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

合集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⑴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⑵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感悟“明艳”)⑶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⑷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教师配乐朗诵)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⑴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⑵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

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

⑶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我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名贯”造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及双龙洞的景色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默读,学会抓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及双龙洞的景色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名贯”一词的意思及作者为什么用“名贯”来形容双龙洞。

四、教法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默读法、讨论法、资料卡辅助法、联系实际法等。

五、教学工具:课件、图片、资料卡、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双龙洞”是哪里的风景点?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双龙洞的?(2)指名说顺序。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双龙洞的词语。

(4)交流:说说你找到的词语。

(5)讨论:为什么作者用“名贯”来形容双龙洞?(6)小结:双龙洞景色特点。

3. 品读课文:(1)品读“孔隙”一段,体会孔隙的窄、险、黑。

(2)品读“内洞”一段,体会内洞的大、奇。

4. 识字写字:(1)认读生字。

(2)组词。

(3)写字。

今天我们游览了双龙洞,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6.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

(2)根据所学内容,向家长介绍双龙洞的景色特点。

7. 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窄、险、黑内洞——大、奇六、教学拓展:1. 请学生收集其他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进行分享。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双龙洞的景色,提高他们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七、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金华双龙洞的游记。

2. 让学生画一幅双龙洞的风景画,展示他们对双龙洞的印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双龙洞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并谈谈双龙洞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学,同桌探究,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金华双龙洞的?游览的顺序。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一张游览的线路图。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等。

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4.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5.总结全文:让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和神奇。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时,要耐心细致地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教养:⑴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⑵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⑶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⑷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要养成的第一个良好行为习惯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呀,多出去走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继续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不好?2、板书课题,齐读。

那我们这节课将带着怎样的问题去游玩呢?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出示目标)二、复习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所看到的路上的美丽景色。

那么谁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路上的景色怎样?。

(生说,师板书)(一)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说说洞口和外洞分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相关的句子。

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二)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0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0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0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二、学习“孔隙”部分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

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

(好奇)(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

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生答师书:孔隙:窄小)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

师引读第5小节。

三、学习“内洞”部分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愿意的话周围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2、讨论(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作者刚进内洞时的真切感受。

)(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再看看老师家乡的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1.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 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板书:游记)3. 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

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浙江臀部稍微额角蜿蜒3.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民间传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直观地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运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景观特点和民间传说。

(3)学会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热情,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民间传说。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简要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金华双龙洞位于哪里?有哪些景观特点?”(2)学生结合课本地图和搜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金华双龙洞的民间传说,分享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条金华双龙洞的旅游线路。

(2)各组汇报旅游线路设计,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3)学生根据旅游线路,绘制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惊云帮大家分享的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

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活动(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新授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⑴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 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

(读得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指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盘曲、蜿蜒、突兀森郁、颜色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山河处处美,不要说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就是一花一石一丘一洞都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我想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教师范读。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对于金华的双龙洞,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些什么情况?二、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1张生字卡和7个词语。

②正音: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聚:下面部分要注意写正确。

郁:左边是“有”,右边是“右耳旁”,不能写颠倒。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映山红:本名杜鹃,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呈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

文中映山红是指这种植物的花。

油桐:落叶乔木,叶卵形,花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果实绿色,近球形,顶端尖。

种子榨的油叫桐油。

明艳:本课指明亮而鲜艳的色彩。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

突兀:高耸的样子。

森郁:森林茂盛。

孔隙:本课指极低矮窄小的洞。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石钟乳:本名钟乳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

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一样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3、作者进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品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品3篇
2、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过程 与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 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 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 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4、教法学法:
学生读书。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老师简单结合课件图片介绍双龙洞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师 巡视指导。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学生画好后,课件出示游览图,让学生依照游览图讲述游览过程) 四、品读体验 (一)大家对金华有了一些了解,就让我们随着叶老先生和你的脚步去金华 看一看吧! 现在我们正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路上见闻) 默读 2、3 自然段找出来。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
(二)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 望去,看!双龙洞到了!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 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外洞)
1.洞口宽像桥洞 指名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外洞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联 系学生所在的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一个教室有 50 人,一千人或是八百人的外洞有多少个教室这么大?20 个教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课文。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 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三)由外洞进入内洞——孔隙 (1)自读第 5 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b、哪些词句能突出船小?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 c、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①外洞很大,全是石头。 ②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 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2、孔隙: ⑴由外洞进入内洞,要经过一个孔隙。这孔隙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 来的? ⑵从小船的“小”,体会孔隙的窄小。从人躺在船里进孔隙的感觉,体会孔 隙的低矮。(“从……到……到……到……”为什么要这样写?) 朗读课文中描写“我”进内洞时的感觉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⑶小船是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的? 学生用两只手演示“我”进入内洞的经过。边演示边复述或背诵,进一步体 会孔隙的窄小、低矮。 3、内洞: ⑴朗读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体放映内洞录象: 认识石笋和石钟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笋和石钟乳,练习说话。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笋(石钟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形状变化之多──()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颜色多──() ⑷理解“是来进房子”,体会内洞的大。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 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一段 1、抽学生读本段。 2、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 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 流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4、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 产生想象) 5、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三、学习第二段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4、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5、老师题问: 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2、思考: 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目录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三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第四篇:为《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导游词第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简洁,让人如入画中。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一字一句无不激荡着作者对大自然伟大神奇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游记性文章孩子以前接触过,但游记的写作方法学生却没有接触过,尤其是本课的两条游览线索,更有让学生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能讲清入洞的方式和内洞的景象。

2、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初步掌握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是难点。

感悟孔隙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追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上节课我们共同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呢?(作者从金华出发,行五公里左右到罗甸,由罗甸进山到洞口,进入外洞,从空隙进入内洞,然后出洞。

)9这节课,我们就去和叶圣陶爷爷细游双龙洞。

二、品读课文1、师:此时我们就身在浙江的金华,乘坐上开往双龙洞的汽车,怎样走才能到达双龙洞呢?出金华城大约五千米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指导)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盘曲、蜿蜒、突兀森郁、颜色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山河处处美,不要说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就是一花一石一丘一洞都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我想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教师范读。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对于金华的双龙洞,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些什么情况?二、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1张生字卡和7个词语。

②正音: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聚:下面部分要注意写正确。

郁:左边是“有”,右边是“右耳旁”,不能写颠倒。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映山红:本名杜鹃,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呈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

文中映山红是指这种植物的花。

油桐:落叶乔木,叶卵形,花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果实绿色,近球形,顶端尖。

种子榨的油叫桐油。

明艳:本课指明亮而鲜艳的色彩。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

突兀:高耸的样子。

森郁:森林茂盛。

孔隙:本课指极低矮窄小的洞。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石钟乳:本名钟乳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

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一样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进:课文中作量词。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为前后两排,每一排称为一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1)自读思考。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洞口宽,像桥洞。

(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

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

快来看看吧!3、出示资料: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

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

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1)看图片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自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3)感情朗读。

(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

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段。

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

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4、默读第六自然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

再分小组讨论。

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

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看图片加深体会。

(5)出示资料: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6)感情朗读。

指读。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

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文相似或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结束语:这篇文章写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描写细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因为作者认真观察深切的体会,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同学们,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美,只要对生活充满爱,只要认真观察,认真体验,就会写出具体生动的好文章来。

四、作业。

1、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2、造句;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儿歌的优美韵律与意境,积累语言。

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3、背诵积累古诗,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美。

活动策略:通过看一看,写一写,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为学生创设课堂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展示习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过程:一、我的采蜜集(一)出示儿童诗《只想随便走一走》。

(出示)(二)通过诵读,体会儿童的内心世界。

体味语言的简洁、朴实。

(三)阅读提示:(出示)“我”为什么“只想随便走一走”?在外面“我”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熟读这段话。

(四)谈读了这首诗歌后有什么感想?(五)配乐朗读诗歌。

(播放音乐)(六)试着运用、表达,进行拓展阅读练习。

(七)抄写在“采蜜集”上。

二、读读背背(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句。

(二)小组内交流对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三)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四)课后搜集一些杜甫的古诗。

三、口语交际(一)将课前搜集的一些学校的校训、班训先在小组内交流,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自由地表达,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课件出示老师搜集的校训、班训)(二)小组交流“校训”、“班训”的含义。

初步弄清为什么要制定校训、班训?(三)我们的校训是什么?我们的班训是什么?(四)你认为本校校训或班训确定的是否恰当,为什么?如不恰当,你认为可怎样定?为什么?(五)学生准备好后分小组交流。

(六)集体交流,确定校训和班训方案。

(七)写出其含义,整理好后写成建议书分别交给老师和学校。

四、我的小笔头(一)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二)回忆生活,寻找素材。

(三)自主选题,确定内容。

构思,习作。

(四)自己修改。

(五)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六)粘贴在班级展示专栏上,供大家欣赏、品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