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
这篇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达了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教材内容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但小猴子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后成功地回到了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展现出了勇敢、智慧、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说教法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明确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创设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段关于勤奋、勇敢、智慧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习《小猴子下山》做好铺垫。
例如:“大家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出“勤奋、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2.自主阅读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猴子下山》,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和笔记。
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集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小猴子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4.课堂展示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小猴子下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1 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围绕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展开,依次写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和往回走的过程。
11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小猴子的行为,揭示了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12 课文配有多幅色彩鲜艳的插图,与文字配合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2 说学情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121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基础,但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3 说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猴、结”等生字,会写“块、非”等生字。
1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14 说教学重难点14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2 教学难点: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的行为,懂得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
15 说教法15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52 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内涵。
15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16 说学法16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朗读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6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163 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7 说教学过程1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猴子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7《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7《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童话,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
本课学习中,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然后结合课后第三题,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最后让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上这些动词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
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理解。
结合插图,根据图文对应、结构反复的特点,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
在此基础上,联系课后第二题,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项能力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瓜"。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积累又-…又-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搪、掺、抱、追、蹦”这些词。
2.图文对照,用复现句式读懂故事内容,讲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
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注意力容易分散,维持时间短。
学生对猴子的接触较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学时,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做结合法,将抽象的词义华为具体可感的动作;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我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能够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热爱自然的意识。
3.学科素养–通过上述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故事教材。
–确保教学环境整洁有序,板书清晰。
2.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逐段教授故事内容,解释生词。
–让学生展开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共鸣。
4.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小结–整理故事内容,梳理重点。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故事。
2.绘制《小猴子下山》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对故事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改进措施–可以加大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5 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图文结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他们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因而需要老师来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学时,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做结合法,将抽象的词义华为具体可感的动作;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我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说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对汉字的学习能力;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和想法,从故事中获得启发。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已有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掌握 了一定的汉字
和拼音基础
学生对简单的 故事情节和动 物形象有一定
的了解
学生对语文学 科的学习方法 和技巧有一定
的了解
学生对语文学 科的兴趣和积
极性较高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看图片、图表 等视觉信息
学习风格分析
动手型学习者:喜欢动手操作、实 验等添加标题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小猴子下山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类 似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
认知特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 语言特点:学生刚开始学习,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 学习特点: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对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心理特点: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图片和视频展 示
互动游戏和角 色扮演
小组合作和讨 论
故事情节和情 境模拟
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通 过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景,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任务驱动法:布 置具体的学习任 务,让学生在完 成任务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 学生参与度及反馈情况 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不足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评价方法
测验法:通过课堂小测验、单 元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 情况。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 成任务,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2)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玩耍后下山的情景。
2. 教材特点
•短小精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描写生动,通过简单的文字和情节展示了小猴子的活泼可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勇敢、独立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事件发展。
2.表达小猴子下山的情节。
难点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小猴子的行为动机。
2.让学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的故事引出“小猴子下山”。
2. 学习新课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3. 拓展活动
1.讨论小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促进学生思考。
2.让学生表演课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实施反馈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简单而生动的课文,适合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材为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故事课文《小猴子下山》。
全文简单易懂,语言通俗流畅,富有情感色彩。
故事讲述了小猴子因摔倒而无法自立起来,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得到了父母和同伴的帮助,成功回到了山顶。
本文能够引导孩子们学习到很多宝贵的道理,如互相帮助、勇敢向前、不怕困难等等。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文的阅读,让孩子们了解帮助、勇敢向前的成功道理。
2. 激发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把握故事主旨,感悟故事的内涵。
2. 难点:把握故事情节,并能够简单地表述故事内容。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快乐朗读故事《小猴子下山》;2.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3.学习《小猴子下山》相关词汇,提高词汇记忆能力;4.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5.组织游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故事记忆能力;6.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过程:1.导入——快乐互动:老师与学生们互动问好,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与自己打招呼,课上为他们准备一些开心有趣的小游戏。
2. 故事阅读——理解文章主旨:(1)首先让学生们静心先读一遍内容,然后再读一遍,老师进行模仿朗读;(2)让学生们再一遍重读,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小猴为什么下了山?" "在下山过程中,小猴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定?" "在离家回来的路上,小猴学会了什么?"3. 词语梳理——提高词汇记忆能力:(1)依次呈现文章中的难点词汇,注明词义;(2)让学生猜测词义并进行解释,提高他们的词汇记忆能力。
4.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1)给学生演示一段视频,向他们展示非常关心爱护动物的人,例如动物保护主义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一篇看图学文。
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
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说课稿《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说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说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说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教学目标: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6、理解动词的特点(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
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一、教材内容教材名称:《小猴子下山》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猴子”、“山”,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1.生字“猴子”、“山”的认读和书写。
2.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表述。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教材,悬挂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展示工具,如黑板、彩板、教学PPT等。
3.学生的学习材料,如练习册、绘本等。
五、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卡片引入《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猴子”、“山”,并展示其写法,引入新课内容。
3.讲解故事(15分钟):–老师讲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课文解析(15分钟):–学生齐读课文,老师解释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展开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练习与表演(15分钟):–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操练,师生一起朗读故事,学生分组表演《小猴子下山》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课堂小结(5分钟):–整理课文内容,总结“猴子”、“山”字的认读与书写,并强化故事情节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猴子”、“山”。
2.小组讨论,完成一份关于《小猴子下山》的绘本。
3.背诵《小猴子下山》故事中的几句话。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情节理解较为容易,但部分学生在生字字形书写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生字识记和阅读理解的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17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17小猴子下山说课稿《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猴子下山后的一系列经历,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不要盲目追求,最终一无所获。
课文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表演。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说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同时,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后为什么最终一无所获,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课文和表演故事,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珍惜和满足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同时,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即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不要盲目追求。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小猴子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并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说课稿)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和内涵,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把……放在”这个简单的动作操作词语。
3.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把……放在”这个简单的动作操作词语。
2.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引入本课故事的主人公“小猴子”,让学生感受一下小猴子的可爱和调皮。
2.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情境。
3.提问:“你们见过小猴子吗?他是什么样的?”“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2. 学习课文(10分钟)1.请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2.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如“山顶”、“翻过”、“把……放在”等。
3.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为什么下山,小猴子下山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3. 想象绘画(15分钟)1.借助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想象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指导学生画出小猴子下山时的情景,并通过口头描述和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 理解故事中的意义(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通过讨论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5. 语言运用(10分钟)1.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运用把……放在这个简单的操作词语,编一段小故事。
2.鼓励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方式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6. 课堂总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我们学到了哪些动作操作词语?”“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五、教学心得1.在教授本节课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讨论等方式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来,结果却空着手回家去了, 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小猴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能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最后只能空手 而归,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板书设计
走到哪里 看到什么 做了什么
玉米地里 又大又多 桃树下 又大又红 西瓜地里 又大又圆 树林边 蹦蹦跳跳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理 解“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并掌握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小猴子见异思迁 的性格特点,能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且有始有终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猴子下山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基本的识 字方法,也具备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她们学习了图文结合理 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 。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处于一个好动且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阶段 ,本文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多媒体教学插图形象生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猴子下山 说课稿
说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 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在下 山过程中,看见许多可爱新奇的事物,但是他看到什么都喜欢 ,拿到这个又丢了哪个,最终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的故事。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对应了五幅插图, 使小猴子的动作形象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一年级学生的学 习兴趣。
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空着手回家去
小结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2)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五、六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
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定为以下四个活动,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独立见解,培养学生从小在阅读实践中适时进行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听的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
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读磁带、幻灯片、音乐带。
七、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第二个活动是:“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发表能力。
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范读,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什么?小理怎样?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
然后再祟幻灯牌,请各组代表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
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
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学生认真自由读)由学生归纳出课文二、三、四段在写法以上与第一段一样。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组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写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见小兔又扔掉西瓜,就这样,最后一无所获。
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
又提问: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吗?结果怎样?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让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没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了,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
第三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及活泼、欢快的音乐配音带,提示学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第四个活动是“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
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说出给小猴子下山时想办法,说明做事要专心专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错误。
教师肯定指出:学生的发言说明大家很聪明,会思考、有现代意识。
让生再想想:这次小猴子下山,它将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问题,下节课再共同解决。
本课时的板书,完成后是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板书中,同学们
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
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