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航空、船舶、建筑、制造业等。

它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和组织结构,使其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力并改变形状的工艺。

锻造可分为自由锻造、模锻和精锻。

自由锻造是直接对金属进行锻造,适用于简单形状的零部件。

模锻是使用模具对金属进行锤击或压制,适用于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的零部件。

精锻是在高温下对金属进行精密锻造,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零部件。

冲压是通过金属板材的拉伸、弯曲、切割和成形等工艺来制作零部件。

冲压工艺具有高效、节约材料、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领域。

铸造是通过将金属材料熔化后倒入模具中,使其凝固成型的工艺。

铸造可分为压力铸造和重力铸造。

压力铸造包括压铸、低压铸造和真空压力铸造。

压铸是将熔融金属注入压铸机模腔中,通过高压填充,并快速凝固成型。

低压铸造是将熔融金属通过压力填充式注射系统注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使其充满整个模腔,并凝固成型。

真空压力铸造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压铸,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密度。

重力铸造是靠铸造机中的重力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凝固成型。

焊接是通过加热材料至熔化状态,通过外界压力和/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传递,使金属材料连接起来的工艺。

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接等。

焊接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拉伸成型是将金属材料通过拉伸、挤压或者弯曲等方法成型的工艺。

拉伸成型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常见的拉伸成型工艺包括拉伸成型、锻造成型和爆炸成型等。

热成型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至塑性状态,然后在模具中进行变形的工艺。

热成型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使其更容易成形,并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常用的热成型方法包括热压成型、热挤压、热拉伸等。

挤压成型是通过将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中,然后施加压力,使其通过模孔挤压成型的工艺。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热处理:在生产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发生固态相变,借此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称为热处理。

正火: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水冷或油冷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的熔盐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过冷奥氏体恒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待转变结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的熔盐中,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从熔盐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级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至转变结束。

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冷却介质冷却一定时间,当冷却至稍高于Ms后立即将工件取出并放入另外一种冷却能力缓一些的冷却介质冷却,使之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索氏体:淬火碳钢500~650℃回火时,得到粗粒状渗碳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屈氏体:淬火碳钢350~500℃回火时,得到细粒状渗碳体和针状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淬火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时,得到的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工艺,不同种类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等温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3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Arl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的某一温度进行等温,使之转变为珠光体后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材料: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等的物质。

同素异晶转变:同一种金属元素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体结构类型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固溶体: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若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一类不仅具有金属键,而且具有共价键的金属化合物,不仅有金属的特性,还具有陶瓷的性能。

机械混合物:由纯金属、固溶体、金属化合物这些合金的基本相按照固定比例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若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体心立方点阵,该结构为铁素体,用F或α表示。

奥氏体:若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该结构为奥氏体,用A或γ表示。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碳的质量分数为6.69%,晶体结构复杂,呈复杂斜方晶体结构。

珠光体:奥氏体的共析体γ(F+Fe3C)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两种以上的固相新相,从同一固相母相中一起析出,而发生的相变,称为共析转变。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室温,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退火:退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以下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或水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总是在热处理之后进行。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结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2.常用的热处理主意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铸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有(粘砂)、(夹砂)、(冷隔)三种。

4.按照石墨的形态,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四种。

5.铸造时,铸件的工艺参数有(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尺寸)。

6.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锻造)、(板料冲压)。

7.焊接电弧由(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三部分组成。

8.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9.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锻造的主意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11.车刀的主要角度有(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12.碳素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14.铸件的凝结方式有(逐层凝结)、(糊状凝结)、(中间凝结)三种。

15.铸件缺陷中的孔眼类缺陷是(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砂眼)、(铁豆)。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20.切屑的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21.车刀的三面两刃是指(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二、名词解释: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弥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残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成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金属的可锻性:衡量材料在经历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称为金属的可锻性。

4.焊接:利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金属原子的结合与蔓延作用,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结实地衔接起来的一种工艺主意。

5.同素异晶改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改变。

对金属工艺学的认识2500字

对金属工艺学的认识2500字

对金属工艺学的认识2500字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工艺的学科。

它涉及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行为、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开发和优化金属制品的生产过程。

以下是对金属工艺学的认识,介绍了其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1. 促进金属制品的开发和创新:金属工艺学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和方法,可以帮助开发新的金属制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可以探索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实现金属制品的创新和改进。

2. 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金属工艺学关注金属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控制工艺参数,可以改善金属制品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表面质量等关键指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优化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金属工艺学研究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方法,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加工工艺,可以减少废品率、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保证金属制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确保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可以减少制品中的缺陷和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金属工艺学的主要内容1.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加工特性: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行为和热力学特性等,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塑性变形行为、热处理效应等。

这些性质和特性对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工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 金属加工工艺与方法:研究金属加工的各种工艺方法和技术,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伸、剪切、冲压等。

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和适用范围,为金属制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 金属加工工具与设备:研究金属加工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模具、切削工具、焊接设备等。

探索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4. 工艺参数与工艺规程:研究金属加工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如温度、压力、速度、润滑剂的选择等。

点焊名词解释

点焊名词解释

点焊名词解释
点焊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常用于连接金属零件或焊接金属表面。

它是通过在特定位置集中高温电流进行的焊接,将金属表面瞬间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熔化,然后冷却形成焊接接头的过程。

以下是与点焊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解释:
1.点焊机(Spot Welding Machine):专门用于执行点焊的设备。

它通常由两个电极组成,通过施加压力和电流使两个金属表面接触并产生高温,从而实现焊接。

2.电极(Electrode):点焊机的两个部件之一,用于传递电流和压力到要焊接的金属表面。

通常一个电极连接电流的正极,另一个连接负极。

3.焊接时间(Welding Time):在点焊中,金属表面受到电流加热的时间长度。

焊接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焊点的质量和强度。

4.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量。

电流密度越大,焊点瞬间加热到的温度可能越高,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5.焊接环境(Welding Environment):点焊需要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通常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并确保焊接部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电阻焊接(Resistance Spot Welding):这是点焊的一种常见形式,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产生热量。

金属之间的电阻会产生热量,将焊接部位加热至熔点,形成焊接。

7.焊接参数(Welding Parameters):包括焊接时间、电流强度、电流密度、压力等因素,这些参数会影响焊接的质量和效果。

点焊是一种快速、高效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焊接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连接或快速焊接的场景,例如汽车制造、金属制品生产等领域。

金属加工工艺的认识与理解

金属加工工艺的认识与理解

金属加工工艺的认识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它对高精密机械产品、工控产品、航空航天产品、汽车及其配件、工程机械及其他专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精度要求十分严格。

所以,深入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定义、基本知识及其它内容能够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达到有效的经济效益。

一、金属加工工艺的定义金属加工工艺是一种涉及到把外形不规则图形成型的加工工艺,包括切削、冲压、拉拔等操作,可以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型件,也可以用来修改成型件中形状、尺寸和功能。

二、金属加工工艺的类型通常,金属加工工艺可以分为冷加工工艺和热加工工艺,其中冷加工工艺包括切削工艺、冲压工艺、拉拔工艺、磨削工艺、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而热加工工艺则包括锻造、锻制、锅炉技术、铸造、模具制造等。

三、金属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1、切削工艺:切削是将金属装备的表面处理,它分为内圆切削和外圆切削,以实现金属加工件的工。

2、冲压工艺:冲压是将原材料按照图纸规定形状和尺寸进行压制,它主要有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工艺。

3、拉拔工艺:拉拔工艺是将原材料拉伸变形,使其成为所需的形状,通常这种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

4、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以高温条件下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使金属材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从而完成特定功能的要求。

5、焊接工艺:焊接工艺是指将两个材料通过电热、电源焊接成一体,以满足设计要求。

通常,我们会用焊接工艺来实现零件的拼接和改造,也可以用它来完成金属零件的修补和补强。

四、金属加工工艺的重要性金属加工工艺的应用非常普遍,它不仅可以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而且还可以改变零件的结构、特性和性能。

此外,金属加工工艺还可以用于维护已经制作的零件,例如修补缺陷、补强结构等。

综上所述,金属加工工艺在各行各业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

五、结论金属加工工艺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它可以改变金属零件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并且在维护金属零件时也很有帮助。

金属工艺学_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_名词解释
48、压力铸造 简称压铸。它是将熔融的金属在高压(30~70MPa)下,快速(充型时间为 0.1~0.2s)地压入金属型(压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以获得铸件的方法。
49、离心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在离心力作用下填充铸型和结 晶,这种铸造方法称为离心铸造。
50、金属压力加工 是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 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又称金属塑性加工。
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10、 钢的表面强化工艺
钢的整体热处理往往不能同时提高钢的硬度与韧性, 而有些机器零件要求表面与心部具有
不同的性能就必须采用各种表面强化的工艺才能满足要求, 有: 表面热处理、 表面形变强化、
表面覆层强化。
11、 回复和再结晶
3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 Accm(过共析钢)以上 30-50℃ ,保温一段 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3、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亚共析钢) 、AC1(过共析钢)以上 30--50℃,保温
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M)的热处理工艺。
61、超塑性 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特定条件下,在极低的形变速率(ε=10 -4 ~10 -2 s -1 )、一定 的变形温度(约为熔点的一半)和均匀的细晶粒度(晶粒平均直径为 0.2~5μm)条件下,其 相对延伸率δ 超过 100%的特性。
62、焊接 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 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它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永久性连接方法。
51、加工硬化 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 称加工硬化。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的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1.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2.锻造:将金属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用压力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3.加工:使用机床、切削工具等对金属进行切削、磨削、车削等加工操作,以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4.焊接:使用热能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并在熔融状态下连接材料,形成一体结构。

5.组装:将多个已加工好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品。

6.涂装:将特定的涂料涂刷在产品表面,以改变外观、提高耐腐蚀性或增加附着力。

7.热处理:通过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并进行适当的冷却,从而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8.成型:使用模具、压力或其他方法,将粉末或糊状材料压制成具有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固体。

9.应力处理:通过施加压力或应变,改变材料内部的原子排列,消除或减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10.表面处理: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洁、腐蚀处理、电镀等操作,以改善外观、提高耐腐蚀性或增加功能。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过程名词,每个工艺过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金属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金属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属加⼯⼯艺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0.5)判断(10*1)名词解释(6*3)简答(8*5)问答(18)实验分析(4)第1-2章:⼀、名词解释1、缩孔、缩松:液态⾦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分散的孔洞称分散性缩孔,简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采⽤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从远离冒⼝的部分到冒⼝之间建⽴⼀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的部分最先凝固,向冒⼝的⽅向顺序地凝固,使缩孔移⾄冒⼝中,切除冒⼝即可获得合格的铸件。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些技术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乎同时进⾏凝固。

因各部分温差⼩,不易产⽣热应⼒和热裂,铸件变形⼩。

3、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也称为区域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尺⼨范围,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

微观偏析指微⼩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般在⼀个晶粒尺⼨范围左右,包括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4、流动性、充型能⼒:流动性指熔融⾦属的流动能⼒,它是影响充型能⼒的主要因素之⼀。

液态合⾦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称合⾦的充填铸型能⼒,简称合⾦的充型能⼒。

5、正偏析、逆偏析:如果是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固液界⾯的液相中溶质减少,因此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愈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进⾏凝固时,凝固界⾯上将有⼀部分溶质排向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在固浓界⾯处的液相中逐渐增加,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6、⾃由收缩、受阻收缩: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仅受到⾦属表⾯与铸型表⾯之间的摩擦阻⼒时,为⾃由收缩。

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7、析出性⽓孔、反应性⽓孔、侵⼊性⽓孔:溶解于熔融⾦属中的⽓体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从合⾦中析出,当铸件表⾯已凝固,⽓泡来不及排除⽽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孔,称析出⽓孔。

金属工艺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属工艺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1.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之后发生形态变化,若除去作用力之后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塑性:是指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3.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的能力,成为硬度。

5.晶胞: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这个单元称作晶胞。

6.晶格常数:晶胞中各棱边的长度成为晶格常数。

7.疲劳强度:材料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仍不发生疲劳断裂,这个应力值称为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亦即金属材料在无数次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作过冷度。

9.晶粒:固态金属通常是由多晶体构成的,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称为晶粒。

10.晶界:晶粒之间的接触称为晶界。

11.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转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12.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称作组元,简称元。

13.合金状态图:以温度为纵坐标、合金成分(含碳量)为横坐标的图形。

14.固溶强化: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作固溶强化。

15.铁素体:它是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

16.奥氏体: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7.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呈体心四方结构,以符号M表示。

18.共析反应:当S点成分的奥氏体冷却到PSK线温度时,将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

上述反应称为共析反应。

19.弹复: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有弹性变形存在,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称“弹复”现象。

20.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称加工硬化。

21.纤维组织:铸锭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几个概念: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的分类: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工艺规程: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

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2、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按其特点分为冷加工(机械加工、冷轧、冷锻、冲压等)和热加工(铸造、热扎、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5.1 铸造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一、铸造基本知识1、铸造工艺的特点:(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

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

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

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

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一般铸件的晶粒粗,力学性能不如锻件。

因此铸件一般不适宜制作受力复杂和受力大的重要零件,而主要用于受力不大或受简单静载荷(特别适合于受压应力)的零件,如箱体、床身、支架、机座等。

2、铸造的分类:砂型铸造: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其它铸造方法的总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青铜鎏金工艺名词解释

青铜鎏金工艺名词解释

青铜鎏金工艺名词解释
青铜鎏金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工艺,它结合了青铜和金属鎏金的技术,旨在
创造出独特且华丽的作品。

以下是对青铜鎏金工艺的简要解释:
青铜:青铜是一种由铜和锡合金组成的金属,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稳定的化
学性质。

由于青铜易于熔化和铸造,因此成为了许多古代文明中常用的金属。

鎏金:鎏金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镀覆金属薄片或金色涂料的装饰技术,旨在增加
金属作品的美观和珍贵感。

鎏金可以利用金箔、金粉、金色漆等材料进行,通过在金属上施加并固定金属薄片或金色涂料,使其呈现出耀眼的金色光泽。

青铜鎏金工艺:青铜鎏金工艺结合了青铜和鎏金的技术,以青铜作为基础材料,通过施加金属薄片、金粉或金色涂料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种工艺常用于制作雕塑、古代器皿、佛像和建筑装饰品等,使作品呈现出金光闪闪的效果。

青铜鎏金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
制作者对金属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创意,还传承了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

如今,青铜鎏金工艺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艺术品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追逐的对象。

通过欣赏和学习青铜鎏金工艺,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到古代文明的瑰宝,并了解金属艺术的魅力所在。

金属热加工名词解释

金属热加工名词解释

1,成分过冷: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稳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条件:合金中的溶质含量较高;液相斜率大;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小;对于K0<1的合金,K0值很低,反之很高;凝固界面前的液相中温度梯度小;晶体生长速率高.2 溶质再分布:凝固时固相中不能容纳的B原子被排挤出来,富集在界面上的液体中,然后逐渐向液体内部扩散均化。

三种:1.溶质通过扩散进行再分布;2.溶液中有对流,局部增多的溶质借助熔体流动而达到在大体积液相中均匀分布;溶质即通过扩散也借助液体流动而进行再分布.3伪共晶:非平衡凝固状态下,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凝固得到的共晶组织。

17回火抗力(回火稳定性):在回火过程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4二次硬化:某些淬火合金钢在500℃以上回火后,形成特殊碳化物,弥散细小,使硬度­在硬度-回火温度曲线上出现峰值的现象5、邻先相两个共晶相得析出次序和生长速度是不相同的,就是说,在两个相的生核和生长中必有一个相位先导。

由于次相的析出,引起溶质的富集而导致另一相的析出和生长,此相成为领先相。

6、平衡凝固凝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达到平衡,即相变过程中有充分时间进行组元间的扩散,以达到平衡相的成分7、固态相变固体物质内部结构的转变成为固态相变8调幅分解:某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均匀单相固溶体,但冷却到某一温度范围时可分解成为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但成分不同的两个威区的转变9、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就都是把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以规定的冷却速率冷却下来。

10过冷奥氏体:在临界点以下存在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11、回火M马氏体经分解后, 原马氏体组织转化为由有一定过饱和度的立方马氏体和ε-碳化物所组成的复相组织。

12、回火脆性定义:随回火温度升高,一般是钢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升高,但冲击韧性不一定总是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升高,有些钢在某些温度回火时,韧性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13、A1称为共析转变线或共析温度,凡是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将发生共析转变;A3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者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Acm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造过程,将金属原料加工成所需要的最终产品的技术和方法。

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1. 锻造工艺:锻造是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通过力的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锻造可以分为自由锻造、模锻和挤压锻造等几种方式,适用于加工各种金属制品。

锻造工艺可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硬度。

2. 铸造工艺:铸造是利用熔化的金属材料,借助模具的形状和负压力将金属液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和凝固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

铸造是最早的金属加工方式之一,具有制造成本低、适应性广和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3. 切削工艺:切削工艺是将金属材料放置在车床、铣床、钻床等机械设备上,通过旋转或振动的刀具来削除金属材料的一种加工方法。

切削工艺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金属产品,并可以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 焊接工艺: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高温或化学反应等方法进行连接的加工方式。

焊接工艺可以将金属材料连接成复杂的结构,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船舶、桥梁等工程项目。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每种工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于金属制品的需求。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5. 轧制工艺:轧制是将金属坯料经过一系列辊道的压制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轧制工艺常用于生产金属板材、棒材、型材等产品。

通过轧制,可以改变金属的厚度、宽度以及截面形状,同时还能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6. 冷冲压工艺:冷冲压是将金属板材放置于冲床上,通过冲击力和冲压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

冷冲压工艺常用于生产金属件、金属组件和金属外壳等产品。

冷冲压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批量生产等优点,并可实现复杂形状和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制造。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绪论1、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各种有用物件的物质。

2、工程材料:是指具有一定性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承担某种功能、被用来制取零件和元件的材料。

3、金属材料:是指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及金属特性的一类物质。

包含金属和合金。

4、金属:是指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及金属特性的一类物质。

5、合金: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构成的、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及金属特性的一类物质。

6、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硅酸盐材料、陶瓷材料,所谓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用天然硅酸盐(粘土、长石、石英等)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氮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硼化物、氟化物)为原料,经粉碎、配置、成形和高温烧结而成的硅酸盐材料。

7、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材料,又被称为高聚物。

8、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方法人工合成的、各组分间有明显界面、且性能优于各组成材料的多相材料。

9、结构材料:是以强度、刚度、塑性、韧性、硬度、疲劳强度、耐磨性等力学性能为性能指标,用来制造承受载荷、传递动力的零件和构件的材料。

10、功能材料:是以声、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能为指标,用来制造具有特殊性能的元件材料。

第一章金属的性能1、金属的使用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制成零件或构件后为保证正常工作及一定使用寿命应具备的性能,包括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

2、金属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在加工成零件或构件的过程中金属应具备的适应加工的性能,包括冶炼性能、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及热处理工艺性能。

3、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外加载荷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4、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后立即可以恢复的变形。

其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晶格发生的歪扭与伸长。

5、塑性变形: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变形6、弹性极限: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金属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屈服点----开始出现微量的塑性变形的应力。

抗拉强度----断裂之前所受最大应力。

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来表示。

δ、ψ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硬度——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的一个指标。

布氏硬度----HBS(钢球)HBW(合金球)-----数值+字符+直径/载荷/时间
洛氏硬度---- HRA与HRC(金刚石顶角为120°的圆锥体)HRB(钢球)
维氏硬度----HV向对面间为136°的正四棱锥金刚石
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
晶体——指其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晶格——抽象地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空间几何格子,称为晶格。

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单晶体—一块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即原子排列的方向)完全一致,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晶界—一将任何两个晶体学位向不同的晶粒隔开的那个内界面称为晶界。

晶粒—一多晶体材料内部以晶界分开的、晶体学位向相同的晶体称为晶粒。

结晶—一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包含晶核的形成与晶核的长大)。

变质处理—一在浇注前,将少量固体材料加入熔融金属液中,促进金属液形核,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的
合金—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

组元—一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一在一个合金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以界面分开。

组织—一金属及其合金内部涉及晶体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固溶体——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
型的固态金
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细小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是,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一α-Fe内固溶有碳所形成的体心立方的固溶体F(或α)
奥氏体—一γ-Fe内固溶有碳所形成的面心立方的固溶体,常用符号A(或γ)
残余奥氏体:
珠光体—一珠光体是铁素体(软)和渗碳体(硬)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莱氏体—一奥氏体和碳化物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渗碳体—一指晶体点阵为正交点阵、化学成分近似于Fe3C的一种间隙式化合物。

合金状态图—一表示在极缓慢冷却(或加热)条件下,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所具有的组织状态的一种图形。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等温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连续冷却转变——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从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转变成两种固相的固/固转变叫做共析转变
同素异构——同一种金属在固态下不同温度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马氏体——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索氏体——较细珠光体类型的组织
托氏体——更细珠光体类型的组织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处理一一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表面热处理——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

渗碳——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
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又称氮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