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习导案7.1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框题。
本框内容主要分两目,从什么是文化和文化的功能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文化的内涵,明确文化的功能有哪些,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设计思路。
本框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内容上看是比较宏观的,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深刻又生动地掌握、理解教材内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
本课教学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卫视出圈线——河南卫视出圈的背后;一条是书本知识线——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通过揭示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以及讨论如何持续保证火热,使得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文化的功能包括哪几项。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情境体验,在思政课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重要性,拥护党的领导,领会在今天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2.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听上去似乎很抽象,但是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具体的文化产品,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文化传播需要特定的载体。
3.通过合作探究河南卫视为什么火起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文化产品,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思考如何弘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教师导入:播放河南卫视端午奇妙夜的节目剪辑。
2021年河南卫视从春晚开始,到清明奇妙夜、中秋奇妙夜,一直到端午奇妙夜,通过这一个又一个节目的展现,河南卫视收获了大量的观众,从一个二线卫视逐渐走上了一线卫视的舞台。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来透过文化之美来分析这一问题。
出示总议题——河南卫视出圈的背后分议题1:河南卫视凭什么出圈?教师活动:刚刚的视频展现了文化之美,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学生活动:通过视频观赏和课前预习,了解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教版七下数学7.1.1 有序数对导学案
7.1.1有序数对【学习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有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学习难点:能有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4、 5、二、自主探究(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39-40页,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1、有序数对: 记作:( , )2、如图,点A 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 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 到B 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 到B 的其他几条路径吗?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1、2、3、 4、 5、(二)我的疑难问题:1大道 1街 2街 3街 4街 5街6街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老师想表扬一位同学,请帮老师找一下:⑴这位同学在“第一排”,你能找到吗?⑵这位同学在“第三列”,你能找到吗?⑶若说这位同学在“第一排、第三列”能找到吗?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____________个数据。
探究二:请找到如右表用数对表示的位置思考:⑴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位置吗⑵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需________个数据,而且还与它们的___________有关。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序数对,记作(__, __)。
新知运用:如图,如果用(1,3)表示第1列第3排,请用彩笔把以下位置涂上颜色。
7.1为什么要证明(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证明的基本概念。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事实来证实某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它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帮助我们理解数学规律的本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了解证明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最后,我还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能力。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我需要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确保学生们能够准确理解。此外,课堂组织方面,我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证明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总体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我提出的提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举例:在学习勾股定理时,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演绎证明方法,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出发,推导出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逻辑推理是一个难点,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从已知条件到结论的推导过程。
-数学语言和符号的应用: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论证时,可能会出现不规范、不严谨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演绎证明的方法和步骤、数学语言和符号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7.1牛顿第一定律 一案三单
《牛顿第一定律》课堂学习方案设计学习年级八学科物理主题牛顿第一定律任课教师课型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课时 2 上课日期教材分析教材为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它的安排思路非常清晰,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历史回顾,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谈到伽利略的质疑,又深入到伽利略的分析之中,并重点介绍了牛顿的补充和总结,充分再现了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艰难,突出了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分析。
从教材上看,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一个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概念----惯性;同时渗透了重要的方法论----理想实验。
上述知识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领悟理想化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
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已经学过力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将在前一部分知识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炼,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掌握起来不会太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并会解释相关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在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情感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1. 通过实验,在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的概念难点分析: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问题从实验中推出理想实验条件下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方案、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复习回顾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课时(问题发现课)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入主题3分钟激发兴趣首先表扬问题导读评价单上问题提出比较多的小组,希望同学们向这些组学习。
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问题如:骑自行车时,不再蹬的话,自行车就慢慢停下来了。
由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看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时间主备人陈同使用人物理组课题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3)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教学重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节主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相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因此,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我先引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正误,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解释,再通过演示实验一步不让同学们理解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并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然后在应用到实际生活实例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的结论是否正确?[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问题: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继续运动?从而引出本课出示自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什么叫做惯性。
3、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清楚影响惯性的因素。
交流讨论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2、根据图7-4实验过程思考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1并思考上述观点是否正确仔细观察演示实验2思考发现上述观点的错误明确自学目标并根据自学目标掌握本节(1)整个实验过程应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2)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找出变化规律。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 观察-教案设计
观察【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得出一些结论。
2.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结论。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来源于实践,观察与实验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学习数学同样如此,通过观察与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规律。
下面我们学习观察。
(二)讲授新课历史上的很多发明创造源于观察。
例如鲁班观察丝茅草,发明了锯条;瓦特观察水烧开后水壶盖被水蒸气顶开,发明了蒸汽机。
交流:1.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你有办法确定朝北的方向吗?结合图7-1加以说明。
可以根据北斗星大体确定朝北的方向。
(三)重难点精讲2.在课本图7-2中,有一条直线a,一条射线b和一条线段C.青观察它们的位置,并动脑筋思考一下,a,b,c之间有没有交点。
动手画一画,和你观察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
3.在课本图7-3中,AB、CD是两条线段。
请观察AB、CD的长短一样吗?量一量,然后和你观察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
a、b、c两两之间都有交点,AB、CD的长短一样。
4.请观察课本图7-4,图中的4条红色线条是直的吗?动手画一画,并和你观察的结论进行比较。
5.在一个正方体模型的六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2,3,4,5,6.图7-5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几个数字。
观察图形中的数字特点,那么,“1”相对面上的数字是_____;“2”相对面上的数字是_____;“3”相对面上的数字是_____。
请同学们完成4、5并交流结论。
归纳:通过以上的问题,你认为只凭观察做出的判断可靠吗?(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五)随堂检测1.观察下图,你认为哪个梯形的上底更长一些?用直尺量量看,并与你观察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
2.观察下列图形,你认为它们平行吗?实际测一下,并和你观察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7.1观察通过观察的到一些结论。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内容标准: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
可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可评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业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促进政治认同落地。
科学精神: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
评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主要内容框架)本框内容为《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第三单元的核心任务是讲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正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三角恒等式、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维。
但正切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其他三角函数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切的定义,掌握正切的性质。
2.学会计算正切值,并能运用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正切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切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练习和实例,巩固学生对正切知识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切相关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表示∠A的正切值,应该如何表示?”2.呈现(10分钟)讲解正切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来理解正切的概念。
给出正切的性质,并进行简要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正切的计算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正切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正切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长为10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切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案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的教学思路
教案分享: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的教学思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坚信教学是一种创造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专业提升和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及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事业和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的教学思路,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启示。
一、教育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旋转概念,并能够运用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旋转公式计算任意角度的旋转图形的坐标轴坐标,并能够与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3.能够综合运用旋转和平移等概念,对各种不同难度水平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二、教育教学内容1.图形旋转基本概念和示例2.旋转角度的计算和坐标轴计算方法3.旋转图形的比较、分析和模拟计算4.旋转与平移的组合应用三、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入有趣、新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2.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掌握能力。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竞赛、拓展阅读、解决性问题等。
3.互动教学法:通过建立师生互动、同学互动、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创享精神和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1.活动设计:⑴. 导入利用丰富、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来引入旋转概念,带领学生从直觉上认识旋转图形的特点和意义,激发他们的猜测和思考能力。
如找到身边的相关物品(齿轮、旋转门等),通过实际观察体验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旋转概念的印象和理解。
⑵.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有趣、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见性想象。
如关于旋转的问题:“如果一个图形绕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旋转角度为180度怎么变化?”等。
7.1百分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7.1百分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百分数的概念,如:考试成绩、折扣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探究新知(1)百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总结百分数的定义,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百分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如:75%读作“百分之七十五”。
3. 实践与应用(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百分数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与应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课堂练习和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题目可以包括基本的百分数计算,如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或分数,或将小数或分数转换为百分数。
统编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屠呦呦是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
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同时也能很好的贯彻《课程标准》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的理念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
2.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结构。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了解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历程,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但是对演讲辞的阅读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因此课前指导阅读课文,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以帮助理解课文。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一、导入新课屠呦呦是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
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本文。
二、整体把握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7.1导学提纲
第7课第1站法治的国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重难点】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导学流程】了解感知阅读课本72-7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_______________下,依照________________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____________,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地位:依法治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法是法治的标志,_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4、__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__________地位,是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切法律法规产生、存在和变更的____________。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__________的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_____。
6、树立_________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在法治国家中,_________-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的核心。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有法必依、_______________、违法必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7.1.1有序数对教案设计
授课方案课题7.1.1 有序数对课时1班别教时间具教1.从实质生活中感觉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地址。
学 2.经过有序数对确定地址,让学生感觉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想目能力,让学生领悟“详细-抽象-详细”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和研究精神,创立性思想意识。
体验数学根源于标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有序数对的见解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过程内容及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流程明确目标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1)什么是实数?(2)实数能够分为哪几类?(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什么关系?2、导入: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怎样确定自己的地址?怎样描绘自己在班级里的地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地址。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流程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点,并在教材中注明出来。
(1)什么是有序数对?(2)有序数对怎样记录?(3)怎样适用序数对表示地址?实三、合作研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用有序数对确定地址【种类一】用有序数对表示地址施例 1 如图,棋子 B 在 (2, 1)处,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其他六枚棋子的地址.目标剖析:依照棋子 B 在 (2, 1)处,确定棋子 B 所行家与列的次序,再由此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他各棋子的地址.解: A(0, 0),C(3, 3), D(1,2), E(4, 1),F(2, 4),G(5, 4).方法总结:有序数对中,数的次序需起初规定,若是规定表示列的数在前,那么表示行的数在后,尔后依照这个规定来表示有序数对.【种类二】依据有序数对判断地址例 2 以以下图是某市里的部分简图,文化宫在D2 区,体育场在 C4 区,据此说明医院在 ________区,阳光中学在________区.剖析:此题第一给出的是表示文化宫和体育场的地址,即 D2 区和C4 区,这就确定了此题中表示建筑物地址的方法,即字母表示列数,数字表示行数.故填 A3,D 5.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先要弄清地区定位法中字母及数字各自表示的含义,再用已知的表示方法来确定有关地址.内容及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流程目标导学二:研究有序实数对的变化规律例 3:如,点 A 表示 3 街与 5 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 5街与 3大道的十字路口,若是用 (2,5) → (3,5) → (4,5)→ (5,5) →(5,4)→ (5,3) → (5,2) 表示由 A 到 B 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的方法写出由 A 到 B 的两条其他路径?实剖析: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两位数乘一位数 |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两位数乘一位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
3. 利用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新课(1)竖式计算方法以23 × 4 为例,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3× 4-----92```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两位数写在上方,一位数写在下方。
第二步: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
第三步: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估算方法以32 × 5 为例,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如 32 看作 30。
第二步: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如30 × 5。
第三步:根据估算结果,调整实际计算的结果,如32 × 5 的估算结果为150,实际计算结果为 160。
3.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题35 × 6 =57 × 8 =(2)估算题41 × 3 ≈28 × 5 ≈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以下任务:(1)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7.1 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班主任老师连连称赞大家的眼光好,本班级配得上”文明班级“光荣称号。
(2)阅读课文,结合材料,请你分析集体生活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发展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个性的“明镜",在集体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不断完普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2)设问:阅读课文,结合材料,请你分析集体生活有什么意义?
归纳总结:
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学会与人交往。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交往的平台。每个人有者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和尊重,学会理解和包容,彼此友好相处。
3.(1)情境三:小明所在的学校每逢周一早上就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小明班级里的升旗手排练得很好,就像身姿矫健的军人。
2.集体生活的意义有哪些?
(1)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需要,集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________甚至_________一个人。
(2)集体生活能带给我们________,让我们获得________感和________感。
(3)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学会与人_________。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学会接纳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容,彼此友好相处。
(2)设问:小明的大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归纳总结:
①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需要,集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②集体生活能带给我们温暖。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温暖就越多。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体贴、团结互助,传递着关爱和温暖,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3)请看课文P51相关链接:集体的联结度
这次周六,一位国旗手突然生病,不能再升国旗。班主任老师十分焦急,打电话对小明说:“班里只有你还可以顶上来升旗,参加吧。”小明说:“老师,我没有经验,身材也不行,不够挺拔。您找别人吧。”班主任一筹莫展。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3.学科背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文化、哲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本章节教学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理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接着,阐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传承性、创新性、多样性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然后,详细讲解文化的基本功能,如传承、创新、交流、教育等,以及这些功能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给予解答。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直观感受。
要求记录讨论过程、观点碰撞和最终共识,字数不少于500字。
4.观察日记:学生需要在一周内,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文化现象,如人们的言行举止、网络用语、广告等,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日记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5.文化知识问答: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编写10道关于文化内涵与功能的选择题或简答题,并附上答案。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概括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关键点。同时,强调文化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内涵和功能,并撰写分析报告,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法指导
谈话观察和讨论
自主学习
知识填空
问题探究
1、人口的增长对、和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
2、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
3、为了和,我国已经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
回答问题:
晚婚是指
判断
(1)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2)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生成问题教学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设课堂流程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课堂训练
检查预习
了解学情
1、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内容预习情况。
3、有无生成问题。
能按要求完成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
组内交流
合作解决
问题训练
学生先自己阅读书本找出答案
(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组间交流
成果展示
组内讨论
小组展示
总结概括
做好笔记
反馈提升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必须要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
周原一中七年级生物学科学习导案
班级:姓名:编写:张宝梅审核:
课题
7.1激素调节
第课时
课型
新授
科任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分组搜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生物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中考考点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