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现状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策略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策略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着资源短缺、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
因此,现下基础教育改革要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此,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师资学校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背景1、历史因素在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此前共经历了7次重大改革,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基本理念不断得以完善、发展,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第八次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政治因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逐步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1年,为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
3、国际环境20世纪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
在社会发生如此急剧变革的时期,各国的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
为适应国际形势,新世纪初,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国际上的一些先进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共分为九部分,分别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由于部分内容相较以往变动不大,所以本文就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评述。
1、课程改革的目标此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等偏重知识传授,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也是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转变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将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论文关键词:农村背景课程学生教师学校知识尝试教育发展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
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
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
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
农村新课改调研报告
农村新课改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地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寻找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广泛调查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
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评价。
2.访谈:与农村学校的教育专家和管理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
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
1.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缺
乏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
2.农村学校课程设施和资源不足,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3.农村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褒贬不一,部分家长对新课程
存在误解和不满。
四、问题分析
1.教师培训不充分: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培训。
2.课程资源短缺: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有限,需要加大投入,改
善课程设施和教学资源。
3.家校合作不够密切: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五、解决方案
1.加强教师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提高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教学能力。
2.增加课程资源投入: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课程设施并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
3.加强家校合作:组织家长会议和家校互动活动,提高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六、结论
农村地区的新课程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加强教师培训,增加课程资源投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在农村小学中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面临着资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彰显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薄弱之处。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规范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参差不齐,素质差的教师多,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规范教学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制。
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规范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才能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二、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如何推进信息化教育管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支持。
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差,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
农村小学需要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只有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支持和推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最新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课改现状和发展新思路-精品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课改现状和发展新思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山西省推进高中新课改已经快要进入第十个年头。
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值此高考恢复4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县级高中工作者,我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谈一下对课改的认识。
一、课改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课程改革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传统的听讲模式在逐步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始活跃起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而且,多年探究让课改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认识到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同,而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往往倾向于城市更好的发展空间。
这就造成了城乡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衡,进而导致了在课改的道路上,经济发达的地区进展迅速效果明显,欠发达地区课改相对滞后,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2.教学模式流程化,合作探究形式化在课改的进程中,一些学校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地抄袭,让教学模式变成了固定的流程,为了“课改”而“课改”,让合作探究也只是流于形式。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课改的初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有局限性,甚至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学生疲于应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改观念不足,理论知识不足,对课改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贯彻实施课改的思想,没有在课改这条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3.各学段课改不能接轨,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发展由于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不完美,低学段课改没有服务于高学段的课改,各行其是,没有连续性,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小学、初中课改起步较早,但是实际发展水平有限,没有很好地与高中学段做好对接,低学段课改没有很好地服务于高学段的课改。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新思路1.协调城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长期以来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农村教育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在软实力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应逐步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指导帮扶落后地区搞教育,把农村教师送出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06-17T15:48:35.2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19期供稿作者:王加荣[导读]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
◆王加荣山东省平邑县流峪镇中心小学273300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
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课程改革运行几年来,大部分农村教师已普遍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课程教学,但一些实际问题仍困扰着农村教师,并成为他们进一步推进这一实践的障碍。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1.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
2.评价改革的滞后,致使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
但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
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
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
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
传统的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
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
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基本环节如下: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
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
有62。
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
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
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
49%。
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
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
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
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
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5则范文》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5则范文》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摘要。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1.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
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
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
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
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和育人目标相结合,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利于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的了解,对文化的传承与更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广大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停留在“计划有,实际无。
课表有,课堂无”这样的状况。
各个学校在课程编排上每个班级都安排了校本课程,而实际上很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好这一课。
有些学校虽然也投入了人力、物力印制了教材,编写了教案,但是还是没有真正的开设起来。
一、实施现状(一)社会对学校实施校本课程不了解。
当今社会,在党的号召扶持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学校配备了大量的硬件设施,尽最大可能缩短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在学习环境上的差距。
社会中的好心人士,也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劳心出力。
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力量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特别想支持,但缺乏对校本课程的了解,不知道从何帮起,有劲儿使不出;一种是由于身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加上人文风貌受限,一些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认为学生去调查访问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
例如我校新开发的“古韵新声”“巧手坊”“腰鼓”“衍纸”社团,孩子们非常喜欢,但在每次活动时,人们对此活动褒贬不一,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怀疑。
从课程开发来说,它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
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难以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将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部向外延伸到教育系统外部的领域,它要求把支持教育改革视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再一次提出了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问题。
(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淡薄。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4856字)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而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我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1、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展望引言:从古至今,课程始终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课程改革的现状1.1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源于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多元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国内课程改革的现状在中国,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课程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导向;2016年的《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1.3 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在国外,一些先进教育体系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课程改革。
芬兰教育系统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的STEAM教育关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综合发展。
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2.1 重视应试教育、功利思维尽管国内课程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课程改革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却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
2.3 教师培训与发展不足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许多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三、课程改革的展望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未来的课程改革应将学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课程改革应鼓励多元化、灵活化的课程设计。
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探索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教师培训与发展的重视课程改革需要重视教师培训与发展。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报告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与问题分析一、现状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经历了从“重课堂、轻素质”到“强素质、重课堂”的转变。
教育部推行的“素质教育”、“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等重要政策,激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同时,学科教学的细化和研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培训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手段和资源的广泛应用,都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
二、问题虽然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仍存在转化不足的问题,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同度不高;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次,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应用存在不均衡现象,城乡教育差距仍比较明显,一些地区、学校和学生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最后,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完善,大量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性评价仍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
三、建议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三是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区域教育差距;四是推进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推动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报告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2、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3、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区域教育差距;4、推进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建立多元化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农村小学现状调研报告5篇
农村小学现状调研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农村小学现状调研报告5篇在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务必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个人主观色彩的夸大,优秀的标题和摘要可以确保调研报告的信息能够被广泛传播和利用,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小学现状调研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完善音乐课程设置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乐教育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体 系,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开发地方特色课程
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音乐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让学生了解 并传承本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讲解、示范、练 习、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 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 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 能力。
多元化教学
新课程理念提倡多元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 的不同需求。
综合性评价
新课程理念注重综合性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 能掌握情况,还重视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
教材内容的丰富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新教材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增 加了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和相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 文化。
世界音乐文化的拓展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新教材强调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通过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学科 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教材还拓展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内容 ,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 和特色,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方式的变革
互动式教学
01
新课程倡导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
02
新课程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培
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育设施等,而农村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使得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教师培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往往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普遍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引导。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校之外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监管,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同时,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3、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新课程存在质疑和误解,认为其可 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05
对小学新课程实施的对策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教师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
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培养其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01
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各学校能够公平
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投入
02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投入,提高其教学设施
和师资水平。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以了解小学新课程 实施现状及教师、学生和家长
的看法和体验。
课堂观察
对小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 观察,了解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和效果。
深度访谈
对小学新课程实施的相关人员 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详细的
信息和观点。
研究对象
小学教师
选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 师,了解他们对新课程实施的
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等。
结论三
家长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 持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有 部分家长对新课程存在疑 虑和误解。
研究展望
展望一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和评估,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确保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
效实施。
展望二
加强教师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实 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困境及对策
一
、
农 村 中小学 新课 改面 临 的困境
遍存 在年 龄偏 大 、 知识 结构 较低 的问题 , 且在 农村 并
中小 学教 师 中 占有 较 大 的比例 。 由于长 期 受到农 村
( ) 一 新课 改所 需硬件 配套设施 匮乏
新 课改 所需 硬件 配套 设施 匮乏 是 农村 中小 学普 “ 以教师 为 中心 ” 的传 统 落 后 观念 影 响 , 相 当一 部 有 遍存 在 的问题 。 目前 , 村 中小 学 大 都 没 有足 够 的 分 教师对 新课 程 改 革 所 倡 导 的新 理 念 、 思 维缺 乏 农 新 办公 经费 , 没有 完善 的硬件 设施 , 与新课 程 改 革 的要 正确 的认 识 , 为新 课程 改革 只是穿 新 鞋走 老路 , 认 仍
收 稿 日期 :0 8 0 —4 20 —2 1
作者简介 : 王殿林 (9 1 ) 男 , 16 一 , 河南博 爱人 , 博爱县孝敬 中心 校 ( 界沟学校 ) 长 、 学高级 教师 , 东 校 小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中小 学 教 学 与管 理 。
维普资讯
王殿林 : 农村 中小学新课改 的困境及 对策
第 2期
数” 。不少研 究表 明 , 制度 已经 成为新 课程 改 革 短 期培 训和 集 中培 训 , 新课 程 始 终 贯 穿 于培 训 过 评价 使 的瓶颈 。诚 然 , 落实新 课程 改革 的各 项要 求 , 需 程 。通 过 “ 出 去 , 进 来 ” 专 业 讲 座 , 摩 录 像 , 要 就 走 请 , 观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 ( 职业教育版 )
4 9
农 村 中小 学新课 改 的 困境及 对 策
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思考发表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思考论文类别:综合类学段:基础教育论文摘要: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方面提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本文通过对我国重庆市部分区域的教育改革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一):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由于新课改宣传不够,或是教育部门组织的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或是教师个人教育习惯等原因,许多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
有的教师只是听说在实行新课改,有的教师知道新课改,并且自己也是实施者,但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对怎样进行新课改感觉迷茫。
而学生显然也对新课堂不适应:他们被动学习惯了,要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无从下手,在思想上也不积极的去探究。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方面是社会中功利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没有为什么而学的理想,觉得反正学不学以后都是打工挣钱。
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学习枯燥,没有目的性和兴趣。
而一些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又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职业不固定,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难于同时照顾,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于放任自流。
重视教育的家长又认为:教师在新课程课改模式的课堂上不怎么讲了,担心孩子学不懂。
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对新课改的课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新课程改革实践情况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一些地方实践得很好,也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如:綦江区课程改革有其成功之处:课堂采用四段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与检测。
学习以学生互动学习为主,教师点拔总结引导,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直接或间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现状
咸安区贺胜中学陈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推行了近十年时间,作为新课程的最基层的实施者——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的一员,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虽然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执行新课程标准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急需农村中小学教师改进。
一、教学方式需转变
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品味,做个有品位的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变革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但现在我们不少农村教师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知识,以机械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大量重复练习提高学生成绩,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越来越凸显它的缺陷,它的课堂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就像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
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在教学方式改革上好好下功夫,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使教学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品质。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我觉得是农村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实施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我们应提倡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1、“学生是人”。
这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根本,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人格、心理极易受伤害,是因为他们“无知”、“无能”、“少德”甚至“无德”,才需要学习,才需要接受教育。
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解决。
3、“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判断,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范围、较多地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而
应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未来主人的角色观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素质。
三、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农村教师更应该对自己现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回顾与总结,对自己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成长。
这种反思不是一种简单的“思考”,而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具有反思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自我进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养成研究意识,明确发展方向,建立以反思促教学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运用先进教学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是势在必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也早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会运用这些设备。
但农村中小学因为资金等原因,很多学校都只有一台多媒体,不够平时教学的需要,仅仅只能偶尔“尝尝
鲜”,甚至一些教师还不会用,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诚然,我们的条件有限,但我们应不断自己创造条件去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技术,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并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