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Obsessive-complusive disorder

合集下载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一、概述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

强迫思维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表象或意向,强迫行为则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

患者明知这些思维和(或)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多余;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这类疾病在精神障碍中以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病程迁延为突出特点。

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 0.8%~3.0%。

国内报告的强迫症时点患病率为 0.1%~0.3%,终生患病率为 0.26%~0.32%。

强迫症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青少年前期和成年早期,多发病于 19~ 35 岁,至少1/3 的患者在15 岁以前起病。

儿童强迫症的患病率为2%~4%,多起病于 7.5~12.5 岁。

儿童强迫症的男女比例为3:2,但从青春期开始,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相当。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强迫症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疾病,发病具有鲜明的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特征。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是多基因遗传方式。

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 5~6 倍,而且其先证者如在童年确诊则有着更高的患病风险。

遗传度可能据原发症状的不同而相异。

2.神经生化因素:许多中枢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强迫症患者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别是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原因。

3.神经内分泌因素:患者在基础或刺激状态下丘脑下部-垂体激素水平存在异常。

4.神经免疫因素:感染或免疫中介因素至少在部分强迫症患者亚群中起一定作用。

5.神经电生理学:强迫症对刺激的过度觉醒和过度专注有关,额叶皮层的过度兴奋所致。

6.神经影像学:由脑通路功能异常引起,主要是眶额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异常。

(二)心理及社会因素1.人格特点强迫症的人格特点是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敏感、人际关系欠佳、情绪不稳。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

What i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Everyone double checks things sometimes. For example, you may check the stove twenty times to make sure it’s really turned off, wash your hands until they’re scrubbed raw, or drive around for hours to make sure that the bump you heard while driving wasn’t a person you ran over. The thoughts and rituals associated with OCD cause distress and get in the way of daily life.
OCD categories

Most people with (OCD) fall into one of these categories: 1. Washers are afraid of contamination. They usually have cleaning or hand-washing compulsions. 2. Checkers repeatedly check things (oven turned off, door locked, etc.) that they associate with harm or danger. 3. Doubters and sinners are afraid that if everything isn’t perfect, something terrible will happen. 4. Counters and arrangers are obsessed with order and symmetry. They may have superstitions about certain numbers, colors, or arrangements. 5. Hoarders fear that something bad will happen if they throw anything away. They compulsively hoard things that they don’t need or use.

强迫症的介绍

强迫症的介绍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认知理论-认知缺陷理论Reed,1985-般性认知控制缺失,记忆力和决定能力不足 认知行为模型Salkovskis&Kirk,1997-对行为主义模型的发展-强迫观念是侵入性的,强迫行为是 误的应对-方式-对观念的压抑反而会使其更为频繁活跃-对强迫信念的研究0 osessive Compulsi e-Cognitions Working Group,1997
治疗困难性-精神分析式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Goodman Price,19 0-药物疗法效果不理想,停药复发-率高-作田,1997-外科手术风险大-Jenike et al.,-19 1-全球医院网-QQYY.eo品
强迫症的危免疫-认知因素-認知的错误(強迫信念)-学习方式的 误…-社会·文化-不充分的社会援助-知識普及不够等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不适当的父母的教养 式.…-否定性的人生经历-生活中的事件-日常生活中的疲劳与压力.…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22)-强迫症是个体对本我冲动的恐惧,以及自我-的防御机 为减轻恐惧带来的焦虑而做出的反-应所导致-自我防御机制:抵消作用反向形成-与个体肛门期发展的问题有关-攻击 冲动与自我压抑之间的斗争
强迫症的病因一心理学因素-行为主义(双因素模型,Mowrer,1947-特定刺激引发恐惧情绪(经典条件反射 -恐惧情绪的维持(操作性条件反射)-焦虑情绪由难以逃避的情境引起-缺点:无法解释强迫观念如何产生以及不-伴 强迫行为的OCD
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强迫倾向-健康人的84%有与OCD强迫思维相同的体验-Rachman&de Silva1 78;健康人的54.7%有与-OCD强迫行为相同的体验Muris et al..,1997-·健康与亚健康 群中也常见强迫式的思维与行为-Rachman de Silve,1978;Salkovsiks-Harri on,1984-·从症状内容上无法区分OCD患者和其他人群-在症状表现形式上区别明显Rachman,197 -健康人群的强迫倾向将会随着压力的增大,适应-性减弱而逐渐增强,甚至会恶化到OCD状态-Salzman,1 73

Obsessive_compulsive_disorder 强迫症

Obsessive_compulsive_disorder 强迫症

always repeat some unnecessary things such as checking windows,swithes,gases,money,letters etc. doubt almost everything you do; couldn't help thinking over unhappy memories and couldn't get rid of the sad thought; always think that your tiny mistakes will cause a disasterous result; always worry that you get uncurable diseases in an unreasonable situation;
psychiatric [,saɪkɪ'æ trɪk] :神经病学的
Traslation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 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 精神疾病。
Page
4
Have you ever got such kind of problem followed~~
If you have got more than three of these problems ,you are probably suffering from a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二、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临床表现
(一)obsessions(强迫观念) (二)compulsion(强迫行为)
Translation
1、它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指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 领域的思想、表象或冲动意向。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强烈的、无法控制的、不合理的想法(强迫观念),以及为了减轻这些想法所产生的行为(强迫行为)。

这些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会占据患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强迫症的症状包括:
1.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不合理的想法或念头,例如担心自己或他人会受到伤害,需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或者锁好。

2.强迫行为:为了减轻强迫观念所产生的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整理东西、数数等。

3.强迫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强迫症状会占据患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曝露疗法。

药物治疗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以及减轻强迫症状的影响。

强迫性思维的治疗方法

强迫性思维的治疗方法

强迫性思维的治疗方法
强迫性思维(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法来缓解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抗抑郁药(TCAs)。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来减轻强迫性思维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药物种类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强迫性思维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学习改变这些不健康的习惯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CBT技术包括曝露响应预防(ERP)和认知重构。

3. 曝露响应预防(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RP):ERP是一种通过逐渐暴露于触发强迫性思维的情境,同时阻止强迫行为或仪式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的治疗方法。

通过逐渐暴露于触发强迫性思维的情境,患者逐渐学会面对恐惧并适应它们,从而减轻症状。

4. 心理教育和支持性治疗:心理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强迫性思维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症状。

支持性治疗则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

总之,强迫性思维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性的,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管理症状。

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计划。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症状为持续性,经用饮水、中药治疗以后效果不 佳,曾于我市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咽 炎”,给予药物及“激光”烧灼治疗,症状没有 任何好转,但能坚持工作。1999年症状发展发展为 喉部有异物感,为“气体”、“棉花”,影响患 者进食及讲话,以至患者不能坚持工作。反复在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多家医院诊治, 症状没有好转。
查或新增加药物;
对于有更多慢性主诉的患者,有规律的限
时的约诊能预防更为频繁的急迫的拜访;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神经衰弱的定义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 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
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
神经衰弱的治疗

治疗原则
心理疗法为主。 辅以药物治疗。 辅以物理或其他疗法。


疗效评价
近愈: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消失,自觉良好;能恢复病 前工作能力和生活。 好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能从事脑力和体 力活动。 未愈: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无变化。


各种医学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患者反复就诊和社会功能受损 常伴明显焦虑和抑郁情绪 30岁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2年以上。

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常见,各部位均可出现,与情绪状况有关。 胃肠道症状:常见,部分患者对某些食物特别不适。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周围不适, 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

遗传:不肯定 生化:

5-HT功能异常 DA及胆碱能系统可能也参与了部分强迫症患者的发病

脑病理学:额叶和基底节的神经回路异常

ocd指标

ocd指标

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即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的OCD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强迫观念:患者会出现反复而持久的强迫性念头,如害怕自己会犯错、伤害自己或污染等。

这些念头通常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无关或相悖,但患者却无法控制。

2. 强迫行为:患者会反复出现一些行为或动作,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排列物品等。

这些行为是为了减轻患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但往往无意义且不必要。

3. 强迫意向:患者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进行某种特定的行为或动作,如站在高处时会有跳下去的冲动等。

患者明知这种冲动是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

4. 强迫情绪:患者会出现一些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的强烈情绪,如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恐惧或厌恶感。

5. 强迫性思维:患者会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1+1=2为什么成立”等,这种思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

强迫症学术论文(2)

强迫症学术论文(2)

强迫症学术论文(2)分类号 B845; B846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最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之一。

OCD病人以强迫性观念(obsessions)和强迫性行为(compulsions)为主要症状。

“强迫性观念”是指患者思维中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冲动和表象的侵入(intrusions)。

由于它们往往是非自愿和无意义的,常伴随着急切感、灾难感、不愉快感和焦虑感,因而导致多数人还会出现反复的、耗时的和仪式化的行为,称为“强迫性行为”。

对OCD的发病机制,虽然从病理心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曾提出过一些理论或假设,但有关OCD病人可能存在的脑功能障碍还缺少系统全面的认识。

近期,有关OCD的现象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功能成像的研究资料迅速增长。

所积累的大量结果初步提示,OCD病人调节错误识别加工和负责情绪与奖赏系统管理的脑功能网络出现了机能紊乱,主要包括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C)在内的前额叶脑区,以及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丘脑(thalamus)等皮层下脑结构。

这些新的进展为进一步阐明OCD病人的脑功能障碍提供了可能。

1 现象学解释Schwartz认为,OCD强迫性观念加工的关键是“某物是错的”主观印象,或者说是在某种特定行为情境中对错误或误差的持久认知[1,2]。

当行为反应为了减轻由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或焦虑时,强迫性行为就发生了。

假如获得了这种行为,紧张或焦虑的缓解就可能被体验成某种形式的奖赏,但这只是暂时的。

行为并不能导致预期的奖赏,相反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感,随之出现的是在奖赏预期内部动机状态基础上以循环方式不断产生的行为。

OCD

OCD

Example of compulsions 1.0
Cleaning to reduce the fear that germs, dirt, or chemicals will "contaminate" them some spend many hours washing themselves or cleaning their surroundings. 清洁以减少细菌,污垢或 化学物质“污染”他们的 恐惧,有些人会花几个小 时清洗自己或清洗周围环 境。
Obsessions
Obsessions are recurrent and persistent thoughts, impulses, or images that cause distressing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 or disgust. Many people with OCD recognize that the thoughts, impulses, or images are a product of their mind and are excessive or unreasonable.
订购并安排减少不适。有些 人喜欢按照特定的顺序放置 诸如书籍之类的物品,或者
Thanks for watching
Example of compulsions 2.0
Repeating to dispel anxiety. Some people utter a name or phrase or repeat a behavior several times. They know these repetitions won’t actually guard against injury but fear harm will occur if the repetitions aren’t done.

人格障碍认识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人格障碍认识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人格障碍认识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涉及个体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常常导致社交、职业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了解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辨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无视他人权益和社会规则的行为。

患者常常表现出冷漠、欺骗、侵犯他人的行为,并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他们可能经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显示出一种不顾后果的倾向。

2.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情感不稳定和自我认同的困扰。

患者可能经历情绪波动,易怒或抑郁,并常常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他们常感到内心空虚,恐惧被遗弃,并表现出对他人的不稳定依恋和冲突性关系。

3. 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PD)避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对社交场景和人际交往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恐惧。

患者常常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或拒绝,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他们可能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缺乏自信和自尊。

4.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过分关注细节和秩序,以及过度追求完美和控制。

患者可能固执己见,追求事情的极致,对于规则和秩序的追求可能使他们的生活受到困扰。

与强迫症不同,他们通常没有明显的强迫行为。

5. 妄想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PPD)妄想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持久的、不合理的疑虑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患者常常认为他人对自己存在敌意,他们容易猜疑和受伤,并经常将他人的行为解读为对自己的攻击或伤害。

了解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那些患有人格障碍的人。

OCD

OCD
1.5文拉法辛:研究发现服文拉法辛225mg/d的患者30%有效,30%恶化,而服安慰剂的患者则无1例有效,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项研究用文拉法辛(n=26,225~300mg/d)和氯丙咪嗪(n=47,150~225mg/d)治疗12周,文拉法辛的有效率为36%,氯丙咪嗪的有效率为50%,但治疗急性期强迫症时,可能和氯丙咪嗪一样有效,不良反应较小。有研究将文拉法辛缓释剂(n=75,300mg/d)或帕罗西汀(n=75,60mg/d)治疗12周,两组有效(Y-BOCS减少>35%)率均为40%,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似。
:强迫症-药物治疗进展,针对强迫症,临床习惯使用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满意,再用抗精神病药强化。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又称强迫性神经症。虽然为神经官能症,但常难治愈,针对强迫症,临床习惯使用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满意,再用抗精神病药强化。本文将综述强迫症的治疗进展。
4.3三线药物当一线和二线药物治疗都无效时,可用静脉注射氯丙咪嗪和反苯环丙胺。艾斯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研究尚少,但可能有效。辅助治疗包括米氮平、奥氮平、奎硫平、氟哌啶醇、加巴贲丁、托吡酯、曲马多、利鲁唑、苯乙肼、圣约翰草和吲哚洛尔。这些药物早期研究已证明有某些功效,但圣约翰草不能与SRIs联合使用。
4.4强迫症不推荐用氯硝安定、去甲丙咪嗪、丁氨苯丙酮、可乐宁、丁螺环酮、锂、纳曲酮,因为这些药物在强迫症治疗中未证明有一致疗效,故不推荐;不推荐辅助吗啡,因为吗啡有滥用潜力,不作为治疗选择。
始量一半的剂量;b这些剂量有时用于快代谢者,常用最大量治疗8周以上无效者,或部分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者;c在服该剂量后12h,应测定氯丙咪嗪加去甲氯丙咪嗪血药浓度,该浓度应保持在500μg/L以下,以降低癫痫发作和心脏传导阻滞危险性。d舍曲林是SRIs中惟一能与食物合用,且吸收较好的药物。e表1数据来自美国,用于中国人时,在后两栏需适当减量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在现代社会中,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强迫症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特定人际关系中,强迫症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过度焦虑和困扰,给其自身和他人带来诸多困扰。

一、强迫症与亲密关系强迫症患者在与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焦虑。

他们常常与他人保持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其强迫症状的困扰,他们无法真正享受到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满足感。

他们可能会频繁地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闭,或者反复洗手、擦拭物品等。

这种强迫行为不仅给患者自己带来痛苦,也会让他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二、强迫症与友谊关系在友谊关系中,强迫症症状可能对患者产生过度焦虑。

强迫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友谊关系破裂或者受到负面评价。

因此,他们可能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言辞、姿态以及行为,试图做到完美。

然而,这种过度焦虑会使他们过于自我压抑,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导致友谊关系的不稳定。

三、强迫症与恋爱关系在恋爱关系中,强迫症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困扰。

强迫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心自己的爱人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会不断检查对方的言行举止,试图找到证据来证明对方对自己的真实感情。

他们可能会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嫉妒、猜疑和控制欲,这些负面情绪会给恋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伤害,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四、强迫症与家庭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强迫症症状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

强迫症患者通常会以家庭成员的安全为借口,频繁地进行强迫行为,如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家电是否关闭等。

这会给家庭成员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家庭氛围也会因此变得紧张和不愉快。

此外,强迫症患者可能会过度要求家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限制了家庭成员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示。

总结起来,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综合简介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回忆、强迫意向及对立观念等[1]。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

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

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强迫症的发病机理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

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

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

强迫症治疗中的行为替代训练与技巧

强迫症治疗中的行为替代训练与技巧

强迫症治疗中的行为替代训练与技巧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经历固定、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强迫症,行为替代训练与技巧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行为替代训练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技巧。

行为替代训练(Behavioral Substitution Training)是一种通过替代性行为来减少或替代强迫行为的方法。

它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减少强迫行为的频率和强度,提高生活质量。

在行为替代训练中,患者需要学习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自我观察与记录:患者需要自我观察和记录强迫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触发条件。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状,并为后续的行为替代训练提供依据。

2. 深度放松训练:深度放松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在面对强迫冲动时放松身心,降低焦虑水平。

通过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强迫行为。

3. 提出替代行为:患者需要提出与强迫症状相对应的替代行为,并逐渐将注意力从强迫行为转移到替代行为上。

例如,如果患者有反复洗手的强迫行为,可以尝试用其他行为来代替,比如触摸墙壁或拧开水龙头。

这样可以逐渐减少洗手强迫的次数和强度。

4. 渐进式曝露:渐进式曝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强迫症治疗中的技巧。

患者会逐渐面对与强迫症状相关的触发条件,通过暴露于这些触发条件下,逐渐减少对强迫行为的依赖。

这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5. 社会支持与奖励:在行为替代训练中,社会支持和奖励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和朋友可以给予患者理解与鼓励,同时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为患者的替代行为提供正向的反馈和激励。

除了行为替代训练,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可以帮助治疗强迫症:1. 分散注意力:当患者感到强迫冲动时,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和朋友聊天或者进行身体运动等。

强迫症症状探究不断重复计数的困扰

强迫症症状探究不断重复计数的困扰

强迫症症状探究不断重复计数的困扰强迫症症状探究:不断重复计数的困扰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不断重复特定的行为或思维,以应对内心的焦虑。

其中,不断重复计数是强迫症的一个常见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患者不断重复计数的症状特征、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症状特征强迫症患者发生不断重复计数的行为时,通常伴随以下特征:1. 强迫性行为:患者进行计数时,往往无法抑制这种冲动,感觉只有通过计数才能减少焦虑。

2. 清晰而精确:患者进行计数时,常常要求每个数字准确无误,不能有遗漏或重复。

3. 持续时间长:患者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计数,甚至在一天中多个时间段进行重复。

4. 影响日常生活:不断重复计数的行为会严重干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

5. 伴随焦虑和困扰:在进行计数时,患者会感到极度焦虑和困扰,只有完成计数,才能短暂缓解。

二、症状原因不断重复计数的症状源于患者内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具体原因包括:1. 对错误的恐惧:患者担心自己会出现失误,不断重复计数是为了避免可能的错误。

2. 对事物不确定性的不适:强迫症患者往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感到难以接受,通过不断重复计数来降低内心的不安全感。

3. 着控的欲望:不断重复计数可以给患者一种虚假的着控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在掌握局面,减少不确定性的困扰。

4. 心理防卫机制:不断重复计数的行为可能是患者内心深层冲突和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以将焦虑转移为可控的行为。

三、治疗方法针对不断重复计数的困扰,有以下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1. 药物治疗:选择特定的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药物,以减轻焦虑症状,缓解强迫行为。

2.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帮助患者理解并改变他们与计数行为相关的不合理或失败的认知,并辅以逐渐暴露于焦虑源,以减轻和控制强迫行为。

精神疾病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名词解释精神疾病是指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

精神疾病可以以各种形式表现,如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时会对患者本人和周围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1. 抑郁症(Depression):患者持续感到沮丧、无助、自责,丧失兴趣和快乐感,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表现为持续的焦虑、紧张和恐惧,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生理症状,常常干扰个人日常生活。

3.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患者情绪波动明显,出现周期性的抑郁和躁狂发作,躁狂期时情绪高涨、冲动、活力增加,抑郁期则表现为低落、自卑。

4.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遭受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导致对现实的认知和社交功能受损。

5. 应激障碍(Stress Disorder):由于严重的创伤或应激事件引起的焦虑、恐惧和回忆性困扰,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6.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患者有反复出现而难以控制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以减轻焦虑感。

7.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或成人的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并且常常影响学业和工作表现。

8. 食物摄入障碍(Eating Disorders):包括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和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患者对食物有异常的态度和行为,导致体重和健康问题。

9.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过度入睡等,患者无法正常入睡、睡眠中断或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

10.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长期稳定,偏离正常社会期待,如孤独型、边缘型等。

2022年医学专题—精神分析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2022年医学专题—精神分析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治疗强迫症中的应用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官能症,指求助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

求助者一方面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穷思竭虑,都是不恰当的或毫无意义的,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那些强迫性的欲望或观念是同他的人格不相容的,但又是被迫地出于自己的内心。

为了排除这些令人不快的思想、现念或欲望,会导致严重的内心斗争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甚至为了减轻焦虑和恐惧而做出一些仪式性的行为,他明知没必要,但欲罢不能,因而感到痛苦。

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3%,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怖症的第四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

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有精神动力性治疗 J、认知一行为治疗、催眠治疗、森田疗法等各种心理治疗,也有的配合药物治疗,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强迫症病人被潜在的无意识动机驱使,而自我的意识不能觉察,不能意识到症状与内心冲突的关系。

精神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其精神动力学和深层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至今仍指导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

其中的自由联想法主要是创造条件让患者倾诉,而且越是荒唐和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在治疗方面的价值越大。

在进行自由联想时,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医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一般来说,医生往往鼓励患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经历、精神上的创伤或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患者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致病情绪或矛盾冲突,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使患者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起现实性的健康心理,故对强迫症有良效。

精神分析疗法是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 重视患者的童年创伤和无意识动机。

认为强迫症的症结是在排便训练的肛门欲期留下的, 强迫症有幼年的根源, 因此他强调幼年经验的重要性, 重视挖掘领悟幼年情结。

治疗强迫症的书籍

治疗强迫症的书籍

治疗强迫症的书籍摘要:一、引言二、强迫症的定义与症状三、治疗强迫症的书籍种类1.自助类书籍2.心理治疗类书籍3.药物治疗类书籍4.综合类书籍四、书籍推荐及评价1.《强迫症:认识与治疗》2.《强迫障碍:理论与实践》3.《强迫症:心灵自救之路》4.《强迫症:走出迷宫》五、治疗强迫症时书籍的辅助作用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烈和不必要的想法、图像或冲动,以及反复执行的刻板行为或心理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疗强迫症的书籍,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二、强迫症的定义与症状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强烈的、不必要的想法、图像或冲动(obsessions),以及反复执行的刻板行为或心理活动(compulsions)。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害怕污染、对事物排列顺序的过分关注、对安全的过分担忧、强烈的完美主义等。

三、治疗强迫症的书籍种类针对强迫症的治疗,市面上有很多书籍。

根据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自助类书籍这类书籍通常针对一般读者,介绍强迫症的基本概念、症状和治疗方法。

目的是帮助读者自我了解和自我调整,如《强迫症:认识与治疗》。

2.心理治疗类书籍这类书籍主要介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练习,如《强迫障碍:理论与实践》。

3.药物治疗类书籍这类书籍主要介绍药物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强迫症:心灵自救之路》。

4.综合类书籍这类书籍通常包含多种治疗方法,既有自助性质的内容,也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如《强迫症:走出迷宫》。

四、书籍推荐及评价1.《强迫症:认识与治疗》(Overcoming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pproach)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强迫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核心,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in manifestations of a neurosis. To have awareness of
self-enforced and self-consc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anti-forced existence is characterized by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knowingly
continued existence meaningless and unreasonable, but
restraint should not recurring, the more efforts are an
.
13
Way to cure
• 1.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 • 2.Physiotherapy(物理治
疗) • 3.Drug therapy(药物治疗)
.
14
Test
.
15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tend to test: 1, there is unnecessary in the minds of ideas or words circled; 2,bad memory; 3, worried that their clothing is not correct irregular and deportment; 4, find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mission; 5, work must be done slowly to ensure the right to do; 6, work must be repeated examination; 7,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8, repeatedly want to do some meaningless; 9, attention should not focus; 10, we must repeatedly wash their hands, the number of points; 11, repeatedly to do a meaningless action; 12, often suspected of being contaminated; 13, with a total worry about loved ones, make meaningless association; 14, there can not be controlled .by opposing ideas, concepts. 16
Obsessivecomplusive disorder
(OCD)
.
1
INTRODUC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the acronym OC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orced and forced motion as the
.
4
Symptoms
• 1.is the patient’s own thinking or impulse,not the outside world imposed.
• 2.Must have at least one thought or action is still in vain resisted by patients,even if the patient is no longer the other symptoms.
• 3.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on of the idea itself can make patients feel unhappy.But if we don’t implement can produce great anxiety.
• 4.the idea or impulse is always unpleasant
appeared again and again.
.
5
.
6
.
7
.
8
.
9
.
10
•You may feel more comfortable at pictures followed.
.
11
.
12
Warning!
• Obsessive-complusive disorder has become one of 20 kinds of diseases that give burden to 15 to 44 year old,middle-aged and young crowd !!!!!!
attempt to resist, anti feel more nervous and suffering.
Persistent course of action can the ceremony as the main
performance, although significantly ease the mental
anguish, but its social function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
2
Cardinal symptom
• Besetment(强迫观念) • Complusive behavior(强迫行为)
.
3Hale Waihona Puke Caus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xiety and genetic factors, individu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adverse events, such as stress factors have a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such as: excessive pursuit of perfection, hesitant, cautious, stubborn, and so on, these ba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rone to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