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互动、对话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互动、对话和创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行为,最常见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它是教师及学生人际互动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师生互动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导,学生练;学生想,教师导;学生议,教师导等等,它们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在师生互动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互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至少要注意到两点:一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是展开过程,设计问题让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可能。二是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情景和营造和谐的氛围。
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过程中必须是双方自愿,积极参与的过程。同时,生生互动在学习方式上,它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或“各自为政”的局面,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它是一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补充、推动作用,形成全新的教学形态。
根据笔者的尝试生生互动可以采用以下容易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互动;组织学生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构建,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的需求和外界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互动、互助、互促的教学新境界。
构建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学生心灵与生活之间更好地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多维的互动的教学体系,实现师生和谐互动是实施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最佳方式应是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的“多维”对话。
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关系思维的特征,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各种文体之间。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引路人,但并不是答案的裁判人。教师的观点仅代表他自己的个人意见,学生可以认同接受,也可以不认同接受。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老师磋商、交流,甚至争辩,这样做并不是给老师难堪,而是通过与老师的平等对话,读出他们自己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作为一个“是非者”,挑起“矛盾”“冲突”,重新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面红耳赤”的争辩情景,则标志着他的对话教学真正走向了成功之路,走入了对话的艺术佳境。每个同学虽然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生活阅历,自我修养鉴赏角度和能力、审美情趣的不同,和同学广泛对话,可以推扩大视野,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刺激自己的思想神经。
第二,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就要学会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真正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走进文本指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进入课文或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中,认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它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读出什么、悟出什么、要学习些什么。一句话,就是将自己完全融汇到文本里,值得注意的是:走进文体的关键还在于走出文本,因为学生可以不经过教师的传递,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而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真正与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最终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广阔天地。
第三,心灵内蕴与生活外延的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指导、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地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独特的思想和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达到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目的,
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在与文体,与作者的对话中走进生活。与复杂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将知识信息转化为能力,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指导引导创新思维
传统学习方法,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难以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才能得以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法指导,备课、上课要用新法,辅导要教新法,小结要讲学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引导创新思维。
二、开展讨论启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不搞一言堂,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才能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协助其发展或帮助弥补,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本人启发他人,加深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不必担心出错。通过讨论、点拨,使学生思维流动。讨论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激发,可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浪潮。如:对于“书本知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讨论,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三、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思维
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质疑是构成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的关键,疑而起思,疑而生变。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要求对书本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向知识权威挑战,让学生从看似无疑处寻疑,这是出现创新思维的前兆。课堂上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和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这样思维的火花时时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
语文教学中的许多课文传神动情,题目更是新颖独特。题目犹如文章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