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松桃旅游景点

松桃旅游景点
松桃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地方。
以下是松桃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金龟山:位于松桃县县城区,是一个以观赏金龟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拥有千米长的金龟河谷风景带和红石林景观。
2. 奇岩峡谷:位于金龟河流域,是一个被岩壁环绕的峡谷景观,景色壮丽,有深潭、瀑布和峭壁等自然景观。
3. 红果林:松桃县境内有大片的红果林,是中国最大的红果林分布区之一。
秋天时,红果树上的果实呈现出红色,非常壮观。
4. 穿龙岭景区:位于松桃县与湖南省交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峡谷景区,有瀑布、峭壁和峡谷等景观。
5. 百里慈云山:位于松桃县西南部,是贵州省境内的一座名山,以其独特的云海景观而闻名。
在晨曦或黄昏时分,山脊上常常出现翻滚的云海,十分壮观。
6. 龙宫洞:位于松桃县濛水江边,是一个以溶洞景观为主的景点。
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和地下河流景观,游客可以进行探险和漂流等活动。
7. 柳岩景区:位于松桃县濛水江边,是一个以柳岩瀑布和丹霞地貌为主的景点。
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
以上只是松桃县的一些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值得游览的地方。
松桃“苗族四月八”传递盛世和谐新风

的载体 。一部 “ 四月八”传统节 日的 演变发展史 ,也 是 的瞬 间。 部记录着苗族人 民勤劳智 慧、勇于 拼搏 、敢于抗争 的 “  ̄ ̄0 0 族 ‘ 松 l 1苗 2 四月 八 ・ 龙 ’系列 活动 ” 当 接
“ 龙 ” 队伍 出发 。 接
苗族 民问绝技绝 活之 一的 “ 杆提 米”表 演。 秤
“ 接龙”表演——神秘而精彩的艺术享受
法至 “ 接龙 ”求福祉 ,龙踞 苗 乡佑 平安。
政 涠 “ 接龙” 重 花 据主持 此次活动 的松桃苗族 自治县 副县长 龙宪碧介
府 举 垣 O0 四月八 ・接龙 ’系列 活动 ” , 行绍 , “ 桃2 1 苗 族 ‘ 县 松
盛会 ,加快发展的盛会。
( 桂平/ ) 侯 摄
情 最为集 中的苗族 自治县 。长期 以来 ,地 处黔 、渝 、湘 奋 斗史。如今 , “ 苗族 四月八 ”在其深厚 的历史和 文化 天 ,湖南 花垣 、凤凰 ,重庆秀 山等湘黔渝 边区数万群 众 三 省市结合部 的松桃有着 多姿多彩 的民族 民间文化 :世 积淀上又增添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时 从 四面八 方赶到现场 ,观赏这难 得一见 的民族传统 文化 代 聚居于此 的苗族人 民造就 了独特 的民族 风情和绚丽 多 代 新 内容 ,成 为各 民族 自觉参 与 “ 增进 民族 团结 ,繁荣 节 日盛宴。 彩 的 民间文化 。傩戏傩技绝 活也走 出国门 。远赴欧美和 民族文化 ,发 展民族经济 ”的重大节 日。我们将一 如既 日本演 出 ,被 誉 为戏剧 的 ‘ 活化 石 ’,引起 了越来越 多 往地把苗族 “ 四月八” 民族 传统节 日活动办好 、办出成 化 旅游 更 具浓郁 的 民族 性 、地 方 性和 区 域性 ,已获 得 的 中外游人和文化考察学者 的关注 。” 松桃苗族 自治县 效 ,不 断提 升活动档次 ,丰富活动 内容 ,力争 将一年一 镇 广 凰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

滚龙艺术
徽派建筑
长街宴
桶子屋 9
松桃花鼓和茶灯
松桃四面鼓(即花鼓),其主要流传于 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及其周边 地区。有神鼓、年鼓、战鼓、情鼓、迎宾鼓、 拦路鼓、叙事鼓等 80 余个鼓舞类型、120 多式动作套路。击鼓者自击自舞,自由潇洒, 大方,是苗族的经典之一。
苗族银饰带着浓厚的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存光明的寓意,也体现了巫 文化的精神内涵。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 银簪及插上银梳、塑胶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 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 蜡染巾。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 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三声,奏表文(即向神灵祈福)、打卦子、 把表文上奏三十三天昊天金阙。达到还愿目 的,愿主人“祈福平安”。
其出戏(即傩戏)共有“二十四戏”、 戏中有“报福二师、先锋小姐、干生八郎、 破嘴秦童、卖酒娘子、大姨妈做媒、…..秦 童娘子送夫、讲春、打梁三土地、….开山 大将、师娘钩阴愿、钩愿判官”等 24 戏表 演,但在 24 戏中,戏戏相连(联),在戏剧 中还要请主人与神相见(即戏中的傩面具), 在当地还愿出戏,主要是一种戏剧表演,结 合各戏中的戏剧人物形象,用说笑话、讲丑 话,戏中带有幽默等方式来表达 24 戏中各 傩神的人物形象,前去观望的宾客也不会生 气,笑迎观赏。各戏的傩面具也是似人非人, 戏唱腔及语言表达各有不同,你吟我唱、动 作变化多端。部分戏剧持有法器是根据戏中 人物来配备,还有打咚咚哐(乐器锵锵)的 乐师们,在表演中打法也是有所不同,会根 据戏剧的不同场景齐声配乐。傩戏表演少则 一人完成、多则 3 到 4 人共同完成。分为主 戏和插戏,还这种愿供奉的神灵就是“喜傩 神,必须要说笑话,讲丑话,这样还愿才“钩 得明、了得清”。但戏中 “钩愿判官”也是 整个还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法事。愿主 人要红猪一口,鸡鱼三牲来感谢神灵,在人 看来,每场出戏都好玩,但最为搞笑的是就 数 “打秦童”,这场戏差不多要 4 个小时才 能完成,戏师要饮 36 杯酒,其中有 3 至 4 人搭档插戏等。
松桃县特色

松桃花鼓作为松桃苗族文化艺术的象征之一, 在各种重大的活动以及各个节日里,都是必不 可少的一项内容。
花鼓舞,苗语叫“保诺”
四面花鼓舞是瓦窑花鼓“鼓中之王”
苗家花鼓舞表演
所谓上刀山,就是用20多把锋利的刀子与一根粗壮的圆木 柱制作而成的“丰”字形的梯子,刀刃朝上刀背朝下,表演的 技师裸掌赤脚附梯而上,每一脚每一步都实实在在的踏在锋利 的刀刃上,而且整个表演过程当中还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惊险动 作。如:单手悬空、倒挂金钩和大鹏展翅等等,无不让观众为 其捏一把汗。而下火海则是把10来块烧得通红的钢板搁置在一 块平放于地面的木板上,由于钢板的超高温,使得木板很快的 升起青烟甚至串出火苗,此时技师们便光着脚丫,从容的从钢 板上踏过。那种超人的气魄无不令人感到震撼和拍手叫绝。
四面花鼓舞是由双面花鼓舞衍变而来的, 又被称之为八音协奏,不但是松桃苗族花鼓的 鼓中之王,同时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 象征。与双面花鼓相比,四面花鼓的表演动作 更为繁杂,难度也更大,场面恢弘热烈、气势 博大、彩绸交织、色彩缤纷、激情澎湃。
自1989年起,随着贵州省和国家的有 关艺术团成功出访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 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得到了中外 观赏者的高度赞誉,被中外学者和游客称赞 为“当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千里苗疆第一门)
虽然阅世千古、 物换 星移, 但生活在这里 的苗族同胞仍 旧保留着古朴 迥异的风俗习 惯、独立完整 的民族语言和 奇异独特的民 族绝技等等。 这些另类而奇 特的文化奇葩 宣扬了这片土 地的诡异与绚 丽,而那些随 处可以见的苗 族妇女,穿戴 着独具风韵的 苗族服装,更 是展现了一个 多才彩的松桃。
我的家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松桃苗族自治县
贵州景点特色介绍

贵州景点特色介绍
贵州是一个美丽的省份,拥有许多壮丽景点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以下
介绍几个著名的贵州景点。
1.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南36公里处。
它是
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高达77.8米。
瀑布的水流声如雷霆般,连绵不绝,十分壮观。
2.荔波小七孔:荔波县的小七孔是一个独特的地貌景观,是由七个天
然的石洞和石桥组成。
每个石洞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独特的石柱、石
钟乳和石笋等。
3.青岩古镇:青岩古镇是贵州省最有名的古镇之一。
它是一个传统的
汉族村庄,由明清建筑组成。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一个非常
适合漫步和探索的地方。
4.松桃苗族侗族自治县:松桃县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地方。
侗、苗
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如苗绣、侗歌、苗族的木器制作等传统的手工艺。
5.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省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苗族人
民住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中,建造了许多相互联系的木屋和桥梁。
你可以了
解到苗族的文化、饮食、服装和居住方式。
贵州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地方,拥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和独特
的风情。
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文化遗产,贵州都会是一个完美的旅
游目的地。
松桃苗族传统婚礼习俗查询

松桃苗族姑娘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群众中,男女青年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表达爱慕之情的形式——掐手。
松桃苗族远亲同姓结婚是对封建婚姻思想的抵抗,冲破了传统观念,是婚恋自由的一种解放,让更多人可以得到自己向往的自由。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群众中,男女青年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表达爱慕之情的形式——掐手。
这里的苗族青年男女,每逢过“四月八”、“龙舟节”、“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以及平时赶场邂逅,如果男方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但又不知女方态度如何,为了试探女方的态度,便悄悄走到女方背后,伸手轻轻地掐一下女方的小指。
如果女方乘机也背过手轻轻掐一下男方的手,或者回眸一笑,递个会意的眼色,就表示接受了男方的情意,可以交往。
如果不愿意,也不能当众拒绝,只能不理会而已,当众拒绝被认为不礼貌,没有教养,再不可交。
男女青年通过掐手后,表示男女双方的饿心已经融合,算是定情了。
以后就可以邀约相会,互吐衷情,直到双方能互相理解,达到爱情的高峰,双方就可以结婚了。
长期以来,松桃苗族同胞有一个传统的婚姻风俗,近亲的表兄表妹可以结婚,但远亲的同姓青年男女却不能结婚。
致使近亲联姻比比皆是,同姓远亲结婚却遭到禁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务范围越来越广。
一些外出务工的苗族青年也看到东南沿海和贵州思秉等许多地方,李姓和李姓,张姓和张姓,吴姓和吴姓等,只要不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尽管是同姓,都可以结婚。
而贵州松桃当地政府也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禁止近亲结婚,以免影响到下一代的质量,而远亲同姓结婚是不受限制的。
松桃苗族远亲同姓结婚是对封建婚姻思想的抵抗,冲破了传统观念,是婚恋自由的一种解放,让更多人可以得到自己向往的自由!。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在贵州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同胞,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其中芦笙节就是一场盛大而独特的狂欢。
芦笙节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这段时间举行,具体日期会因地域和村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到这个时候,整个苗寨就像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我有幸亲身参与过一次芦笙节,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非凡!还没走进寨子,远远地就听到了芦笙那悠扬的声音。
那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牵引着我的脚步不断加快。
一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身上那色彩斑斓的盛装。
女人们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百褶裙,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男人们则身着黑色或蓝色的对襟长衫,腰间系着绣花的腰带,看起来精神抖擞。
在寨子的中央,有一块大大的空地,那是芦笙舞的舞台。
只见一群年轻的苗族小伙手持芦笙,边吹边跳。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芦笙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
周围的人们也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好奇地凑近一位吹芦笙的大哥,仔细观察他手中的芦笙。
这芦笙可真是个精致的家伙!它是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中的人物。
芦笙的管上还插着一些鸡毛,据说这是为了增加芦笙的声音效果。
大哥看到我好奇的眼神,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这芦笙可是我们苗族的宝贝,它能传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不远处,一群小姑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也在欢快地跳着舞。
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眼神中透着纯真和快乐。
我忍不住加入了她们的队伍,跟着她们的步伐一起跳动。
一开始我还不太熟练,总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小姑娘们非常热情,耐心地教我。
慢慢地,我也能跟上她们的节奏,融入到这欢乐的氛围中了。
跳累了,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
这时候,一位阿婆走过来递给我一块糍粑。
糍粑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气,闻起来香喷喷的。
我咬了一口,软糯香甜,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阿婆笑着说:“孩子,多吃点,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可好吃啦!”芦笙节不仅有精彩的歌舞表演,还有各种有趣的比赛。
铜仁松桃的民俗活动作文

铜仁松桃的民俗活动作文“咚、咚,叮、叮……”清脆响亮的铜鼓声和一阵又一阵清越激昂的芦笙曲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原来是寨子里的男女老少们欢聚在“八月十五赛芦笙会”上,准备去参加芦笙比赛呢!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大娄山支系梵净山麓,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贵州省有名的水果之乡。
该县不仅有闻名遐迩的黔东蜡染,还盛产美酒---梵净山酒,被誉为“贵州茅台”。
特别是这儿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文化---芦笙文化更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是松桃境内苗族同胞吹芦笙、踩花鼓、跳铜鼓舞、唱山歌等民俗活动最集中的时间段,这就是著名的“苗族姊妹节”。
届时游客如云,多达10万余人次。
那古朴典雅的木楼群掩映于青山绿树丛中,显得格外迷人。
房前屋后到处都能看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宛若行走在画廊之中。
除此而外,这儿的农家饭也很好吃。
烤全羊,用刚出炉的红薯叶卷着肉片蘸蒜汁吃,喷香可口;干笋炖腊猪脚味道鲜美;香椿芽拌豆腐可称一绝。
难怪深圳一位旅游团的导游兴奋地说:“此番在松桃逗留期间感觉太值了,不仅观赏到了民族风情浓郁的民俗节目,品尝了特色小吃,领略了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朋友,真是受益匪浅啊!”我想今年夏天我们肯定要再度光临松桃!对吗?正当我沉醉在这悠扬的民俗歌舞中时,只听一个娇嫩而嘹亮的声音传来:“哟——。
”抬头望去,原来是几位漂亮的苗家姑娘穿梭般跳入眼帘。
她们手拿银器互相抛掷,碰撞出悦耳的金属声,犹如古筝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令人陶醉。
接下来的这种精彩表演让人久久难忘。
因为这是寨子里专门聘请来的专业师傅表演的民族体育项目“上刀梯”。
其实,说白了就是赤手空拳爬上高耸的刀梯,只见他两脚分开站稳了以后,纵身跃起,双手抓住离他半米左右高的刀刃往下攀登,同时将两腿挂在刀刃上向上挪移。
但见他身轻如燕,灵巧矫健,不愧是练过杂技的啊!我在惊叹之余又不禁拍案叫绝,并随即与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虽然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最终未能夺冠,但我已经尽力啦!瞧!刚才威风凛凛的猛士瞬间变成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孩童,脸蛋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松桃厅志》上记载苗族的装 束是:“青布裹头,衣尚青短,仅齐膝.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 刺绣、蜡染、裁毕节纳雍苗族服饰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 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 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 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 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 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 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苗族的银饰
苗族银饰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 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3
在 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桃苗绣”,是松桃苗族民间群体记忆传 承的手工刺绣技艺,是以贵州省松桃为中心 的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刺绣产品的 总称。它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 是勤劳智慧的松桃苗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 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 有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主要以 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 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 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 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 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松桃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即能唱歌、会走路即能跳舞”的美誉, 舞姿洒脱奔放,苗族飞歌婉转悠长。苗族的民居、饮食、服饰、歌舞、习俗特色 浓郁,更加展现出松桃独特的民族风情。
1
一、松桃民族风情的特色
苗族的服饰
男着裤、女着裙。裙多至数匝百褶, 翩跹甚风。富者以银丝作假髻,副以 银笏,形仿雁翎,然冠于首”。在今天, 在一些重大的祭祀仪式上,妇女必须 穿着花裙,否则将被视为一种亵渎先 人的行为。
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 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艺术大师 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 “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 之,难以免俗。”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 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 组合,搭配鲜艳明快的色彩,形成一个丰满 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传统的松桃苗绣刺绣工艺通常有三种, 即剪绣、绘绣、挑花。剪绣是先用纸剪好图 案或花样,贴在绣布上用丝线依样刺绣,配 色和针法根据纹样特点而定;绘绣是先用笔 沾白汁水描图样于颜色布上,在花绷架上以 彩线刺绣;挑花又称数纱绣,苗族东部方言 称之为”Sheut xinb sod”,即在布面的经 纬线上数纱挑绣,这种针法又叫挑绣或十字 挑花。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各种银饰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以项圈为例,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 婚必备之物。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 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 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 ——民族风情
2013 级社会工作 杨宪国 梁运桃
指导老师:陈为兵
1
贵州松桃民族风情简介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 1956 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 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面是本省山水秀丽 的铜仁市,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称。
历史上,松桃处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的缓冲地带,同时受中原 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共同影响,文化的边缘化特征明显,商业文化不发达,使这里 得以保存有很多原生态的古老习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楚文化的孕育下,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使得松桃民族风情古老神奇, 有被文化界誉为“戏剧活化石”的神秘的苗族傩戏;有蜚声海内外、堪称中华百 绝的“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绝技;有威猛雄健的苗家四面鼓舞,气势恢弘的 寨英滚龙,剽悍激越的苗家狮舞;有保存完好的梵净古道,中国南长城遗址的各 种古城、雕堡、烽火台,豹子岭;有被誉为”小南京”的寨英古镇,“王者之城” 之称的苗王城,古老的云落屯悬棺故事传说和苗族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这一切 已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 为“阑干斑布”。 而松桃苗族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 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 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的建筑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
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 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 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 的“王者之城”。
苗族银饰带着浓厚的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存光明的寓意,也体现了巫 文化的精神内涵。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 银簪及插上银梳、塑胶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未婚者挽高锥髻于头顶,戴无 底帽,已婚者挽平髻于头顶,搭方帕或 蜡染巾。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 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苗族的刺绣
加拿大文化基金会人员参观苗绣 鼓舞
服饰上的刺绣 4
苗族的蜡染
蜡染是苗族著名古老的传统工艺,历 史悠久。松桃苗族蜡染,是先把图案帖于木 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 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的花模间,将 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找开 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蜡染大多出自妇女之手。其水平高低,不在 于制作方法,而在于蜡绘艺术。技艺精湛者, 一般不先画样,也不用直尺圆规,仅凭构思 和手工技巧,就能使所绘图形均匀、对称、 大方、美观。蜡染图案多得无法统计。 据 《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