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四 散文词句理解和语言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1
专题二散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蛋铺里的安娜严歌苓①1993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修完。
朋友托朋友,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长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Store”(蛋铺)——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
②我很快便跻身到采购的人群中去了。
走到奶制品一廊时,发现一个瘦小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
“蛋铺”里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决不会听见这老人细弱的呻吟。
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白面孔。
美国人但凡有体面收入,是不会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打捞食物渣滓的。
我还没走上前,就闻到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③我问老太太哪里不妥,她哼哼着说:“我的脊梁要杀死我了!”我必须完全蹲得与她一样矮小才听得见她的话。
她身边搁着一个手推车,是专为老年人购物所设计的那种,只是它也老得如她一样变了形。
④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
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佝缩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
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
我感到她整个人不比两桶牛奶重多少。
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庭一周的生活了。
我差点问:一周七天光靠牛奶?但我及时闭了嘴。
⑤我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只有三个街口之遥。
我决定把她当面交给她的家人。
⑥我一身担着老太太和牛奶,走到马路上。
那股奇特的气味我现在已判断出来了——是股类似动物园的气味。
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
我发现安娜的衣着是六十年代的,大致是件黄色的灰外套,或说是大致成了灰色的黄外套。
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一根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背上。
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
我问起她的家庭,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散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风有关刘云芳①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
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
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
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地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②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
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
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
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
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
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
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
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
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让我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③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
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
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
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
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
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
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2专题二散文阅读教案
专题二散文阅读浙江高考语文卷小说、散文呈轮考的特点,2019年考查的是小说,2018年考查的是散文,自2013年考的散文之后,2014年至2017年均考的小说。
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所涉及考点较为均衡,“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较多出现。
浙江卷最后一题常是探究题,应在复习中多做相关训练。
强化读文的目的性,把握散文的阅读模板一、学会读文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其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以下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对散文结构大致了解,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串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把握散文的阅读模板根据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议论抒情类散文等。
具体来看:(一)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综合第三部分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参考答案】①“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 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②“踩出深 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 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 得了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的作 品。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 D。第一问根据语 句“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
关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
图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 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 紧密结合。②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 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 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③从其创作观:托
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
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 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 D。 解答此题应依据题干的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 在原文中的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可参考文中的第 二、三、五、六、七、九段,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有
【参考答案】①表现丈夫撒谎想掩饰自己偷吃面包的 行为。②表现丈夫因妻子的苍老和自己撒谎而内心不 安的心理。③表现丈夫因妻子的大度而羞愧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 D。第一句,丈夫
高考语文:第三部分 专题三 (二)散文阅读五 散文艺术技巧鉴赏2类题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
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24
答案:此句运用了视觉、触觉描写。花铺满地,写视 觉描写;脚踏花地,是触觉描写,运用这两种描写给读者 以逼真的感受,流露出作者欣喜而又落寞的心情。
答案分析:本题属于语言特色鉴赏题。这是一段描写 的句子,先概括所用手法,这里最主要的是运用视觉、触 觉描写;再举例分析如何从两个角度描写,视觉角度描写 花铺满地,触觉角度描写脚踏花地;最后指明效果,从两 个角度描写,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流露出作者欣喜而又 落寞的心情。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10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 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 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 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 (多角度)的。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23
题型二 鉴赏语言特色题
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语言特色包括特点和风格两方面。这类题目有两种类
型:一是对全文语言特色的分析;二是就所给的一组或两
组句子(或词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教材联想]
赏析下面文段的语言特色。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
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第一步:指出手法。
题干中已明确指出“交替使用‘你’和‘我’”的手
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
201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 散文阅读
考查内容
①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是 ②小说以“渴”为中心谋 1道单选 2017全国卷 《天嚣》 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 小说 题,2道问 Ⅰ 赵长天 简要说明。 答题,14分 ③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 “美好的谜”结尾,这样 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①理解小说内容, 分析鉴赏作品的艺 术特色; ②分析情节安排的 技巧; ③小说结尾的作用
命题规律
题型 和分值
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续表]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题材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①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鉴赏作品的艺 术特色; ②鉴赏文学作品中 的形象; ③分析作品的表现 手法
①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是 1道单选 ②结合全文,说明文中“ 2017全国卷 《窗子以外》 散文 题,2道问 窗子”的含意。 Ⅱ 林徽因 答题,14分 ③作者交替使用“你”和 “我”两个不同的人称,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命题规律
题型 和分值
语文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题材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①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①理解文章内容,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 分析鉴赏作品的艺 恰当的两项是 术特色; ②“我”在小说中的主要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 1道双选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2016全国卷 《玻璃》 小说 题,3道问 ③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 现手法; Ⅲ 贾平凹 答题,25分 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分析鉴赏作品的 ④是否状告酒店,“我”与 人物形象; 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 ④对作品进行个性 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文,谈谈你的观点。 解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高考散文复习(1)——明确文体特征,读懂散文
创新大课堂
Ⅱ.表现手法 手法
具体阐释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 1.象征
感情。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
2.衬托 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形象 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3.先抑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后扬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1.梳理行文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 络。理清散文的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 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 等关系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 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2)从捕捉“线索”入手 散文的“线索”主要有: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 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实结合、欲 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掌握阅读技巧 (一)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关注标 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 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 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 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章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高职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考 试说明”中规定主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三种,从近六年的高 考真题来看,考查的形式主要是散文和小说,而且2018年和2019 年均为小说,2020年考小说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广东 省高职 高考语 文总复 习课件 :第三 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广东 省高职 高考语 文总复 习课件 :第三 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广东 省高职 高考语 文总复 习课件 :第三 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广东 省高职 高考语 文总复 习课件 :第三 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近六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 中,考査分值稳定,为10分;但从2016年开始,分值增加了1分,为 11分。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散文或小说。
一、阅读的方法 读题的技巧: 先题后文。读题——明确阅读目标,节省答题时间;从题干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广东 省高职 高考语 文总复 习课件 :第三 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共42张PPT)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 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 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 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 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 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 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 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 管人家多么难堪。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侧重于审美体验的理解与鉴赏
文体精要 整体读文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体裁。它是一种融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于一体,题材广泛,形散神聚,笔法灵活,立意深远,情文并茂的文学 样式。
一、散文的选材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 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 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 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 和生活哲理。
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二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完美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 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 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 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 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 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 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课件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4
二、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鉴赏 散文的表达方式,即考虑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 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其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 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等等。
1.记叙
常见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2.描写 (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对 追求上下句形式的工整、对应,内容的对比、映衬,使语 偶 句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两句以上结构大体相同、内容相关的语句,并列在一起。 排比 内容集中,叙议详备;叙事周密,议论透辟;语气强劲,
抒情强烈。
相同的词语、短句多次出现。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 反复
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设问 问后自答。突出强调,引发思考,增强语句说服力。
一、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规定的手法,还有对比、 引用等常用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要注意如下三点: 1.运用了什么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 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情感、思想。
3.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用)。并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
的感情。
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 刘白羽的《急流》中,写“绿
触景 生情
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 ”“急流”“飞舟”,都是为 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 抒情做铺垫的;抒发了不畏艰 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 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
(2)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 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 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 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 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 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近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二散文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课时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二散文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二散文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二散文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学案二散文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
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
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
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
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
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
高中语文板块二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第二讲要点概括类常考2题型
12/11/2021
12/11/2021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标题 “粮食”直接点明文章的话题,不难看出作者借助写“粮食”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解答第一问“概括全文主旨”时,可运用“串联层 意法”。层次的划分及每层的层意如下:
第一层(1~3段),从问候语写起,引出本文的话题“粮 食”,显示出粮食对人们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 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蕴 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 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12/11/2021
题型二 主旨概括
12/11/2021
[设问方式] ①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②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 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的?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12/11/2021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 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 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 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 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 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 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 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11/2021
方法3:舍取法 ①需要概括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 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答某一方面,故 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做出舍和取的决定。 方法4:提取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它的答案要 通过阅读文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概括时要借助 于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要一层一层、一级 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
高考语文 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2)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二)(一)乡月张天福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春眉,弯得像初月的蛾眉月。
我窥见霞妹是那天晚上偷偷地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
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神秘。
霞妹带着月羞去田野刈草,禾苗“哗啦!”泛绿了:去笋竹林采摘,笋竹儿憋足了劲儿,一夜之间赶趟儿似地从地面、从山野、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去桃源施肥,花蕾含起了苞苞等待着怒放:去山里踏青,山坡上笼盖着一坡暖,绿是苗儿的羞,笋是竹子的羞,蕾是花儿的羞。
霞妹带着月羞牧了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庙会的晨里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幽了次会,小伙子的歌声立即欢畅起来。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暇思。
是村边池塘里的蛙鸣声把凉月叫爽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吱奔礤”的叫声把新婚的云哥唤醒,由嫂伴着,由凉爽的晨月伴着,下地收割去了。
收获麦谷,爽。
收获喜悦,爽。
收获幸福,爽。
收获希望,爽。
作难的日子过去了,怎能不爽?于是,村子里大闺女、小媳妇、八旬老翁、红脸村汉,呀呀稚童……全从村子里倾倒了山来,下地流汗去,挥镰喘息去,拾穗看场去,提茶送饭去。
没有清闲的,一大天一大地一大村的勤劳忙碌着。
中午天最热,火烧火燎的。
中饭自然是井凉水把的凉面条,大蒜汁、凉黄瓜、凉酸醋。
云哥用毛巾擦去满头满脸满身汗水,喘着粗气坐到院子里的树阴下边扇扇子边大口吞咽着大海碗的凉面条边“呼哧呼哧”地埋怨着:“太热了,月亮上来多好。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
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到村子里、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把瓜果。
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不是说夏夜的阴是月中的桂树遮下的吗?不是说夏夜的凉是月中嫦娥的彩裙舞动的吗?云哥禁不住哼起了“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吴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哼着哼着,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四散文词句理解和语言赏析类3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雨乡愁张清华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
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
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
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
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
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
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
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
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
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
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
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又恰逢阴冷的冬季,所以对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比以往更为强烈。
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
C.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的见解。
D.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
解析:A项,从第①段内容看,思乡是因为眼前草木带着东方的色彩,有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非冬天的阴冷。
答案:A2.[理解词语含义]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即使用结合语境法。
从“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
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
3.[理解句子含意]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作答本题,要运用抓关键词法。
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
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
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
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
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
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
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爱之舟吴冠中①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
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
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②、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
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
”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
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
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
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
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11……醒来,枕边一片湿。
○(有删改) [注] ①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稻:卖稻。
粜,本意为卖米,引申为“卖出”。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B.童年的“我”出身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交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
C.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虽然高兴,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的排名情况,表现出了父亲的谨慎和对我学业的关心。
D.本文多从小事着笔而意味深长,父亲为“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借船送“我”考学等,从细微处表现出贫苦生活中父爱的深厚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