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四年级下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1)-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1)-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技巧。
2.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1.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在纸上列竖式进行计算。
3.指导学生加强口算练习。
2. 实际问题应用1.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购物结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演示法:在黑板/白板上进行实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1.通过简短的问候和课前提问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并核对上次布置的作业。
2. 正文步骤一:三位数乘两位数1.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
3.让学生跟随老师在纸上列竖式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步骤二:实际问题应用1.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购物结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总结1.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布置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授课,我发现学生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
下一堂课我将增加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口算能力,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另外,我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9篇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探索乘法竖式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当时,正是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的时候)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吗?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卫星升空了,两名宇航员所乘坐航天卫星上绕着地球转了21圈,他们只知道转一圈需要14分钟,请问他们要在太空上飞行了多少时间?2.独立估算,交流探索(1)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114×21=(2)请你估计一下,需要飞行多少时间?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然后请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估计。
指名让学生汇报,你是怎么估计的?和小组成员交流之后,你有什么收获?(3人)(3)到底他们飞行了多少时间呢?你们想知道吗?自己算算看。
指名让学生汇报:比如: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比如:114×7×3=789×3=2394。
你觉得如何?比如:114×21───114…………114×1228 …………114×2───2394我们发现他的答案肯定是正确的。
那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根据什么这样竖式计算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计算的过程,你能说出114表示什么?(114×1)228又表示什么呢?(114×2)再仔细观察这个计算的格式,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注意数字的位置要一致)3.巩固练习(1)出示例题:135×45先别忙着做,以很快的速度估计一下他们的积是多少?把它写下来。
然后按照竖式计算的方法,把它算好。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
(分析,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2)森林医生例一请你用手中是手术刀,把“病人”的病根找出来,然后,进行动手术(看谁的医术高明)121×14───484121───605例二304×28───27268───952(3)练习三同学们,现在请你自己编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并进行计算,试试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6篇教学设计的解释还需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任务的设计,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学具: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竖式计算36×60 25×42 98×23102×9 150×8 127×3【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为了迎接某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并在课后进行巩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对于新的计算方法他们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要买3个价格为256元的玩具,我们需要计算总价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256乘以3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一》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8页~第3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和单价、速度有关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回顾数学书第27页至36页,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
(展示一下学生的思维导图)相信你的整理收获会更多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我们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知道了积会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4)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顾与整理。
(1)我们先来梳理笔算乘法,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
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学习乘法的?首先是这样的9×7=63表内乘法,然后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如:19×7,189×7,接着三年级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比如67×89;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67×189;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是的:计算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就是把几个几合起来的过程。
在计算的方法上也是相通的。
都是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梳理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知识是有联系的,新知识会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笔算乘法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一套运动服189元,沁园小学体育组买了67套这样的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师:求67个189元,用乘法计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三位数乘两位数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乘积最小。 (1)确定两位数的最高位:要使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三位数扩 大的倍数应最小,所以应把最小的数作为两位数的最高位。由于0不 能作最高位,所以确定两位数的最高位为1。 (2)确定三位数的最高位:要使积最小,应把第二小的数字作为三位 数的最高位, 确定三位数的最高位为2。 (3)确定两位数:要使积最小,应使三位数扩大的倍数最小,所以两 位数的个位应为0。确定两位数为10。 (4)确定三位数为234,积最小为234×10=2340。
8.某超市举行优惠购物活动,下面是一种糖果的优惠价格表。
四年级打算举行一次联欢,一班需要购买这种糖果20千克,二班购 买18千克,三班购买22千克。
(1)每个班分别购买,各需要多少元? 25×20=500(元) 25×18=450(元) 20×22=440(元) 答:各需要500元,450元,440元。
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去长阳动物园春游,一班有48人,二班有49人, 三班有52人。 (1)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示范解答】
(1)48×15=720(元) 49×15=735(元) 52×13=676(元)
答:分别购买,一班需要720元,二班展中,在长150米的大道上每隔15米放置一棵花树(两端都放), 每棵花树约用去花朵450枝。你知道布置这些花树一共要用去花朵多 少枝吗?
【示范解答】 150÷15+1=11(个) 450×11=4950(枝) 答:一共用去4950枝花。
【对点训练】 3.滨湖路上每隔19米栽有杨树(两端都栽),一共种了51棵杨树,滨湖 路有多长? (51-1)×19=950(米) 答:滨湖路有950米长。
80×307= 24560
4.填表格。 7490 4320 40300 9660 428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乘法表格式教案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求总价?
汇报交流结果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
456×23=
二、一列火车有 12 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 114 名乘客。这列火
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课题
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第一单元 乘法
课题
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总课时: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
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说计算过程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 1 乘
144 的积的个位与 1 对齐? 指名学生口答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
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拓展练习 1、笔算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 平方米
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
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
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
算?
850×20 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
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添上
几个 0,为什么?
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 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
但对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理解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如240×30,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24×4=96(元)
100元>96元
答:他带的钱够的。
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24×4=96(元)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100元>96元,可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
例2: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
62×6=372(米)372<420
答:6分钟内他不能走到学校。
教学后记
总结与反思
老师的建议
学生签字:上课时间:
5、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6、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7、乘法估算:
3、笔算乘法的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1740
4、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将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每件28元表示为:28元/件每本5元表示为:5元/本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单位:路程单位/时间单位(复合单位)
如:每小时80千米表示为:80千米/时读作:80千米每时。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小明的爸爸每分钟能打50个字(工作效率),如果打6分钟(工作时间),能打多少个字(工作总量)?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
任课老师
授课时间:
总课时第课
年级
姓名
教学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灵活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
教学过程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
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
解决方法1:先算实际付的钱数:16×3=48(元)
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3+1=4(棵)
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48÷4=12(元)
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16-12=4(元)
解决方法2: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16×1=16(元)
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3+1=4(棵)
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16÷4=4(元
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215×58≈12000
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8、乘法验算的方法: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乘得的积是不是跟原来的积相同。
9、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单位:元/数量单位(复合单位)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2=60(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
9、“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
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