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汇报后可得5∶ =2.4∶1.6=60∶40,也可以写成 。
教师小结: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阅读思考:想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比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寻找国旗中的其他比例。
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寻找,然后汇报。强调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比和比例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形式不同: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
4
1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及练习八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小结: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思考: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写出组成的所有比例后会发现:只要是相对应的边的比就能组成比例。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进一步理解: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探索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三面大小不同的国旗及它们的长和宽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

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比例、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

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科书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建模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抽象、表征、建模的过程,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建构。

教科书还重视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或图象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内涵。

学生在学习比例这一单元时,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

比例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后一单元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内容情境不新,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在较高水平层面上学习。

1.重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如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等。

这些概念揭示了数学中的重要规律或关系,并且与解比例等技能或用比例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应用,同时提升对概念掌握的水平。

2.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会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新课标

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部分。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这部分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

比例是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水平,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代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2.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 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6. 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 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反比例关系。

3.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难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课时教学设计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4 : L6 = 60 : 40外项之积:2.4 X 40=96内项之积:1.6 X 60=962.4 X 40=1.6 X 60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四1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1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知道比与比例的关系。

2.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提高学生的猜测、举例验证、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1.导语: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大家看(课件出示表格。

列出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操场上的国旗、教室里的国旗的长和宽),不同场景的国旗是不同的。

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学法提示:(1)看表,读数据,了解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组内交流:这些国旗的大小不同,国旗是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3)全班交流,汇报共享。

预设生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长5 m,宽103m;操场上的国旗:长2.4 m,宽1.6 m;教室里的国旗:长60 cm,宽40 cm。

生2:国旗的大小是有比例的,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的。

2.过渡:三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它们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国旗的知识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操作指导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在加强学生对国旗知识了解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提供第一手资料。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1教学比例的意义1.看表,明确已知信息。

课件出示表格。

2.课件出示探究提纲。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别写出不同场景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人教版

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2.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2 教学难点:熟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3 考点分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专家建议1、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学。

课堂开始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比的相关知识,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比来表示国旗长和宽的关系,很自然地求出比值并观察比值之间的关系,得出比例的意义。

2、通过自学,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课本来了解,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通过小组活动,明确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去验证猜想,最终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4、在巩固练习方面,着力于加深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充分挖掘习题资源,作进一步的拓展。

5、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是以升国旗作为情景引入的。

教学时,一方面要利用此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利用此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4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5教学用具课件6 教学过程6.1回顾旧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内容:通过观察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图中有几只鸟?有几棵树?”引导学生发现鸟和树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求汽车行驶的时间。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瓶饮料有240毫升,如果每天喝80毫升,几天喝完?(2)一块巧克力有150克,如果每天吃30克,几天吃完?答案:(1)3天(2)5天2. 思考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

如果将地毯对折成正方形,对折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探究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们对比例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我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比例的规律。

3. 讲解:我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4. 练习:我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巩固对比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4升,如果每升水可以浇灌3棵树,那么这桶水可以浇灌多少棵树?答案:12棵树2. 小明有2元钱,每本书的价格是3元,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本书?答案:小明最多可以买2本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提高对比例的掌握程度。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比如研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探索比例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40页比例的意义、第41页比例的基本性质和例1。

内容简析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操场上和教室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发现规律,掌握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分析一个比例的组成部分,认识各部分名称。

例1:发现规律并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法与学法1.在教法上,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比例的意义。

引出比例的意义后,还应回到实例中,体现从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个认知过程。

2.在学法上,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复习有关比的知识,自学例1,理解比的意义。

结合具体的比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游戏导入法:课前,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卡片,要保证每人一张还有剩余,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

上课开始,每人发一张卡片,然后请同学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算一算两人手里卡片上的数字的比是多少,比相等的4个同学站到一起。

通过这个游戏,提出比例的定义,进而开始新课。

【品析...:.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既复习了比的知识........,.又快速形象地引入了比例...........的知识...,.使学生在游戏中就记住了要学的新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 学生自学导入法: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比例的知识,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案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四、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四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

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比的知识,由情境图中信息呈现的方式,学生不难提出关于比的问题。

通过计算比例,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会区分比和比例,能准确表达自己对比例的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密零件【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面积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千米)那么辽阔的地方为什么用一张小小的地图就能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还有这个精密零件,(教师出示零件实物)你们能看清楚吗?(看不清)我们把它放大就看清楚了。

这样把图片或实物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都要用到比例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回顾旧知。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什么叫比例,我们先回想一下什么叫比?你能写出几个比吗?你能写出几个比值相等的比吗?学生写出比后,集体订正。

【探究新知】1.感知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中的三幅图。

师:这三幅图都是什么地方的场景?有什么共同点?(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场景、学校操场上升国旗场景、教室里上课场景,每个场景中都有一面中国国旗)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出每面国旗的长和宽?师: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再汇报展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节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的应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尺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比例知识,如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等。

2. 提问:什么是比例?比例有哪些表示方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a. 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b. 比例的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3. 通过实例演示比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概念理解。

2. 比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比例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比例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3.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尺的概念,为学习比例的意义做铺垫。

2. 提问:比例尺是什么?它与比例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叫做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比例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应用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总结比例的应用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例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比例并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等。

3.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 a:b = c:d,其中a、b、c、d为实数,且b、c不为0。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倒数:若a:b = c:d,则b:a = d:c。

- 比例的乘除:若a:b = c:d,则(a×k):(b×k) = (c×k):(d×k),其中k 为非零实数。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 例题法:通过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3. 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物品的价格比相等”,引出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比例的意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倒数和乘除性质,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通过例题,说明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练习题: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计算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测试:通过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注重实践应用:在教学中,要注重比例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a:b=c:d。

2.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0。

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比例尺的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比例的定义和比例尺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尺子、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和宽,提问他们如何用比例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2. 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通过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示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

4.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行驶的距离。

”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的定义:a:b=c:d比例尺的概念:1:100000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为120平方厘米。

2. 题目:已知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行驶的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教案1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教案1新人教版

4 比例【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指导】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

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

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以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都要用到方程相关知识,所以学习既要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3课时3.比例的应用……………………………………………………………6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知识结构】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和构造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解决,培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比例的识别和构造。

教学难点:1. 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例如,可以拿出一块巧克力,问学生如果要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通过导入环节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索比例的识别和构造。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白纸和彩笔。

2. 每组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并将其画在白纸上。

3. 每组学生需要将找出的比例实例进行解释,说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新课标()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根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展判断。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老师:教科书中的三幅情境图。

学生:常规学惯用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1〕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2〕组织汇报。

2.小组交流: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探究新知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操场上国旗和教室里国旗的长和宽。

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板书:2.4:1.6=3/2 60:40=3/2〔2〕引出比例的意义。

老师: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2.4:1.6=60:40〕在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完成教科书第40页“做一做〞第1、2题。

①尝试完成。

②反应说理。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1〕自学教科书第41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2〕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3〕同桌说说自己写的比例各项的名称。

〔4〕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外项和内项是否会改变?〔5〕考虑: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络和区别?学生自主考虑,集体交流,理解比和比例的联络与区别。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教案1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教案1新人教版

【教课目】1.理解比率的意和基天性,会解比率。

2.理解正比率和反比率的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率和成反比率的例,能运用比率知解决的。

3.正比率关系的像,能依据出的正比率关系数据在有坐的方格上画出像,会依据此中一个量在像中找出或估出另一个量的。

4.认识比率尺,会求平面的比率尺,会依据比率尺求上距离或距离。

5.放大与小象,能依据必定的比将形放大或小,领会形的相像。

6.浸透函数思想,使学生遇到唯物主点的教育。

【要点点】要点:理解比率的意和基天性。

点:判断两个比可否成比率。

【教课指】1.重基本观点教课。

比率、正比率、反比率是本元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十分重要。

学比率的有关知以及比率的用都有于些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率关系的,第一要两个量成比率做出判断,而后依照正比率和反比率的数目关系的特色解答。

再如,比率尺的用及形的放大与小,都要依照比率的意行有关的算。

教课中要通察、比、判断、等方法帮助学生成立清晰的观点,掌握观点的内涵。

同通用,不停加深些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2.提升学生合运用知的能力。

本元的知合性比,如比率的观点与比,除法、分数等有关知解比率以及用比率方法解决,都要用到方程有关知,因此学既要注意与旧知的系,又要注意化学生合运用知的能力,教材的写也注意体知的合用,比如比率尺的一些,不限于算上距离和距离,并且波及到量形方向与地点的知以及依据比率尺等。

【安排】建共分13 :1. 比率的意和基天性⋯⋯⋯⋯⋯⋯⋯⋯⋯⋯⋯⋯⋯⋯⋯⋯⋯⋯32. 正比率和反比率⋯⋯⋯⋯⋯⋯⋯⋯⋯⋯⋯⋯⋯⋯⋯⋯⋯⋯⋯⋯⋯33. 比率的用⋯⋯⋯⋯⋯⋯⋯⋯⋯⋯⋯⋯⋯⋯⋯⋯⋯⋯⋯⋯⋯⋯⋯6整理和复⋯⋯⋯⋯⋯⋯⋯⋯⋯⋯⋯⋯⋯⋯⋯⋯⋯⋯⋯⋯⋯⋯⋯⋯1【知构】1.比率的意和基天性第1 比率的意【教课内容】比率的意(教材第40 的内容)。

【教课目】1.理解比率的意,会依据比率的意成比率。

2.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引学生参加知的形成程,程和运用程,体从践中学的方法,感觉数学知与平时生活的亲密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辨识比例,并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辨识比例。

2. 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 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 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比例是什么吗?”2. 新课导入-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 通过实例,让学生辨识比例。

- 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课堂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优点- 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 教学方法多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能有效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不足- 对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需要进一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3. 改进措施-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结合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 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时,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教学延伸1. 课后阅读- 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比例的知识。

2. 课后实践-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

3. 课后探究-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关于比例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特别是“新课导入”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2.1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2 教学难点:
熟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3 考点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专家建议
1、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学。

课堂开始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比的相关知识,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用比来表示国旗长和宽的关系,很自然地求出比值并观察比值之间的关系,得出比例的意义。

2、通过自学,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课本来了解,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通过小组活动,明确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去验证猜想,最终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4、在巩固练习方面,着力于加深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充分挖掘习题资源,作进一步的拓展。

5、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是以升国旗作为情景引入的。

教学时,一方面要利用此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利用此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4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5教学用具
课件
6 教学过程
6.1回顾旧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3、教师出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3:8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2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师: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上的国旗:2.4:1.6=
2
3 教室里的国旗:60:40=
2
3 2、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4:1.6=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在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5:
3
10
=2.4:1.6 60:40=15:10 2.4:1.6=60:40 比例也可以写成:
4060=1015 6.14.2=40
60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
相等的,怎么办?”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小练
(1)完成课本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2)完成课本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我们已经知道,比中两个数分别就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我们看一下书中是怎样取名的?
自学课本第41页,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小组活动:
(1)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3)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

3、小结
教师归纳并板书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补项游戏
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补项游戏。

规则:请每位同学都想好一个比例,告诉老师其中的三项,老师能很快说出另外一项。

探讨: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缺少的项呢?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6.3巩固练习
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31 :61和21:41 1.2: 43和5
4
:5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判。

(1)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3)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第三关:把握知识点,做题不困难。

(1)( )与3:5能组成比例
A .10:6 B. 31:5
1
C. 30:50
(2) ( )与5:8能组成比例。

A .51:8
1
B. 10:16
C. 3:5
(3) 4:5与( )能组成比例。

A .
41:5
1
B. 8:10
C. 15:12 (4) 7:9与( )能组成比例。

A . 70:90 B.
71:9
1
C. 3:4 第四关: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2)如果5a=3b ,那么,
b a =( ), a
b
=( )。

(3)a:8=9:b ,那么,a ×b=( )。

第五关:比与比例的区别。

6.4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6.5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操场上的国旗:2.4:1.6=
2
3 2.
4 : 1.6 = 60 : 40
教室里的国旗:60:40=
2
3
内 项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外 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附:智力大闯关答案
第一关:0.2:2.5和4:50 , 31 :61和21:4
1
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第二关:(1)错 (2)对 (3)错 第三关:(1)C (2)B (3)B (4)A
第四关:(1)9 (2)53 ; 3
5
(3)72
第五关: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

构成
有两项组成,分别叫比的前项和后项。

有四项组成,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