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水的吸收》教学设计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本 节 主 要讲 述 渗 透 作 用 的 原 理 , 物 细 胞 的 吸 收 和失 水 . 植 水 分 的运 输 利 用 和散 失 及 合 理灌 溉 等 内容 。 教材 是 按 “ 理一 原 应 用 ” 特点 进 行 编 排 的 . 的 即从 “ 什 么 能 够 吸水 ” “ 样 吸 为 一 怎 水 ” “ 收 的水 分 是 怎 样 运输 、 一 吸 利用 与 散 失 的 ? 一 “ ” 如何 合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匪
《 物 对 水 分 的 吸 收 和 利 用 》 学 设 计 植 教
郭 劲 荣
( 北武 邑 中学 , 北 衡 水 河 河
教 材 分 析 ( ) 材 的 地位 和 作 用 。 一 教 本 课 是 在初 中 “ 物 吸水 的原 理 ” 础 上及 高 中学 习 了细 植 基 胞 的结 构 和 功 能相 关 知 识 后 .重 点 讲 述植 物渗 透 吸 水 这 一 生 理 过程 。 方 面 它 与前 面 所 学 内容 紧密 联 系 , 一方 面又 为 今 一 另
( ) 础 知 识主 动 学 习法 。 一 基
( ) 点 难 点合 作 分 析 、 二 重 自主 探 究 。
四 、 学设 计 教 我 首 先 提 出第 一 个 思 考 问 题 : 市 场 买 回的 新 鲜 蔬菜 , 从 放 久 了会 萎 蔫 . 放 人 清 水 中又 会 变 得硬 挺 。 什 么 ? ( 再 为 回答 : 植 物 吸水 了 ) 设 计 意 图 : 系 生 活 , 例 真 实 可 信 , 生 体 会 深 刻 , 发 联 事 学 激 探究热情 。 第 二 个 问题 : 地 球 重力 作用 下 , 往 低 处 流 。那 么 在 植 在 水 物体 内是 这 样 吗 ? 什 么 ? 时让 学 生 观 看西 双 版 纳 望 天树 图 为 同 片 , 又 如何 从 土 壤 运往 8 米 高 的 大树 顶 端 ? 分 进 入植 物 体 水 0 水 后 又有 何 用 处 ? 设 计 意 图 : 例 鲜 活 , 人 入 胜 , 步 设 疑 , 紧扣 本 节 内 事 引 步 又 容 . 起学 生强 烈 的 求 知 欲 . 激 并顺 理 成 章 引 入新 课 。 ( ) 透作 用原 理 。 一 渗 1活 动探 究 法 . 教 师 演 示 渗 透作 用 与水 分 流 动 的实 验 ,引 导学 生观 察 并 记 录实 验 现 象 , 思 考 回 答下 列 问题 : 述 漏 斗 管液 面的 变 化 并 描 情况 , 并说 明产 生 这 些变 化 的原 因 ? 设 计 意 图 : 生 很 容 易 答 出 : 斗 管 液 面 上 升 了 。但 其 原 学 漏 因就 未 必 清 楚 了 , 而 引发 进 一 步探 究 。 从 下 面 我 结合 动 画演 示 水 分 子 进 出半 透 膜 的 过程 ,让 微 观 的 问题 形 象 化 , 而 突 破 难 点 , 解 渗 透 作 用 的 概念 。又 提 出 从 理 问题 : 如果 将 半 透 膜 换 成 纱 布 , 斗 液 面会 不会 上 升 ? 那 么 渗 漏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的需求中的第2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你们还记得吗?请回答一下,植物的哪一部分对水分的吸收起重要作用?学生回答:“根”老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第二环节: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老师:请看这张图片,这是植物的根,你们能看出来根的不同部分吗?学生回答:根须、根毛、根茎等。
老师:非常好!根须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寻找水分和养分”老师:对,根须是植物的触角,帮助植物寻找水分和养分。
根毛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吸收水分和养分”老师:对,根毛就像是植物的吸管,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茎的作用呢?学生回答:“固定植物”老师:很好,根茎的作用是固定植物,让植物能够稳定地生长。
第三环节: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老师:现在我来给大家示范一个实验,我们来观察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我准备了一株小型植物和一根透明的塑料管。
首先,我将塑料管插入土壤中,然后用水浇灌土壤。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塑料管中的水位变化。
学生观察后,发现水位在塑料管中上升。
老师:你们注意到了吗?水分是如何通过根毛被吸收进入植物的?请思考一下。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吸收和利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掌握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理解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的根系结构和水分吸收;•植物如何利用吸收到的水分;•植物的适应性解决水分条件变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植物适应不同水分条件的机制和策略。
教学准备•投影仪、计算机、PPT;•果菜科学实验箱;•盖玻片、显微镜。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植物对水的重要性,抛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非常重要?第二步:学习植物的根系结构和水分吸收(15分钟)1.使用PPT进行讲解,介绍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主根、侧根、毛细根等;2.利用投影仪展示植物根系的显微图像,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和分布。
第三步:学习植物如何利用吸收到的水分(20分钟)1.使用PPT进行讲解,介绍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包括根毛吸水、根压驱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2.使用示意图展示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路径,让学生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方式;3.利用果菜科学实验箱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鲜花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步:学习植物的适应性(20分钟)1.使用PPT进行讲解,介绍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包括茎膨压机制、气孔控制、根系调节等;2.利用实例展示植物在干旱、水浸等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适应策略,让学生理解植物的适应性是如何实现的;3.利用盖玻片和显微镜,观察植物茎叶的气孔及其开闭状态,引导学生理解气孔对水分调节的重要性。
第五步:综合讨论和小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讨论,总结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及机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补充相关的知识。
拓展和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并尝试结合实际例子来解释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植物生长实验,并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加深对植物适应性的理解。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第一课时)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第一课时)宁海县桃源中学王兆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2)演示植物吸水、失水实验,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
(3)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和利用【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进行预习“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与讲述、观察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同时演示多媒体,并结合植物在夏天傍晚的现象,提出以下问题:师问: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吸水器官是根。
师问:如何消除萎蔫现象,使植物正常生长?从而引出植物又是如何靠细胞吸水、失水的?板书: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二、探究新知:(一)、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学生实验一用两块2cm见方,0.5cm厚的萝卜块,分别投入盛有清水和20%NaCl水溶液中,液体要浸没萝卜块。
过一会儿取出萝卜,迅速吸干,同时放在天平上称量。
比较两萝卜的质量变化及其大小。
现象:放在清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大了,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小了。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上述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植物细胞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失水和吸水?师讲述:为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要通过演示实验搞清“溶液”和“浓度”的含义。
教师演示实验二:取甲、乙、丙三只烧杯,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演示步骤(1):向乙烧杯中加入一小勺盐,形成盐水。
引导学生找出蒸馏水和盐水的区别,知道溶液的含义。
演示步骤(2):向丙烧杯中加两小勺盐使其溶解,问丙杯液体是溶液吗?与乙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的含义。
温室实验: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植物怎样喝水》教案
温室实验: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植物怎样喝水》教案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温室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有益且有启发性的科学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中那些神奇的过程,比如植物如何吸收水分。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植物怎样喝水》教案中的这个实验,看看它如何为我们揭开植物的奥秘。
实验材料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1.两个透明的塑料袋2.两个玻璃杯3.两个同样种类的植物4.水实验步骤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步骤一:把两个植物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里,并用水浇灌它们,确保两个植物都受到充分的浇灌。
步骤二:将两个玻璃杯中的植物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的塑料袋里,并将它们密封。
步骤三:把一个塑料袋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塑料袋放在光线较暗的地方。
步骤四:在数天之后,取出两个塑料袋中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比较其中的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的生长状态比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要好。
2.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吸收更多的水份,因此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更快。
3.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因为它们吸收的水份更少。
实验结论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进行生长和繁衍过程中必须的一种过程,它可以帮助植物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
此外,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吸收水分的关键。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吸收更多的水份,因为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语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植物吸收水分的关键,还更深入地探究了光合作用这个科学概念。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还可以启迪我们对科学的热情和探究的精神。
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启迪和收获。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一节的教学设计
2 . 3 情感 态度 与价值 观 目标 团队精神 。
3 教 学过程
加深对 生物体结 构和
功能统一规律 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 意识和
拍 。例如 , 单 细胞生 物草履 虫 , 许 多学生都 对它充满好
清晰的同时 , 还应考 虑对它栖 身 的地点 和背景 有 所交 待 。更 为重要的是 , 要学会耐 心 等待 时机 。因为 昆虫 的复眼只对移动 的物体 敏感 , 当不 动 的时候 一般 不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学 》 第三单 元第三 章 “ 绿
色植物参与 生物 圈 的水 循环 ” 中“ 植 物对 水分 的吸 收 和运输 ” 一节重在探究 植物对 水分 的吸收 和水分 在植 物体 内的运输 。通过第 二章 的学习 , 学 生 已经知 道水 是植物体 的组 成成分 , 植物 的各种生命 活动如 光合作 用等都需要水 的参 与 , 但这部 分水 与植 物 吸收 的水分 相比, 差距很 大 , 植 物 吸收 的水 分大 部 分 都 到哪 里去 了?有什 么作用 ?教材一开始首先 以一株 玉米为例提 出了相关 的问题 。而植物通过根来吸收水 分这一点 在 第二章也 已学 习。因此 , 本节教 学 的侧 重 点应放 在 运
为此 , 大家挑 出少 量菌落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 终于看见 了它们的 内部结 构 , 增 长 了见 识。一滴水 也蕴 涵着许
律 。例 如 , 蜻蜓有时候会 在空中悬 飞 , 蹲下不动 的时候 它会 对此视而不见 , 这 时就 应该 找准 时机迅 速按 下快 门。在 拍摄蜜蜂 的过 程 中发 现蜜 蜂在花 丛 中飞舞 , 在 每朵花 上都只作片刻的停留 。但发现 它们还是 有一定 的活动 轨迹的 , 于是就采取守株待 兔的方法 , 先 选好它 要 飞临的某 一朵花进行构 图 、 对焦 , 当它进入合 适位置
探究植物从哪里吸收水分——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植物怎样喝水》教案
探究植物从哪里吸收水分——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植物怎
样喝水》教案。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两个小花盆、土壤、两颗同样的豌豆种子、水、透明塑料袋和水壶。
实验步骤如下:
1.先在两个小花盆中放入相同的土壤。
2.在一个花盆的中央插入一颗豌豆种子,让其埋在土壤中,
再稍微浇上一些水。
3.在另一个花盆的中央也插入一颗豌豆种子,但在这个花盆
底部加入适量的水,让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4.将两个花盆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5.在透明塑料袋上划一个小口,将其盖在加入水的花盆上
方。
6.观察两个花盆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
异。
实验结果如下:
经过数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加入了水分的花盆中的豌豆芽生长得更加快速和茁壮,而另一个只浇了一点点水的花盆中的豌豆芽生长缓慢、不健康。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
在植物的根部区域,存在着一个叫做根毛的结构,这些根毛能够吸收水和养分,并将其传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总结:
植物需要水分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
树根中的根毛组织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和营养物质,并将其传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因此,良好的土壤状态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尤为重要。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怎样喝水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怎样喝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植物通过根吸水的过程。
2.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吸水的情况。
3.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水的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1.图文资料或幻灯片关于植物吸水的内容。
2.树叶、鲜花和植物根部等实物。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们观察其部分,如叶子、花和根部等。
2.教师提问:植物是怎样吸取水分的?学生回答。
探究: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植物通过根吸水的过程,并呈现相关图文资料或幻灯片。
2.教师将一根植物的根展示给学生们观察,并让学生们发现根的特点,如根毛的存在等。
3.教师提问:为什么植物的根能吸水?学生回答。
实验:1.教师将一盆带有根的植物放在透明容器里,在容器底部加入一定量的水。
2.教师在容器外侧贴上一张纸,以便观察水的运输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吸水情况,包括水的运输距离和纸上的水印等。
4.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们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植物吸水的过程,包括水分通过根毛吸入根部、沿着茎部向上运输等。
拓展: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输送水分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吸水?吸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植物吸水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高二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二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掌握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掌握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学会运用图表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实验来解决问题;- 如何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案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葡萄和玻璃棉球;3. 视频或图片资料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介绍植物对水分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主题。
Step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的方式,简要介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和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
1.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渗透作用:根尖的毛细管现象;- 活动运输作用:根细胞主动吸收水分;- 生态运输作用:根的活动使水分上升到植物体的地上部分。
2. 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转化为有机物质;- 冷却作用:植物通过散发水分来降低体温;- 运输作用:植物通过水分在体内的运输来输送养分。
Step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1. 实验材料准备:一颗葡萄,玻璃棉球。
2. 实验步骤:- 将葡萄的蒂部切掉;- 将葡萄放入玻璃棉球中;- 观察并记录葡萄表面是否有水滴出现。
Step 4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Step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Step 6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有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Step 7 小结反思:让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Step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说课教案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案例授课教师:东北育才学校徐廷辉指导教师:和平区教研室王颖(主任)沈阳市教研室万佩华东北育才学校王兰英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我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式教学和学生探索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吸收过程式教学的优点,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知能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第三章《新陈代谢》中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第一课时。
本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掌握了细胞膜、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知识后,重点讲述植物渗透吸水这一生理过程。
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内容奠定基础。
2、重难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3、教学目标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质能力目标:学生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中,锻炼和发展了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是认识问题和提出假设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对过有关问题的研究,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的探索过程中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新精神并形成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与植物细胞吸水相关的知识,在前一章中又掌握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因此理解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
我校的学生思维敏捷,而且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动脑来思考问题,因此给他们提供探究的平台,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验来解决问题,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法选择本节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及反思
植物对水分的汲取和利用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一、学问方面1、使同学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同学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3、理解植物体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汲取、运输、利用和散失等过程。
4、理解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5、使同学了解合理浇灌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二、力量方面1、通过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试验,进一步训练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同时培育其分析试验的力量。
2、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原理,培育同学争论问题的力量,训练其科学思维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如应用植物吸水原理进行合理的浇灌,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2、通过同学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增加同学关怀、自觉爱护地球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叙述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以及合理浇灌等方面的学问内容。
1、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材选简要介绍了一下植物汲取水分的器官(主要器官是根,叶等器官也可以汲取水分)、汲取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植物根尖的结构、以及植物汲取水的两种主要方式,即吸胀吸水和渗透吸水,指出未成熟的植物细胞,还没有形成大液泡,主要依*吸胀作用吸水;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即有大液泡的细胞主要以渗透作用方式汲取水分。
为使同学更好地理解渗透吸水原理,教材通过分析渗透装置,总结出:(1)渗透作用的概念。
即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集中。
(2)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即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接着分析为什么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指出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时,就会发生渗透作用。
然后支配同学做《试验九、观看植物细胞质壁分别与复原》,以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确是一个渗透系统。
2、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水分是如何从根毛细胞最终进入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呢?(1)教材先分析了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进入根尖以内的导管的两条途径①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并且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层层细胞向内渗入,最终进入导管。
《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教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二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东县实验中学季小燕一、教材简析“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的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第2课时,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之后安排的内容。
教材以图片、文字以及实验操作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观察实验能描述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原理和过程。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激励和反馈。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
本节课所讲的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对于一些微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其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植物根尖结构,说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放大镜观察根毛;能小组合作完成“萝卜条吸水失水实验”的实验操作,结合生活现象,得出细胞吸水原理,并能运用“细胞吸水”原理解释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操作,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学案导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小学自然教案-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2课时
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2课时)第一节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教材分析植物的营养离不开根吸收来的水分。
本节教材先由实验引入,提出植物生活需要水,吸收水分的器官是根,具体吸水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
再用实验引出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
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介绍了植物吸水的知识。
接着又介绍了吸收来的大部分水的去向(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简单介绍合理灌溉的重要性。
本节的重要知识都是由实验引出的,所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效果的显著性是讲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前提。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本节内容可与实验6结合起来授课,分2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植物要从外界吸水;根尖的结构(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第二课时内容为:细胞吸水和外界浓度大小的关系(学生实验为主);蒸腾作用;合理灌溉。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仪器,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
㈡技能目标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巩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㈢情感目标通过对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讲解,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根尖结构挂图或幻灯片、长有根毛的小麦幼苗、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每组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小麦根尖结构纵切片。
四、教学过程㈠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水分的吸收作业设计方案》
《水分的吸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过程,掌握水分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发展过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过程。
2. 水分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水浴、试管、植物、水。
2.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指导书。
3. 教师准备:备课、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吸收水分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讲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发展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情况,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水分的吸收规律和影响因素。
5. 结论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水分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6.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进修收获。
六、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吸收水分的情况,并撰写实验报告。
2. 作业要求: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3. 作业提交:学生需在规守时间内完成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老师。
七、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方面。
2. 学生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八、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实验室,深入了解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际情况。
2. 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室展示,分享学生对水分吸收的新想法和发现。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说课稿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说课稿郭名宾江西赣州信丰中学(341600)第一部分:【说教学理念】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来开展本节内容的教学,以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同学、倡导探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
第二部分:【说教材】一、地位与作用分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植物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活动,它与前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植物的矿质营养”、“细胞呼吸”等内容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3、了解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和渗透理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在观察和探究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推出结论和评价能力;2、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树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原理。
(由于只有理解了渗透吸水的原理,才能理解细胞吸水的条件。
)2、难点: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
(由于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这涉及到生物学知识与物理学知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又是如何具备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而成为一个渗透系统,对此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第三部分:【说学情】日常生活中,尽管学生们看到过许多渗透作用的现象,但不能很好的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原因之一在于植物的渗透作用是发生在细胞中的微观变化,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另外,新课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考中也加强了对实验的考察力度,而高二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2. 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水、盆栽土、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水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植物吸水问题的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讲解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 演示实验:观察植物在水中和干燥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7.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传授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实验操作表现。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科学探秘植物吸水现象教案
科学探秘植物吸水现象教案引言。
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长和繁衍。
植物吸水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许多神秘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通过探秘植物吸水现象的教案,带领学生们一起深入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一、植物吸水的基本原理。
植物吸水的基本原理是靠根部的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根部的细胞具有特殊的结构,包括根毛和细胞壁。
根毛是根部的一种细胞结构,它们可以增加根部的表面积,从而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而细胞壁则起到了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调节水分的进出。
当植物根部的细胞吸收了水分,水分会通过细胞间的空隙向上传输,最终到达植物的茎和叶片。
二、植物吸水的过程。
植物吸水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根部吸水、水分传导和水分蒸腾。
1. 根部吸水,当植物的根部处于土壤中时,根毛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渗透作用是一种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的过程。
根毛细胞内部的浓度比土壤中的水分浓度低,因此水分会顺着浓度梯度进入根毛细胞内部。
2. 水分传导,吸收的水分会通过根部的细胞间隙向上传导,最终到达植物的茎和叶片。
这个过程依靠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间的连接来完成,同时还受到植物体内部水分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3. 水分蒸腾,当水分到达植物的叶片时,一部分水分会被蒸发出去,这个过程称为水分蒸腾。
水分蒸腾可以帮助植物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能够带走一部分植物体内多余的水分。
三、实验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和过程,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来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些实验教学设计的建议:1. 观察根毛的结构,让学生观察植物根部的根毛结构,用显微镜放大观察根毛的形态和分布。
通过观察根毛的结构,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根毛对水分吸收的重要性。
2. 模拟渗透作用,在实验室中准备一些浓度不同的糖水溶液,然后将一些葡萄或者土豆切成薄片放入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学生可以观察到薄片中的水分变化,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河北衡水中学潘星
一、设计理念和思路:
理念: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由简单的重复验证转变为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使教师的角色由讲述,传授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思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先要帮助学生建构渗透作用这一概念。
学生只有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才能理解细胞吸水的条件,理解植物体内细胞间的水分传递和植物整体水分的吸收和散失原理。
渗透吸水同时也是动物细胞的吸水方式。
学生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对今后学生学习内环境一节内容及组织水肿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二上学期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已经储备了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等有关的知识。
基于这个前提,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材料,设备等,通过实验发现结论,得出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部位
⑵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⑶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技能目标
(1)通过对比渗透系统和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分析规范的表达能力(2)通过渗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在讨论问题、设计实验等活动中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分组进行试验设计和讨论,培养学生加强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2.教学难点:渗透作用
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对此学生理解起来一定难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课时采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实验的整个动态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情景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良好的作用。
五、教学资料或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方法
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培养种子观察生根种子的吸水部位,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买下伏笔。
2. 指导探究法通过对比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与渗透作用条件的比较,使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七、教学过程
学生亲自动手、
动脑得出植物
吸水的部位。
使
学生由被动接
受知识变为主
动探究知识。
通过创设情景,
将学生的思维
引入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同时
产生探究本节
课教学内容的
动机。
使学生由被动
的接受知识变
为主动探究,对
于自己的探究
成果有成就感。
析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用渗透装置演示实验过程
设置问题
1.液面将如何变化
2.液面会一直持续上升吗
3.如果将漏斗内液体和烧杯内的水交换位置,结果又如何?
引导分析:液面为什么上升了?后来为什么液面又不再上升了?
演示动画:展现半透膜两侧分子的微观运动。
强调:漏斗内液面与烧杯内液面的压强几乎一样。
漏斗内液面的升降主要取决于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
结论: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静止
对装置进行改造:
设问:渗透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以下两个装置中液面又是如何变化呢?度大吸水
观察实验过程和现
象,产生疑问。
预测漏斗液面升降情
况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
发言。
观察,明确液面上升
是由于单位体积清水
中水分子比蔗糖液中
水分子数目多,单位
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
中透过半透膜进入漏
斗内的数量多余由漏
斗内进入烧杯中的数
量,相当于漏斗内蔗
糖液被稀释了,体积
增大,所以液面上升。
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
是由于水分子进出半
透膜的速率达到一
致。
利用实验提高
教学直观性和
科学性,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层层设问,由浅
入深地启发学
生思考,培养学
生的分析能力
和思维能力,培
养对知识的探
索能力。
通过改变单一
变量,设计甲、
乙、丙三个装
置,让学生分析
渗透装置所具
有的条件,进行
对照实验的教
学。
激活学生的思
维,增强探究的
氛围。
进行科学方法
的训练,培养科
学思维能力
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水势高)到高浓度溶液(水势
低)的扩散。
师生共同总结渗透装置具备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小结:作为一个渗透系统,具备了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就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扩散了。
问题设置:
设问: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呢?成熟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的比较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讲解: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提示:
设计实验的要点——材料、原理、方法步骤等。
比如我们现在要证明成熟植物细胞是否发生渗透作用,那么在实验中我们至少应该选择哪些材料?
提供材料:不同类型的细胞,不同种类的溶液如蔗糖液、盐水、盐酸等(选择哪种?为什么?)等。
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强调:细胞是否失水是在细胞正常状态的标准下比较的,同样,细胞是否吸水是在细胞失水状态为标准来判
观察多媒体的动
画模拟实验过程。
进
行对照分析,得出产
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
件:
产生疑问,确定探讨
的问题
作出假设:成熟的植
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
统,能发生渗透作用。
能说出:植物细胞、
不同浓度的溶液。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
假设的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简述本组讨
论的方案。
对比教材,找出本组
方案的不足和优点。
观察动画,从理论上
弄清成熟植物细胞具
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
件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小组选派代表叙述结
论:
细胞液漏斗内液
体
重点研究实验
设计中如何选
材的问题,让学
生明白科学实
验中材料的正
确选择是实验
成功很重要的
一个环节。
训练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体会
教材中实验设
计的方法。
理论分析使学
生进一步明确
成熟植物细胞
是一个渗透系
统。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一、水分的吸收
1、水分向导管移动的主要途径
2、渗透作用概念:
3、渗透装置的条件
A、具有半透膜。
B、膜两测有溶液且存在浓度差。
4、结论: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二、水分的运输、利用、散失
三、合理灌溉:
九、学习评价方法: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会有不同的课堂评价标准,科学的课堂学习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人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因此,课堂上对有些问题不急于评价,留给学生一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比如,请学生回答温州特产中哪些是通过嫁接方式获得的,给予一点时间就得到良好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以宽容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思考;同时,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构思就是想体现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构建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教学
“奉送真理”的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优化组合,通过传授与启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完成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自学与讨论归纳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个性和能力的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是相当枯燥乏味的,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即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积极调动各种因素服务于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