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路径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5.19•【字号】珠府〔2023〕39号•【施行日期】2023.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2023年5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全市碳达峰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总抓手,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为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新路径作出珠海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为全市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低碳绿色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一些低碳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1.能源转型: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如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
气体排放。
2.能效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这可以通过改
进建筑设计、制造业流程和交通运输等方式实现。
3.碳市场和政策:建立碳市场和实施政策,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减
少碳排放。
这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等。
4.可持续城市规划:改善城市规划,促进公共交通、自行车道、
步行街和绿化空间的发展,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5.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浪费,促
进可持续林业、渔业和农业实践。
6.科技创新:投资研发和创新,以发展更环保和资源节约的技术
和解决方案。
7.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和企业对低碳绿色发展的认识,鼓励可
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
8.国际合作:跨国合作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关键。
国际协议如《巴黎协定》鼓励各国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
9.循环经济:鼓励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物和资源浪费,提高
资源的再利用率。
低碳绿色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它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碳汇网络构建下的城市空间减碳策略——以兰溪市金角区规划设计为例
北缘 , 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 婺城区 , 西南接龙游县 , 西
北 毗连 建德 市 , 东 北 与浦 江县 、 义乌 市交 界 。兰溪 位 于 兰江 、 衢江 、 金华 江 三 江交 汇处 , 自古有 “ 三 江 之汇 ” 、 “ 六水 之 腰 ” 、 “ 七省 通衢 ” 之称 。 金 角 区位 于 兰溪市 西北 方 向 , 东邻 兰江 , 南 接行政 中心 区 , 西邻 兰 溪产业 园 , 面积 约 为 1 . 6 k m 。 金 角 区地 势平 坦 , 景 观资 源 丰 富 , 形成了江 、 洲、 山、 塘、 渠、 田、 村 的景 观格 局 。金 角 区现状 多 以农 田为 主 , 现 存 一座 山体 。 区 内水 塘 星罗 密 布 , 村庄 、 居 住社 区 、 工 业企 业 散 布其 问, 生 态本底 资源 优越 。
摘
要: 构建低碳城市 , 实现低碳发展是 遏制 全球 变暖 的战略举措。就城 市空间规划而言 , 有关研 究表明城 市空间
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和 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本文以城 市固碳 节能为 目标 , 从城 市空间规划层面入手 , 以兰溪 市金角 区规 划设计作 为实例研究。提 出从 开放 空间格局、 生态绿地 系统 、 生态景观措施 3个方面来构建城 市碳汇 网络。
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之下 ,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 来 自环境 、 社会 、 区域的种种压力 。 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
增 长 的 同时 。又 能够 解 决城 市 化 发 展过 程 中产 生 的各 种 矛 盾, 尤其 是 减少 城市 能 源消 耗与 废气 排 放成 了 中 国政 府非 常
1 城 市设计 中的空 间减碳 策 略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王桂新武俊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 )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
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模;空间结构;空间效率;碳排放强度【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复旦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金(EZH35483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城市化低碳发展战略研究”(10ZD&032)。
前言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工业、商业等的集聚地,也是能源集中消耗地和CO 2主要排放地。
城市占据世界2%的面积排出的CO 2却占世界的75%[1]。
世界观察研究所出版的《地球白皮书2007 2008:城市的未来》指出,只有城市才是导致和解决气候变化的“钥匙”。
近年来,城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4年,交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4%,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3%,预计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将由2002年的31%上升到43%[2]。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居民出行方式和交通运输需求,进而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碳排放。
城市作为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人口流、物质流、技术流、信息流、资本流共同影响城市空间的利用。
各种要素和资源在城市中的分布状态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
城市空间的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利用效率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研究城市空间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策划方案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策划方案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可行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策划方案。
一、城市现状分析首先,对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了解城市的主要能源来源,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使用比例和消耗总量。
分析城市各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如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和居民生活等。
同时,对城市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明确主要的碳排放源,如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尾气排放、建筑能耗等。
其次,评估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包括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水资源状况、空气质量、绿化覆盖率等。
了解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以及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再者,分析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研究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
评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公共服务不足等,以及这些问题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确定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
这可能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能源消耗总量的下降、碳排放的显著减少、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等具体指标。
同时,明确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定位。
例如,将城市打造成为区域内的绿色能源示范城市、低碳交通引领城市、生态宜居样板城市等。
三、重点领域与策略(一)能源领域1、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鼓励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能源自给率。
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实施能源审计和能效标识制度。
推进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节能型照明和电器设备。
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
所谓“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
“城市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更为丰富。
研究数据显示,一般的金矿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而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金、2.3公斤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个人电脑中,则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公斤银、150克铜等稀有贵重金属。
自然界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这里一年回收加工的原材料铜50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据报道,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多年来大力发展废弃塑料、五金、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总人口13.9万人,仅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一项就可以保障6万多人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活出路。
由此可见,开发“城市矿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和冶炼矿石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能减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所以,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开发“城市矿山”必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
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洛阳市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分析
城市 是 人 类 社会 、经 济 、文 化 等 的 空 间 载体 ,
是能 源 消耗 和排放 “ 三废 ”等 污染 物 的主体 。进 入
带来 了 “ 岛效 应 ” 热 、土壤 侵 蚀 、酸 雨 及 水 资 源 污
染 和短 缺 严重 的环 境 污染 问题 。这 些 问题 阻 碍 了
2 0世 纪 5 0年代 以后 ,随着 工业 快 速 发展 和 城 市 化
o e h o o y a d b i i g t e g e n i d sra b l y e h n ig t u im , t e b sc a p o c e o f c n l g n ul n h r e n u til et b n a cn o r t d s s h ai p r a h s t
v lpme t t so o n eo ntsa u fLu ya g whih i n o d i du tilb s n i l e e so he r s r e ba e c sa l n sra a e a d ma n y d p nd n t eou c — s d
20 0 9年 1 2月 ,在 哥本 哈根 举 行 的 《 联合 国气 候 变化 框架 公 约 》第 1 缔 约 方 峰会 上 , 中 国政 5次
府 承诺 到 22 0 0年 中 国 单 位 G P C 排 放 量 在 D O 20 0 5年 的基 础 上 下 降 4 % ~4 %,并 把 减 排 任 务 0 5
面进 行 了有益 的探 索 和实 践 。
德 国从 2 0 0 8年 开始 在 全 国范 围 内开 展 了 城市
规 划 和建设 的 国家 ,强 调提 高能 源 的利 用效 率 ,对
城市 的 总 碳 排 量 进 行 量 化 控 制 , 以达 到 减 排 的 目
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碳 发展 方面 做 出 了积 极 的努 力 。 巴西 、 西 哥 、 国、 墨 韩 印度 等 发 展 中 国家也 主动 减 排 、 排 , 碳 发 展 已成 为 限 低
国 际社会 的 战 略选择 。
1 2 中国低 碳经 济 的发 展现 状 .
我 国正 处 于全 面建设 小康 社 会 的关键 时期 和工 业 化 、 镇 化加 快发 展 的重 要 阶段 , 城 能源 需求 呈继 续增 长 趋 势 , 控制 温室 气体 排放 方 面面 临 着 极 大 压 力 。2 0 在 0 9年 1 1月 国务 院 常务 会 议 决 定 到 2 2 0 0年 我 国 单 位
・ 4 5 ・
现 代 化 农 业
21 0 2年 第 3期 ( 第 3 2期 ) 总 9
云南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主要 路 径 与 政 策 建 议
王 劲磷 。 俊伟 。 季 良 段 郑
( 明 理 工 大 学 管理 与 经 济 学 院 , 明 60 9 ) 昆 昆 5 0 3 摘 要 : 碳 经 济 问题 是 目前 全 世 界 经济 发 展 研 究 领 域 一 个 热 点 问 题 , 是 我 国 各 级 政 府 比较 关 注 的 问 题 。云 低 也 南作 为 全 国 首批 低 碳 经 济 试 点 省 之 一 , 极 探 索低 碳 经 济 发 展 道 路 。 文 章 分 析 了 国 内外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现 状 , 积 并
碳 排 放集 中于第 二产业 。最后 , 乏有 效 的低碳 技术 , 市低 碳化 建设 配套 基础 设施 落后 。云 南低 碳技术 总 缺 城 体研 发 、 应用 水平 较低 , 乏 国际领 先 的低碳 技术 , 低碳 发展 不 能形成 有效 的技 术 支撑 。 缺 对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问题及优化建议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问题及优化建议摘要: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既有助于解决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带来的废弃资源累积、生态污染加剧及气温波动异常等问题,也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本文主要就分析了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引言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碳排放量大、碳吸收量少的特点明显,两者长期不平衡造成的气温波动、空气污染及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制定的碳中和目标,能够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产业调整和植树造林控制碳排放量,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因此,研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状问题的优化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对于保障城镇人居环境的宜居性、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推进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打造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城镇。
1.1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伴随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于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需求逐渐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始终围绕居民关切,切实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需要积极促进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改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
1.2是全面实施城镇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就需要加快推进以整治提升城镇人居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城镇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城镇现代化,为城镇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1.3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城镇的有效抓手通过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工作,多举措改变城镇脏乱差现象,可以有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推动城镇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更好实现城镇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2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时代趋势城镇居民数量增长造成的废弃资源积累、生态污染加剧及治理资金消耗问题,不仅给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对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碳城市2.0——三重底线的界面分析与城市规划中的门槛跨越
g 8规 划 师 p L 闩 n n E 只 s
面 的调控及行政干预来维持社会 资源的
与碳排放 的规模与速度,到 2 0 5 0 年,如 果在全球范围内减少 5 5 %的碳排放将会
花费全球 G D P的 1 5 %;如果每个 国家均
可持续发展 的 目标与内在要求层面保 证经济 、社会及
环境三方面的和谐 :一是城市合理增长涉及到城市经
济增长 、城市空 间、城市结构及城市土地扩展等;二 是在城市合理增长的条件下降低环境负荷或二氧化碳 排放,即低碳增长;三是保持城市低碳增长的同时,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公平的社会环境与制度。
从过去针对经济 、社会与环境三方面关 系的研究
效,就必须 ̄z j g , 政 策的执 行力度 ,从对财政和规 划方
[ 文章编 号] 1 0 0 6 - 0 0 2 2 ( 2 0 1 3 ) 0 1 - 0 0 9 8 - 0 5 [ 中图分类 号] T U g 8 1 [ 文献标 识码] C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 7 1 1 7 3 1 5 7 ) [ 作者简 介] 陈 飞,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建筑 系副教授。
的享用及生态环境福利的提升上,体现人
类发展的三个组成部分:福祉 、赋权与公
正[ 1 l 】 。
合理分配,增加对城市外部性成本的管
理 与控制[ 4 I 。
减少 5 5 %的碳排放量,将会花费全球 G D P
对于碳福利的外部性成本问题 ,经 济学家试图通过 货币补偿的方法把碳排 放外部性成本 内部化,以维持社会公平, 保障民众社会福利。然而,环境的外部性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与内容解析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与内容解析庄贵阳·李红玉·朱守先中国大陆的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一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虽然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总体上具有自发性、零散性和尝试性的特点,“学中干,干中学”,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五省八市低碳经济试点地区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以及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低碳实践体系化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大陆以低碳为导向城市规划研究刚刚开始,还未形成有效系统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方法。
本文是作者对吉林市、广元市、深圳市等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或路线图研究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推动大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对城市建设和碳排放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只有对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
当前,低碳城市建设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并逐渐系统化。
城市规划应该承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低碳理念及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城市进行空间和发展时序的制度性安排。
编制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发挥规划的综合引导作用,通过明确城市低碳发展目标,识别确定低碳发展任务,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大陆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制度化安排,具有法律效应,在空间安排之前,对城市性质和经济社会主要特征有概要性规定;其二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功能定位与目标、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规模、人口与劳动力、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发展规划,主要是时序性和目标指向的而非空间性;其三是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市域土地利用的制度性安排,从用地角度合理配置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土地利用结构,是指标性和空间性的结合。
低碳产业的战略方向
低碳产业的战略方向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基调早已确定。
在8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推出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表示要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碳捕捉及其储存利用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节能减排领域也是重点之一。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度中国CDM项目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为74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当年全球签发总量的53.8%。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CDM项目获得签发的累计核证减排量为999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累计签发总量的41.6%。
CDM核证量的增加反映了国内CDM项目的前期准备日趋成熟,低碳项目申请CDM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申请周期显著缩短,这有利于提高投资人的回报率,进一步激发私人部门投资低碳项目的热情。
有人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只能够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型转变。
一、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本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四大趋势。
1.战略选择向低碳转型自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不仅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经济转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陆续开展了低碳经济政策研究。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措施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措施1. 支持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2. 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3. 推广节能环保理念,引导公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
4.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5. 加强对排放标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
6. 制定政府采购环保产品的政策,推动市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7. 支持和鼓励绿色科技创新,提高环保设施和设备的效率。
8. 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9. 推动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0. 发展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11. 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降低建筑能耗。
12. 鼓励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减少农业污染。
13.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4.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
15. 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倾斜。
16.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17. 发展新型环保产业,培育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
18. 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鼓励企业减排和实施碳交易。
19. 制定并实施全国性的减排目标,推动各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 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21. 支持发展绿色物流,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22. 推广绿色消费,倡导购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23. 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推动环保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
24. 鼓励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供应商减少环境压力。
25. 鼓励跨国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与绿色转型。
26. 支持基层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27.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业评估和认证体系,推动企业清洁生产。
28.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双碳背景下零碳园区发展思路及实施路径
452023年12月下 第24期 总第420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目前,我国的用电构成中,工业用电量的比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5%左右,工业园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成为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
工业园区已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空间和主要布局方式,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企业入园”发展趋势下,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
园区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的重要单元,是探索近零碳排放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
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落脚点。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园区“零碳”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尤其“十四五”开始,“零碳”区域试点进程明显加快。
国家层面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2021年1月以来,生态环境部相继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
相关报告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已经达峰的行业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支持基础较好的行业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
地方层面上,2020年9月,湖北省印发《湖北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选取城镇、园区、社区、校园及商业场所等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
2021年11月,深圳生态环境局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选取减排潜力较大或低碳基础较好的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及企业建设近零碳排放区试点。
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提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智慧城市作为科技和创新的集中体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对策与建议,以帮助智慧城市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1. 推广可持续能源: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大规模推广可持续能源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例如,引入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相应的能源系统和基础设施。
2. 提升能源效率:智慧城市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和系统优化的能源管理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使用智能电网、智能化建筑和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实施能源节约率高的装备,减少能源浪费,达到碳减排的目标。
3. 促进绿色出行方式:智慧城市可以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同时,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排放。
4. 加强生态保护: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和维护城市绿地、湿地和生态公园等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改善空气质量并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同时,推广可持续农业和园艺,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5. 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智慧城市可以运用先进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技术,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同时增加垃圾处理厂的能力。
此外,通过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6. 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智慧城市可以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大数据,实时监测和评估城市的碳排放情况。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和制定相应政策,并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共享,以推动智慧城市碳减排的决策和行动。
7. 强化多方合作:智慧城市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和专业机构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和法规,激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碳减排行动。
同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关于《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快。
空间规划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斯德哥尔摩在2010年荣膺首个“欧洲绿色之都”称号,其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策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斯德哥尔摩的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了城市人口增长、居民环境意识觉醒、树立更新式发展理念和当选生态城市典范四个阶段。
本文从分析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建设的历程出发,将其空间规划特征主要归纳为三点:首先,在保护自然地形格局的基础上,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规划,形成了星形绿楔引导的自然开放空间结构,并建立了层次丰富的公园体系,将自然空间渗透至市区,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空间;其次,有预见性地规划了放射状的交通廊道,城市建成区沿轨道线路有序扩张,促使城郊形成了星座状的新城组团布局,便利的公交使城市更加适宜步行交通;最后,发展紧凑的更新式生态社区,注重环保技术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完成了包括世界生态社区典范“哈马碧生态城”在内的一系列工业棕地改造,保证了城市在有限存量空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为保证空间规划符合民意及各项举措顺利实施,规划部门采取了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政策支持:私人组织、公共机构和公民广泛参与到城市综合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简化行政和规划程序,将规划与城市的动态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的结合,实现了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把控。
斯德哥尔摩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生活与城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经验和启示,可以作为我国生态城市空间建设的他山之石,持续推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规划的首要任务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
在19世纪以前,城市空间大多拘泥于形体化规划,没有真正考虑居民需求和环境效益。
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吕金嵘;靳飞;吕可文;李凯【摘要】At present,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expanding.However,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tinuing to deteriorate,and more serious pollution not only harm people's health,but also undermine the ecological balance.In order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low-carbon city planning program gradually adopted by many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increase the emphasis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emission in detail.%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然而生态环境却在持续恶化,在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的同时,污染愈加严重,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城市的规划方案逐渐被我国很多城市所采用,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视力度.本文就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7(036)015【总页数】3页(P166-168)【关键词】低碳排放理念;城市空间规划;策略【作者】吕金嵘;靳飞;吕可文;李凯【作者单位】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4;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现代城市的规划和采用的技术与城市碳排放有着高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