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物
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 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 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按燃烧性 能建筑构件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非燃烧体,指用非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非燃 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 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天然石板材
百度文库
疏散距离的确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
如建筑物内人员的密集程度、人员的情况、烟气的 影响、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程度等。人员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人员行走困难或慢的情况,这类建筑的 安全疏散距离应短些。烟气对人的视力有影响,据
资料表明,人在烟幕中通过的极限距离为30m左右,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安全距 离不宜超过30m。 应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袋形走道,人员不易逃生
(1)若两座不同高度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相邻,
当较低建筑物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h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到3.5m。
(2)两座建筑物相邻的两面外墙为非燃烧体且
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若外墙全部不开设洞口有困 难,则允许每一面外墙开设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 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此时防 火间距可按表9.4的规定减少25%。
局、人员密集程度等的限制。 (1)疏散设施条件 楼梯的形式是影响疏散行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 素。 疏散走道的宽窄、弯直、门的宽窄等对疏散时 间均有影响,疏散走道地面的粗糙度对时间也有影
响。
(2)人员的密集程度
若楼内人员密度低,居室之间没有联系,则人 们无法通过人员的嘈杂声觉察火灾。若楼内人员密 度高,则火灾区的嘈杂声和在走廊内奔跑声会使在 非火灾室的人们察觉火灾。但人越密集,则步行速
故照明。
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
避难层
避难层内部
避难层
避难层与设备层结合布置,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专用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置,应保证周围设有耐火 的围护结构(墙、楼板),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h。隔墙 上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室内设有独立的 防排烟系统。
探秘济南高层建筑避难层
进入一楼大厅内的客房电梯,记者发现电梯按钮上缺少8层、21层和34层这三个 楼层的按钮。(普通电梯)
左侧为防烟楼梯间右 楼梯间
(3)封闭楼梯
不带前室,只设有能阻挡烟气进入的双向弹簧 门或防火门(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 封闭楼梯也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
(4)室外疏散楼梯
对于平面面积较小,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的建 筑可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 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低于1.1m; ②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耐火极限
(3)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
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m。出口处若加盖加锁,则 应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 (4)为保证避难人员和飞机的安全,停机 坪的适当位置设1~2个消火栓。为了保证在夜间的
使用,应设置照明灯。
避难层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
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作为火 灾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设施之一。避难层是供人 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避难间是为避难时使用的 若干个房间。
(1)避难层的形式选择
避难层的形式有两种:与设备层结合使用的避 难层和专用避难层。
(2)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为了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 用,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 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设施,在避 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为不具排烟功能,在 避难层严禁开设电梯门。 在避难层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
对于面积大、人员集中的房间,从房间最远点
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25m以内,安全出口相互 间的距离也控制在25m以内,这样均匀地、分散地设 置一些数量和宽度适当的出口,有利于安全疏散。 (2)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
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人员通过走道迅速疏散,
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以透过烟雾能看到安 全出口或疏散标志为依据。
(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有管道、门垛等突出
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门的开启 方向应顺着人流逃离方向)。 (3)避免设置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只有一 个出口,发生火灾时容易带来危险。
(4)对于多层建筑,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
小于1.1m;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宽度按表9.2的规定 执行。
消防电梯和普通电梯只是功能上的区别,增加了紧急迫降
功能或消防员操作功能,消防电梯采用双路电源,。消防电梯 发生火灾时接受指令,及时返回首层,不再接纳乘客只供消防
人员使用。
(1)消防电梯的设置
在同一高层建筑里,要避免将两台以上的消防 电梯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否则消防电梯难以发 挥积极的作用。 消防电梯应设前室,这个前室同防烟楼梯间的 前室一样具有防火、防烟的功能。
不低于1h的不燃烧材料。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火灾发生时,楼内人员从火灾现
场逃往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 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奔向 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走道应简捷,尽量避免宽度方向上急剧变
化。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走道,均应按规定设有疏 散指示灯和诱导灯。
相邻两座高层建筑,若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为 防火墙时,火焰不致向较低建筑物窜出,此时的防 火间距可不限。若相邻较高建筑物一面外墙的耐火 极限不低于2h,墙上有开口,但开口部位设有甲级 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此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 到4m。
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名词解释)防火间距: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
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
也就是指一栋建筑物起火,其相邻的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 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
离。
单层和多层建筑防火间距为消防车能顺利通行的距离,一般为 7米。
五 建
筑
防
火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安全 疏散距离、防火间距、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物, 其中重点是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其他内容作
一般了解。
火势太大逼退救援直升机 楼层太高水枪鞭长 莫及
救援设备高度不够,消防人员采取从隔壁 大楼喷射水柱的办法来控制火势
本章内容
建筑物的类别和防火等级 安全疏散 防火间距
度愈慢,需要的疏散时间也就越长。有统计表明,
当人群密度为1.5人/m2时,步行速度为1m/s;当人群 密度为3.0人/m2时,步行速度为0.51m/s;当人群密度 为3.0人/m2以上时,步行速度几乎为0。
(3)室内装修材料
发生火灾时,装修材料产生大量浓烟,而且伴 有大量有毒气体,影响了安全疏散时间,因此,在 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3)民用建筑与所属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所、
燃煤锅炉房的防火间距可按表9.4的规定执行。
(4)对于数座层数不超过六层,且耐火等级为
一、二级的住宅,若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 时,则可成组布置,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小于4m 即可。
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 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根据火灾扑救经验,便于消 防车操作,停靠,通行的要求,高层建筑之间的 防 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推开厚重的消防安全门,一处200多平方米的半环型房间映入记者眼帘:这 是一个未装修的毛坯房,空荡荡的。不过里边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应急照明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一应俱全。
安全疏散时间
安全疏散时间是指需要疏散的人员自疏散开始
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是疏散开始时间与疏散 行动时间之和。
疏散行动时间受建筑物中疏散设施的形式、布
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和室外疏散楼梯。 (1)敞开楼梯 敞开楼梯是在平面上三面有墙、一面无墙无门 的楼梯间,其隔烟阻火作用最差,使用范围为五层 及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或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 单元住宅。若用于七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敞开楼 梯的分隔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防烟楼梯
防烟楼梯是指在楼梯入口设有前室或设有专供 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 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是高层建筑中 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可采用防烟楼梯的情况为: ①凡是高度超过24m的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建筑,都必须采用防烟楼梯。
“这三个就是避难层所在的楼层。”避难层的位置要求严格,首层至第一个 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5层。
很快,电梯“定格”在35层。通过35层的消防安全通道下到34层,在34层 上绕了大半圈后,一个写着“避难门”的消防安全门出现在眼前。
通过客梯是无法进入避难层的,只有通过各楼层的消防安全通道才能进入。 为了避免火灾产生的“烟囱效应”,避难层内有一段错层楼梯,故意将避难门与 同层的消防安全通道门错开。
建筑物耐火等级
一般而言,一级耐火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屋
顶、砌体墙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二级耐
火建筑与一级基本相似,但所用材料的耐火极限
可较低;三级耐火建筑为木屋顶、钢筋混凝土楼 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建筑为木屋 顶,难燃体楼板和墙组成的可燃结构。具体内容 详见表9.1所示。
安全疏散 保证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
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遇火后能支持的时间。对 任一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 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 为止的这段时间,即为该构件的耐火极限,用小时 (h)表示。
建筑构件达到上述三个状态之一,就达到了耐 火极限。失去隔火作用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 火面平均温度达到140℃,或背火面任意一点温度达 到180℃,或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此时 靠近背火面的构件将开始燃烧、微燃或炭化。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安全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 到疏散楼梯间或建筑物外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为了保障房间内的人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疏散 到门口,再经走道疏散到安全区,一般规定从房间 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要超过15m。如达不到这个 要求,要增设房间或户门。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在屋顶设置直升
机停机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障楼内人员安 全撤离,争取外部的援助,及时为空运消防人员和 空运必要的消防器材提供条件。 设置停机坪的技术要求如下:
(1)停机坪的平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矩
形。 (2)停机坪设置位置:一种是直接设在屋顶层, 另一种是设在屋顶设备机房的上部。
(1)限制使用严重影响疏散的建筑材料 (2)保证安全的避难场所
(3)保证安全的疏散通道
(4)布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
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
安全出口主要有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疏散门、
疏散走道、避难层、避难间等。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是: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在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
所用的楼梯。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 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设置,这种布置方式便 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尽
量靠近电梯间布置。
第二,在竖向布置上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 通。
疏散楼梯的形式按照防烟火作用可分为敞开楼
消防电梯
设置范围是:一类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
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宿舍或高度超过32m的 其他二类民用建筑。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
不超过1500m2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m2,但小
于4500m2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m2时, 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
难燃烧体,指用难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 带有非燃烧材料保护层的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难 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 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 止的材料。如抹灰板条
燃烧体,指用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燃烧材料 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能起火 燃烧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 料,如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