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教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测评卷(有答案,含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测评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姓名:一、字词大练兵。
(33分)1.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或字形。
(8分)(1)原来羊圈.(juàn quàn)_____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zuàn zuān)_____进去,把羊叼走了。
(2)中国人民银行.(háng xíng)_____决定发行.(háng xíng)_____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
(3)人(哨稍)_____一用力碰到舱体就会(飘漂)_____到半空中。
(4)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异)_____,可以帮你(瓣辨)_____别方向。
【答案】(1)juàn zuān (2)háng xíng (3)稍飘(4)导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形,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1)圈:juàn 养家畜的棚栏:~舍。
~养。
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圆~.花~.~套。
画~.故选“juàn”。
钻:zuàn 打眼儿的工具:电~.~头。
zuān穿过;进入:~山洞。
~到水里。
故选“zuān”。
(2)行:háng 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xíng.走:步~.人~道。
日~千里。
故分别选“háng、xíng”。
(3)哨:哨子。
稍:略微。
结合语境选“稍”;飘:随风摇动或飞扬。
漂:在水里浮着。
结合语境选“飘”。
(4)导:引导,异:不同,结合语境选“导”;瓣:花瓣,辨:分辨,结合语境选“辨”。
2.看拼音,写词语。
(8分)huó gāi lì kè quàn gào yuàn yìtú shū láo fáng sǐ wáng mài miáo【答案】活该立刻劝告愿意图书牢房死亡麦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学习目标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需要退位的减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需要连续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青蛙”这个涉及自然常识且小朋友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减法问题。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连续退位是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多位数减法中的难点。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竖式,教科书还呈现了结合口算和通过数线、计数器演示,启发学生用多种直观的方法体会连续退位的计算道理。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思路与上一个问题相同。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针对退位减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关注计算中的关键点,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试一试·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主要探索整百数减几十几的减法。
类似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时出现过,结合前一课时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难度会有所降低。
教科书呈现了口算、拨计数器演示和竖式三种方法,其中计数器演示只给出了关键步骤。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和同伴说一说。
学习把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这是教科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又一种化难为易的尝试。
在计算“300-76”时,首先用被减数300减去1,然后用299减去76,最后在得数再加上1即可。
这样做的优点是把连续退位的减法转变成不退位减法,从而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一个物体的表面长21厘米,宽15厘米,它可能是().A. 黑板B. 橡皮擦C. 数学书2.下面的物体中,()的高度最接近1米。
A. 台灯B. 讲台C. 教室的门3.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B. 米、千米、分米、毫米、厘米C.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4.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是()。
A. cmB. mmC. m5.明明走一步大约是45()。
A. 米B. 厘米6.()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 数学书B. 图钉C. 铅笔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7.一根粉笔长10分米。
()8.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9.黑板长40分米。
()10.1米72厘米可能是爸爸的身高。
()11.一本数学书长10米。
()12.一株小草高99毫米,再生长1毫米就是1分米了。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9分)13.门高2________,文具盒长16________。
14.小红体重约36________,身高约134________,右手拿着的苹果约重100________。
1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新是海安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生,身高1________多,手掌的长大约是12________,他跨出一步大约长40________。
今天他是光荣的升旗手,他将在高20________的旗杆上升起五星红旗。
16.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刚手指的宽大约是1________ 大树高约4________一支毛笔的长大约是20________ 笑笑的身高是120________17.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8.把3千米、30分米、30厘米、330毫米、3米30厘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含答案)人教版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例1】简算。
(1)22-11+68 (2)65+23-15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加减混合的简算。
混合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但是仔细观察算式就会发现,第(1)题中,22与68相加的和是90,所以先算出22与68的和得出90,然后再减去11;第(2)题中,65与15的差正好是50,这样相减得都整十数,然后再加上23。
解答:(1)22-11+68 (2)65+23-15=22+68-11 =65-15+23=90-11 =50+23=79 =73【例2】爸爸今年28岁,红红比爸爸小21岁,去年红红几岁?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抓不变量”的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年龄问题。
解答时,可以先根据二人的年龄差不变“红红比爸爸小21岁”,求出今年红红的年龄,再求出去年的年龄。
解答:28-21=7(岁)7-1=6(岁)答:红红去年6岁。
【例3】简算。
(1)87-22-38 (2)97-(37+41)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添加小括号或去掉小括号的方法来解进行简算。
计算时,先仔细观察第(1)题会发现:连续减去的两个数22和38的和是60,计算时,如果先求出它们的和再计算与87的差计算简单。
第(2)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这样计算97-37简单些。
解答:(1)87-22-38 (2)97-(37+41)=87-(22+38) =97-37-41=87-60 =60-41=17 =19【例4】把下面的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2×3=6 (2)32+16=4824÷6=4 48÷6=8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道算式中的哪个数据是由另一个算式计算得出的。
(1)2×3=6 24÷6=4 需要把6换成算式2×3,这样得到算式:24÷2×3,因为先计算2×3,所以添加小括号,算式为:24÷(2×3)。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整体识字(识字5-8)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初步识字。
学写4个生字。
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1、天气越来越凉,快到冬天了。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穿越时空,先到寒风刺骨的冬天去看看,再到祖国各地去旅游,还要到深山和池塘边散散步。
大家想去吗?我们要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对每个人都是个挑战。
希望大家用心学字,看看谁的收获最大!你有信心吗?2、板书课题:识字5-8二、指导自主预习1、出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识字5-8,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圈出生字,把带生字的词每个认读三遍。
(3)识字7的小诗和识字8的儿歌,读三遍。
2、出示要求:同位逐课相互检查朗读,出现读错的字音,相互及时纠正。
并请他多读几遍。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按顺序出示识字5-8内容(带拼音),开火车领读。
老师及时评价。
2、开火车指读词语,全班轮流两次。
打乱顺序指读。
及时纠错。
3、把还不能熟练朗读的字词用横线画出来,每词再读五遍。
4、每一课是告诉讲什么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识字5-8的配套光盘,通过看图片和动画,了解每课的主要内容。
四、自主、合作识字1、逐个出示22个带拼音生字,学生抢读。
读不出来的生字再圈一次,再读五遍。
2、看书84-85页,同位合作书空每个生字的笔顺,相互及时纠正错误。
3、在学习纸上,给生字宝宝找家: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归类,把生字和拼音写在四线方格中。
要求独立完成。
4、老师巡视,提醒学生规范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学习纸,集体交流,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6、学生改错。
7、再次出示单个生字,带拼音,分类出示(提前渗透下节课归类识字),抢读。
蛇蜡滑深泡但停亭包饱泡岛鸣冰雪耳闻绳翠刺骄塞吐五、写字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岛、耳、亭、包2、学生分析字形,说说怎么写好看。
3、老师在黑板范写,边写边说关键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在书上描红,再在生字本上各写一个拼音一个字。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规范书写姿势。
如遇到问题,及时全班纠正。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
1.一支铅笔长9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毫米。
2.一根绳子长5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3.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15()(2)长约1()(3)厚30()(4)长3()4.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46厘米4分米1分米98毫米6分米60厘米8分米8毫米1米90厘米5.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0毫米6米65厘米600分米6.15毫米+45毫米=()毫米=()厘米11毫米+89毫米=()毫米=()厘米=()分米36分米-16分米=()分米=()米1米-7分米=()分米2米-1米4分米=()分米7.小强的身高是70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二、判断题。
(10分)1.2米=20厘米()2.小红身高130毫米()3.80厘米>6米()4.一层楼高300厘米()5.98厘米<1分米()三、选择题。
(10分)1.的宽度用毫米作单位是()A.150毫米B.15毫米C.500毫米2.小红立定跳远能跳12()A.厘米B.分米C.米3.的高度是6()A.分米B.厘米C.毫米4.的时针长()A.8分米B.9毫米C.5厘米5.的高度为7()A.米B.分米C.厘米四、操作题。
(共20分)1.量一量(以毫米为单位)。
(10分)(1)(2)2.画一画。
(10分)(1)画一条长4厘米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少3毫米的线段。
五、写出下面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8分)六、估一估,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6分)那么这棵树大约有多高呢?32分米24米15分米七、解决问题。
(共23分)1.一块布,用去了17分米,还剩3分米,这块布原来长多少分米?(4分)2.小明走一步的长度是30厘米,爸爸走一步的长度是60厘米。
(6分)(1)谁的步子长?长多少?(2)小明和爸爸各走一步共是多少厘米?3.下面是某地区8、9、10月三个月的降水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一、填一填。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长颈鹿高2( ) 一个日记本厚6( ) 书桌高7( ) 2.在( )里填合适的数。
4分米=( )厘米10厘米=( )毫米3米=( )分米( )厘米=50毫米90厘米=( )分米60分米=( )米3.在( )里填“>”“<”或“=”。
9厘米( ) 9分米30分米( ) 3米18毫米( ) 1分米5分米( )40厘米34毫米( )2厘米60米( ) 700厘米4.这把直尺的长度大约是1( ),厚度大约是1( ),用直尺量的这根铅芯长( )毫米。
5.把下面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0厘米1米70毫米8厘米5毫米13分米( )6.高86厘米,它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7.一根1米长的丝带,用去( )分米还剩60厘米。
8.10张白纸摞起来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张白纸摞起来的厚度大约是1分米,10000张白纸摞起来的厚度大约是( )米。
二、判一判。
1.小丽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她的身高大约是132分米。
( ) 2.7分米的木尺与70厘米的铁棒同样长。
( )3.20厘米长的学生尺,从4到6对应的刻度线间的长度是20毫米,从3到13对应的刻度线间的长度是1分米。
( )4.写作业时,眼睛离书桌30毫米比较合适。
( )5.不能通过这样的大门:。
三、选一选。
1.一只身长大约是多少?5厘米□5毫米□5分米□2.下面哪个长度最接近5厘米?48毫米□54毫米□6厘米□3.5枚摞起来大约厚1厘米,5000枚摞起来大约厚多少?10厘米□10分米□100分米□4.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量一量,每段长多少?1米□4分米□5分米□5.从蘑菇房出发,先向东跳45毫米,再向西跳28毫米;又向东跳27毫米,再向西跳49毫米,然后停下来。
这时在蘑菇房的哪一面?东面□西面□可能在东面也可能在西面□四、画一画,填一填。
1.请你画一条与下面线段一样长的线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教案+课时练+学案
第5单元加与减例1 学校体育室买来足球和篮球共150个,已知足球比篮球多50个。
买来篮球多少个?【详解】可以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
从线段图可以发现:如果足球减少50个就和篮球同样多,足球和篮球的总数也就减少50个,剩下150-50=100(个)了,这时足球和篮球个数相等,再把100平均分成2份,一份的个数就是篮球的个数。
【答案】150-50=100(个)100=50+50答:买来篮球50个。
例2 两个数的和是430,如果把较大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去掉,它就与另一个数相同,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详解】假设较大数是abc,那么较小数就是ab,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竖式:观察发现:因为b和c是两个不同的数,所以它们都不是0,和就是10,即:c+b=10,这样b+a=13-1=12,a+1=4,所以a=3,那么b=9,c=1。
这两个数就是391和39。
【答案】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391。
例3 小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把减数十位上的数字5看成了8,结果得到的差是432,正确的差是多少?十位上是5表示5个【答案】432+(80-50)=432+30=462答:正确的差是462。
例4 三年级组织了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规定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小组。
全班45人中,参加书法小组的有29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
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详解】根据题意,可以运用图示法来分析。
图中重叠部分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如果把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加,就是29+27=56(人),比全班人数多56-45=11(人),多出的11人就是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
【答案】29+27-45十位上是8表示8个把5看成了8,表示减数增加了30 差就减少了30。
432加上30就是正确的差。
=56-45=11(人)答: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1人。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加与减三位数加法的笔算和验算589+146=735589+11416735验算:146+5181973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_第01讲 三位数加减法口算与估算(教师版讲义含答案)
(2)990 440 900 380 90 330
随练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知识精讲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 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取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数,要视情况而定.
2.估算时,每个数看成与原来数越接近的数,结果就越接近准确数. 典型例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剧幕电影坐得下吗?
千百十个
千百十个
方法二:口算.把 960 看成 9 个百和 6 个十,把 200 看成 2 个百,9 个百加上 2 个百等于 11 个百,11 个百再 加 6 个十,是 1160.即 960 + 200 =1160.
正确解答, 960 + 200 =1160(元)答:买 1 台冰箱和 1 台电扇一共花 1160 元. (4)理解题意.买 1 台冰箱需要 960 元,买 1 台电扇需要 200 元.要求买 1 台冰箱比买 1 台电扇多花多少钱, 用减法,列式为 960 − 200 . 方法一:如图所示,可知 960 − 200 = 760 .
318-252( ) 297+412( ) 【答案】830 290 70 710 【解析】830 290 70 710
例题 5、下面是京广高铁部分路段票价表。
单位:元 始发站 终点站 二等座 一等座 特等座
甲
乙
740 988 1265
甲
丙
587 835 1045
甲
丁
322 634 892
(1)买一张甲——丁的一等座比二等座大约贵多少元? (2)买甲——丙和甲——丁的二等座各一张,带 900 元钱够吗? 【答案】(1)310 元,(2)不够 【解析】(1)634-322≈630-320=310(元) (2)580+320=900,587>580,322>320,所以 900 元不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一、教材分析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
《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
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
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四、授课时间:14课时《望庐山瀑布》2课时《绝句》2课时《雷雨》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语文园地五》3课时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教材分析: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
大凡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鲁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
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_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1.一枚5角硬币厚大约1毫米,10枚5角硬币厚约1(),100枚厚约1(),1000枚厚约1()。
2.5厘米=()毫米30分米=()米60厘米=()分米4米=()厘米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3.一部手机厚约7(),一辆公交车长约10(),一个一次性杯子高约9(),一张桌子高约8()。
4.某地三月份降水量是156毫米,四月份降水量比三月份少1分米,四月份的降水量是多少毫米?三四月份的降水量一共约多少厘米?5.一根绳子长6米,每7分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多少段?还剩多少分米?这根绳子至少得再多几分米才够多剪一段?6.小蜘蛛结网,先向北爬5分米,又向南爬7分米,再向北爬8分米,接着向南爬4分米,最后停下。
请问小蜘蛛现在在起点的南面还是北面?离起点几分米?1.小雪身高80厘米,她再长()分米正好是1米。
小云比小雪高4分米,小云的身高是()厘米。
2.包装好一个礼物需要7分米长的彩带,3米长的彩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物?如果需要多包装一个礼物那这根彩带至少需要多几分米?3.天天、果果和开心比赛跳远,果果跳了1米,天天跳了9分米,开心跳了97厘米。
请问三人中谁跳的最远?谁跳的最近?最远的比最近的多跳几分米?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米9厘米9分米99厘米1分米99毫米()<()<()<()<()<()5.轩轩的水彩笔正好是2分米,他用笔来量书桌正好量了6次,请问他的书桌长多少厘米?6.小猴每次向上爬4米就会滑下1米。
小猴爬了5次终于爬到树顶摘到了香蕉。
请问这棵树有多高?1.明明的文具盒长21厘米,青青的文具盒在直尺上量是从刻度“1”厘米到刻度“23”厘米之间,文文的文具盒长2分米,()的文具盒最长,()的文具盒最短,最长的比最短的长()厘米。
2.身份证厚度为1毫米,数学书厚度为6毫米,30张身份证厚度为()厘米,相当于()本数学书的厚度。
3.一棵大树上最矮的树枝高5米,最高的树枝高6米,一只长颈鹿高52分米,请问它能吃到最矮的树枝上的树叶吗?如果它想吃最高的树枝上的树叶,它至少得登上一块多少厘米高的岩石?4.一棵松树高5米,小兔家在松树下离地面100厘米高的树洞里,松鼠住在松树上离地面30分米高的树洞里,小猴住在松树顶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重难点题型以及拓展提优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重难点题型以及拓展提优练习3类型一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例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40()。
(2)大树高18(),自动铅笔长15()。
练习: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条绿化带长300();操场宽约15();遥控器厚约15();一张床宽18()。
类型二:分米、毫米的实际应用例2、用长为8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支铅笔,量了8次,还剩6毫米。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练习:一把学生尺长2分米,小东用这把尺测量自己课桌的宽,量了2次,还剩1分米。
这张课桌宽多少分米?类型三:比较用不同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大小例3、课间活动,小丽、小红和小明比赛跳远。
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第三名是()练习:三只小动物比赛跳远,小青蛙跳了12分米,小狗跳了96厘米,小兔跳了1米。
请你给它们颁奖。
类型四:根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推算例4、丁丁把17粒大米接在一起,量得长大约是1分米。
17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度大约是( )米,170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度大约是()米。
练习: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500张这样的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类型五:运用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例5、一个水缸从里面量高12分米,里面装了一些水,从缸口到水面的距离是100毫米,水深多少分米?练习:一根电线剪去25分米,还剩75分米。
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练习:1、把一条3分米长的彩带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长多少厘米?类型六:重叠问题例6、一根木棒长60毫米,另一根本棒长40毫米。
按照下图的样子,把两根木棒接起来,连接后的总长度是多少毫米?练习1、有两块木板,一块长30分米,另一块长20分米。
把两块木板重叠一部分后,钉成一块长40分米的木板,重叠部分长多少分米?练习2、将三根5分米长的竹竿依次接起来,竹竿之间重叠部分的长都是5厘米,连好后的竹竿有多长?类型七:断尺问题例7、一把折断的尺子,除0刻度外,只有1、3和7这3个刻度(如下图),用这把尺子一次可以量出哪些长度?练习、如图,一把折断的尺子,除0刻度外,只有2、6和9这3个刻度,用这把尺子一次可以量出哪些长度?类型八例8、一根4米长的钢管,每8分米锯成一段,需要锯几次?练习:一根木料长2米5分米,李叔叔准备把它锯成5分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要3分钟,那么锯完这根木料要用多少分钟?类型九倒退问题例9、有一根彩带,笑笑包装礼盒用去一半,妈妈捆扎报纸用去余下的算半,现在还有5分米。
元、角、分_教学设计_(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五单元)
元、角、分_教学设计_(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五单元)第五单元元、角、分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法、学法:操作法、实践法、讲授法、讨论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元、角、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
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
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_第05讲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二)(教师版讲义含答案)
知识图谱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知识精讲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十位又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10,再从10当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剩9.二.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或用减数加差)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与被减数.典型例题(1)2005年生产86部动画片,2011年生产435部动画片,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2)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名师学堂(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005年生产86部动画片,2011年生产435部动画片,要求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用减法计算,列式为.探究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10,,在得数的个位上写9;十位:被个位借1后,还剩2,2减8不够减,要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当10,,在得数的十位上写4;百位:被十位借1后还剩3,在得数的百位上写3.正确解答,(部)答: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349部动画片.(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要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用减法计算,列式为.探究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先从百位退1到十位到当10,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10,,在得数的个位上写5;十位:十位从百位上借1当10后,又退1给个位,还剩9,,在得数的十位上写4;百位:被十位借1后还剩3,,在得数的百位上写2.正确解答,(部)答: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245部动画片.三点剖析重点:1.三位数连续退位的减法.2.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易错点:退位减法,因忘记减掉退位的1而出错.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例题例题1、算一算,填一填.【答案】(1)718-169-357=549-357=192(2)718-(169+357)=718-526=192【解析】略例题2、超市运进大米276千克,比运进的面粉多97千克。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加与减_第03讲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二)(教师版讲义含答案)
(1)香蕉卖了多少千克? (2)苹果卖了多少千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一个并解答。 【答案】(1)246+78=324(千克)(2)246+178=424(千克)(3)橘子和香蕉一共卖了多少千克? 克) 324+246=570(千克)((3)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1)246+78=324(千克)(2)246+178=424(千克)(3)橘子和香蕉一共卖了多少千克? 克) 324+246=570(千克)((3)题答案不唯一)
【答案】(1)(×)改正:
(2)(×)改正:
【解析】(1)(×)改正:
(2)(×)改正:
随练 2、填一填,算一算.
(1)计算 103+211+96 之前,可以先估算,103 接近(
),211 接近(
),96 接近(
),
估算结果是(
).
(2)计算 103+211+96 时,可以这样算:
100+200+100=(
十位: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 1,和的十位上写 4.
百位:
,和的百位上写 7.
方法三:口算.把 298 看作
,所以
..ຫໍສະໝຸດ 正确解答,(种)答: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 743 种.
三点剖析
重点:1.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难点:三位数加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易错点: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易忽略某一位的进位.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师版)主备人:总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48-8+17=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53-24+38=67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习(一)计算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 第2题哪错了?3. 第3题哪错了?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师版)主备人:总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二、探究新知(一)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4×3=12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12+7=19(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 7×5-3 4+4×6 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小动物回家4×3+7=12+7 =19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 :先算4×3求到了什么? 7+(4×3)=7+12=19(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师版)主备人:总课时:分课时: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10-(5+3)= 7+7-6=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一)计算34-(28-13) 6×(7+2)(88-56)÷876-(12+25)(12-5)×3 48÷(8-2)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4+5×7 (72-18)÷9 24÷4+2(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2 2 2 2 = 2问题:1. 你看见什么了?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师版)主备人:总课时:分课时: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
(30-20)÷5 = 72÷(18-9)=65-8×5 = 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问题: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90-36)÷9 = 54÷9= 6(次)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40÷8=5(只)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45÷5= 9(米)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18÷9=2(排)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5. 解答正确吗?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师版)主备人:总课时:分课时: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