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点资料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是一个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贵州的非遗文化:
1.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是贵州省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人弹奏琵琶,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音乐形式在贵州省的侗族地区非常流行。
2. 苗族踩堆节:苗族踩堆节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在广场上堆起一座高大的“堆”,然后在上面跳舞、唱歌、吃喝,庆祝丰收和生命的延续。
3. 布依族唢呐:布依族唢呐是贵州省布依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唢呐,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4. 苗族蜡染:苗族蜡染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一种用蜡在布上绘制图案,然后将其染色的技艺。
这种技艺在贵州省的苗族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5.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由多人合唱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如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演唱,表达情感和思想。
6.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乐器之一,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管乐器。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同时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贵州省的一些非遗文化,它们代表了贵州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贵州省独特的文化符号。
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贵州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和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贵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苗族是贵州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特色十分鲜明。
苗族的服饰堪称艺术品,以其精美的刺绣和银饰而闻名。
苗族女子的盛装通常绣有各种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图案,色彩鲜艳,寓意丰富。
银饰则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头饰到胸饰、腰饰,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在苗族的节日中,芦笙舞是必不可少的。
芦笙悠扬的旋律中,人们翩翩起舞,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布依族也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布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石板房为主要特色。
石板房以石板砌墙,石板盖顶,冬暖夏凉,坚固耐用。
布依族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布依戏深受人们喜爱。
布依戏融合了歌舞、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同样闻名遐迩,通过蜡液的防染作用,在布料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色彩素雅,图案精美。
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是其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鼓楼造型独特,多为多层宝塔形,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风雨桥则集桥、廊、亭于一体,既实用又美观。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展现出侗族人民高超的音乐天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土家族的吊脚楼别具一格,通常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着地。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土家族的织锦工艺也非常出色,土家织锦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丰收和平安。
彝族的漆器工艺也颇具特色,漆器上的图案和色彩展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仡佬族的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居住建筑:土家族的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土楼,土楼是土家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2. 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以米饭为主,尤以米酒和酸辣口味的菜肴为特色。
土家族有“米攒主食,辣办佐餐”之说,米酒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
3. 舞蹈音乐:土家族舞蹈以“鼓舞”为主,其舞蹈形式独特,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鼓棒,伴随着鼓乐和歌声,展示出土家族豪放的舞姿和民族精神。
4. 头饰文化:土家族女性婚礼时戴有特色的头饰,如“鸡冠帽”、“英雄帽”等,这些头饰多由精美的花朵、蝴蝶等装饰品组成,
体现了土家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性格。
5. 节日活动:土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朝阳节、马拉龙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为知名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芦笙演奏、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绣花文化:土家族女性擅长绣花,土家绣以其别致的纹样和绣工技法而闻名,多用于装饰服饰、床品等。
7. 婚俗习惯:土家族的婚礼活动独特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婚礼“抢亲”环节,新郎要在众人对新娘提出质疑后表演武艺,征服众人,才能娶到新娘。
贵州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宝藏,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贵州文化特色介绍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受游客们的热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贵州文化的特色之处吧。
一、独特的民俗文化1.鼓舞文化鼓舞是贵州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是在春节或其他重要节日庆典上进行。
鼓舞表演者穿上各色盛装,手持铜鼓,伴随着锣鼓声和歌声,舞动着身体,以传统的民间故事、戏曲和歌曲为表演素材,让观众跟随着音乐和舞蹈沉醉其中。
2.苗族民间舞蹈贵州苗族民间舞蹈表演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木玩偶舞、水花腿、银锅鼓等。
它们热情洋溢、动感十足、富有民族特色,向外界展示了苗族的独特风情。
3.花山节贵阳的花山节是贵州最大的传统文化节庆之一,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
节日期间,当地民众、游客和各地演艺团体汇聚一堂,在舞龙、舞狮、传统歌舞等表演中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二、美食文化的精彩展示1.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食,它的原材料主要有鱼、花椒、辣椒、姜、蒜等多种调料。
口感较为鲜美,酸辣可口,是广受国内外游客喜欢的一种特色食品。
2.酸汤肥牛贵州的酸汤肥牛同样也备受旅游者的关注。
这道美食的制作非常的简单,主要是用新鲜的牛肉配以强烈的酸汤味,口感独特、香气扑鼻,而且还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螺蛳粉螺蛳粉是贵州的一种特色食品,与广东的河粉、湖南的米粉不同,它是以螺蛳和米粉为主要原材料来制作的。
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中,蕴含了深厚的地方文化韵味。
三、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1.中国抖空竹中国抖空竹是贵州独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用陶瓷、竹子、木材等原材料手工制作而成。
它动感十足、颜色艳丽,独具风格,是全年龄段游客喜爱的手工制品。
2.织锦织锦是贵州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它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是今天中国境内唯一的非织物织锦的代表。
织锦色彩艳丽、纹理精美,充满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3.黔匠文化贵州被誉为“黔匠之乡”,具有丰富的手工艺文化遗产。
制作马鞍、骨雕、锡器、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已成为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的欣赏。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贵州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山水交融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家乡风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贵州家乡风俗的资料。
一、婚俗在贵州,婚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
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让新人和亲友们共同享受喜庆的氛围。
婚礼的传统仪式包括过门、拜堂、拜天地和敬茶等环节。
在婚礼上,新人穿着传统的婚纱和礼服,整个婚礼场面热闹非凡。
二、节日贵州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贵州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贵州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通常会有各种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民俗文化贵州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各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织布技艺等都是贵州独有的民俗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留着,成为了贵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饮食文化贵州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
贵州菜以酸辣味为主,而且讲究荤素搭配,口味独特。
例如,酸汤鱼、酸汤肥牛、酸汤豆腐等都是贵州菜的代表。
此外,贵州还有独特的茶文化,如苗族的“三道茶”和土家族的“破坛茶”,都是贵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服饰贵州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例如,苗族女子的长衫、侗族女子的蓝布襦裙、布依族女子的五彩长裙等都是贵州民族服饰的代表。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民居建筑贵州的民居建筑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例如,苗族的木楼、侗族的吊脚楼、布依族的风雨桥等都是贵州民居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七、民间艺术贵州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歌舞、绘画、工艺品等。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刺绣等都是贵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贵州的民风民俗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
以下是一些贵州的民风民俗特点:
芦笙文化:贵州是芦笙的发源地和主要流行地之一。
芦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管乐器,被广泛用于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
贵州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常常伴随着芦笙的演奏,展现了贵州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
侗族的歌舞文化:贵州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侗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
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特别是“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悠扬的歌曲而闻名。
侗族的歌舞常常在节日、婚礼和其他庆祝活动中演出,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关注。
彝族的火把节:贵州的彝族有着独特的火把节庆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庆祝新年和祈求丰收的重要活动,参与者手持火把,排成队伍跳舞、唱歌,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婚俗文化:贵州的婚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婚礼仪式各具特色,如苗族的“板凳婚”、侗族的“拔河婚”、土家族的“闹新娘”等,都展现了不同民族的传统婚礼习俗和风情。
彩绣技艺:贵州以其精美的彩绣工艺闻名。
贵州的彩绣作品色彩鲜艳,细腻华丽,常常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气息。
彩绣是贵州民间手工艺品中的重要代表,也是贵州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这些民风民俗特点展示了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方风情。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贵州的历史和民族特色,感受到贵州的独特魅力。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贵州,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独特的服饰、歌舞和节庆。
苗族的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和复杂的工艺而著称,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在这些节庆中,苗族人会举行盛大的银饰比赛、歌舞表演和斗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文化和技艺。
此外,苗族的婚恋习俗也颇具特色。
苗族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游方”的方式相识相恋。
在游方过程中,男子会吹奏芦笙,女子则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双方在舞蹈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
一旦双方情投意合,便会互赠银制礼物,作为定情信物。
二、侗族的风俗侗族是贵州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鼓楼、大歌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的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侗族人议事、娱乐的场所,还是侗族文化的象征。
在鼓楼旁,往往还会有一座风雨桥,供人们休憩、避雨。
侗族的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侗年、吃新节等,人们会聚集在鼓楼前,唱响大歌,欢庆佳节。
此外,侗族还有独特的婚恋习俗,如“行歌坐月”、“偷亲”等,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
三、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主要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地区。
布依族的服饰以蓝、白、黑为主色调,注重刺绣和蜡染技艺的运用。
在布依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人们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节庆中,布依族的铜鼓和唢呐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们为节庆增添了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布依族的居住习俗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养畜或堆放杂物。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精彩亮点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精彩亮点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
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首先,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令人瞩目。
苗族的银饰盛装,堪称艺术的杰作。
苗族女子的头饰、项圈、手镯等银饰,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银饰上的图案往往蕴含着苗族的历史、传说和信仰。
比如,蝴蝶纹象征着苗族的祖先,而牛角纹则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侗族的服饰则以其精美的刺绣而闻名。
侗族妇女用五彩丝线在衣物上绣出各种花鸟虫鱼、山川河流的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布依族的服饰简洁大方,多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其独特的蜡染工艺,使布料呈现出独特的花纹和质感。
其次,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也是一大亮点。
苗族的芦笙舞,舞者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芦笙曲调和舞蹈动作紧密配合,表达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侗族大歌更是闻名遐迩,这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歌声悠扬婉转,犹如天籁之音。
侗族大歌常常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上演唱,传递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故事。
布依族的铜鼓舞,则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舞者们围绕着铜鼓,踏着整齐的步伐,展现出布依族人民的团结和奋进。
再者,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
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靠在实地。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又能有效地防潮防虫。
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更是建筑艺术的瑰宝。
鼓楼造型独特,层层叠叠,飞檐翘角,是侗族人民集会和议事的场所。
风雨桥则横跨在河流之上,桥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艺术品。
布依族的石头寨,房屋多用石头建造,坚固耐用,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
苗族的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苗年期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斗牛、跳芦笙舞、唱苗歌等。
关于贵州的风俗

关于贵州的风俗贵州地处中国中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彩的省份。
这里的风俗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贵州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民俗、节日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
一、传统民俗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银饰,银饰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品。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每一种银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
2.侗族歌舞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侗族歌舞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木偶戏、花灯戏等。
这些歌舞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祖先等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布依族蜡染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蜡染布。
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染色和蜡涂抹,最终形成图案。
蜡染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节日习俗1.苗年苗年是苗族传统的新年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
苗年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铜鼓、唱苗歌等。
此外,苗族人民还会进行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2.侗族花山节花山节是侗族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花山节期间,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打花灯、唱侗歌等。
此外,花山节还有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3.龙舟节龙舟节是贵州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举行。
龙舟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龙舟比赛、吃粽子、赛艇等活动。
此外,还有燃放艾草、挂菖蒲、贴五色丝等传统习俗。
三、饮食文化1.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的传统美食,以鱼肉和酸汤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非常开胃。
酸汤鱼的做法复杂,需要选用新鲜的鱼肉和各种调料,烹饪时间也较长。
2.酸菜鱼酸菜鱼是贵州的另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酸辣口味的菜肴。
酸菜鱼以鱼肉和酸菜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有利于开胃消食。
酸菜鱼的做法相对简单,适合家庭烹饪。
3.酸辣粉酸辣粉是贵州的传统小吃,以面粉和各种调料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
贵州的文化特色

贵州的文化特色一、概述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贵州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民俗风情、艺术表现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详细介绍贵州的文化特色。
二、语言文字1.土话贵州境内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而在汉族中,也有着土话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
土话是指汉族地方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而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在贵州,土话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苗字苗字是指苗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具有独特的图案和造型。
苗字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和简化字,它不仅可以用来记录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民俗风情1.节日庆典贵州拥有着众多节日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灯节”和“苗族三月三”。
花灯节是贵州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各地民众都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进行游行和展览。
而苗族三月三则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届时,人们会穿上盛装,进行舞蹈、歌唱、打鼓等各种活动。
2.服饰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苗族女子的服装上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而侗族女子则喜欢在头发上插入银质首饰。
四、艺术表现1.音乐舞蹈贵州地区的音乐舞蹈非常多样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舞蹈和侗族歌舞。
苗族舞蹈以跳高脚为主要特色,跳起来轻盈优美;而侗族歌舞则以婉转悠扬为主要特色。
2.手工艺品贵州地区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绣和侗银。
苗绣是苗族女子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而侗银则是侗族人民传统的银饰制作工艺,以其华丽精致而著称。
五、结语贵州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贵州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多样性,并进一步推动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融合。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点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点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那么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怎样的一些特点我们知道,民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所以我们说贵州民间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实际上这也是贵州民间文化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保护价值的部份;当然,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内容,在民族民间文化中也有集中的体现。
可以说,贵州各民族、民间工艺、民间音乐、蹈、习俗风情、传统节日及等等,其中不但有古文化尤其是夜郎文化的若干遗存;有贵州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如、滇文化、等交融的遗迹:有明清之际“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大规模进行汉族移民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更有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土家等民族历时久远、个性独特的……多种文化类型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相处,共生共荣,不少村寨甚至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
这同贵州自古即为边鄙之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同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有关,也与各自身的凝聚力有关。
这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下述特点:其一是多元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多元共生,丰富多彩,文化生态的保存较好。
由于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都是边缘的边缘,即双重边缘,历史上中央政治权力常,控制较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遂有了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可能,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原始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的许多物质内容,以及非物质性的价值观、乃至文化精神,成为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的宝贵财富。
其二是二重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是在山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因为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艰难,贵州人凡做一事,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大的代价,遂养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性格特点。
又因为地处僻远,环境闭塞,致使贵州各族人民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间情形,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对外来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一、概况
几组数据
主要民族: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 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 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18个民族是世居贵州的民族, 后来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9个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人口1333.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少数 民族人口中,苗族429.99万,布依族279.82万,侗族 162.86万。
C
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 把处于化外之地的贵州少数 民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抗。
二、贵州少数 民族服饰文化
苗族
1
2
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 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穿在身 上的史诗”。
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 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 有的多达三四十层。
3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 围帕、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 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 帽饰。
三色扣边带,
红黄黑底色,
彝族
间色大摆裙.
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 衣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 “百节鞋”。腰系绣花短围腰, 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
白族
分布在贵州的从江、榕江、天柱、锦屏等一带。喜欢挂金戴银, 人人有首饰。首饰多种多样、五光十色。
侗族
布依族
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 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 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 (或大襟长衣)和长裤。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 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 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带 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 饰物。
彝族婚礼组图
苗族传统节日 较多,有苗年、 四月八、龙
祭萨 花炮节 姑娘节 赶社 花 炮 斗节 牛 节 播种节 尝新节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以下是一些贵州苗族的风俗特点:
1.侗寨建筑:贵州苗族传统的村寨建筑以侗寨为主,建有木
质的吊脚楼。
吊脚楼通常有三层,底层用于存放家畜和农
具,中间层是厨房和休息区,顶层是卧室和起居室。
吊脚
楼突出于山体之上,形成了苗族特有的村落风景。
2.银饰和服装:贵州苗族的女性喜欢穿着华丽的服装,搭配
精致的银饰物。
其中,苗族的代表性服装包括蓝色的大襟
绣花长衫、黑色的长裤和腰带。
女性还喜欢戴着银质的耳
环、项链、手镯、腰饰等饰品,这些饰品常常精美且繁复。
3.花山节:花山节是贵州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传统
的婚庆节日。
节日期间,村寨装饰得五彩斑斓,人们穿着
节日盛装,进行舞蹈、歌唱、荡秋千等庆祝活动。
节日期
间还会进行传统的苗族婚礼仪式、相亲和婚配活动。
4.阿妹赛歌:阿妹赛歌是苗族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常
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进行演唱。
阿妹(即女歌手)用咬丝
和托声的技法演唱,歌曲内容通常讲述爱情、婚姻、生活
等主题,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和祝福。
5.赛龙船:苗族有传统的赛龙船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份举
行。
人们装扮成龙形,以龙船竞赛的形式庆祝丰收和祈福。
以上是贵州苗族的一些风俗特点,这个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
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这里的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传统,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贵州的文化特色,带您领略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其中,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他们各自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
贵州的文化因此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体系。
二、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苗族是贵州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苗族的服饰十分华丽,女性常常身着蓝色的长裙和银饰,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苗族的舞蹈和歌曲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此外,苗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如苗族的“龙船节”和“踩山节”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三、侗族文化的魅力之旅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的歌舞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笛子、口弦等乐器演奏出动听的音乐,舞蹈则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侗族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独特,他们建造的“侗寨”是贵州的一大景观。
侗寨以其独特的木质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成为了贵州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四、布依族文化的魅力展示布依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以纺织和染色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服饰和纺织品十分精美,常常以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布依族的染色技术也非常出色,他们通过传统的染色工艺将布料染成各种色彩斑斓的图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此外,布依族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他们建造的“依族楼”是贵州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水族文化的独特之处水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居住在贵州的一些水乡地区。
水族的文化以其独特的船屋建筑和水上生活方式而闻名。
水族的船屋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他们将房屋建在木船上,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村落。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独特力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犹如璀璨的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先,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
苗语、布依语、侗语等多种语言,各自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这些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例如,苗族的古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用苗语传唱着祖先的英勇事迹和民族的历史变迁;布依族的摩经,用布依语记载着宗教信仰和生活智慧。
这些语言文字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递着民族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
服饰文化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苗族的银饰盛装,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造型令人赞叹。
苗族女子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绣有精美图案的花衣,银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侗族的服饰则以其素雅、简洁的风格著称,蓝白相间的侗布,搭配精美的刺绣和织锦,展现出侗族人民的质朴与勤劳。
水族的马尾绣更是独具特色,将马尾毛缠绕在丝线中,绣出的图案立体感强,生动逼真,体现了水族人民高超的刺绣技艺。
在建筑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靠在实地,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又具有通风防潮的功能。
侗族的鼓楼,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是侗族人民集会、议事的重要场所。
鼓楼内部的梁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和审美情趣。
布依族的石头寨,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房屋坚固耐用,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石头建筑群。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饮食文化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酸汤鱼,以其独特的酸味和鲜美的口感闻名遐迩。
酸汤采用特殊的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鱼肉鲜嫩爽滑,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贵州特色历史文化

贵州特色历史文化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位于云南、四川、湖南、重庆等省市的交汇处,是中国山地区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贵州特色历史文化的一些介绍:1. 侗族文化贵州是侗族聚居地,侗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侗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
侗族文化是贵州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包括侗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侗族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还经常用于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
2. 风景名胜区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包括黔东南三江侗族风景名胜区、贵州荔波天生桥、九龙洞风景区、贵阳花溪公园等。
这些景观体现了贵州省的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多样性,并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3. 历史遗迹贵州省还拥有许多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是贵州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历史遗迹包括黄果树瀑布、陵水古城、纳雍龙宫、贵城古城等。
这些遗迹记录了贵州省的历史和文化,是了解贵州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4. 资源优势贵州省还有许多资源优势,这些资源包括贵州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
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有色金属产区和农产品产区,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
这些资源为贵州省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启示。
5. 传统文化贵州省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系统。
这个文化系统包括贵州省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宗教和美食等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包括歌舞、戏曲、民俗、民居、传统手工艺和饮食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是贵州省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贵州的文化多元丰富,其中最为鲜明独特的就是贵州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贵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底蕴。
下面将从贵州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和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历史渊源贵州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远古时代,贵州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贵州地区的民族特征开始形成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贵州被设为疆理州,这标志着贵州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
此后,贵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民族风俗贵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
比如,苗族的芦笙舞是苗家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闻名。
而布依族的龙船节则是布依族人传统的庆祝节日,人们会手持彩绸在河流上举行盛大的划龙船活动。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不同族群的特点和价值观。
三、民族服饰贵州各民族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精美绝伦,往往能够通过外观和细节展示出贵州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是苗绣,以其绣工精细和色彩鲜艳而著称。
而侗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图案和工艺,每一件服饰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艺术贵州的传统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民间歌舞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最为著名。
贵州的舞蹈艺术形式也非常独特,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著称,杂技、马术等也是贵州的传统艺术形式。
而贵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织布、编织等,以其工艺精湛和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
五、文化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民族文化,贵州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贵州大力保护和修复了一批古建筑和历史遗址,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总之,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通过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体系。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何独特力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何独特力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力首先体现在其多样的语言上。
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种语言都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反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
例如,苗族的古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用苗语讲述着民族的历史和传说,传递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
服饰文化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独特力的重要体现。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苗族的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造型而闻名。
银冠、银项圈、银手镯等饰品,不仅是美的装饰,还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布依族的服饰则以蓝、青、黑等颜色为主,简洁大方,其图案多以自然元素如花朵、蝴蝶等为灵感,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建筑风格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独具魅力。
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鼓楼高耸入云,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不仅是侗族人民聚会、议事的场所,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风雨桥则横跨江河,桥廊上建有亭台楼阁,既能遮风挡雨,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上层住人,下层储物或养牲畜,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山区的环境,又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贵州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铜鼓舞、侗族的大歌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芦笙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勇敢和豪爽。
铜鼓舞气势恢宏,舞者手持铜鼓,边敲边舞,充满了力量感。
侗族大歌则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旋律优美,和谐动听,仿佛是天籁之音。
这些歌舞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民族情感的抒发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饮食文化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的酸汤鱼、布依族的八大碗、侗族的腌鱼等美食,各具风味。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点

那么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怎样的一些特点?我们知道,民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所以我们说贵州民间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实际上这也是贵州民间文化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保护价值的部份;当然,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内容,在民族民间文化中也有集中的体现。
可以说,贵州各民族、民间工艺、民间音乐、蹈、习俗风情、传统节日及等等,其中不但有古文化尤其是夜郎文化的若干遗存;有贵州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如、滇文化、等交融的遗迹:有明清之际“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大规模进行汉族移民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更有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土家等民族历时久远、个性独特的……多种文化类型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相处,共生共荣,不少村寨甚至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
这同贵州自古即为边鄙之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同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有关,也与各自身的凝聚力有关。
这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下述特点:其一是多元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多元共生,丰富多彩,文化生态的保存较好。
由于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都是边缘的边缘,即双重边缘,历史上中央政治权力常,控制较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遂有了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可能,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原始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的许多物质内容,以及非物质性的价值观、乃至文化精神,成为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的宝贵财富。
其二是二重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是在山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因为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艰难,贵州人凡做一事,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大的代价,遂养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性格特点。
又因为地处僻远,环境闭塞,致使贵州各族人民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间情形,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对外来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
这就造成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心理中既开放又封闭的二重性。
因为开放,贵州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历来能与各种外来文化和平共处,对先进文化有向往、渴慕之心,自古便有好学、兴教的传统。
贵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贵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点体现在饮食文化、剪纸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1、饮食文化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
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
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
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
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2、剪纸文化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
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
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3、居住文化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
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
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
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
4、服饰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
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
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5、民族文化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
贵州省各地活跃着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
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怎样的一些特点?我们知道,民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所以我们说贵州民间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实际上这也是贵州民间文化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保护价值的部份;当然,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内容,在民族民间文化中也有集中的体现。
可以说,贵州各民族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习俗风情、传统节日及宗教信仰等等,其中不但有古文化尤其是夜郎文化的若干遗存;有贵州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如巴蜀文化、滇文化、楚文化等交融的遗迹:有明清之际“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大规模进行汉族移民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更有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土家等民族历时久远、个性独特的民族文化……多种文化类型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相处,共生共荣,不少村寨甚至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范式。
这同贵州自古即为边鄙之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同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羁縻政策有关,也与各民族文化自身的凝聚力有关。
这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下述特点:其一是多元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多元共生,丰富多彩,文化生态的保存较好。
由于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都是边缘的边缘,即双重边缘,历史上中央政治权力常鞭长莫及,控制较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遂有了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可能,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原始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的许多物质性文化内容,以及非物质性的价值观、道德观乃至文化精神,成为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其二是二重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因为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艰难,贵州人凡做一事,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大的代价,遂养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性格特点。
又因为地处僻远,环境闭塞,致使贵州各族人民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间情形,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对外来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
这就造成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心理中既开放又封闭的二重性。
因为开放,贵州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历来能与各种外来文化和平共处,对先进文化有向往、渴慕之心,自古便有好学、兴教的传统。
因为封闭,则容易产生盲目的自大情绪;而在面对强势文化时,又容易转化为自卑。
因自卑而盲从,对外来文化缺少择取,容易导致民族民间文化的流失。
其三是道德性。
贵州民族民间历来以习惯法约束个人行为,但最主要的则是通过文化承传的方式,实行传统道德的影响与教化。
道德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到法律强制与经济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示范作用,所以在贵州民族民间,无论政治权力如何更替,历史风云怎样变幻,他们的道德规范、道德理想诸如惩恶扬善、敬老爱幼、互助互爱、扶危济困、崇尚勤俭、反对好吃懒做、偷盗行为等等大部份都能通过习俗或口述史保存下来,并给后世以影响,一方面维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也显示出传统道德伦理在社会发展中不断适应、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生命活力。
其四是自娱性。
贵州每一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赫章汉墓出土的铜摇钱树残片上,有一吹芦笙的人物形象,说明早在秦汉时代,贵州古夜郎人即有此乐器。
今日人们所熟悉的民族民间歌舞如侗族大歌、琵琶歌;仡佬族《踩堂舞》;苗族飞歌、芦笙舞、反排舞;水族双歌、铜鼓舞;瑶族《打猎舞》;布依族姊妹箫、山歌《好花红》:以及彝族斗牛舞等等,其中特别是苗族的芦笙舞又称之为“踩芦笙”,每年正月十六及二月“午”日,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人数往往达到上万人。
流行铜鼓舞的地方与民族中,还流传着“铜鼓一响脚就痒,三天三夜跳不完”的说法;侗族中则有“饭养身,歌养心”的祖训。
足见从前兼有娱神、自娱两种功能的贵州民族民间歌舞,在娱神功能淡化、消失后,其自娱功能使歌舞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们以歌舞传承文明、起到滋补心灵、陶冶情性,从而美化风俗的作用。
其五是神秘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的夜郎文化遗存,由于二千年前夜郎国灭,不少显性文化现象中断,如红岩碑、岩画、悬棺葬、套头葬、竹王传说、竹王城等,都成为至今难以索解的古文化现象;贵州民间留存着的巫傩文化、傩特技,以及各种奇风异俗,也都带有神秘性。
这种神秘性颇能激起外间世界的好奇心,因而成为最有卖点的旅游文化资源。
价值评估以上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描述并不全面,但已包含了主体的内容。
从中不难看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
现在需要探讨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应如何评估,亦即有些什么内容可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连通;又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抵牾与冲突。
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应当对世界先进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世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创造的,包括物质、精神及其制度诸文化中能够对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起着推动作用的文化。
这是—个内涵极其丰富、外延也很宽泛的概念,文化学者至今也有多种归纳各种看法,但都不能不承认,作为世界先进文化,首先必须以人为本;其次这种文化应该是现代的;第三这种文化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性。
符合这些先决条件的世界先进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积极向上、和而不同,既能兼容吸收异质文化,又能保持民族特色;2_注重科技领先、人才培养,鼓励探索、创新精神;3.有市场经济意识,注重效率,具有竞争优势;4.推进民主、尊重人权,能够调节各种人际及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5.爱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6.注重社会福利、讲究公德,提倡爱心救助精神,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照以上世界先进文化的要素,不难看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其中所透显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的确含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基因。
主要体现在: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贵州各民族人民祖祖辈辈都生存在喀斯特山地的自然环境里,大自然既提供给他们衣食之源,也令他们心生敬畏与恐惧。
所以其先民的观念里,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万物有灵的观念,自古以来,即形成了他们的多神崇拜与原始宗教信仰,并由此产生了各种禁忌。
从而孕育了他们顺应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心理,甚至成为集体无意识,积淀在后代子孙心中,产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贵州各民族先民早在秦汉之际甚至更早的商周时代即开始了同中原汉文化的交往;在贵州各民族之间、与周边各地域文化之间的交往就更加频繁。
所以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中,那种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事象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各民族间又各自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既贯穿了一条吸纳异质文化,宽容互动、能与之和平相处,从而达到共生共荣的主线,又能保持文化的个性,避免了历史上多次被主流文化同化的危险。
3.铜鼓文化象征的团队精神。
铜鼓作为贵州古夜郎民族的祭器、乐器及发号司令的重器,至今仍为贵州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瑶及土家等民族所运用,并且保留着由铜鼓文化所养育而成的团队精神,沿习着铜鼓文化所体现的制度文化特征,存在着族内及社区大事“公议乃决”的原始民主遗风及其相关程序。
通过这些制度所议决的规条,成为本民族或社区人人必须遵守的“乡规民约”,养成了各世居民族的团队意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在贯彻与实施原始民主精神、民主程序及其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及其自主、自决精神,从而维护了村社秩序的稳定,也推进了民族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前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不少方面是适应的。
比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受着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它的“和”的方面使得贵州传统文化有可能敞开胸怀,从容应对,广为吸纳,自我调适,进而实现文化的转型与变迁,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之需要;另一方面,它的“不同”也能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汇中保持个性,不致完全被强势文化所淹没。
这种既能吸纳、又能在保持差异中与它种文化互流、互动,互补的功能正包含着现代、后现代文化的新观念;其长期的实践过程也已充分地证实了它的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又比如团队精神,当人或社会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三种基本形态的路线前行,即从群体本位、个体本位走向类本位,以显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时,我们看到群体本位泯灭个性、不利人性及社会发展的弊端;也看到了个体本位在张扬个性、充分发展个人创造力的同时,日益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与矛盾。
这二者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分别适应的,类本位则是以人为本位的第三种形态,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要求。
类本位既包括了以发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其要义的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又能在人、我之间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原则。
显而易见,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中那种以铜鼓作象征的、人们已习以为常的团队精神,正有着向“类存在”、“类本位”转化的重要基因。
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正可成为接应现代原则同观念的一项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此外如吃苦耐劳、敢打硬仗、坚韧诚朴的文化性格与兴学崇教精神,可与人才培养、兴黔富民这个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问题链接,并力争后来居上;“天人合一”自然观中所蕴含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今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就更有发扬光大之必要;而高度的道德自律精神、社区生活中的原始民主遗风、自我管理能力、歌舞自娱精神等等在讲究社会公德、提倡爱心救助,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建全现代法制,建设社区文化等方面都能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从而有助于贵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当然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又因为地处僻远,它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观念也十分突出,因而在许多时候同现代意识的冲突变得比较尖锐,同现代化进程很不容易合拍。
比如“坝子”文化心态,靠山吃山,对比较优势的依赖,就是其中两种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心态。
“坝子”文化心态是一种安土重迁、知足常乐的心态。
贵州喀斯特山地被高山河谷分割成一块块面积不大的坝子,坝子周围环绕着大山,贵州各民族就生活在山上或山间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盆地里。
所谓“地无三里平”,正是这种地理环境的写照。
作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贵州人,本来就很少迁徙流动,加上交通不便,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更其孤立、分散、内向、封闭。
地缘上的封闭,养成了贵州人安土重迁的性格,乡土观念十分强烈,具有一种能将就而不讲究的怡然自得心态。
“病死不离家,老死不离乡”,“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
安土重迁,知足常乐,成了他们祖祖辈辈的信条。
此种文化心态固然能使人在拜金主义盛行时借以同人性异化相抗衡,从而去追求诗意生活的一面;但同时也是贫困之源。
因为封闭会造成愚昧,知足则带来怠惰,怠惰与愚昧正是滋生贫困的土壤。
贵州经济发展中多比较优势,缺少竞争优势,其源盖出于此。
靠山吃山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