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2)理解OSI参考模型、以太网标准和TCP/IP协议;(3)熟悉常见的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4)熟悉IP地址的相关知识,掌握规划和分配IP地址的方法;(5)理解IP路由的概念,掌握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6)了解常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和设备,熟悉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法;(7)了解运营商网络和接入网的相关知识;(8)了解服务器端网络基本部署方法,了解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相关知识;(9)熟悉文件、DHCP、DNS、Web、FTP等应用服务器的功能和基本部署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相关软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能够利用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建立网络运行模型;(2)熟悉计算机连入网络所需的基本软硬件配置,能够独立完成双机互联网络的连接和连通性测试;(3)能够利用交换机组建和管理小型局域网;(4)能够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IP地址;(5)能够利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实现网络互联;(6)能够利用相关设备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7)能够利用光纤接入网实现个人计算机或小型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8)能够完成服务器的基本部署和性能监控,能够利用相关工具部署虚拟机;(9)能够完成文件、DHCP、DNS、Web、FTP等应用服务器的部署。
3. 素质目标(1)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自学能力;(2)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3)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协同工作能力;(5)具有在压力环境下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7)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具备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
(8)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遵章守纪、爱岗敬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熟悉网络硬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 理解网络软件和网络安全技术。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3. 网络硬件设备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作用和原理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4.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网络协议和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网络诊断和监控工具的使用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数据加密和认证技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操作网络设备,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件:PowerPoint或WPS演示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4. 网络仿真软件:GNS3、Packet Tracer等5. 网络安全工具:Wireshark、Nmap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3. 小组项目:网络设计、实施和测试4. 用户反馈: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计算机网络概述(4课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课时)网络硬件设备(6课时)网络软件(6课时)网络安全技术(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12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计算机网络概述、发展历程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4.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
5.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出现的ARPANET到现代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层、协议、接口等。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四层模型: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案例和实例,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环境,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3.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4. 网络编程工具:Socket编程、Python网络库等5. 网络应用案例:、FTP、SMTP等协议的实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 第3-4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3. 第5-6周:网络层和链路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4. 第7-8周: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5. 第9-10周: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教案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节教学内容与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 网络传输的基本概念3.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4. 网络协议的作用与分类5.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节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呈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通信场景,引入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授予教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
3. 概念解释教师详细解释网络传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传输速率、时延、带宽等,老师可以借助图例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模型介绍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重点介绍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并与实际网络通信中的协议进行对应,加深学生对模型和协议的理解。
5. 协议分类讲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IP协议、TCP协议和HTTP协议等,着重强调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6. 设备与拓扑结构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以及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和树型等,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设备和拓扑结构对网络通信的影响。
7. 小结与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节教学工具与资源1. 电脑和投影仪2. 网络拓扑图示例3. 网络设备示意图4. 视频或图片案例5. 课堂互动和讨论工具节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学生对知识的检验。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与总结。
3. 反馈与辅导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反馈,对学生的答疑进行解答与辅导,确保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节教学延伸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只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更高级的网络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了解与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9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 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 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 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 结构
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10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星型:每一个站点直接与一个公共的中心节点连接
中心节点的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
a.中心节点以广播式方式来运作,典型的设备是集 线器(HUB)
b.中心节点以交换方式来运作,典型设备是专用交 换机(PBX)
27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5 网络拓扑结构
HUUBB((中中央央控控制制器)器) 星型(Star)拓扑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5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通信子网
(1)功能:完成网络的通信 数据的存储转发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路由选择 网络安全
(2)构成: 网络结点+通信线路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资源子网
(1)功能:提供网络服务,进行资源共享并且拥有处理数据的 能力。
令牌环
双环可靠性好 重配置较难
FDDI
星型
重配置较容易 使用电缆较多 故障定位容易 安装工作量大 介质故 障不 会 导 可靠性差
10BASET 令牌环* FDDI*
致全网停顿
网状 可靠性好
小学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 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点归纳
汇总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能够执行指令、按照程序运行和处
理数据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机、关机、输入、输出、保存等。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不同的拓扑结构。
- 网络协议:用于规定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如
TCP/IP协议。
-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数据泄露。
3. 常见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 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等。
-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
- 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GIMP等。
- 网页浏览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等。
4. 网络常用术语
- 网页:通过浏览器访问的网站页面。
-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资源地址。
- 浏览器:用于访问网页的软件程序。
- 搜索引擎:用于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工具,如百度、谷歌等。
以上是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汇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了解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编程与网络管理能力。
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协议;3. 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技术;4. 能够使用网络编程进行应用开发和网络管理。
授课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组织结构。
2. 网络协议-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 常用协议及其功能和特点。
3.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常见网络设备;- 网络拓扑结构的组成和分类。
4. 网络编程技术- 套接字编程基础;- 服务器编程和客户端编程;- 常见的网络编程框架和库。
5.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防火墙、入侵检测、网关安全等常见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和知识点。
2. 实验演示:通过网络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对网络技术和网络编程的理解。
3.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和作业:通过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基础知识和网络编程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30%):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教材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2. 《TCP/IP协议详解》3. 《网络编程权威指南》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具体的授课安排和教材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补充。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熟悉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理解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4.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5. 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4.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6. 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7.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8.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9.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10. 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实验室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cables 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4. 网络模拟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 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课20课时,实验课20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每次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基本组成原理,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第5-8周: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第9-12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第1课网络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二、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演示法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言网络是一种信息的来源途径,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网络中如何获得信息,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网络,看网络究竟是什么?网络有何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开始讲这节新课:(二)讲授新课(板书)网络基础知识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把若干台计算机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二是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三是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以上我们简单定义了一下计算机网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一般可分为两大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2、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简称:MAN)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
局域网,顾名思义,局,小,指在同一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
比如:一个校园网就是一个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共享系统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
而城域网和广域网的覆盖面积辽阔,通常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大型主机系统组成的。
当前大多数全国性网络都是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是以覆盖范围的大小来分的,如将两者相互连接就形成网际网络,简称网际网(network of network)。
网际网使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扩展,目前最大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一个网际网,现在国内的中国银行国内骨干网、民航售票网等等都是网际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 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4.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3. 网络协议:TCP/IP协议族、HTTP协议、FTP协议等;4.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5.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IP地址配置、子网掩码、网关设置、Ping命令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的网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网络设备和协议的应用,并讨论其作用和优缺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不同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配置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5.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讨论,总结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图,并标注出各个网络设备的作用和配置要求。
8.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展示设备;2.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实验设备和工具。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实践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结果准确性;3. 学生设计的网络拓扑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网络运营商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中心,了解实际的网络架构和运维工作;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趋势,进行相关的项目研究和报告。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汇总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汇总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发展历史、拓扑结构、协议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构建和维护方法,以及了解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协议及其作用。
4.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和工具进行网络构建和维护。
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1 局域网(LAN)2.2 广域网(WAN)2.3 互联网(Internet)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1 星型拓扑3.2 总线拓扑3.3 环型拓扑3.4 网状拓扑3.5 混合拓扑4.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4.1 OSI七层模型4.2 TCP/IP协议族4.3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5. 网络设备与工具5.1 交换机5.2 路由器5.3 网卡5.4 网络测试工具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 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网络知识。
3. 网络设备:提供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4. 实验软件:使用网络模拟软件,便于学生进行虚拟实验。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如今,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类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三种类型。
局域网指在建筑物内或园区内建立的小型计算机网络,城域网指连接某个地区多个局域网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则指连接不同区域的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规则和标准,常用的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其中,TCP/IP是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其中,星型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多个计算机节点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实现与其他节点的通讯。
4.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在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恶意攻击的情况下,保护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不受损。
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常用的安全技术有防火墙、加密和身份验证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包括电子邮件、网上商店、社交媒体等。
2.局域网局域网是企业内部建立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它可以实现网络内部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设备共享和资源共享。
常用的局域网应用包括内部通讯、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
3.远程办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开始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
远程办公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应用最广泛的远程办公应用包括在线会议、视频通话、团队协作等。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和商业活动的方式,它已经成为现代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现代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技术和应用领域,为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师或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台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信息传输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它由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三部分构成。
网络硬件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等;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网络服务是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拓扑结构、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是指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包括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网络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网络拓扑的选择等。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技术。
1. 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功能。
学生将学习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如编码和解码、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这些原理是确保数据在网络中可靠传输的基础,对于设计和优化网络传输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2. 网络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网络传输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核心。
学生将学习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并深入了解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机制。
通过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协议的使用和调试技巧,提高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3. 网络拓扑的选择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节点和链路之间的连接方式。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和配置网络拓扑,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技术是实现网络通信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
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
(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
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
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
3.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4.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
5.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OSI七层模型2.2TCP/IP协议栈2.3网络层协议2.4传输层协议2.5应用层协议3.数据通信基础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传输介质3.3网络设备3.4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4.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4.2路由器与交换机4.3网络地质转换(NAT)4.4虚拟专用网络(VPN)5.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5.1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5.2常用网络命令与工具5.3故障排除的步骤与技巧6.网络安全与防护6.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6.2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6.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4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原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定期进行课后练习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2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第3周:数据通信基础4.第4周: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5.第5周: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6.第6周:网络安全与防护7.第7周:复习与实验8.第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IEEE、ACM、中国知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等4.辅助软件:Wireshark、GNS3、VMware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共享资源包括:(1).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2).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具软件、应用程序……)(3).数据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通信技术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星型网。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用户资源子网,1969年12月,美国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ARPANET(Internet前身)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联参模型(OSI/RM)”为标准框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OSI/RM,80年代中期Internet出现(TCP/IP)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信息高速公路阶段;高速性、交互性,广域性。
3.计算机网络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1).若干个主机(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的协议(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4.透明性:用户在访问网络时,只要知道结果,无需知道是怎么访问以及所访问的资源的地理位置。
5.计算机网络构成:网络结点,连接这些网络结点的通信链路(按拓扑结构分)用户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逻辑功能分)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按系统组成分)6.网络结点(网络单元):(1)访问结点(端结点):用户机和终端设备,起信源和信宿作用。
(2)转接结点(中间结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起数据交换和转换作用。
(3).混合结点(全功能结点):既作为(1)也可作为(2)7.通信链路: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真正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8.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网络结点,通信链路)(用户)资源子网:访问网络、处理数据(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终端)9.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主机系统:服务器(文件、数据库、邮件、打印机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无盘;带盘(具有本地处理能力)终端:不具有本地处理能力(图形终端、显示终端、打印机终端)网络接入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10.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状况统计、网络安全建立、网络信息通信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任务多用户(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ver,Linux,Uinx,Netware,Windows Sever 2003)工作站操作系统:Windows 98,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9X/ME/XP,DOS 网络通信协议:网间包交换协议IPX,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以太网协议网络管理系统软件NMS:网管软件,信息统计、报告、警告、监控*补充:DOS是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Netware是Novell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
1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广域网(WAN)几十~几千km,100kbps左右,一个国家或洲际网局域网(LAN)2.5km左右,10~100Mbps,一个单位城域网(MAN)5~50km,50Mbps以上,一个城市按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环型网、总线型网、树型网、网型网按网络所有权:公用网:公共电话交换网PSTV,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专用网:铁路,金融等按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网络。
按传输介质: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网(微波、卫星、红外线、激光)按数据传输率: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按传播方式分:点到点网络:点到点连接(星型、树型、环型、网型)广播式网络:总线型、树型、环型、网状型按网络控制方式:集中式(星型、树型)分布式(分组交换,网状)按企业和分司管理: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使用Internet技术,又有自己的WWW服务器Internet:国际互联网,起源于美国按带宽和传输能力:基带网,宽带网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最基本的功能):电子邮件,传真,电子数据交换(EDI),文件传输服务(FTP),电子公告牌(BBS),视频点播(VDD),远程登录和信息浏览。
(2).资源共享(主要目的):硬件、软件、数据(3).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实现分布式信息处理1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2).管理信息系统(3).过程控制(4).Internet应用:电子邮件E-mail;电子商务;信息发布;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14.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是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15.星型:中心结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采用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尤为电路交换更为普遍。
环型:点到点通信,数据沿一个方向传送,令牌传递方式解决对环路的访问控制,较典型的是IBM的令牌环网。
总线型:采用CSMA/CD进行介质访问控制,需在线路两端加终接器(或端接器)* 补:以太网为总线型网络,会发生争用总线问题,总线型拓扑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策略,常用的有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 选择原则:可靠性、扩充性、费用高低16.数据通信:以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数据:(1).模拟数据(取连续值的数据),(2).数字数据(取离散值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通道,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信道容量: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是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率用信息速率表示[香农定理:C=Blog(1+S/N),C:信道容量,B:信道带宽,S/N:信号噪声比]信道带宽: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宽度,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码元:一个数字脉冲称码元,构成信息编码的最小单元。
计算机网络传送中的每一位二进制数字称为“码元”或“码位”。
17.(1)比特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位数,是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b/s(位/秒)或kb/s(千位/秒)Mb/s(兆位/秒)(2)数据传输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3)波特率:数字信号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模拟信号),单位时间内传送的电信号的个数,衡量信道性能的好坏,单位为波特(baud)。
(4)误码率:信息传输时的错误率,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5)数据在传输中有:随机错(热噪声)和突发错(冲击噪声)(6)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检验方法,另一种是循环冗余码校验CRC。
(7)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单位是字节/秒或位/秒。
吞吐量=信道容量* 传输效率(8)信道的传输延迟(时延):与信源和信宿之间的距离及传输速度有关。
18.数据通信系统(1).数据终端设备DTE: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与信宿,如:主机,终端。
(2).数据线路端接设备DCE:通信线路上的设备,如Modem。
(3).通信线路*注:DTE发出的信号不能直接送到网络的传输介质上,要借助于DCE才能实现。
19.数据通信方式(1)单工:数据流沿一个方向传送,发送方不能接收,接收方只能接收不能发送(无线广播,电视)。
(2)半双工:通信双方都有发送接收功能,双向传送信息,同一时刻只能单向,即两个方向的传输只能交替,不能同时进行(对讲机)。
(3)全双工:通信双方具有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需要两个信道分别传送两个方向的信息(计算机之间)。
20.数据传输模式:点对点通信:把两个DTE连接起来构成,也叫端到端通信广播式通信:系统中多个端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单向传输)数据传输方式:(1)基带传输:传送的是数字信号,通信信道利用率低,在发送端需要解码器,一般用于较远距离。
(2)频带传输:传送模拟信号,解决了利用电话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可以实现多路复用,以提高传输信道的利用率在发送端和接收要有调制解调器,适用于远距离。
(3)宽带传输:在同一信道上,可以进行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服务,可实现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一体化传输,传输多媒体数据等。
*注:计算机局域网采用数据传输系统的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者主要区别:数据传输速率不同)21.信源编码技术:(1)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模拟电话通信)(2)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用MODEM拨号上网需要调制解调器(3)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数字数据网DDN)(4)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数字电话通信,需要编码解码器22.多路复用技术:一条物理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息的过程,这是共享信道的应用。
(1)频分多路复用(FDM):子信道上并行传输(2)时分多路复用(TDM):固定时分多路复用统计时分多路复用(3)波分多路复用WDM(4)码分多路复用CDMA23.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1)异步传输:采用群同步方式传输,群同步称为字符同步,以字符为单位,每个字符独立传输(低速场合)(2)同步传输:采用位同步方式传输,发送的是数据块,以报文或分组为单位,面向字同步形式:位同步,字符同步,帧同步同步方式:同步式同步,异步式同步24.交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