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教学文档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物理》。
复习内容为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包括:5.1动量守恒定律,5.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碰撞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教材内容梳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题目:1. 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1与质量为M的大车以速度v2相碰撞,求碰撞后两车的速度。
答案: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拓展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例子。
物理高考一轮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一轮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高考中,物理是理科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掌握好物理的基本知识点,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其中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运动的描述方法、加速度的计算以及运动方程等内容。
2. 动力学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和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
3.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力学性质。
其中包括杠杆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以及浮力等内容。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考中,热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1. 热传递热传递是研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其中包括传导、传感和对流等传热方式。
2. 热力学热力学主要研究热量和功的关系。
其中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考中,光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主要包括直线传播和自由传播两种情况。
其中,自由传播中的光线经过凹透镜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反射是光学中的基本现象。
在高考中,要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电流、电压等电现象和电器所需要的基本原理的学科。
1. 电场电场是电荷所产生的力场。
要了解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并能解决一些电场相关的问题。
2.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所产生的现象。
电压则是电场做功的结果。
要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并能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五、波动与振动波动与振动是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们是研究物质振动和波传播规律的学科。
1. 振动振动是物体周期性地往复运动的现象。
要了解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等概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常见三大概念考点-教学文档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常见三大概念考点专题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规律剖析【考点剖析】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振动和波部分的试题既有常规考法:即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和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
通常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完全解析 (基础知识回顾+重点
图第1课时 曲线运动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基础知识回顾1.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在某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2)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①如果这个合外力是大小和方向都恒定的,即所受的力为恒力,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②如果这个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③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根据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说明: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①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所用时间相等.②等效性:合运动跟几个分运动共同叠加的效果相同.③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各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2)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①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先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值,相反的取负值,合运动为各分运动的代数和.②不在同一直线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如图4-1-1示).③两个分运动垂直时,正交分解后的合成为22x y s s s =+合22x y v v v =+合22x ya a a =+合 (3)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重点难点例析一、怎样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1.同一直线上的两分运动(不含速率相等,方向相反情形)的合成,其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分运动的合成. (1)若两分运动为匀速运动,其合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2)若两分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3)若两分运动中,一个做匀速运动,另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4)若两分运动均为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减)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加(减)速直线运动,如图4-1-2、图4-1-3所示).图4-1-2情形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图4-1-3情形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减速情形图未画出),此时有2121a a v v =.【例1】关于不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直线运动 B .一定是曲线运动C .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 .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解析】两个分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因此合加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合运动的性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在一条直线上时,合运动是直v 1 v a 1 ao v a v 1 v a 1 ao a v 图4-1-2 图4-1-3图4-1-7x3100mA危险区图4-1-8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合运动是曲线运动.所以CD 正确. 【答案】CD【点拨】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分运动的性质,二是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运动的加速度方向 拓展如图4-1-4图示,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从A 运动到B ,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即由F 变为-F ),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 运动 B .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 运动 C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 运动 D .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 返回A 【解析】物体在A 点时的速度v A 沿A 点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AB 运动,此力F 必有垂直于v A 的分量,即力F 只可能沿为图中所示的各种方向之一;当物体运动到达B 点时,瞬时速度v B 沿B 点的切线方向,这是时受力F /=-F ,即F /只可能为图中所示的方向之一;可知物体以后只可能沿曲线Bc 运动. 【答案】ABD二、船过河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1.处理方法: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河中过河时,实际上参与了两个方向的运动,即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和船相对水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船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2.对船过河的分析与讨论.设河宽为d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船,水流速为v 水. (1)船过河的最短时间 如图4-1-6所示,设船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夹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为v 1=v 船sin θ,则过河时间为1sin d d t v v θ==船,可以看出,d 、v 船一定时,t 随sin θ增大而减小;当θ=90°时,即船头与河岸垂直时,过河时间最短min d t v =船.到达对岸时船沿水流方向位移x =v 水t min=v d v 水船. (2)船过河的最短位移 ①v 船>v 水如图4-1-6所示,设船头斜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θ.当船的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此情形下过河位移最短,且最短位移为河宽d .此时有v 船cos θ=v 水,即arccos v v θ=水船. ②v 船<v 水如图4-1-7所示,无论 船向哪一个方向开,船不可 能垂直于河岸过河.设船头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 合与 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 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最大呢?以v 水的矢尖为圆心,v 船为半径画圆,当v 合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根据cos v v θ=船水,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arccosv v θ=船水, 船沿河漂下的最短距离为:min (cos )sin d x v v v θθ=-g水船船. 此情形下船过河的最短位移:cos v d s d v θ==水船.【例2】如图4-1-8所 示,一条小船位于200m 宽的河的正中点A 处, 从这里向下游1003m 处有一危险区,当时水流速度为4.0m/s ,为了使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A .334m/s B .338m/s v 2 O vv 船 v 1 θ图4-1-6 vA Bc b a图4-1-4Fv ABcbaF /图4-1-5OABC图4-1-9C .2.0m/sD .4.0m/s 【解析】如图4-1-9所示,要使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的合速度方向范围为水平方向AB (不包括AB )到AC之间.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当合速度方向沿AC ,小船垂直AC 开行,其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由图可知,100tan 1003θ=,即θ=30°,故v 船=v 水sin θ=2.0m/s . 【答案】C【点拨】本题关键是确定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时小船的合速度方向而做出速度矢量三角形,从图知当小船垂直AC 开行,其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本题易出现错解的情形是:认为当小船垂直河岸开行,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此时v 船=v 水tan θ=433m/s .● 拓展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 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 2,战士救人的地点A 离岸边最近处O 的距离为d ,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 ) A .21222v v dv - B .0C .21v dv D .12v dv 【解析】摩托艇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对岸,其划行方向要垂直于江岸,摩托艇实际的运动是相对于水的划行运动和随水流的运动的合运动,垂直于江岸方向的运动速度为v 2,到达江岸所用时间t=2v d;沿江岸方向的运动速度是水速v 1在相同的时间内,被水冲下的距离,即为登陆点距离0点距离 s=v 1t =21v dv . 【答案】C三、如何分解用绳(或杆)连接物体的速度? 1.一个速度矢量按矢量运算法则分解为两个速度,但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所得分速度毫无物理意义,所以速度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通常先虚拟合运动(即实际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从中找到两个分速度的方向;最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速度和分速度的关系图,由几何关系得出他们的关系. 2.由于高中研究的绳都是不可伸长的,杆都是不可伸长和压缩的,即绳或杆的长度不会改变,所以解题原则是: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或杆)和平行于绳(或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 ✧ 易错门诊【例3】如图4-1-10所示,卡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河中的小船,小船一直沿水面运动.在某一时刻卡车的速度为υ,绳AO 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α,不计摩擦和轮的质量,则此时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图4-1-10【错解】将绳的速度按图4-1-11所示的方法分解,则υ1即为船的水平速度υ1=υ·cos θ. 【错因】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船的运动情况.船的实际运动是水平向右的匀速运动,每一时刻船上各点都有相同的水平速度而AO 绳上各点运动比较复杂.以连接船上的A 点来说,它有沿绳的速度υ,也有与υ垂直的法向速度υn ,即转动分速度,A 点的合速度υA 即为两个分速度的矢量和υA =θcos v.【正解】小船的运动为平动,而绳AO 上各点的运动是平动+转动.以连接船上的A 点为研究对象,如图4-1-12,A 的平动速度为υ,转动速度为υn ,图4-1-11 图4-1-12v /(m.s -2)d /mO1503004甲 v /(m.s -2)t /sO3乙BF图4-1-13合速度υA 即与船的平动速度相同.则由图可以看出υA =υcos θ. 【点悟】本题中也许学生不易理解绳上各点的运动,关键是要弄清合运动就是船的实际运动,只有实际位移 、实际加速度、实际速度才可分解,即实际位移 、实际加速度、实际速度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课堂自主训练1.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1,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流,过河的小船始终垂直对岸划行,若小船划行到河中间时,河水流速忽然由v 2增大到'v 2,则过河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将( ) A .增长 B .不变 C .缩短 D .无法确定 【解析】合运动、分运动都是独立的,且具有等时性.小船渡河速度不变,则渡河时间就不变,与河水速度的变化无关,但河水流速的变化会影响船沿河岸方向的位移.选项B 正确. 【答案】B2.如图4-1-13所示的塔吊臂上有 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 小车A 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d=H -2t 2(SI )(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 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 .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 .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解析】由题意,物体B 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d=H -2t 2知,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H-d =2t 2,因此它在该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的,加速度为4m/s 2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合运动为匀加速曲线运动. 【答案】BC课后创新演练1.关于曲线运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D .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运动 2.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1和v 2,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则它们的合运动的轨迹(D )A .如果v 1=v 2,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B .如果v 1≠0,v 2≠0,那么轨迹一定是曲线C .如果a 1=a 2,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D .如果a 1/a 2=v 1/v 2,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 3.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 1和F 2的作用后,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二力方向不变,但F 1突然增大到F 2+ F ,则质点以后(AB ) A .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等 C .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可能做变加速直线运动4.某河水的流速与离河岸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4-1-14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1-14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BD )图4-1-14A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75sB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C .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D .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5.如图4-1-15所示,卡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河中的小船,小船一直沿水面运动.则(BC )图4-1-15A .小船的速度v 2总小于汽车速度v 1B .汽车速度v 1总小于小船的速度v 2C .如果汽车匀速前进,则小船加速前进D .如果汽车匀速前进,则小船减速前进 6.如图4-1-16所示,物体A 和B 质量均为m ,且分别与轻绳连结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当用力F 拉B 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绳对A 的拉力的大小是(A ) 图4-1-16A .大于mgB .等于FC .总等于mgD .小于mg7.玻璃板生产线上,宽9m 的玻璃板以43m /s 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的走刀速度为8m /s ,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解析】要切成矩形则割刀相对玻璃板的速度垂直v ,如图4-1-17,设v 刀与v 玻方向夹角为θ, cos θ=刀玻v v =834,则θ=300. v =22玻刀v v -=4864-=4m/s . 时间t =v s =49=2.45s .8.质量为m =1kg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水平力F 的作用,F =0.1N 并保持不变.此力先沿向东的方向作用1s ,而后依次改为沿向北、向西、向南方向各作用1s .以出发点为原点,向东为x 轴正方向,向北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1-18求:(1)第1s 内物体的位移值; (2)物体在第2s 末的速度大小;(3)在坐标系中画出前4s 内物体的运动轨迹【解析】(1)沿x 轴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F /m .1s 内物体的位移 S 1=221t a x , 联立解得 S 1=0.05m .(2)第2s 内物体沿x 轴方向做匀速运动, 沿y 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2x =v 1x =a x t =0.1m/s , a y =mF =0.1m/s 2, v 2y =a y t =0.1m/s .物体在第2s 末的速度 v 2=2222y x v v + 代入数据解得 v 2=0.14m/s .(3)如图4-1-19所示y /mx /m(东)-0.2 -0.10 0.1 0.20.10.2 4-1-18θ刀玻v4-1-19。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动量守恒。
2.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
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波动。
4.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
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量子力学初步、核物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原子物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问题探讨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知识回顾: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基础知识。
3.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
2. 重点、难点提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电磁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
(4)热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5)原子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2)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物理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划分;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三是学生们迎来高考的关键时期,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基础课程,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力学知识点,下面我将对高三物理力学知识进行一轮归纳总结。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其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移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量,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来描绘物体的运动。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位移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用Δt表示,即平均速度=位移/时间间隔;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位移与时间变化率(导数)来计算。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平均加速度用Δt表示,即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间隔;而瞬时加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速度与时间变化率(导数)来计算。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物体受力情况的学科。
其中,牛顿三定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守恒和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可以通过公式K=1/2mv²计算;而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力,可以通过公式U=mgh计算。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在变换过程中保持不变。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要点-word文档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要点2019在第一轮复习中,应以章节为基本单位,全面梳理课本知识,系统的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彻底解决学生在过去学习中遗留的知识层面问题。
查字典物理网带来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要点2019,供参考!1.系统全面,夯实基础知识尽管近年来,由于新课程的推广及全国各地高考试点方案的不同,导致了各试点区教材、大纲、考题出现差异,但物理学知识并未因此而改变,物理知识体系也没有因此而打乱,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因为高考方案每年的微调而改变我们上课的知识体系。
如上一年我省的高考方案中选修部分考察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而其他如热学、光学类的选修内容并未在高考中出现,那么我们在新一年的高考复习中在选修部分是否只学习必考部分内容呢?当然,我们不应该为此而打破完整的知识体系,毕竟整个物理知识间相互关联,人为的去除体系中任意部分都可能会对其他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
如撇去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我们对于光学中的干涉、衍射将无法解释清楚。
另外,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应主要侧重基本知识的整理归纳,解决遗留问题,形成知识体系。
2.突出主干,提炼重点内容知识体系方面,虽然我们应该完整的复习整体内容,但鉴于高考中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我们也应该根据高考大纲要求,突出高考的主干内容,提炼出得分点。
如当前我省高考物理对于高一阶段的必修1、必修2、高二阶段的3-1、3-2,即动力学和电磁学部分都属于我们高考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因而我们应该把该部分知识作为重点,不丢不漏,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加强理解,熟练运用。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能够从该类重点知识中再次提炼出重中之重,如牛顿定律、动量动能、电场磁场等。
3.分析整理,掌握基本解法在掌握了物理学知识和体系后,我们将直接面对的就是如何利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各类解题的方法便是对物理知识的升华,将抽象的知识方法化、规范化、统一化。
万变不离其踪,这样对于表象上不同的习题,我们便可以使用统一的方法来分析解决。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力的种类 : ( 13 个性质力)说明:凡矢量式中用“重力:G = mg弹力: F= Kx滑动摩擦力: F 滑 = N静摩擦力:O f 静f m浮力: F 浮 = gV 排压力 : F= PS =ghs+”号都为合成符号“受力分析的基础”万有引力:m 1 m 2电场力: F 电 =q E =qu q1 q2(真空中、点电荷 ) F 引=G2库仑力: F=Kr 2r d磁场力: (1)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方向 :左手定则(2)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 : 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V0≠0静止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 F 合与 V0的方向关系 ) 但 F 合=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 (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简谐运动;单摆运动;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定义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FF12F222F1 F2COS F1- F2F∣ F1 +F 2∣、三力平衡: F3=F1 +F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 a t2几个重要推论:(1)推论: V t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2 = V =S N 1S NV s/2 = = == VN2T(4) S 第 t 秒 = St-S t-1= (v o t + a t2) - [ v o( t- 1) + a (t- 1)2]= V 0 + a (t -)(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 1s 末、 2s 末、 3s 末⋯⋯ ns 末的速度比为1: 2: 3⋯⋯ n;②在 1s 、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 n2;③在第 1s 内、第2s 内、第 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 (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2 : 3 ⋯⋯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一、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力是引起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则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状态变化。
1. 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如摩擦力和压力。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面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它受到的力和它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弹力和弹簧势能弹力是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物体由于被拉伸或者压缩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弹簧势能则是由于形变而储存的能量,可以通过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前者是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力,后者是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减慢或者停止的力。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形变能量之和,描述了物体的能量状态。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即动能的变化等于作用力乘以物体位移的积。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在重力场中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重力势能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定理计算,即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高度的差乘以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被拉伸或者压缩而储存的能量,与形变程度和弹簧系数有关。
弹性势能可以通过弹性势能定理计算,即弹性势能的变化等于弹簧度数的平方乘以形变的平方。
4.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和摩擦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课件相互作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重 力作用.本质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恢复复原原状状,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相互互接接触触 ;(2)发生弹弹性性形形变变.
3.方向 (1)轻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绳收收缩缩的方向. (2)点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接触处的弹力垂直于平面(若是 曲面则垂直于接触处的切线方向向)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弹簧的弹力方向:总是沿弹弹簧簧轴轴线线指向变回原长的方 向.
3. 方向:重力的方向始始终终竖竖直直向向下下,但不一定指向地
心.
4. 重心: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的点. (1)相关因素 ①物体的形形状状. ②物体的质量分布规律. (2)位置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 可用悬悬挂挂法法确定.
答案:B
例3 [2012·广州市一模]如图所示,轻
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
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
A的重力为8 N、B的重力为6 N,弹簧的弹
力为4 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
能是( )
A.18 N和10 N
B.4 N和10 N
C.12 N和2 N
D.14 N和2 N
(3)重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但 不能说重力就是压力或拉力,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3. 对重心的理解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一定在物 体上,与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 运动状态无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位置 在它的几何中心.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目录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2)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2)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思想方法与技巧】 (3)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基本概念、规律】 (4)【重要考点归纳】 (5)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5)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5)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5)【思想方法与技巧】 (6)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6)【基本概念、规律】 (6)【重要考点归纳】 (7)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7)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7)【思想方法与技巧】 (8)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8)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8)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9)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 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v =v t 2=v 0+v t 2,∶Δx =aT 2,∶∶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与a 的方向关系.2.∶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2 相互作用目录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 (3)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 (4)【思想方法与技巧】 (4)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4)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5)【基本概念、规律】 (5)【重要考点归纳】 (6)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 (6)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6)【思想方法与技巧】 (7)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7)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7)【基本概念、规律】 (7)【重要考点归纳】 (8)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8)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9)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9)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 (9)【思想方法与技巧】 (10)求解平衡问题的四种特殊方法 (10)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0)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振动和波部分的试题既有常规考法:即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和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
通常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在历年高考中,除了上海卷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考查分值比例较大以外,其余三个地区基本上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每年会出一道选择题,占6分的分值。
简谐运动问题、波的形成与传播问题和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在2019年到2019年出现的频次都差不多,考查的难度也属于中等偏下,只要对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就可以做对。
波的多解问题分析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没有出现,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对它进行掌握。
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的图像、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和共振、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
命题的方式依然是选择题为主,当然以问答题、作图题出现也有可能。
复习时应该通览教材,理解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以应对以选择题形式覆盖知识点的考查,掌握波速公式、折射定律、解题的基本方式。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在高三学习生活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文将涵盖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的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强调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题及具体例子来加深理解。
2. 动量和能量动量和能量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而能量则是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在复习阶段,可以重点复习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了解这些定律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对于高考至关重要。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重点关注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场线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电势能和电势差的关系。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科学。
在物理复习中,重点关注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以及透镜和凹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
同时,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是必要的。
5.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的科学。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和方式描述的温度变化,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内容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因此对其深入理解是必要的。
6. 声学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波和声音现象的科学。
在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音的调制和检测原理。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高考物理第一复料(知点梳理)学好物理要住:最基本的知、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看法、律的确切含,能用不一样的形式行表达,理解其合用条件)(最基的看法、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弄清楚(象、条件、状、程 )是解关健力的种:(13个性力)明:凡矢量式顶用“重力:G=mg力:F=Kx滑摩擦力:F滑= N静摩擦力:O f静 fm浮力:F浮= gV排力: F=PS= ghs+”号都合成符号“受力解析的基”万有引力:m1m2力:F电=qE=quq1q2(真空中、点荷) F引=G2力:F=K2d磁力:(1)、安培力:磁流的作使劲。
公式:F=BIL(BI)方向:左手定(2)、洛力:磁运荷的作使劲。
公式:f=BqV(B V)方向:左手定分子力: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同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的核子之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力。
运分:(各种运生的力学和运学条件、及运律)重点点高考中常出多种运形式的合匀速直运F合=0V0≠0静止匀速直运:初速零,初速不零,匀速直曲运(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但F合=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自由落体,直下抛,直上抛,平抛,斜抛等周运:直平面内的周运(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周运(是什么力供给作向心力)运;运;涉及共振;分子运;平抛运;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周运物理解的依照:力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定各种运律的公式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FF1F222F1F2COSF1-F2F∣F1+F2∣、三力均衡:F3=F1+F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均衡,三个力必定共点,按比率可平移一个封的矢量三角形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均衡,此中随意几个力的合力与节余几个力的合力必定等反向匀速直运:基本律:Vt=V0+at S=vot+at2几个重要推:( 1)推:Vt-V02=2as(匀加快直运:a正匀减速直运:a正)(2)AB段中刻的即速度:(3)AB段位移中点的即速度:Vt/2=V =SN1S NVs/2====VN2T(4)S第t秒=St-St-1=(vot+22) at)-[vo(t-1)+a(t-1)]=V0+a(t-初速零的匀加快直运律①在1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1:2:3⋯⋯n;②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12:22:32⋯⋯n2;③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相等位移所用之比1::⋯⋯(⑤通相等位移末速度比1:2:3⋯⋯n(6)匀减速直运至停可等效反方向初速零的匀加快直运 .通打点器在上打点(或照像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律初速无能否零,匀速直运的点,在相的相等的隔内的位移之差一常数;匀速直运的物体中刻的即速度等于段的均匀速度⑴是判断物体能否作匀速直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掌握考点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目的,以下是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请考生学习。
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
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
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
题之间。
4、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
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振动和波部分的试题既有常规考法:即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和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
通常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在历年高考中,除了上海卷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考查分值比例较大以外,其余三个地区基本上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每年会出一道选择题,占6分的分值。
简谐运动问题、波的形
成与传播问题和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在2019年到2019年出现的频次都差不多,考查的难度也属于中等偏下,只要对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就可以做对。
波的多解问题分析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没有出现,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对它进行掌握。
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的图像、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和共振、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
命题的方式依然是选择题为主,当然以问答题、作图题出现也有可能。
复习时应该通览教材,理解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以应对以选择题形式覆盖知识点的考查,掌握波速公式、折射定律、解题的基本方式。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分析考点虽近两年都出现了,但因其是本专题中的主要难点,仍应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
物理一轮复习三大概念考点剖析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希望考生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