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角色扮演与职业心理创伤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分析在新闻媒体行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对新闻记者各个方面的要求都不断提升,需要新闻记者能够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应当充分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清楚认识自身的职责及义务,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加理想的新闻服务。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更是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上一个全新的起点。

面对这样关键时刻,新闻记者一定要保留其本心,严守底线,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自身和行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冲击,才能够保证我国的媒体事业蒸蒸日上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一¡传统意义上新闻记者的定位新闻记者从社会群体分类上属于知识分子群体。

知识分子的概念具有双重性,所谓双重,就是指职业和职业之外。

知识分子首先是一种职业,职业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一个前提性的条件是“以知识为业(包括文化)”。

即指以教授知识、传播知识、研究知识、生产知识乃至创造知识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

从这个层面讲,记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具有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

当然仅仅就职业而论职业不足以言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之所以为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指职业以外。

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在职业这一必要条件外,还须对社会事务有所担当,显然,知识分子要在社会中出任“公共角色”。

萨义德在其著作《知识分子论》中认为:除了专业或职业,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信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

新闻记者的职责正是深切关怀公众利益 , 为坚守公共良知、社会正义而大声疾呼。

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社会担当,所以在这个层面上 , 记者与知识分子是同一的。

在我国,记者的职业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中,传媒的职能被定义为单一的政治宣传,因而记者是宣传工作者,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

记者职业的魅力与挑战

记者职业的魅力与挑战

记者职业的魅力与挑战记者职业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被认为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职业。

无论是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还是在编辑室里为新闻选题,记者们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这个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魅力和挑战两个方面来探讨记者职业的特点。

魅力:1. 探索世界的机会:记者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等领域,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和报道来深入了解这些领域的动态和变化。

这种探索世界的机会让记者充满激情和好奇心。

2. 影响社会的力量:记者的报道可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揭露社会问题、推动公共议程、引导舆论等方式,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记者的报道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信息和观点,还可以引发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与人沟通的机会:记者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普通民众等。

通过采访和交流,记者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观点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公众。

这种与人沟通的机会让记者不断学习和成长。

挑战:1. 时间压力和工作强度:记者的工作常常是紧张而充满压力的。

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信息、撰写报道并进行编辑。

新闻行业的快节奏和紧凑的工作时间要求记者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 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挑战:记者的报道需要保持客观和真实,但是现实中常常面临着信息的不准确和偏见的问题。

记者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和多方求证,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他们还需要处理好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3. 舆论压力和安全风险:记者的报道常常涉及敏感话题和社会矛盾,因此他们可能面临舆论压力和安全风险。

有时候,记者可能会遭遇威胁、恐吓甚至暴力行为。

因此,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记者职业既有魅力,又面临挑战。

作为一个记者,能够探索世界、影响社会、与人沟通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然而,时间压力、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挑战以及舆论压力和安全风险也是无法回避的。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一、本文概述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采访、报道,将世界各地的事件、现象、观点传递给广大公众,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冲突和道德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现象,并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本文将首先分析新闻记者面临的角色冲突,包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与个人立场、情感之间的冲突,新闻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如利益驱动下的不实报道、有偿新闻、过度渲染等。

本文还将强调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要求他们保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而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则要求他们在传播信息的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如何解决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失范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新闻伦理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期望新闻记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是新闻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需要在专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导致了角色冲突的频繁出现。

新闻记者的专业角色要求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他们需要通过调查、采访、研究等手段,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和压力,如广告收入、政治干预、社会舆论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报道立场和公正性。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分析

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分析

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分析记者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他们扮演着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

然而,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却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和困难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一、工作压力与时间紧迫记者职业的工作压力较大,常常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各类报道。

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需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采访,并在最短时间内整理出稿。

这种时间压力常常使记者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二、信息获取的困难记者需要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但信息获取的困难是记者职业中的一大挑战。

有些事件的信息并不容易获取,例如政府机构的内部消息、企业的商业机密等。

此外,一些敏感事件的报道可能会受到政府部门的限制,记者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中寻找平衡点。

三、工作风险与安全问题记者职业常常涉及到一些危险的工作环境,例如战争、灾难、社会动荡等。

在这些环境中,记者可能面临着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此外,一些记者因为报道敏感事件而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和打压,这也增加了记者职业的风险。

四、职业道德与责任记者职业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准则,如客观、公正、独立等。

然而,在现实中,记者职业的道德和责任常常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受到政治、商业等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记者需要在这些压力下保持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

五、技术发展与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记者职业也面临着技术发展和转型的挑战。

传统的新闻媒体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读者流失等问题,记者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和媒体形式,如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

这也要求记者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和知识,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总结起来,记者职业的工作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

工作压力、信息获取困难、工作风险、职业道德与责任以及技术发展与转型等都是记者职业所面临的挑战。

然而,记者职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只有充分了解并应对这些挑战,记者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

社会新闻记者采访中的“角色扮演”

社会新闻记者采访中的“角色扮演”

飞机场发生连环爆 炸 、 超级海啸席卷整 个城市 、 陨石撞 击地球 等, 这些场面都是不可能发生但是又确实发生的一些事情 。 对 于新 闻记者 来说 , 普通 的事件每 天都在发生 , 挖掘事 件 的特殊性才是 新 闻的价值 , 所 以当记者获得新 闻线 索之后 , 首 先就要 通过初 识来判 断新 闻 的价 值 以及 真实性 , 对 于线索 中 的故事在脑海 中进行构建 , 并对故事 中的情节进行梳理 。 记者 在进入 采访 阶段之 前 , 对于 和当事人 交流 的 内容 以 及这 些 内容 中能 够捕捉 到的信 息 , 应 该提前 在脑 海 中进行 构 想, 这 样才能根 据事情的发展情 况联系相关单 位和部 门, 确认 是 否能够及 时进 行解决 , 或 者根据 法律来研 究事 情应该 怎样 处理 。这 样的过程 , 就是记者将 事件在脑海 中像 电影 的前 奏 、 铺垫 、 高潮 和结尾一样全 部模 拟一遍 。在 正式 采访时 , 如果产 生和模拟过程不 同的情况 , 就有可能存 在记 者追 寻的新 闻点。 2 0 1 5 年, 厦 门市 岛 内开始 推广公共 自行 车 , 第 一批公共 自 行 车的投用成为本 市各家媒体 争相报道 的焦 点。笔者也准备 对此进行报道 , 按照原来 的构想 , 公共 自行车 应该是方便百姓 出行的公共交通 工具 , 使 用应该非常 方便 , 这应该 是一篇正 面 宣传报道 。可 当笔者进一 步了解 后发现这 与之前 的构想完全 不 同, 公共 自行 车租赁 系统是 状况百 出 , 办卡也极 为不 便 , 所 以这点也成 了之后新 闻报道 的一个新 的切入点 。新 闻播 出之 后, 引起 了广泛 的社 会关注和政府相 关部 门的重 视 , 相关 管理 部 门督 促公 共 自行 车的运 营公 司及时解 决这些 问题 , 取得 了 良好的社会效果 。 从这个 例子 可 以看 出, 记者 在采访 时如 果事态 临时 发生 变化 , 就意 味着 是一个概率事件 , 在这种 变化 中就很 可能存在 新 闻的重点和价值 。 总之 , 新 闻记者的主要 职责就是报道新 闻 、 传递 最新信息 和正确 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记者 , 在采访 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一 个 采访 者 的角度 , 在遵循新 闻事实 的过 程 中要有不畏 强权 、 不 受利诱 的精神 , 积极还原新闻事件 , 恪守新 闻的真实性原则 。 新 闻记 者是 否能够恰 当地 扮演 自己的角色 , 不仅会 对 自 身 的职业 素养 造成影 响 , 还会影 响到社 会大众 的娱乐 导 向以 及 新闻事业 的发展方 向。在新 闻采访 中 ,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是新 闻记 者必须具备 的 , 但还有 一点更加重要 , 那就是 正确 定位 自己的角色 , 明确 自己作 为记者 的责任 , 并且负 担起 这个 责任 , 通过新 闻采 访将真实 的信息 、 正 确的价值观传 递给社会 大众 , 从而做到真正地服务于社会。

记者职业的优劣势分析

记者职业的优劣势分析

记者职业的优劣势分析1.拥有挖掘真相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和调查,获取各种事件和事实的真相,并将其传播给公众。

他们在社会中起到了监督和调查的作用,维护了公共利益的权益。

2.丰富多样的工作内容:记者工作涉及到各种话题和领域,可以采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不同领域的人士,了解各个方面的事件和事实。

3.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和人际关系:记者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包括政治家、商界人士、学者、普通公民等。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并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

4.可以改变社会和推动变革:记者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政治、道德和文化方面的议题进行推动和影响。

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和不公正行为通过记者的报道而得到曝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5.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增长: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以便更好地采访和报道。

这使得记者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1.工作压力大:记者常常需要处理紧急事件和快速改变的局势,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他们需要面对威胁、暴力和危险,例如采访暴力冲突或灾难现场。

这些因素使得记者的工作压力很大。

3.工作时间不规律:记者的工作时间往往不受限制,需要在任何时候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

这使得他们很难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4.面对舆论压力和对立:记者报道的内容可能会引发争议和批评,他们需要承受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可能会遭受谩骂、威胁和诽谤。

这对记者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构成了挑战。

5.薪资相对较低:相较于一些高薪职业,记者的薪资普遍较低,尤其是对于新进记者来说。

而且,记者的职业稳定性也相对较低,很多记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临时雇佣或派遣工作。

综上所述,记者职业具有挖掘真相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丰富多样的工作内容和广泛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然而,记者工作面临工作压力大、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客观、工作时间不规律、面对舆论压力和对立以及薪资相对较低等劣势。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新闻记者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将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及时准确地报道给公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新时代的新闻记者所面临的心理素养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新闻记者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面对压力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1. 心理韧性新闻记者的工作常常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采访现场的复杂环境、与相关人员的交涉、时间压力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韧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心理韧性主要包括适应性、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心理韧性,新闻记者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冷静、淡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 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

在工作中,新闻记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专注,需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人际关系和环境,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情绪失衡。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我调解,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 社会适应能力新闻记者需要频繁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包括政府官员、商界精英、普通民众等等,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帮助新闻记者更好地融入不同的社交圈子,更好地获得信息和资源。

4. 心理健康意识新闻记者需要常常面对各种严峻的社会事件和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给记者带来心理负担和心理创伤。

心理健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记者需要学会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二、新闻记者应对压力的心理调适方法1. 寻求支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遇到心理压力时,可以通过寻求支持来减轻情绪负担,可以选择与同事、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交流,倾诉内心,获得理解和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2. 积极应对新闻记者应该主动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刚刚过去。

每年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要“调侃+反思”。

当下媒体人的情绪可谓“五味杂陈”,工作压力大、收入增长缓慢、作息不规律……再加上近两年行业技术变革加速、市场驱动力增强、自身素质遭遇考验,在转型与逃离、彷徨与坚守中,面对时代的激荡和业界的嬗变,站在十字路口的媒体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怎样做新闻,怎样构建行业信任,怎样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众多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技术改变传播观念和行动新的传媒业态对媒体提出了更大挑战。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更多、更新的渠道和工具,以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就在记者节当天,著名调查记者罗昌平宣布,正式作别传统媒体行列,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

其实,罗昌平只是一个缩影,在媒体变革的进程中,“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媒体人名单已经拉得很长。

诚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所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已迈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悄然改变,传统的“记者”概念拥有了“人人都是记者”的广阔外延。

然而,当“自媒体”“大数据”这些词汇频频出现于行业环境中时,媒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与旧模式相比,新闻新环境的参与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体人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才能尽数发挥才能?在腾讯新闻“全媒派”制作的《金牌全能记者速成手册》中,“高阶技能+殿堂装备”这种原本用于战术攻关的词汇赫然在列。

正如一场攻关,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媒体人,更要看清前方的“高能预警”,与时俱进地学习必备技能,用高科技“战衣”武装自己。

“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新闻专业主义,应该是在传播行动中达成和实现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师曾志教授指出,“新闻专业面临的这种困境,是技术带来的传播观念和行动的改变——这在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很多人已经出发和行动了。

记者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记者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记者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记者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角色,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追逐新闻、报道事件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承受着来自工作环境、社会舆论以及内心的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记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来源,以及应对这些压力的有效策略。

首先,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的挑战。

记者的工作需要经常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突发事件,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做出报道。

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是记者常常面临的情况,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记者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二是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舆论压力,有时候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甚至可能受到不必要的指责和攻击。

这种外部压力会对记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情绪状态。

三是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记者在报道新闻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但有时候会面临利益冲突、伦理困境等问题,需要在真相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也会给记者带来心理压力。

针对记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记者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是寻求心理辅导和支持。

记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来排解心理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记者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四是合理分配工作和生活。

记者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工作和生活的冲突,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记者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从业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保持工作的高效和稳定。

希望记者们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出更加优秀的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现状的分析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现状的分析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现状的分析作者:赵冬梅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新闻工作者是接收新闻第一环节,他们将整理过的新闻,以第一时间传播给大众,众所周知,新闻讲求时效性,媒体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会普遍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优胜略汰的职场守则,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因此,本文将主要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降低职业压力。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远高于其他行业压力。

在大众眼里,新闻工作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但其实,这份工作是一个要求具有高脑力、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以及较强的奉献精神。

有时高付出并未会得到同等的回报,在遇到突发情况,要有极快的反应能力;时常会因为搜集信息,而遭受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加班熬夜完成工作,这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是一种压力。

一、造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的原因(一)时刻保持灵敏度,存在睡眠和抑郁问题。

如今,媒体行业备受关注,这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报道时,不容出现一点瑕疵,这也使他们不得不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其实当走进他们的工作环境后,就会发现,一些新闻工作者时刻都在一种高灵敏度的状态下,在精神上不容放松,工作上仔细认真,但其实,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在,也正是由于这种工作性质,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倾向,对所做的事放心不下,反复的进行检查,生怕一点瑕疵出现,而据调查,很多新闻工作者的身体指标健康低于3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造成身体问题。

无论是在生活或是工作时,记者要时刻准备着,随时听从工作调配,这使得新闻工作者缺少有序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三餐缺乏稳定性,有时甚至顾不得吃饭。

新闻媒体这项工作需要有较快的行动力,使得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即使是在吃饭时,也要以最快速度完成,长此以往,有些新闻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胃病,身体机能紊乱,加班到深夜,造成失眠质量较低,影响消化系统,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受工作性质影响,使新闻工作者的身体情况令人担忧。

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与角色转换

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与角色转换

题目: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教学单位: XXXXXX专业:新闻学学号: XXXXX姓名: 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年 XX月摘要当今社会中,新闻工作者扮演着多重身份,承担着不同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部分新闻工作者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模糊等原因,导致在其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中存在越位、错位等问题。

本文运用角色理论的相关内容,从新闻心理学和新闻事业两方面,分析了新闻工作者担负的多重角色以及在多重角色间进行转换时所面临的角色冲突,并提出了新闻工作者合理进行角色定位,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相应对策,对研究好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新闻工作者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冲突给予理性分析,力图引导新闻工作者追求合理、理性的角色定位,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在信息社会中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角色定位;角色转换AbstractNowadays, journalists play multiple roles, and also take these different roles’ responsibilities. However, due to ambiguous understandings of their own roles, some journalists have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their roles, changing positions during different role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levant knowledge from the theory of roles, the author applied the psychology of Journalism and Journalism analyzed journalists’ different problems of their multiple roles and position changing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journalists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t issues flexibly. This study has significant meanings to journalist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By analyzing the conflicts during journalists’ roles positioning and other problems, journalists can play their own role successfully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our society.Keywords :Journalists;Role positioning;Roles transforming目录绪论 (1)第1章新闻工作者的多重角色 (2)1.1 宣传者 (2)1.2 记录者 (2)1.3 社会成员 (3)第2章新闻工作者面对的各种角色冲突 (4)2.1 专业职责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 (4)2.2 不同角色间的职责冲突 (5)2.3 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间的冲突 (7)第3章新闻工作者合理进行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的方法 (9)3.1 新闻心理学角度 (9)3.2 新闻事业活动角度 (11)3.2.1 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1)3.2.2 公关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2)3.2.3 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3)结语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绪论新闻工作者,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这种角色赋予了他们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媒体记者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媒体记者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媒体记者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记者是荣耀、良知、正义的代名词,提到记者,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无冕之王”这个称号。

的确,记者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明了这光鲜的名号背后,隐含了多少辛酸,背负着几许压力。

如今,记者这一岗位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已经引起专家学者和各业界人士的关注。

一.媒体记者职业压力现状首先来了解关于压力的权威理论:压力有其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压力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毒品和酗酒;研究发现,约有50%-80%的疾病与过度压力和心理疾病有关;再看媒体记者的现实生存状态:据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记者的平均寿命为45.7岁,平均日工作时为10.56小时,而平均睡眠只有6.19小时,就医学临床观点,正常人必须睡满八小时才有足够的体力,对于终日奔忙的记者而言,8小时的睡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通过笔者对省会某电视频道所做的调查,几乎没有一个记者认为自己是健康的,超过一半的人承认自己目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职业压力过大,具体表现有:常年的熬夜、不能定时进食、生活没有规律和心理负担过大等。

这些压力的来源集中在以下:1 来自于媒体管理制度及工作负荷的压力。

据了解,目前的新闻媒体大都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只要业绩排名靠后,就有可能下岗,而媒体招聘的人员素质一般都较高,很多水平不相上下,只要你有一个月懈怠了一下,就有可能成为压后阵的一员,从而被淘汰掉。

在工作任务的驱使下,不少记者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没有周末休息日的概念,24小时随时待命。

夜半时分在采访,夜半时分在写作,周六周日仍奔跑在采访的路上,这对于记者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然而人的体力、所能承受的精神压力都是有限的,身体长期过度透支,长期过度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精神压力,血肉之躯迟早是要崩溃的。

2 来自于受众给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大,受众的素质随之提高,他们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也更高,他们不再愿意只听媒体的一面之辞,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声音。

记者职业中的挑战与困难

记者职业中的挑战与困难

记者职业中的挑战与困难记者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公众提供信息和见解。

然而,记者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记者职业中的一些主要挑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1. 信息溢出和真实性的挑战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谣言、不准确的数据和虚假的新闻。

记者需要在这个信息溢出的环境中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确保他们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他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事实核实,以确保他们所报道的信息是准确的。

此外,记者还需要具备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以避免误导公众。

2. 时间压力和紧急报道的困难记者经常面临着时间压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报道。

尤其是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他们需要迅速采集信息、采访相关人士,并及时发布新闻。

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记者的报道不够全面或准确,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

因此,记者需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工作,并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业。

3. 舆论压力和道德困境记者的报道可能会引起争议和舆论压力。

他们需要在平衡公众利益和新闻价值的同时,避免伤害个人隐私或引发社会不稳定。

此外,记者还需要遵守道德准则,如尊重隐私、保护受害者权益等。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记者可能会面临道德困境,需要在新闻价值和个人道德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因此,记者需要具备道德判断力和职业操守,以应对这些困境。

4. 安全风险和工作环境的挑战记者职业常常涉及到危险和冲突的环境。

在报道一些敏感事件或冲突地区时,记者可能会面临身体上的威胁和安全风险。

他们需要具备应对危险环境的技能和意识,如安全培训、紧急情况处理等。

此外,记者还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如野外报道、长时间工作、不规律的工作时间等。

他们需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应对这些挑战。

5. 媒体监管和自由度的限制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记者可能面临媒体监管和自由度的限制。

政府可能会对媒体进行审查和控制,限制记者的报道范围和言论自由。

记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职业角色分析——以记者褚朝新的微博为例

记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职业角色分析——以记者褚朝新的微博为例

MEDIA FORUM 传媒论坛1 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媒体出现并快速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线上场所,又是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作为信息的主要发布者,充当着一种客观第三方传递者的角色。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和影响力的增强,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说话”,在这样的一种传媒环境下,传统的记者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正是本文想要探求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背景。

2 社交媒体之微博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进入一个“微传播时代”。

微博内容短小,之前文字限制在140字以内,言简意赅,使人在最少的文字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如今微博已放开140字的文字限制,但大多数微博依然采取“微内容”传播,将更多的内容用链接的方式呈现出来。

微博的传播也是一种即时传播,即社交媒体信息的“零时间”传播,它克服了传统媒体出版或播出的固定周期。

同时它也是一种碎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新闻信息不像传统媒体时代一样,有一段相对固定且较长的阅读时间,而是利用间隙时间随时进行阅读,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和信息获取方式。

而且随着手机微博的普及,微博的传播显得更加“微型化”和“碎片化”。

微博具有传播功能、导向功能、监督功能和搜索引擎等功能。

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类信息汇聚的综合社交类应用,如QQ空间、微博等;另一类则是相对细分、专业、小众的垂直类社交应用,如图片/视频社交、社区社交、婚恋/交友社交、职场社交等。

在综合社交领域,典型应用主要有QQ空间、微博,网民使用率分别为65.1%、33.5%。

很多人将微博当作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新闻信息、生活类信息等,甚至有的人将微博内容作为一种行为参考,通过拟态环境寻找行为依据。

可以说,微博的出现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论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非常重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

新时代新闻记者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作为新闻记者,他们常常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包括灾难、社会事件、重大事故等,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安全,具有很大的压力。

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新时代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稳定的情绪和克服压力的能力,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保持清醒和理性。

新时代新闻记者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在采访中,新闻记者可能会面对不同的情绪,包括高兴、激动、愤怒、伤心等。

这些情绪的表达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与被采访者以及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好的心理素养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到工作。

记者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被采访者的情绪,并在采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以提高采访的深度和质量。

新时代新闻记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新闻记者,他们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接触与交流,在与被采访者、同行、上级、同事以及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一定的交际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

记者要善于与人沟通,能够迅速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新闻线索。

在处理公众关系时,记者还应该具备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以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

新时代新闻记者要有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新闻行业要求记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并迅速对事件进行报道。

记者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具备冷静、果断、灵活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新时代新闻记者的心理素养对于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稳定的情绪、控制个人情绪、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新闻记者可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020年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2020年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心理学既可以归入新闻理论范畴,又可以归入()A.新闻业务范畴B.传播学范畴C.理论心理学范畴D.应用心理学范畴2.新闻心理学既应重视实证性研究,又应重视()A.整体性研究B.系统性研究C.个案性研究D.思辩性研究3.记者在采制新闻时,常常会移情于受众,“移情”在这里指()A.了解受众B.设身处地C.关注受众D.替受众着想4.记者在不改变职业角色的情况下进行角色扮演时,主要凭借的心理活动是()A.观察B.回忆C.思维D.想象5.在人的心理现象中,兴趣属于()A.情绪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C.个性意识倾向性D.意志过程6.一个成熟的记者,在性格特征上宜倾向于()A.内向型B.外向型C.中间型D.依存型7.记者在采访时,其心理活动的主线是()A.记者自身的表现为主导B.采访对象的表现为主导C.双方的表现为互动刺激D.双方的表现互不相干8.从心理学角度看,记者与采访对象开始谈话时,即开始进入()A.对采访对象的社会认知阶段B.对物的思维活动过程C.新闻敏感阶段D.对采访对象的情绪体验阶段9.抽象思维又被称为()A.创造性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聚合思维10.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A.常规思维B.思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11.贯穿采写过程始终的思维形式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12.新闻的“识”,在智慧方面的体现,主要是()A.能甘为他人作嫁衣B.能独具慧眼C.具有镇定果敢的谋略D.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13.新闻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A.坚韧不拔B.有胆有识C.不大外露D.无私无畏14.衡量人的应变能力的生理指标是()A.思维的独创性B.口头语言的表达C.非语言符号的表达D.“反应时”15.传播学者勒温最初提出的“把关人”,主要是指()A.记者B.C.管理层D.所有新闻从业者16.电视节目播出的最后把关人员是()A.记者B.C.主持人和播音员D.监制17.受众对自己理解的信息,只记住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A.选择性理解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了解18.新闻受众的需要是一种()A.物质需要B.高级物质需要C.精神需要D.高级精神需要19.以报纸上刊登新闻的位置突出和标题醒目来引起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刺激因素,主要是()A.受众的内部需要B.传者的需要C.新闻传播媒介D.新闻传播效果20.受众态度一旦形成,就会()A.稳定不变B.随时变化C.说不定会怎么样D.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可变性21.社会态度属于()A.纯客观范畴B.纯个人主观范畴C.个人和外界对象关系范畴D.社会关系范畴22.有的观众喜欢看电视的《曲苑杂谈》,有的观众不喜欢。

新闻采访中记者易出现的几种角色“错位”

新闻采访中记者易出现的几种角色“错位”

新闻采访中记者易出现的几种角色“错位”作者:王璞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9期摘要媒体记者每天都在从事着大量的新闻采访工作,而作为新闻采访中最能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类采访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正因如此,在此类采访当中,记者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立场,避免角色的“错位”。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新闻工作对记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准确的定位。

本文列举了几种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容易出现的角色“错位”,及记者角色“错位”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自醒。

关键词记者;角色定位;错位;新闻采访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39-011 记者的职业道德与做人准则作为一名记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代替受众第一时间前往事发现场,或是亲自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及时呈现给受众。

真实性是记者新闻采访的第一原则。

要真实,就要客观,不能人为地干涉新闻事件的原始发生,不只是在日常的社会新闻报道中,甚至是在负面新闻的报道中,记者都只是事件的记录者,而不能干涉事件的正常发生。

然而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是,记者也是正常生活中的人,人在社会中活动,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讲求公共道德。

当新闻原则与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记者就面临着在权衡公德心与记录新闻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1954年颁布的《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规约。

其中规定:记者应尽一切努力,保障受众所接受的消息是绝对正确的;职业行为的崇高标准,是要求记者献身于公共利益。

任何谋求个人便利及争取有违大众福利的私利的行为,不论原因何在,都是与记者这一职业的行为相违背的。

这一规定本身就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要保证公众的消息绝对正确,一方面又要献身于公共利益,这本身就是很难两全的。

这就使得记者在新闻采访时极易出现角色的“错位”或是“越位”。

2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易出现的几种角色错位信息化的到来,使媒体的力量日渐壮大,这也使受众对舆论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目录摘要………………………………………………………………… 4页Abstract………………………………………………………………… 5页引言………………………………………………………………… 6页一、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7页二、出镜记者的心理素养………………………………………… 8页1、自信…………………………………………………………… 8页2、兴趣………………………………………………………… 9页3、激情………………………………………………………… 10页4、冷静………………………………………………………………… 10页三、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 11页1、新闻业务理论知识………………………………………………… 11页2、新闻的判段能力…………………………………………………… 12页3、新闻情感的把握…………………………………………………… 13页4、提问的技巧………………………………………………………… 13页四、深厚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14页1、深厚的基本功………………………………………………………… 14页2、语言表达能力……………………………………………………… 15页3、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15页五、信息整合能力和新闻现场的应变能力……………………………… 16页六、较强的合作意识…………………………………………………… 16页结论………………………………………………………………… 18页参考文献………………………………………………………………… 19页致谢………………………………………………………………… 20页摘要出镜记者是一个栏目、一个电视媒体的门面。

因此,作为离新闻现场最近的出镜记者,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出镜记者不仅仅是在人们心目中留下“脸熟”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出镜记者要体现出“我在现场”的责任,这就对出镜记者有了更多的要求。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
王娜;张巍;肖淑一
【期刊名称】《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6(003)004
【摘要】采访与写作是新闻记者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社会的政治经济动向、科教
文化潮流、外交军事突变以及各种风云人物的活动都是这一工作反映的内容。

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综合行为。

当记者在枯燥的材料堆里翻开资料,当他与一个初次采访的人物去谈话.在面临危险的环境中找新闻时…….是何种动机支配着记者去克服困难.完成这些采访任务的呢?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总页数】2页(P415-416)
【作者】王娜;张巍;肖淑一
【作者单位】中国·河北省唐山电视台,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
【相关文献】
1.从事记者职业易,做好职业记者难——《南方日报》记者段功伟讲述记者十年 [J], 木东
2.从事记者职业易,做好职业记者难——《南方日报》记者段功伟讲述记者十年
[J], 木东
3.伦理和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实践解析——评《记者心语新修:职业伦理与心理取向》 [J], 李静
4.浅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是保证高效率工作的前提 [J], 刘希阳
5.记者职业性心理创伤——国内外记者职业性心理创伤研究现状分析 [J], 陈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性我与职业我: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的双重角色

个性我与职业我: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的双重角色

个性我与职业我: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的双重角色在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个性鲜明的自我,另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形象。

这种双重角色的扮演给出镜记者带来了挑战,也同时为他们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工作体验。

本文将以出镜记者的视角,探讨个性我与职业我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结合与冲突,以及如何在这种双重身份中取得平衡。

一、个性我与职业我:双重身份的冲突与统一出镜记者担负着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塑造形象的任务,他们需要在职业化的形象下展现出一个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自我。

在一档节目或一个报道中,出镜记者既要忠实地传达信息,又要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这种双重身份的要求意味着出镜记者需要在职业形象和个性形象之间取得平衡。

首先是职业化的形象。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报道功底,以确保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能够体现出职业水准。

职业化的形象要求出镜记者在报道时保持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情感和偏见。

出镜记者也需要展现个性化的形象。

在报道中,个性化的表现可以增添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观众更加喜欢记者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职业化的形象与个性化的形象之间寻找平衡成为了出镜记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如何在双重角色中取得平衡在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需要在个性我与职业我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既有个性又具有职业水准。

那么,面对这种双重角色,出镜记者应当怎样取得平衡呢?首先是提高专业水准。

出镜记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新闻素养和报道功底,以确保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具有职业水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出镜记者才能在节目中传递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让观众对自己产生信任和认可。

提高专业水准也能够让出镜记者在职业化的形象上更加出色,让观众看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其次是注重个性特点。

出镜记者应该找准自己的个性特点,突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个性特点可以是某种特别的性格、某种独特的风格、某种独特的技能,能够让观众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青年记者・2007年5月下104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守望者”的社会职责。

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新闻一线的记者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对峙的场面,时时考验着记者手中的“话语权”。

倘若预期的“话语权”与角色扮演能力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心理难免受挫,久而久之,将造成持久的“职业心理创伤”。

社会守望者与角色扮演记者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时常要面对、充当各种社会角色。

其角色扮演能力的差异化,是造成职业心理创伤,继而引发心理危机的一大诱因。

尊重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其基本含义就是要使新闻媒介肩负起“社会守望者”的社会职责。

遇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或具有普遍兴趣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即使是所谓“负面”事件,也应该在第一时间让人民群众及时地“知情”、客观地“知情”和充分地“知情”。

① “矿难、空难、路难、海难……每有重特大事故发生,人们除了看到公安、武警和相关部门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外,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无孔不入’的各路记者,他们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入‘第一现场’。

他们的报道让读者或观众激动、感伤、叹息,但他们因采访灾难和事故而受到的创伤却鲜有人关注……” ②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易春丽在谈到记者自身的心理保护时曾说:“记者,尤其是记者的角色扮演与职业心理创伤● 王丽丽一些长期关注失学儿童、不幸家庭和自杀这些负面报道的记者,或是报道恶性突发事件的记者,他们在反复做这些报道或目睹血腥场景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会因此产生不良感觉。

创伤可能会传递,所以他们自身的心理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喻国明曾说:“新闻媒介充当的主要角色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角色。

这就要求一个新闻人要对新闻媒介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③记者工作接触面广,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记者采访的对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无所不有;记者采访的足迹,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无所不到;记者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欲要知晓,无所不问。

④采访中,记者扮演的角色将与被采访对象相适应,如果被采访对象是政治家,你就得变身政治型记者;如果是经济家,你就得变身经济型记者……记者在与被采访对象的接触中,随其身份的不同而改变。

而采访后,记者就要跳出角色,立足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作客观冷静的报道。

但新闻的倾向性又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有人感慨,记者可以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但他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享有行政权力;他可以为民伸冤、打抱不平,但不是司法机关人员,不享有司法权力。

这就是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尴尬。

新闻记者社会角色扮演的成功率,与造成职业心理创伤的几率是成正比的。

增强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劳动观念和动手技能。

加速乡土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今年两会上张庆成委员经过在四川的深入调研,他发现,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每个月能挣500—600元左右,而经过电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后收入可达1200—1400元左右。

他说,这就是农村职业教育发挥了作用。

三要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多年影响,我国广大农民享受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要有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能否提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正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时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①农业部长杜青林形势报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②刘云山:《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参 考105青年记者・2007年5月下作为“社会守望者”,新闻记者以微薄之力行使着自己的使命,对抗着人文关怀的缺失,社会责任的错位,然而,无法可依常使媒体无所适从。

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权利”时,目前却只能通过民法来保护自己。

在美国的一个民意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73%的人认为媒体不尊重公民的隐私权;2/3的人认为记者不关心他们的报道对象;50%以上的人认为记者滥用了宪法赋予他们的特权。

国内虽然未见类似调查资料,但我们可以从“受害人拒绝记者采访”、“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尊重的职业”这种事件和质疑中得出结论。

有人说,向左走,是新闻的客观性,向右走,是新闻的倾向性;朝前一步,是商业利益的挟持和受众心理的绑架,退后一步,是伦理道德的限制和人类良知的拷问。

面对新闻实践中的困境,媒体该如何做出选择?可以说,任何一次成功的新闻采访必然是新闻记者不断调节自己心理的过程。

而这种不断的调节活动,时常考验着记者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学家曾严正指出,记者在经常性地与创伤事件接触过程中,当应激源刺激的强度超过该个体的承受力时,就会出现职业创伤的症状。

“话语权”与职业心理创伤所谓“话语权”,指的是不同人群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各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发言权。

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说话的权利,但“音量”有大小。

虽然每个人都能做心理创伤的自我修复手术,但“水平”有高低。

新闻报道的商品化、低俗化倾向都会让许多记者产生职业挫败感,冲淡记者的职业热情。

在我国,近年有学者写文章,居然振振有词地论证和宣传“新闻是商品”,对于“新闻是特殊商品”这个打了折扣的说法也反对。

⑤一方面,媒体被称为社会的“望者”、“党和人民的喉舌”,负有表达民意和舆论监督的职责,而记者也有“无冕之王”的美誉。

另一方面是,目前我国法制不够完善,新闻环境不够理想,法律对记者的权利还没有全面的保护,在写批评稿件时,记者不得不仔细又仔细,斟酌再斟酌,唯恐因文惹祸,惹上了诸如名誉毁谤之类的新闻官司。

于是,面对一些社会弊病,新闻报道要受到诸多不合理的限制,新闻从业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然而,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始终要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长期遭受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情感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宣泄,导致记者新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失落。

而许多灾难事件的背后,往往掺杂人为的、本可避免的因素。

记者可能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真相中往往掺杂一种不可逆转的绝望情绪。

美国联系图片社摄影师、著名摄影家法兰克・福尼亚曾说,“许多情况,除了报道,我们无法帮助别人,这使得我们有很严重的心理创伤。

” 如果这种心理负担日积月累,会爆发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严重的就有可能造成职业心理创伤。

积极应对职业心理创伤然而,记者如果能懂一点心理学,知道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于采访报道和自身的心理健康都将大有裨益。

而目前在国内,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干预还较少受到关注。

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易春丽认为,负面信息冲击对人的心理影响分为慢性创伤和急性创伤两种。

慢性创伤会造成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总进行负面报道的记者,在报道中会觉得自己无法提供帮助,或是改变谁的现有状态时,会很无助,而这种无助状态在变成习得性无助以后,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变坏,成为抑郁或是别的心理疾病 ;急性创伤则一般都是由一些突发的恶性事件造成的,因为是突发,所以很多记者事前肯定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他们在采访中面对遇难者家属的创伤时,不但不知道怎么去缓解这些人的伤痛,自己也会被这些创伤影响,变得很无助。

避免职业心理创伤,首先要告诉记者在面对负面报道时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不受伤。

其次,让记者明白自己在报道后出现的一些症状是一种正常反应,降低其焦虑感。

第三,事后干预。

对留下严重心理阴影的加以正确疏导。

最后,弄清楚是否造成职业损伤。

媒体对记者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对媒体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媒体应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减轻记者心理压力,如实行科学的考评制度,增加休息时间,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或者经常举办一些心理知识的培训、咨询活动或定期进行心理普查,也可以考虑聘请专职的心理医生。

而解决、疏导记者的心理危机,除了强调客体的作用外,主体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记者拥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面对各种不良情境时,要学会泰然处之,学会自我调适,保持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

遭受心理障碍,发生情绪危机时,可以通过休息、运动、购物等方式来消解不良情绪,进行自我疏导和排遣,也可以通过倾诉和交流的方式来排解情绪,或者直接求助于心理医生。

注释:①③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2003年6月第1版19页 ,南方日报出版社②青年时讯《记者职业创伤待抚慰》, http://qnsx.cyol.com/gb/qnsx/2004-12/02/content_1000015.htm④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2000年1月第2版7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⑤姚福申《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M],2002年1月第1版14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临沂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