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0e7e7e168884868762d61a.png)
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国家机构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
4.院外活动: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与政府官员和政治领导人进行接触,在涉及许多人的问题上试图影响政府官员或政治领导人决定的活动。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
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
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0ca5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1.png)
一、名词解释政治:由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和制约的,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全部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的总和。
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社会形态,有相对独立性的有机体,是政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与形式和阶段。
政治力量:是政治形态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可以是政党、民族、社团、阶级、政治人物。
政治组织:是政治活动的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设施。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包含各种法律理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政治行动:是政治活动的过程,包含统治、管理、决策、选举参与等。
政党:一定阶级和阶层中的活跃分子,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特别是为夺取和维持政权,影响政权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成为某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力量的组织。
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程度、状态,又称为政党政治。
政治团体:又可以称为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指的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个体的政治意识:个体对自身在政治共同体当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的政治利益的认识群体的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由个体组织而成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政治集团,关于集团内在的政治关系和外在政治关系的反映。
社会的政治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政治形态的意识。
政治管理:政治权利主体按照其某些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地控制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自上而下参与,旨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等政治过程的活动,这种活动集中表现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产生以及政府决策过程的影响。
二、简答题1.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
(1)美国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2)英国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d00b733a866fb84ae45c8da9.png)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cc9a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9.png)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对一些政治学常用术语的简要解释:1.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3.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4.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6.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7.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8.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9.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10.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11.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12.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以上是政治学中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
这些概念是了解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77f59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0.png)
政治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
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
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
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
从功能上分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
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
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befe0c5f0e7cd1842536cf.png)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三、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简答题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0f544b9b6648d7c0c7460b.png)
一、名词解释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学: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利益: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政治管理: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参与: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国家: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政党: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社会化: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政治改革: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斗争: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政治制度: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6e298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2.png)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c9ce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一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二4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5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6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7主权:在国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利中,国家权利的效度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8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
9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10国家的社会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自考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高频考题必须掌握
![自考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高频考题必须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69bbc039bcd126fff7050b4a.png)
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高频考题必须掌握1.主权: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的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2.新型民主: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它是最高类型民主。
从公民与政治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3.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
它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是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4.民族自决权:民政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力。
反映在国家结构上,它可以同其他民族一起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可以建立联邦制国家,或者完全分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5.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指为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进行的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干部问题。
6.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只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7.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8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民的集团。
9.家长制家庭:家长制家庭是指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特点①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②父权。
10.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民相互之间或者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公共协议的产物。
11.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12.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41a20d172ded630a1cb669.png)
1 / 2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0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0政党具有哪些特性?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0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0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0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0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0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法主义原则 0政治改革的特征: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0政治革命的特征: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政治革命的首先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0为什么现代代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赞成的政治不稳定.0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 O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②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组织手段③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从国家构成要素来看,,它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一个国家的存在,不能没有政府,但是,政府本身的更迭并不导致国家的灭亡.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一般为人民所拥有,而政府权力则是人民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在政治生活中,一国的公民可以不认同政府及其政策,但不能反对和脱离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丧失公民资格.所以,反政府与反国家是两个概念.②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国家主权.③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④就其组织2 / 2 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O 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7e806035f0e7cd185253608.png)
1、政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及其职能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4、国家契约说: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组成国家,目的是使之仲裁自由人之间的纠纷,制止违背自然法的行为。
5、国家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6、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7、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及其组成形式8、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纵向划分与配置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和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核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12、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1364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3.png)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政治学原理。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一些政治学原理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
1. 政治。
政治是指社会成员在权力、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
它涉及到权力的运用、决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利益的表达和实现。
2. 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它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国家是权力的具体承担者和行使者,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3. 政府。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构,它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政府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
4.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宪法、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规范,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 民主。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它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
民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言论自由、法治等内容,旨在实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民的平等参与。
6. 专制。
专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它强调统治者的个人权力和集权统治。
专制制度通常包括独裁统治、宪法限制、政治迫害等特征,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7.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价值的理论体系和观念。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8.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包括选举投票、政治集会、政治运动等形式。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体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9. 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和政治组织在制定政策和规定时所进行的决策过程。
政治决策涉及到权力的行使和资源的分配,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2139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0.png)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我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政治学名词。
1. 国家(State):国家是一个拥有统一政权,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的政治组织。
国家通常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实体。
2. 政府(Government):政府是国家组织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政府由执政者组成,例如总统、国王、首相等。
3.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政治制度是规范政治行为和组织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包括国家的宪法、政府的组织方式、选举制度、权力分配等方面,是一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础。
4. 民主(Democracy):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愿。
在民主制度中,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参与决策来影响国家的政治进程,保障人权和自由。
5. 独裁(Dictatorship):独裁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少数人或个人实行独断专政的政治制度。
独裁制度通常缺乏政治竞争、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6. 政党(Political Party):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和理念的组织,旨在争取政治权力,并通过竞选来执政或影响政府决策。
政党在民主国家中起到组织选举、代表人民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7. 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制衡是政府中不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
通过制衡,各个机构可以相互监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政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的学科。
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
9. 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政治理论是对政治概念、制度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学科。
新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新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741c4569eae009581bec7e.png)
1、【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2、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即与个人、集团或社会的需要相关联的好处。
3、【行为主义】所谓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党】政党是一定社会中的阶级或阶层,为控制或影响国家权力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的政治组织。
5、【一党制】是政党制度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征和表现是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独掌政权,不允许其他政党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
6、【两党制】指由两个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相互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7、【政治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主体,基于自身的特定利益而对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等的认识、感受以及价值评价和取向等的总和,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构成。
8、【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9、【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10、【政治稳定】是指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过渡过程中,政治系统的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11、【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2、【多党制】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3、【民主】本意是指人民的统治和权力。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政治体系,其中所有成年公民有权并且能够广泛分享参与决策的机会。
14、【民主化】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民主宪政制度的过程。
15、【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a808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e.png)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 政治:指人们在不同权力和资源分配方式下的争夺、管理和治理行为。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 政体: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
常见的政体包括民主、君主制、专制等。
4. 民主:指国家政权由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平等权利等。
5. 政府:指国家的执政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
6. 立法:指制定法律的过程,通常由立法机关完成。
7. 行政:指政府的管理职能,负责执行法律、政策和决策。
8. 司法:指独立的司法机构根据法律解决争议和判决犯罪。
9. 国家:指一定地域内由政治、经济、法律等构成的主权组织。
10. 主权:指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策权和行使强制力的能力。
11. 政策: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
1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系,如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
13. 制衡:指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的机制。
14. 治理:指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15. 公民社会: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组成的社会领域,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16. 公共利益:指社会共同关心的一般利益,超越个体私利的范畴。
17. 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政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共同认同和习惯。
18. 人权:指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生命权等。
19. 多元主义:指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理念和实践。
20. 公民参与:指公民通过选举、请愿、示威等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5110d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0.png)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 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11. 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 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 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17.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18. 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9. 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2 20. 新型专政: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21. 国家形式: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22. 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23. 国家机构: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24. 行政机关:所谓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常用以指称政府首脑和政府重要成员组成的核心决策中心机构,所以组织政府通常称作“组阁”25.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6. 民族运动:所谓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叫民族独立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27. 民族政策:所谓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态度和方法; 28. 民族平等: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29. 民族联合:所谓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0. 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 31. 压力集团:所谓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32.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 33. 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34. 依法制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速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5. 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36. 主权国家:所谓主权国家是<1>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2>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3>是构成3 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元和单位,在国家法具有惟一的合法性,<4>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37. 国际组织:所谓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 38. 政治格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39.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0. 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就是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41. 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42. 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43. 奴隶制国家: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4. 封建制国家: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5. 资本民主化:所谓“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手中转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 46. 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47. 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48.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立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 49.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50. 大国沙文主义:所谓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a6961590c69ec3d5bb752e.png)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6ccf0ba0d4a7302763ac5.png)
20、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即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21、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有组织地参与 、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众。
22、小政府、大社会:是指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要求政府少干预具体的经济活动,这是符 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5、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神或上天的一种理论。
6、社会主义国家:也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是通过暴力革命,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 国家。
7、宗法: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等级的一种制度。
8、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以调节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 的一种方式。
七、论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性及具体体现? 答: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性:垄断资产阶级往往通过加强国家政权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利益和
政治统治。 2、这种政治特性的具体体现:
(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从保护个人利益转向保护利益集团。 (2)、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垄断资本的集中导致国家权力的集中,而有利于垄断资本集团对人民进
16、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7、大民族主义:是歧视少数民族,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不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
18、地方民族主义:又称“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只强调自己 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
民主制度相适应。 4、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5、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要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论作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
在今天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历史条件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某些偏差,致使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环节甚或较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克服。
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政治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是什么?
英国的两党制主要是通过下议院选举来实现的,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这个组阁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形式上界限分明。
美国两党制主要是通过总统选举来实现的,通常把总统所属的政党称作执政党,美国两大政党之间政治分解不很明显。
英国的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分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58、如何理解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
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制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二是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三是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57、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有哪些?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有公共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在行为主体方面也不同。
5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国家权力属于劳动人民所有,建设大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第二,人民代表会议是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最好制度形式;第三,人民代表会议掌握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有经验的代理人”——即人民代表——掌管国家事务。
第四,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第五,共产党是动员和组织劳动人民参与管理的领导力量。
第六,用法制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5、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第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第二、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广泛的自治权;(3分)第三、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3)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其优点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54、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基本准则有: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53、如何理解西方国家的法官保障制度?
(1)法官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法官不可更换制和终身制、专职制、退休制和高薪制。
(2)这些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反对封建王朝的专横统治曾经发挥了进步的作用。
在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以后,这些制度限制了其他国家机关干预司法,对于保障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身和私有财产权利,维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秩序,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其本质是实现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的机关。
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52、政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
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51、总统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是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50、政治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9、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48、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47、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46、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压力集团也称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45、国际法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