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解放60年来吃米的变化

合集下载

老百姓国庆60周年征文:大米的滋味

老百姓国庆60周年征文:大米的滋味

老百姓国庆60周年征文:大米的滋味老百姓国庆60周年征文:大米的滋味“文革”时期,人们把精力都用在“抓革命”上了,生产无人问津,粮食一直在低产上徘徊。

小麦种一簸箕收一斗,除去交公粮的,余下的生产队分到各家各户,乡亲们当宝贝疙瘩般精心保存起来留着过年过节。

“东打箩,西打箩,下来麦子吃馍馍”。

我们经常唱的这首歌谣讲的比较切实,那个时节也只有在麦收以后一家人才能吃上一顿馒头。

家里平常吃的是窝头,有两种,一种黑窝头,一种黄窝头。

黑窝头是用地瓜面做成的,发硬,胀肚子,吃多了伤胃;黄窝头是用玉米面做的,表面粗糙,我们叫它“黄金塔”,这种窝头喇喉咙。

每天放学后坐到餐桌前,经常看到这两种食物,食欲就减了一大半。

我喜欢吃煎饼,玉米面摊的煎饼黄灿灿的,特别是刚下鏊子的煎饼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香味,煎饼中卷上一棵新鲜的大葱,我就认为过上了神仙一般的日子。

摊煎饼费时劳力,还浪费柴草,只有隔三差五的母亲才会摊一次煎饼。

我每次吃煎饼都是小心翼翼的,恐怕煎饼碴子掉到地上,有时围着煎饼的四周吃,咬出个小狗、老鼠的图案来,当然不忘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

邻居在公安局工作,逢年过节单位都要发一袋大米,他们家主要吃煎饼和馒头,还经常蒸大米饭。

到他们家玩耍,看到他们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白如雪花发热大米饭,我就嚷嚷着父母蒸大米饭吃,父亲告诉我,别说家里没有钱,有钱也吃不到大米,只有吃公家人才有大米饭吃。

打那我知道,人还有两种身份,身份不同吃的粮食就不同。

我羡慕邻居的大米饭,邻居的小孩则羡慕我家的黑窝头,有时他来玩耍,看到我吃黑窝头,他会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手里的黑窝头,给他一个黑窝头,他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嘴里还不停的说好吃。

回到家里,他把吃黑窝头的事告诉他的母亲后,他的母亲骂他不知孬好,还说黑窝头不是人吃的东西。

为此两家来往少了,虽然邻居经常蒸大米饭,米饭的香气经常飘到我家的院落来,但我觉得大米饭离我很遥远……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收成也是越来越好,白面馒头不再是奢侈的食品,各种肉食也摆上了餐桌。

冷知识,几千年来北方以小米为主食,全面改吃面食是解放后的事情

冷知识,几千年来北方以小米为主食,全面改吃面食是解放后的事情

冷知识,几千年来北方以小米为主食,全面改吃面食是解放后的事情篇一:几千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人们一直将小米作为主食。

小米是一种粗粮,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它具有耐寒性,适应性强,是北方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解放后,中国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大量粮食被运往城市,以满足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和其他谷物。

小麦的产量高,适应性广,种植和收割过程也更加高效。

因此,小麦逐渐取代了小米,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面食的流行也与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变化有关。

面食制作相对简单,可以搭配各种食材和调料,味道丰富多样。

与小米相比,面食更容易消化吸收,更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

此外,面食也更加方便食用和保存,逐渐成为北方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尽管面食在北方地区的普及是解放后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小米在北方完全消失。

根据地域和个人的饮食习惯,小米仍然被一些人们所喜爱和食用。

此外,小米也有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被视为一种健康食材,受到一些人的青睐。

总的来说,北方地区从几千年来以小米为主食,到全面改吃面食,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

尽管面食在北方地区的普及度逐渐增加,但小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其地位,并且在一些人群中仍然受到喜爱和食用。

篇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北方地区的人们一直以小米为主食。

小米是一种粗粮,富含营养,容易种植和储存,因此成为北方人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解放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面食作为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食物,逐渐在北方地区流行起来。

与小米相比,面食更易于加工制作,可以通过面粉制作出各种口味丰富的食物,如面条、馒头、包子等。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忆的饮食生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忆的饮食生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忆的饮食生活还记得50、60年代人们的饮食生活吗?建国60年以来人们的餐饮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小到家庭一日三餐,大到酒席宴请,都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也越来越丰富,选择也越来越多。

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美食:大鱼大肉小时候是最贪恋的。

那些用大黑炉子爆的爆米花和年糕、路边摊煎饼、蛋卷、山芋茶、面糖果、大大泡泡糖、外公做的大烧饼……这些都是60后爸妈小时候共同记忆。

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等也实行限量供应。

补助油票、节日补助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只有凭票购买限量的物质。

而现在,我们的生活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格越来越贵,环境越来越好、口味越来越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专业网站和订餐网站,一改传统行业的行程,让广大百姓享受到更加方便的饮食消费。

粮票消亡成为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今天菜场、超市、大卖场,应有尽有,不仅要吃好还要吃的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更加注重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多吃有机、无公害果蔬,以前用来充饥的野菜、杂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甚至成为当代盛行的馈赠佳品。

位于南京市“菜妈妈”有机食品是一家专注于有机果蔬种植、加工与销售的企业。

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完成了在我国东北三省的有机种植基地的建立,并且成为市场有机果蔬销售的源头,所有顾客所需果蔬产品类均有工作人员提前采摘并且以最新鲜的质量配送到位。

有机杂粮更是来自世界珍贵资源——黑土地的孕育。

十种不同营养与口味的杂粮可以任意搭配挑选,满足当代饮食过于精致、生活作息不规律而带来的各类疾病,降低了恶性循环系数。

为了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各类人群需求,“菜妈妈”有机杂粮于三月份进行杂粮粉的研发与销售,包装精美,口感各异,满足学生、白领等人群的口味与营养需求。

随时来一包,还有精美家庭装,任意选择!。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同学们:我退休后,空闲的时间多起来了,喜欢看点书,也喜欢想一些问题。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的华诞。

六十大寿,怎样庆贺?献什么礼呢?我想了一下,还是把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解决全国13亿人民吃饭的这件大事情,说给同学们听听,作为珍贵的礼品献给祖国妈妈吧。

现在,我们用的礼貌用语是:“请、您好、您早、再见”等。

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及以前人们路上相遇,打呼时常常用的语言往往是:“早饭吃过了吗?午饭吃过了吗?晚饭吃过了吗?”或者是“饭吃过了吧。

”从中可以理解:当时,吃饭问题是一件大事情,最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可是,这是一个很不容易解决的大问题,是我国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

解放前的旧中国,特点是“一穷二白”说明没钱,没家底。

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东亚病夫”,说明中国因为穷,吃不饱饭,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旧中国因为国家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农民没有土地,没有生存权,造成大批难民逃荒、讨饭、露宿街头,这种情况,我们小时候都是亲眼看见过的,至今未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衣食之源,温饱之基,发展之本。

重视农业是中国民族的重要传统,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而且形成了重视农业的重要思想。

我们的老祖宗说的“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话在历史上形成了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

但是怎么样让中国老百姓吃饱饭还是个谜。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至今已走过六十年的征程。

这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呢?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我们先看邓小平的责任制是怎么回事?我国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的思想从迷信、僵化状态中开始苏醒,有人提出: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还是那么穷,我们要搞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针对这样的疑问,当时,邓小平爷爷精辟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这要亡党亡国。

60年餐桌变化

60年餐桌变化

60年餐桌变化作者:晓辰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2009年第08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今天,中国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

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远居乡村,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票证就是命根子新中国成立时,由于连年的战乱,田园荒废,技术落后,农业生产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连清朝中叶都不如。

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只有209公斤,远低于36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

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了中国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

仅仅几年时间,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数量就增长了近50%。

中国人不再是饥寒交迫。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极“左”思想和路线以及高度的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资匮乏。

又因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于是各类票证也就应运而生。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买东西光有钱不行,还要有粮票、油票、肉票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票证,大部分东西都得凭票购买。

那时粮食定量供应,每家每户吃饭都得精打细算。

推开不同人家的大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几乎都一样。

那个时期,老百姓也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吃饱就行。

大部分老百姓家里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吃的是粗粮、野菜等。

每到深秋,勤劳的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把青菜、萝卜、大白菜加工后腌成咸菜。

餐桌上的菜肴以蔬菜为主,菜谱基本是常年不变。

至于油和肉,当时非常缺乏,能保证一个月让全家人吃上一顿肉就不错了。

偶尔,孩子们也会得到几颗糖果,吃完后的那种甜味能让人回味很久。

至于什么饼干之类的零食,简直是奢侈之物。

上世纪80年代:吃得像样了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资逐渐富足,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大量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储存大白菜不再那么重要,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

建国60年征文:看饭桌上的变化

建国60年征文:看饭桌上的变化

建国60年征文:看饭桌上的变化建国60年征文:看饭桌上的变化就这么一晃的功夫,咱新中国成立说话也60周年了。

但是在北京这块皇城根儿底下眼瞧着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成天介亲眼目睹着身边的变化,怎么想都感觉这个城市不老,反而是越活越年轻!变化有很多,在这咱们就说说这个吃上的变化吧!在过去的北京,吃分两种,一种是席面上的,另一种就是家常里的。

根据老北京沿袭下来的东西和现在比那可以说是变化非常大!老辈子人说出门吃席面那是有讲究的,要吃出名堂就得讲个排场,所以那个时候的老字号特别受追捧。

搁在过去,北京有点名气上点档次的几个老字号有“全聚德”“都一处”“东来顺”“丰泽园”“晋阳饭庄”等等,但是这种饭馆的价格在刚建国那会儿是平常百姓所消费不起的。

那一般人要说想少花钱又解馋的话也有几个老字号受人们的欢迎,比如说“馄饨侯”“小肠陈”“白魁老号”等等。

不管怎么说,在北京吃是绝对的有花样。

就连那个时候想吃西餐那都有“莫斯科餐厅”这样地道的外国式餐厅。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北京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么一来很多外来的美食不断的蹬上了北京的餐桌。

从80年代的“玛克希姆”法式餐厅开始,到后来的“长城”“昆仑”“建国”这样的五星级饭店的兴起,北京的美食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变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收入比刚建国那会是翻了几番,吃顿饭不成问题,但是吃什么是真有点挑不过来了。

进入21世纪以后,新生概念使餐饮业逐渐从旅游行业里跳出来独挡一面了。

现在,主题餐厅、西餐吧、大型自助餐饮连锁店都在市场上有着各自忠实的消费群。

与此同时,老字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开设了分店。

一时间,就单独这吃的花样就有了“百家争鸣”的趋势。

从燕窝、鱼翅、生猛海鲜到小吃、火锅、各派炒菜,可以说天下美食应有尽有。

无论您是想来点老辈子说起的原汁原味,还是说您尝试着品品异域风情,反正想吃什么它都有。

现在和过去比,人们出门吃饭不用再考虑攒多久的钱才能吃顿好的,因为老百姓兜里的银子多了想什么时候吃就能什么时候吃。

中国近现代饮食变迁

中国近现代饮食变迁

窝窝头
2、时代的产物——吃食堂
那时说,“共产主 义是天堂,人民公 社是天梯”。在 “公共食堂”里, 吃饭不用钱。
2、时代产物—粮票
二、八九十年代—吃什么有什么 1、家庭美食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 如饺子 我们宁河人非常喜 欢吃饺子,主要分为煮 的、蒸的、锅贴。
捞面是宁河 的传统美食, 也可以称为打 卤面
宁河大米
2、宴席美食
美味的七里海河蟹
片肉,宴席必不可少
更离不开家乡美酒—芦台春
3、西餐的引入
肯德基在芦台建立了 两家分店 --芦台餐厅和汽车穿 梭餐厅
三、新世纪—吃健康
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 是大鱼大肉,而是之间讲究营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 的变化。
一、五六十年代——有什么吃什么
“吃了吗?”是我们这个地区问候语。
解放初期家家户户以土豆、红薯为主,或许是肚 里没油水的原因。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米饭, 白面大米虽说是供应,但毕竟经常可以见到这些 “奇缺品”,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顿红烧肉。
1、传统食物

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育儿知识】

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育儿知识】

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从四指膘到不占油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由此可见饮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小餐桌最能体现出大发展。

从五六十年代的匆忙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啥吃啥、九十年代吃啥有啥,继而到今天要吃出品味、吃出健康;从烟熏火燎的大锅饭,到人手一个的铝制饭盒,从不做饭只能吃方便面,到一个外卖电话就能满足一家人的不同口味百姓的餐桌和就餐方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头30年,人们用胃吃饭,填满就好;后20年,人们用舌头吃饭讲究味道;近10年,人们用心吃饭,注意健康。

最近更新时在发表文章下面,多了一个金士顿记忆拼图活动,分享60年回忆的选项,最近也常看一些相关回忆的文章。

做为一个70后,且热爱美食的一员,今天从饮食的角度来做一个回忆比较。

看看下面讲述,不同时代的饮食记录,这一点足以感觉现在生活。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以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以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以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从专家学者们对于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认定来看,我这个稻米可是确实从古至今对你们的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您知道我这个稻米从一万年前第一次被人类驯化一直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约一万年前,我大米第一次被人类驯化。

浙xxx县上山遗址的先民们用石片、石器、石磨盘、石磨棒和大口盆等工具完成了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人们开始将我稻子并将我大米作为重要的食物。

7000年到4000年前,我大米开始成为人们的主食。

在河姆渡遗址和良渚遗址中,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数量庞大的碳化稻米也就是我的前辈,甚至有粮仓。

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我这个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同时北方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等原因逐步成为我国文明的中心,而粟同志成为主食。

直到唐朝曲辕犁和北宋占城稻的出现,我们大米才再次被广泛种植,并逐渐成为直接促进人口增长、国家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地陆续建立一些我们水稻品种改良和栽培试验机构。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次培育出了矮杆稻,抗倒、耐肥、高产,我们大米第一次实现了年产稳定增长。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选育和推广,单产较之前品种提高了20%到30%,并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记录,我们的水稻产量实现了第二次大突破,其技术推广到全球各地。

xxxx年,我国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产量不断提高。

如今,我们大米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建国六十年饮食的变化_小学作文

建国六十年饮食的变化_小学作文

建国六十年饮食的变化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建国六十年饮食的变化,感谢您的阅读!
今年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六十岁生日。

在这六十年里,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

常听大人们说:国家刚成立那会儿,因为粮食缺乏,所以要限量发售粮票来买粮食,吃不饱也没办法。

现在呢,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在农村长大的爸爸常常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的爸爸因为家里穷,粮食不够吃,晚饭只能就着咸菜喝高粱米粥。

因为怕饿,晚上就早早上床睡觉。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奶奶就给几粒生花生米。

就这几粒花生米,爸爸也舍不得一下吃掉,而是把花生米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来享用。

在那时,热馒头抹点猪油就是非常美味的食物。

现在人们都吃面包夹果酱,谁还吃肥肉和猪油啊,连猪都在减肥呢。

妈妈常和我说: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尤其是现在,我们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以前妈妈小时候过生日就吃一个煮鸡蛋和一碗面。

现在我过生日不是买个大蛋糕,就是去必胜客肯德基大吃一顿,以前哪有这东西啊。

我真庆幸我能生在现在,不用挨饿。

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建国以来饮食变化

建国以来饮食变化
建国以来饮食改变
演讲者:钟文夫 PPT:戴子佳 查阅资料:邢雯雯
李振霄 徐晗翔 戴子佳
——第十组
引言
“饮食文化是无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它几乎同人类文化 的任何门类都有程度不同的关系。可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 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一种饮食文化,全面地了解了一个民族的饮食 文化,也就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那个民族的历史;反过来说,只 有全面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才可能全面了解那个民族的饮食文 化。”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吕氏春秋》
·“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成功多。 任情反道, 则劳而无获。”
——贾思勰
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新修《清苑县志》 饮食变迁见证改革开放 40 年巨变 杨德孝 马振华 改革开放后民众的饮食生活 范晓婧 赵荣光《中国饮食史论·后记》,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版
粮票的消亡
1983 年深圳 兑换券
1993年 底, 95%地 区粮食自 由销售
1984 年深圳 彻底取 消
1996 年彻底 消失
改革开放
· 1979-1984农业总产值年均递 增%8.9 · 1978-1984人均粮食占有量由 318.5公斤到393.5公斤 · 1999年全国粮食产量50800万 吨比1949增长3.5倍 · 油料2600万吨增长9.2倍 · 糖料8400万吨增长28.6倍 · 水果6100万吨增长49.8倍
·
饮食特点
高档食品 平民化
平民食品 精致化
饮食讲究 情调
饮食的艺 术化、产 业化
追求饮食 的功能性
一些原因分析
Analysis of causes
政策

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饮食变化:食不厌其精(最新版)

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饮食变化:食不厌其精(最新版)

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饮食变化:食不厌其精感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饮食变化:食不厌其精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两句词语分别出自《汉书?郦食其传》和《论语?乡党》,意思是:人民以粮食为生存之本;而大米要舂得越精越好,鱼和肉切得越细越好。

这都是说粮食的重要性和讲究饮食的形容词。

确实,以我三十年来的经历来看,吃粮的比重永远是大头,而讲究饮食则是要有一定环境和条件的。

1978年我参军入伍到部队,1984年和妻子结婚时还是两地分居,她在河南汤阴县,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队服役。

一个人在异地,最不习惯的就是当地的饮食。

我因为从小在家喜欢吃妈妈做的粉条疙瘩汤、手工擀面条汤(家里穷吃不起捞面条),里面放些菠菜、韭菜、面汤黄亮亮的非常诱人的面食。

可是在石家庄部队服役时,供应部队吃的是30%的大米、30%的面粉,30%的玉米和10%的小米。

部队伙食最著名的二米饭(大米、小米合煮)、发糕(玉米面用酵酵母发酵)、花卷(白面和黄面搭配),尽管部队副食好,但吃在嘴里老觉得不对味,心里不喜欢,肚子里就觉得没有吃好,可这样的感觉伴随了我好多年。

远在家乡的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国营公司上班,那时侯,粮食凭粮本定量供应,细粮仅占百分之六十。

由于既要上班还要看孩子,一天忙碌地没有时间擀面条的时间。

当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29 元,每月给孩子买奶粉和鸡蛋后就没有什么钱了。

我那时月工资62元,每年的探亲不仅将钱变成了路费和带给家人的物品,而且还要贴补处于贫困状态的老家。

所以,虽然结婚五年多,我们无钱添置物品,睡的床板下面和洗脸盆下面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烧饭用的蜂窝煤炉是用瓦片和砖头和泥垒起来的,像这样的情景和家境,实在没有条件讲究饮食。

1989年我转业到人行工作后,孩子有我照看了,两人的工资合在一起,加起来已经达到0元,除给老人孝顺钱外,每月也有节余,但我们的花费并不多,只是我依然喜欢吃粉条疙瘩汤、手工擀面条汤,百吃不厌。

产粮大市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锅底洼变粮仓

产粮大市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锅底洼变粮仓

产粮大市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锅底洼变粮仓产粮大市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锅底洼变粮仓**市地处**里下河腹部,四周高中中学间低,形貌似釜,俗称“锅底洼”。

千百年来饱受洪水泛滥、内涝干旱、海水倒灌之灾难,十年就有九年荒。

解放前,这里除“半里一大河,百步一小港”,就是常年浸泡水中的老沤田,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收成还得听天由命,人民过着“糠菜半年粮”,吃上顿愁下顿的苦难生活。

每年栽完秧苗,农民就用泥土封堵“丁头屋”、“单头舍”的柴门,成群结队逃荒到江南讨饭、打短工,糊口度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淮河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锅底洼”亦惨遭重创。

那时,全县年生产粮食总产仅为13.5万吨,无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只能依赖国家调拨救济粮困难生存。

1951~1952年调入国家救济粮120万斤,1955年调入30~40万斤。

1951年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人民“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先后出动80万民工投入到根治淮河的浩大工程。

几十年来,**的北边开拓了**灌溉总渠、东边扩大浚深斗龙港、南边发掘新通扬运河、西边加固运河大堤,建立防洪屏障,理通泄洪河道,有效地控制洪涝、渍旱、卤碱的灾害。

从1 / 3此,“锅底洼”走出“谈水色变”的窘境,翻身做了水的主人。

50年代中期,沉睡千年的一熟制老沤田,掀起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沤改旱”耕作管理办法的改革浪潮。

60年代初,进行联圩、并圩,排除外洪内涝的隐患。

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在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兴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确保“锅底洼”农田旱涝保收。

七十年代初,**人民在全年经济收入达不到百元的窘境下,自已带粮、带草、带工具,搭工棚吃住工地,开挖、拓浚境内的雌港、雄港、渭水河、盐靖河、西塘港等主要南北干河,以及圩堤的整改修建工程。

至此,全县150万亩的一熟制老沤田改旱成功,粮食产量一下子超出两倍,掀开**农业生产的新篇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历史翻开新纪元。

新中国饮食六十年变迁

新中国饮食六十年变迁

新中国饮食六十年变迁摘要:“民以食为天”,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饮食文化是无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它几乎同人类文化的任何门类都有程度不同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饮食的变迁就是某段历史的变迁。

关键字:建国初期温饱问题粮食短缺大锅饭粮票计划经济改革开放西餐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型营养健康减肥食品搭配九月五日我们班几个同学相约去了中国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

看到自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迁中的图片和实物以及文字介绍。

整个展览就像是一部活的的近代史教科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能是因为我是食院的,平时对饮食方面的信息关注较多,所以当我看到展柜中的各种粮票、糖票、油票、肉票等票证时想到了建国六十年来人们的饮食变化。

以饮食变化来看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变迁。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历来崇尚“民以食为天”,是最讲究吃的国家之一。

但是建国初期,中国刚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物质很是匮乏,粮食短缺,生活贫困,食不果腹。

温饱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

国民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北方是窝窝头、玉米面馍馍,南方也是糙米粗粮,而且有这些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那个年代的人们粥没少喝,野菜没少吃,白面白米恐怕就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梦想了。

当时由于物质的缺乏,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于是出现了大锅饭和粮票。

大跃进让几亿中国人过上了集体公社的生活,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锅饭、集体灶又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1959年至1961年的全国大饥荒再次让中国人在"吃"上饱受煎熬,这个时段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草根树皮竟然也都"供不应求"。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五十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

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

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

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正文:从餐桌看祖国60周年的变化“民以食为天”。

从早晨起床,门一打开,家家户户都得张罗着一日三餐,演奏一曲锅碗瓢盆交响乐。

聆听着这组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我深深感受到时代的旋律、生活的变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刚出生,吃什么也没太多印象,只依稀记得一家3口人窝住在祖传下来的三间瓦屋和两间茅草屋里。

大集体年月,生产队上靠挣工分吃饭。

只有父母两个劳力,分的口粮实在太少,几乎每月都不够吃。

母亲只好经常把南瓜、红薯等掺入米饭中,或者将麸皮、白菜一起揉进面团里,艰难度日。

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觉吃不饱,时常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叫。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时候,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什么粮票、布票,什么糖票、肉票,种类繁多,而且份量极少。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总是节衣缩食,勤劳持家,尽量让一家老少吃饱穿暖。

家里待客,我们小孩子是不能凑近餐桌的。

餐桌上摆的大多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偶尔也会炒一盘鸡蛋,煎一盘豆腐。

母亲心灵手巧,经常在土罐里腌制一些蒜瓣、酸韭菜、酸白菜心等,作为下酒菜。

至于鸡鸭鱼肉之类的荤菜,在餐桌是很少见到的。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能凭票买少许猪肉,让垂涎三尺的我们打打牙祭,解解馋。

有一年冬天,生产队死了一头大犍牛,我家分得好几斤。

那天晚上,母亲一下子炖了一大盆牛肉,全家人高兴地围坐在餐桌旁,大饱了一顿口福。

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步实行分田到户,村民精心耕种各自的责任田,空闲时间开荒种地,喂猪养鸡,一年四季丰衣足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只要农户先“统购”一头肥猪,过年就可以杀一头猪。

到了年关,村里四处都可以听见杀猪的嚎叫声。

杀猪后,左邻右舍相互宴请,喝猪血汤,猜拳行令,场景异常热闹。

又过几年,市场经济逐渐活跃,农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农家过事都是请厨师烧菜,操办得十分丰盛,不仅鸡鸭鱼肉成为宴席上的主打菜,而且讲八大碟十大碗,按序上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食 品
谈 谈 解 放 6 来 吃 米 的 变 化 0年
彭仲 明
( 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 学院 , 汉 华 武 4 07 ) 3 0 0
长期从 事水 稻 育种教 学科 研 和农业 标 准化 等工 作 的我 , 在 旧社会 、 生 成长 在新 中国 。以我 亲身 经历 和所见 所 闻谈谈 解放 6 O年来 吃米 的变 化 。
林丹 、 五氯苯 、 氟辛 莞等 。禁 止使 用高 毒 、 全 高残 留 、 具 有三 致 ( 、 、 变 ) 农 药 。 目前 我 省 只 有 三 癌 畸 突 的
家 米业 生产 有机 米 : 山桥米 、 京 监利 福娃 米 和江夏 区 的桂 子 米 。
3 2 绿 色米 .
2 66 h 98 年 据 湖 北 省 统 计 仍 种 植 6.7 m ,19
稻 收割后 , 乎很 多 家 都 种 萝 卜, 吃 萝 卜叶 , 吃 几 光 再 荞麦, 般家庭 , 天都是吃稀饭 , 年才吃干饭 。 一 冬 过 解 放后 , 经过 粮食 统 购 统 销 , 饭 的问 题 得 到 改善 , 吃 但还 是欠 缺 一点 。直至 17 9 8年 , 国才 制定 大 米质 我
省 、 、 、 、 等省大 面积 推广 应用 。深 受广 大 消 湘 赣 皖 陕
费者喜爱 , 其米一般 出饭率高, 食味较好。
2 吃好
有 机 米是 指 稻 谷 栽 培环 境 无 污 染 , 不使 用 化 即 肥、 农药 、 长激 素 和 色 素等 化 学 物 质 , 采 用 基 因 生 不
食。这也是我们煮饭时 , 要注意的。
3 吃健 康
量标 准 G 15 B 34—17 《 米 质量 标 准 》 98 大 。大 米 等级 分: 特等 、 标一 、 二 、 三 、 标 标 等外 5级 , 主要 规范 稻谷 加工 要 求 , 但人 们 的要 求 出饭 率 高 的米 , 当时广 东 省
1 . 3 m 。在此 期 间农 业 部 于 18 33h 9 5年 起 草 食 用 优 质稻 米标 准 ,9 6年正 式颁 布 , 准 名为 N 一 0— 18 标 Y 2
健食 品“ 蒿 叶 ” 稀 饭 , 着 吃 未 完 全 成 熟 大麦 , 藜 拌 接
稻 谷生 产 环 境 , 壤 、 和 气 等 以及 农 药 残 留量 等 土 水
等 , 米加 工 和贮 存各 个 环 节 有无 污 染 等 。3 四项 稻 )
提 前收 割做 成 的一种 “ 子 ” 再接 早 稻 米 。秋 季 中 球 ,
者在 提 高产量 的 同时 , 意 到 稻米 优 质 问题 。我们 注 课题 组 于 18 9 3年获 得一 个优 质早 籼稻 品 系 , 来命 后 名 为“ 矮 8 7 , 我 省 评 为 一 级 优 质 米 , 我 省 、 华 3 ”被 在 江 西 、湖 南 、安 徽 和 广 西 累 计 推 广 种 植 达
农科 院 黄耀祥 院 士育 成 一 系 列 这类 品种 , 广 陆矮 如 4号 , 朝 二 号 等 。我 校 全 国著 名 水 稻 育 种 学 家 胡 桂
改 革 开放 以来 , 人们 的生 活水 平迅 速提 高 , 随之
富贵病 也产 生 , 日本产 业新 闻报 导 , 式肥 胖危 机 据 美
工程 技 术 , 用 天然 物质 和无 害环 境 的方 式 生产 、 应 加 工形 成 的环保 型安 全 米 。据 悉 , 联合 国 已提 出停 产 农药 有 : 甲种 6 6 六 溴 联 苯 醚 、 六 酮 、 溴联 苯 、 6、 十 六
随 着改 革 开 放 稻谷 单 产 和 总产 的提 高 , 段 时 一 间 出现 “ 粮 难 ” 卖 。水 稻 育种 单 位 和 水 稻 育 种 工 作
定 级指 标 中 , 米 率 、 白度 、 链 淀 粉 含 量都 可 直 精 垩 直
接检测 , 食 味的评定 , 评茶相 似 的办法评 定。 而 与
4 在评 定 时 , ) 米饭 怎样 煮 。首 先 将 米 洗净 加 水 量 按
米 : 1 1 1左 右 , 煮 好 后 , 再 焖 2 3 mi 水 :. 蒸 应 0~ 0 n进
1 吃 饱
准 , G / 18 1—19  ̄ 质 稻谷 》 即 B T 79 99 优 。 1 优 质稻 谷 分 三 个 等 级 、4个 指标 、 出 精米 ) 1 以 率 、 白度 、 链 淀 粉 含 量 和 食 味 四项 评 级 。2 在 垩 直 )
1 指标 中 , 一个 黄 米 粒 % , 涉 及 黄 曲霉 素 含 4个 有 它 量 , 多人 都 知道 , 曲霉 素 是 致 癌 物质 , 米要 仔 很 黄 购
逼 近 中 国儿 童 , 、 、 三 大 城 市 的统 计 肥 胖 儿 童 京 津 沪
为 1% , 美 国为 8 ; 年 人 的 高 血 压 、 血 脂 和 2 而 % 老 高 高 血糖 等诱 发 的脑 梗 塞 ( 中风 ) 脑 溢 血 、 脏 病 等 、 心 也迅 速增 加 和提 早 。专 家 预测 未 来 2 5年 我 国将 有 5 0万 人患 帕金 森病 。因而 要 吃 健康 。下 面重 点 介 0
绍 一下 目前 市场 上 出售有 益 于健康 的几 种米 。
3 1 有 机 米 .
仲 紫教授 , 放 前 育 成 的 “ 利 籼 ” 稻 品 种 , 放 解 胜 水 解 后在 长江 流域 累计 推广 种 植 2 66 6.2万 h 解放 后 m,
育成 的华 矮 4号 、 8号 、5号 、7号 等早 稻 品种 在我 1 1
细检查 有 无黄, 即
我 家地 处过 去 常有 “ 湖沔 阳洲 、 年 九 不 收 ” 沙 十
的江汉 平原 边 缘 , 现 在 的蔡 甸 区 ( 阳县 ) 村 , 即 汉 农 解 放前 生活 属 中等 水 平 。每 年 春 季 , 吃 现 在 的保 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