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以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合集下载

探讨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

探讨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

探讨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摘要: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本文以学术格式深入研究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文化传承,以及对当今中国的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河西走廊在古代和现代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一、引言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片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不仅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中仍具有战略地位。

本文将探讨河西走廊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以及对中国的现代影响。

二、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与特征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的西北,东临黄河,西接天山山脉,北濒戈壁滩,南临祁连山脉,地理环境多样。

这一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连接着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三、河西走廊的历史演变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这一地区一直是中国北疆的一部分,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在不同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曾被不同民族统治,包括匈奴、回鹘、突厥和蒙古等。

这一地区的历史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塑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四、河西走廊的文化传承河西走廊不仅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此外,河西走廊还保留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歌舞、乐器、织布等方面的独特表现。

五、河西走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河西走廊在当今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西部发展的战略通道,还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和欧洲的重要联系通道。

河西走廊地区的资源丰富,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

六、结论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历史演变、文化传承以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在古代和现代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河西走廊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关注。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第1集:《使者》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

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第2集:《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

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

一年之内,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第3集:《驿站》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

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

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第5集:《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

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第6集:《丝路》魏晋南北朝,因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

西域商人止步于河西走廊,使这里在隋朝初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

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第7集:《敦煌》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

本集以敦煌220号石窟的营建为例,讲述敦煌石窟如何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

第8集:《会盟》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

河西走廊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河西走廊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第17卷第5期2010年10月水土保持研究Resear ch o f Soil and Wat er Conser vation V ol.17,No.5Oct.,2010收稿日期:2010 04 21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5);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03RJZA094);甘肃省教育厅导师项目(0801 11);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作者简介:张克新(1980-),男,甘肃民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干旱区域环境与绿洲建设。

E m ail:xbs dzkx@ 通信作者:刘普幸(1964-),女,山西平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干旱区域环境与绿洲建设、树轮水文学。

E mail:fmlpx @n wn 河西走廊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张克新1,刘普幸1,霍华丽1,吴三雄2(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2.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敦煌736200)摘 要: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

0-60cm 土壤含水量变化程度较大,再向下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于平缓。

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不同土壤层有较明显的差异,土层越深,其含水量变化程度越小,这主要与气候、土壤质地及树龄等因素有关。

采用G IS 的反距离加权(Inverse D is tance Weig hted)插值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较强的相似性。

即各层均表现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格局,这与西临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东靠绿洲的地貌格局相一致。

关键词:敦煌绿洲;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反距离加权插值;空间变化中图分类号:S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09(2010)05 0109 05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Water Content under the Pop uluseuphratica in Dunhuang Oasis in Hexi CorridorZH AN G Ke x in 1,LIU Pu x ing 1,H U O H ua li 1,WU San xiong 2(1.College of Geogr ap hy and Envir onmental Science ,N o rthw es t N or mal Univer sity ,L anz hou 730070,China;2.A dminis trative Bur eau of the W es t L ak e N ational N ature Res er ve in D unhuang of Gans u,D unhuang ,Gansu 736200,China)Abstract: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w ater content is rem arkable.H ere w e used traditional statistics and semivariance analy sis of g eo statistics to study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soil w ater content under the natu ral p op ulus eup hr atica forests in the west lake natur e reserv e of Dunhuang oasi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re are about 15-20cm dry sand lay ers in m ost par ts of land.That makes the surface soil w ater content at the low est level,betw een 0.8%~4.49%.T he soil w ater content is raised from upper to low er,but not very obvious at different layers.T he soil w ater co ntent changed sharply in 0-60cm and changed mo derately in 60-120cm.T he variation efficient of the soil w ater conten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oil and becomes smaller w ith the depth increasing.T he chang e is mainly relativ e to climate,so il texture and tree ag e and so on.U sing the GIS (Inver se Distance Weig hted,IDW)interpo lation m ethod analy sis,the so il w ater content of study area ex ist o bv io us space differences and strong com parability.Each layer is gr adually increased spa tial pattern from w est to east.It w as consisted w ith the topogr aphical features of the w est of the Kumtag desert and the Lop No r r eg io n and the east of Dunhuang o asis.Key words:Dunhuang Oasis;p op ulous eup hr atica ;soil w ater co ntent;IDW interpolation;spatial variability. 土壤水分是气候、植被、地形及土壤因素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反映,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和植被建设的基础[1]。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壮摘要:甘肃全境的地理环境分异非常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围地理环境的特定关系, 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必经之路,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

河西走廊也是北方草原民族与黄河上游以及甘、青、川交界地区民族往来的通道。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的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状况,并把河西走廊划分了四个自然区域,总结其区域特点。

关键词:河西走廊甘肃区划绿洲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以及嘉峪关和金昌二市。

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8%。

河西走廊大致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大部地区海拔为1000-2000m,南部靠近祁连山地地带海拔高达2500m。

走廊南面的祁连山延绵起伏、雪岭横空、冰峰峻峭,春天过后,千峰消融,溪涧争流,给河西走廊带来了灌溉水源。

在灌溉所及的大片土地上,是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成片绿洲,在石羊河水系中下游有武威、永昌、民勤绿洲,黑河水系中下游有张掖、酒泉绿洲,疏勒河水系中下游有玉门、安西、敦煌绿洲。

走廊东部与西部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张掖以东地区有黄土分布,愈往东愈厚;张掖以西分布着戈壁、沙漠面积逐渐增大,还有盐沼分布。

第一节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位于祖国西北部,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祁连山脉与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在甘肃境内总面积270198km2,也包括阿拉善高原的一些地区。

河西走廊南倚青藏高原,北与蒙古高原接壤,东连黄土高原,西通塔里木盆地。

将中国典型的四大板块连接起来,这四大板块,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却共同拥有河西走廊这一交通出口,此通道的方便,别无他处。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

真题专练十五区域发展一、选择题(2023·江苏卷)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

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距今4 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D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2.距今2 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

据此可推断出( B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 )A.人口扩散迁移 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 D.聚落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上,B 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

故选D。

第2题,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
(二)环渤海地区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工作现状
(二)环渤海地区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
可选范围: 1)属于平原-准平原区
建设用地适宜性
城市发展主要占用 中适宜度农田区
2)排除高适宜度宜农区
3)排除高适宜度生态区
4)排除已建设区
5)排除水域
6)排除荒原区
城市发展主要占用 高适宜度农田区
承载能力评价:对自然 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

济系统间协调性的判断。
内 容
承载状态评价:自然资
分等(五等):强、较 强、中、较弱、弱
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
系统支撑状况的描述。
分类(三类):盈余、
临界超载、超载
三、基本问题与技术思路
问题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尺度类型(4级)
全区省县 国域级市
四、《区域评价技术要求》简介
基本要求:
4.总则
国家机构改革及自然资源部组建
目的目标: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 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 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 改革方案: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 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 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 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 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
◇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规划----选址
规划:选址--------地质因素:支撑、避开,尊重自然

如何提升文旅融合效率?——基于TOE_框架的组态效应研究

如何提升文旅融合效率?——基于TOE_框架的组态效应研究

社会共治嵌入高质量乡村建设的逻辑语境、实践过程与效能分析入多元治理,提出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机制越来越多运用到乡村建设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机制的过分依赖可能造成技术治理工具以及程序替代真实治理过程。

a因此,当务之急是从赋权维度、平台维度、过程维度等方面拓展多元主体共治实践,围绕公共利益凝聚多元主体共识,明确乡村建设中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形成妥协与协商的习惯。

(四)以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共享发展近些年乡村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比如文化产业、数字产业等,这些产业是在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基础上而形成,且更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新业态的增多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元主体参与高质量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因此,要在充分适应城乡形态变迁、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使得多元主体在高质量乡村建设中共享发展。

(责任编辑:胡春燕)a田先红:《项目下乡中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机制及效能——基于四川S市村民议事会的经验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2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2中共中央2018年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合并了原国家文化部与旅游局职责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使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受到多方关注。

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和“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文旅融合步入新发展阶段。

文旅融合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和本土化发展趋势,且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思路。

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开展文旅融合的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文旅融合的内涵构建,a从中西方对于文旅融合认识的演变以及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交互关系,解读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层次的内涵;b (2)对文旅融合动力和机理的研究,c 从旅游需求、旅游企业、产业创新、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分析探讨融合的动力,分析产业融合机理;d (3)对文旅融合水平定量测量,e 选取不同的测量模型,从省域、市域、县域,对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点、演化特征等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从业者可持续生计的路径与机制研究”(72262002);“家”(71764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21BJY193),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C.很多城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D.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解析】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的资源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使我国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这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2017·山东青岛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农场生态农业循环图”,完成2~3题。

2.该农场最可能位于( B )A.黄土高原B.华南地区C.辽东半岛D.华北平原3.下列最能体现该农业模式特点的是( D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2题,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第3题,图示生态农业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化,可持续的特点。

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该造纸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环境污染5.造纸产业链条( D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D.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解析】第4题,沙柳属于旱生植物,该造纸厂所在地以沙柳为原料,故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应为土地荒漠化。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造纸产业链条把种植沙柳(第一产业)和造纸(第二产业)纳入了有机循环之中。

(2018·青岛模拟)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

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A.原料丰富B.科技发达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7.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B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解析】笫6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

遥感科技服务国家战略——以西北自然资源调查为例

遥感科技服务国家战略——以西北自然资源调查为例

遥感视野Remote Sensing机科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上的现代前沿交叉科学技术,近年来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推广,在服务西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不断扩展,如持续支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境内外找矿突破、粮食主产区土地质量监测、重要经济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任务,已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生命力。

2023年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着力构建调查监测感知体系,加强新模型、新算法研究,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监测能力和水平,并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区域格局调整、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等需要,继续开展地类变化监测,深化探索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加强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适机开展快速反应监测;同时深入挖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内在价值和应用潜力,深化数据综合分析,提升咨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实际成效。

以上需求为开展西北自然资源调查指明了方向,即要由常规地面调查方法向以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化建设为技术支撑的新方法转变,逐步形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识别、5G、北斗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引领、支撑测绘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分析测试、地质信息和资源利用等七大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手段,构建“天—空—地—网”的自然资源动态立体监测预警评估体系,破解“资源怎么科学利用”“人地关系如何平衡”“双碳目标下生态修复如何开展”等关键问题,调查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区域格局调整。

二、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应用1.黄河流域人地关系全要素系统分析人地关系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目标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已造成自然资源稀缺、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地表圈层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高三地理微专题——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共21张PPT)

高三地理微专题——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共21张PPT)
绿洲分布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土层 深厚(2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温差大(4分)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 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 绿色走廊(4分)
探究一: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冰雪融水) (引黄河水)
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农产品品质好; 山前冲积扇或河流冲积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有冰雪融水或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利 降水少、水源不足、气象灾害(寒潮、风沙等)
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河西走廊为例
[课标解读]
1、能够说明干旱地区农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区 位条件和制约因素。
2、能够理解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 影响
3、能够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对策分析, 并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高考题组)(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 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本区有“西北粮仓”“西北果园”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农 产品基地,但近年引发世界关注的还有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 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分) (3)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 主要自然条件。(12分) (4)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 生什么环境问题?(6分)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区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荒漠化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 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 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 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综合型研学旅行课程初探——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例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综合型研学旅行课程初探——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例

研学任务
新课标内容要求
探究主题(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兰新高铁
①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
①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
①认知河西走廊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与意义。
道,其自然原因有哪些?
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②记录兰新高铁经过的站点坐标,绘制高铁运行线
②高速铁路成为新丝绸经济带主要交通
②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综合型 研学旅行课程初探
——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例
李明涛 李开明 (兰州城市学院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研学旅行是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河西走廊研学旅行”为例,聚焦核心素养的培 育,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综合型研学旅行方案 设计,尝试将研学旅行课程化。
兰新高铁
路示意图。
方式的原因有哪些?
通布局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③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铁路沿线不同路段的地形、植被、农作物、
③根据你的观察,试分析高铁建成后对
③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
聚落形态、建筑特色等。
周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探究主题(二):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①我国的石窟艺术中,石雕像艺术主要
图1 河西走廊地区研学资源分布与整合
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实施策略 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是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
48
研学旅行
2020 年 第 4 期
指向,根据现行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要 求,明确具体目标和要求,如表1所示。
2. 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案 课程内容是基于上述研学目标和要求,以地理学 科为中心,融合自然类、历史类和人文类等跨学科的课 程内容[6]。课程实施设计采取“探究主题+研学任务+情

河西走廊耕地现状分析报告

河西走廊耕地现状分析报告

河西走廊耕地现状分析报告一、概述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河西走廊耕地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二、耕地面积及分布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河西走廊耕地总面积约为XXXX万亩。

河西走廊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沿线的甘肃和新疆等省份。

三、耕地占用状况河西走廊耕地的占用状况存在以下问题:1. 土地退化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河西走廊部分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

土地退化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2. 水资源短缺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匮乏,水深藏浅,地下水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耕地灌溉困难,导致部分耕地没有正常利用,或者仅仅依靠雨水灌溉,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耕地扩张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导致了大面积的耕地扩张,部分地区出现了耕地面积过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产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耕地管理现状当前,河西走廊耕地的管理主要由政府和农民合作社共同承担。

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提供土地承包,并为农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培训。

农民则负责具体的种植和耕作工作。

然而,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比如,耕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农民没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五、发展趋势1. 水资源综合利用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将着重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加大水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等措施,以确保耕地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

2. 耕地优化配置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未来需要对耕地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调整耕地结构,合理布局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3. 农业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趋势还将聚焦于农业科技创新。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梅锦山;张建永;李扬;王忠静【摘要】探讨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近10年流域治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结合河西走廊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为目标,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对策,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保护方式“3个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重要生境,切实维护绿洲稳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措施。

%In this paper ,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ecosystem in the Hexi Corridor Reg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ver basin planning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are analyzed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features of the Hexi Corridor Region .The strategies include transforming the mode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n this basis , main measures are proposed , which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habitats , maintaining the oasis ecological balance ,and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流域治理【作者】梅锦山;张建永;李扬;王忠静【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24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和哈尔腾苏干湖水系为重点,构建河西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1]。

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薄立明;尹力;魏伟;赵浪;夏俊楠【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4(47)5【摘要】河西走廊是我国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干旱地区,明晰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

采用空间转换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2个维度定量研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

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及其他生态空间持续扩张,绿色生态空间剧烈减少了2758.87 km^(2),国土空间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保护效果尚不显著。

(2)国土空间主导转换类型是生态空间内部“荒漠-绿地”交互演变,不同主体功能区中交叉转换规模差异显著。

伴随国土空间交叉转换,其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分散化、复杂化演变特征。

(3)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到多维度影响因子驱动,其中“量变”过程受到的驱动作用包括国家政策指引、自然地理支撑、交通区位约束和社会经济催化,而“形变”则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在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进一步发生演化。

【总页数】13页(P885-897)【作者】薄立明;尹力;魏伟;赵浪;夏俊楠【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太行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2.2000-2018年成都平原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力研究——基于"三生"空间多功能视角3.长白山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以2000—2020年为例4.鲁南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力分析5.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HP决策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AHP决策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4)从方针措施来看,当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 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弥补资金、技术力
量的不足,权重为0.193; ② 省财政继续设立农业专项开发资金,权重
为0.119; ③ 继续实施高扬程引黄灌溉工程,解决中部
严重缺水的问题,权重为0.072;
④ 在以河西为重点的两西地区,积极发展节水 农业,各行业应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权重为 0.069;
S7 —— 饲料严重不足; S8 ——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方针措施
P1 —— 国家投入专项基金; P2 —— 省财政设立农业专项开发资金; P3 ——当地对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以便积 累资金;
P4 —— 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P5 —— 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弥补 资金、技术力量的不足;
P6 —— 实施高扬程引黄提灌工程;
λ=6.524,CI=0.105,RI=1.24,CR=0.085<0.10
O2 —— 发展大农业生产; C1 —— 移民; C2 ——河西商品粮基地; C3 ——中部自给粮基地; C4 —— 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 C5 ——名优农副生产基地; C6 ——发展多样化产业。
(4)O3—C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结果
P13 —— 旅游业
P14 —— 饮食服务
目标层 A
准 则 层 C1
C2
C3
P 1 P 2 P 3 P 4 P 5 P 6 P 7 P 8 P 9 P 10 P 11 P 12 P 13 P 14
图8.2.2 兰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的AHP层次结构图
λ=2,CI=RI=0
O3 ——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C5 ——名优农副生产基地; C6 ——发展多样化产业。
(5)发展战略的层次总排序结果

河西走廊的地理意义

河西走廊的地理意义

地形
•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ZHOU)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 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 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 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 水源: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丰富 • 土壤:多冲积土,土壤肥沃 • 生物: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农业
•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 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 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 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 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 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 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 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 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 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 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 麦、糜子、谷子、玉米、 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 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 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 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 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 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 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 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 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河西走廊的地理意义
地区概况
• 位置:处于中国甘肃省 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 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 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 以东,因位于黄河以西,为 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 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 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 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 公尺左右
气候
• 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冬春二季常形成寒 潮天气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 少,干燥度渐大,
•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 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 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 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 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 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 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 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河西走廊》精品教案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河西走廊》精品教案

《河西走廊》精品教案(提高分析能力)生态环境(合作交流)(交流合作,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加强环保教育)(补充知识,资料积累,加深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放映幻灯片19——关联图及结论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地区“人、地、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水资源短缺是河西走廊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放映幻灯片20,引导思考放映幻灯片21-22,干旱及沙尘暴图片,沙尘暴资料。

情境引出:该怎么办?放映幻灯片23——讨论:放映幻灯片24-27,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分析。

放映幻灯片28,提问:经过治理和保护,河西走廊的明天会怎样?(开放性试题,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放映幻灯片29-30——景观图放映幻灯片31——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与荒漠化思考:绿洲面积缩小了,会给河西走廊来、、、等灾害,影响西部大开发。

(讨论)思考:面对河西走廊绿洲不断缩小,沙尘天气越来越多的的事实,该怎样治理和保护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呢?(讨论)分析回答,各抒己见想像回答,各抒己见欣赏图片,增强环保意识资料积累,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学生先归纳总结,教师后指正补充。

放映幻灯片32练习提高:1、分析所给资料,完成(1)标注城市名称、(2)作统计图――条形图。

放映幻灯片33-342、对比填写课本P·91“西双版纳”和“河西走廊”的比较表。

集体备课意见:(个人独立设计)课后记:(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 和 人 粮平 衡 的 市 多 于严 重超 载 的 市 ; 从分县尺度上来看 , 河 西 走廊 绿 洲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以粮 食 盈 余 为 主 , 5 5 %
的 县域 处 于 不 同程 度 的盈 余 状 态 , 这 些 县 域 主 要 分 布 在 河 西走 廊 中部 和 东 部 ; 人 粮 关 系 处 于 平 衡 的 县 域 占全 区 的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s p a t i a l - t e mp o r a l d y n a mi c p a t t e ns r o f l a n 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i n t h e o a s i s o f He x i c o r r i d o r f r o m 1 9 8 5 t o
0 . 6 9 0~ 0 . 8 9 4之 间 , 其 中, 只有 2 0 0 0年 和 2 0 0 1 年处在 0 . 8 7 5~1 , 其 他 午 份 的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指 数 总 体 上 处 在 富裕 和 盈余 状 态 ; 从分市格局来看 , 1 9 8 5 -2 0 0 9年 河 西 走 廊 绿 洲 的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与 总体 水 平 的变 化 趋 势 相 一 致 , 粮 食
第 3 l 卷第 2期 2 0 1 3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r i c u l t ur a l Re s e a r c h i n t h e Ar i d Ar e a s
V0 1 . 31 No. 2 Ma r . 2 0 1 3
Z HA O Mi n — l i ,L I U P u - x i n g ,Z HU X i a o - j u a n ,HO U C h e n g — c h e n g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N o a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G a n s a 7 3 0 0 7 0 ,C h i n a )
基 于人 粮 关 系的 土地 资源 承 载 力 空 间格 局 研 究
— —
以河 西走廊 绿 洲 为例
赵敏丽 , 刘普幸 , 朱小娟, 侯 成 成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地理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 ,甘肃 兰 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河 西 走 廊 绿 洲 区的粮 食 生 产在 干 旱 区 的 粮 食 生 产 、 供 求 和 粮 食 安 全 中 一 直 处 于 重 要 的位 置 , 本 文 基 于人 粮 关 系 , 运 用 土地 资 源 承 载 力 ( L C C ) 模型, 从分 市和分县 两个 空间尺度 上对河 西走廊绿 洲 1 9 8 5 -2 0 0 9年 的 土 地 资 源承 载力 的 时 空格 局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1 9 8 5 -2 0 0 9年 河西 走 廊 绿 洲 的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指 数 ( L C C I ) 介 于
Ev a l u a t i o n o f l a n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b a s e d o n ma n— —g r a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
A c a s e s t ud y o f o a s i s i n He x i c o r ido r r
5 %; 4 0 % 的县 域 处 于 不 同程 度 的 粮 食 亏 缺 状 态 , 需 要 大 量 区 外调 配 。 关 键 词 :人 口 ; 粮食 ; 土地资源承载力; 河 西 走 廊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0 1 .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7 6 0 1 ( 2 0 1 3 ) 0 2 — c i t y a n d c o u n t y l e v e 1 .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o v e r a l l l a n 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i n d e x( L C C I )i n t h e o a s i s o f
Ab s t r a c t :T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g r a i n i n t h e o a s i s o f He x i c o r r i d o r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g r a i n s u p p l y a n d f o o d
s e c u r i t y f o r t h e a r i d a r e a s .F r o m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o f ma n — g r a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h e l a n 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L C C)m o d e l s w e r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