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制压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非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非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利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
闪点≥28℃,但<60℃的液体
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 Nhomakorabea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
助燃气体
6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品

1
闪点≥60℃的可燃液体
2
可燃固体

1
难燃烧物品

1
非燃烧物品
仓库(存储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醇部位和乙酸松油酯部位,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机器油或变压油罐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钡钠)厂房;
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5.氧气站,空分厂房;
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煤粉厂房,面粉厂房的碾磨部位,活性炭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
6.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火灾的危险性可根据火灾发生的概率、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火灾风险的影响范围来进行分类。

下面将根据这些因素对生产火灾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类介绍。

1. 高危险性火灾:这类火灾发生的概率较高,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害程度严重,可能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 谣言灾害:由于不实的谣言或错误的信息传播导致的火灾危险,可能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 爆炸灾害:爆炸物品或化学品的意外泄露、不正确的处理或操作错误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电气火灾:由于电路故障、电器设备老化或不正确的用电行为等原因导致的电气火灾,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化学火灾:化学品的不正确储存、处理或泄露可能导致化学火灾,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 机械火灾:机械设备不正确的操作、维护或老化可能导致机械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中危险性火灾:这类火灾发生的概率适中,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害程度较高,可能对生产过程造成一定影响。

- 建筑火灾:建筑物的不正确使用、维护或老化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气体火灾:由于气体泄漏、压力异常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火灾,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灾害。

- 燃料火灾:由于燃料的不当存放、使用或处理可能引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 焊接火灾: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火花、高温或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的火灾,对工人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危险。

3. 低危险性火灾:这类火灾发生的概率较低,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重大影响。

- 办公室火灾:由于办公室设备的故障、不正确使用或人员疏忽可能导致的火灾,一般不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 储存火灾:储存区域的物品火灾,一般不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影响,但需要注意及时控制火灾的扩散。

- 人烟火灾:由于人为粗心、不合理用火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一般不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2篇)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2篇)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本1. 一级危险性类别:高度危险,极易引发火灾,需采取高强度、全面的防火措施。

2. 二级危险性类别:较高危险,易引发火灾,需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3. 三级危险性类别:一般危险,可能引发火灾,需加强监管和防火意识。

4. 四级危险性类别:较低危险,潜在的火灾风险较小,但仍需保持警觉。

5. 五级危险性类别:低危险,极少引发火灾,但仍需保持基本的防火措施。

以下为具体分类:一级危险性类别:1. 石油化工厂:包括炼油厂、化工厂等,由于涉及危险化学品和高温高压设备,存在极高的火灾危险性。

2. 高层建筑:由于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火势扩大迅速,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和人员伤亡。

3. 电力设施: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室等,由于存在大量电力设备和高电压,一旦发生故障,容易引发火灾。

二级危险性类别:1. 机械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冲压、焊接、涂装等操作,易产生火星和高温物体,导致火灾风险增加。

2. 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商场等,人员多、设备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火势扩大迅速。

3. 化学品仓储:储存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存在危险物质泄漏、气体爆炸等危险因素,易导致火灾发生。

三级危险性类别:1. 餐饮企业:由于涉及明火操作和大量烹饪设备,火灾风险较高。

2. 娱乐场所:如酒吧、夜总会、KTV等,由于疏散困难、人员多、设备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

3. 农产品加工企业:如粮食加工厂、油厂等,由于涉及易燃农产品和热处理设备,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

四级危险性类别:1. 学校和教育机构:学生集中,火灾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基本的防火措施,如灭火器配置和灭火演练。

2. 住宅小区:由于住宅密集,火灾扩散风险较小,但仍需关注居民使用电器、烟雾报警器等火灾预防设施。

五级危险性类别:1. 写字楼:由于办公场所较为正规和规范,火灾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基本的防火意识和设施。

2. 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由于车辆自身防火设施完善,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 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 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 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 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自动报警系统 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 小于等于20%。
80.0
天然气
4
16
水煤气
6.2
72
发生炉煤气
20.7
73.7
焦炉气
5.6
30.4
液化石油气 10.12硫.20化20氢
H2S
2
可编辑ppt
4.3
15
9
45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三、关于火灾危险性分类。 使用规范进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中须注意的几个
问题: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要看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个
环节,是否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 类按其中最危险的物质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中使用的全部原材料的性质; 2.生产中操作条件的变化是否会改变物质的性质; 3.生产中产生的全部中间产物的性质; 4.生产中最终产品及副产物的性质;
5.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许多产品可能有若干种工艺生产方法,其中使用的
原材料各不相同,所以火灾危险性也各不相同,分类时
应注意区别对待。
10.12.2020
可编辑ppt
10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各项生产特性如下: (一)甲类 1.“甲类”第1项和第2项前面已有说明。 2.“甲类”第3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在常温下可
以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气体并且迅速放热引起燃烧, 或者物质与空气接触后能发生猛烈的氧化作用,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而温度越高其氧化反应速度越快,产生的热越多使温度 升高越快,如此互为因果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如硝化棉、赛璐 珞、黄磷生产等。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产生火焰和烟雾的现象。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根据火灾危险性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闪点低于28℃的液体:如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等。

2.爆炸下限低于10%的气体:如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离)厂房,生可燃气体的净化(如脱硫)厂房等。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引起燃烧的物质:如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三乙基铝厂房,某些易燃的无机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等。

4.强氧化剂:如金属钠、钾加工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部位、三氯化磷厂房,多晶硅车间部位等。

5.可能受到撞击、摩擦、催化等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钠、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次氯酸钙厂房,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等。

6.可能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时产生自燃的物质:如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聚合厂房,化肥厂的爆炸的物质等。

以上是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及举例,生产中应当注意防范这些危险物质的产生和使用。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的设备应该安置在配电室中,每台设备的油量不应超过60kg。

难燃铝塑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料、气厂房、XXX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锻烧XXX等场所都应该采取防火措施。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场所包括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等。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甲、乙、丙、丁、戊5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甲、乙、丙、丁、戊5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甲、乙、丙、丁、戊5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以下是各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介绍。

一、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闪点小于28℃的液体;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爾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二、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雾滴。

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2、可燃固体。

四、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丁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五、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戊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根据以上分类介绍,结合我们的生产工艺,可判断该生产区域的火灾危险等级,对于一般的制造业,组装车间和仓储区域一般是丙2类(可燃固体),金工车间可定义为丁类(难燃物体)。

其中,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根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来进行划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 A类: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A类火灾主要指可燃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这些物质在着火后容易燃烧,并能够长时间持续燃烧。

A类火灾危险性较大,火势猛烈,热量较高,容易引发火灾扩散和蔓延。

2. B类:液体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B类火灾主要指液体和可燃液体物质的火灾,如石油、汽油、酒精等。

这些物质在接触到火源时能够迅速挥发和燃烧,火势较大,热量较高。

B类火灾具有较强的火势蔓延性和爆炸性,因此危险性较大。

3. C类:气体的火灾危险性C类火灾主要指气体物质的火灾,如天然气、氢气等。

这些物质本身是气态的,具有较高的蓄能量和爆炸性。

C类火灾由于气态物质能够迅速扩散和蔓延,因此火势较大,热量较高,危险性较高。

4. D类:金属的火灾危险性D类火灾主要指金属物质的火灾,如钠、锂等。

这些金属在空气中能够氧化并释放大量热量,形成金属火灾。

D类火灾燃烧温度较高,火势较大,并且对灭火剂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因此危险性较大。

5. E类:电器设备的火灾危险性E类火灾主要指电器设备的火灾,如电缆、插座、开关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短路、过载、电弧等原因引发火灾。

E类火灾由于电气设备内部所产生的热量较高,并且在火灾蔓延过程中容易引发爆炸,因此危险性较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火灾的防范工作,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检查,加强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火灾是一种常见而且危险的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对火灾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人们对不同类型的火灾进行了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根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火灾风险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下面将对火灾危险性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分类标准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火源性质:根据火源的种类来划分,包括电器火灾、厨房火灾、化学火灾等。

(2)火势扩散速度:根据火势蔓延的速度来划分,包括快速火灾、中速火灾、缓慢火灾等。

(3)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程度:根据火灾对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来划分,包括大型火灾、中型火灾、小型火灾等。

(4)火灾易燃物的种类:根据易燃物的种类来划分,包括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等。

2. 火源性质分类(1)电器火灾:电器火灾是指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错误使用导致的火灾。

电器火灾危险性较高,火势蔓延速度快,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程度也较高。

(2)厨房火灾:厨房火灾是指由于烹饪、油炸等活动引发的火灾。

由于厨房内存在大量易燃物质,火势扩散速度较快,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较大。

(3)化学火灾:化学火灾是指由于化学反应、化学品泄漏等原因引发的火灾。

化学火灾风险较高,火势蔓延速度快,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性大。

3. 火势扩散速度分类(1)快速火灾:快速火灾是指火势蔓延速度非常快的火灾。

这种火灾通常由大量易燃物质和有利的火势扩散条件所引发,火势猛烈,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较大。

(2)中速火灾:中速火灾是指火势蔓延速度适中的火灾。

这种火灾通常由中等数量和质量的可燃物质所引发,火势扩散速度不太快,火灾威胁程度较低。

(3)缓慢火灾:缓慢火灾是指火势蔓延速度相对较慢的火灾。

这种火灾通常由少量、密度较低的可燃物质所引发,火势扩散速度较慢,火灾威胁程度较小。

4. 火灾对人员和财产威胁程度分类(1)大型火灾:大型火灾是指火势蔓延范围广且对人员和财产威胁较大的火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8
部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
氢气
分子式
H2
爆炸极限(%) 下限 4.0 上限 75

一氧化碳 甲烷 乙烷 乙烯 乙炔 甲苯 环氧乙烷 天然气 水煤气 发生炉煤气
NH3
CO CH4 C2H6 C2H4 C2H2 C7H8 C2H4O
15.5
12.5 5.3 3.0 3.1 1.5 1.4 3.0 4 6.2 20.7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5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凡是在一般室温下遇火源能引起闪燃的液体属于易燃液体, 可列入甲类火灾危险性范围。我国南方城市的最热月平均气温 在 28 ℃左右,而厂房的设计温度在冬季一般采用 12 ~ 25 ℃。 根据上述情况,将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液体闪点基准定为< 28℃,乙类定为> 28℃至<60℃。丙类定为> 60℃。这样划分 甲、乙、丙类是以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这样既 排除了煤油升为甲类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柴油升为乙类的可能 性,有利于节约和消防安全。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6
常见液体的闪点
液体名称 汽油 石油醚 二硫化碳 乙醚 乙醛 原油 丙酮 闪点(℃) -58~10 -50 -45 -45 -38 -35 -17 液体名称 甲苯 甲醇 乙醇 醋酸丁酯 石脑油 丁醇 氯苯 闪点(℃) 4 9 13 13 25 29 29
辛烷
苯 醋酸乙酯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6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三 ) 丙 类 1.“丙类”第1 项(闪点≥60℃的液体)在前面已有 说明. 2. “丙类”第 2 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燃点较 高,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能够起火或微燃,当 火源移走后仍能持续燃烧或微燃。如对木料、橡胶、棉花 加工、纸制品等类的生产。

氧气、氯气、氟气生产。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5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5.“乙类”第6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可燃物质的粉尘、纤维、 雾滴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立 即引起爆炸。这些细小的物质表面吸附包围了氧气。当温度提 高时,便加速了它的氧化反应,反应中放出的热促使它燃烧。 这些细小的可燃物质比原来块状固体或较大量的液体具有较低 的自燃点,在适当的条件下,着火后以爆炸的速度燃烧。如某 港口粮食筒仓,由于风焊作业使管道内的粉尘发生爆炸,引起 21个小麦筒仓爆炸,损失达30多万元。另外,有些金属如铝、 锌等在块状时并不燃烧,但在粉尘状态时则能够爆炸燃烧。如 某厂磨光车间通风吸尘设备的风机制造不良,叶轮不平衡,使 叶轮上的螺母与进风管摩擦发生火花,引起吸尘管道内的铝粉 发生猛烈爆炸,炸坏车间及邻近的厂房并造成伤亡。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2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3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附注
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 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 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 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4
2016/2/3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4. “乙类”第 5 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助燃气体虽然本 身不能燃烧(如氧气),在有火源的情况下,如遇可燃物 会加速燃烧,甚至有些含碳的难燃或不燃固体也会迅速燃 烧,如 1983 年上海某化工厂,在打开一个氧气瓶的不锈 钢阀门时,由于静电打火,使该氧气瓶的阀门迅速燃烧, 阀心全部烧毁(据分析是不锈钢中含碳原子)。因此,这 类生产亦属危险性较大的生产。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 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 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 的防火措施;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 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或自动抑 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20%。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1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4.“甲类”第5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有较强 的夺取电子的能力,即强氧化性。有些过氧化物中含有 过氧基(-O-O-)性质极不稳定,易放出氧原子,具有强 烈的氧化性,促使其他物质迅速氧化,放出大量的热量 而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该类物质对于酸、碱、热,撞 击、摩擦、催化或与易燃品、还原剂等接触后能发生迅 速分解,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如氯酸钠、氯酸钾、过 氧 化 氢 、 过 氧 化 钠 生 产 等 。 5.“甲类”第6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燃点较 低易燃烧、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剧 烈燃烧或爆炸,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如赤磷、 三硫化磷生产等。 2016/2/3 12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生产和贮存物品的火灾危 险性分类标准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
工业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五类。(甲、乙、丙、丁、戊, 其中,甲类危险性最大,戊类危险性最小, 甲、乙类属于易燃易爆生产,应特别关注; 丙类属于普通可燃物质的加工,易引起大火)
2016/2/3
-16
-11 1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煤油
重油 柴油
30~70
80~130 60~110
7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二 、 关 于 气 体 爆 炸 下 限 分 类 的 基 准 问 题 。 由于绝大多数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均<10%,一旦设 备泄漏,在空气中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而造成危险,所以 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少数气体的爆炸下限 > 10 %,在空气中较难达到爆炸浓度,所以将爆炸下限 ≥10%的气体划为乙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基本上是可行 的,因此规范仍采用此数值。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3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二 ) 乙 类 1.“乙类”第l 项和第2项前面已有说明。 2. “乙类”第 3 项中所指的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是二 级氧化剂,即非强氧化剂。这类生产的特性是比甲类第 5 项的性质稳定些,其物质遇热、还原剂、酸、碱等也能分 解产生高热,遇其他氧化剂也能分解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如过二硫酸钠、高碘酸、重铬酸钠、过醋酸等类的生产。 3. “乙类”第 4 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燃点较 低、较易燃烧或爆炸,燃烧性能比甲类易燃固体差,燃烧 速度较慢,同时也可放出有毒气体。如硫磺、樟脑或松香 等类的生产。
2016/2/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9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二)注②所说的是在一栋厂房中或防火墙间如有甲、乙 类生产时,如果甲类生产在发生事故时,可燃物质足以构 成爆炸或燃烧危险,那么该建筑物中的生产类别应按甲类 处理。但如果一栋很大的厂房内,甲类生产所占用的面积 比例很小时,而且即使发生火灾也不能蔓延到其他地方, 该厂房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确定。如在一栋防火分区最 大允许占地面积不限的戊类汽车总装厂房中,喷漆工段占 总装厂房的面积比例不足10%时,其生产类别仍属戊类。 近年来,喷漆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并采取了一些 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害减少,同时 参照了一些引进工程同类生产厂房喷漆工段所占面积的比 例,补充规定了在同时满足注②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其面 积比例不应超过20%。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8
2016/2/3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五 ) 戊 类 “戊类”生产的特性是生产中使用或加工的液体或固 体物质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 不会因使用的原料或成品引起火灾,而且厂房内是常温的。 如制砖、石棉加工、机械装配等类型的生产。 附 注 (一)注①中指的是生产过程中虽然使用或产生易燃、 可燃物质,但是数量很少,当气体全部放出或可燃液体全 部气化也不能在整个厂房内达到爆炸极限,可燃物全部燃 烧也不能使建筑物起火,造成灾害。如机械修配厂或修理 车间,虽然使用少量的汽油等甲类溶剂清洗零件,但不会 因此而产生爆炸,所以该厂房不能按甲类厂房处理,仍应 按戊类考虑。
27
74.2 14 12.5 32
6.7 80.0 16 72 73.7
焦炉气 液化石油气
5.6 2
30.4 15
硫化氢
2016/2/3
H2S
4.3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45
9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 关 于 火 灾 危 险 性 分 类 。 使用规范进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中须注意的几个 问 题 :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要看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个 环节,是否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 类按其中最危险的物质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中使用的全部原材料的性质; 2. 生产中操作条件的变化是否会改变物质的性质; 3.生产中产生的全部中间产物的性质; 4.生产中最终产品及副产物的性质; 5 .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环 境 条 件 。 许多产品可能有若干种工艺生产方法,其中使用的 原材料各不相同,所以火灾危险性也各不相同,分类时 应注意区别对待。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10

2016/2/3
划分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特 性 如 下 : ( 一 ) 甲 类 1.“甲类”第1项和第2项前面已有说明。 2. “甲类”第 3 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在常温下可 以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气体并且迅速放热引起燃烧, 或者物质与空气接触后能发生猛烈的氧化作用,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而温度越高其氧化反应速度越快,产生的热越多使温度 升高越快,如此互为因果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如硝化棉、赛璐 珞 、 黄 磷 生 产 等 。 3. “甲类”第 4 项的生产特性是生产中的物质遇水或空气 中的水蒸汽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可燃气体,同时 产生热量引起燃烧或爆炸。该种物质遇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剧 烈反应,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性比遇水或水蒸汽时更大。如金 属钾、钠、氧化钠、氢化钙、碳化钙、磷化钙等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