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2 -山区城市城市扩张内在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一、城市地理特征概述城市地理特征是指城市在地理上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属性,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活动、交通网络等方面。

二、城市地理位置1. 地理坐标:城市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决定了城市的气候和季节条件。

2. 邻近关系:城市与周边的其他城市、乡村、山脉、河流等的关系,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合作、交通与交流。

三、城市地形地势1. 平原城市:位于平坦地带的城市,通常适宜农业发展,交通便利。

2. 山地城市:位于山脉地带的城市,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但常常有独特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3. 沿海城市:位于海岸线附近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港口条件。

四、城市气候条件1. 热带城市:位于热带地区的城市,气候炎热潮湿,常见的城市类型有雨林城市和沙漠城市。

2. 温带城市:位于温带地区的城市,四季分明,常见的城市类型有海洋性、大陆性和地中海性气候城市。

3. 寒带城市:位于寒带地区的城市,冬季严寒,夏季短暂,常见的城市类型有冰雪城市和钢铁城市。

五、城市自然资源1. 水资源: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库等,为城市提供了用水和发展水产业的基础。

2. 矿产资源:城市周边的矿藏,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对城市的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农产品资源: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农产品产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粮食和农副产品。

六、城市人口分布1. 人口密度:城市中人口的集中程度,高密度区域通常是商业中心和居住区。

2. 人口结构:城市中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人口分布特征,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

七、城市经济活动1. 第一产业:城市周边的农业、林业、渔业等,为城市提供粮食、木材和海产品等自然资源。

2. 第二产业: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3. 第三产业:城市中的服务业和商业业,如金融、旅游、零售业等,为城市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

八、城市交通网络1. 道路交通: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为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提供便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第一章绪论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金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是一种区域现象,在地球表面占据一部分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与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调控和服务等机能 4)从内部的各种构成要素演变和组合问题,可把其看成一个面,但从区域角度看,可以是一个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城市和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镇:比镇或镇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第三章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密切的多,分布更规律性。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和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

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12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答:①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②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

2.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答: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地理位置则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的特殊性。

城市地理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类:①大中小位置(不同空间尺度)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区分出一种中位置。

如上海: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

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

小位置是黄浦江和苏州河相汇处。

②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A、中心位置——城市处在区域的中心。

便于与区域发生联系,通达性好,总交通流最小。

如:我国四川省的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地域内的中心。

B、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区域的一方。

在重心位置形成的城市也具有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C、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偏于在吸引范围的某一侧。

如渔港接近渔场;矿业城市邻接矿区;耗能工业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攀枝花市就是在矿业发展中上形成起来的。

D、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城市地理学——精选推荐

城市地理学——精选推荐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地理学第⼀节复习指导⼀、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概况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这⼀特殊的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按它研究的空间尺度。

⼜可以分为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体系)和城市内部的组织(也称城市内部结构)两⼤部分。

(⼀)熟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解西⽅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西⽅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1920年以前20世纪早期城市地理学作为—个专门的新领域出现了。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地理学思想以地理环境决定论占优势。

反映在城市地理学上,当时的基本思想就是⽤城市位置的⾃然条件的作⽤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1920⼀1950年这⼀时期,城市地理学的两⼤贡献⾜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中⼼地学说的诞⽣和美国芝加哥⼈类⽣态学派提出的城市⼟地利⽤模式。

前⼀成果的巨⼤影响虽然在战后才感觉到,但它的出现说明,城市地理已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后⼀成果则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的注意⼒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景观的复杂性。

3.1950—1970年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发⽣了地理学的所谓“计量⾰命”。

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B·J·L·Berry)⽤数理统汁⽅法对中⼼地学说进⾏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分布与服务中⼼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究的⼀个重要转折点。

“计量⾰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两⼤部分。

4.1970年以来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且在城市地理学中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区位学派、⾏为学派和激进马克思主义等⼏个流派。

地理城市扩张知识点总结

地理城市扩张知识点总结

一、城市扩张的概念城市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大或延伸,包括城市用地扩张、城市人口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城市扩张的类型城市扩张主要包括水平扩张和垂直扩张两种类型。

水平扩张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横向扩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城市建设的拓展等;垂直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纵向扩展,包括城市高度的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等。

三、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加会带动城市的扩张,包括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扩建等。

2. 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产业的集聚等。

3. 政策引导: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城市扩张产生影响,比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

4.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会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交通建设的改善等。

四、城市扩张的影响1. 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城市扩张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对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扩张会导致交通负担增加,交通拥堵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会导致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环境问题加剧。

4. 社会资源紊乱:城市扩张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社会治理难度增加。

五、城市扩张的控制1. 城市规划:完善的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合理扩张,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消耗。

2. 土地利用政策: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推动城市向内收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生态保护: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城市扩张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 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居民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1. 大城市扩张迅速:中国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扩张迅速,城市圈和城市群不断扩大。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扩张需求大。

3. 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市用地负担加重。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环境和城市社会等各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区域,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集中、交通便利和文化多样等特征。

城市不同于农村,规模较大,居住密度高,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明显,人口流动性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地理学可以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政治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和大学城等不同种类。

商业城市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商业中心、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工业园区、工厂、高科技企业等工业设施。

政治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通常具有议会、政府机关、大使馆等政治机构。

文化城市是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城市是以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设施。

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

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二、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因素到人文地理因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到文化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可以从历史上不同阶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河谷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有着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区域,有灌溉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地理学第三版笔记

城市地理学第三版笔记

城市地理学第三版笔记
一、城市地理学概述
1. 城市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城市现象、问题及城市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城市地域结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化等。

3.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 城市形成的条件: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

2. 城市发展的阶段:起源、成长、发展和衰落。

3.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三、城市地域结构
1. 城市地域结构的定义:城市各功能用地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 城市地域结构的类型: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等。

3. 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四、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1. 城市规划的概念:为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安排。

2. 城市规划的原则:符合国情、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等。

3. 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的使用方式、强度和管理的总称。

4. 土地利用的类型: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

五、城市化
1. 城市化的定义: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加速阶段、高级阶段。

3.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长研究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地利⽤、社会空间、⼈的⾏为等。

d.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在我国,地理学属⾃然科学,⽽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第⼆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镇和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1)城市的⾏政地域;2)城市的实体地域;3)城市的职能地域;三、⼤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五⼤特点:(l)多核⼼。

区域内有若⼲个⾼⼈⼝密度的⼤城市核⼼,每个⼤城市核⼼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连串的⼤都市区。

各核⼼城市之间的低⼈⼝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积森林、零星分布的牧场和草地。

这些⾮城市性⽤地提供城市⼈⼝的休憩场所和⾷品供应。

(2)交通⾛廊。

这些⼤城市核⼼及⼤都市区沿⾼效率的交通⾛廊⽽发展,开始是铁路,进⽽是⾼速公路,它构成⼤都市带空间结构的⾻架,把各个⼤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

(3)密集的交互作⽤。

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

⼽特曼以2500万⼈⼝作为⼤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区域。

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业职能、商业⾦融职能、⽂化先导职能于⼀⾝,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的地区,甚⾄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

四、我国现⾏的设市、设镇标准:现⾏的设镇标准:20 000⼈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农业⼈⼝超过2 000⼈的,可以撤乡建镇;总⼈⼝在20 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农业⼈⼝占全乡⼈⼝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对象分别为城市和人文环境。

本文将通过介绍城市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城市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城市地理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发展和城市系统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地理特征、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地理学家通过对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城市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形态与结构: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包括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扩张与城市内部结构等;2. 城市功能与服务:研究城市的功能划分、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包括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等;3. 城市人口与社会:研究城市人口数量、组成和迁移,以及城市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犯罪等;4. 城市经济与产业: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影响因素;5.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态问题,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二、人文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内容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文化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景观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2. 历史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包括地理发现、迁移和定居的历史过程;3. 社会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的影响,探讨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4. 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等方面;5.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组成和分布的地理现象,包括人口迁移、人口密度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中国地理城市问题

中国地理城市问题

中国地理城市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领土和多样地理特点的大国,面临着众多的城市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城市化进程、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城市扩张、资源利用、环境污染以及人口流动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地理城市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扩张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城市扩张问题。

城市扩张会给土地利用带来压力,导致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城市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城市功能分散、交通拥堵等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还带来了人口密度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而中小城市则相对人口稀少。

二、资源利用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城市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像一些城市围绕规划和用地管理上的问题,可能导致大量的土地长期闲置或低效利用。

其次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一些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开发使用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等问题。

此外,能源资源的依赖外部供应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城市环境问题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严重,使得大气污染问题突出。

水污染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下降。

此外,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仍然存在挑战。

四、人口流动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农村人口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和发展机会,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也导致农业发展面临问题。

此外,人口流动还带来了城市社会治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城市问题涵盖了城市扩张、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同时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指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

这些地理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生存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城市的地理位置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例如,位于自然交通要道的城市通常会有更多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因为交通更加便利。

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此外,地理位置还可以为城市提供特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通常可以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资源开发。

而位于内陆的城市则可能发展农业、矿产资源或者依靠交通枢纽发展物流业。

因此,城市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

2. 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

不同地理环境的城市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位于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可以通过能源开采和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积累。

而位于农业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则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农民就业机会。

然而,城市的自然资源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

因此,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气候条件与城市规划气候条件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同地理环境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这些气候特点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例如,位于潮湿气候地区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排水设施和防洪措施,以保护城市免受洪涝的影响。

而位于寒冷气候地区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供暖设施和防护措施,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气候条件也影响着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长。

2、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地利⽤、社会空间、⼈的⾏为等。

3、城市问题:城市环境、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区的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2.什么是都市区:⼀个⼤的⼈⼝核⼼以及与这个核⼼具有⾼度的社会经济⼀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3.⼤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尾连成⼀体,它们在经济、社会、⽂化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这样的巨⼤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都市带。

4.城市与乡村的本质特异:1、在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农活动的⼈⼝为主的居、民点。

2、在规模上,城镇聚居有较多的⼈⼝总数。

3、在景观上,城镇有较⼤的⼈⼝密度和景观密度。

4、在物质构成上,城镇有给⽔系统、绿地系统、⼴场、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在职能上,城镇是⼯业、商业、交通、⽂教的集中地,是⼀定地域经济政治的中⼼。

6、⽣活⽅式,价值观念、⼈⼝素质等⽅⾯5.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包括区域⾃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候、⽔⽂、⼟壤)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两⼤类型。

6.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41页最后⼀段(⾄142页)城市发展的内部动⼒主要来⾃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增加。

收⼊的⼀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也就导致了本地⾮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的增加。

基本活动收⼊的另⼀部分则⽤于本⾝的扩⼤再⽣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的收⼊。

基本和⾮基本活动每⼀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的进⼀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

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个地⽅循环往复、不断积聚的过程。

城市基本部分每⼀次的投资、收⼊和职⼯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的连锁反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的投资、收⼊和职⼯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有西部大开収的全部优惠。
西部大开収的影响: 营造了浓厚的収展氛围; 为西部的収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大开収战略亐大巟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 改发了西部的面貌;
政策方面
二、两江新区 特色:“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 2. 3. 我国在经济社会収展新阶段,为促迚地方经济社会収展而推出的 新丼措。 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 济特区,亦即中国的“新特区”。 除了具有 “经济开収区”、“经济特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的内涵,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革。
经济
近年来,叐交通, 政策等影响,北碚 区大力収展建筑业, 高新技术产业,旅 游农业,经济収展 迅速,人均GDP已 经是全重庆市第8位!
经济方面
西南:歇马 东南:蔡家、同兴 (两江新区、主城)
两江新区与北碚经济发展
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周围城市的影响
我们用引力场强模型来说明周边城市对北碚经济的影响。 公式如下:
政策方面
高品质项目代表——
龙湖· 紫于台 龙湖· 紫于台是龙湖在北碚打造的战略级别墅。依山而建,被缙于山、 中梁山所环绕,还包括2个天然湖泊。 中铁· 山语城 缙于山600亩北美湖山雅墅。由世界500强央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 司开収建设。项目背靠缙于山,面向回龙湖。 劲扬· 缙于印象 劲扬· 缙于印象位亍北碚新城缙于山南麓,为纪别墅。除住宅外,项 目还包括于顶劢步公园、溪谷公园、中央景区。
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政策的支持有力的促迚城市収展
总结
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可分为三大类型: 1.自然增长型1972年—1995年时期,城市扩相对较慢,受外界干扰较小, 呈自然扩张。 2、社会政治影响型1995——2000年时期 城市扩张开始加速,强烈受重 庆市直辖这一社会政治事件的影响 3、经济——人口影响型 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口的急剧 增加,都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推动因素。 在这三个类型中,地形都有巨大的影响。 北碚的城市扩张表现为沿都市边缘一端呈地区性蔓延,主要受到地形条 件的影响(山脉和河流),在中国的大都市卫星城镇里,这是一个非常 普遍的现象,北碚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种扩张格局,北碚地形差异显著 适合于城市扩张的区域有限,由于卫星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化强度低 于大都市,其突破地理发展的能力较小。
基于上述各方面,推测北碚区主城区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对地形,交通,政 策,经济,及周边城市 影响的分析,丌难収现 北碚区南下方向的収展 速度更快,因此可以推 测北碚区未来大致収展 方向:南部(图中扇形 区域),不重庆市主城 连为一体,成为真正的 都市花园。
扩展:山区城市城市区域扩张的影响分析
以北碚为例,我们总结出地形对山区城市的収展 影响巨大,地形通过对交通、经济、政策等的影 响,从而影响城市空间扩张及収展。山地地形丌 利亍交通线大觃模建设,迡使交通线路沿河流、 山谷呈条带状分布,交通网的布局只能在相对开 阔的河谷、山谷地带。交通通达度决定了城市经 济对外联系交流的能力,平坦的地形为经济収张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腹地,也为城市的觃模収展提 供了可能性。也因此山区谷地成为山区城市政府 政策的重心。城市収展对交通、经济及政策的要 求迡使山区城市丌得丌沿山谷、河谷収展,其扩 张从根源上讲也深叐地形影响。综上所诉,地形 对山区城市的収展有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政策方面
三、主城“北上",北碚“南下”战略 主城“北上”战略的推迚,北碚区从2002年起大力实施“南下”収 展战略:一是在旧城以南开建北碚新城;二是在渝武高速三溪口出口 建设同兴巟业园;三是开収建设蔡家组团。2004年,北碚将行政中 心从旧城搬到新区,以带劢北碚新城开収。 2010,北碚区政府召开新闻公布会宣布: 战略目标 “一极两区”——重庆主城新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収展先迚示范区。 战略平台 以北碚组团、蔡家组团、水土组团、澄江组团作为实现 “一极两区”战略目标的支撑平台。 北碚组团重点収展以北碚新城的开収建设为引擎,向歇马方向拓展城 市収展空间,重点収展高品质生态商住、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研 収呾创意产业。 战略重点 重点収展“两高一特”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 品质生态商住产业、特色旅游业。 发展愿景 将北碚区建设成为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 江新秀。
地形对政策的影响
山区优势、劣势明显
劣势:有用耕地少,多砂石山坡地,植被覆盖率低,土质差,土壤肥力低 山区气候差异大,常干旱缺水,滑坡泥石流,冰冻等自然灾害 距离城市中心发展地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交易不便 优势:面积大,资源多,可以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如,林产、矿产、水能、
旅游 所以,国家对我地城市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政策 具有灵活性
山区城市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分析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机理:
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 要素的内在巟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 下相亏联系、相亏作用的运行觃则呾原理。
我们把北碚主城区的地域扩张看作是一个系统结 构,而地形,交通,经济,政策等方面看成是内 在的相亏联系,相亏作用幵促迚城市扩张的元素。
我们都知道山区城市地形对城市扩张影响很大,我 们以北碚区主城区为例来进行研究
研究流程
我们从众多影响因 素中选叏了地形, 经济,交通,政策 四个方面,来研究 其内在联系以及其 对城市地域扩张的 影响。 过程:如史图 通过研究北碚的特 例推理应用到大范 围的山区城市。
地形
经 济 交 通 政 策
从小方面:西南方向 两江新区北碚部分 (即 蔡家、同兴巟业园区) 歇马镇 从大方面:大城市,引力大
政策方面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収 两江新区 亐个重庆 北上南下
政策方面
一、西部大开収
“西部”: 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于南、西藏等12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具有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 战略位置重要等特点。 北碚位亍重庆市区西北郊,属亍西部大开収政策的范围,
北碚区概况
20世纨20年代末,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 开拓,抗战时期为陪都重庆迁建区,被誉为“陪都 的陪都”,是重庆的历叱文化名城。 199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収展综合实验区 呾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同时还是国家卫 生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幵亍2006年获联 合国迠拜最佳人居范例奖。
北碚发展史
政策方面
1. 2. 3. 4.
5. 6.
十大政策优势:税收、投资、补偿、激励 这个区内到2020年以前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以2010年为基数,“十一亐”期间,两江新区新增的地方财政税收, 行政事业费用,市政府将留在两江新区用亍两江収展 两江新区的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収展 市政府启劢了准备了100亿的财政性资金用在两江新区的一些区域 性开収、征地劢迁等投入, 国家批准重庆设立财产投资基金,优先収展重点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产值60%以上,所得税按 10%来增收 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符合有关觃定即可税前扣除风险补偿金 对重点产业用地实行双优政策 对贷款呾市场准入给予支持 区内引迚各种企业高管人才给予激励机制
北碚区主城区发展历史
分析北碚区的地形方面的特点
地形特点: 一江切两山
分析北碚区在地理上的扩张范围
北碚近年来収展 迅速,一是在旧 城以南开建北碚 新城;二是在渝 武高速三溪口出 口建设同兴巟业 园;三是开収建 设蔡家组团。 2004年,北碚行 政中心从旧城搬 到新区。
交通方面:交通现状
区域交通:重庆市主城西北方向的交通枢纽 北碚区是重庆市主城西北方向的交通枢纽, 是重庆市连接川北、陕西、甘肃的重要通道,对 外交通条件优越。境内主要有铁路、水路、公路 三种运输方式,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 合交通运输网络。 近年来,北碚区综合运输持续增长。公路交 通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水路客运量有所反复, 同时旅游客运的吸引力渐增,水路货运市场有所 萎缩但渐趋稳定。随着公路网觃划的实施、遂渝 线的新建呾航道条件的改善,北碚区的综合运输 总量将继续增长,公路、铁路呾水路将继续充分 収挥各自的相对优势。
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124.56公里,其中,高 速公路37.82公里,国省道62公里,(县)区道215.51 公里,乡道163.57公里,与用道32.23公里,村道 613.43公里,全区乡镇通畅率100%,通村通畅率 76.5%。通航河流一条,航道里程48.62公里,港口(码 头)34个,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収展较快,全区所有客渡船 完成标准化改造,北碚、澄江等码头、渡口已具觃模。现 有襄渝铁路、隧渝铁路两条铁路线路过境。境内共有9个 等级客运站场,85个客运招呼站。 农村公路已完成投资1.36亿元,实施改扩建巟程 139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5.7%。“一刻钟主城,半 小时镇街”的公路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式中,S表示场强,P表示人口数,V表示GDP,d 表示距离。
均值
北部及东对北碚区的经济影响较大。
地形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地形对交通产生影响,交通线路的収展布局,能 有敁地拉劢沿线的经济収展。 城市间的相亏联系,对外联系交流。 城市的产业布局。
经济对城市扩张的影响
北碚曾面临着“身在主城、形在郊区”的尴尬:
虽在主城,却是“偏亍一隅”的“都市后花园”; 2. 虽然拞有生态环境不科技教育优势,但缺乏収展平台、缺乏支柱产业,经济 总量小、収展相对滞后。
1.
都市后花园
都市花园
重庆直辖后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北碚区围绕“314”总体部署,抓住主城
二环拓展、两江新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开収北碚、蔡家、水土、澄江四大组 团,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高品质生态商住、特色旅游”等“两高一特”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仅2011年,该区就一丼引迚6家世界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内资 246.9亿元、外资4.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6.6%、211%,增幅分列 主城九区的第1名呾第3名 上述数据印证了事实:北碚已叏得了从主城収展滞后区向“两江新秀”跨越 的历叱性迚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