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5.1.5.3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应将重大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记录到《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经审核批准后发给各部门,以便实施运行检测,并作为各单位安委会跟踪的依据。
5.1.6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1.6.1定期评审
5.1.6.1.1各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回顾《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中的措施和进度。
1
完全意外但可能性较小
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分数值
频次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一次暴露
0.5
很少或罕见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非常重大,一人及以上死亡
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做相应说明和规定,其他评价方法的说明和要求,各子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进
一步描述和规定。
5.1.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危险程度等级表中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对辨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由各公司安委会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同时应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规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工作,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减轻事故的后果,使安全工作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预防,由对事故的静态管理转向对危险的动态控制,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群防群治、人人动手控制风险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工程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各施工单位根据本标段施工特点,施工前编制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及措施控制,施工作业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及安全技术交底。

第二章引用标准第三条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4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9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28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为评价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成立由项目部各部门、各专业公司组成的危险源辨识评价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小组成员由安全监督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及各专业公司危险源辨识人员等组成。

成员挑选时应尽量考虑熟悉现场生产安全和设备设施技术管理的人员参加,并应接受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培训。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规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工作,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减轻事故的后果,使安全工作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预防,由对事故的静态管理转向对危险的动态控制,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达到群防群治、人人动手控制风险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工程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各施工单位根据本标段施工特点,施工前编制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及措施控制,施工作业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及安全技术交底。

第二章引用标准第三条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4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9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28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为评价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成立由项目部各部门、各专业公司组成的危险源辨识评价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小组成员由安全监督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及各专业公司危险源辨识人员等组成。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控制和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范围与方法1.辨识范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设备和设施:对设备的制造、安装和日常运行进行辨识;(2)物质和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进行辨识;(3)作业流程与方法: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4)人为因素:对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可能引发的危险进行辨识。

2.辨识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手册、安全数据和事故案例等文献资料;(2)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状态、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3)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充分发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在工作环境中,一旦发生事故可能有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危险源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可能导致工人死亡的;(2)可能导致工人重伤或永久性伤残的;(3)可能导致大规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4)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并影响公共安全的。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方法(1)危险源辨识:根据辨识方法,对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2)危险源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3)风险评估:结合危险程度和可能性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1.控制措施的制订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措施:包括设备改造、安全设备的配置等;(2)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的制定、操作规程的编写等;(3)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并确保其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目的:建立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2.原则:-预防为主:以预防为核心,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危险源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1.信息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

2.现场勘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情况。

3.风险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辨识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4.制定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等。

5.实施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程序。

6.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实施的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危险源管理制度1.危险源清单:建立企业危险源清单,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编制,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3.岗位培训:对每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管理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4.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任务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6.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7.绩效评估与改进: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危险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

四、危险源管理的挑战和对策1.缺乏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做到安全行为习惯化。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1. 总则1.1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准确辨识危险源,正确评价其风险程度,合理确定风险等级,以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保护员工的人身全,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健康损害和职业病、财产损失并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施工生产不安全的活动、设施(设备)、场所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物质、高风险作业等。

1.3 《重大危险源清单》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1.4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航空港集团济青高铁项目的施工和工作范围内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

2. 管理职责2.1 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负责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并负责因各种原因新增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2.2 项目安全总监、安质部负责项目部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监察。

2.3 项目工程部参与对所辖范围内危险源的调查、辨识、评价,负责组织编制重大危险源管控方案、组织实施和过程控制。

2.4 项目安质部负责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控制方案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2.5 项目部对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

项目部每月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经项目总工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发布,并于5日前将本月《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

2.6 项目其他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建立清单报安质部汇总并进行风险评价及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组织实施。

3. 危险源辨识3.1 项目部在施工调查结束后,根据施工调查结果、以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等,对整个项目各项施工及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3.2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组织具备施工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知识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

3.3 危险源辨识时需了解施工工艺、作业环境和人员信息。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确保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和管理,旨在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管理层、员工和访客。

二、定义和识别重大危险源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意外发生的物料、设备、气体、能源、工艺等因素。

2.2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2.2.1 制定专门的团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记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2.2 对生产、作业和工艺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2.2.3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2.2.4 定期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复查,确保所有危险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识别和记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3.1 管理责任3.1.1 管理层要明确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责任,并分配到具体的责任人。

3.1.2 管理层要制定并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3.2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测3.2.1 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监测措施和设备,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危险源。

3.2.2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测试,并记录和分析监测结果。

3.2.3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改进。

3.3 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3.3.1 制定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相关培训和演练。

3.3.2 配备必要的紧急处理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3.4 违规行为的处理3.4.1 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处罚措施。

3.4.2 建立违规行为的处理记录,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分析。

四、培训和宣传4.1 开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对危险源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4.2 对危险源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3 定期组织教育活动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和复查5.1 监督和复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和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1、目的通过对危险源的正确辨识,系统地诊断机械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特制度本制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

对于站内的某项工作要主动与有经验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记录,从中吸取经验,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似组织、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本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3、风险控制管理(1)依据《重大危险源清单》,根据重大危险特性和属性,组织、制定与站内相适应的管理方案或风险控制措施。

(2)选择风险控制实施应考虑:a列入目标,管理方案改进;b列入技术改造措施改进;c以程序或操作规程规范行为;d教育培训;e列入设备维修计划f制定应急计划(预案)g采取个体防护h保持现有措施(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由公司组织评审以下内容:a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c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e计划措施能应用实际工作中的可能性大小等。

(4)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监督方案和控制措施实施进程,车队在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结束后对完成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5)加油加气站对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加以控制。

(6)对可以承受的一般风险,可采用运行控制或测量和监控进行控制,以避免转化为重大危险源。

(7)对Ⅳ级风险较小的风险,不必采取特别或附加的控制措施,由站长组织应用现场整改或日常控制的方法予以解决。

4、危险源标识的管理对危险源应做出相应的及时的整改措施,对不能及时做出整改的应予以公示,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源应放置明显的标识。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辨识公司范围内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铁道部、六局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在建设工程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指一个生产系统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的、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与管理。

公司安全部是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第四条危险源分类公司范围内施工生产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包括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以及合同中包含的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区域。

第五条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1.一般风险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列为一般危险源。

2.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建筑施工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1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分级1.重大危险源:施工过程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生产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就是重大危险源。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滑模、爬模、飞模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确定可能引发事故和危害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查找历史事故记录、现场巡查、询问员工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危险源,包括常见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2.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包括危险性程度和暴露频度两个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1.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

技术控制包括改进设备、改善工艺、使用防护设施等;管理控制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教育等;个体防护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2.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主体和管理程序,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岗位。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1.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包括危险源信息登记、监测和更新,以及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程序等。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对危险作业和特殊工作进行具体规范,包括工艺流程、安全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制定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明确安全培训的内容、对象和周期。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正和预防措施。

5.建立危险源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爆炸性物质 易燃物质 活性化学物质 有毒物质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场所、设备、设施等的不同,重大危险源可 分为以下七类: 1、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 2、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如火药、弹药库,毒性物质 库,易燃、易爆物品库; 3、 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 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 压力管道,包括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长输管道; 6、 锅炉,包括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 7、 压力容器。
(二)参加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
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
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 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
(一)预防
1、事故的预防工作
2、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 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 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 种准备,包括: 应急体系的建立 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 预案的编制 应急队伍的建设 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 预案的演练 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目标: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原则
救援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 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预防工作是化学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平时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 当发生事故时就能及时实施救援。化学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 散迅速,危害途径多,作用范围广。因此救援工作要求迅速、准确 和有效。为达到这一目的,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以区域 为主,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 形式,将会有效地实现救援的目的。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控制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2、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项目管理和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2)项目部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项目部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材、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 六种典型危害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2.2.2 识别的方法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预防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凡在总公司管理范围内从事与安全生产活动有关的部门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制度内容如下:1.危险源辨识范围1.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1.2运输路线:各生产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1.3施工作业: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

1.4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管理、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等。

1.5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锅炉房、提升设备、罐顶作业等。

1.6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等设备在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出现的紧急异常情况:电器设备的断电、触电、静电、雷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等。

2.危险源的控制原则2.1控制原则:对一般危险源,主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措施的培训教育,制定管理方案,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消除问题;对重大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等,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

2.2制定管理方案应遵循的顺序和原则:①尽可能地消除风险;②尽可能地预防风险;③尽可能地减小风险;④隔离风险;⑤连续控制风险;⑥对风险进行警告提示。

3.危险源辨识控制方案:3.1公司应对已经辨识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控制措施失效或已有更好控制措施的项目重新进行辨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3.2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3.3对导致事故发生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加强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兰客专兰州枢纽项目经理部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
管理制度
中铁二十局集团宝兰客专兰州枢纽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减少职业伤亡事故或职业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所有施工单位。

第二条危险源的定义与分类
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

二、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

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施工中涉及的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
安全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等,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三条危险源的辨识
一、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交通资源、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现场功能分区划分(生产、辅助设施、生活区);高温、噪声设施布置;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布置;安全距离控制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过程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以及静电、雷电等;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架桥机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办公区)、事故应急抢救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抢救设施等)、辅助设施、生活设施等;
10、施工现场劳动组织:作业人员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项目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安质环保部负责对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相关办法进行宣贯培训。

2、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按业务分工对所负责业务口的危险源进行初步识别。

初步分工为:
(1)现场施工组
组长:总工程师刘楚辉,配合业务部门:施工技术科、中心试验室、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
识别范围: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及劳材机配备,对施工现场存在可能危险源进行识别
(2)生活后勤保障组
组长:党工委书记冯会朝,配合业务部门:计划合同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
识别范围:项目部及一分部、各施工工班驻地
(3)外围协调组
组长:征拆副经理刘新卿,配合业务部门:征地拆迁部
识别范围:征地红线外的相关临近区域
(4)既有线施工组:
组长:安全总监邓有辉,配合业务部门:安质环保部、施工技术部识别范围:临近既有线及跨营业线施工
3、安质环保部汇总后,报安全总监,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项目危险源并进行等级评定。

4、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面,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三、危险源辨识
1、调查法。

根据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或者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作业人员咨询、调查,辨识、分析和评价危险源;同时可以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评审以及安全设施、设备审查验收活动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采用调查法辨识时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2、安全检查表(SCL)法。

项目部辨识小组根据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所存在的危险源。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第四条危险源的控制
一、项目部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危险源控制应结合工程实际,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一般按照以下控制策划原则:
1、优化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

项目部组织图纸会审,对施工过程中风险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方案的优劣,积极向工程建设、设计单位提出合理优化方案。

2、最优方案确定后,施工中有不可消除重大风险的危险源,项目部应优选考虑努力采用先进、低风险的施工设备、机具降低风险,并在项目相关领导和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安全技术攻关,利用技术进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

3、在条件允许时,应考虑降低人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4、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编制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

5、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二、在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未制定出可靠的控制方案前,项目部应对相关部位或危险区域进行防护,防止人员(动物)进入危险区域。

对已经制定控制方案后危险源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要研究制定新的控制方案,重新评价危险源的状态。

三、项目部领导和安质环保部要将危险源控制应急方案向与危险源有关联的人员进行交底或向相关单位沟通。

交底或沟通的基本内容须包括:
危险点、危险源分布位置和当前状态;
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和严重程度;
针对危险点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个人在危险区域作业应该注意事项和防护标准;
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相应避险和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后汇报程序,相关单位、人员的联系电话。

四、危险源控制应急方案交底或沟通工作应留存双方确认文字记录。

第五条应急预案
一、项目部应在重大危险源评价后必须及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4、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和内容;
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情况;
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8、相关保障措施;
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0、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和要求。

二、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所规定和明确组织、程序、资源、措施等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需要。

三、应急预案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四、项目安质环保部所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经项目部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审核后,由项目主管领导批准执行。

必要时,针对特别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应组织项目相关领导、部室、相应主管人员进行会议论证,确保万无一失。

五、项目部应当对与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职责、程序,对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措施。

六、项目部应急预案中对所涉及的有关单位、部门、人员,应明确其相关职责,并抓好沟通协调和落实工作。

第六条附则
一、本制度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