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吸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问题汇总

合集下载

有关物质穿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有关物质穿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有关物质穿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问题,是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

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感觉很难。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就可以了:①正确运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了解相关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②掌握相关物质的运行过程,明确该物质的运行需要经过哪些结构;③不要凭空想象,要画一张草图来描述该物质的运行路线,一目了然!试题中有关内容可能涉及到物质穿越生物膜层数的计算的,大致有以下几点:1.在植物叶肉细胞内或者相邻细胞之间的O2和CO2分子运行需要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

在同一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膜;在两个相邻细胞间至少需要穿过6层膜。

CO2分子运行相同。

例1: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从产生处到被消耗处,至少要通过几层膜?()A. 1层B. 2层C. 4层D. 6层解析:首先分析题意,若产生和被消耗都在同一个细胞,这样通过的膜层数最少,的产生处和被消耗处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然后根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来计算,从叶绿体出来通过2层膜,再进入线粒体又通过2层膜,总共4层膜。

答案:C例2:植物根尖成熟区的一个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分子进入另一个成熟区细胞的液泡中至少要通过几层膜?()A. 1层B. 2层C. 4层D. 5层解析: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能够产生的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其中产生的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这个分子首先从线粒体出来通过2层膜,再出这个细胞通过1层细胞膜,然后进入另一个细胞,通过1层细胞膜,最后进入液泡通过1层膜,总共5层膜。

答案:D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穿越的生物膜层数。

运行路线:穿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层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运行到达相应部位,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葡萄糖,最后进入线粒体被彻底利用,共需要穿过9层膜。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1、肺泡内的氧气要透过几层细胞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肺泡膜单层细胞结构,穿过时一进一出相当于两层细胞膜,再进血管结构与肺泡膜一样,两层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再经过一层共五层2、氧气从人的组织液进入细胞,到被消耗时,经过几层磷脂分子?做这种题首先明确两点:每一层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是有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因此可以先数清楚有几层膜,再乘以2。

很多看上去很薄的“壁”(像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不是一层膜而是一层细胞。

在解题时可以画一下草图,就更加方便你看了。

这道题氧气首先从组织液进入细胞,要穿过1层细胞膜。

而氧气消耗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要进入线粒体再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

这样一共是3层膜,6层磷脂分子。

特别提醒,细胞膜是单层膜!!3、大气中O2要在认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做这种题首先明确两点:每一层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因此可以先数清楚有几层膜,再乘以2。

很多看上去很薄的“壁”(像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不是一层膜而是一层细胞。

在解题时可以画一下草图,就更加方便你看了。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氧气的起点和终点。

这道题氧气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进入血液,进入红细胞(1层膜)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目的地后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进入组织液,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2层膜)。

这样一共就穿过了2+2+1+1+2+1+2=11层膜,也就是22层磷脂分子。

特别提醒,细胞膜是单层膜!!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氧气是在红细胞内的,所以氧气先出红细胞1层.红细胞是在血管中的,所以氧气接着再出血管2层.人的血管其实由一排细胞紧密相连形成的,所以进出血管都要经过2层膜.(进细胞一层,出细胞一层.)出血管后到组织液,从组织液进入细胞1层.进入细胞后,进入线粒体2层,总共6层.5、大气中的氧气要参与人体的呼吸作用为肌肉运动时提供能量,要穿过磷脂分子共22层,为什么?大气中的氧首先穿过肺泡壁,肺泡壁只有一层细胞,进入再出去所以两层。

高中生物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高中生物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活细胞代谢时需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

前三者为单层膜,后二者是双层膜。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B.5层C.6层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2层B.4层C.6层D.8层答案:C例3.红细胞中含180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

(完整版)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

(完整版)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

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与物质穿膜有关的一类试题在近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此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些试题的难度较大,运用“简图法”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例1: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入磷脂分子层数分别是()A、5层和10层B、6层和12层C、7层和7层D、8层和16层解析:选B。

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如图),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穿过的生物膜是6层,而每一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例2:1分子CO2从空气中进入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至少是()A、8层 B、9层 C、10层 D、11层解析:选B本题是一道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

第一,CO2是通过叶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第二,玉米是C4植物,其CO2首先在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固定,然后再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被固定和还原;第三,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这样CO2通过的途径可用图表示。

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穿过C4植物叶肉细胞时共通过6层膜,进入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时穿过3层膜,共通过的生物膜是9层。

题中“至少”之意是不考虑CO2进入细胞后进入内质网等其他具有膜细胞器的情况。

例3、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

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生物膜层数是()A、4层B、3层C、2层D、0层解析:选D。

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加工后,再由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裹在小泡内,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经细胞膜的外排作用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整个过程中分泌蛋白都是以小泡的形式移动,而并非穿过生物膜进行运输,故这一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层。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计算问题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计算问题

之巴公井开创作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 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 结合各部份结构和相应功能即可作答.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 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活细胞代谢时需不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同时, 把自身代谢发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从结构上看,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前三者为单层膜, 后二者是双层膜.(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 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 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 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例1.年夜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卵白结合, 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 B.5层C.6层 D.10层【解析】年夜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 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 进、出共两层膜, 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 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卵白结合, 总共是5层膜, 即10层磷脂分子层.谜底: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2层 B.4层C.6层 D.8层谜底:C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酿成C18O2进入c(血浆)内, 18O至少要透过()层膜.【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 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 【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 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酿成C18O2, 又从线粒体中出来, 穿过组织细胞膜, 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 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 最后达到血浆中.因此, 总共要穿过11层膜.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 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 B.6层C.8层 D.10层【解析】葡萄糖经小肠(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两层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 进、出共穿过4层膜, 每层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层和卵白质构成, 故共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谜底:C例5.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 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 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 B.6 C.7 D.8【解析】主要考核对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膜里面含有液态基质, 每层膜都是单层的生物膜.相邻两个细胞各有一层生物膜包被.因此,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需穿过3层膜, 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再需穿越3层膜, 所以共穿过了6层膜.例6.肺泡中的1个氧分子, 以氧合血红卵白的形式运输到组织细胞, 最后在细胞内成为水中的氧.在此过程中, 这个氧分子需通过的选择透过性膜的次数共为()A、5次B、7次C、9次 D、11次【解析】肺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即11层细胞膜.例7、分泌卵白的分泌需要穿过几层膜?答:0层.例8、信使RNA离开合成部位达到核糖体上, 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答:0层.高中生物内环境中物质穿过共通过了几层生物膜,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1 物质的运输途径.若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通过的途径, 经常涉及到生理结构的知识.2 涉及生物膜的问题.单层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双层的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膜、细胞核的膜.其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穿过上皮细胞涉及2层膜结构;无膜的有:核糖体与中心体.3 某些年夜分子从细胞核中出来, 如果核孔, 不涉及到穿膜;另外, 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抗体, 或卵白类激素的外排作用以及细胞的内吞作用, 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4 磷脂分子层数=生物膜的数量×2.5 理解至少的含义.在该类试题中经常涉及到“至少”一词, 是为了使谜底准确和问题简化起见.6 跨膜中涉及到的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年夜分子物质如卵白质等.经典试题回顾:1 关于气体跨膜运输的问题【例1】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 O6 和O2 从外界进入该细胞介入反应, 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几多层生物膜()A 3和4B 4和5C 7和9D 7和11解析:这个物质跨膜数量问题就比力复杂.先看葡萄糖, 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是用于组织细胞的氧化供能;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中, 形成了血糖.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经过4层细胞膜后, 还要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2层膜), 进入组织液, 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 进入组织细胞, 共通过7层生物膜.再看氧气, 首先要知道肺泡膜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其主要知道氧进入血液后, 要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卵白结合并运输;三是氧进入组织细胞后, 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华被利用, 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 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这一复杂的过程可暗示为:离开肺泡(2层膜)→进入血管(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进入线粒体(2层膜), 共计11层生物膜.谜底D【例2】科学家在研究玉米, 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发现, 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 光合作用开始后1S内, 竟有90%以上的14C 呈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用C4暗示)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 C4中的14C 逐渐减少, 而C3中的14C 逐渐增多.这说明在这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 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中C4, 然后才转移到C3中.科学家将这类植物叫做C4植物.请问空气中的 14CO2进入上述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淀粉, 则14CO2至少需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A 3B 5C 7D 9解析:本题考查C4植物的叶片构造.在维管束外有一圈维管束鞘细胞和部份的叶肉细胞.14CO2进入C4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C4化合物后出来, 进入到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淀粉.涉及到的生物膜层数=叶肉细胞膜(2)+叶肉细胞叶绿体膜(4)+维管束鞘细胞膜(1)+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膜(2)=9.谜底:D2 关于非气体跨膜的问题【例3】细胞中的mRNA分子从发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几多层磷脂双分子层()A 0B 4C 5D 6解析:m RNA属于生物年夜分子, mRNA是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来完成翻译的, 而原核细胞又无核膜.因此, 不论是什么细胞, 其中的RNA分子从发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都不需要穿过生物膜, 即通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 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 4层B 6层C 8层D 10层解析:首先要知道小肠粘膜上皮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 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其主要明白葡萄糖经小肠进入毛细血管需穿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一共要穿过4层细胞膜, 而每层细胞膜都是由双层磷脂分子层构成.所以共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谜底:C【例5】经内质网糖基化加工后的卵白质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分别为()→→高尔基体→细胞膜, 3层→高尔基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0层解析:分泌卵白形成的过程经过的途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即经内质网糖基化加工后的卵白质先通过内质网出芽形成小泡融合到高尔基体, 接着高尔基体再出芽形成形成小泡融合到细胞膜, 最后由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而分泌卵白始终没有穿过膜, 而是以小泡的形式运输.谜底:D一.植物细胞中的过膜问题例1:一个叶肉细胞中的氧气从发生处到被消耗处, 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A. 1层 B. 2层 C. 4层 D. 6层解析:首先分析题意, 若氧气发生和被消耗都在同一个细胞, 这样通过的膜层数最少, 氧气的发生处和被消耗处罚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然后根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来计算, 从叶绿体出来通过2层膜, 再进入线粒体又通过2层膜, 总共4层膜.谜底:C例2:植物根尖成熟区的一个细胞呼吸作用发生的水分子进入另一个成熟区细胞的液泡中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A. 1层 B. 2层C. 4层 D. 5层解析: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 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但能够发生水的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 其中发生水的是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中进行, 所以这个水分子首先从线粒体出来通过2层膜, 再出这个细胞通过1层细胞膜, 然后进入另一个细胞, 通过1层细胞膜, 最后进入液泡通过1层膜, 总共5层膜. 谜底:D二、植物细胞中的过膜问题例3:葡萄糖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A. 4层B. 7层C. 9层D. 6层小肠壁黏膜上皮、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因此小肠中的葡萄糖要穿透黏膜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才华进入血液, 这过程要通过4层细胞膜(进出各一层), 葡萄糖经血液运输, 然后通过组织处毛细血管2层细胞膜, 最后从组织液进入组织肌细胞通过1层细胞膜, 总共7层膜.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两点, 一是葡萄糖是在血浆中运输, 而不是进入红细胞内被运输;二是葡萄糖是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而不是直接进入线粒体谜底:B4.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介入反应, 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几多层生物膜()A. 4B.5C.9D. 11首先要知道肺泡膜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其主要知道氧进入血液后, 要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卵白结合并运输;三是氧进入组织细胞后, 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华被利用, 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 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丁图中的①→②→③→④描述的就是这一比力复杂的过程: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管→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 共计11层生物膜.例4:ATP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 若人体静脉注射这类药物, ATP达到心肌细胞内至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A. 2层B. 3层C. 4层D. 6层解答:通过静脉注射, 药物可以直接达到血液中, ATP经血液循环到心脏中的毛细血管, 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和心肌细胞1层细胞膜, 共3层膜.谜底:B例5:细胞核中转录而成的RNA要与核糖体结合来翻译相关卵白质, 需穿过几层膜?()A. 0层B. 3层C. 8层D. 6层解析:因为RNA是生物年夜分子, 不能自由通过膜, 而细胞核膜上有核孔是年夜分子物质收支细胞核的通道, 因此RNA是通过核孔达到细胞质中的卵白质合成场所核糖体上, 作为模板来翻译合成卵白质的, 而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所以需要穿过的膜为0层.谜底:A例6:胰腺合成份泌的消化酶到十二指肠消化食物需穿过几层膜?()A. 1层B. 4层C. 0层D. 8层解析:胰腺合成的消化酶的化学实质是卵白质, 是分泌卵白, 分泌卵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运输, 内质腔膨年夜、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 包裹着卵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 把卵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加工, 接着, 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 把卵白质包裹在小泡里, 运输到细胞膜, 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把卵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这个过程卵白质不需要通过膜.胰腺又有胰导管直接通到十二指肠, 分泌出来的胰液中的胰消化酶就通过胰导管直接就到了肠腔中, 这过程也不需要通过膜.所以胰腺发生消化酶到肠腔起作用共穿过0层膜.谜底:C例7:同位素标识表记标帜追踪血液中的某葡萄糖分子, 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 又经肾静脉流出, 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几层细胞膜?()A. 2层B. 4层C. 6层D. 0层或8层解析: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有可能经肾小球滤过后被重吸收回血液, 也有可能没有经肾小球滤过而一直在血液中, 若葡萄糖没有滤过则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不需要穿过膜;若葡萄糖流经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 要通过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一层细胞构成), 需穿过4层细胞膜, 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经肾静脉流出, 要通过肾小管壁(一层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 需穿过4层细胞膜, 总共8层膜.谜底:D。

高中生物备考热点穿膜问题的归纳专题辅导

高中生物备考热点穿膜问题的归纳专题辅导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2007备考热点:穿膜问题的归纳专题辅导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常有一些关于物质分子穿过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大多数学生觉得此类题目很难。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有关物质分子经过的途径不清楚造成的。

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归纳总结。

1 分子与离子运输时穿过膜的层数1.1 小分子与离子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运输人体通过消化系统的物质运输主要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一些消化酶的分泌等。

其中消化酶的分泌属于大分子的运输,后面再讨沦。

例如人体从小肠腔内吸收一个葡萄糖分子到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止共穿过几层膜?首先要了解一个葡萄糖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结构。

可以用模式图l来表示葡萄糖分子所经过的途径,其中箭头方向表示葡萄糖分子的移动方向。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个葡萄糖分子共穿过9层膜。

1.2 小分子与离子在人体呼吸系统内的运输人体内物质通过呼吸系统运输的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从外界空气中进人人体组织细胞内生成水为止共穿过几层膜?先要了解氧气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结构。

可以用模式图2来表示氧气分子所经过的途径,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氧气分子的移动方向。

从图2中不难看出氧气共穿过11层膜。

反过来计算二氧化碳分子从产生的部位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共穿过几层膜?二氧化碳经过的途径基本与氧气分子相反。

除少量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浆中,大部分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所以二氧化碳共穿过11层膜。

1.3 植物体内的小分子与离子的运输在植物体内小分子的运输,主要考虑通过叶片的运输情况。

植物通过叶片运输的物质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例如,氧气分子从周围空气通过叶的气孔进入植物组织细胞中生成水至少穿过几层膜?(见图3)从图3中可以知道,氧气分子至少要穿过3层膜。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从小麦周围空气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组织细胞合成有机物,至少穿过几层膜?由于小麦是C3植物,光合作用只在叶肉细胞内进行。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一、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 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例1.空气中的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A.7B.9C.1lD.13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呼吸全过程的三个连续环节①肺的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

高中生物物质穿膜层数专题

高中生物物质穿膜层数专题

物质跨膜数量的计算,是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类型题。

不少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中明显暴露出很多问题。

该类试题涉及很多知识的支撑,如相关生理过程及经过的生物膜结构等。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1物质的运输途径。

若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通过的途径,常常涉及到生理结构的知识。

2涉及生物膜的问题。

单层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双层的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膜、细胞核的膜。

其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穿过上皮细胞涉及2层膜结构;无膜的有:核糖体与中心体。

3某些大分子从细胞核中出来,如果核孔,不涉及到穿膜;此外,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抗体,或蛋白类激素的外排作用以及细胞的内吞作用,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

4磷脂分子层数=生物膜的数量×2。

5理解至少的含义。

在该类试题中常常涉及到“至少”一词,是为了使答案准确和问题简化起见。

6跨膜中涉及到的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

经典试题回顾: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5?C7和9?D7和11层(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线粒体(2【例2开始后1S内,竟有90%以上的14C减少,而C3中的14C学家将这类植物叫做C4植物。

请问空气中的14CO2进入上述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淀粉,则14CO2至少需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A3?B?5?C7??D?9解析:本题考查C4植物的叶片构造。

在维管束外有一圈维管束鞘细胞和部分的叶肉细胞。

14CO2进入C4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C4化合物后出来,进入到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淀粉。

涉及到的生物膜层数=叶肉细胞膜(2)+叶肉细胞叶绿体膜(4)+维管束鞘细胞膜(1)+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膜(2)=9。

答案:D2关于非气体跨膜的问题【例3】细胞中的m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分子层()A?0?B4?C5??D6解析:mRNA属于生物大分子,mRNA是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来完成翻译的,而原核细胞又无核膜。

高中生物穿过生物膜问题

高中生物穿过生物膜问题

一、穿膜层数得计算问题常涉及得知识点(1)常涉及到得细胞结构得膜得层数:线粒体与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得核孔均为0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与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得生理过程:营养物质得吸收、分泌蛋白得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1、动物体内氧气得吸收、运输与利用过程中得穿膜问题例1、空气中得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得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层膜A、7B、9C、1lD、13解析:呼吸得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得通气;肺泡处得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得运输;组织处得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得利用。

如甲图;①肺得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就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得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得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就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③气体在血液中得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得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得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得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得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就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

综合上述五个过程,02共需穿过11层膜、答案:C外呼吸如图乙,内呼吸如图丙。

2、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得吸收、运输与利用过程中得穿膜问题例2、人小肠中得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A、6B、7C、8D、9解析:主要考查营养物质得吸收问题。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计算问题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计算问题

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活细胞代谢时需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

前三者为单层膜,后二者是双层膜。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B.5层 C.6层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2层B.4层 C.6层D.8层答案:C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18O至少要透过()层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

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一、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 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例1.空气中的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A.7B.9C.1lD.13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呼吸全过程的三个连续环节①肺的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

高中生物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高中生物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之老阳三干创作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份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效即可作答.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活细胞代谢时需不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品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组成的.前三者为单层膜,后两者是双层膜.(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份子层=2层磷脂份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份子层.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份子层()A.3层 B.5层C.6层 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份子层.答案: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份子层()A.2层 B.4层C.6层 D.8层答案:C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酿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膜.【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酿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因此,总共要穿过11层膜.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份子层数是()A.4层 B.6层C.8层 D.10层【解析】葡萄糖经小肠(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两层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进、出共穿过4层膜,每层细胞膜由双层磷脂份子层和蛋白质组成,故共穿过8层磷脂份子层.答案:C例5.一份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 B.6 C.7 D.8【解析】主要考核对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膜里面含有液态基质,每层膜都是单层的生物膜.相邻两个细胞各有一层生物膜包被.因此,一份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需穿过3层膜,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再需穿越3层膜,所以共穿过了6层膜.例6.肺泡中的1个氧份子,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到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成为水中的氧.在此过程中,这个氧份子需通过的选择透过性膜的次数共为()A、5次B、7次C、9次D、11次【解析】肺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2层→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即11层细胞膜.例7、排泄蛋白的排泄需要穿过几层膜?答:0层.例8、信使RNA离开合成部位到达核糖体上,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答:0层.高中生物内环境中物质穿过共通过了几层生物膜,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1 物质的运输途径.若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通过的途径,经常涉及到生理结构的知识.2 涉及生物膜的问题.单层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双层的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膜、细胞核的膜.其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穿过上皮细胞涉及2层膜结构;无膜的有:核糖体与中心体.3 某些大份子从细胞核中出来,如果核孔,不涉及到穿膜;此外,细胞向外排泄消化酶、抗体,或蛋白类激素的外排作用以及细胞的内吞作用,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4 磷脂份子层数=生物膜的数量×2.5 理解至少的含义.在该类试题中经常涉及到“至少”一词,是为了使答案准确和问题简化起见.6 跨膜中涉及到的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大份子物质如蛋白质等.经典试题回顾:1 关于气体跨膜运输的问题【例1】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 H12 O6 和O2 从外界进入该细胞介入反响,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 3和4 B 4和5 C 7和9 D 7和11 解析:这个物质跨膜数量问题就比较庞杂.先看葡萄糖,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是用于组织细胞的氧化供能;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中,形成了血糖.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经过4层细胞膜后,还要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2层膜),进入组织液,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共通过7层生物膜.再看氧气,首先要知道肺泡膜也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其次要知道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三是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干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这一庞杂的过程可暗示为:离开肺泡(2层膜)→进入血管(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进入线粒体(2层膜),合计11层生物膜.答案D【例2】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发明,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1S内,竟有90%以上的14C 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用C4暗示)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 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 逐渐增多.这说明在这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 首先转移到中C4,然后才转移到C3中.科学家将这类植物叫做C4植物.请问空气中的 14CO2进入上述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淀粉,则14CO2至少需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A 3B 5C 7D 9解析:本题考查C4植物的叶片机关.在维管制外有一圈维管制鞘细胞和部分的叶肉细胞.14CO2进入C4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C4化合物后出来,进入到维管制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淀粉.涉及到的生物膜层数=叶肉细胞膜(2)+叶肉细胞叶绿体膜(4)+维管制鞘细胞膜(1)+维管制鞘细胞的叶绿体膜(2)=9.答案:D 2 关于非气体跨膜的问题【例3】细胞中的mRNA份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合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份子层()A 0B 4C 5D 6解析:m RNA属于生物大份子,mRNA是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来完成翻译的,而原核细胞又无核膜.因此,不管是什么细胞,其中的RNA份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合都不需要穿过生物膜,即通过0层磷脂双份子层.【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份子层数是()A 4层B 6层C 8层D 10层解析:首先要知道小肠粘膜上皮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其次要明白葡萄糖经小肠进入毛细血管需穿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一共要穿过4层细胞膜,而每层细胞膜都是由双层磷脂份子层组成.所以共穿过8层磷脂份子层.答案:C【例5】经内质网糖基化加工后的蛋白质排泄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辨别为()A.内质网→细胞膜,2层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3层C.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层D.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0层解析:排泄蛋白形成的过程经过的途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即经内质网糖基化加工后的蛋白质先通过内质网出芽形成小泡融合到高尔基体,接着高尔基体再出芽形成形成小泡融合到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排出细胞外,而排泄蛋白始终没有穿过膜,而是以小泡的形式运输.答案:D。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问题[答案]

高中生物_穿过几层膜的问题[答案]

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活细胞代谢时需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

前三者为单层膜,后二者是双层膜。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 B.5层C.6层 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2层 B.4层C.6层 D.8层答案:C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呼吸作用
自由扩散
运输
自由扩散
注意:1、大分子物质进出 细胞是通过胞吞和胞吐作 用,不穿过膜。 2、细胞核内外的大分子如 蛋白质、酶、mRNA可通过 核孔进出细胞核,这种方 式也未通过膜结构。
物质跨膜运输穿过 几层?
例1:一个细胞的线粒 体基质中的CO2进入 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 基质中共要经过多少 层磷脂分子层? 12
人体心肌细胞有氧 呼吸时需要的O2从外 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呼 吸作用,至少需要通 过多少层生物膜? 11
例 2:
外界O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外界O2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组织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高中生物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高中生物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高中生物穿过几层膜的问题膜计算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

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活细胞代谢时需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

前三者为单层膜,后二者是双层膜。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 B.5层C.6层 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2层 B.4层C.6层 D.8层答案:C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

(完整版)物质吸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问题汇总

(完整版)物质吸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问题汇总

物质吸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问题汇总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膜层数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看明白问的是什么,比如问:几层膜?几层磷脂分子?①、膜:也就是我们平日说的生物膜,也称单位膜,可以理解为是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通称!其结构与功能基本与细胞膜类似②核膜:双层膜,相当于2层细胞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相当于2层细胞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单层膜,相当于1层细胞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③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由1层上皮细胞围成的,简图如下:思考1: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要通过几层膜?几层磷脂分子:参考答案: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要穿过1层细胞,所以是通过2层膜,共4层磷脂分子2、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结构差异: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构差别不大,识图:解析:上图是1个局部组织图,毛细淋巴管的一端连接较大的淋巴管,最后把淋巴汇集到总淋巴管,总淋巴管开口于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毛细淋巴管的另一端是盲端(封闭),见图;毛细血管的两端是连接着较粗的血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分布于全身各处①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

毛细淋巴管分布也较广泛。

除脑、脊髓、骨髓、上皮、角膜、晶状体、牙釉质和软骨外,遍及全身各处。

而毛细血管的一端连接动脉,另一端连接静脉②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一些不易透过毛细血管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菌、异物、癌细胞等较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内随淋巴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

③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由于某些原因一旦透出就由毛细淋巴管回收,局部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这些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收,它们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3、呼吸时,氧气通过的路径以及穿过的膜数?思考2:外界环境中的气体(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几层生物膜?解析:共11层,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进入细胞利用,应该考虑进入线粒体内,见下图:提示:①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在肺部沿着肺内的气管进入肺泡,途径如下: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更细的支气管——肺泡②肺泡壁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部与毛细血管紧紧贴在一起③氧气进入血浆,大部分氧气进入红细胞内部与其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被运输,少部分以溶解形式被运输;④氧气通过的大致路径:外界氧气——呼吸道——肺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达全身各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思考3:比较以下部位氧气的浓度高低:肺泡、血浆、组织液、线粒体内参考答案:氧气浓度由高到低:肺泡、血浆、组织液、线粒体内解析:氧气是通过扩散形式进入线粒体的,氧气的扩散方向: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所以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最高,线粒体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线粒体内的浓度最低,这样,氧气才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线粒体同理,以上部位的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是:线粒体内、组织液、血浆、肺泡4、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以及膜数?提示:①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正好与氧气进入的路径相反②二氧化碳由线粒体产生,排出路径大致是:线粒体——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内——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内——呼吸道——外界空气③二氧化碳在血液里的运输:不进入红细胞,大部分在血浆里以碳酸盐形式运输④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以及膜数:9层出线粒体:2层出组织细胞:1层进入毛细血管:2层肺部出毛细血管:2层进肺泡:2层通过呼吸道呼出5、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通过的路径以及穿过的膜数?思考4: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过几层膜?参考答案:7层解析: ①消化道:淀粉在小肠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由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小肠部位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各处途径:先进入小肠上皮细胞(1层),再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浆被运输,通过的膜数:进出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进通过1层,出通过1层)进入毛细血管:2层(血管壁由1层细胞构成)②在血浆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到达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③由毛细血管穿出进入组织液通过的膜数:2层④进入组织细胞通过的膜数:1层⑤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步,葡萄糖不直接进入线粒体6、用同位素标记追踪血液中的某些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人的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几层细胞膜?()A 2层B 4层C 6层D 0层或8层解析:答案D本题需要了解肾单位结构:1)、肾单位结构:见图其中:①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由肾动脉分支而成)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的血管球,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进一步汇集成肾静脉②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紧贴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层也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与肾小管相连,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高中生物难点之:物质“穿膜”层数问题计算

高中生物难点之:物质“穿膜”层数问题计算

高中生物难点之:物质“穿膜”层数问题计算
大家好,我是生物老师朝花西子,今天更新高中生物第二个计算难点问题(第一个是蛋白质计算啦)——物质“穿膜”层数问题。

这是第四章都学完后出现的计算。

想要学透这个难点,首先要理解生物膜的概念,其次要知道八大细胞器,谁有两层膜(线粒体、叶绿体),谁是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谁无膜(中心体、核糖体)。

还要弄清楚一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组成,最后注意题干问的问题(让你求穿膜层数,还是穿过的磷脂分子层层数)。

最后要知道一些基本的人体代谢途径如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谢途径等,总之读题要抓住题干。

那么就说到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些我录制视频用到的例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谢谢大家对朝花西子的支持,我会继续更新的,有问题随时交流哦!。

高中生物穿过生物膜问题

高中生物穿过生物膜问题

一、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例1.空气中的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层膜A.7B.9C.1lD.13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如甲图;①肺的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

综合上述五个过程,02共需穿过11层膜.答案:C外呼吸如图乙,内呼吸如图丙。

2.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例2.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A.6B.7C.8D.9解析: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问题。

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专题

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专题

1、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2、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单层膜3、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双层膜4、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5、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6、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3层 B.5层C.6层 D.10层【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 2.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1 B.2 C.3 D.6【解析】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组织细胞膜1层,参与氧化分解则需要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因此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接着穿过线粒体(两层膜),方能完成氧化分解反应。

即3层膜,共6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单位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

因此,总共要穿过11层膜。

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 B.6层 C.8层 D.10层【解析】葡萄糖经小肠(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两层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吸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问题汇总
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膜层数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看明白问的是什么,比如问:几层膜?几层磷脂分子?
①、膜:也就是我们平日说的生物膜,也称单位膜,可以理解为是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
和核膜的通称!其结构与功能基本与细胞膜类似
②核膜:双层膜,相当于2层细胞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
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相当于2层细胞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单层膜,相当于1层细胞膜,由2层磷脂分子
组成
③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由1层上皮细胞围成的,简图如下:
思考1: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要通过几层膜?几层磷脂分子:
参考答案: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要穿过1层细胞,所以是通过2层膜,共4层磷脂分子
2、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结构差异: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构差别不大,识图:
解析:上图是1个局部组织图,毛细淋巴管的一端连接较大的淋巴管,最后把淋巴汇集到总淋巴管,总淋巴管开口于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毛细淋巴管的另一端是盲端(封闭),见图;毛细血管的两端是连接着较粗的血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分布于全身各处
①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

毛细淋巴管分布也较广泛。

除脑、脊髓、骨髓、上皮、角膜、晶状体、牙釉质和软骨外,遍及全身各处。

而毛细血管的一端连接动脉,另一端连接静脉
②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一些不易透过毛细血管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
质、细菌、异物、癌细胞等较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内随淋巴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

③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由于某些原因一旦透出就由
毛细淋巴管回收,局部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这些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收,它们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3、呼吸时,氧气通过的路径以及穿过的膜数?
思考2:外界环境中的气体(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几层生物膜?
解析:共11层,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进入细胞利用,应该考虑进入线粒体内,见下图:
提示:
①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在肺部沿着肺内的气管进入肺泡,途径如下:
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更细的支气管——肺泡
②肺泡壁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部与毛细血管紧紧贴在一起
③氧气进入血浆,大部分氧气进入红细胞内部与其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被运输,少部分以溶解形式被运输;
④氧气通过的大致路径:外界氧气——呼吸道——肺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达全身各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
思考3:比较以下部位氧气的浓度高低:
肺泡、血浆、组织液、线粒体内
参考答案:氧气浓度由高到低:肺泡、血浆、组织液、线粒体内
解析:氧气是通过扩散形式进入线粒体的,氧气的扩散方向: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所以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最高,线粒体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线粒体内的浓度最低,这样,氧气才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线粒体
同理,以上部位的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是:线粒体内、组织液、血浆、肺泡
4、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以及膜数?
提示:
①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正好与氧气进入的路径相反
②二氧化碳由线粒体产生,排出路径大致是:
线粒体——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内——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内——呼吸道——外界空气
③二氧化碳在血液里的运输:不进入红细胞,大部分在血浆里以碳酸盐形式运输
④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通过的路径以及膜数:9层
出线粒体:2层
出组织细胞:1层
进入毛细血管:2层
肺部出毛细血管:2层
进肺泡:2层
通过呼吸道呼出
5、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通过的路径以及穿过的膜数?
思考4: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过几层膜?
参考答案:7层
解析: ①消化道:淀粉在小肠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由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小肠部位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各处
途径:先进入小肠上皮细胞(1层),再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浆被运输,通过的膜数:进出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进通过1层,出通过1层)
进入毛细血管:2层(血管壁由1层细胞构成)
②在血浆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到达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
③由毛细血管穿出进入组织液通过的膜数:2层
④进入组织细胞通过的膜数:1层
⑤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步,葡萄糖不直接进入线粒体6、用同位素标记追踪血液中的某些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人的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几层细胞膜?()
A 2层
B 4层
C 6层
D 0层或8层
解析:答案D
本题需要了解肾单位结构:
1)、肾单位结构:见图
其中:①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由肾动脉分支而成)分出
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的血管球,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
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进一步汇集成肾静脉
②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
外两层,内层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紧贴肾小球毛细血管,,
外层也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与肾小管相连,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③肾小管:肾小管管壁也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与毛细血管紧贴一起;
④尿液形成:
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他成分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血浆中的成分穿过毛细血管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共穿过2层细胞(穿过4层膜)
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成分,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等,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原尿中有用成分被重吸收依次穿过肾小管管壁和毛细血管管壁进入血液,共穿过2层细胞(穿过4层膜)
2)、本题解析:
为什么会是0层:葡萄糖分子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没有进入小小囊,直接从出球小动脉出来
为什么会是8层:葡萄糖分子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囊,穿过2层细胞是穿过4层膜,再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重吸收是穿过肾小管管壁和毛细血管管壁进入血液,又穿过2层细胞4层膜。

7、重吸收发生的部位以及所吸收的物质:
①重吸收的概念:主要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一些物质的吸收
②重吸收是相对于吸收(小肠部位)来说的。

血浆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从根本上讲都是从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的,这是第一次吸收。

当这些物质从血液(内环境)中出来后,再一次吸收返回血液中的过程,属于第二次吸收,因此叫做重吸收。

所以,流经肾小球的一部分血浆滤过形成小管液,在沿着肾小管和集合管向前流动时,其中的许多有用成分被重新转运回到血液中就属于重吸收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物质具有下列的特点。

一是选择性。

一般说来,小管液中凡是对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都全部被重吸收,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凡是对机体有一定作用的物质,大部分被重吸收,如水分、Na+等;凡是对机体无用(甚至是有毒害)的物质,如代谢终产物肌酐、肌酸等,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上述特点有利于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维持机体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正常浓度。

二是有限性。

肾小管对每一种物质的重吸收都具有一个极限,这个重吸收极限称为该物质的肾阈值(renal threshold)。

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也过高,就可能超过该物质的肾阈值。

以葡萄糖为例,滤液中的葡萄糖来自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滤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即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

把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dl)。

④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通过的膜数:4层
途径:原尿中的葡萄糖——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1层细胞)——毛细血管管壁——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2层膜(1层细胞:2层膜)
穿过毛细血管管壁(1层膜)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浆:2层膜
进入毛细血管以后通过血液循环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