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
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应对市场低迷
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应对市场低迷【摘要】市场低迷是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风险。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低迷的背景,随后提出了五项应对策略。
首先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提升宣传推广力度来吸引更多购房者。
其次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接下来是开发特色项目吸引目标客群,定位明确,满足不同购房需求。
要注重房地产项目品质,提升品牌口碑和竞争力。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取更多资金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低迷,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低迷,市场营销力度,房地产开发成本,特色项目,目标客群,房地产项目品质,金融机构合作,应对策略。
1. 引言1.1 市场低迷背景分析市场低迷是指在经济环境不景气或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销售困难、利润下滑、竞争加剧等问题。
市场低迷的背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不利。
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房价下跌,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销售难题。
政策调控影响逐渐显现。
在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下,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限购、限贷等政策,导致购房者购房意愿减弱,市场交易量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受阻。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竞争对手日益增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然而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加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市场低迷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企业及时调整策略,顺应市场变化,制定有效的对策应对市场低迷带来的影响。
2. 正文2.1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市场低迷的关键策略之一。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户。
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线上线下营销活动。
房地产行业中的困扰及解决方法
房地产行业中的困扰及解决方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快速膨胀,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尽管该行业发展迅猛,却面临着一系列困扰。
本文将讨论房地产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低效率与低质量施工在纷繁复杂的房地产建设过程中,低效率和低质量施工是常见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施工周期长,并且有时候建筑物质量不达标。
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1 人力资源紧缺:施工队伍、技术工人和监理队伍等都面临人员短缺的挑战。
1.2 建筑流程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制度导致建筑流程混乱。
1.3 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经常选择低成本办法进行建造,从而牺牲了建筑品质。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加大培训力度: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2.2 强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建设管理体系和监察机构来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并惩罚违规行为。
2.3 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投资于新型建筑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三、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受到经济周期波动、政策影响和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给开发商、投资者和政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3.1 市场供需失衡: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有时导致过量供应或供不应求。
3.2 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公司经常面临融资困难,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时期。
3.3 政策调控风险:政府调控政策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不合理的政策会导致市场波动。
为应对这些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市场调查研究: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减少供需失衡的风险。
4.2 多元化资金来源:开发商可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避免单一渠道风险,并建立稳固的资金链。
4.3 稳定监管政策:政府需要制定稳定、可持续的调控政策,避免频繁干预引发市场混乱。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然而,建筑行业常常面临各种危机,如经济周期性波动、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保持稳定发展呢?本文将从战略调整、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战略调整危机时期,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首先,建筑企业应重新评估市场前景和竞争态势,了解行业内外的变化因素。
其次,企业可以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差异化竞争优势,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减少经济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资源,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建筑行业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满足社会的环保需求。
技术创新需要建筑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3. 人才培养人才是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应对危机尤为重要。
建筑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其次,建筑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变化和技术创新需求的人才。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人才培养需要建筑企业注重长期发展规划,重视人才的成长和晋升通道。
总结起来,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需要建筑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
建筑公司经营困难情况汇报
建筑公司经营困难情况汇报建筑公司经营困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XX建筑公司的经营部经理,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经营困难。
首先,由于全球经济波动,建筑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项目投资减少,这使得我们公司的订单明显减少,营收下降。
其次,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同规模和类型的建筑公司越来越多。
他们竞争激烈,价格战加剧,我们公司在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
再次,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建筑劳动力的稳定性受到极大挑战。
同时,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有限,工人工资涨幅较大,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给我们公司的利润带来不小的压力。
另外,国内环境保护要求的加强也给我们的经营带来了挑战。
在新环保政策下,我们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如治理工程污染、节能减排等,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也加大了我们的经营负担。
最后,政府拨款和项目审批的延迟也是公司经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拨款和项目审批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和程序,时间较长,这使得公司实际运营的资金链较紧张,导致项目无法按时推进。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积极寻找外部合作伙伴和资源,加强联合竞争,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拓宽我们的业务领域。
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成本开支。
我们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加强环保设施建设,降低公司对环境的影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合作,推动项目的审批和拨款进程,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为公司提供稳定的项目和资源保障。
总之,我们意识到目前建筑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应对,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加强自身建设,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公司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逐步下行-如何应对?(深度好文)
建筑业逐步下行,如何应对?(深度好文)前言:2015年是建筑业产能过剩的起点,中国建筑业下行是一种必然,企业需调整心态,从过去的高增长惯性中走出来,从机会主义的心态中走出来,从薄积薄发的思维中走出来。
在艰难的考验中,我们慢慢走过2015。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的起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总体下行,从数据统计看,虽然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好的增长,GDP增长将近7%,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的投资巨大和产能过剩,让人们的实际体会与统计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日子日趋艰难。
这一年,建筑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行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逐步显现建筑业产能过剩等,这些都困扰着建筑企业和建筑从业人员。
建筑行业未来的日子会如何?这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几年前房地产行业开始下行,但在保障房建设、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下,人们一直担忧的建筑业下行并未到来,2013、2014年隐约可见的建筑业拐点没有出现,建筑业下行终于在2015年开始出现。
施工业务前端的设计业务,在上半年已经出现了部分细分行业的业务萎缩,房屋建筑为主的设计院开始业务下降,部分建筑设计院的业务量下降20%甚至更多,到了下半年,部分建筑设计院已经开始降薪和裁员;而在积极财政政策和PPP 模式的推动下,基础设施业务的设计院,依然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我们担忧依靠政策而不是投资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将难以持续较长时间。
作为勘察设计后端的施工业务,一般而言其市场会延迟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受到影响。
2015年下半年,施工总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施工总承包为例,当高端业务缩减的时候,过去聚焦于高端业务的企业逐步下行到中端业务,聚焦于大型项目的企业逐步延伸到中小型项目,为了生存,见项目就抢,活下去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无论如何竞争,只会改变合同在企业之间的分布,难以改变行业总量下降的大趋势。
建筑智能化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领域。
但目前在建筑智能化行业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难点问题建筑智能化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同时也决定了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力。
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如何做到低能耗、高效率,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商业模式问题建筑智能化的商业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建筑智能化企业主要依靠为业主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施工、运营等一系列服务,从中获得收益。
但由于许多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这就要求智能化企业需要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三、应用场景局限性由于技术、投入等问题,建筑智能化目前的应用局限性较大,多数场景还只是停留在住宅、写字楼等一些简单场景,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仍需发展。
此外,在应用的时候,传统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样就会增加大量费用,更给项目带来不小的负担。
四、市场低迷问题由于行业爆发期过后,市场的供大于求,而且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市场规范,企业之间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这就给建筑智能化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导致市场低迷。
五、安全问题建筑智能化技术一旦被黑客攻击,就可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非常大的破坏。
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安全方面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总体而言,建筑智能化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政策的扶持、市场的不断调适,这些问题也将逐渐被解决。
建筑行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行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和持续创新。
因此,本文将探讨建筑行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原因分析1.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与晋升渠道在传统观念下,很多人认为建筑工作只是一份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并没有太多晋升空间。
这使得许多有潜力和能力的员工感到困惑和不满意。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导致他们容易被竞争更激烈但薪酬更高、福利更好的企业吸引而选择离开。
2. 工资待遇低于期望值虽然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和需要较长时间从事者培养积累经验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行业,但是对于一些从事该行业的员工来说,他们所得到的报酬与付出并不成比例。
相较于其他高薪行业而言,建筑行业薪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3. 工作环境恶劣建筑工作通常在室外进行,并且经常需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噪音和尘埃污染等问题。
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人们容易感到疲惫和厌倦。
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合理安全保障和员工福利体系,那么员工就会寻找更好的机会离开。
4. 不稳定性与缺乏挑战性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影响,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程度上周期性波动。
一些项目用工需求旺盛时期可能会吸引大量人才涌进该领域;然而,在低迷时期就可能造成大量暂时性失去收入来源、生计不能保障甚至陷入长时间失业状态等问题;此外长时间重复、单调机械僵化操作也使得有创新能力技术高工人不愿长久从事。
三、对策建议1. 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发展空间,为他们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与成长。
此外,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也是激励员工留在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提高薪资水平合理调整薪资待遇,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给予相应上浮考核工作表现更好者;对于有技术或管理才能突出者适当加薪行使激励潜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设立绩效奖金等措施来增加员工收入。
建筑行业市场低迷
建筑行业市场低迷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建筑行业市场进入了一个低迷期。
这不仅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也给整个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建筑行业低迷市场进行探讨。
一、市场现状建筑行业的市场低迷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减少,建筑需求有所下降。
其次,行业竞争激烈。
建筑行业企业众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价格战,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政策调控加大。
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波动,政府加强了调控力度,限制了土地供应和购房限制,使得建筑市场受到了更多限制。
二、原因分析建筑行业市场低迷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投资的减少,建筑需求下降。
其次,过度投资问题。
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出现了过度投资现象,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此外,金融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收缩,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难以支撑建筑项目的发展。
三、应对策略面对建筑行业市场低迷,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保持竞争力。
首先,建立品牌优势。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降低成本。
通过精简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率。
最后,拓展市场。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总结建筑行业市场低迷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来化解市场低迷带来的压力。
建立品牌优势、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以及拓展市场等策略,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市场逆势增长。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需要加强合作与创新,共同应对市场低迷的挑战,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的同时,才能克服低迷市场的困境,实现行业的良性循环。
建筑公司脱困措施方案
建筑公司脱困措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建筑公司陷入了困境。
然而,面对困境,建筑公司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脱困。
本文将探讨建筑公司脱困的措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建筑公司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加强市场营销。
建筑公司要想脱困,首先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市场营销,比如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新的市场渠道等。
此外,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市场空间。
二、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建筑公司的生命线,提高产品质量是脱困的关键之一。
建筑公司应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严格把关产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建筑公司脱困的关键之一。
建筑行业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成本,比如优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采取合理的采购策略,控制人力成本等。
此外,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是建筑公司脱困的重要措施。
建筑公司应该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公司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拓展海外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参与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等。
通过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建筑公司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建筑业市场低迷寻求新出路
建筑业市场低迷寻求新出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建筑行业却面临着市场低迷的困扰。
在这个背景下,寻找新的出路成为了建筑业界的共同课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一、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放缓是建筑业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建筑业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相应减少。
这导致了市场供给过剩,构成了建筑业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资金来源不足也是造成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金融体系的不健全,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对建筑业的投资信心不足。
这导致了建筑业市场中的资金供给不足,限制了建筑项目的开展和发展。
最后,市场竞争激烈也是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建筑企业面临着价格战和利润下降的压力。
这导致了建筑业市场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业市场寻求新出路的途径面对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困境,建筑企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出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首先,积极寻求新兴市场的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新兴市场对建筑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建筑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兴市场,以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
建筑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是建筑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建筑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取更多的订单。
再次,加强合作与协调。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可以寻求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开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以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树立和提升企业形象。
经济低迷下建筑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抉择
经济低迷下建筑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抉择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形势的波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经济低迷、下行的情况下,建筑行业作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其就业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建筑行业应届毕业生而言,被辞退后的职业抉择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经济形势分析、建筑行业就业现状、应对策略与建议、个人职业规划案例、职业发展路径探索、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探讨经济低迷下建筑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抉择问题。
二、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也有所放缓,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趋势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就业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三、建筑行业就业现状建筑行业的就业市场具有周期性强的特点,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在经济低迷、下行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就业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建筑项目减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招聘需求锐减;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挑剔,使得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其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经济低迷、就业困难的形势,建筑行业应届毕业生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降低薪资和职位要求,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应届毕业生需要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实习实践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3.扩大求职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网站和招聘会外,应届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人脉推荐等方式来扩大求职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建筑工程市场低迷
建筑工程市场低迷
随着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建筑工程市场陷入低迷。
近年来,许多建筑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均受到限制,导致了市场需求的疲软。
许多建筑公司面临着项目减少、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的困境。
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放缓,政府投资的减少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减少。
许多大型建筑项目被推迟或取消,使得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也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市场。
由于购房需求下降,许多房地产企业暂停或延迟了新房项目的规划和开发,从而降低了对建筑工程的需求。
市场低迷的同时,建筑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争夺有限的项目,许多公司纷纷降低报价,甚至以亏本的价格中标。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使得行业内企业的利润降低,还影响了施工质量。
由于缺乏足够的利润,一些企业可能会降低成本以减少损失,但这往往会对施工过程和最终的工程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市场低迷,建筑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业务发展方向。
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公共建设项目,与政府合作,寻求稳定的订单来源。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提供优质的工程建设服务,为其项目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
此外,建筑公司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应对市场低迷。
可以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工程质量上,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
同时,建筑公司
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面对建筑工程市场的低迷,建筑公司需要灵活应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建筑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管理
建筑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经济也面临着各种危机与挑战。
对于建筑业从业者来说,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危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建筑经济的危机,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市场需求下滑的危机1.1 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是决定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建筑经济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
其原因包括经济衰退、政策调整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
1.2 应对策略在市场需求下滑的危机中,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保持竞争力。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或服务。
二、资金短缺的危机2.1 银行贷款收紧在建筑经济中,资金是支撑企业运作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银行贷款的收紧,建筑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危机。
这会给项目实施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2 应对策略针对资金短缺的危机,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贷款额度,以满足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
三、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3.1 人才流失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薪资福利不尽人意、工作环境差等,建筑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
3.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建筑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留住优秀员工。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环境保护需求的危机4.1 环保法规的加强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对于建筑行业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
这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环境保护需求的危机,需要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应对建筑行业下行的措施
应对建筑行业下行的措施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建筑行业下行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建筑行业咋就下行啦?就好像天气有时候会突然变糟糕一样,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呢!那咱得想想办法应对不是?咱先说说人才这方面。
建筑行业那可是得靠各种各样的人才撑起来的呀!就好比盖房子得有坚固的梁柱一样。
这时候咱就得重视培养和留住人才啦。
你想啊,如果一个团队里都是精兵强将,那遇到问题还怕解决不了吗?所以呀,企业得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觉得在这里有奔头,能学到真本事,就像给花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让它们能茁壮成长一样。
再来讲讲创新。
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建筑行业也不能老是走老路子呀,得有点新花样。
就好比你每天都吃一样菜,时间长了肯定腻味呀,得时不时来点新菜品尝尝鲜。
比如说采用新的建筑技术、材料,设计出更独特更环保的建筑,这样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嘛。
还有市场拓展这一块。
别老是在那一块小地方打转呀,得把眼光放远些。
就好像你不能只在自己家院子里玩,得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多找找新的市场,新的机会,说不定就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呢。
成本控制也不能小瞧呀!就跟咱过日子一样,得算计着花。
从材料采购到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得把好关,能省一点是一点,但可不能以次充好哦,那可不行!这就好比做饭,该放多少盐就得放多少盐,不能多也不能少。
另外呀,加强和其他行业的合作也很有必要呢。
建筑行业可不是孤立的呀,它得和其他好多行业打交道呢。
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玩耍,大家互相帮助,才能玩得更开心嘛。
比如说和科技行业合作,利用先进的技术让建筑更智能;和环保行业合作,让建筑更绿色环保。
咱还得重视品牌建设呢。
你想想,要是有个口碑特别好的建筑企业,大家肯定都愿意找它干活呀。
这就跟咱买东西喜欢买名牌一样,质量有保障呀!所以企业得把质量抓好,把服务做好,让大家一提起就竖起大拇指。
建筑行业下行并不可怕,咱只要积极应对,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咱就像那打不死的小强,顽强地拼搏,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保持竞争力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保持竞争力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要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筑公司和专业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建筑行业竞争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一、保持技术更新和创新技术的进步正在重塑建筑行业。
为了应对竞争,建筑公司和专业人员应不断追踪并采用新的技术,提高设计、施工和管理效率。
数字化技术、BIM技术、可持续建筑等都是当前热门的趋势,建筑公司应积极跟进并应用于实践中。
此外,通过研究和开发创新的建筑材料和解决方案,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增强竞争力。
二、培养专业团队建筑行业依赖于高素质的团队来完成项目。
建筑公司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提供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公司可以拥有更具竞争力的团队,提高项目的执行和交付质量。
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筑行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应与供应商、承包商、设计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维护都需要慎重考虑。
建筑公司应该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能够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四、优化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建筑公司应该注重优化项目的成本管理,包括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设备使用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招投标管理,公司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项目的风险和成本,提高竞争力。
五、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建筑行业存在着市场波动和客户需求变化的风险。
建筑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和发展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符合其期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可以保持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客户。
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建筑行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
建筑公司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专业形象。
通过积极参与行业展览、发布优质项目案例、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等方式,公司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个人对工程建筑业当前形式的认识
个人对工程建筑业当前形式的认识现在谈到工程建筑业,哎呀,真的是五花八门,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行业,早些年可真的是“高大上”,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路上各种塔吊就像小黄鹤一样,风头十足。
可这几年吧,形势可就复杂了。
说实话,建筑业的发展速度给人感觉就像是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翻江倒海。
最近几年,各种出台,国家调控力度越来越大,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很多小公司压力山大。
你看,现在房子也不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了,很多地方的楼盘空置率高得离谱,不少开发商都在喊“卖房难,做项目难”。
不过,站在这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建筑业好像又有了新的方向,发展的潜力还在,变化的速度也真的是快得让你跟不上节奏。
先说说这个行业现在的热门话题吧。
拿环保来说,前几年,大家关注的焦点可能还在于怎么建得快,怎么建得便宜。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开始重视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什么的。
建筑垃圾,曾经可能没人太在意,但是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了。
毕竟嘛,“绿色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你看看,现在很多楼盘都开始注重环保材料,建筑设计也变得更加“有心机”,用材上要求更高,外观设计也讲求“美观与实用并重”。
如果说以前是单纯为了“盖得多,盖得快”,现在更多的考虑是不是能让周围的环境不那么“突兀”。
说白了,既要有颜值,也得有内涵,不能光是“大而空”。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会有压力呢?”其实呢,工程建筑业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太大了。
前几年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飙升得让人眼花缭乱,开发商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个事儿,不仅开发商头疼,甚至连普通的买房人也感受到了,房价上涨,谁都能看得出来。
第二,人工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建设工人、技术人员短缺,工地上的“铁匠”越来越贵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工地上看,工人们的工资一天比一天高,大家也不愿意干活了。
那时候,我就想,难道这是“民工荒”来了吗?这两点压力加在一起,很多开发商真的是“叫苦连天”。
建筑行业的危机应对与业务连续性计划年经验总结与策略分析
建筑行业的危机应对与业务连续性计划年经验总结与策略分析在建筑行业,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经济衰退、市场波动还是自然灾害,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业务连续性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回顾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年中面临的危机,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策略,以帮助行业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一、经济衰退带来的危机经济衰退是建筑行业最常见的危机之一。
市场需求下降,资金短缺,项目推迟或取消,这些都给建筑公司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经济衰退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机会,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建筑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经济衰退的危机:1. 寻找新兴市场: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寻找海外市场或新兴市场可能会成为盈利的新机遇。
2. 多元化业务:将重心放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上,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特定领域或客户。
3. 控制成本:减少非必要的开支,提高效率,从而降低项目成本。
二、自然灾害的挑战自然灾害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
地震、洪水、飓风等灾害可能导致建筑物受损,项目停滞,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此,建筑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1.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项目和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遭受灾害的地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多地备份:在不同地理区域建设备份基础设施,以确保在一地发生灾害时,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支持业务运营。
3.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紧急联系人和团队,及时应对灾害,并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
三、技术创新与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变革和转型的挑战。
建筑公司需要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引入新技术,并提高员工的技术素养。
1. 引入BIM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帮助建筑公司更好地预测和规划项目进程,并提高项目效率。
2. 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供应链进行优化,提高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的效率。
3. 培养技术人才:建筑公司应积极培训和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以适应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在思考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低迷之前,我们更应该问一问——中国建筑行业怎么了?在有方常规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中,我们陆续采访了国内实践多年的99位建筑师,他们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建筑行业,又有哪些应对之法?我们的行业怎么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认真思考建筑业会逐渐变成夕阳产业。
1.独立建筑师缺乏实践机会——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建人、主持建筑师)为什么当下国内受过良好职业教育、有职业使命感与坚持的独立建筑师经常处于缺乏实践机会的状态,乃至于常常看到一群建筑师“聚集”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或沙漠探索小众且高雅的建筑实验。
是建筑师们看不上业主,还是业主理解不了我们?而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产业建筑师却常常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换句话说,中国独立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是否有机会更加正面且积极地影响、参与乃至引导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张之杨,局内设计2.建筑师无法与使用者沟通——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在大约三成的项目上,无法和建筑未来的使用者进行交流。
我想这是一个“中国性”非常显著的普遍问题。
中国建筑师所服务的业主当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建筑真正的使用者,而是持有土地开发权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前者优先重视的往往是建筑形象而非使用,后者对建筑使用的理解往往是市场调查出来的、现成的“最好卖房型”。
中国当代建筑之所以少有对人的切实关怀,正是此因。
就算有建筑师主动为未知的使用者考虑,也往往凭猜测而非由互动产生。
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走过怎样的路?3.“圈子”现象明显——于雷(Archi-solution Workshop主持人)现在建筑界“圈子”现象明显,圈子之间缺少交流,处于冷暴力状态。
4.建筑师与大众间隔阂越来越深——沈驰(墨泰国际设计机构首席建筑师、董事总经理)多年的行业经历,让我有很多不安的认识,比如专业内的共识越来越少,互不认同与阵营分化很严重;建筑师与大众对于建筑的认识上也存在巨大的鸿沟;专业内很多似是而非的讨论,与社会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大众听不懂也没人关心;很多被专业媒体关心的建筑师,他们的探索似乎也只是在边缘和局部地带挣扎,或对不可逆转的未来做出的负隅顽抗;活跃的建筑师也逐渐变成一个孤立的群体,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归属感。
【建筑前瞻】建筑业持续低迷,必将迎来一次大洗牌,谁又会成为最终赢家?
【建筑前瞻】建筑业持续低迷,必将迎来⼀次⼤洗牌,谁⼜会成为最终赢家?建筑施⼯⾏业必将迎来⼀次⼤洗牌的五⼤原因“⼀了”:盘⼦变⼩了GDP增速下来了,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中的投资肯定深受影响。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去年18万亿基本已经见顶,其中房地产开发项⽬呈急剧下降趋势,某些三四线的城市2015年全年开⼯的房地产项⽬廖若星⾠,甚⾄⼀个都没有。
致使本地化的、以房地产商为⽬标客户的建筑施⼯企业苦不堪⾔,难以为继。
从产业链上游设计院的业务量来看,房地产类设计业务量去年⼤约下降了⼀半,基础设计类下降不多,以此推断,房建类施⼯企业未来⼏年合同额将呈断崖式下降,某些中⼩型房建企业将因此难以为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 “本地化+ 挂靠型或内部承包型” 房建类施⼯企业。
因此全国数以万计的房建类施⼯企业⾯临痛苦转型的局⾯,要么去“本地化”,即⾛出;要么“⾃营化”,回归施⼯企业的本源,实现⼯程项⽬建造过程公司化,⾃营化。
“⼆了”:企业成本上升了当前,导致施⼯企业成本上升的原因有⼏项。
直接原因是维持法⼈⾝份和保有资质资格的成本上升了。
住建部⼀纸⽂件,使得满⾜建筑资质条件的证书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四库⼀平台”上线、社保联⽹后,许多证书挂不到企业⾥来了,物以浠为贵,挂证价格近⼏年会上升,(未来随着⼤批可以将社保放到施⼯企业⾥的⼈考出各种证书,市场价格将回归,这场最丑陋的⾏业欺骗⾏为还将盛⾏);⾏业管理信息化后⼀⼈多证分别挂到多家企业的⾏为将⾏不通,企业将不得不笑纳不需要的证书。
这些因素对于那些员⼯⼈数(各种各样专业⼈数之和)可以考出资质条件所需证书数量的企业,基本不受影响,但对于员⼯数量不多,满⾜资质条件所需的证书需要到社会上购买的,影响是⽐较⼤的。
所需购买证书的数量越多,影响越⼤。
某些极端的情况,员⼯只有⼀⼆⼗号⼈,⼀级资质却有五六个,因为上述原因能不能⽣存下去都将是个问题。
“三了”:做假难了三⼗多年前,我国开始实⾏建筑企业资质准⼊制度和⼯程项⽬招投标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在思考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低迷之前,我们更应该问一问——中国建筑行业怎么了?在有方常规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中,我们陆续采访了国内实践多年的99位建筑师,他们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建筑行业,又有哪些应对之法?我们的行业怎么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认真思考建筑业会逐渐变成夕阳产业。
1.独立建筑师缺乏实践机会——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建人、主持建筑师)为什么当下国内受过良好职业教育、有职业使命感与坚持的独立建筑师经常处于缺乏实践机会的状态,乃至于常常看到一群建筑师“聚集”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或沙漠探索小众且高雅的建筑实验。
是建筑师们看不上业主,还是业主理解不了我们?而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产业建筑师却常常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换句话说,中国独立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是否有机会更加正面且积极地影响、参与乃至引导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张之杨,局内设计2.建筑师无法与使用者沟通——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在大约三成的项目上,无法和建筑未来的使用者进行交流。
我想这是一个“中国性”非常显著的普遍问题。
中国建筑师所服务的业主当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建筑真正的使用者,而是持有土地开发权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前者优先重视的往往是建筑形象而非使用,后者对建筑使用的理解往往是市场调查出来的、现成的“最好卖房型”。
中国当代建筑之所以少有对人的切实关怀,正是此因。
就算有建筑师主动为未知的使用者考虑,也往往凭猜测而非由互动产生。
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走过怎样的路?3.“圈子”现象明显——于雷(Archi-solution Workshop主持人)现在建筑界“圈子”现象明显,圈子之间缺少交流,处于冷暴力状态。
4.建筑师与大众间隔阂越来越深——沈驰(墨泰国际设计机构首席建筑师、董事总经理)多年的行业经历,让我有很多不安的认识,比如专业内的共识越来越少,互不认同与阵营分化很严重;建筑师与大众对于建筑的认识上也存在巨大的鸿沟;专业内很多似是而非的讨论,与社会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大众听不懂也没人关心;很多被专业媒体关心的建筑师,他们的探索似乎也只是在边缘和局部地带挣扎,或对不可逆转的未来做出的负隅顽抗;活跃的建筑师也逐渐变成一个孤立的群体,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归属感。
今天建筑设计貌似繁荣、机会很多,但真实情况是,十几年来房价翻了十倍,而设计费没有跟着提升,甚至不升反降。
我们的设计给社会带来价值了吗?我们的价值真的被认同了吗?有时候我对行业有点悲观,至少我发现,高端地产商对未来的把握和对设计的理解远超绝大多数的建筑师,而建筑师却不自知,建筑师会不会慢慢分化为策划设计师、技术工程师、造型设计师和表皮设计师等等。
如果我们的设计不是应对未来的诉求,那么设计学一定会在我们的孤芳自赏中走向末路。
沈驰,墨泰国际5.互相吹捧——凌克戈(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建筑师)圈子文化愈演愈烈,我觉得建筑评论也好、建筑交流也好,还是应该建立在不要互相吹捧的基础上,不要论人,要论房子。
首先成熟开发商不关心这个圈子,靠这个拿点项目真不太容易;其次真正关心这个的都是年轻人,别给年轻人一个坏榜样,炒作也好宣传也好,最好都有点像样的真正自己做得不错的项目。
一些学生不明就里跟着就去了,以为大师是这么炼成的,这不是毁下一代么?设计师是下苦功夫的,不是靠成天聚在一起吹牛就行的,况且中国建筑设计的水平跟中国足球差不多,我们这代人机会不少,踏踏实实干点对社会有益、对城市有帮助、对子孙有交待的事吧。
(中国现在)很多建筑是照片建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筑摄影变成了美容,我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一些国内建筑的照片感到超级好,结果到现场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深圳市民中心夜景6.发展被规范限定——刘艺(中建西南院常务副总建筑师)在国内没什么比规范更能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建筑的设计,我一直觉得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被几本规范所限定。
比如对日照的控制,对消防高度和防火分区面积上限的规定,等等,都决定了我们城市建筑基本的模样。
我真心希望规范不要作茧自缚。
7.关注“绿色”忘了“建筑”——李保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当下的中国建筑圈内,只关注“绿色”而忘了“建筑”。
建筑学几千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而非彻底自我否定的过程,建筑学中有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核。
绿色建筑本是对工业革命后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及破坏环境的建筑设计方法的修正,但有些所谓的“绿色建筑”最终似乎要否定建筑学的本体及核心价值,评价建筑时动辄以“多少套先进技术”作为标准一一采用技术越多,评价就越高,以至于足以用造价低廉的被动策略解决的问题,也使用复杂的成套技术,用高射炮打蚊子。
有些“绿色建筑”则是先设计了不合理的玻璃盒子,然后再增加各种可调节外遮阳、双层墙体、Low-E玻璃、地源热泵等昂贵的技术,以此显示建筑的“先进”和“绿色”。
先“悄悄”地制造问题,再“隆重”地予以解决;这无异于先“偷偷”伤人,再“公开”救助,并宣称具有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
新加坡绿色建筑8.设计行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周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系副系主任)中国的设计行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总是讲“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创造”,靠什么,靠科技就可以了吗?以前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我认为“设计是第一生产力”。
华为的科技专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它的手机还只是刚起步的低端产品。
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事,设计才是最终带领制造业走向4.0的核心,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一带一路”其实就是个设计。
如果说高校是国家的大脑,设计就是整个制造业的大脑。
中国的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已经是亚太第一,工程学科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
可是,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工程行业、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是怎样一个低级的状况?我们的科技是分离的,和物质世界没有关联的,很可悲。
中国的建设行业经过30年的狂飙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整理的阶段,建筑学取得很大进步,但很多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建筑师应该思考,这个体制是不是适合建筑学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专业工种的划分过细,甲方都不是最后的使用者,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脱节,施工图和施工脱节,导致很难彻底完成一件作品。
我们很需要国外那样,建筑师牵头,设计、施工、景观、室内一体化,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房地产趋向饱和以后,设计机构有几个出路:一是加强研发的能力,主导一些开发和产业,甚至自己设计一个产业链条,参与其中;二是强化某方面的专业性,比如体育馆建筑,实验室建筑,做到专业领先。
9.已脱离行业特质——卢志刚(米丈建筑创始人)建筑设计现在才是真正回归到正常状态,几十年的红火,让这个行业脱离了本身的特质。
并不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是喜欢做设计,很多人做设计是为了做公司。
但在正常状态中,建筑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一个能赚很多钱的行业。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与人的元素高度链接的商业模式,是商业模式中很低级的模式。
要在这个行业发财致富的人现在基本都可以转行了,不论他用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和奇思妙想,都没戏。
建筑设计以后基本上是一个做情怀的行业,最后剩下的都是喜欢它的人。
我们会坚持下来,因为我们还是喜欢做设计。
10.对设计预期过高——董屹(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都说要过冬,我觉得可能冬天才是正常的状态。
建筑设计本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在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从来也不是一个大富大贵、高端前沿的职业。
只是前些年的大热让大家对它的预期过高了,降温下来心态会有些变化。
11.行业内部鱼龙混杂——沈晓鸣(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设计总监)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经历了前一、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建筑设计行业变成了一个高收入但鱼龙混杂的行业,什么学校都有建筑系,谁都想学建筑设计。
为了拿项目赚设计费,什么方案都做的出来、什么价格的设计都有人做,设计师基本的社会责任感荡然无存。
中国建筑这列火车该减速把那些扒火车的人清理下去了。
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不景气下要求建筑师在提高服务的同时,具备如何在低造价的前提下把设计做好的能力。
1.回归建筑基本价值——荣朝晖(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的建筑设计行业不是萧条,而是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前些年的大发展把设计也陷入了一个价值含糊的状态。
只有回归到建筑的基本价值上,设计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2.提高建筑品质和服务质量——钱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首席总建筑师)建筑市场从不正常回归正常,整个建筑界要调整心态来面对这样的新常态,练就内功,提高建筑品质和服务质量。
经济不景气下要求建筑师在提高服务的同时,具备如何在低造价的前提下把设计做好的能力。
有钱是可以把事情做好,没钱的时候怎样保证设计作品高水平和高品质的完成,就需要建筑师的智慧和努力了。
3.调整自己回应市场需求——程艳春(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日本的建筑行业状况甚至远不如国内,建设量更少,竞争更激烈,我想国内很多人还没适应这样的状态,需要设计者自己调整来回应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人们对于建筑品质的需求是越来越高的,这不仅从建筑,从大街上人们的服饰、生活用品等细节的变化也可以看到。
至于应对,我想努力做好自己手里的每一份工作就是最好的应对。
4.专业化和国际化——沈禾(水石国际理事、首席合伙人、设计总监)我觉得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处境,过多地与整个经济和地产行业绑定,不尽合理但其实很自然,也必然随着地产或建设行业有高低的波动,我相信未来整个行业会慢慢归于一个常态,其实稍微有些变化也是常态。
如何应对?其实设计师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单纯的,必须从设计本身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本身来解决。
我相信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还远远没有到一个成熟的水平,在这块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说到过去10到20年间,国内的设计公司,在与境外的设计公司横向比较中,慢慢地从一个处于下风的状态到专业化程度和视野上接近或某些领域上超越传统强大的境外公司。
我想回归到个人、团队和设计公司共同的未来看,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一定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5.回归行业起点——孔锐(亘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我们近一两年来持续思考的一个问题——“起点”。
我们意识到这个行业正在制造越来越多以匿名方式存在的建筑,无论是宏大的还是微小的,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他们都没有任何土地具体化的证据,也没有使用者的印记。
在建筑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而成为批量生产的产品时,当建筑师的思考已日渐被抽象的结构性和主体性思维所充斥时,我们希望能够找回建筑最初诞生也是最感人的状态:一种包含丰富的个人情感并且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人类手工技能。
经由这个起点,将受产业化建筑生产方式主导的人与建筑物的关系,重新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朴素关系;将建筑师与工匠之间的支配关系,重新转变为个体手工艺人之间的平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