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选A。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河水C.苏打水D.蒸馏水答案:D分析: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实验室用 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KMnO4制O2C.验证O2已集满D.硫在O2中燃烧答案:AA、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B不正确;C、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故C不正确;D、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则硫在O2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加入水,故D不正确。
故选A。
4、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B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
故选B。
小提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知识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相对固定成分)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变成分)【例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该成分比例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有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磷燃烧实验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文字表达式:红磷(P)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例题2】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下列对该试验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试验说明氮气难容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知识点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等。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以用N2来表示,红磷可以用P来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混合物都无法用一种化学符号来表示)【例题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水泥砂浆C、干冰D、汽水知识点四: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成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主要用途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氮气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用氮气防腐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惰性气体)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制造低温环境,用于激光技术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例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气焊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课题2 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原理【选用红磷作为反应物是因为红磷与氧气反应不会生成气体。
不能用硫和木炭代替,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气体;也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实验装置集气瓶中要放上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3)实验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不好会使结果偏小】b.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红磷要过量,否则结果偏小】c.红磷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使结果偏小】(4)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b.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空气的成分空气由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也可作为保护气;医疗上用液氮进行麻醉。
稀有气体:可以制作光源,也可用作保护气。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判断时不要被清新、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例如清新的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4、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中主要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其他工业废气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使用清洁能源c.积极植树造林d.加强大气监测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气无色无味、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2、检验氧气的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化学方程式4、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合一】例如: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口8+02兽=2口8。
和2HgO=^=2Hg+O2幺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 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等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
念总结
本文档将总结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概念。
以下是详细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可通过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如
H2O表示水。
2.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简写,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如C表示碳元素。
- 相对原子质量:用于表示元素的质量大小,与元素符号相对应,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分为
周期和族。
- 周期:元素横向排列的行,共有7个周期。
- 族:元素纵向排列的列,共有18个族。
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
似的性质。
4. 氢的性质
-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具有无色、无味、易燃等性质。
- 氢气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产生水。
5. 气体的凝固
- 气体经过降温,可以凝结为液体或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总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元素、化合物、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
质量的概念,以及元素周期表和氢的性质。
此外,还研究了气体的
凝固过程。
以上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念的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笔记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盘点的有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剧烈,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三、氧气的制备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备氧气。
2、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4、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5、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氧化反应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知
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该单元的内容。
1. 原子和原子核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
-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2.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 元素的概念
-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半金属
- 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周期和族
3.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 离子的命名和符号表示
-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符号表示
4.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 放射性的概念和分类
- 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和危害
5.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的判别和类型
-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
6. 其他重要概念
- 元素符号和原子符号
- 元素周期表的读取和使用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以上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 2HgO2Hg+O2↑二、模拟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用红磷与空气反应,消耗瓶内氧气使气压减少,通过测定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因为生成的P2O5有腐蚀性,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热;②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4P+5O22P2O5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实验成功的关键:a红磷稍过量。
(目的:为了完全消耗瓶内氧气)b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有一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测量结果偏小。
3.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A熄灭——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消耗完;B冷却——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过早打开测量结果偏小。
4.在集气瓶底装水的目的:吸收有腐蚀性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并加快集气瓶冷却。
5.不能用铁或铝代替红磷,铁、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此实验要求生成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CO2、SO2气体,气体体积不变,气压不变,不能产生气压差;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6.此实验还可以证明氮气的哪些性质?a.难溶于水(物理性质)b.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7.实验完毕发现水位上升少于原来空气体积的1/5,其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完;b、.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待红磷熄灭冷却过早打开弹簧夹;d、.玻璃导管预先未装满水,试验后其中残留了一定量的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汇总
(暗红色)(白色固体;P 2O 5) (淡黄色)(无色无味气体,易溶于水;SO 2) (银白色) (黑色晶体;Fe 3O 4)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1、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是,反之则不是。
2、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氧气蜡烛点燃+−−→−+ 3、 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块状药瓶用镊子夹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和纸槽,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
4、 用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慢的倒,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
5、 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者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或腐蚀橡胶帽,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胶头滴管只能悬空,不能触碰管壁。
6、 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要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后,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酒精灯“三不”)7、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清洗干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二>1、 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的现象:白色粉末溶解,并有气泡冒出。
锌粒中加入盐酸:锌粒逐渐溶解:并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生成的物质逐渐变黑。
2、 试管加热时应先预热,再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试管口的1/3处,加热时与桌面呈一定角度(45°),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
4、 酒精灯的酒精量应不超过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5、 量筒无零刻度,最小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6、 托盘天平称量前应调“0”。
精确度为0.1克。
加砝码顺序为先大后小,称量时,左物右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 杂质0.0(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 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 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 水只溶30mL 氧气;N2 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酸雨(NO2、SO2 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概
念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
下面是各个概念的简要说明:
1. 粒子的运动
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子、离子和分子。
粒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振动、旋转和平动。
2.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的三个基本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中粒子之间紧密排列有规律,难以改变位置;液态中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可以流动;气态中粒子之间有较大的空隙,自由运动。
3. 相变
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熔化、液态与气态之间的汽化以及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升华。
4.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具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性、反应活性等。
5. 分子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
分子的组成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6. 氧气和中性气体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维持生物呼吸和支持燃烧的必需气体。
中性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气体。
以上是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水壶烧水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粮食酿酒、米饭变馊3.易错辨析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知识点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知识点3】实验室操作1.仪器名称书写A 锥形瓶,B 胶头滴管,E 集气瓶, F 长颈漏斗, G 水槽, H 酒精灯。
(1)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D ;(2)用于配制溶液的仪器是C ;(3)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E ;(4)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B 。
2.取用药品①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②用托盘天平称一般固体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等质量洁净的纸,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药液流出④用量筒量量取液体时,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物质的加热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③加热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飞溅④操作注意事项4.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补充】判断下列实验操作错或对(填“√”或“×”)【知识点4】空气1.组成:氮气78%(保护气),氧气2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稀有气体0.94%,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3.空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知识点5】氧气1.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时为淡蓝色2.检验气体是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3.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4.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5.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6.工业制取氧气,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知识点6】分子和原子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速率影响因素:外界温度,自身种类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中,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分子运动速率快)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与原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铜,锰(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硅、稀有气体:氦、氖、氩【知识点7】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4.分层排布中,第三层最多排18个,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为2n2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6.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7.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叫做相对原子质量8.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点8】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的原子的总称,元素不讲个数只讲种类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物质种类变,分子种类变,元素不会改变3.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所含元素最多的是:氧;所含金属含量最多的是:钙4.元素符号书写①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②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O表示:2个氧原子,2O2表示:2个氧分子,H2表示:1个氢离子)5.同一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实验总结【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4.检验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现象:空气样品中木条照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多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现象:空气样品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少(若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浑浊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哈气的玻璃片有水雾出现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水蒸气质量少5.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难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6.用集气瓶收集室内的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7.在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时,取相同滴数的石灰水:保证在其它条件相同下作对比(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对比法)【实验3】红磷燃烧实验1.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分析: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2.实验结果分析:小于1/5体积的原因:①红磷不足;②氧气没有被消耗完;③装置漏气;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大于1/5体积:燃烧匙过慢伸入3.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吸收产生的白烟,减少空气污染4.红磷不可替代:只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5.化学式:【实验4】硫的燃烧1.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发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实验5】铁丝的燃烧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到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2.将细铁丝打磨至光亮:除去表面的锈盘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充分反应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铁丝预先放入一些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实验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法)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2.加热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收集气体原因:防止收到的氧气不纯4.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5.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底部【实验7】过氧化氢制氧气1.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2.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能源【实验8】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且自身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催化剂可代替,不是唯一的。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九上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九上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化学
研究需要实验、化学研究需要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等。
2.实验室中常采用固体和液体药品混合的方法进行化学反应,这需要遵循一定的
规则和步骤,如:取用药品时要注意节约、要观察药品的状态、取用化学试剂的顺序等。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反应热和反应
物、生成物能量变化两个方面。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个数和每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持不变。
5.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之一,它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
量不变。
6.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要注意配平和注明反应条件等。
7.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通常被视为不可逆的,但可以通过改变反
应条件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
8.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等,这
些现象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反应的进程。
9.实验室中常采用多种方法来收集气体,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
法等。
10.实验室中常采用加热、加催化剂等方法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11.实验室中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探究,以研究某一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
响。
12.实验室中常采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究,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1、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现象和分析现象红磷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眼;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倒吸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4、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氧气具有供应呼吸和支持燃烧的用途;氮气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5、空气污染物有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6、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课题2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液体和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2)硫燃烧实验内容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硫,淡黄色固体物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反响方程式:S+O2点燃SO2(3)木炭燃烧实验内容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点燃点燃文字表达式:木炭+氧气二氧化碳(木炭:黑色固体物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响方程式:C+O2点燃CO2(4)铁丝燃烧现象:在空气中不燃烧,只有红热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2点燃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点燃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知识归纳
哪里不会,记哪里 把每一份努力都用在刀刃上!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基础知识清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状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氯酸钾 → 氯化钾 +氧气 KClO 3→ KCl + + O 2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和固体之间需要加热的反应采用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采用此种装置。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特别提醒: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收集装置——①排水法——凡是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此法收集操作时注意事项:集气瓶中要预先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注意集气瓶内不要留有空气。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刚开始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最先排放出来的是空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 ②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加热加热(3)多功能瓶的使用 ②)如图①: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先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如果要测定某气体的体积,特别提醒:①仪器的组装要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便于均匀受热;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④试管内的导管略露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⑤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⑥集气瓶充满水后盖上毛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⑦应注意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氧气,否则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正放可减少氧气逸散;⑨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类型 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类型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根据反应的特征和物质的性质,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合成反应中,反应物会经历化学变化,生成不同于反应物的新物质。
常见的合成反应包括:-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如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会被分解成不同于反应物的新物质。
常见的分解反应包括:- 碳酸氢钠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
- 热分解反应,如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成氧气和氧化锰。
3. 双替反应双替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新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在双替反应中,正离子与负离子互相交换位置。
常见的双替反应包括:- 盐酸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盐酸铜和硫酸。
-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如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 金属与酸的反应,如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以上就是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类型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反应类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制,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化学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⑴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⑴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学生姓名科目教师姓名日期年月日
第二单元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
a、可燃物要求:足量,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有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b、装置要求:(1)气密性良好。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2)集气瓶加水,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c、现象:红磷燃烧,放热、冒出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水倒吸,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②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③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1、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红磷量不足(应放过量红磷),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掉
3、导管中一开始没有充满水,最后残留一部分水在导管中
4、燃烧匙位置太靠上,氧气没有消耗完
5、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空气进入,使集气瓶内外压强差减小。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
1、没有夹弹簧夹或弹簧夹没有夹紧,燃烧升温导致气体从导管处膨胀外溢。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致使瓶内气体受热从瓶口膨胀逸出。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 )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酸雨(氮和硫的氧化物)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①臭氧层破坏(氟利昂);②温室效应(CO2);③酸雨(NO2、SO2等)④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时为淡蓝色液体,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如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①氧气不纯②铁丝表面的油漆或铁锈没有除干净③铁丝太粗④铁丝没有达到着火点所需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