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应用比例的性质,求解实际问题。

3.能熟练运用比例的知识验证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概念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比较生活中的物体或图形,引出比例的概念。

2.教师带领学生思考比例的定义,确立比例的表述形式(如:a:b,或a/b)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相似”的概念阐述比例的性质。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30分钟)1.通过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倍数分比例,等比例线段。

2.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比例的四种关系:比例相等、倒数成比例、反比例、逆比例。

3.教师给出多种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比例的应用(40分钟)1.学生根据书本上的题目练习,了解比例在图形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计算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增加学生兴趣。

3.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比例来解决。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学生进行一些综合应用的计算,以考验学生掌握的比例知识。

2.教师可以上板书一些实例,让学生自行解题,在发布改对答案的同时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正确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解题,了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四种关系的记忆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涉及面广,准确性要求高。

教学方法1.形象教学法:通过物品的比较、图形映射等展示抽象的比例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讨论互动法:教师利用具体问题或应用案例,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决策解决方案。

3.练习和实践法:提倡学生多练习、多实践,巩固掌握比例的应用技能。

教学评估1.学生的思考类问题的上述比例的例子和解决方案。

2.学生在练习和综合应用中的得分。

3.学生与老师进行的期末面试。

总结本次数学教学以“比例”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求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四种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百分数问题解决2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百分数问题解决2教案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 2◆教学内容:复习教科书第12页例3类型的应用题,完成第13~14页练习三11~15题。

◆教学提示:练习四习题新选素材广泛,题型灵活多样。

除了第2、3、4题是配合例3编写的之外,其余各题都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分数百分数知识来解决,如第5题,一方面学生要看懂表格,同时,还要选取表中的对应信息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百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区别,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勤奋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准确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百分数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上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百分数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有关数量)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练习。

1.填写数量关系(1)六年级(1)班有男生20,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25%。

()○()=()(2)某工厂8月份用电量比7月份节约20%。

(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个数量(1)水果店运进苹果x千克,运进桔子的数量是苹果的120%,运进桔子多少千克?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桔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2)水果店运进苹果x千克,运进桔子的数量比苹果少20%,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千克?桔子有多少千克?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3)水果店运进苹果x千克,第一天卖出了总数的20%,第二天卖出了总数的25%。

两天共卖出了多少千克?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卖出多少千克?两天后还剩多少千克?请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回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扇形统计图》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扇形统计图》  西师大版

《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西师版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55~57页)【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交流,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回顾统计表和条形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班集体准备发动大家折幸运星的活动,我们要买合适的颜色纸就需要调查我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可以怎么办?你会用到什么方法?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2.揭示课题教师: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填写统计表,并计算百分比。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可以用统计表,我们一起来填写,同时我们要结合前面所讲的百分数知识,计算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在课件中制作统计表,并根据计算出来的百分比填写相关数据。

提问:填写“红”这一栏的百分数是怎么得到的?又表示什么意思?2、制作统计图,感知特点教师: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出什么统计图?为什么?(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生成条形、折线统计图)教师引导:与统计表相比条形、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足之处呢?(课件上突出显示百分比)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没有什么图形能弥补条形、折线统计图的这一缺陷呢?)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生成扇形统计图。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2020新版教材)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2020新版教材)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 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练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0.07= 2.1= 4.076=
0.125= 6.6= 0.108=
3.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50% 45% 67% 37.5%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小数 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 号。
3.有40千克白菜,吃了62.5%,还剩多少千克? 4.原计划用水800吨,实际用水比计划节约了40%,实际用水多少吨? 5.足球20个,篮球比足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想像、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 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想像和操作活动中,发展同学们的 空间观念,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关注培养同学们主动的探索意识、 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什么叫百分数?
一、填空
1.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1%,表示把
(
)看作100份, (
)占
全班人数 它的5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男生人数
49
工人小刘,小李和小张要完成相
同的零件加工任务。在相同的时 间里,小刘完成了任务的105%, 小李完成了任务的1.4倍,小张完 成了任务的98%,谁的工作效率 高?为什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第1单元百分数◆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①单元主题图;②百分数的意义;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④解决问题;⑤整理与复习等内容;⑥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分析: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百分数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同时又是一组与分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是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

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分数基本相同。

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探索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经历探索互化过程。

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本单元虽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教科书在编写上与传统教科书有较大变化。

在教学中,应正确理解教科书编写意图,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究和构建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已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给他们搭建好自主探究的平台,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发现和构建新知。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的意义》(说课)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的意义》(说课)

每分打字个数和所需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分打字的数量扩大,所用的时 间反而缩小,每分打字的数量缩 小,所用的时间反而扩大。
120×25=3000 100×30=3000
每分打字个数×时间=稿件总字数(积一定)
议一议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每组人数和组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 探究、思考、讨论、归纳的学习氛围。整个课堂以问题为主线,采用引导探 索式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最 终达到提高能力、学会学习的目的。
变化。 (2)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和半径。 成正比例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不成正比例
探情究境新导知入
1 60名游客在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 分组建议如下表。
在每分打字个数和打字时间两种相关联的量 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也是一定的。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 面的式子表示:
x y=k(一定)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1.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2.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
每组人数(人) 3
5
6 10
组数(组) 20 12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反比例的意义︳西师大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反比例的意义︳西师大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反比例的意义︳西师大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节第三节内容——反比例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行驶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成正比。

2. 例题讲解:例1:如果一个固定长度为10米的绳子,它的长度和围绕的圈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答:长度和圈数成反比。

当圈数增加时,每圈的长度会减少;当圈数减少时,每圈的长度会增加。

例2:一个固定面积为20平方米的矩形,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答:长和宽成反比。

当长增加时,宽会减少;当长减少时,宽会增加。

3. 随堂练习:问题1:一个固定体积为500立方米的球体,它的半径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2:一个固定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和周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反比例的意义两个量的乘积为常数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减少;当一个量减少时,另一个量增加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固定面积为20平方米的矩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8米和5米,求这个矩形的面积。

答案:20平方米2. 如果一个固定体积为500立方米的球体,它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球体的表面积。

答案:314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反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将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百分数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百分数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11页练习三1~6题。

◆教学提示:例1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增加或减少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出算式.关键是找标准量(单位“1”),教科书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么要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练习三习题新选素材广泛,尽量呈现真实事件。

如第3题反映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情况;第4题反映了我国鱼类情况,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充分体验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生活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百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六(1)班有45名学生,其中女生20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指名学生口答,说出算式后提问:每一个问题里是谁和谁比,把谁看做单位“1"?根据回答,教师强调: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就是指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其中在计算时会用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因此事先作一个铺垫,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导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农村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20春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说课稿--5.1.1 数的认识(一)-(附答案)

20春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说课稿--5.1.1  数的认识(一)-(附答案)

5.1.1 数的认识(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的认识》是北师大六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

《数的认识》是六年级总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也是整个总复习的起始。

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种数,并且运用图等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

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我确定的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四、教法、学法说教法: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我在复习过程中,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的“数”的网络,渗透总复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复习中构建一个有序的复习思维框架。

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

既“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回顾整理,开展活动——内化反思,构建网络——练习巩固,发展数感”,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例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分。

2、过程与办法:在同学探索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感触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味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同学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爱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讨论。

(揭示课题)3、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学问?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理解百分数的详细含义(1) 同学自学课本第2页内容,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

(2) 小组研究沟通: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全班沟通纠正。

(3) 质疑: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像?指名回答,通过沟通,引导同学初步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分。

(4)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法。

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怎样写百分数?指名回答,全班沟通。

师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相同,都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5) 反馈练习。

同桌两人相互读出第2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2、教学例1。

(1) 出示例1。

(2) 同学自立解决问题,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

师巡察,了解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指名演板,全班沟通、纠正。

(4) 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思量、研究: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指名回答后,师总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三、拓展应用,促进进展:1、寻觅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比的认识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比的认识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比的认识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自主构建比例的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复习比的定义、性质和比的基本运用。

2. 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 按比例分配: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难点:比例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 复习比的概念:回顾比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的应用。

3. 比例的意义: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4. 按比例分配: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比的认识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3.1 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3.1  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3.3.1 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比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四、教法、学法说教法: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学法: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小数互化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小数互化西师大版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2、探索并发现分数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能正确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这次新课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轻松;2、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不强,所以需要老师指导;3、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指导,但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的上教学进度的。

重点难点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复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算式的商2÷3 =7÷100=16÷3=9÷1000=2、填空: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9里面有()个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7/9 和5/9 (2)13/10和13/9 (3)1/2和5/6 (4)3/5和1/3【讲授】分数化成小数例1:把3/4 、11/25 、13/8 化成小数3/4=3除以4等于0.75;11/25=11除以25等于0.44;23/8=23除以8等于2.875。

讨论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断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观察3/4、11/25、23/8,找出特点。

(1)这三个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并且都是最简分数;(2)4,25和8分别是这三个分数的分母,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结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2和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结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质因数2或5(2和5)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例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并在书上例2的直线上的括号填上适当的分数。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从教学目标角度来看,每节课都会围绕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来展开。

这些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及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1教学目标:1.在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理念:1.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S、h各表示什么?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投影出示:(1)S = 10,h = 6 V = ?(2)r = 3,h = 10 V = ?(3)V = 9.42,h = 3 S = ?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麦图)师:有这样一堆小麦,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怎么办呢?2.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测量的。

现在给你数据:高为1.2米,底面直径为4米(1)麦堆的底面积:__________________(2)麦堆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3.知道了体积,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重能知道吗?(每立方米小麦约735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4.一个圆锥形沙堆,占地面积为3.14平方米,高1.5米。

(1)沙堆的体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每立方米沙约重1.6吨,这些沙子共重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用一根底面直径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1)(出示图)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为什么?(2)削去的木料占原来木料的几分之几?(3)如果这是一块长4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又在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呢?三综合练习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为81平方厘米,高12厘米,和它等体积等底的圆锥高为( )厘米;和它等体积等高的圆锥的底面积为( )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内容分析:《“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巩固与应用的。

备课中,思考如何处理既能达到巩固与应用,又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我做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思考知识的整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顾梳理,交流互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结成网,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计算公式和算理的本质,以达到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有兴趣的进行巩固练习。

深思之后,决定抛开书中的练习,换一种新的方式来教学。

整理知识这块,课下先让学生自主整理,课堂上交流补充,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又能使整理成为知识的唤醒、积累和升华的过程。

练习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借助一根圆柱形的木头,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再解答,从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总之,学生学好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扩大了对形体的范围的认识,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拓宽了路径。

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校孩子见多识广、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他们喜欢探索,敢想敢做。

在教学中,孩子们会的不教,孩子们能学会的不讲,让他们通过回忆、整理、交流、拓展等实践活动等拓宽他们的探索空间,让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正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正比例的定义。

2.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建立正比例模型,并能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发扬探究精神,通过实际问题分析探究正比例变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定义正比例,并能够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2.学生如何建立正比例模型,并能够灵活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正比例的引入正比例的定义:两个变数之间,如果一个增大,另一个也相应地按着同样的比例增大,那么这两个变数就说是正比例关系。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另一个长方形面积的2倍,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长方形间的关系是什么,发现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存在1:2的关系,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教师可以引出例子,如材料的成本与生产数量、两车之间的行驶时间与路程、人均GDP与人口等等,说明正比例的普遍存在。

2. 正比例的性质教师以长方形面积为例,说明正比例的两个特点: 1. 变化的方向相同:比例中较大值增大,则较小值也相应地增大;反之,较大值减小,则较小值也相应地减小。

2. 变化的比值不变:比例中两个变数的比例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变数之间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如一张纸的长与宽的长度比为3:4,现在把它的长、宽分别增加50%,你觉得它们的长度比是多少?如果现在把它的面积再增加50%,你觉得面积的比是多少?3. 正比例模型的建立教师可以依托一些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正比例模型,并且放学生灵活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一些例子:例1某工厂生产若干零件,可以每小时生产60个,要想生产180个,需要多少小时?解析:设生产小时数为x,则60:x=180:1,求得x=3,即生产180个零件需要3小时。

例2某塑料厂生产聚苯乙烯的原材料,每吨成本为2000元,如果它的产量每增加10吨,它的成本就可以每吨减少50元,问产量为100吨时的成本是多少?解析:设产量为x吨,则成本为2000-(x/10)×5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鸡兔同笼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鸡兔同笼西师大版

《鸡兔同笼》导学案(第1课时)导学内容:西南师大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89页内容。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一方面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节课借助《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介绍,并通过学生冥思苦想该问题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

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

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再向学生介绍“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题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导学核心导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导学难点:假设法的推理过程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导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原题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理解题意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揭示课题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应用(一等奖创新教案+习题单)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应用(一等奖创新教案+习题单)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应用(一等奖创新教案+习题单)立体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应用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题,第101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习目标】1.在复习梳理与运用中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理解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较熟练地计算所学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能综合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对立体图形进行复习。

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立体图形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其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我们已经学习过,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复习一下。

现在请同学们暂停视频2分钟,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好,时间到,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很多发现吧。

观察表格我们可以发现,长方体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左右两个相对的面,前后两个相对的面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这里请同学们要牢记长、宽、高和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面的对应关系,这对我们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十分重要。

正方体的6个面计算方法都一样。

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一样的。

如果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还可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前、后、左、右4个面我们同样可以把它看作侧面积,也可以用底面周长乘高来进行计算,那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我们都可以总结为:上下2个底面积加侧面积。

二.自主探究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例题1的学习,首先我们看图,读懂题意,明确信息和问题。

思考:1.要计算贴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计算什么?2.计算购买瓷砖需要多少钱?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要解决底面和内壁贴瓷砖的问题,计算贴瓷砖的面积,实际就是求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册备课教学内容:一、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解决问题二、圆柱和圆锥1、圆柱2、圆锥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比例2、正比例3、反比例四、统计1、扇形统计图2、综合统计活动五、总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全面经历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统计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了解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2、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3、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确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它们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了解正比例图像,能在带方格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正比例的图像,会用正比例图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

5、认识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一些稍复杂的统计活动。

6、全面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全面经历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统计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了解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

3、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4、认识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全面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意义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百分数的意义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解决问题4、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知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知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

(揭示课题)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1) 学生自学课本第2页内容,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

(2) 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订正。

(3) 质疑: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法。

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怎样写百分数?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师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相同,都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5) 反馈练习。

同桌两人互相读出第2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2、教学例1。

(1) 出示例1。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

师巡视,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4) 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思考、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指名回答后,师总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1、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汇报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四人小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四、当堂检测:1、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练习一1、2题,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

五、教学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吗?六、作业布置练习一第3、4题。

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百分率教学内容:百分率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出勤率、合格率、成活率等百分率的意义,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练习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2、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1) 六年级有7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

(2) 一条路已经修完了80%二、情景导入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技术工人。

有2个人进入决赛,下表是他们的决赛成绩。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准备录用谁?为什么?引导学生说:比较合格零件占生产零件总数的百分之几,谁高就录用谁。

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有关百分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率。

板书课题:百分率。

三、探索交流1、理解出勤率出示例2提问:什么叫出勤率?怎么求出勤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学生试着计算,抽生板演汇报。

小结: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是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

96÷100=96100=96% 196÷200=196200=98% 因为98%>96%,所以这天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

3、小组讨论:以上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四、开放练习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1、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2、3题。

2、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提问:产品检验只能计算合格率吗?3、比较各百分率的共同点(1) 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 题意: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都是要计算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五、当堂检测:1、求出勤率(1) 某班50人,今天缺席2人。

求出勤率。

(2) 某班50人,今天出勤48人。

求出勤率。

(3) 某班今天出勤48人,缺席2人。

求出勤率。

学生解答后,引导比较,深化认识:(1)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 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引导归纳:不管条件怎么变化,始终要从题意中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单位“1”的量。

2、判断(1) 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 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98%。

(3) 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 张师傅生产技艺十分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20%。

引导思考:有没有超过100%的百分率?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

六、教学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5,6题八、课后反思: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内容: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出示教学情境图。

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引出算式,明确思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指名演板。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两种算法:一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一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4、引入课题。

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

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1、教学例1(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抽各组板书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全班交流。

2、讨论: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1) 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 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教学例2(1) 学生自学第8页例2,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2) 指名演板,并让演板的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和方法,全班交流。

(3) 讨论: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1) 分数化百分数,先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2) 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三、练习运用,巩固升华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