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理公式大全精品教育.doc
高一--物理公式(全)
【物理】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力学1、施加力与受力定律:施加力的大小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F=ma2、惯性定律:物体受到力时,物体就会产生运动;物体运动时,如果没有其它外力作用,它会保持运动不变。
3、运动定律:如果物体正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应力-速度图像可以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s=vt+12at2.4、能量定律:能量的存在与转换,以及能量的守恒律。
E=mgh,KE=12mv2.5、摩擦定律: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力,其大小与摩擦面的种类、摩擦系数和受力的大小相关。
6、重力定律:重力力是将物体吸引到自身中心的力,它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F=Gm1m2/r2.7、巴斯科尔定律:弹簧受力后会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它承受的力成正比。
F=ks。
二、电学1、电动势:电荷存在介质中的能量,电压通常表示为电势的大小,V=q/C.2、电功:电的功,也称电功能。
电能量在物体产生电功时,其单位为焦耳,可用P=VIt表示。
3、电流定律:电都会在电路中流动,用电流表示,单位为安培。
I=V/R.4、电阻定律:电路中避免电流流动,会有电阻存在,用电阻表示,单位为欧姆。
R=V/I.5、电容定律:电容为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其容量与其内部受力的大小、电感ance的大小成正比,C=Q/V.三、物理光学1、干涉定律:光的干涉是当两束光经由干涉介质共存的时候,就会现出干涉现象,其原因是有衍射,其干涉条纹的角度为y=a(sin(2θ+Φ)2、双折射定律:双折射的原理是当光线穿过两种不同的介质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可用sinθ1/sinθ2=n2/n1表示其变换关系。
3、色散定律:光是由不同波长组成的,而色散就是指光在一定介质中,其不同波长分别所受到的折射率不同,nλ=C,C为常数。
4、波动定律:根据波动定律,当一个大小为A的物体在某一点受到力,就会引起来回波动,其中λ=vt,t=对应的周期。
四、热力学1、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可增减;可以量化的表示为ΔU=q+w,q代表热能,w围损耗。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 9) G
(10) G
Mm v2 GM m ,则 v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2 r r r
Mm m 2 r ,则 2 r
(11) G
GM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r3
4,万有引力定律(G=6.67×10-11N•m2/kg2)
-3-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v2 4 2 2 2 m m r m r m2f r m a 2 2 r r T
( GM gR 2 ,黄金代换式)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GM m mg R2
23 -1
M A VA NA NA VA NA
分子的体积: V0
分子的大小:球形体积模型直径 d 3
6V0
,立方体模型边长: d 3 V0
物质所含的分子数: N nNA
MA V V M NA A NA A NA A NA m0 V0 m0 V0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外界对物体做的功 W 加上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Q 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量Δ E。 表达式:Δ E=W+Q 热力学第二定律 内容:热传导具有从高温向低温的方向性,没有外界的影响和帮助,不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或:(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机做的功 W 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Q1 的比值,叫热机的效率。
t1:t2:t3:......:tn= 1: ( 2 1) : ( 3 2 ) : ......: ( n n 1)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机械能的公式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3) W总= △Ek (动能定律)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2)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万有引力的公式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
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1).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F&asymp;G>>F向力的公式重力:G = mg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力学。
1. 速度公式,v = Δs / Δt。
2.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4. 动能公式,K = 1/2 mv^2。
5. 动量公式,p = mv。
6. 力的功率,P = Fv。
二、热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3. 热传导公式,Q = kAΔt / d。
4. 热容公式,Q = mcΔt。
5. 热功率公式,P = Q / t。
三、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
2.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3. 光的反射定律,θi = θr。
4. 光速公式,c = fλ。
5. 光的波动公式,v = fλ。
四、电学。
1. 电压公式,U = IR。
2. 电流公式,I = Q / t。
3. 电阻公式,R = ρl / A。
4. 电功率公式,P = UI。
5. 高斯定理,Φ = Q / ε。
五、原子物理。
1. 波尔模型公式,En = -2.18 × 10^-18 J (1/n^2)。
2. 波长与频率关系,λ = c / f。
3. 能量守恒公式,E = mc^2。
4. 康普顿散射公式,Δλ = h / m(1 cosθ)。
5. 波粒二象性公式,p = h / λ。
以上是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好物理,从掌握这些基本公式开始,加油!。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必修一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必修一
以及选修
必修一:
一、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p=mv(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线速度)。
二、力学能量定理:
力学能量定理:一个物体的力学能量E与其物理性质有关,其定义E
=mgh+1/2mv²(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从参考面
到物体重心的高度,v表示物体线速度)。
三、动量矢量定理:
动量矢量定理:在任意给定时刻,任意物体的总力矩与它的总动量之
间的关系是ΣM=dP/dt(P表示矢量,t表示动量角度)。
四、重力加速度定理:
重力加速度定理:球体或其他物体离地心越远,其重力加速度g减小,所以g=GM/r²(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离地心
的距离)。
选修:
一、弹力学定理:
弹力学定理:当一个受力的弹簧处于其本征长度位置上,此时的弹簧的应力σ与它的拉伸量x的关系式为σ=k(x-x0)(x0 为本征长度,k 为弹性系数)。
二、电学定理:
电学定理:电压V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为V=I*R(I是电流,R是电阻)。
三、热力学定理:
热力学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整个过程中热力学熵呈现增加趋势。
其定义为ΔS≥0。
(ΔS表示热力学熵)。
高一物理公式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和知识点总结
光
1、基本公式:
传播距离:d=ct
实动分量:νd=νs+vt
偏振液:I=Io/(cos2α)
特殊角:sinθin/sinθt=n
空气屈折率:μ= (No/N)2
2、一般性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由辐射。
它主要由电磁场构成,具有频率、波长和波包等特征。
它的传播方式分为空气传播、反射传播、折射传播等,特分存在着不同的屈折率。
反射是指光束碰到反射面后反向传播,反射系数为 r。
通过偏折液体,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之为折射。
3、折射定律
几何折射时,空气界面上也遵循折射定律,它由台阶图换算成公式表示
sinθin/sinθt=n
其中θin 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θt 为受折射光线的出射角,n 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即反射介质的空气屈折率)。
4、媒质屈折率
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可以通过No和N的比值确定,即
μ= (No/N)2
其中No 为入射介质,N 为受折射介质。
5、偏振光与偏振液
偏振光是一种特殊的光线,可以绕其轴,在发射、反射和折射的过程中,它的偏振特性得到保留。
偏振液可以改变光的偏振特性,它的偏振程度和浓度成正比,可以用公式表示
I=Io/(cos2α)
其中Io 为原来的光线强度,α 为偏振液的浓度。
总之,光是一种电磁波,要根据折射定律和媒质屈折率、偏振光和偏振液的变化来确定自
然界中不同介质传播光线的方式和变化,从而研究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它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高一物理公式大全高一是高中生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中三年的成绩。
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一物理知识点: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t- gt^2/2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一物理知识点与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与公式总结 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m m r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1G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2 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gR GM R =/8、库仑力:F=Kq q r122 适用条件 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 BIL B ⊥I 方向一左手定则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V 02=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t 02+=s t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v v o t222+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3、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go 222 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V t = V o 一g t V t 2一V o 2= 一2 gS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 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 2R= m 422πTR =m42πn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g θ =V V y o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在V o 、V y 、V 、X 、y 、t 、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BAB C图1-1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 速度运动;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v v a t 0-=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 CD BC a T Tυυ--==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2.2ot v v v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o t+at 2/2减速:s=v o t-at 2/24位移推论公式:2202t S a υυ-=减速:2202t S a υυ-=-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 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 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 =gt . H=gt 2/2, v t 2=2gh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图2-5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1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1F 和2F 在同一条直线上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1F 、2F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1F 2图1-5-1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 F1x+ F2x + ………+ F nx =0F合y= F1y+ F2y + ………+ F 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19、力学单位制A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表达式: F合= ma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x/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2 –V 20=2ax3).中间时刻速度 V 2t =v =(V+V 0)/2 4).末速度V=V 0+at5).中间位置速度V 2x = 2220t v v + 6).位移x= v t=v 0t + at 2/2=vt/2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 2 (ΔX 为相邻连续相等T 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0=0 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gt 2/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X=V 0t- gt 2/2 2).末速度Vt= V 0- gt (g=≈10m/s 2)3).有用推论V 2t –V 20=-2gX 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20/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一物理公式归纳归纳_高一物理公式汇总.doc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_高一物理公式汇总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_高一物理公式汇总高一物理公式:1.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 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 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一物理公式:2.运动和力公式总结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 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物理公式:3.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 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 )1/2(余弦定理) F1 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 F |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 ,Fy=Fsin ( 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 =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 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doc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比初中困难的多,许多新生不会用运用物理公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高一公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物理公式学会运用物理公式。
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 :2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当派/2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下面是一些高一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 运动学公式:(1) 速度公式: 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 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3) 位移公式: Δx = v0t + (1/2)at^2,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动能定理:W = ΔK = (1/2)mv^2 - (1/2)mv0^2,其中W表示功,ΔK表示动能的变化,m表示质量,v和v0分别表示末速度和初速度。
5. 功和功率:(1) 功公式: W = FΔx,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Δx表示位移。
(2) 功率公式: P = W/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
6.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7. 阻力公式:F = k*v,其中F表示阻力,k为阻力系数,v表示速度。
8. 抛体运动公式:(1) 垂直方向的位移公式: 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水平方向的位移公式: 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9. 折射公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10. 焦距公式:(1) 薄透镜的焦距公式: 1/f = 1/u + 1/v,其中f表示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理公式大全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更多高中知识点,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理公式大全,供您参考!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tg=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
=Mv^2/R=m^2*R=m(2/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GM/R^3)1/2 T=2(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2(R+h)/T^2 h3.6 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
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派/2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理公式大全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