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分类

合集下载

2011中考重点历史知识整理

2011中考重点历史知识整理

古代史一:对外交往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教,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

元: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清:闭关锁国政策,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对西方殖民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

启示:开放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则导致国家的落后。

(言之成理即可)二:民族关系秦朝: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汉朝:设机构: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新疆开始隶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战争: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北匈奴。

和亲:昭君出塞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和亲,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合同为一家”。

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在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在西藏——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启示: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某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周:分封制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中央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设郡县制汉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科举制元朝:行省制度明朝:政治: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思想:八股取士军事:削藩政策清朝:政治:设军机处、思想:大兴文字狱近现代史一: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2011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学生用)

2011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学生用)

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的复出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3、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地点:北京(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拔乱反正”,为冤假错案评反。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赤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第八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农村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地区:安徽、四川。

典型代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特点: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意义: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之一。

3、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内容:(1)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2)多种经营方式(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2011年中考历史考点知识点(精华版).

2011年中考历史考点知识点(精华版).

2011年中考历史考点知识点(精华版)七年级考点(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占中考比重:15%1、中华文明的起源禅让的传说:看书P14问:①在国家产生以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制度是什么? 禅让制②禅让的传说中主要的人物有哪些?尧舜禹。

大禹治水的传说:指书P15图问:①我国第一个国家是谁建立的?禹②禹有什么功劳?治理了黄河流域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商、西周的更替①夏朝的建立者是谁?禹。

指P21图问:这是夏朝的亡国之君,他是谁?桀②商朝朝的建立者是谁?成汤亡国之君是谁?商纣王商叫“殷商”原因是什么?盘庚迁都到:殷③指p26图问:这是谁?周武王姬发有什么功劳?建立西周④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最早是西周的都城,当时叫什么?镐京★(2)分封制(理解)①翻书至P26问:现在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山西被称为“三晋之地”的原因是什么?源于西周的分封制②指P28图,问:这是哪朝的疆域图?西周当时的西周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全国广大地区?分封制主要的封国分布在哪个大河流域?黄河那些人会得到封地?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古帝王的后代诸侯有什么义务?:1、拥戴周王为天子;2、定期朝见周王;3、交纳财宝和特产;4、带兵随周王出征。

(3)商鞅变法(理解)①看书P47图问:这个正在读奏折的人是谁?商鞅②他在朝哪个国君上奏?秦孝公③他们属于历史哪个时期?战国④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3、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始皇①翻书至P51图问:秦始皇的功劳一言以蔽之是什么?统一②他有哪些“统一”的措施?㈠统一六国㈡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㈢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指P53图问:统一的度量衡分别指什么?长度、容量、重量统一的货币是什么?半两钱统一的文字是什么?小篆④看P51问:秦朝中央的“三公”分别指什么?有什么职权?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⑤秦朝采用什么制度治理全国?郡县制(2)汉武帝(识记)(理解)①看书P61问:西汉处于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汉武帝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概括起来说是什么?巩固统一★③他巩固统一措施有哪些?㈠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长安办太学,教师为博士学生叫弟子员㈡政治上: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河南中考历史冲刺重点备考问题

河南中考历史冲刺重点备考问题

2011年中考历史冲刺重点备考问题一、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7月3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角度:(一)宗教:①儒、道、佛三教合一;②佛教的传播(二)河南地方史:河南三处世界遗产分别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附:(1.河南人物和事件:(1)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文物:商朝的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2)东汉“医圣”张仲景,河南南阳人。

(3)宋代画家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东京(今天开封)的市民阶层的生活。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在河南的有通济渠和永济渠。

(5)杜甫,河南巩义人。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

(6)杨靖宇:河南确山人,著名抗日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7)解放战争始于1946年同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淮海战役在商丘陈官庄结束,这场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今天商丘有淮海战役纪念馆纪念此事。

2.河南重要文化遗址、纪念地:河南有四大古都:开封、安阳、郑州、洛阳。

古都的文化遗产有:开封:相国寺、龙亭、铁塔;郑州:二七纪念塔、商城遗址;登封少林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

安阳:殷墟遗址、甲骨文、司母戊鼎、文字博物馆等。

3.认识到:中原文化的厚重,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4.热点:2011年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二、辛亥革命角度:(一)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问题本身也是考试重点内容,见专题二)(二)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三)孙中山(贡献、与华盛顿、毛泽东等比较)(四)三民主义1.辛亥革命的实践:2.中国共产党的实践:①民族:新中国成立②民权:法律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③民生:“三农”问题系列政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3.各国体现“民生”的政策:列宁《土地法令》;罗斯福新政时期兴修大型公共工程等(五)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武汉—南京—重庆—南京)(六)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两岸同庆辛亥革命百年有利于推进两岸的和平进程)(七)纪年法(农历、民国、公元;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八)国共合作(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促成的)三、中共发展历程(见专题三)角度:1.重要会议:①党诞生的会议(“一大”)②两次转折的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形成的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指导思想的会议(“七大”和“十五大”)2.两条道路:①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②建设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启示:结合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3.国共合作4.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点:上海(诞生)、浙江嘉兴南湖(诞生)、南昌(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江西省、长征出发点)、遵义(贵州省、遵义会议)、陕北(陕西北部、长征时期吴起镇会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转战陕北)、会宁(甘肃省,三军会师处,长征结束)、沈阳(辽宁省、九一八事变)西安(陕西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北平(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山西省,平型关大捷)、华北(百团大战)、延安(陕西北部、中共七大)、重庆(重庆谈判)、大别山(豫、鄂、皖3省边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南京(江苏省、推翻国民政府)、北京(新中国成立)四、新旧中国今昔对比:角度:1.民族团结:西藏问题(见其它小专题)2.祖国统一:香港、澳门问题(割让回归)、台湾问题(见其它小专题)3.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萌芽-黄金时期-再度受挫)新中国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国有企业改革)4.军事:旧中国有国无防新中国钢铁长城5.体育:旧中国“一个人的奥运”新中国承办北京奥运会6.外交:旧中国“弱国无外交”、屈辱外交国际地位的提高(见专题四)7.民主法制: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至2011年,此目标已初步实现。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商、周的更替1)、大禹建夏,始有国家。

2)、盘庚迁殷,促商发展。

3)、武王分封,巩固政权。

2、西周分封制(重点)1)含义:西周时期,周王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2)目的:加强统治,巩固政权。

3)内容:A、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诸侯),根据周王的授予,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B、与此同时,他们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召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C、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3、商鞅变法由于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改革、变法图强,任用并支持商鞅变法。

1)、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

③奖励军功。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⑤严明法令,实行连作。

2)、评价: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②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使秦国发生根本性变化;③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3)、认识(启示):变法(改革)是对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定都咸阳,完成并巩固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重点)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

自称"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修建长城,抗击匈奴。

河南名师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重点归纳(中国古代史)。

河南名师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重点归纳(中国古代史)。

河南名师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重点归纳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2、商鞅变法使秦国产生哪些变化?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形成了全国上下崇尚耕战的风气,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100多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有人说,“商鞅最终为变法而献身,不值得。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商鞅为变法而献身的事迹,说明新的先进事物要战胜旧的落后事物,并非一帆风顺就能成功,这中间充满了各种尖锐矛盾和斗争。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或改革,确立封建制度,从而使地主阶级统治最终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至此,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4、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鞅变法失败了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我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变法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变法内容还继续推行。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5、启示:认识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促使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

专题复习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秦统一1、秦始皇被称作千古一帝,其主要功绩有哪些,请简要评述。

(1)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大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2)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南2011中考历史答案

河南2011中考历史答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第⼆部分具有开放性,评卷时,应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定出符台实际的评分细则。

2.考⽣的答案只要⾔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

第⼀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前两项体现在要求统治者的实⾏仁政,C项体现在教育⽅法,D项体现了对不同的⼈都要进⾏教育,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具有指导意义。

2.A 前⾯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后⼀框体现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民族⼯业产⽣于洋务运动,故答案为A。

3、B 该三则材料既包含了西⽅侵华史也包含了中国⼈民的抗争史,故答案为B,其他选项概括不全⾯,只提到了材料所含内容的⼀部分。

4.B ⾟亥⾰命后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要在中国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同时⾟亥⾰命⼜极⼤改变了中国⼈的传统习俗,⽽民族⼯业产⽣于洋务运动,答案为B。

5.A 五四运动为党的诞⽣奠定了阶级基础,⽽党当时并没有成⽴。

6.C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战略是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当时还不具备和平发展的条件。

7.D 国共历的两次合作是针对北洋军阀和抗击⽇本侵略,故前两项是推动国共合作的外部因素,后两项是推动合作的内部因素。

8 .D 该组图⽚反映了中国⼈民抗击⽇本侵略这⼀主题,国共的团结协作和中国⼈民的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国际帮助是外部因素。

9.B 国防⼒量是综合国⼒的象征,但该题“直接展⽰”指国防⼒量的增强。

10.A 两个建⽴开始的标志分别是开国⼤典和三⼤改造,南京解放标志着*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改⾰开放是综合国⼒提⾼的重要因素。

11.B 该题从外交⾓度考察了⽇美及⽇中关系,20世纪40年代,⽇本偷袭珍珠港,⼆战规模空前扩⼤,但并不是亚洲战场爆发,⼆战亚洲战场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12.C ⼆战爆发与希腊⽆关。

13.C 图⽚⼀展⽰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图⽚⼆展⽰了英国资产阶级⾰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蒸汽机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

11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

2011年历史中考要点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4)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称“神农氏”,黄帝称“轩辕氏”。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第6课夏商周的社会与国家(P28)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目的: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主要内容周王的分封:周王对诸侯“授民授疆土”。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拱卫王室、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P4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主要内容:(加强中央集权)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②推行县制(首创、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统一度量衡(富国)④奖励生产。

⑤承认土地私有(对社会变革即封建制度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强兵)⑥奖励军功。

(按军功授爵,打击了贵族的势力)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P46)甲骨文概念: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地位: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而古老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50)1、孔子生平:春秋末年鲁国人。

①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②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③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从西汉起,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著作: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主要思想家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P65)秦朝的统一(时间、意义)时间:公元前221年。

2011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2011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的起源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统一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知道统一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西汉的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

3.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科学技术1.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2.知道都江堰、长城、大运河,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思想文化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近代化的起步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1年历史中考最新复习必背考点

2011年历史中考最新复习必背考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朝的统一(1)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科举制度的创立√√(2)科举制度的发展√√隋唐科举制度:(1)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制度的影响√√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权到中央。

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011年七年级中考内容复习提要(修改后)

2011年七年级中考内容复习提要(修改后)

七年级历史中考内容复习提要(2011年)提示:1、七年级大部分内容主要是读熟而记忆,尤其是划线部分。

2、下列内容作为重中之重:①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间以及为了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②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中央集权?作用怎样?③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哪一方面措施不同,但作用相同?④汉武帝派谁打击匈奴?夺取了什么地方?⑤昭君出塞是什么时候?昭君出塞产生了怎样作用?⑥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意义?⑦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线路、意义?⑧“两弹一星”所指的内容、出现的时间第10课“秦王扫六合”1、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自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2、秦朝的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陕西省)。

3、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封建统治,采取的措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4、秦始皇为了维护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有:①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即“书同文”(以小篆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推行隶书)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⑤为了安定北边,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让他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⑥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秦始皇使用大量的人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再加上修长城、修弛道,合计每年不下三百万人,另外,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秦二世继位后,更加残暴。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最后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3、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相关成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总结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总结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总结河南中考历史必备知识总结初中历史覆盖时间长、记忆量大,河南的学生在备战中考的时候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内容,想知道具体包括哪些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历史基础知识知识点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 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知识点二:华夏之祖1. 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2. 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知识点三:夏、商、西周的兴亡1. 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2.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知识点四:灿烂的青铜文明1.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2011历史中考考点

2011历史中考考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变革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2、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二、统一国家的建立与民族融合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张骞通西域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社会生活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6、宋代的社会生活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的主要措施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五、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著作3、《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4、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建筑,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5、“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7、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8、《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9、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侵略与反抗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4、邓世昌和《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二、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曲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3、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5、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国民党独裁、挑起内战的本质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史实,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进入战略进攻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3、詹天佑、侯得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极其成就4、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5、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第三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程中的严重失误4、“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的作用和影响4、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组过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事实六、科技与社会生活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863”计划的制定2、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洲封建社会、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2、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3、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4、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5、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6、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一、步入近代1、《神曲》,了解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文艺复兴好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5、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二、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疯狂掠夺,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1、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四、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璀璨的近代文化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史实,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4、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打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5、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第六部分世界近代史一、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质上存在的严重弊端3、《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4、罗斯福新政5、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德国进军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联合国家的宣言》的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三、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欧洲联盟3、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4、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5、以匈牙利为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6、印度独立的基本史实7、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现代科技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2、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互相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011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1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1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河南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

河南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

河南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河南中考历史必备的重点知识中考马上就要到来了,学生们目前都处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的一科,是需要复习很多知识内容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重要的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历史必背知识古代印度1、地理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进入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3、政治制度:种姓制度。

(1)形成背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与影响:等级名称包含的阶层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主要特点重要影响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如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2)促进了佛教的诞生。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受上层等级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等产的人最累、最脏的职业级4、佛教的创建:(1)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宣传的主要思想):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建许多佛寺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5)传播:两个方向(两条路线)。

向北: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北传佛教)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

(南传佛教)(6)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1届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归纳复习13

2011届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归纳复习13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终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3、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

她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贞观遗风”。

4、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①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典型代表是唐三彩;③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河南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分类一.河南史:1.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安阳),因此商朝又称殷超或者殷商。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它和司母戊鼎都是出土在安阳。

3.张仲景,河南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圣”。

4.张衡,南阳人,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

5.杜甫,河南巩义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他写的诗被称为“史诗”,他被后人成为诗圣。

6.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中心在河南洛阳,其中永济渠,通济渠都经过河南境内。

7.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非常繁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

8.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东汉明帝是建立的洛阳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洛阳龙门石窟。

9.1946年,蒋介石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0.1949年,淮海战役我军在河南陈官庄歼灭大量敌军。

1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又称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有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

二.发生在上海的大事:(1)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1865年,李鸿章,左宗棠在上海合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

(3)18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立轮船招商局。

(4)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报纸《申报》创刊。

(5)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

(6)1915年,《新青年》创刊(第一卷叫《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7)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中心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8)1937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三.发生在北京的大事:(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2)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他们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3)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又称百日维新。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5)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6)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领导作用。

(7)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在北平,天津抗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8)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9)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

(10)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

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1)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3)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4)1901年《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

(6)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7)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9)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建立。

(11)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2)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13)1927年,周恩来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

(14)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

(15)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6)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完全胜利。

(17)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18)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军,这是抗战以来我军取得第一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最重大的胜利。

(21)1940年,彭德怀组织我军举行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以来我军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2)1945年,抗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3)1946年6月,国民党20万大军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

(24)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我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山东强渡黄河,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5)1948年9月——1949年一月,我军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2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

1949年4月,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了。

(27)1951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28)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0)1978年12月,我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31)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2)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3)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5)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36)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7)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38)1914年7月,德﹑奥挑起一战。

(39)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二二六兵变后,军部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加强,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40)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4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42)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形成;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3)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44)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江面,鸦片战争开始。

(45)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五.三次科技革命(一)情况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时间:19世纪60年代;标志性成就: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主要成就:汽船,火车,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水力织布机。

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改变了世界面貌。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时间:19世纪70年代;标志性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成就:有轨电车,汽车,飞机(交通运输),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线电话(通讯工具),发电机,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内燃机(其它发明)。

影响: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性成就: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

影响(略)(二).三次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3)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三)科技是把双刃剑:积极影响:(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

(3)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4)方便了人们出行,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消极影响:(1)战争问题:一战中的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弹,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2)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太空废料等。

(3)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4)其它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六国别史(一)英国史1.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召开。

(3)文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革命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早期的殖民扩张:(1)加入三角贸易,成为主要经营者。

(2)17世纪后,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17世纪开始殖民印度,18世纪后期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