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五版-吸收最新版本
1/17/2020
24
5. 吸收
获取对流传质系数的方法
(1)数学模型法(仅适用于极少数情形) (2)量纲分析指导下的经验法
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若干无量纲数。
强制对流时,满足基本关系 Sh = f (Re, Sc)
Sc
DAB DAB
Sh kcL D AB
Re uL
假定其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回归拟合参数。
11
5. 吸收
分子扩散的两种简单情形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隔板两侧A、B总浓度相等 (密度相等):
ccA 1cB 1cA 2cB 2
cA1
JA
cB1
cA1 cA2
cA2
JB
cB2
cB1 cB2
拿去隔板,A、B发生速率相等、方向相反的净扩散:
JA JB
NAJA,NBJB
NANB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NM
15
5. 吸收
(3)单项扩散的传质速率方程
1 NA 1 yA JA
JA
D
dcA dz
NARTD pyAddyzA
D p dyA RT dz
分离变量: N A dzR D T pd yy A AR D T pd( yy A A )
积分:
提交
3
5. 吸收
5.3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吸收过程中相际的传质包括3个串联步骤:
1. 从气相主体到气液界面气相一侧 2. 在相界面上溶解并进入其液相一侧 3. 从界面液相一侧到液相主体 总传质速率由速率最慢步骤(控制步骤)决定。
1/17/2020
4
5. 吸收
5.3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五版习题解答: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 吸收气液相平衡【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 总压.101325 p kPa =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 .021A p p ==/体积分数空气中2O 的分压 *..021101325 A p kPa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 =⨯(1) 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 ..A p x kmol O kmol E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溶液 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 kg 水10℃,水的密度 .39997kg m ρ=/故 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即 .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 故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 利用亨利定律*A A c p H =计算 ()...5369997== 167610/33131018ss H kmol m kPa EM ρ-≈⨯⋅⨯⨯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5-9】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
第五章气体吸收第一节概述§5.1.1概述一、传质过程从本章起,讨论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及其典型设备。
传质过程是指物质通过相界面从一相迁移至另一相的过程,以下图示意:>,则A物质就会从相迁移至相。
迁移的结果使得相的A、B据热力学知识,两物质得以一定程度或完全分离,而相形成了A、B两物质的混合物。
因此相内进行的是A、B的分离过程,相内进行的是A、C的混合过程。
研究传质过程就是研究物质通过相界面的迁移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主要受这些基本规律支配的若干单元操作。
混合物系的分离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上册中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相应单元操作如沉降、过滤等,从这一章起要来讨论均相物系的分离。
用下表来比较说明非均相、均相物系的分离情况:本学期的任务就是要掌握气体、液体蒸馏、液液萃取和固体干燥这四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设备的设计。
二、气体吸收吸收操作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吸收操作的分离依据是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从而达到的目的。
例如:将含的空气通入水中,因、空气在水中溶解度差异很大,NH3很容易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溶液,而空气几乎不溶于水中。
所以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能使、空气加以分离,并回收。
一般地,混合气体中能溶解的组份称为溶质或吸收质,用A表示();混合气体中不能溶解的组份称为惰性成分或载体,用B表示(空气);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用S表示(水);吸收操作中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用S+A表示;吸收操作中排除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用(A)+B表示;吸收的目的有三个: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例子:硫酸吸收焦炉气中的,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苯、甲苯蒸汽。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例子:用水或钾碱液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例子:用水吸收氯化氢、三氧化硫、二氧化氮制得酸。
)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目的。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
Y
*
mX 1 (1 m) X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上式右端分母约等于1,于是上式可简化为:
Y*=mX
20
三、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
(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 pA pA * pA pA * pA pA
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 平衡状态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或x* >x或 c * y
dc 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z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8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25
吸收过程: (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 (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26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物系一定, E T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对于理想溶液,亨利常数即为纯溶质的饱和蒸汽压。亨利常数E值较大表示溶解度 较小。一般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压下压力对E值影响不大。
16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cA 1)p H
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则厚度zG为E到相界
面的垂直距离。
(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28气体吸收
煤气中的芳烃,可采用洗油吸收方法回收芳烃获得粗苯.
二、吸收操作分类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定态吸收与非定态吸收(过程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 本章讨论所作的基本假定: 单组分、低浓度、连续定态逆流、等温物理吸收
三、吸收操作的经济性
吸收操作费用主要包括: ①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 ②溶剂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
=
0
dz dz dz
—d —PA = - —d P—B
dz
dz
—d C—A= - —d —CB
dz
dz
DAB = DBA = D
若选择固定的,垂直扩散方向的截面为基准,观察 扩散传质的速率。对于定态分子扩散则有
NA= JA
同理有
NB= JB
由以上讨论可知,等摩尔逆向扩散过程传质速率的大小主
要是分子扩散的贡献。
有总体流动时的传质速率: 对于B组分有: NB = JB+NBM =0
即: JB= - NBM
且
NAM
PA
——— = ———
NBM
PB
JB= -NBM = - JA
对于A组分,其传递速率 :
即:
NA = JA + NAM = JA + NBM PA / PB NA =(1+ PA / PB)JA
NA=
dCA JA= - DAB———
dZ 式中:
JA— 组分A沿Z方向的扩散通量kmol/m2 ·s; CA— 组分A在混合物中摩尔浓度kmol/ m3 ; DAB—组分A在A、B混合中的扩散系数,m2/s 。
同理,对B组分的扩散可表示为
dCB JB= - DBA———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吸收 概述气液相平衡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吸收塔的计算填料塔第一节:概述一、吸收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利用气态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吸收的目的:I.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II.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III.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免环境污染。
二、工业吸收了解工业生产中吸收及解吸过程、所需条件和典型设备例子工业上从合成氨原料混合气体中回收CO2乙醇胺脱硫法•需要解决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溶剂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3.溶剂的再生三、溶剂的选择1.对溶质较大的溶解度;2.良好的选择性;3.温度变化的敏感性;4.蒸汽压要低;5.良好的化学稳定性;6.较低的黏度且不易生泡;7.廉价、无毒、易得、不易燃烧等经济和安全条件。
四、吸收的分类按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溶质气体的浓度:低浓度和高浓度吸收按溶质气体组分的数目:单组分和多组分吸收按有无热效应:等温和非等温吸收本章只讨论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
五、吸收操作的经济性(费用)气液两相流经设备的能量损耗;溶剂的挥发及变质损失;溶剂的再生费用。
√六、吸收设备第二节: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恒温、恒压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的浓度不变时,气液两相之间的浓度关系。
气液两相组成的浓度分别用物质的摩尔分数来表示,即y= n i /Σn y 、x= n i /Σn x:气液两相中惰性组分的量不变,溶质与惰性组分摩尔比。
yy Y −=1xx X −=11.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也即是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一定条件下吸收进行的极限程度;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操作有重要的影响;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升温和降压对解吸有利。
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题
六吸收浓度换算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浅盘内盛水。
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
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
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2·S],气相扩散系数D G=[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温度为10℃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最大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
以[g/m3·atm]及[kmol/m3·Pa]表示。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则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大一倍; (B)P增大一倍;(C)Y减小一倍; (D)P减小一倍。
25℃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达到平衡后,)(1)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ΔP,Δx各为多少气液达到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力又为多少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气,操作温度20℃,压力1atm。
化工原理---吸收
高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
若将高组成气体吸收视为等温过程,在吸收塔的计算时则不必进行热量衡算。但由 于混合气中溶质组成较高.吸收过程中溶质的转移量较大,致使塔的不同截面上气相总流 量、液相总流量及总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变化,并且对吸收速率、相平衡关系等都有显著 的影响。因此,在计算 等温高组成气体吸收时,这些因素必须加以考虑,以确定相平衡关 系、操作线方程及吸收速率方程等。
y y L x L x 1 1 1 y V 1x 1 y V 1x 1 1
• 如右图可得
GBLeabharlann LSh GB y+dy GB LS x+dx LS
y2 q n Ls q n Ls X 2 y x 1 y qn GB 1 x 1 y 2 qn GB 1 X 2
2.净化气体--回收混合气体中有价值的组分
例如用硫酸吸收焦炉气中的氨; 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苯和甲苯蒸汽;
3.工业废气的治理
气体吸收是控制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也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
例如:硝酸厂尾气中含氮的氧化物,可以用碱来吸收制成硝酸钠等有用物质。
谢谢
THANK YOU
吸收
主要方面
化学吸 收
高浓度吸 收
化工生产过 程中的实际 应用
化学吸收
• 概念:一般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高。利用适当的化学反应,可大幅度地 提高溶剂对气体的吸收能力;此种利用化学反应而实现吸收的操作称为化学 吸收。 • 例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若以碳酸钾水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 则在液相中发生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氢钾的化合反应从而使碳酸 钾水溶液具有较高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 1.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第五章 吸收
y 1 y
x X ,y Y 1 X 1Y
20.3.18
由 y* mx得,
Y* 1Y*
mX 1 X
Y * mX 1 (1 m)X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 上式简化为:
Y * mX
20.3.18
亨利定律的各种表达式所描述的都是互
成平衡的气液两相组成间的关系,他们既
可以用来根据液相组成计算平衡的气相组
0.75
p* c H
c
0.5 /17 0.5 100
0.293kmol/ m3
1000
20.3.18
∴溶解度系数为:
H 0.293 7.33104 kmol/ m3 Pa 400
或由各系数间的关系求出其它系数
H s
EM s
1000 7.59 104 18
7.32104 kmol / m3 Pa
混合气体中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
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 以B表示;
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 以S表示。
20.3.18
二、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液态烃处理 裂解气回收其中的乙烯、丙烯等)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用水或碱液 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
x* y / 0.94 0.02 / 0.94 0.021
20.3.18
x 0.05 x* 0.021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化工原理课件第五章 吸收
η=
被吸收的溶质量 进塔气体的溶质量
Y1 Y 2 Y1
Y2=Y1(1-η)
qn,v Y1 Y2 条件所规定
X2 一般为吸收工艺
qn ,l ,m qn,v
Y1 Y2 X1* X 2
Y1 Y2
Y1 m
X
2
qn,l=(1.1~1.5)qn,l,m
2020/7/16
16
5-1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体的分压不同而不同,平衡时溶质在 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溶质组分在两相中的组成服从 相平衡关系。
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对解吸有利。 但加压、减压费用太高一般不采用。
2020/7/16
6
5-2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高(一般小于500KPa)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 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着如下 的关系:
一、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填料层高度计算涉及物料衡算、传质 速率和相平衡关系。我们前面介绍的 所有传质速率方程都适用于稳定操作 的吸收塔中的"某一横截面",而不能用 于全塔。
该微元内,吸收质的传递量dG为:
dG qn,vdY qn,ldX
由吸收速率方程可知,该微元内,气相
和液相吸收质的变化量dG为:
在相内(气相或液相)传质方式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
分子扩散:当流体内部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时,因微观的分 子热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到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 子扩散。
湍流扩散:当流体流动或搅拌时,由于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
(湍流),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低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湍
流扩散。在湍流状态下,流体内部产生旋涡,故又称为涡流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第五章吸收第⼀节概述当⽓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体中的⼀个或⼏个组分溶解于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留在⽓体中,使⽓体混合物得到了分离,吸收( absorption)操作就是利⽤⽓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束分离⽓体混合物的。
吸收操作所⽤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solvcnt);混合⽓中,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 solute)或吸收质;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体(inert gas)或载体;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溶剂与溶质;排出的⽓体称为吸收尾⽓,如果吸收剂的挥发度很⼩,则其中主要成分为惰性⽓体以及残留的溶质。
⼀、吸收操作的应⽤吸收操作在⼯业⽣产中得到⼴泛应⽤,其⽬的有下列⼏项。
①制取液体产品。
例如⽤⽔吸收⼆氧化氮,制取硝酸;⽤硫酸吸收SO3,制取发烟硫酸等。
②回收混合⽓中有⽤组分。
例如⽤液态烃吸收⽯油裂解⽓中的⼄烯和丙烯;⽤硫酸吸收焦炉⽓中的氨。
③除去⼯艺⽓体中有害组分,以净化⽓体。
例如⽤⽔或⼄醇胺除去合成氨原料⽓中的C02。
④除去⼯业放卒尾⽓rti的有害组分。
例如除去尾⽓中的H2S、SO2等,以免⼤⽓污染。
随着⼯业的发展,要求⼯业尾⽓中有害组分的含量越来越少。
⼆、吸收设备吸收设备有多种类型,最常⽤的有填料塔与板式塔,如图5-1所⽰。
填料塔中装有诸如瓷环之类的填料,⽓液接触在填料中进⾏。
板式塔中安装有筛孔塔板,⽓液两相在塔板⼀E⿎泡进⾏接触。
混合⽓体从塔底引⼊吸收塔,向1流动;吸收剂从塔顶引⼊,向下流动。
吸收液从塔底引⼩,吸收尾⽓从塔顶引出。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计算⽅法不同,本章将介绍填料塔的计算。
板式塔的计算⽅法将在下⼀章介绍。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1)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若溶质与吸收剂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只靠溶质在吸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则被吸收时称为物理吸收。
若溶质靠化学反应与吸收剂相结合,则被吸收时称为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时,溶质在溶液上⽅的分压⼒较⼤,⽽且吸收过程最后只能进⾏到溶质在⽓相的分压,⼒略⾼于溶质在溶液上⽅的平衡分压为⽌化学吸收时,若为不可逆反腑,溶液上⽅的溶质平衡分压⼒极⼩,可以充分吸收;若为可逆反应⼀溶液上⽅存在明挂的溶质平衡分压⼒,但⽐物理吸收时⼩很多。
化工原理第五章-气体吸收第节(PPT 精品)
积分数为9%,要求SO2的回收率为90%。若吸收剂用量
为理论最小用量的1.2倍,试计算:(1)吸收剂用量及塔 底吸收液的组成X1;(2)当用含SO2 0.0003(摩尔比)
的水溶液作吸收剂时,保持SO2回收率不变,吸收剂用量
为多少?塔底吸收液的组成? 解: y1 0.09 进塔气体中 SO2的组成为 Y1 0.099 1 - y1 1 - 0.09 出塔气体中 SO2的组成为 Y2 Y ( 1 1 - ) 0.099(1 - 0.9) 0.0099
第5章 气体吸收
5.5.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5.5.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5.5.3 塔径的计算 5.5.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5.5.5 高浓度气体的吸收 5.5.6 解吸过程及其计算
5.5 吸收塔的计算
2019/1/25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一般的已知条件是: 1 ) 气 体 混合 物 中 溶质 A 的 组 成( mol 分率)以及流量 kmol/(m2.s) 2)吸收剂的种类及T、P下的相平衡关系; 3)出塔的气体组成 需要计算: 1)吸收剂的用量kmol/(m2.s); 2)塔的工艺尺寸,塔径和填料层高度
2019/1/25
L L Y X (Y1 X 1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在m—n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VY LX 2 VY2 LX
L L Y X (Y2 X 2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2019/1/25
说明:
(1)定态连续操作时,若L、V一
单位时间内由气相转入液相的
A的物质量为:
dGA VdY LdX
dGA N AdA N A (adZ )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吸收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过程中广泛应用。
吸收是利用溶剂以物理或化学方式从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分离出物质的过程。
它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如石油化工、化肥、合成材料等。
吸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并通过在溶剂中形成物质被吸附、溶解或反应的方式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吸收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传质和相平衡。
传质过程指的是溶质从气体、液体或固体相向吸收剂的传递过程。
相平衡指的是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吸收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最常见的是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是将气态物质通过接触与吸收剂接触,然后进入吸收剂中的过程。
气体吸收的过程中,常使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方式进行。
物理吸收主要是利用溶质分子在吸收剂中溶解的溶解度差异来进行分离。
根据溶解度和吸收剂的选择,物理吸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易于操作、能耗较低、对条件要求不高、纯化程度较低。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和溶液。
化学吸收则是通过物质在吸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使溶质与吸收剂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在产生反应的同时将溶质分离出来。
化学吸收一般具有下面几个特点:通过反应能够得到较高的吸收效果;能够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操作较复杂,条件苛刻;产生的副产物难以处理。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酸、碱、氧化剂等。
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结合使用,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更高效的物质分离。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吸收塔进行吸收操作。
吸收塔是一个用于进行气体吸收的设备,一般由填料、进料与出料管道以及循环泵组成。
填料可以增加界面面积,提高吸收效果。
除了气体吸收外,液体吸收也是常见的一种吸收形式。
液体吸收一般是将液态物质通过接触与吸收剂接触并吸收的过程。
液体吸收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液态物质,常见的应用有酸碱中和、有机溶剂回收等。
总之,吸收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分离技术,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方式,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化工原理气液相平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工程案例—丙酮回收
➢ 湖北某医药以心血管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肿瘤、
抗病毒药物为主导,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排放含氯
化氢、丙酮、甲醇、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废
气。其中某车间的废气主要以丙酮为主。
➢ 生产数据:废气中丙酮含量1.5%(摩尔分数),20℃、
1atm,废气排放量为3000 m3/h。需要采取一定
时溶液上方气相中NH3的平衡分压为1.2kPa。试求此时的亨利系数E、溶解度
系数H、相平衡常数m。
解 NH3的摩尔质量为17kg/kmol, 溶液由15kgNH3与1000kg水组成。故液相组成
15Τ17
=
=
=
= 0.01563 摩尔分数
+ 15Τ17 + 1000/18
=
15/17+1000/18
1×76.8
= 0.7349 kmol/(m3·kPa)
传质方向与传质推动力
界面
气相
液相
x
y
y*
y>y*时
y<y*时
A
解吸
吸收
A
气相
液相
x
y
x*
推动力(y-y*)
x*>x时
推动力(y*-y)
X*<x时
(a)用气相组成表示的推动力
界面
A
解吸
吸收
A
推动力(x*-x)
推动力(x-x*)
(b)用液相组成表示的推动力
=
传质方向与传质推动力
【例 5-2】在温度为20℃、总压0.1MPa下,含有CO2 0.1(摩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YA* 1 YA*
mX A 1 XA
YA* (1
X A ) mX A (1 YA* ) mX AYA*
mX A
YA* (1
X A) mX
AYA*
mX
A
YA*
mX A 1 (1 m)X A
稀溶液
mX
A
即: YA*=mXA 或: XA*=YA/m
吸收前1:nA1/nB=(nA1/n总1)/(nB/n总1)= yA1/yB1 =YA1
= yA1/(1-yA1) 吸收后2:nA2/nB=(nA2/n总2)/(nB/n总2)= yA2 /yB2 =YA2
= yA2/(1-yA2) 由此提示我们:要求A被吸收的量,要用到A在惰性气体 B中A的含量分率yA/yB,令为YA。 定义: YA –摩尔比/比摩尔分数(率)
4 、 以YA~XA比摩尔分率表示的亨利定律 YA:每mol惰气中所含A的mol数。起始时--YA1,终了时--YA2 XA:每mol吸收剂中所含A的mol数。吸收从XA1→XA2
YA
yA 1 yA
yA
YA 1 YA
XA
xA 1 xA
xA
XA 1 XA
由y*A=mxA得:
对一定的吸收体系(质A,剂S确定),E和H为常数,都反映A 在S中的溶解度大小。E~H关系?先找CA~xA关系:
p* A
=
CA
=
ρS
xA = ExA
H HMS
即E∝1/ H ,E↑,H↓,气体在该吸收剂中越难溶。
xA~CA关系:
-
3 、 以yA ~ xA表示的亨利定律
∵A的气相摩尔分数 yA=pA/p总 = nA/ n总 ∴ y*A=p*A/P=(ExA)/P=mxA 或 x*A= yA/m 即 x*A∝yA m=E/P——相平衡系数(无因次),E↑, m↑,气体越难溶。
化工原理 第五章 吸收
Y mX
*
式中
X— 液相中溶质/溶剂的摩尔比 Y* — 与液相组成X相平衡的气相中溶质/惰性气体的摩尔比 m — 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常数换算关系
E与m的换算
p* E * * y m y mx p* P y * ( P为总压 ) p* Ex P y* E * y m E m P
指明过程进行的极限
塔无限高、吸收溶剂量很小的情况下,吸收液的最大组成 塔无限高、吸收剂溶剂量很大的情况下,吸收尾气的最小组成
y2,min y mx2
* 2
y1 x1,max x m
* 1
确定过程的推动力
y y* 为以气相中溶质摩尔分数差表示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x* x
为以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差表示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传质速率: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记作N,
kmol/(m2·s) 。
物质在气液两相间的传递步骤:
1)物质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 2)在界面上溶解,物质从气相侧进入液相侧; 3)物质从液相侧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
通常,界面上发生的溶解过程很容易进行,其阻力很小,这 样总过程的速率将由第一步气相和第三步液相内的传质速率 所决定。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物质传递的机理包括以下两 种。
1
p A2 pB 2
2 气液 界面
P
pB 2
p B1
p A1 p A2
0
z
由于在联通管中除了浓 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外, 流体的总体流动也引起 质量的传递,所以联通 管中的传质速率就等于 分子扩散速率与总体流 动引起的传质速率之和, 因此比等摩尔逆向扩散 的传递速率大。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五版-吸收5-3(1)(郑州大学授课讲义)
11
5. 吸收
分子扩散的两种简单情形
➢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隔板两侧A、B总浓度相等 (密度相等):
c cA1 cB1 cA2 cB2
cA1
JA
cB1
cA1 cA2
cA2 J B cB2
cB1 cB2
拿去隔板,A、B发生速率相等、方向相反的净扩散:
JA JB
N A J A,NB JB
5/29/2020
7
5. 吸收
分子扩散
➢ 分子扩散基本定律——费克定律
JA
D
dcA dz
jA
D
dA
dz
分子扩散可在单相中进行(如红墨水在水中的扩 散),也可以在气、液、固相间进行(如香水扩 散,气-液相间;活性炭吸异味,气-固间)。
5/29/2020
8
5. 吸收
➢ 扩散系数的讨论
(1) D的物理意义:浓度梯度数值为1时的扩散通 量。单位:m2/s。其大小表明物质的扩散能力大小 。
容易得到: kx = kL c
ky = kG p
稀溶液时: kx ≈ kX
ky ≈ kY
思考:操作压力提高1倍,各个传质系数如何变化?
5/29/2020
22
5. 吸收
➢ 传质边界层 传质边界层(扩散边界层;浓度边界层)——
发生对流传质时界面附近形成浓度梯度的区域。
y U0, CA0
0
浓度侧形CA (y)
cA,cAi :流体主体、界面处A浓度
kc :对流传质系数
5/29/2020
21
5. 吸收
*对流传质系数的6种具体定义
NA = kL (cAi − cA) NA = kx (xAi − xA) NA = kX (XAi − XA)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解】已知 y1=0.09 η=95%=0.95
∴
Y1
y1 1 y1
0.09 1 0.09
0.099
Y2=(1-η)Y1=(1-0.95)×0.099=0.00495
据 Y*=31.13X 知: m=31.13
据
L (G )min
Y1 Y2 Y1 / m X 2
∴
L
0.099 0.00495
2020/4/3
2、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计算依据】 (1)物料衡算式; (2)传质速率方程式。 【操作特点】在填料塔内任一截面上的吸收的推动 力(Y-Y*)均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不同截面上 的传质速率各不相同。 【处理方法】不能对全塔进行计算,只可首先对一 微分段计算,得到微分式,然后得到积分式运用于 全塔。
质的摩尔比。
物料衡算示意图
逆流吸收操作线推导示意图
2020/4/3
【假设】溶剂不挥发,惰性气体不溶于溶剂(即操作
过程中L、G为常数)。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在全塔
范围内,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得: G, Y2
L, X2
GY1 LX2 GY2 LX1
(进入量=引出量)
或 G(Y1 Y2 ) L(X1 X2 )
2020/4/3
Y Y1 Y Y2 Y*
0
2020/4/3
NA KY (Y Y *) NA KX ( X * X )
Y=f(X)
吸收推动力 X*-X
吸收推动力 Y-Y*
X2
X
X1
X*
X
吸收推动力
二、吸收剂用量与最小液气比
1、最小液气比 【定义】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操作条件和吸收物 系,当塔内某截面吸收推动力为零时(气液两相平 衡Y-Y*=0),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 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以(L/G)min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s
EM s
1000 7.59 10 4 18
7.32 104 kmol / m3 Pa
E 7.59 104 m 3 0.75 P 101.3 10
13.7.11
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判断过程的方向
例:在101.3kPa,20℃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
13.7.11
解:由亨利定律表达式知:
0.5 / 17 0.00527 x 0.5 / 17 100 / 18
p* * p Ex E x
p* 400 7.59 10 4 Pa ∴亨利系数为 E x 0.00527 400 p * * 0.00395 又 y mx,而 y 5 P 1.01 10
Y mX y mx得, * 1 Y 1 X
*
*
mX Y 1 (1 m) X
*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 上式简化为:
Y mX
*
13.7.11
亨利定律的各种表达式所描述的都是互 成平衡的气液两相组成间的关系,他们既 可以用来根据液相组成计算平衡的气相组 成,同样可用来根据气相组成来计算平衡 的液相组成,于是上述几种表达式可改写 为:
pA * x , cA Hp A E y Y * * x ,0℃下,测得氨在水中的平衡 数据为:0.5gNH3溶于100gH2O形成的稀氨水
溶液,溶液上方的平衡分压为400Pa,在该
浓度范围下相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 试求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及相平衡常 数m。(氨水密度可取为1000kg/m3)
总压不高、一定温度下液相组成是气相组成的单值函数
cA* f ( pA ), xA* f ( y A )
同理,一定温度下的气相平衡分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pA* F (cA ), y A* F ( xA )
13.7.11
13.7.11
13.7.11
13.7.11
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13.7.11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1、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
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
y * 0.94 x 0.94 0.05 0.047
* 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y 0.094 y 0.047
∴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
x * y / 0.94 0.02 / 0.94 0.021
nA xA n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nA mw A / M A xA n mw A / M A mw B / M B mw N / M N
w A /M A w A /M A w B / M B w N /M N
13.7.11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 (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mA wA mB
13.7.11
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 * pA pA 、y - y*、 x* -x 、 c A c A 、Y - Y*
Y
A ·
P
Y*
3、确定过程的极限
X
X*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 最大可能性。 对于吸收(脱吸)而言,其极限为气液相平衡。
13.7.11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塔底 x1增加
E y x P
E m P
13.7.11
3)用摩尔比Y和X分别表示气液两相组成的亨利定律
a) 摩尔比定义: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X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
x 1 x y 1 y
X Y x ,y 1 X 1 Y
13.7.11
由
设溶液的密度为 kg / m 3 ,浓度为 Ckmol / m3 ,则
cA cA C * p , pA ExA , xA E H C H
* A
C
13.7.11
M
M M A x A M S xS
对于亨利定律适用的稀溶液,
M M S , S
s C H E MsE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CA mA (kg -3 ) m V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nA -3 cA (kmolm ) V 质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CA wA
摩尔浓度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cA xA c
13.7.11
4、气体总压与理想气体中组分的分压 总压与某组分分压之间的关系:
塔高无限
V,y2
L,x2
减少吸收剂用量L
极限组成为:
x1 max
* x1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塔顶y2降低
塔高无限 增加吸收剂用量L
y1 m
极限组成为:
y2 min y 2 mx2
*
13.7.11
V,y1
L,x1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第五章 吸收
第三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苯
含苯煤气
加 热 器
冷 却 器
水
过热蒸汽
吸收与解吸流程
13.7.11
溶剂选择要求:
1.溶解度:对溶质组分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2.选择性高: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基本不吸收 3.挥发性小:减少溶剂的用量,避免引入新杂质 4.黏度低:便于运输;比热小:再生时节能;发泡 性低:减少设备的尺寸。 5.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用。 6.化学稳定性高; 7.无毒、无害、价廉、易于再生等。 总的选择原则是:经济、合理。
第五章 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吸收的有关概念
二、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
三、吸收的分类
四、吸收的流程和溶剂
五、相组成表示方法
13.7.11
一、吸收的有关概念
传质过程:物质在相际间的转移——物质传递过程 传质过程的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平衡分配不同。 以传质过程为特征的单元操作在化工升中应用甚广。如: (1)气体吸收:依据气体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别来处理气 体混合物。 (2)液体蒸馏: 加热液体混合物,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挥发性 的差异,使得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 (3)液液萃取:液体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来分离液体混 合物。 (4)固体干燥:对含有一定湿份(液体)的固体提供一定的热 量,使之汽化,从固体的表面或内部转入气相。
13.7.11
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 个组分溶解在该液体内形成溶液,不能够溶解的 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这样使得原混合气体得以 分离。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 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混合气体中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
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 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
2) 用气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的亨利定律
y mx
*
m——相平衡常数 ,无量纲,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温度升高、总压下降则m值变大, m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13.7.11
相平衡常数m与亨利系数E的关系
由分压定律知 : P y p 由亨利定律: p * E x 即:
p y* P
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 尔数之比。
nA 气相: YA nB
13.7.11
nA 液相: X A nB
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关系:
wA wA 1 wA
wA wA 1-wA
摩尔分数与摩尔比的关系:
X x 1 X
Y y 1Y
x X 1 x
y Y 1 y
13.7.11
13.7.11
x 0.05 x* 0.021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13.7.11
二、亨利定律
1、亨利定律 ——稀溶液
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力单位一致 。
E值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及温度;对于一定的气体和一定的
p ExA
* A
溶剂,温度T上升,E值增大,溶解度下降;
13.7.11
三、吸收的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是否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 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被吸收的组分的数目 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热效应是否显著或设备散热状况 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混合物中气体的浓度
13.7.11
四、吸收的流程、溶剂的选择
洗油 脱苯煤气
pA Py A
pA YA P pA
摩尔比与分压之间的关系: 摩尔浓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
nA pA cA V RT
13.7.11
第五章 吸收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气体的溶解度
二、亨利定律
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 的关系
13.7.11
一、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
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 c A*
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