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合集下载

松桃旅游景点

松桃旅游景点

松桃旅游景点
松桃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地方。

以下是松桃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金龟山:位于松桃县县城区,是一个以观赏金龟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拥有千米长的金龟河谷风景带和红石林景观。

2. 奇岩峡谷:位于金龟河流域,是一个被岩壁环绕的峡谷景观,景色壮丽,有深潭、瀑布和峭壁等自然景观。

3. 红果林:松桃县境内有大片的红果林,是中国最大的红果林分布区之一。

秋天时,红果树上的果实呈现出红色,非常壮观。

4. 穿龙岭景区:位于松桃县与湖南省交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峡谷景区,有瀑布、峭壁和峡谷等景观。

5. 百里慈云山:位于松桃县西南部,是贵州省境内的一座名山,以其独特的云海景观而闻名。

在晨曦或黄昏时分,山脊上常常出现翻滚的云海,十分壮观。

6. 龙宫洞:位于松桃县濛水江边,是一个以溶洞景观为主的景点。

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和地下河流景观,游客可以进行探险和漂流等活动。

7. 柳岩景区:位于松桃县濛水江边,是一个以柳岩瀑布和丹霞地貌为主的景点。

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

以上只是松桃县的一些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值得游览的地方。

松桃“苗族四月八”传递盛世和谐新风

松桃“苗族四月八”传递盛世和谐新风

的载体 。一部 “ 四月八”传统节 日的 演变发展史 ,也 是 的瞬 间。 部记录着苗族人 民勤劳智 慧、勇于 拼搏 、敢于抗争 的 “  ̄ ̄0 0 族 ‘ 松 l 1苗 2 四月 八 ・ 龙 ’系列 活动 ” 当 接
“ 龙 ” 队伍 出发 。 接
苗族 民问绝技绝 活之 一的 “ 杆提 米”表 演。 秤
“ 接龙”表演——神秘而精彩的艺术享受
法至 “ 接龙 ”求福祉 ,龙踞 苗 乡佑 平安。
政 涠 “ 接龙” 重 花 据主持 此次活动 的松桃苗族 自治县 副县长 龙宪碧介
府 举 垣 O0 四月八 ・接龙 ’系列 活动 ” , 行绍 , “ 桃2 1 苗 族 ‘ 县 松
盛会 ,加快发展的盛会。
( 桂平/ ) 侯 摄
情 最为集 中的苗族 自治县 。长期 以来 ,地 处黔 、渝 、湘 奋 斗史。如今 , “ 苗族 四月八 ”在其深厚 的历史和 文化 天 ,湖南 花垣 、凤凰 ,重庆秀 山等湘黔渝 边区数万群 众 三 省市结合部 的松桃有着 多姿多彩 的民族 民间文化 :世 积淀上又增添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时 从 四面八 方赶到现场 ,观赏这难 得一见 的民族传统 文化 代 聚居于此 的苗族人 民造就 了独特 的民族 风情和绚丽 多 代 新 内容 ,成 为各 民族 自觉参 与 “ 增进 民族 团结 ,繁荣 节 日盛宴。 彩 的 民间文化 。傩戏傩技绝 活也走 出国门 。远赴欧美和 民族文化 ,发 展民族经济 ”的重大节 日。我们将一 如既 日本演 出 ,被 誉 为戏剧 的 ‘ 活化 石 ’,引起 了越来越 多 往地把苗族 “ 四月八” 民族 传统节 日活动办好 、办出成 化 旅游 更 具浓郁 的 民族 性 、地 方 性和 区 域性 ,已获 得 的 中外游人和文化考察学者 的关注 。” 松桃苗族 自治县 效 ,不 断提 升活动档次 ,丰富活动 内容 ,力争 将一年一 镇 广 凰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各种银饰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以项圈为例,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 婚必备之物。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 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 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
滚龙艺术
徽派建筑
长街宴
桶子屋 9
松桃花鼓和茶灯
松桃四面鼓(即花鼓),其主要流传于 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及其周边 地区。有神鼓、年鼓、战鼓、情鼓、迎宾鼓、 拦路鼓、叙事鼓等 80 余个鼓舞类型、120 多式动作套路。击鼓者自击自舞,自由潇洒, 大方,是苗族的经典之一。
苗族银饰带着浓厚的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存光明的寓意,也体现了巫 文化的精神内涵。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 银簪及插上银梳、塑胶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 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 蜡染巾。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 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三声,奏表文(即向神灵祈福)、打卦子、 把表文上奏三十三天昊天金阙。达到还愿目 的,愿主人“祈福平安”。
其出戏(即傩戏)共有“二十四戏”、 戏中有“报福二师、先锋小姐、干生八郎、 破嘴秦童、卖酒娘子、大姨妈做媒、…..秦 童娘子送夫、讲春、打梁三土地、….开山 大将、师娘钩阴愿、钩愿判官”等 24 戏表 演,但在 24 戏中,戏戏相连(联),在戏剧 中还要请主人与神相见(即戏中的傩面具), 在当地还愿出戏,主要是一种戏剧表演,结 合各戏中的戏剧人物形象,用说笑话、讲丑 话,戏中带有幽默等方式来表达 24 戏中各 傩神的人物形象,前去观望的宾客也不会生 气,笑迎观赏。各戏的傩面具也是似人非人, 戏唱腔及语言表达各有不同,你吟我唱、动 作变化多端。部分戏剧持有法器是根据戏中 人物来配备,还有打咚咚哐(乐器锵锵)的 乐师们,在表演中打法也是有所不同,会根 据戏剧的不同场景齐声配乐。傩戏表演少则 一人完成、多则 3 到 4 人共同完成。分为主 戏和插戏,还这种愿供奉的神灵就是“喜傩 神,必须要说笑话,讲丑话,这样还愿才“钩 得明、了得清”。但戏中 “钩愿判官”也是 整个还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法事。愿主 人要红猪一口,鸡鱼三牲来感谢神灵,在人 看来,每场出戏都好玩,但最为搞笑的是就 数 “打秦童”,这场戏差不多要 4 个小时才 能完成,戏师要饮 36 杯酒,其中有 3 至 4 人搭档插戏等。

松桃县特色

松桃县特色

松桃花鼓作为松桃苗族文化艺术的象征之一, 在各种重大的活动以及各个节日里,都是必不 可少的一项内容。
花鼓舞,苗语叫“保诺”
四面花鼓舞是瓦窑花鼓“鼓中之王”
苗家花鼓舞表演
所谓上刀山,就是用20多把锋利的刀子与一根粗壮的圆木 柱制作而成的“丰”字形的梯子,刀刃朝上刀背朝下,表演的 技师裸掌赤脚附梯而上,每一脚每一步都实实在在的踏在锋利 的刀刃上,而且整个表演过程当中还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惊险动 作。如:单手悬空、倒挂金钩和大鹏展翅等等,无不让观众为 其捏一把汗。而下火海则是把10来块烧得通红的钢板搁置在一 块平放于地面的木板上,由于钢板的超高温,使得木板很快的 升起青烟甚至串出火苗,此时技师们便光着脚丫,从容的从钢 板上踏过。那种超人的气魄无不令人感到震撼和拍手叫绝。
四面花鼓舞是由双面花鼓舞衍变而来的, 又被称之为八音协奏,不但是松桃苗族花鼓的 鼓中之王,同时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 象征。与双面花鼓相比,四面花鼓的表演动作 更为繁杂,难度也更大,场面恢弘热烈、气势 博大、彩绸交织、色彩缤纷、激情澎湃。
自1989年起,随着贵州省和国家的有 关艺术团成功出访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 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得到了中外 观赏者的高度赞誉,被中外学者和游客称赞 为“当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千里苗疆第一门)
虽然阅世千古、 物换 星移, 但生活在这里 的苗族同胞仍 旧保留着古朴 迥异的风俗习 惯、独立完整 的民族语言和 奇异独特的民 族绝技等等。 这些另类而奇 特的文化奇葩 宣扬了这片土 地的诡异与绚 丽,而那些随 处可以见的苗 族妇女,穿戴 着独具风韵的 苗族服装,更 是展现了一个 多才彩的松桃。
我的家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松桃苗族自治县

贵州景点特色介绍

贵州景点特色介绍

贵州景点特色介绍
贵州是一个美丽的省份,拥有许多壮丽景点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以下
介绍几个著名的贵州景点。

1.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南36公里处。

它是
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高达77.8米。

瀑布的水流声如雷霆般,连绵不绝,十分壮观。

2.荔波小七孔:荔波县的小七孔是一个独特的地貌景观,是由七个天
然的石洞和石桥组成。

每个石洞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独特的石柱、石
钟乳和石笋等。

3.青岩古镇:青岩古镇是贵州省最有名的古镇之一。

它是一个传统的
汉族村庄,由明清建筑组成。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一个非常
适合漫步和探索的地方。

4.松桃苗族侗族自治县:松桃县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地方。

侗、苗
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如苗绣、侗歌、苗族的木器制作等传统的手工艺。

5.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省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苗族人
民住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中,建造了许多相互联系的木屋和桥梁。

你可以了
解到苗族的文化、饮食、服装和居住方式。

贵州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地方,拥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和独特
的风情。

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文化遗产,贵州都会是一个完美的旅
游目的地。

松桃苗族传统婚礼习俗查询

松桃苗族传统婚礼习俗查询

松桃苗族姑娘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群众中,男女青年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表达爱慕之情的形式——掐手。

松桃苗族远亲同姓结婚是对封建婚姻思想的抵抗,冲破了传统观念,是婚恋自由的一种解放,让更多人可以得到自己向往的自由。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群众中,男女青年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表达爱慕之情的形式——掐手。

这里的苗族青年男女,每逢过“四月八”、“龙舟节”、“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以及平时赶场邂逅,如果男方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但又不知女方态度如何,为了试探女方的态度,便悄悄走到女方背后,伸手轻轻地掐一下女方的小指。

如果女方乘机也背过手轻轻掐一下男方的手,或者回眸一笑,递个会意的眼色,就表示接受了男方的情意,可以交往。

如果不愿意,也不能当众拒绝,只能不理会而已,当众拒绝被认为不礼貌,没有教养,再不可交。

男女青年通过掐手后,表示男女双方的饿心已经融合,算是定情了。

以后就可以邀约相会,互吐衷情,直到双方能互相理解,达到爱情的高峰,双方就可以结婚了。

长期以来,松桃苗族同胞有一个传统的婚姻风俗,近亲的表兄表妹可以结婚,但远亲的同姓青年男女却不能结婚。

致使近亲联姻比比皆是,同姓远亲结婚却遭到禁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务范围越来越广。

一些外出务工的苗族青年也看到东南沿海和贵州思秉等许多地方,李姓和李姓,张姓和张姓,吴姓和吴姓等,只要不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尽管是同姓,都可以结婚。

而贵州松桃当地政府也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禁止近亲结婚,以免影响到下一代的质量,而远亲同姓结婚是不受限制的。

松桃苗族远亲同姓结婚是对封建婚姻思想的抵抗,冲破了传统观念,是婚恋自由的一种解放,让更多人可以得到自己向往的自由!。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在贵州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同胞,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其中芦笙节就是一场盛大而独特的狂欢。

芦笙节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这段时间举行,具体日期会因地域和村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到这个时候,整个苗寨就像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我有幸亲身参与过一次芦笙节,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非凡!还没走进寨子,远远地就听到了芦笙那悠扬的声音。

那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牵引着我的脚步不断加快。

一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身上那色彩斑斓的盛装。

女人们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百褶裙,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男人们则身着黑色或蓝色的对襟长衫,腰间系着绣花的腰带,看起来精神抖擞。

在寨子的中央,有一块大大的空地,那是芦笙舞的舞台。

只见一群年轻的苗族小伙手持芦笙,边吹边跳。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芦笙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

周围的人们也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好奇地凑近一位吹芦笙的大哥,仔细观察他手中的芦笙。

这芦笙可真是个精致的家伙!它是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中的人物。

芦笙的管上还插着一些鸡毛,据说这是为了增加芦笙的声音效果。

大哥看到我好奇的眼神,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这芦笙可是我们苗族的宝贝,它能传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不远处,一群小姑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也在欢快地跳着舞。

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眼神中透着纯真和快乐。

我忍不住加入了她们的队伍,跟着她们的步伐一起跳动。

一开始我还不太熟练,总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小姑娘们非常热情,耐心地教我。

慢慢地,我也能跟上她们的节奏,融入到这欢乐的氛围中了。

跳累了,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

这时候,一位阿婆走过来递给我一块糍粑。

糍粑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气,闻起来香喷喷的。

我咬了一口,软糯香甜,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阿婆笑着说:“孩子,多吃点,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可好吃啦!”芦笙节不仅有精彩的歌舞表演,还有各种有趣的比赛。

铜仁松桃的民俗活动作文

铜仁松桃的民俗活动作文

铜仁松桃的民俗活动作文“咚、咚,叮、叮……”清脆响亮的铜鼓声和一阵又一阵清越激昂的芦笙曲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原来是寨子里的男女老少们欢聚在“八月十五赛芦笙会”上,准备去参加芦笙比赛呢!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大娄山支系梵净山麓,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贵州省有名的水果之乡。

该县不仅有闻名遐迩的黔东蜡染,还盛产美酒---梵净山酒,被誉为“贵州茅台”。

特别是这儿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文化---芦笙文化更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是松桃境内苗族同胞吹芦笙、踩花鼓、跳铜鼓舞、唱山歌等民俗活动最集中的时间段,这就是著名的“苗族姊妹节”。

届时游客如云,多达10万余人次。

那古朴典雅的木楼群掩映于青山绿树丛中,显得格外迷人。

房前屋后到处都能看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宛若行走在画廊之中。

除此而外,这儿的农家饭也很好吃。

烤全羊,用刚出炉的红薯叶卷着肉片蘸蒜汁吃,喷香可口;干笋炖腊猪脚味道鲜美;香椿芽拌豆腐可称一绝。

难怪深圳一位旅游团的导游兴奋地说:“此番在松桃逗留期间感觉太值了,不仅观赏到了民族风情浓郁的民俗节目,品尝了特色小吃,领略了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朋友,真是受益匪浅啊!”我想今年夏天我们肯定要再度光临松桃!对吗?正当我沉醉在这悠扬的民俗歌舞中时,只听一个娇嫩而嘹亮的声音传来:“哟——。

”抬头望去,原来是几位漂亮的苗家姑娘穿梭般跳入眼帘。

她们手拿银器互相抛掷,碰撞出悦耳的金属声,犹如古筝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令人陶醉。

接下来的这种精彩表演让人久久难忘。

因为这是寨子里专门聘请来的专业师傅表演的民族体育项目“上刀梯”。

其实,说白了就是赤手空拳爬上高耸的刀梯,只见他两脚分开站稳了以后,纵身跃起,双手抓住离他半米左右高的刀刃往下攀登,同时将两腿挂在刀刃上向上挪移。

但见他身轻如燕,灵巧矫健,不愧是练过杂技的啊!我在惊叹之余又不禁拍案叫绝,并随即与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虽然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最终未能夺冠,但我已经尽力啦!瞧!刚才威风凛凛的猛士瞬间变成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孩童,脸蛋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

中国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简介中国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之乡影视资料说明简介松桃苗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之一。

它位于贵州省东北角的铜仁地区北部。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南临湖南凤凰、花园、吉首、铜仁机场,北临重庆秀山。

它是湘黔文化和巴渝文化的交汇点,是历史上著名的“武陵五流”的核心区域。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独特文化。

松桃绝技绝活艺术便是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传承下来的一种形式奇特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松桃绝技绝活艺术原本依附于民间的巫坛傩班,是祭师施行巫医、酬神、祭祖之术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展示自身法力的主要手段,故而充满了极其神奇和神秘的色彩。

松桃人的民间传统绝技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公开表演中使用的主要有“上刀山”(又名“上刀梯”,包括“斜着刀子走”)、“下火海”、“捞油壶”、“点火自焚”、“结竹仙人”、“口中红犁”、“吞碗”,“赤手空拳打火”、“竹竿立蛋”、“舔犁”、“金枪刺喉”、“银针刺皮”、“降低男孩”、“踩蛋”、“提眼皮水”、“一指劈碗”、“锁钢筋颈”、“钉床功”、“头顶功”,“夹水”等,让人感到既惊讶又兴奋,又神秘。

此外,还有许多魔术特技尚未用于公开表演。

松桃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内涵丰富,蕴藏了丰富的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科研价值。

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松桃特技艺人开始走出家门,将精湛的技艺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扬。

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人被吸引到松桃来观看和学习民族民间的绝技和独特艺术。

松桃民族民间绝技绝活艺术大多源于民间的巫坛傩班,是祭师施行巫医、酬神、祭祖之术的重要内容,现已逐渐在“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公开表演,带有明显的娱乐色彩。

一、上岛山“上刀山”(又“称上刀梯”亦称“爬刀杆”),原系苗族冲傩还愿活动中过关愿的过关程式,现已用公开表演。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丧葬文化,爱与团结的碰撞—以贵州松桃地区为例姓名:吴小丽学号:2012011211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贵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

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

其中贵州最多,遍布全省的各州县市。

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就占很大的比例,也最集中,并且松桃又是以苗族为主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有苗族自己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松桃苗族的风俗习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丧葬文化,整个丧葬过程十分复杂,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丧葬习俗发展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松桃苗族丧葬习俗入手,对丧葬的过程、发展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贵州苗族丧葬习俗一.苗族的丧葬过程1.临终尽孝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以苗族为主的农村地区。

大多是以氏族为单位的聚居。

在贵州松桃也是如此,长期发展下来,家族就变得越来越大,成员也就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血缘关系也就越来越淡。

尽管如此,但在家族里面依然存在着因“爱”而“团结”的形态。

农村地区的人民大多朴实善良、爱好和谐、团结友爱、尊重生命,对祖先、长辈总是很尊敬,尤为重视“孝”,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一优良品德在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很少能陪伴在身边。

但是,不管子女多忙,不管子女身在何方。

在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作为子女的都要赶回来尽孝,女儿在这时候就要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鞋、寿帽(都是苗族特有的刺绣服饰),儿子则要请村上的中年人帮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棺材从房梁上放下来,用黑漆把棺材刷好。

松桃民间艺术

松桃民间艺术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 族服饰主要的 女性文化的代 的贵州省 苗族同 造了 风 饰。
长的手工艺术,是苗 装饰手段,是苗族 表。中国西南部 居住着大量的 胞,他们创 不同样式、 格的服
松桃寨英古镇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地 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而附 着在松桃寨英古镇建筑之上的装饰木雕、石雕艺 术,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等多 元文化因素的影响,以独特的建筑布局与丰富的 艺术形式,质朴率真的表现手法。深厚的传统文 化内涵而成为贵州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古镇建 筑代表。
撑杆提米
的承多术间音化 精和,,传乐和松 价华弘表其统等苗桃 值,扬演历技诸族民 和具了奇史艺要傩间 研有苗特悠,素戏绝 究极族,久更于的技 价高民影,是一舞集 值的间响传一体蹈民 艺文广承种,、间 。术化泛人综既杂 信 观遗,数合是技仰 赏产继众艺民、文
刀尖上的舞蹈 斜走大刀
苗族花鼓有两面鼓和四面鼓两种,表演场面热烈, 气势恢弘。在苗族聚居地,男女老少均会表演花鼓, 动作刚柔并济,自然优美,表演套路有100余种。苗 族花鼓艺术多次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法 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成功演出,松桃因此享有 “花鼓艺术之乡”的美称。
松桃是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绝技艺 术之乡和贵州省花鼓艺术之乡,民族民间文 化丰富多彩,而作为松桃民族民间艺术之一 的“苗族刺绣”,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 文化渊源 。万能的象征,它不仅能祛除各 种魔障,确保一方安宁,而且能行云布雨,赢得 五谷丰收,是松桃人祥和安宁、足食丰衣的保障, 因而,想方设法得使这条滚龙永久长驻。于是, 此后每年新春佳节,都要舞滚龙,代代沿袭,流 传至今。
寨英古镇建筑主要受徽派建筑的影响街巷两 旁房屋为瓦、木、砖、石结构,以木构架为主。 寨英古镇的房屋多为四合天井样式,。小户人家 木屋铺陈,大户人家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有 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阁楼戏台。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贵州,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独特的服饰、歌舞和节庆。

苗族的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和复杂的工艺而著称,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在这些节庆中,苗族人会举行盛大的银饰比赛、歌舞表演和斗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文化和技艺。

此外,苗族的婚恋习俗也颇具特色。

苗族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游方”的方式相识相恋。

在游方过程中,男子会吹奏芦笙,女子则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双方在舞蹈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

一旦双方情投意合,便会互赠银制礼物,作为定情信物。

二、侗族的风俗侗族是贵州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鼓楼、大歌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的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侗族人议事、娱乐的场所,还是侗族文化的象征。

在鼓楼旁,往往还会有一座风雨桥,供人们休憩、避雨。

侗族的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侗年、吃新节等,人们会聚集在鼓楼前,唱响大歌,欢庆佳节。

此外,侗族还有独特的婚恋习俗,如“行歌坐月”、“偷亲”等,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

三、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主要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地区。

布依族的服饰以蓝、白、黑为主色调,注重刺绣和蜡染技艺的运用。

在布依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人们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节庆中,布依族的铜鼓和唢呐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们为节庆增添了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布依族的居住习俗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养畜或堆放杂物。

贵州百里画廊简介

贵州百里画廊简介

贵州百里画廊简介
贵州百里画廊,位于贵州省北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

百里画廊景区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是集山水、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景区。

它是贵州一道亮丽的风景,是贵州旅游的一块“瑰宝”。

百里画廊景区可分为水上田园、喀斯特奇观、古树名木和民族风情四大块。

百里画廊,山奇水秀,如诗如画;峰林怪石,鬼斧神工;峡谷幽深,神出鬼没;古树名木、民族风情异彩纷呈。

这里有雄奇瑰丽的山,有雄奇瑰丽的花和草……
水上田园位于百里画廊景区中部。

这里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平地开阔。

这里被专家称为“世外桃园”,是目前贵州最大的一块天然盆景园。

百里画廊水上田园的山水风光集南方山水之灵秀和北方山水之雄奇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山得水而活,水因山而灵”的绝妙画卷。

喀斯特奇观位于百里画廊景区中部,它是由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层层叠叠的喀斯特峰丛构成的。

由于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流水作用,这些峰丛有的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长出了翠绿
— 1 —
碧绿的叶子;有的则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蜘蛛。

— 2 —。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以下是一些贵州苗族的风俗特点:
1.侗寨建筑:贵州苗族传统的村寨建筑以侗寨为主,建有木
质的吊脚楼。

吊脚楼通常有三层,底层用于存放家畜和农
具,中间层是厨房和休息区,顶层是卧室和起居室。

吊脚
楼突出于山体之上,形成了苗族特有的村落风景。

2.银饰和服装:贵州苗族的女性喜欢穿着华丽的服装,搭配
精致的银饰物。

其中,苗族的代表性服装包括蓝色的大襟
绣花长衫、黑色的长裤和腰带。

女性还喜欢戴着银质的耳
环、项链、手镯、腰饰等饰品,这些饰品常常精美且繁复。

3.花山节:花山节是贵州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传统
的婚庆节日。

节日期间,村寨装饰得五彩斑斓,人们穿着
节日盛装,进行舞蹈、歌唱、荡秋千等庆祝活动。

节日期
间还会进行传统的苗族婚礼仪式、相亲和婚配活动。

4.阿妹赛歌:阿妹赛歌是苗族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常
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进行演唱。

阿妹(即女歌手)用咬丝
和托声的技法演唱,歌曲内容通常讲述爱情、婚姻、生活
等主题,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和祝福。

5.赛龙船:苗族有传统的赛龙船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份举
行。

人们装扮成龙形,以龙船竞赛的形式庆祝丰收和祈福。

以上是贵州苗族的一些风俗特点,这个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
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松桃苗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松桃苗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松桃苗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
松桃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当地久负盛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松桃苗族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就松桃苗族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特殊的民族文化。

首先,松桃苗族的语言和文字传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松桃苗族的口头语言一直以来都得到了重视和传承。

同时,针对苗族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以确保这一独特的文字传统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松桃苗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弘扬。

例如,苗族的
传统节日“苗年”、“吃新节”等依然在当地保持着浓厚的民俗风情,成为了吸引游客和研究者的重要文化资源。

同时,一些传统的苗族手工艺制作技艺也在当地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松桃苗族的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族的独特音乐和舞蹈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使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

最后,松桃苗族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支持。

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
纷纷支持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投入到苗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

这不仅有助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松桃苗族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魅力
和价值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松桃苗族文化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贡献着独特的光彩。

松桃苗族文化名县

松桃苗族文化名县
苗族历史文化名城 ——松桃
松桃位于贵州东北部,是苗族最早迁入贵州的 地方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苗族迁入。从此一 部分苗族开始在此定居。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自己 的文化。
松桃苗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和发展逐渐 把松桃发展成为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绝 技艺术之乡和贵州省花鼓艺术之乡,民族民 间文化丰富多彩,而作为松桃民族民间艺术 之一的“苗族刺绣”,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 础和文化渊源 。还有松桃苗歌也是松桃苗 族人民用来表达自己生活的宝贵文化瑰宝 。 更有苗王城这座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 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 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
撑杆提 米
刀尖上的舞蹈
斜走大刀
产泛传更诸和 要苗 的 , 承 是 值 素族松 精 继 人 一 、 于傩桃 华 承 数 种 研 一戏民 , 和 众 综 究 体 价具弘多合,的间 值有扬,艺既舞绝 和极了表术是蹈技 历高苗演,苗、集 史的族奇其族杂民 价艺民特历传技间 值术间,史统、信 观文影悠 音仰 。赏化响久技乐文 价遗广,艺等化 ,
松桃苗族人和其他苗族人一样,由于历 史原因,被迫迁入大山深处,他们大都分散 居住在群山峻岭、深山峡谷之中,他们为了 生存,辛勤生产,他们惟一的方式是用歌乐 形式来交流思想和感情。由于苗族在不断迁 徙中,文字逐渐消亡,他们的文化传承也只 能靠歌唱形式来实现。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也是通过歌唱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在各种历 史和文化熏陶下,松桃苗歌产生了。至今是 松桃苗族人民过年过节,用来表达喜悦的最 好方式。 松桃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具有很明显的独特性。
汉、苗、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 杂居的地方。很好的为我展现了千百年 来我国西南地区民族融合的过程。 具有 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石柳邓本名不叫柳登。 “柳邓”在松桃苗语中是保 卫家乡的意思。因为松桃苗 族人民感激他为了苗族并带 领松桃苗族起来反抗清朝的 压迫统治,松桃苗族人民就 用“柳邓”这个词来表达对 这为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神奇苗乡大美松桃

神奇苗乡大美松桃

神奇苗乡大美松桃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6年第9期文/袁放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自治县之一,它地处贵州、湖南和重庆的结合部,自古就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名,被称为黔东门户,中国南方长城遗址就位于这里。

在这里,一些神秘、古朴、离奇的巫文化依然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有味道,绚丽壮美的自然风光历经千年,容颜依旧。

松桃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梵净山方圆达300公里,松桃正处于它的怀抱之中,行走在松桃大地上随处可见一处处的美景,宛若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

松桃的响水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群山环绕之中响水洞的千亩梯田,仿佛留住了往日的时光,宛若遗世而独立的世外桃源。

还有松桃县的黔东草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够想到在这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在海拔1300米的山顶上,竟然有上万亩的草场。

在梵净山下的万亩茶场上,茶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谷雨茶;在响水洞美丽如画的梯田里,几个村民正忙于耕作;在县城的老手艺人龙根主,正在制作银器,年轻的绣娘们忙于刺绣;在苗王古城里,演员们正在排练新的舞蹈;在松桃的村镇里,绝技绝活正在上演。

日子像往常一样平淡而忙碌,不过松桃却洋溢着一股喜庆的气氛,2016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6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年头,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松桃在历史上处在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傩巫文化和汉文化之间,长期交相影响结合部世代居住于此的苗族人充分吸取各类古文化体系中的精华,创造了自己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绝技绝活就是这棵文化大树上的一支奇葩。

寨英古镇被称为梵净古都,在明清时期这里是一座不夜城,有着小南京的称号。

每当夜幕降临,古镇却是锣鼓喧天、鞭炮震响、龙灯滚翻、人流涌动,不时礼花升空将小镇映得更加美丽。

每年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

相传是为了纪念苗族的古代英雄亚努,每年这个时候松桃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种传统的绝技绝活纷纷亮相。

松桃苗族花鼓

松桃苗族花鼓

松桃苗族花鼓
松桃苗族花鼓舞,是松桃苗族人民集祭祀,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等而创建的一贡民族民间舞蹈。

这里的苗族人民把它称作“哪喏”(即:侧击或闪击鼓面的意思),这里的汉族人民将其称为“花鼓”或“花鼓舞”。

松桃苗族花鼓舞,主要分布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的瓦窑一带苗族村寨。

其鼓具分为两面鼓和四面鼓,其舞蹈分为两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共有80余种类型,以及100余式基本动作套路。

表演时,两面鼓横置于鼓架上,以一人在其鼓身正中敲击鼓点作为指挥,在鼓的两面分别各站一人或各站二人侧击鼓面而舞;四面鼓的表演则须在其一旁另设一个两面鼓,同样以一人敲击两面鼓的鼓身作指挥,舞者四人或八人分别站立于鼓的四面,绕鼓而舞。

用作敲点的两面鼓,亦可着人同时进行配合表演。

松桃苗族花鼓舞,具有较强的祭祀性、叙事性、仿生性特征。

由于是侧击鼓面而舞,其中又有一项别具一格的四面鼓,形成了别于其他鼓类的独特风格。

其舞蹈动作古朴大方,节奏明快而欢乐,深受这里的苗汉人民所喜爱。

松桃苗族花鼓舞内涵丰富,蕴藏了丰富的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科研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松桃厅志》上记载苗族的装 束是:“青布裹头,衣尚青短,仅齐膝.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 刺绣、蜡染、裁毕节纳雍苗族服饰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 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 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 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 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 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 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苗族的银饰
苗族银饰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 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3
在 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桃苗绣”,是松桃苗族民间群体记忆传 承的手工刺绣技艺,是以贵州省松桃为中心 的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刺绣产品的 总称。它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 是勤劳智慧的松桃苗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 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 有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主要以 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 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 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 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 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松桃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即能唱歌、会走路即能跳舞”的美誉, 舞姿洒脱奔放,苗族飞歌婉转悠长。苗族的民居、饮食、服饰、歌舞、习俗特色 浓郁,更加展现出松桃独特的民族风情。
1
一、松桃民族风情的特色
苗族的服饰
男着裤、女着裙。裙多至数匝百褶, 翩跹甚风。富者以银丝作假髻,副以 银笏,形仿雁翎,然冠于首”。在今天, 在一些重大的祭祀仪式上,妇女必须 穿着花裙,否则将被视为一种亵渎先 人的行为。
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 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艺术大师 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 “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 之,难以免俗。”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 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 组合,搭配鲜艳明快的色彩,形成一个丰满 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传统的松桃苗绣刺绣工艺通常有三种, 即剪绣、绘绣、挑花。剪绣是先用纸剪好图 案或花样,贴在绣布上用丝线依样刺绣,配 色和针法根据纹样特点而定;绘绣是先用笔 沾白汁水描图样于颜色布上,在花绷架上以 彩线刺绣;挑花又称数纱绣,苗族东部方言 称之为”Sheut xinb sod”,即在布面的经 纬线上数纱挑绣,这种针法又叫挑绣或十字 挑花。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各种银饰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以项圈为例,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 婚必备之物。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 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 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 ——民族风情
2013 级社会工作 杨宪国 梁运桃
指导老师:陈为兵
1
贵州­松桃民族风情简介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 1956 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 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面是本省山水秀丽 的铜仁市,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称。
历史上,松桃处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的缓冲地带,同时受中原 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共同影响,文化的边缘化特征明显,商业文化不发达,使这里 得以保存有很多原生态的古老习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楚文化的孕育下,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使得松桃民族风情古老神奇, 有被文化界誉为“戏剧活化石”的神秘的苗族傩戏;有蜚声海内外、堪称中华百 绝的“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绝技;有威猛雄健的苗家四面鼓舞,气势恢弘的 寨英滚龙,剽悍激越的苗家狮舞;有保存完好的梵净古道,中国南长城遗址的各 种古城、雕堡、烽火台,豹子岭;有被誉为”小南京”的寨英古镇,“王者之城” 之称的苗王城,古老的云落屯悬棺故事传说和苗族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这一切 已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 为“阑干斑布”。 而松桃苗族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 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 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的建筑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
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 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 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 的“王者之城”。
苗族银饰带着浓厚的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存光明的寓意,也体现了巫 文化的精神内涵。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 银簪及插上银梳、塑胶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 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 蜡染巾。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 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苗族的刺绣
加拿大文化基金会人员参观苗绣 鼓舞
服饰上的刺绣 4
苗族的蜡染
蜡染是苗族著名古老的传统工艺,历 史悠久。松桃苗族蜡染,是先把图案帖于木 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 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的花模间,将 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找开 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蜡染大多出自妇女之手。其水平高低,不在 于制作方法,而在于蜡绘艺术。技艺精湛者, 一般不先画样,也不用直尺圆规,仅凭构思 和手工技巧,就能使所绘图形均匀、对称、 大方、美观。蜡染图案多得无法统计。 据 《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