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间方言音系分析

合集下载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方言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方言

青龙方言中的满语词汇考译满语,源自满族先人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在有清一代,满语满文曾做为“国语”和官方文字广泛应用。

但自清中叶以后,随着满族入关时间的延深,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断交往,满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满汉语言并存和满汉文合壁的现象。

及至清末,满文只是象征性的在一些官方文件和教科书中应用,而会讲满语者确是少之又少。

然而,一种语言的消失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现今居住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人,自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开始,就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虽然他们早已普习汉文说汉语,但在日常会话所使用的方言中,还保留着许多满语词汇:满语词:ama(阿玛),汉译为父亲。

青龙满族人称父亲为“玛玛(汉语拼音ma ma)”。

叫白了也有叫“慢慢(man man)”的,有的干脆图省事称一个字“梦(meng)”。

但不管音节上如何取舍和变化,其发音都来源于满语。

满语词:hada(哈搭),汉译为“以钉钉物”。

青龙人对用钉子钉物件不牢固,钉后仍然晃动叫“哈搭”。

例句:“这板凳你没钉结实啊?还哈搭呢”。

可见在青龙方言中,这以钉钉物与满语词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同出一词。

满语词:lala(拉喇),汉译“末尾、最后”的意思。

现在青龙人用这个词的时侯,后面加了一个“儿”音,称“拉喇儿”。

还有称“末拉”的,也是最后、末尾的意思。

例句:“我想买点好大蒜,结果没有了,没办法挑点拉喇儿”。

满语词: lata(拉它),汉译为“迟盹、慢”的意思。

青龙人对办事不利索,不痛快,慢慢腾腾的叫“拉它”,其意与满语相同。

例句:“那个人办事推拉它,告诉多少天了,还没给办”。

满语词:cahu(察呼),汉译为“乱暴、喋舌、泼妇”之意。

青龙人在沿用此词时,后边发生一些音变,形容妇女说话、办事利索、痛快、明了为“察拉”。

例句:“那个媳妇说话可察拉了,一般人斗不过她”!这里的会话用词与满语词在音节上虽然有些变化,但都是形容女人厉害,大意上仍有相同之处。

方言音系的归纳问题(讲稿)——游汝杰

方言音系的归纳问题(讲稿)——游汝杰

• [a]在 i或 n之前,如“白”pai35、 “滩”than55。
• [ɛ]在 i或 y和 n的中间,如“店”tiɛn51、 “娟”tɕyɛn55。
• [ɑ]在ŋ或 u前,如“商”ʂɑŋ55、 “高”kɑu55。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3.3.3 系统性
•江淮官话n、l声母不分,选n或l?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3.3.4 突出语音特点 • 上海郊区南汇、金山、奉贤的声母变体ɸ、
ß/f丁钠盐)
4,同音字表应如何处理音位变体?
• 4.1 音位变体可以保留在同音字表里。 • 用音素记音法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字的实际
读音(音位变体),可以保留在同音字表 里。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0 汉语方言学的性质
•汉语方言学是西方的描写语言学和中国传统 音韵学相结合的产物。 •对方言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记录和描 写语音,根据语言系统性的原则,利用汉语 音韵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和说明方言音系。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1 如何制作声韵调表?
• 声韵调表须符合方言学规范。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3.3 如何选择用于声韵调表的音位符号 • 几个应遵循的原则。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3.3.1常用性
• 北京话 [ɤ][ɤ+][ə] • [ɤ]独用或出现在非唇音的辅音声母后面。
如:鹅、歌、河。 • [ɤ+]比ɤ靠前些,出现在ŋ的前面:ɤ+ŋ 的前
泰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
关于内爆音和喉塞音的严式标音 •ʔ •ʔ •ʼ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举个例子:
普通话:干什么?
张家口话:抓(四声)呀?
张家口话这样说
不清楚——不机密
不怎么地——二五眼
相当差劲——添球
裤兜——央蜜
脚后跟——节懒更
关键——几古将
看看——猫猫
干什么——抓呀
挺好的——不来呆
没关系——白不咋
勇敢——搓莽
聪明——鸡米
耳光——大比都
不要——包老介
小气——球毛
承德话
承德话是北京官话怀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话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语,其普通话标准程度超过北京。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举个例子:
普通话:你回来啦!ni hui lai la!
邯郸话:你坏啦!ni huai la!
邯郸话这样说
孩子——孩的
傻子——烧的
大门——倒焖
万达——瓦倒
走——邹
妈——骂
谁——睡
去——取
你在干什么——妮杆傻勒
光着屁股——歇的个的的
衡水话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土得掉渣儿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

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

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李巧兰【摘要】The pronunciation of nasal-rhyme is complicated in Hebei dialect. The nasal consonants are weakened or nasaliz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sal-rhyme pronunciation in various dialects are due to their different stages and levels of the evol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ronological study. And it has the tendency that the nasal-rhyme will disappear and mixing with the non-nasal-rhyme.% 在河北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鼻韵尾不仅有弱化、鼻化的情况,而且有脱落鼻音尾元音化的情况。

从历时演变过程看各地方言中阳声韵的读音差异,是由于它们处在阳声韵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造成的,而且阳声韵有最终走向消亡,从而和阴声韵相混同的变化趋势。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阳声韵;读音;演变【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中古阳声韵,即以鼻音作韵尾的韵母,它们分属于中古的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

其中的-m尾韵属咸、深两摄,-n尾韵属山、臻两摄,-ŋ尾韵属宕、江、曾、梗、通五摄。

经过语音的历史演变,这三个鼻音韵尾在大部分方言都产生了消变,消变的结果是在普通话里形成了两类:-n尾韵和-ŋ尾韵,即前鼻音尾韵和后鼻音尾韵。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河北河间方言音系分析

河北河间方言音系分析

河北河间方言音系分析河间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的沧惠片的黄乐小片,接近于普通话,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本文对河间方言的声韵调进行论述,并将河间话同普通话进行比较,对河间方言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标签:河间方言声韵调普通话比较河间市(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

地处北纬38°19’~38°39’,东经115°55’~116°37’之间。

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人口718383,县境东临沧县、青县,东北与大城县接壤,北倚任丘市,西北与高阳县毗连,西接肃宁县,南连献县。

按《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河间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隶属于冀鲁官话的沧惠片的黄乐小片。

目前,除了一些年轻人外,许多人保留着传统的方言。

本次方言调查合作人赵素芬,女,56岁,从小在河间县城长大,是一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医生,从未在其他地方居住过,河间县城方言比较纯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一、河间方言语音系统(一)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河间方言声母一共23个。

见下表:声母表:发音部位辅音声母说明:1.发音时上齿与下唇轻微接触,实际读音是半元音。

2.四呼俱全。

3.是舌尖前鼻音,但在河间方言中发个别音时稍靠后,近似于舌尖后鼻音,但又不完全是舌尖后鼻音ɳ,故仍记作n。

(二)韵母:河间方言韵母37个,按结构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两者又可以再分为鼻化音韵母和非鼻化音韵母两类。

见下表:说明:从结构上看,河间方言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带鼻音韵尾n的韵母发音时鼻音韵尾脱落,元音鼻化,带有明显的鼻音色彩,即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鼻化韵母。

2.应发央元音ᴀ的音一律变为前a,央ᴀ前移,听感浅细稚嫩。

方言音系的归纳问题(讲稿)——游汝杰

方言音系的归纳问题(讲稿)——游汝杰

5,音系归纳有没有多种可能性?
• 音系归纳和音位归纳都允许有多种可能性。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和音系归 纳,答案都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可以用 多种不同的方法归纳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 音位和音系,最后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得结果没有正误之分,只有优劣之辨。
温州音系的不同归纳法
各家韵母差异比较表
3.3.2 符号的常见性
• 北京话 /a/有以下几个变体。 • [Ą]单独用,如“啊”Ą55;在声母后面, 如“搭”tĄ55。 • [a]在 i或 n之前,如“白”pai35、 “滩”than55。 • [ɛ]在 i或 y和 n的中间,如“店”tiɛn51、 “娟”tɕyɛn55。 • [ɑ]在ŋ或 u前,如“商”ʂɑŋ55、 “高”kɑu55。
各家声调差异比较表
赵 1920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去 7调 郑张 1964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8调 杨 1995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8调 游 1998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8调 潘 1998 阴平 阳平 上声 上声 阴去 阳去 入声 入声 6调
郑张 1964 a a a o o ai ai ai au au ɤu ɤu aŋ aŋ aŋ 杨 1995 a ia ua o yo ai iai uai au iau əu i əu aŋ iaŋ uaŋ 游 1998 a ia ua o yo ai iai uai au iau ɤu i ɤu aŋ iaŋ uaŋ 潘 1998 a a a o o ai ai ai au au ɤu ɤu aŋ aŋ aŋ 介音 i 是否归声母 介音 u 是否归声母 介音 i 是否归声母 前一元音记为 ɤ 或 ə 介音 i 是否归声母 介音 i 是否归声母 介音 u 是否归声母 介音 y 是否归声母 介音 i 是否归声母 介音 u 是否归声母 备注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的“涉外”现象方言都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地域可能是不连续的,打个比方说,石家庄周边某些村子,由于受山西外来户迁徙的影响,说话就有很浓厚的山西味道,那个管妈叫“nia”就是只有“老西儿”才说的地道山西土话。

这时候,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说,其实石家庄话就是山西话——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河北方言涉外”这个话题。

秦皇岛话=东北话?总有人说,秦皇岛方言就是东北普通话,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在秦皇岛的海港区,人们说话确实有点东北味,但这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秦皇岛定居是关系的。

可是你要是仔细听的话,两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下边就简单挑几点说说。

首先秦皇岛说话没那么多的子,相反却喜欢挂儿化音。

打个比方说,东北人说膝盖,都叫“圪拉拜子”,而秦皇岛这边,大多数都说“圪了拜儿”;再比如东北喜欢说“脑袋瓜子”,而秦皇岛都是说“脑袋瓜儿”等等。

所以要是一个秦皇岛人和一个东北人聊天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A:我家那倒霉孩子忒淘气,前几天把圪拉拜子磕吐露皮(就是磕破了)了。

B:是啊,那可得小心着点,磕坏溜圪了拜儿可不四闹着玩儿的。

A:唉,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子天天想啥呢,天天就知道玩。

B:你家孩子脑袋瓜儿聪明,一下就能赶上,放心吧。

可能在对话的过程,腔调上大体一致,但是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爱用儿话的肯定是秦皇岛人,说话尾音比较“清澈”的肯定是秦皇岛人。

除了这点外,秦皇岛方言不像东北方言的地方还体现在一些独特的词汇上。

比如秦皇岛人开玩笑说的“我半拉眼角夹不上你”,我一个东北盘锦的朋友就听不懂,他甚至以为我眼睛出什么毛病了,看不见他了。

孰不知这其实就是“我看不起你”的意思。

这话要是一本正经地说,那就是纯鄙视,带有侮辱人的意味;但在朋友之间,也是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说法,并不带有人身攻击色彩。

类似的词还有“脑心(恶心)”、“紧遛(赶紧)”等,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则带有很浓厚的冀东方言意味,并不是东北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河间方言音系分析
作者:尚颖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8期
摘要:河间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的沧惠片的黄乐小片,接近于普通话,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本文对河间方言的声韵调进行论述,并将河间话同普通话进行比较,对河间方言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河间方言声韵调普通话比较
河间市(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

地处北纬38°19'~38°39',东经115°55'~116°37'之间。

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人口718383,县境东临沧县、青县,东北与大城县接壤,北倚任丘市,西北与高阳县毗连,西接肃宁县,南连献县。

按《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河间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隶属于冀鲁官话的沧惠片的黄乐小片。

目前,除了一些年轻人外,许多人保留着传统的方言。

本次方言调查合作人赵素芬,女,56岁,从小在河间县城长大,是一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医生,从未在其他地方居住过,河间县城方言比较纯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一、河间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河间方言声母一共23个。

见下表:
声母表:
发音部位
辅音声母
说明:
1.发音时上齿与下唇轻微接触,实际读音是半元音。

2.四呼俱全。

3.是舌尖前鼻音,但在河间方言中发个别音时稍靠后,近似于舌尖后鼻音,但又不完全是舌尖后鼻音ɳ,故仍记作n。

(二)韵母:河间方言韵母37个,按结构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两者又可以再分为鼻化音韵母和非鼻化音韵母两类。

见下表:
说明:从结构上看,河间方言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带鼻音韵尾n的韵母发音时鼻音韵尾脱落,元音鼻化,带有明显的鼻音色彩,即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鼻化韵母。

2.应发央元音ᴀ的音一律变为前a,央ᴀ前移,听感浅细稚嫩。

3.单韵母是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自然打开,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对,在河间方言中卷舌程度较大,即发音时舌尖过分后移,与硬腭中端相对。

4.复韵母发音开口度都较小,动程不足,有些双元音读音近似单元音,或直接将普通话中的双元音变成单元音,如→,→。

5.韵母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河间方言中,当以起头的合口呼韵母独成音节时(即零声母音节),除音节、外,身为韵头的便改变其属性变为唇齿浊辅音,并充当临时声母的角色,如“文”读作,“外”读作。

(三)声调:河间方言调类4个,调值分别是44、54、213、42。

声调表
说明:
1.古全浊声母上声归入去声,古次浊声母上声依然归入河间方言上声。

2.古清声母入声归入四声,其中大多数归于阴平,少数归于阳平、上声、去声。

3.古次浊声母入声归入去声。

4.古全浊声母入声归入阳平。

二、方音与普通话的比较
(一)声母比较
河间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表:
从声母对应表可以看出,包括零声母在内,河间方言有23个声母,普通话有22个声母。

相互比较,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河间方言有唇齿浊擦音,普通话没有。

2.河间方言有尖团音的区分,舌面前音、、可以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舌尖前音、、也可以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舌尖前音、、不可以与齐齿呼韵母拼。

3.普通话中有很多零声母音节,河间方言在这些零声母音节前加上了辅音声母,例如“挨、恩、袄、藕、俺”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在河间方言中都前加声母“”,分别读作“、、、、”。

4.河间方言中有一些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在普通话中是零声母音节,例如“如、褥、润”,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在河间方言中去掉了辅音声母,变成零声母音节,分别读作“、、”。

(二)韵母比较
河间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对应表:
河间方言韵母37个,普通话韵母39个。

从对应情况表可以看出,河间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河间方言没有前响复元音韵母和,分别对应成单元音韵母和,大体上普通话的复韵母,在河间方言中有单音化倾向。

2.河间方言没有中响复元音韵母、、,分别对应成复元音韵母、
、,也体现了普通话复韵母在方言中的单音化倾向。

河间方言中没有带鼻音韵母
,在普通话中读作的音节,在河间方言中都变成了有辅音声母的音节,由唇齿浊擦音充当声母。

3.普通话有和两个鼻音韵尾,分别构成前鼻音韵母(如、)和后鼻音韵母(如、),河间方言没有前鼻音韵母,只有后鼻音韵母,并且存在主要元音鼻化的现象。

河间方言中的近似于普通话的,近似于普通话的。

4.普通话单韵母有三个圆唇元音、、,但河间方言中常把一些由圆唇元音、、参与的音节读成不圆唇元音,但字数较少。

具体体现为:
(1)单元音韵母:→,如“出去”中→
→,如“面膜”中→
(2)复元音韵母:→,如“大约”中→,“略微”中→,“感觉”中→,“上学”中→
→,如“扩大”中→,“包括”中→,“豁出去”中

(3)带鼻音韵母:→,如“弄”“脓”由→
5.河间方言将普通话个别音节中的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增加了元音,改变了普通话韵母的原有结构,字数较少。

例如:
(1)→:如“笔”→,“坯”→,
“披”→,“密”→
(2)→:如“饿”→,“鹅”→,“热”→
(3)→:如“叔”→
6.普通话中有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河间方言中将央都读成前,没有央和前的区别。

(三)声调比较
河间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间方言声调4个,普通话声调4个。

河间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是严格对应的,河间方言读阴平的字,普通话也读阴平;河间方言读阳平的字,普通话也读阳平;河间方言读上声的字,普通话也读上声;河间方言读去声的字,普通话也读去声。

河间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不同主要在于调值:普通话阴平调值55,河间方言阴平调值44,明显偏低;普通话阳平调值35,河间方言阳平调值54,声调变为了降调,从高处略微下降且发音短促;普通话上声调值214,河间方言上声调值213,大体相同,但曲折的程度有差异;普通话去声调值51,河间方言去声调值42,起点没有普通话高,落点没有普通话低。

附注:
①文中有文白异读的字,字下面加“=”表示文读音,加“—”表
示白读音。

用“~”代表本字。

②由于篇幅所限,同音字表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鲍厚星.东安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刘淑学.冀鲁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6,(4).
[5]钱曾怡.河北省东南部三十九县市方音概况[J].方言,1987,(3).
[6]河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赵景春主编.河间县志[Z].书目文献
出版社,1992.
(尚颖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文学院 41008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