明作者心情怎样?——高兴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作者由室内走到户外。
心情也随之转晴了,接着映入眼帘的又是什么画面呢?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_苏幕遮_教学设计
苏幕遮【原文】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
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
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学生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学生3:“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重点难点】词中独到的景物描写及词中流露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二、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思考: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思乡之情四、合作探究(一)、上片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5 苏幕遮
教学目的:1、因声求气,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重点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等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将接触的是有“词中老杜”“词家之冠”“集大成词人”之称的周邦彦的词――《苏幕遮》。
二、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是婉约派词人代表。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语言典丽(典雅华丽)精工,(格律精严)。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其主要题材。
(荷花、梅花、梨花、杨柳)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三、初步感知:1、朗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提醒字音燎、溽、楫。
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清新自然淡雅。
四、赏析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这两句是说在室内熏染起沉香,借此来消除湿热的暑气。
从下文看,这两句当是写夜间。
一大清早,室中人被窗外的鸟声惊醒。
“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雨散放晴,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的神态。
“侵晓窥檐语”,“窥”字把鸟儿鸣叫时东张西望、张口摆尾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两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A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是直的。
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执教:汨罗市第二中学冯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词作内容,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2 运用“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朗读词作,感受词的音韵美。
3 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吟咏朗诵,读出诗词的韵律、平仄,充分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2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诗词中的意境美、揣摩意蕴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来鉴赏《苏幕遮》。
教学难点:充分感受意境美,细腻揣摩意蕴美。
教学方法:“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名句赏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 (投影出示三句诗句)学生齐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
南朝《西洲曲》2 教师导语:古人笔下的荷,摇曳着万种风情。
或繁华别致(灯片),或妩媚娇柔(灯片),或风流热闹(灯片),而北宋词人周邦彦笔下的荷却牵出了一缕温暖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幕遮》这首小令,去破译其中的情感密码。
3 出示课题。
二因声入韵,感知音韵美。
(灯片)1 读字音,读韵脚①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标出韵脚。
②点评字音情况。
(燎、溽、窥、楫、浦)(灯片)③出示标有重点字音的灯片,全班齐读2遍字音。
④指出韵脚。
⑤灯片出示标有韵脚的全词。
A本词押什么韵?(“否”归于“V”韵)B韵的开口大小与情感有关。
开口大的表达昂扬之情,如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沉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开口度小的表达凄清之意。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5.《苏幕遮》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二、教材分析周邦彦的《苏幕遮》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2.难点: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五、过程与方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点拨法、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播放《莲》的(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2.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幕遮》;(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分析;3. 背诵和默写《苏幕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幕遮》的深层含义;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苏幕遮》,理解字词含义;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4. 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总结;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苏幕遮》的欣赏和感悟;6.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苏幕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幕遮》;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苏幕遮》的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翻译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苏幕遮》的背诵和默写情况;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5. 学生对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和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采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 运用互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苏幕遮》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和注释;2. 准备与《苏幕遮》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等;3. 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图片、音乐等;4. 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5. 准备课后作业的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5课 苏幕遮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学习目标1.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2.全词天然纯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这首词抒写羁旅相思之情,题材基本属于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情致的深婉,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景,视野阔远,暗透乡思。
一句一景,自天而地,自波而烟,层层推进,意象缠绵,而无衰颓情味。
下片抒情,情深意挚。
三层转折。
一写愁思难寐,惟归乡之“好梦”方可慰藉“乡魂”之焦虑;二写独倚高楼之难堪;三写借酒浇愁,极写其乡愁之浓,相思之切。
像这首词这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确切地说,是阔远之境、秀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
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
卒,赠宣奉大夫。
二、背景简介周邦彦精通音律,创制出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枝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高中语文 35苏幕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
、理解本词表现手
导入示标
谁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上可以分上、下两阕;在内容上,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些什么
“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
美景,作者不由地触景生情。
齐读下阕,体会思乡之情。
学做思三:结合古诗词表达技巧,你能准确体会出作者传递的情感吗?
没有直写,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最后两句转入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度,恍若已回
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视野开阔,境界清。
高中语文3.5《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定稿)
高中语文3.5《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定稿)第一篇:高中语文3.5《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定稿)《苏幕遮》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 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二.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1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 .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5课 《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的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3.诵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人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爱莲说》,同学们还能想起哪些关于莲荷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莲荷有关的词——周邦彦《苏幕遮》二、知人论世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题“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四、整体感知1.注释①溽rù,润湿、湿热。
②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③侵晓,拂晓;侵,渐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⑤清圆,清润圆正。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
⑦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⑧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荷花的别称。
2.译文焚烧着沉香,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
拂晓时分,鸟雀鸣唱,报告着天晴的消息,我偷听着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
初阳映照,荷叶上隔夜的雨水已经晒干,荷叶铺满水面,清润圆正,迎着晨风,亭亭玉立。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苏幕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苏幕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原到宋玉,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到了宋代,词因为被人曰之为…诗余‟、…小道‟,便少了一点约束,多了一份自由。
在宋代诗歌表现对象日益琐细平淡的状况下,词在文坛上的崛起有效地弥补了感性的失落。
…感伤‟这一母题也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归宿。
…词缘情‟作为一个传统始终没有被抛弃,即使言志的作品,其中包含的情感因子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正是…词缘情‟丰富了文人的精神生活,也平衡着他们的心理失重。
在诗日益成为政治的图解、道德的诠释之后,是词保存了抒情文学的细腻多感的特性,寄托了文人敏锐悲郁的情思,并最终成为一种璀璨的文化存在。
”(摘自《中国诗学史•词学卷》)【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述典故。
俞文豹的《吹剑录》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3)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幕遮》;(2)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对比学习和诗歌手法的探讨,提高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2)培养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3)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的背景和意义;2.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对比学习和诗歌手法的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苏幕遮》,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类似诗歌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发现不同诗歌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6. 诗歌手法的探讨:分析《苏幕遮》中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苏幕遮》的理解、赏析文章的写作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五课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他乡忧愁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见景生情)抒情梦回荷塘伤感风荷出水欣喜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笔下的荷花勾起了他怎样的思绪。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请同学朗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全班齐读[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5课 《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小编推荐)名人名言不需要删除即可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4、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5、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
——歌德6、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
——莎士比亚7、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戴尔·卡耐8、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
——美华9、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10、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11、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2、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4、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 .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16、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17、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
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莎士比亚1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19、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38、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博维40、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林肯43、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44、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
——维龙45、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
——柏拉图46、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佚名4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学案(23)主备: 康建英时间: 3月31日学习目标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学习重点1、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过程导读1、解题“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作者简介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导学、导思诗歌鉴赏(一)词的上片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整幅画面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
(二)词的下片问题一:这首词上片,下片,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景与情的关系:词人从眼前的想到,转入虚构的梦境的描写。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就由描写很自然地过渡到之情,而不着痕迹。
问题二: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直接写,而是用的手法,反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中语文苏幕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教学难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二、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
3.“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
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三、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一、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