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解析】

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2015·安徽高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答案 C解析Na2CO3受热不分解,A错误;Fe(OH)3胶体为红褐色,B错误;三种气体均不与浓硫酸反应,C正确;SiO2为酸性氧化物,除氢氟酸外,SiO2并不能与其他酸发生反应,D错误。

2.(2019·山西孝义高三期末)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塑料制成的是() A.汽车轮胎B.聚乙烯包装膜C.尼龙书包D.棉袜子答案 B解析汽车轮胎主要是由橡胶制成,故A错误;聚乙烯为典型的热塑性塑料,故B正确;尼龙为合成纤维,故C错误;棉袜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D 错误。

3.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中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答案 C解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石英传输光信号利用了石英的物理性质。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胶体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D.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答案 D解析溶液、胶体粒子均能透过滤纸,故A错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故B错误;胶体是电中性的,不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证明胶体中的胶粒是带电的,故C错误;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故D正确。

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②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③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④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⑤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⑥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利用了胶体的电泳现象⑦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⑧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⑨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A.①②⑤⑥B.③⑤⑥⑨C.③⑤⑦⑧D.②③⑥⑨答案 B解析①淀粉溶液属于胶体,错误;②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错误;④胶体与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两者,错误;⑤“血液透析”的原理是渗析,正确;⑦葡萄糖是小分子,溶于水形成溶液,错误;⑧胶体本身不带电,只是胶体中胶粒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才带电荷,错误。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栏目导航
1 2 3 4 5 6 41
5.下列物质中,与酸、碱、盐均能反应的物质是( )
A.K2O C.Na2CO3
B.CaCO3 D.CO2
C [K2O 不能与碱和盐反应,A 不符合题意;CaCO3 不能与碱和盐 反应,B 不符合题意;CO2 不能与酸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栏目导航
1 2 3 4 5 6 42
栏目导航
33
[解析] 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 即为铁。酸只有稀硫酸,即②为稀硫酸,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 CaO, 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 CO2。⑤属于盐且其溶液既能与 H2SO4 反应, 又能与 CaO 反应,则⑤应为 Na2CO3。
[答案] (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CO2+CaO===CaCO3
栏目导航
6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根据物质类别探究物质性质 (1)探究方法 ①判断陌生物质的物质类别,根据该类别物质的一般性质 及 相关反应规律预测该物质可能会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②选择可能与该物质反应的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推断可能发生的具体 反应。 ③实验证明。
栏目导航
(2)探究示例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
类与物质性质
2
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是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2. 能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 物质进行分类。(重点)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关系。(重点)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

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

---------------------------------------------------------------最新资料推荐------------------------------------------------------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2019 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专题一基本概念【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3.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1 / 23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4.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时要理解燃烧热、中国和热、反应热到呢个概念,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与电化学、化学平衡的联系与拓展,牢牢抓住盖斯定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和D2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和D2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1)金属单质:如Fe、Al、Cu等(2)非金属单质:如Cl2、O2、S等(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①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常见的强酸:HClO4H2SO4HCl HNO3等常见的弱酸:H2SO3H3PO4HF H2CO3CH3COOH等②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2Ca(OH)2等常见弱碱:NH3·H2O Al(OH)3Fe(OH)3等③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a正盐:Na2SO4Na2CO3(NH4)2SO4等b酸式盐:NaHCO3NaHSO4NaH2PO4Na2HPO4等c碱式盐:Cu(OH)2CO3Mg(OH)2CO3等d复盐:KAl(SO4)2·H2O (NH4)2Fe(SO4)2·6H2O等(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①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Na2O Al2O3Fe3O4等非金属氧化物:NO2SO2CO2等②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CO NO等酸性氧化物:CO2SO2等碱性氧化物:Na2O CuO等两性氧化物:Al2O3ZnO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超氧化物:KO2等•特殊例子提醒:(1)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物质和水的混合物。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课 (35)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课 (35)

数目多少分为

置__换___反__应__ 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
化 学 反 应
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_有__无__离__子__参__与__分为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_有__无__电__子__转__移__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_不__可__可__逆____逆反____反应____应___
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H2S等

含氧酸:HClO4、H2SO4等
按酸性强弱强酸:HCl、H2SO4、HNO3等 弱酸:CH3COOH、HF等

按有无挥发性酸:HNO3、HCl等
挥发性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等

可溶性碱:NaOH、KOH、 按水溶性Ba(OH)2等
答案:①2HCl+Fe===FeCl2+H2↑ ②6HCl+Al2O3===2AlCl3+3H2O ③2HCl+CaCO3===CaCl2+H2O+CO2↑ ④HCl+NaOH===NaCl+H2O
考向1 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3)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__<__1__n_m_
_1_~__1_0_0__n_m __>__1_0_0_n_m__
分散质微粒
大分子或离子 巨大分子或离
离子或小分子
成分
集合体
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 不均匀、不透
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 沉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一、化学的定义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分为宏观性质和微观性质。

宏观性质:可以肉眼观察到的性质,如形状、颜色、闪光等;
微观性质: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需要具备一定的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比重、沸点、熔点、化学性质等。

三、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的内部结构,可以用元素组成语言来表示。

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由原子核、电子和质子组成。

四、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结构及组成的变化。

1.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变化是指物质从液体到气体,从固体到液体,从气体到固体等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

2.物质的物理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不改变组成,但其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理变化包括分解、熔融、晶化、液化、蒸发、溶解、干燥等。

3.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也称为化学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CO2 H2CO3 Na2CO3 NaHCO3
CO —










_氧__化__物_ _酸___ _碳__酸__盐__ _碳__酸__盐__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归纳总结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方式不同。对物质及其变化既可以从物质的 组成和性质等宏观的角度进行分类,也可从物质的构成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 子等微观的角度分类。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3.交叉分类法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4.氧化物的分类 (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盐水

盐水
梳理基础 突破重点
SHU LI JI CHU TU PO ZHONG DIAN
01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1)物质都是由_元__素__组成,单质都是由同一__种_____元素组成,化合物是由_不__同__种__ 元素组成。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不质同______。 (3)同素异形体是由_同__一__种___元素形成的几性种质_____不同的单质。 (4)CO和CO2是由_碳___元素和氧____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都属
人教版化 学必修 第一册 第一节 物质的 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节物质的分类知识回顾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常常要用到分类法,利用分类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们常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将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可以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确定。

1.物质简单分类如下:2材料又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例1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

分类标准一,包括物质分类标准二,包括物质例2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现其他的规律:(1)(2)例3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合成纤维的是()A.棉花B.涤纶C.羊毛D.蚕丝入门衔接一、按物质种类分类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如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对酸碱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四类。

(1)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2CO 、2SO 、3SO ,其对应的酸分别是32CO H 、32SO H 、42SO H 。

(2)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O Na 2、MgO 、CaO ,其对应的碱分别为NaOH 、2)(OH Mg 、2)(OH Ca(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32O Al 、2)(OH ZnO H AlCl HCl OH Al 23333)(+=+ 23)(N a A l O N a O H OH Al =+(偏铝酸钠)+ O H 22(4)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NO 。

说明: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等;也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72O Mn 是酸性氧化物,但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

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

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初中一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初步了解到物质的组成。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主要从元素和化合物两个方面展开。

一、元素的组成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单位。

在自然界中,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这些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特性,如良导电性、良导热性、延展性和延展性等。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锌等。

他们以固态存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用于制造各种物品和设备。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金属特性,大部分是在自然界中以气态或者固态存在,如氧气、氮气、碳等。

非金属元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碳可以形成无数种有机化合物,而氮气在农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将其电子转移给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

离子之间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例如氯化钠(NaCl)就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晶体。

2. 分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在分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结合。

例如水(H2O)就是典型的分子化合物,其中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

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还有氧化物、酸、碱等。

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一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个方面。

通过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这不仅对于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PPT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PPT版)5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PPT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PPT版)54页

及时提醒 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 a.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b.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 (OH)3。 c.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d.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 e.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
2.(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解析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
O
2 2
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
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
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名师提醒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题组二 物质分类标准
3.古“丝绸之路”我国商人运出的货物有①丝绸,②茶叶,③白糖,④瓷器, ⑤纸张,⑥植物油,⑦明矾,⑧金、银、铜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④、⑦、⑧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类 B.①、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①、②、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蛋白质 D.①、②、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有机物
及时提醒 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I、HBr、HClO4。 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

高考备考指南化学课件(2020版)第2章第1节考点3分散系及其应用

高考备考指南化学课件(2020版)第2章第1节考点3分散系及其应用
栏目索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化学
Ⅱ.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
(1)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 (2)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
(3)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胶体的吸附 ②盐类水解 ③焰色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栏目索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化学
胶体知识“5”提醒 (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 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 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栏C目l索3溶引 液中Fe3+ 的数目。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考备考指南
理科综合 化学
(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 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 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 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5)误认为胶体粒子都带电,某些物质形成的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的 胶粒都不带电。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1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1

1.单质 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如钠、镁、 铜等。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如硫、氢 气、氧气等。 2.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其中由氧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如 CO2、CuO 等。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 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常见几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 氧元素:氧气(O2)、臭氧(O3) 磷元素:白磷(P4)、红磷 [提醒]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
(1)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 一种分类方法。 如图所示:
(2)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 的种类,而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单质金属单质如Fe 非金属单质如C60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HNO3 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弱酸 ⑥化合物 ⑦一元酸
A.①②③④⑥⑦
B.⑥①③⑤⑦
C.⑥①④⑦
D.⑥①④⑤⑦
解析:按照树状分类法,HNO3 属于化合物、酸;按照交
叉分类法,HNO3 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一元酸。
答案:C
分散系及其分类
(3)除碳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外,你知道的同素异形 体还有哪些?
提示:O2 和 O3(臭氧)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白磷与 红磷是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有下列物质: 铁、氯化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硫酸、氧化铁,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属于单质的是:_铁__、_ _氢__气__、__氧__气__;属于化合物的是:_氯___化__钠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硫__酸__、_ _氧__化__铁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液氯、液氨属于纯净物。

(3)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元素,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4)化学式并不一定代表物质含有分子。

(5)化学式不一定表示一种具体的物质。

【基础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4)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1.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二甲苯⑧TNT⑨溴苯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王水A.①⑧⑨⑪B.②③④⑥C.⑦⑩⑫⑬⑭D.①④⑧⑨⑪⑫2.下列对有关微粒的相互关系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考点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氯气②HClO③苛性钠④铁⑤小苏打⑥过氧化钠⑦二氧化碳⑧氧化铝⑨氧化铜(1)普通氧化物通常可分为三类: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氧化物中的“不一定”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④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酸酐不一定能与水反应。

⑤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⑥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基础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种物质只能属于一种类别。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3)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4)Li、Na、K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C、N、S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6)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8)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选项甲乙、丙、丁、戊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③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④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⑥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⑤⑥2.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选项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A胆矾食盐铜酒精B纯碱CaCO3NH3·H2O FeC烧碱小苏打BaSO4干冰D KOH CuSO4Na2SO4NaClO考点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1)判断依据: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归类3.化学反应的分类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是唯一称“反应”的物理现象。

(2)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3)同素异形体的转化,结晶水合物形成和结晶水合物失水是化学变化;原子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基础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4)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5)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6)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7)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9)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题组一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95%的乙醇常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B.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作食品的增白剂C.含氢氧化铝的药剂可治疗胃酸过多症D.硅酸钠可用作食品和药品的干燥剂题组二正确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考点4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3)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4)常见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3)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4)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3.Fe(OH)3胶体的制备(1)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2)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操作是渗析。

丁达尔效应与渗析都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

(4)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nm 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

(5)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搅拌也不能加热时间过长,否则会导致胶体聚沉。

【基础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直径为20nm 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3)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 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6)1mol FeCl 3充分水解可获得N A 个Fe(OH)3胶粒。

()(7)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8)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 3++3H 2O===Al(OH)3↓+3H +。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排放气体中的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光通过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时出现光亮的“通路”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2.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B.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运动C.CuSO4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溶液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明矾作净水剂的原理是因为Al3+与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溶液中的悬浮颗粒。

所以AlCl3、FeCl3、Al2(SO4)3、Fe2(SO4)3也可作净水剂。

1.[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7·天津高考]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2)[2016·全国卷Ⅱ]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