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大片”策略对中国的启示
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日益增强,其传播的美国价值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娱乐文化产业发达的时代,了解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以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对我们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并做出适宜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美国价值观的模式。
从好莱坞电影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追求。
无论是超级英雄大片还是家庭伦理剧,影片中的主角往往会强调个人自主、勇敢坚韧的品质。
这种模式通过塑造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主角形象,将美国价值观与个人英雄主义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接受并认同这种价值观。
其次,好莱坞电影还通过具体的剧情和细节来传递美国的社会价值观。
例如,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是美国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好莱坞电影经常通过展示美国权利和自由的尊重来传达这些价值观。
同时,电影中也强调了社会平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包容和尊重不同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形象塑造,好莱坞电影向观众传递出一个充满多元性和平等的美国社会理想。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对我国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影响,并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要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个人主义的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但也要将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平衡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好莱坞电影通过展示多样化的形象和文化背景,传递出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美国社会。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提醒学生要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意见、文化和背景,增强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中获取一些影响力的传播方法。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制作的精良。
世界各国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 ,但生物产业仍然保持 快速增长势头 , 在应对危机 , 障粮 食安全 , 保 增进人民健康和推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 彰显出独特的作用 。为此很 多国家都大力发
展生物产业作为后危机时代振兴经济的战略
轮产业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成
为推动经 济发展 和知识传播 进程 的重要 引
擎 ,能源技术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
环境问题开辟途径 ,空间技术将进一步促进
人类对太空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将 进一步对人类生活水平和建康水平的提升带
纪第二个 1 年之际人 类社会正步 入一个科 0
( ) 上市公 司数量最 多 , 四 是 风险投 资规 模最大。美国有 1 4 家生物技术公 司, 4 4 占全 球的 3%; 4 美国上市生物技术公 司有 27 , 2家 占全球上市公司的 7% 3 。这些上市的生物技
术公 司 的营业额 占到全 球 的 5%。 1
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
发后造成的损失 , 往往高于购买费用。 为了避 免质量 问题给 自己造成损害 ,顾客往往不愿
意承担继续使用的风险。 豳
21 年第1期( 第21 届{春双 1 01 0 总 9 期) 9
罱敏 尉 兽
0 z 窆固 z 《
进步和人民幸福。
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 ; 美国, 加拿大 , 德国, 英 国, 澳大利亚等。
一
、
生物 科技 概述
技创新不断涌现 的时期 ,全球科技进步空前 加速 , 许多领域孕育着新的突破 , 并将催升新
一
生物科技即利用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一)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o 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1、设立了创意产业专门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具体规划和协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发掘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3、建议各地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以伙伴关系来推动创意产业。
英国的创意产业企业并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未来的发展,文化媒体体育部为政府的统筹部门,扮演的是为创意产业催生的角色。
针对创意产业当时所面临的诸如缺乏支持的网络、缺乏经营忠告、缺乏良好的策略、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诸如创意投资的财务支持、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促进输出、教育和训练等补救对策,促使了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和电视,艺术和设计,以及表演艺术等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
二、韩国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
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提高民间业者的研发能力,提高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
如:韩国文化观光部是游戏事业的主管单位,1999年成立游戏推广中心,提供游戏产业所需的一切援助。
(2)投入公共硬件基础。
宽带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策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带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
(3)提供资金。
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开始文化创意的研发生产。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这些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是一个曾经取得了辉煌经济成就的国家。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日本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1.质量优先。
日本公司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创新,将产品标准制定的非常高,对于产品的品质追求比其他国家高出一个档次。
2.以市场为导向。
日本公司将市场需要作为经营的出发点,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心理,以此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3.合作与研发。
日本的企业注重企业间、与大学的合作,首先要把技术研究与生产已经客户需求直接对应,进而在研究上面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追求最优性能。
这些特点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优先”的理念。
通过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日本模式中,卓越的品质成就了卓越的市场地位。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极好的启示。
在中国大量生产出口的环境下,质量的改进可以使中国公司从代工制造者崛起为自主创新者。
第二部分: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创新先行。
美国注重创新,始终保持了自己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美国公司注重研发投资,乐于将高风险与高收益投资、尤其是企业风险投资,将创造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带来的高回报视为重要目标。
2.自由市场。
美国的市场活跃,竞争激烈,有利于创新和发展。
美国实行“市场导向型”经济模式,引领市场经济全新发展方式的主要来源是民营经济不断充满活力的改革创新。
3.自由贸易。
美国奉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美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是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国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
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工具,国外电影作为当今最为流行和广泛的文化形式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探讨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正反两个方面。
一、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1. 丰富中国观众的文化体验国外电影涵盖了各种题材和文化元素,不同于中国电影的文化气息,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观众的文化体验。
例如,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电影,通常以高度科技为特征,许多电影具有强烈的未来主义色彩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精神,这些元素为中国观众所未曾体验,国外电影成为了中国观众更为全面了解和体验世界文化的途径。
2. 提高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对于中国电影产业,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电影的技术、工艺、人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制作水平,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中国电影《芳华》就是深受国外电影元素影响和启发而成的,作品拍摄中的服装、音乐、美术等环节均受到了法国电影工艺的指导和辅助。
这些改进对中国电影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展示平台,更打开了建立一种世界性、多层次的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桥梁的契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均衡交流和互鉴。
3. 加深中国观众与世界的联系国外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通过吸引中国观众的视线,将世界多元文化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加深中国观众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互相认知、沟通、理解和融合。
在文化形式、文化思想、文化艺术等不同层面上,使中国观众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空间位置,对中国观众形成对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和关注。
二、国外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1. 导致文化“异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旨在通过传播、交流发挥其文化作用,而国外电影因依托海外文艺艺术门类制度、流行文化推广模式,极易导致文化的异化和文化认知的片面性,甚至是混淆,使中国观众出现认知偏差和误解现象,使中国文化面临被外来文化淹没和消沉的危险。
2. 形成文化“雏鹤”国外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随着全球化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走向繁荣之路观后感
走向繁荣之路观后感《走向繁荣之路》是一部富有启迪意义的纪录片,它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
通过对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探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首先,本片以日本为例,展现了国家文化自信心对繁荣的推动作用。
日本人民在遭受战争的创伤后,通过保留和发扬本土文化,恢复了自信心并实现了国家繁荣。
这启示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重新认识和树立对自身价值的信心,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
其次,德国在二战后重建中展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德国人民面对废墟和困苦,通过艰苦奋斗和全民参与的方式,重建了国家,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制造赢得了市场竞争力。
这启示我们,只有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走向繁荣。
同时,集体智慧和全民参与是实现繁荣不可或缺的要素。
最后,中国以其长期坚持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全球范围内的独特之处。
不论是“四个现代化”目标,还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启示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国情,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不断演进和完善发展战略。
纵观全片,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的繁荣之路需要文化自信、积极进取和全面发展。
只有坚持价值观导向、推动创新发展,并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我们才能走出困境,进入繁荣的新时代。
作为观众,我深受启发。
这部纪录片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是对当下的警示和启迪。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探索和努力,为实现个人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种启示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跨越了国界的束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相互影响、交流、借鉴,使得全球电影产业更加发展繁荣。
在这些国际电影中,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外国电影给予中国电影启示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于电影制作的技术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外国电影给予中国电影启示,带来了技术和思想上的飞跃。
如美国电影在视觉特效、音响效果、拍摄技术上的表现较为出色,因此中国电影在这些方面也取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外国电影的情节、人物等方面也给予中国电影一定启示。
中国电影在本土化方面的尝试,往往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化或者社会现实等方面。
但是外国电影同样在表现人物性格、角色性格等方面有着不少优秀的创作方法,值得中国电影借鉴和学习。
二、外国电影带来对中国电影观众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外国电影也进入了中国电影市场,并且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背景下,外国电影也开始对中国电影观众产生影响。
外国电影的题材和内容多样性提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接受程度,迫使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地改进、探索和创新,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另外,外国电影的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观众的文化视野。
相较于中国电影,外国电影更加注重人性、情感等方面,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情感风景线,让观众感受到更多元的情感世界。
这些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引领和影响,也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人们在观影和思考方面的提高。
三、外国电影带来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挑战随着外国电影的进入,中国电影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外国电影的进入与竞争,加剧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从而使得中国电影产业也面临着技术上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
因此,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在不断磨练和优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使得中国电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文化特性和创新能力。
国外能源安全战略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能源安全战略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并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可承受性和可持续性。
在国外,各国能源安全战略各有特点,深入研究他们的策略,有助于中国制定可行的能源安全政策。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国家的能源安全研究进行探讨,尝试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美国的能源安全策略美国是一个主要的能源消耗国,其国内能源产量和承载能力有限。
因此,美国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对能源的稳定供应,包括加大产油国的合作、提高本国的产能、加强能源存储和转化技术的研究等。
首先,在供应方面,美国主要依赖产油国,通过与其他能源消费国的合作确保供应的可靠性。
美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并与主要产油国保持紧密合作,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俄罗斯等地。
同时,美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包括使用能源外交达成能源和谈判和协商达成一系列国际能源协议。
其次,在发展方面,美国提高了自己的产能。
为支持本国的能源产业发展,美国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能源开发和升级技术,包括石油开采和新能源的利用等。
此外,美国还建设了一系列的能源基础设施,采取了新的节能可再生能源政策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转化方面,美国加强了能源储存和转化技术的研究。
美国政府通过基础研究和开发来加强技术创新,从而优化能源转化和利用方式。
同时,美国还开展了能源生产和储存的新技术研究,以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二、日本的能源安全策略日本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很大的国家,对国内能源的依赖度很高。
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并持续推进多个领域的技术研究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在供应方面,日本依赖世界各地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并通过同主要产油国的合作来确保能源的稳定和可靠供应。
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并通过自己的外交政策与各供应国合作,以获得优惠供应和能源价格的稳定。
其次,在技术研究方面,日本重视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研究。
俄乌冲突下美欧利用SWIFT制裁俄罗斯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俄乌冲突下美欧利用SWIFT制裁俄罗斯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俄乌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涉及到领土争端、民族关系、经济因素和外交因素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美国利用SWIFT系统制裁俄罗斯对冲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启示。
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其中,SWIFT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成为美国实施制裁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美国利用SWIFT系统制裁俄罗斯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
SWIFT系统是全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网络,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可靠的电子通讯平台,允许各国金融机构进行跨境资金流动和交易结算。
该系统由美国主导建立和维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备受质疑。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制裁手段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以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美国利用SWIFT系统制裁俄罗斯的目的在于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流动渠道,减少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从而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2)美国制裁可能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1)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内部监管力度,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准则;(2)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水平;(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工作,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4)探索新的支付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支付方式和清算机制,降低对SWIFT系统的依赖程度;(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SWIFT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对其认知度和信任度。
美国利用SWIFT系统制裁俄罗斯对中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监管、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来应对挑战。
同时,中国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对外战略和经济政策,以实现自身长期稳定发展。
二、SWIFT制裁俄罗斯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情况随着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撤回部分部署在俄乌边境、此前正在参与大规模军事演习的陆上部队,从2021年10月起持续至2022年2月的乌克兰东部危机,似乎呈现出了缓慢降温的趋势。
二战后美、英、法、日刑事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的、 越轨 的或反 社会 行动 的有组 织 的果敢 的反应 。f , , _ 法 国刑法学 家米 海依 尔 ・ 尔玛 斯 ・马蒂认 为 : 刑事政 策就 是社会 整体 据 以组 织对 犯罪现 象 的反 应 的 戴 “
的提法 , 而是 分别 对少年 犯罪 、 职业 犯罪 、 累犯 的刑罚 处罚 、 监狱 相关政 策 改革等 方面作 了研究 。
中外理论 界普 遍认 同 ,刑 事政 策” “ 一语 为德 国刑 法学 家费 尔 巴哈( e eb c ) 1 0 年 提 出的 , 当长 F u r ah 于 8 3 相
留 了 自己 的特 色 。在此 基础 上 , 望 对 中 国刑 事 政 策 有 所 启 示 。 希 关键 词 : 事政 策 ; 重 轻轻 ; 会 防 卫 ; 而 不 厉 ; 严 相 济 刑 重 社 严 宽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D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 8 X 2 1 ) 40 3 一0 1 0 —7 8 ( 0 1 0 — 1 6 l
策 , 中国刑 事政 策的启示 。故 本文先 从两 大法系 的学者对 “ 对 刑事 政策 ” 的不 同认识 开始论 述 。
一
、
公 共 政 策 和刑 事 政 策
公共政 策是一 个 国家控制社 会所 采取 的政治策 略和表 达方 式 , 旨在加强 社会秩 序和 安全 , 以增强人 们对 秩 序和安 全的预期 , 即从最 大 多数人 的福利 出发 , 为国家利 益 和社 会利 益来制 定政 策 。公 共政策 是政 治学 的
针 、 划 及 具 体 措 施 的 总 称 。Ⅲ 计 ”6 从 我 国 学 者 的 表 述 中 , 以看 出刑 事 政 策 是 为 国 家 政 权 服 务 的 , 针 对 我 国 犯 罪 问 题 而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的 可 是
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方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方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摘要:一、引言:概述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二、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方式分析1.兼容并蓄的实例2.因地制宜的实例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兼容并蓄的启示2.因地制宜的启示四、结论:总结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在合作发展中的价值正文: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方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成为了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重要原则。
本文通过对各国合作方式的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引言兼容并蓄与因地制宜,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于各国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兼容并蓄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实现文化、观念、技术的交融;因地制宜则是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
在合作过程中,各国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二、各国开展发展合作的方式分析1.兼容并蓄的实例以欧盟为例,作为一个多国家、多文化的政治经济联盟,欧盟各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这种兼容并蓄的合作方式,使得欧盟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欧洲航天局(ESA)与我国国家航天局(CNSA)在航天领域开展的合作,实现了技术、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双方航天事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的实例美国在开展国际合作时,常常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美国充分利用我国政策优势、劳动力优势,投资兴办企业,实现了双赢。
此外,美国在援助发展中国家时,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如在非洲的农业项目中,美国通过提供优良种子、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助力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产量。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兼容并蓄的启示中国在开展国际合作时,应充分借鉴兼容并蓄的原则。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应尊重各国文化、宗教、习俗的差异,推动基础设施、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交融发展。
同时,中国还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各国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各国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当你在2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你会惊讶于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网络,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中国百万富豪的数量。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取得一些真正惊人的成就,许多西方国家只能在某些方面望尘莫及。
”——《卫报》这是一篇描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报道。
相比之下,我们如何看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状?以发达国家为例。
在欧洲和北美,人们普遍过着高质量的生活。
他们享受着丰富的社会保障和高水平的医疗保健,并且拥有先进的科技和教育资源。
尤其是欧洲,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它通过不断建设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证公民的生活质量,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政策。
而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以高强度的劳动和追求顶尖的产业和科技而为人津津乐道。
他们的优秀教育和先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而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则是依靠资本和技术的吸纳和外援来加速发展,印度和菲律宾如此。
如何比较各国发展模式,不仅要从国家综合实力、区域和民族习俗等方面综合考虑,还需要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解决方式。
在环境保护方面,例如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提倡节能减排方面,发达国家是一个先锋。
同时在环境保护上,不少发达国家有很好的法律、政策和资源配置。
如德国通过打造世界最严格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政策,实现了垃圾“零出口”,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一些欧洲国家也在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并采取增加绿色能源等方式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这无疑是我们应该尊重和向往的。
而在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已经将大量的财政和研究经费投入到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建设。
此外,像日本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尝试采用低碳能源技术,将他们的经济产业转向绿色环保,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对比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情况,我们发现政策制定与落实执行的落差。
在这些领域,政权变化、缺乏有效的法律、盲目增长等一些因素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环境改善进程。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理解目标受众:跨文化传播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需求和偏好。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要考虑如何吸引国际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保留本土文化的特色,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提升制作水平:跨文化传播意味着与国际市场接轨,对电影的制作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产电影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故事创作、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制作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电影作品。
3.引进和融合外来元素:跨文化传播为国产电影引入了更多的外来元素和观念。
国产电影可以借鉴外国电影的创新思维、故事结构、视听效果等优点,并将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以创作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4.加强营销和推广:跨文化传播需要采取适合国际市场的营销和推广策略。
国产电影可以通过国际电影节、跨国发行渠道、社交媒体等方式,扩大影片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并与国际市场的观众建立更多的互动与沟通。
5.文化自信与尊重: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保持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并在与外界互动时保持尊重。
在呈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避免刻板印象和误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总的来说,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是一个双向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理解目标受众、提升制作水平、引进外来元素、加强营销推广以及保
持文化自信与尊重,国产电影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表现和影响力。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成功和技术创新上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榜样,更在文化传播和全球影响力方面对中国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启发和借鉴进行探讨。
一、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1. 商业成功的启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学习的榜样。
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营销策略,成为全球票房的主要贡献者。
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中国电影产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技术创新的引领: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技术的领先者,尤其在特效技术和拍摄设备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电影制作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 文化交流的推动: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更在文化上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珍贵的文化交流机会。
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通过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表达和叙事方式,为自己的电影作品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
1. 提升电影质量:好莱坞电影以其高水准的电影制作水平和严谨的剧本把控闻名于世,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中学习其对影片质量的追求和专业精神,提升自身电影制作的品质和格调。
2. 拓展国际视野:好莱坞电影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题材和取材,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中国电影需要打破传统题材的限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挖掘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题材和故事,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球版图变迁观后感
全球版图变迁观后感思考当下之中国,通常是两种途径,一种是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参考老外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种是把头伸进故纸堆里,看看我们的老祖先是怎么说的。
一个是更重视国际经验,另一个是注重中国国情,理论上来说,并不能分个孰优孰劣。
而无论是考虑是宪政的建设还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这些现代化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无不是舶来品,我们在高谈阔论时,难免要将东西方的过去放在一起比较一番,思考一番中国始终在王朝中循环中原因,探索一下西洋工业革命的源泉。
究竟是为什么不是中国的舰队去敲开不列颠的大门,又是什么使得西方没有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国与欧洲为何会走向歧途,这是个问题。
毫无疑问,导致东方与西方殊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或几个原因。
而此文只是想从地理环境这个角度出发,尝试着讨论下、推导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如果要讨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在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了气候环境对于人的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图通过一些生物学的理论来支持这个理论。
现在看来,这个理论或许能解释一些问题,但却不免偏颇,所以本文不予以讨论。
以下收起闲言碎语。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还较弱的时候,显现的尤为突出。
而在此时,东方与西方在地理环境的一些不同或许就让双方奔往了各自的道路。
对于东方来说,文明起源于黄河,我们称之为母亲河;而对于西方,希腊则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希腊临海,而且临近有诸多岛屿;而中国黄河流域则是深处内陆,离海岸线距离甚远。
对于一个文明,想要生存延续,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诸如木材,石料,铜矿,食物。
想要获得这些资源,无非是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搜集,另一种是通过交换。
在黄河边上的东方人,相对于拥有曲折海岸线的希腊人,拥有更加肥沃而又适宜耕作的土地,同时也拥有一条更易威胁到文明自身的大河,因为适宜耕作,遂农业成了理所应当的选择;因为大河泛滥,遂治理河流成为必须要做的工作。
国外电影产业促进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电影产业促进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韩新明,白雪来源:《传媒》 2016年第12期文/韩新明白雪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壮大不但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电影产业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以期保障电影产业的稳健发展。
当前,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等许多国家都纷纷把电影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大力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经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内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扶持中发展:“电影强国”促进政策概况美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着霸主地位,引领着全球电影的发展潮流。
如今,“大片”似乎早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代名词。
这些制作精良的影片,不仅为本国民众所喜爱,还广泛输出到各国,为世界所接受。
这既传播了以美国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还为其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收入。
美国电影的成功由诸多因素促成,其中政府对电影的监管和扶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美国对电影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联邦政府对版权的保护,二是行业组织的支持,三是州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补贴政策。
美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干预较少,主要负责在世界范围内打击盗版,为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
对电影版权的保护,美国政府主要通过立法来实现,完备而详尽的法律体系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美国对电影行业的管制主要倚靠行业自律,因此,电影行业组织在美国的地位颇具分量。
重要的电影行业组织主要有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of America,简称MPAA)、美国影院业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Theatre Owners,简称NATO)等,它们在政府与行业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1. 引言1.1 介绍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的背景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是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电影产业。
好莱坞电影源自美国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中心之一,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商业成功而闻名。
自20世纪初以来,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文化和艺术上的引领者。
中国电影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取得突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电影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为世界电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制作风格和文化传统,但二者也有许多共同点。
通过对比和融合,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在相互交流和互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
1.2 探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意义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以及拓展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各国影视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全球化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将中国电影推广到全球市场,可以让更多国际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电影走出去还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可和成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电影行业还可以吸引更多外资和合作机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提升。
中国电影走出去不仅是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益,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与国际电影产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国电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影响,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高的声誉和地位。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这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一: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
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
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
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
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5期Vol.10,No.52019年8月Aug.,2019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世界各国“大片”策略对中国的启示陈克周祥蕾(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摘要:高投入、高回报的“大片”一直是一国本土电影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的“大片”发展之路均不相同,意大利的奢华巨制,美国的历史史诗,今天好莱坞主流的科幻电影,以及俄罗斯的战争片,日本的古装武士片。
都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吸取国外的创作经验,结合我国“大片”发展的曲折之路,希望那些历史已有的答案,不在中国“大片”的发展之路上重演。
关键词:类型电影;文化;大片;科幻电影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5-097-03曾经的90年代,我国当年所有国产电影的票房不及一部进口美国“大片”票房的零头,虽然这已经是历史,我国电影已经走在复兴之路,但是我国“大片”并没有真正崛起,主旋律“大片”基本杀出重围,而科幻片随着《流浪地球》的辉煌,似乎国产科幻就要起飞了,随着《上海堡垒》的陷落,又将我们摔回到现实,我国国产电影欠缺成熟的“大片”的加持,面对以迪士尼为主的好莱坞“大片”的冲击,总是显得非常被动。
在市场上,依靠低成本喜剧片偷袭式的成功,总是显得不够稳妥,毕竟正面战场才是决胜关键。
历史与现在,很多国家都拍摄着根治自己本土文化的“大片”,它们各具特色,有成功也有失败,当然我国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切不可照搬,但这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却是有启示性的。
一、“大片”的师祖,偏爱历史,文化自信的意大利奢华巨制。
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与欧洲,此时的欧洲亦是世界的中心,与崇尚艺术探索的法国不同,意大利人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偏爱高制作成本的“大片”。
意大利有着很多文化历史名城,有着曾经辉煌的罗马文明,对自己的历史极度自豪,在这点很像中国,另外意大利是时尚之都,数不胜数的奢侈品牌,米兰这座城市更是引领着世界潮流。
两者的结合,催生了奢华的意大利电影。
意大利电影刚刚诞生之初,其主要电影式样就瞄准了历史题材,奢华的《卡比利亚》(1914)取材于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片中大量的描写战争的宏大画面,绝对是当时的巨制,甚至比格里菲斯的还要早上几年。
即使到了墨索里尼时代的意大利电影,电影已经被法西斯完全控制,除了宣扬法西斯言论之外,也有大量古装片,和改编自文学名著的“书法派”电影,意大利电影产业也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摄影棚及相关设备。
意大利电影绝对是艺术的,是认真的,只不过不同于“自由法国”那样的艺术,他们将电影视为奢侈品,进行精雕细琢的创作。
二、美国早期偏爱史诗巨制,当今偏爱倚重技术的科幻电影。
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迅速腾飞,无数新城市拔地而起,基建项目铺天盖地,在此时电影刚好传入美国,外加美国人多民族融合后的对所谓高雅的不屑,美国电影骨子里就是商业性的。
一提到美国早期电影的“大片”,首先就是格里菲斯拍摄1916年上映的《党同伐异》,在这里不讨论其艺术成就,只是说“大片”这个角度,《党同伐异》是失败的,观赏性不足,观众表示完全看不懂,一方面是过于超前,开创性的平行叙事方式,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在其蒙太奇艺术手法还不成熟,与20年代的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相比,还显得有些稚嫩。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实验片”,作者简介:陈克,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传媒学院讲师,主要教授《电影史》《类型电影》《影视精品赏析》《影视剧作》等课程。
周祥蕾,男,河北石家庄人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传媒学院讲师,主要教授《摄影基础》《摄影用光》《时尚摄影创作》《大中画幅摄影创作》等课程。
-97•高投入的具有先锋性、实验性的影片不应该归结为“大片”来讨论。
值得讨论的反而是比《党》早一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战争、家庭等元素的结合,电影从刚进入美国,叙事艺术刚刚成熟,就瞄准了高投入高回报的“大片”,当然种族主义是一个污点,不仅仅有违道义,涉及错误价值观,该片虽然失去了部分观众的支持但商业依然算成功,可惜格里菲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第二年,《党》的惨败几乎是必然的,傲慢的艺术家格里菲斯先生,并不在意迎合大众观影心理。
默片喜剧的黄金期,最接近“大片”的应该是《将军 号》,当然这部电影票房也非常惨淡,甚至直接将基顿这个喜剧天才葬送了,不过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观赏性的,其融合奇观、惊险、喜剧等元素,这才是标准的美国“大片”,重视通俗文化下的娱乐性。
同时期相似风格的卓别林有很多电影制作费用也很高,就没有被观众拒绝,所以《将军号》应该是历史进程的一个误会,是观众的一次"错杀”。
美国在经典好莱坞时期,二战前出现了一部传奇“大片”:《乱世佳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前一年1940年上映,故事将一段爱情故事放置在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耗资巨大,商业上也非常成功,折算通货膨胀、结合观影人次计算,该片实际票房甚至高于《阿凡达》,并且拷贝保存完美,及时到今天还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原貌,非常传奇。
二战后,美国“大片”基本就是这种将爱情、家庭等低叙事角度的故事,放置在一个宏大背景之下,题材主要就是历史、战争、史诗故事等,《埃及艳后》、《宾虚》等等。
美国"大片”的转折点在60年代末期新好莱坞运动后,因为与电视的错位经营,电影总产量迅速下降,制作成本上升,70年代末商业片回归,80年代工业整合之后,90年代的当代好莱坞体系下,电影产量已经不重要了,经典好莱坞的四大类型片在自己的黄金时代,年产甚至能突破70部,今天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电影已不在靠量取胜,而是个位数的重头戏去收割全球票房市场,美国的“大片”策略基本成型。
在这一时期,历史题材、史诗故事渐渐边缘化,自《星球大战》出现后,随着CG技术的出现与成熟,让科幻片突然异军突起,《回到未来》《猩球崛起》《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异形》系列电影,依靠着CG技术的加持,迅速刮起了一波科幻飓风,后续《终结者》《骇客帝国》《变形金刚》也是票房收割机,《阿凡达》全球票房突破27亿美元大关,近些年迪士尼依然依靠复仇者以及相关电影成为雄霸好莱坞的大鳄,甚至其他公司销售总额不及迪士尼一家。
三、类型较为单一的日本和前苏联“大片”。
二战后,民族电影崛起,就民族电影这个范畴来说,第一个被西方的电影文化霸权关注的国家是日本,《罗生门》的一鸣惊人,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日本电影,甚至整个东方,整个民族电影的范畴。
日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中西结合又互相不融合,能彼此相对独立的存在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国度,对应的日本电影也非常有本土特色,在“大片”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电影史上的豪华巨制,几乎请一水的古装武士题材。
剑戟片其实就是受西部片的启发,追求逼真的打斗、刺激观感的一种动作片,对应着美国的西部片、中国的武侠片等,多数是一种投资不大的时代剧,但也有异类的《宫本武藏》(1954年),历史背景设置在关原之战,宏大的场面已经超出了剑戟片的范畴。
内核仍然是武士精神,和东方哲学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真正意义的这种古装“大片”,应该非黑泽明晚年的《乱》《影子武士》,甚至在《乱》电影中为了最后一个场景,烧掉了一座城。
黑泽明晚年的这份执着,显然已经超出了日本电影产业可以承受的,依靠着黑泽明的崇拜者们在美国融资,得以完成。
前苏联也好,今天的俄罗斯也罢,被称为“战斗民族”,坚毅的民族性格,再加上二战期间数千万的牺牲,几乎前苏联的主要所有的大制作电影都系战争题材,或设置在战争的背景之下,80年代,拍摄了完全重现二战经典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血战斯大林格勒》等,因为高叙事角度复现战争全过程,甚至被称为“全景战争片”,这种程度的真的坦克、飞机、军队的再现战争全貌,已经不是电影产业的强大与否的问题,这基本只能依靠国家意志来实现。
到了俄罗斯时期也是如此,极少的科幻片尝试如《黑色闪电》,其他几乎将过去的经典战役又重新拍了一遍,在叙事角度降低,更加人文化一些以外,电影产业的衰落,似乎已经支撑不起“大片”继续发展了。
四、我国“大片”策略的启示。
我国早期电影没有“大片”这个概念,建国后国家意志介入后,主旋律的弱商业性前提下,为了宣传效果是不会太计较成本与票房的收益,所以催生了复制与前苏联全景战争片的《大决战》系列电影,和前苏联一样,直升机航拍、成千上万的真人演出的士兵、成群的坦克,同样不是雄厚的电影产业可以解决的,需要国家意志的介入。
虽然商业上第五代导演也尝试过很多基本够格的商业“大片”的探索,无论是《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近两年的《长城》,第五代在商业上显然拿捏不准,依靠第五代的光环商业上不亏损容易做到,真的有所突破却并没有。
冯小刚、陆川等也有常识,结果和影响力与前者提到的第五代基本相同。
真正有所突破的这几年的主旋律“大片”,《战狼2》《红海行动》《建军大业》等等,主要是香港导演和新晋年轻导演在突破。
但就如开篇讲到的,我国“大片”表现并不稳定,类型过于单一,已有类型也不成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结合其他国家的“大片”策略,能给中国电影以启示:1、“大片”需根植与本土文化。
“大片”顾名思义就是高投入、高产出、创造一种奇观的电影,我们会发现各个国家对于宏大、奇观的理解是不同的,人们期许的那-98-种“美”的样式其实是不一样的,意大利人喜欢“奢华”的美,那种让你可望不可即的巨制;美国人喜欢“科幻奇观”,天马行空的设定、外星人、未来科技是关键;日本和俄罗斯又是另外两种了,日本推崇宏大的古装巨制,俄罗斯喜欢讲述战争故事,但这两者都是对自己历史的一种美化。
那么中国同样也根治与自己的文化,并且同其他国家一样,应该是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一种自豪,那么问题就来了。
《长城》为什么会是“一个白人单枪匹马拯救黄种人国家的故事”,先不提美国电影创作者的介入,该片编剧来自于好莱坞,也不说意识形态批评,就说“大片”范畴中的根源本土文化的问题,《长城》讲述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失去了前提,当然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出现在画面、服装、动作处理、CG制作之中。
《长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部进口好莱坞“大片”,这不是中国“大片”的出路,更不是未来。
我国缺失科幻文化的时代,中国能拍“科幻电影”几乎是天方夜谭,但随着科幻文化的慢慢成长,也感谢美国科幻电影多年的洗礼,当刘慈欣做为科幻小说作家能为中国人熟识,当诺兰的硬核科幻《星际穿越》在我国上映时,女性观众比例并不明显低于男性,那么中国科幻片的出现就几乎成了必然。
2、庞大的电影市场是“大片”的土壤,雄厚的电影产业是“大片”的温床。
本土电影市场的庞大,才能消费的起本土的高投入的“大片”,当然好莱坞全球营销之下的美国“大片”例外,毕竟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全球营销的能力。
那么,就只能靠本土市场来消化,我们会发现本土电影较小的国家是没有消耗本土“大片”的能力的,自然也不会有“大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