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舟曲泥石流论文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开采使得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得尤为脆弱。

地质灾害在我国的频繁发生,提醒着我们应提高对各种灾害的认识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此,本文将从各方面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工程学一、关于地质工程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

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

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舟曲"8.7"泥石流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舟曲"8.7"泥石流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舟 曲 “ .”泥 石流 的特征 及 其防治措 施初 探 87


叶广 利
胡建 中
谭应佳
舟 曲 “ ."泥石流 的特征及 其防治措施初探 87
王 涛 , 叶广利 , 胡建 中, 谭应佳
( 中国地质 大 学 ,北京 10 8 003)
摘要:2 1 8月 7日晚,舟曲县城发 生特 大泥石流灾害 , 00年 导致 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新 构造 运 动与地 震 、气 象和 水 系水 文条件 等五 方 面阐述 了舟 曲县 自然环境 整体 背景 ,并分析 了此 次 “. 8 ”泥石 流 形成的地 形 、 7 物 源和 水 源条件 ,总 结 了 “ . 87 ”泥石 流 的特征 。在此基 础上 ,为 舟 曲灾后重 建提 出了工程措施 与 生态措施 相结 合 的防治建议 。 关 键词 :泥石 流 : 曲 : 建 : 舟 重 地质 构造 ; 成条件 ; 治措 施 形 防
1 舟 曲县 自然环境 背 景
11 地质构造条件 . 舟曲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造山带的西段。西秦岭造山带 北 与 祁连造 山带 、西 南 与松 潘甘 孜造 山带 、东南 与 摩天 岭构 造带 相 邻 。西秦 岭 构造 带 自北 向南 由洮河 复 向斜 和 白龙 江复 背斜 两个 次 级构造 单元 组成 。
Ke wo d : e r o ; h u u C u t; e o sr cin g oo ia t cu e  ̄r t nc n io s c nr l y r s d b i f w Z o q o n y rc n tu t ; e lgc l r tr ; ma i o dt n ; o t me s r s s l o su o i o aue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舟曲特大泥石流

舟曲特大泥石流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建议摘要:甘肃省舟曲县 2010年 8月 8日凌晨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山洪自然灾害。

对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该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

最后在对泥石流排洪沟道进行勘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前言:2 0 1 0 年 8 月 8 日暴雨后凌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山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出沟口的固体堆积物约18 0 万 m ,形成长5 Km宽500m ,平均厚度约5m的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冲进县城截断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堰塞湖,县城大部分被淹,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5万多人受灾,泥石流经过的三眼、月圆和春场3个村庄基本被摧毁,舟曲县城三分之一严重受灾,并有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 是我国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之一。

本文依据舟曲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等特征, 对特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为其灾后重建提供地质依据。

一.地形地貌特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 属南秦岭山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高度1173 一4504m , 山地阳坡陡峭, 阴坡稍缓, 谷峰高差1000m 以上,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沟坡坡度大于 3 5度。

由于沟谷的强烈侵蚀, 横断面呈 V 字形或窄深的 U 字形。

三眼峪沟134 0 m , 沟头海拔828m 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河道坡度大,舟曲县境内 2003 ~ 2007 年先后签订 5 3 个水电开发项目合同,建成或在建 4 1 个, 水电开发建设占全县各类建设项目8 0 % , 水电税收占全县税收的 5 0 % 以上。

二.地层与地质构造舟曲县城周边由老到新出露地层有: 中泥盆统道岭组上段低变质炭质泥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和岩, 节理、裂隙发育; 下二叠统上段灰白、灰色中层灰岩; 上二叠统深灰色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灰岩;四系泥石流堆积物、重力堆积物、残一坡积物和黄土其中泥石流堆积物和重力堆积物广泛发育。

论舟曲地区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姚军 09土木(2) 065

论舟曲地区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姚军 09土木(2) 065

论舟曲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多难兴邦”、“大爱无疆”、“民族凝聚力”等关键词牵动着国人的心,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08年汶川特大地震、08南方特大雪灾、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人来的梦魇,而如何防治和预警成为当今的难题。

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西秦岭、岷山山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高山深谷。

山大沟深,地质结构松散,县城又处在四面环山的河谷中,加上前晚急剧的降水影响,种种因素叠加。

舟曲属于西秦岭山区,这一山区是全国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区。

面对泥石流这个令人恐怖而又陌生的词语,而什么又是泥石流呢?泥石流怎样形成?通过《土木工程地质》的学习,我知道泥石流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大量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一、地形地貌条件。

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便于水流汇集。

二、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三、水源条件。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有了初步认识,那就来分析一下发生这次泥石流的原因吧。

这次舟曲地区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并不让人意外,在历史上,该区就有过多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记录。

如今的舟曲县城以及武都城就建在以前的泥石流灾害频发区。

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发生的自然灾害。

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泥石流防治工程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工程的分类及实施方式,并探讨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危害巨大,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导致山体崩塌、河道堵塞、田地被掩埋等一系列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开展泥石流防治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缓解泥石流的危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如建设坝体、挡土墙、引导河流和稳定山体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泥石流的暴发和扩散,为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分类及实施方式1. 坝体工程坝体工程是一种常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法,通过修建坝体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坝体通常由混凝土、石块和土壤等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

在选择坝体材料和施工位置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规模,以确保坝体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 挡土墙工程挡土墙工程是另一种常用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构建坚固的挡土墙来阻止泥石流的流动。

挡土墙可以采用土石混合、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和抗侵蚀性。

在进行挡土墙工程时,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方式,以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 引导河流工程引导河流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河道的路径,以防止泥石流流入人口稠密地区的工程方法。

通过修建人工河道或改造原有河道的形状,使泥石流能够顺着指定路径流动,避免对居民区域造成灾害。

在进行引导河流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规划河道路径,确保泥石流能够稳定地流出。

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挑战和解决方法泥石流防治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复杂的地质条件、巨大的经济投入和施工难度等。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原因分析及山洪泥石流防治对策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原因分析及山洪泥石流防治对策

19 年版和 2 1 98 0 0年版 。两个版 本 的差别 是 , 前者 由舟曲县水土保持局主持修建. 为坚固的浆砌石坝 , 即坝体内外均经水泥浇筑 , 挡住 巨石 的就是这个版 本。2 1 年版由舟曲县环保局主持 , 00 为砂浆抹面的
堆石坝体 , 内部石头未经浇筑 。 防洪设防标准不高的拦洪坝不仅不能起防洪作 用, 反而成了一个 随时有溃坝危 险的水库 。一个接
第2 7卷
第1 8期
甘肃科 技
C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g
2 7 Ⅳ0 8 .1
2 1 年 9月 01
s p 201 e. 1
舟 曲 8・ 8特大 山洪 泥石 流 灾 难 原 因分 析及 山洪 泥石 流 防治 对 策
更加 松 散 , 互相 之 间没 有黏 性 。
与城 内连 为一 体 。排水 沟渠也 被星 罗棋 布 的房屋挤 压到原 来 的三 分之 一宽 。老 城 城墙 原 本 高达 5 的 m 北门, 如今 一半 已埋 入土 中 , 处距 离三 眼峪峪 口约 此 1m。原东 西城 墙外 各 有一 条 宽 十几 米 、m 深 的排 k 5 水 渠 道 , 从 城 北 山 沟 中来 , 渠 道 流 入 白龙 江 。 水 经
窄 , 2 3 m宽。当发生强降水后 , 仅 0~ 0 稀疏的植被 , 陡峭的山坡 , 扇形 的集水 区, 漏斗状 的出水 口, 成为
造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 因素 。其 中山坡稀疏的
植被覆盖 , 缺少减缓径流的大片护坡林对引发泥石 流的影响极大。 罗家峪 山脊 的植 被裸 露程度 、 集水 区面积、 落 差、 居住人 口等情况均轻于三眼峪沟, 因而罗家峪沟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泥石流形成与防治论

泥石流形成与防治论

泥石流的形成与防治论文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泥石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泥石流的形成、危害以及如何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首先我们来看下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经国土资源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两级专家在舟曲现场调查评估和会商分析,舟曲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舟曲原本就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该地区山高沟深,沟床比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破碎,极易形成地质灾害。

其次,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舟曲属重灾区。

强烈的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

地质专家说,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而现在地震刚刚过去两年,岩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8月7日,舟曲县突降暴雨,降雨量达96.77毫米,1小时降雨量达77.3毫米,而今年上半年,舟曲发生较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使该地区的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之间、山体之间的缝隙,使原本已经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

7日所降的暴雨直接触发了这起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玉虎说,8月7日舟曲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两条沟汇水面积达40平方公里,强降雨对原本松散易垮的山体、岩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是8月8日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因。

由此看来,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能发生进而危害到我们的生命。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甘肃省舟曲8_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甘肃省舟曲8_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RESEARCH ON THE GIANT DEBRIS FLOW HAZARDS IN ZHOUQU COUNTY,GANSU PROVINCE ON AUGUST 7,2010
YU Bin YANG Yonghong SU Yongchao HUANG Wenjie WANG Gaofeng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 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 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 2010 年 8 月 7 日 23 ~ 24 时的 1h 降 雨量达 77. 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 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 144. 2 × 104 m3 和 97. 7 × 104 m3 ; 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 5500 余间; 在白 龙江内形成长约 550m,宽约 70m,高约 10m 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 3km,使县城一半被淹; 泥石流造成 1744 人 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 8. 7 特大泥石流 小; 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 8. 7 特大泥石流略小; 在 20a 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 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关键词 舟曲 泥石流 堆石坝 地震 降雨 中图分类号: TU457 文献标识码: A

以舟曲为例——关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生态管理

以舟曲为例——关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生态管理

以舟曲为例——关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生态管理生态091 李远帆 09030705282010年8月8日凌晨,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县城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共造成近两千人员的遇难和失踪以及大量的财产损失。

这样的一起特大地质灾害,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一一的去了解与分析。

而如何以这次灾害为借鉴,加强类似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生态管理,更是我们应该着重关心的。

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行借鉴,对灾害发生的原因的深刻认识是首要而必须的。

对于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其发生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当地地质地貌条件本身的因素,舟曲是一个典型山沟地形、峡谷地貌,两面靠山,中间一条白龙江穿城而过,县城就坐落在狭小的河谷中。

这样的一种地形,正是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易发的地形;二是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三是极端天气的爆发(主要指短时间的大规模降水);四是当地多年伐木毁林对植被的破坏;五是在城区建设安排上缺乏防灾意识;六是灾害预警措施不足。

其中前三点是客观原因,自然因素所决定,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但在后三个原因上,应用生态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我认为可以收到很好的成效。

一、对林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管理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般说来,地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要比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小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能够强化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这样一来,在遇到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时,发生山洪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还有就是,有大面积植被覆盖的地区,即使突发山洪泥石流,也会因为有地表植被的阻拦而使这类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大大降低。

而8.8泥石流灾害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得不说和舟曲当地对森林植被的过度破坏有很大的关系。

舟曲县城周边地貌那么,如何节制的进行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在不损害林木蓄水保土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这就可以应用到生态管理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浅谈舟曲县某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

浅谈舟曲县某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

浅谈舟曲县某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摘要: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文章在分析研究某泥石流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整理了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总结了泥石流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泥石流沟的治理工程防治方案。

关键词:泥石流舟曲地质构造形成条件防治措施一、前言甘肃省舟曲县是国内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5.12”地震后,某泥石流沟沟坡、沟道内产生了大量新的崩塌体,使得沟内固体松散物质增加,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条件,对舟曲县某新区房屋造成威胁,并对S313公路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详细研究舟曲县某泥石流勘察成果基础上,从地形地貌、一定储量的松散固体物质、相应的地质环境、地层岩心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详细分析某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泥石流沟的工程防治方案,并提出了治理防治建议。

二、舟曲县水泉沟东自然环境背景及地质条件某泥石流沟道位于甘肃省舟曲县某新区,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地带,距舟曲县老城约14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5′27″,北纬33°47′34″,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秦岭呈北西-东南走向贯穿全境,境内山高谷深,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图0-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西段、南秦岭印支断裂褶皱带、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断裂褶皱带构造亚带的分界线上(图1-1)。

主要经历了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和新构造运动等多期构造变形运动,其中华力西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尤为强烈,在上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表现出复杂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特点。

图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地貌上属构造侵蚀溶蚀深切割高中山地貌类型,泥石流扇缘白龙江边海拔高程1400m左右,形成区最大海拔高程2068m,流域内最大高差为668m,地形切割强烈,地形陡峻,一般坡度均在45°以上,沟谷呈“V”型谷。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2 泥石流灾 害形成 的基本条件
2 1 地 形地 貌 .
舟曲县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 山系之陇南
所夹的断块中, 区域 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 ( : 古 D)
收稿 日期 :0 10 -5 2 1—4 2 作者简介 : 黄文胜 , 甘 肃省 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 究院第二 分院 , 男, 工程师
治措 施 。
关键 词 : 泥石 流 ; 形成原 因 ; 防治措施 ;甘肃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6 2 2 P4 .3 文献标志码 : A
21 00年 8月 8日凌 晨 , 肃 省 舟 曲县 发 生 特 大 甘 山洪 泥 石 流 灾 害 ( 下 简 称 “ . ”特 大 山洪 泥 石 以 88
区域 地 质构 造 上 , 区位 于秦 岭 褶皱 系 一西 秦 本
岭 南部 印支 褶皱 带 , 以临潭 一宕 昌 断裂 带 与 西 秦 北 岭北部 华力 西褶 皱 带分 界 , 以玛 曲 一石 坊 一岸 门 南
口一 略阳断裂带与松潘 一甘孜地槽 系毗邻 , 构造线
方 向呈 N WW —S E展 布 , 北 宽超 过 4 m, 西 E 南 0k 东
山地 , 白龙 江上游 , 山体高 耸挺拔 , 势 险峻 , 地 河谷 深 切 , 流 湍 急 。流域 中上 游 山地 以 中 、 山为 主 , 水 高 山
流 ) 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 、 , 财产造成惨 重损失 。笔 者 根据 灾后 泥 石流 沟道 的应 急抢 险 勘察及 其 后 泥石
流 排洪 沟道 的勘 察 情况 , 泥石 流形 成条 件 、 就 形成 机
60~ 0 m, 0 80m 降水 比较集 中, 暴雨多 , 雨量大 , 突发 性降雨多于一般性 降雨 , 中降雨是泥石流灾害 的 集 诱 发 因素 。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

如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地裂缝等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大自然提取的东西也日益增多,能源消耗大,地球可供资源日益减少。

加上我国土地宽广,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地质勘查与防治便a 成为我们地质人首要的问题。

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本文就以泥石流为例从地质灾害的勘查程序、方式和防治措施来论证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措施。

标签: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

如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地裂缝等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地质勘查就是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对需要取证的事实进行勘验、检查、调查访问、寻找、发现、固定和提取与有关的痕迹、物品等证据材料和信息进行实地查看、现场调查。

为科学鉴定、综合分析判断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本文就以泥石流为例来论证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揭示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科学的预防,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及遥感技术的运用,工程地质物探和勘探(钻探与坑探),工程地质测试技术(野外、室内试验)分析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监测及反分析,室内准备及资料整理工作等方法。

1.1工程地质测绘及遥感技术运用工程地质测绘是指对勘查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将有关地质要素用图例、符号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勘查工作。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泥石流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泥石流的特性出发,探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泥石流是由于山地降雨引起的,陡坡地区的土石流失去了质量稳定的能力,在山坡上迅速流下,有时带有大量的岩石。

因此,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应从防止泥石流发生、减轻泥石流威力、隔离泥石流路径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应从防止泥石流发生入手。

这可以通过改善山体地质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洪工作等手段实现。

在勘查中,必须对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危险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潜在的灾害源,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理措施。

例如,可以在潜在灾害源区加固山体,设置护坡结构或建设拦挡水库等。

其次,减轻泥石流威力也是工程治理措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泥石流的威力往往源于其冲击力和破坏性,因此,勘查中应选择适合的工程措施来降低泥石流冲击力和破坏性。

例如,可以采用消能排泥槽、护坡、集水设施等措施来控制泥石流的流动速度和冲击力,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和人员的破坏。

最后,隔离泥石流路径也是工程治理措施设计的重要方面。

泥石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有时会沿着特定路径流动,导致更大范围的破坏。

在勘查中,可以通过设置挡方墙、挡土墙、排泥沟等隔离措施来改变泥石流的路径,将其导引到安全区域或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等因素来改变泥石流路径。

在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中,需要综合考虑降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因素,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特点,对工程措施进行精确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并合理利用资源,保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勘查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技术,结合现代地质探测和遥感技术,对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和预测分析。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研究摘要】泥石流属于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现象。

泥石流中饱含着大量的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泥石流的发生是很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发生在山区小流域。

由于泥石流具有发生突然、来世凶猛、历时短暂、大范围冲淤、破坏力极强等特点,再加上其常伴随着大量泥沙块石,一旦发生泥石流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本文分析了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措施;某地受区域构造控制, 流域内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峻、相对高差大, 沟谷发育、沟坡坡度大, 是我国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一、地质灾害形成条件1. 地形地貌。

区内山峦重叠, 山峻谷深, 沟壑纵横, 谷道狭窄, 坡陡流急。

重力地貌即受内外营力作用在流域内十分发育的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现象, 由此造成的重力侵蚀堆积随处可见。

2. 岩土体特征。

流域内地层岩性复杂, 从志留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而以志留-三叠系分布较为广泛, 为一套海沉积的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岩地层。

侏罗系到古近系为断陷盆地沉积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地层。

第四系堆积物以冲积、洪积、风积为主, 坡积和崩积物在局部地区集中分布。

3. 地质构造。

该流域在三叠纪由地槽大面积隆升变为陆地, 经过历次构造运动改造及长期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形成了相对复杂的构造- 地貌单元。

自新近纪末至今的新构造运动中, 继续大幅度上升, 同时河流强烈下切, 形成高山峡谷地形, 切割深度在1000m 以上。

二、勘查思路1. 地质灾害调查。

依据《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1 ∶ 50000) , 调查面积2.4× 104km2。

调查工作技术路线是以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为核心, 以遥感解译验证为先导, 以地面调查和灾点测绘为主要手段, 并辅以必要的钻探、物探和山地工程; 采用点、线、面结合, 重点和一般调查结合, 专业调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开展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和气象预警区划, 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要求是: 对县城、村镇、矿山、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等可能构成威胁的坡体及沟谷应逐一调查, 识别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摘要:据目前我国各地频发地质灾害,本文以实例简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时段。

下文将以具体实例来浅谈目前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此次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010年7月19日零时10分左右,重庆市城口县庙坝场镇至县城方向一处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境内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坝体长100余米,坝高18米左右,坝宽50余米,整个坝体约10万立方米,形成近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库容1500~20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堰塞湖上游3000余人和下游8000余人(其中城口县境内4000余人和四川万源境内4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泥石流地质灾害论文2篇

泥石流地质灾害论文2篇

泥石流地质灾害论文2篇第一篇1地质灾害现状综观王千庄峪整个区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当属潜在泥石流的各种存有物。

按照泥石流体生成的主要物质组成划分,本区域范围泥石流属于水石(渣)型。

如果按照泥石流活动产出的环境分类,该区域范围属沟谷型泥石流。

再按照泥石流的成因实行分类,主要以自然和人为因素为主,且以前者为主导。

1.1地形地貌条件本研究区域地势总体险峻,东西地形高差较大;所有沟谷均呈“V”型,可谓沟壑纵横,沟与沟连环相扣。

因为沟谷相间,高差较大,因而单沟流程普遍较短。

研究区属低山区,海拔在1098m~1888m之间。

区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峰位于研究区东南部,海拔1888m,最低点位于丰台镇东辛庄,海拔1098m,相对高差约790m。

从本区域整体水系情况来看,水系大多呈树枝状,并以北方季风性气候为特征,春冬少雨,夏秋多雨,均属季节性沟河。

区域主要沟谷全长1.5km,流域面积约为1.69km2。

本区域总体地貌特征表现为:坡度比大,坡面陡峻;沟谷相连,但沟谷深而狭窄,沟床坡比降为12.5%。

典型的北方黄土地貌为泥石流的活动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

再从流域地貌特征上实行分析,上游地区地势开阔,汇水面积比较集中,构成了泥石流的主要形成区;中部地段坡大沟多,但沟谷普遍深而狭窄,形成了泥石的快速流径流区;下游地段地势总体宽阔平坦,既是泥石流的主要堆积区,也是最终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

根据以往调查统计,发生在不同地区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尤其是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几乎相似坡度绝大多数都在40°以上的阴坡陡峭地段,其他地形地段则很少发生发育泥石流。

由此能够说明,地形条件,准确讲应该是地貌特征,这是形成坡面泥石流的重要主控因素。

再从雨水汇集地貌形态来看,树枝状水系发育的沟域,极其有利于洪水迅速汇集,并迅速搬动和运移松散固体物质,进而引发和形成泥石流。

1.2泥石流主要物源与特征考察本研究区域泥石流的主要物源,绝绝大多数为天然固体物源,固体物源构成主要包括:区域内裸露的石炭系碎屑岩地层,山坡上覆盖的零星黄土,以及堆积在坡下厚度不等的残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舟曲泥石流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论地质工程灾害调查技术及防治措施》,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日期:2014年9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摘要: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暴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动力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剧了灾情的损失和严重程度。

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强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等防治舟曲及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1、泥石流 2、灾害 3、原因 4、防治对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三峡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分布 (5)(一)舟曲县概况 (6)(二)泥石流产生的基本条件 (6)(三)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 (7)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 (8)(一)自然因素 (8)(二)人为因素 (9)三、灾害防治对策 (11)(一)三峡工程的影响 (11)四、舟曲泥石流的综合治理 (13)(一)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3)(二)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措施 (13)六、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与防治 (15)(一)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性 (15)(二)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15)(三)切实做好城市规划 (15)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一、地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世界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国家,遭到泥石流不同程度危害的省市自治区多达23个。

陡峭的沟谷地形、松散丰富的固体物质以及水源动力充沛的综合作用是泥石流形成发育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向山区的迅速扩展,破坏了山地地表结构,加剧了水土流失,是促使滑坡崩塌频起、泥石流活动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泥石流广泛分布于各气候带和各高度带地区,而分布密集地区则集中在中国大地地形转折明显、新构造差异运动幅度大、现代地震剧烈、山体破碎、松散固体物质富集且易形成暴雨的山区地带。

受干旱、暴雨等极端事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2010年雨季,我国安徽、湖北、湖南、甘肃、山西等多省区暴发了山洪泥石流灾害。

山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其中,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尤为严重。

本文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灾害防治的措施,以期为舟曲泥石流灾害及类似灾害事件提供应对措施。

(一)舟曲县概况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土地面积3009km2。

东邻陇南市武都区,北接陇南市宕昌县,西南与本州迭部县、陇南市文县以及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

舟曲县年降水量400~800mm,局地暴雨频繁,降水时空差异大,西南多于东北,山区多于河谷,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50%左右,多以连阴雨、大雨和暴雨的形式出现。

农业人口近12万,占县总人口的80%以上。

随着人口的增加,坡地开垦严重,加之城市扩张,植被破坏强烈。

舟曲是地处西秦岭与岷山山脉交界处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区内大部分山地属于中、高山。

舟曲全县海拔多在2000m以上,山坡坡度也多大于50。

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落差大,海拔为1157~4577m。

褶皱断裂发育,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石灰岩、板岩、碎屑岩、砂岩、页岩,片状节理发育,岩体软硬相间,松脆易风化,地表风化强烈,极易引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是长江上游著名的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二)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和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开山采矿、采石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三、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三)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2010年8月7日遭遇强降暴雨,40min降雨量达97mm。

当日23:40左右,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图3)。

泥石流长约5km,平均宽度300m,平均厚度5m,总体积750万m3,泥石流冲进白龙江,形成回水约3km长的堰塞湖,水位比平时高出3m。

洪水淹没了舟曲县内2/3的区域,被淹区供电全部中断,部分街道一片汪洋,沿河房屋被泥石流冲毁,省道313、210线多处路段交通阻断。

据东方网报道,截至8月13日17:00,灾害遇难人数计1444人,失踪627人。

舟曲县半个县城的范围被夷为平地,剩余的房屋或是底层被淤泥淹没,或是发生倾斜,或被严重损坏,损失惨重。

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现象,它的发生是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极端气候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因素(1)地质、地貌。

舟曲地处秦岭西部的褶皱带,位于陇西板块和川青板块的边缘,地质构造运动异常强烈,更新世和全新世断层发育,震级较大的地震发育,且境内有多个活动断裂带,仅舟曲县城就有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2个断裂带,岩体破碎。

舟曲境内及周围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历史上多发生7级以上地震,如公元前186年、公元1634年、1879年和1960年,地震直接松动斜坡岩土体,破坏岩土体结构和稳定性。

此外,2008年,由于受到5-12!地震的影响,舟曲山体愈加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此外,舟曲地表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为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舟曲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且据调查发现,该地谷坡大于30度的沟谷有50%以上的地区发生泥石流,20度-30度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也有1/3强发生泥石流,地面陡峭的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舟曲县城位于2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当有地表径流时土壤侵蚀速率大,极易发生滑坡、崩塌和坍塌,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3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据调查统计,全县滑坡、泥石流隐患点134处,仅两河口至县城12km 的路段两侧就有13处灾害性滑坡和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方圆不到2km的舟曲县城就受到10余个规模巨大的滑坡和4个高频率泥石流沟的直接威胁。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即是其中的2条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发生泥石流的结果。

(2)极端暴雨和干旱8月7日20:00到8日5:0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现分布极不均匀的降雨天气。

舟曲县城东南部10km的东山镇出现最大降雨量96mm,而西北方向上游的迭部县代古寺为93mm,此次暴雨估计是自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第4次(至2008年11月止仅发生过3次),属于特大暴雨。

研究表明,舟曲县境内的大小滑坡泥石流均有暴雨诱发,暴发突然,此类暴雨性泥石流危害极大。

此外,舟曲县自2010年5月开始出现气象干旱现象,7月期间一度出现重度干旱,7月下旬,虽然降水有所增加,但仍维持中度气象干旱。

干旱导致土质疏松,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有较大降水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次降雨局地性强、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引发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之一。

(二)人为因素1毁林开荒严重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但耕地中平地仅有100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

近40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全县总播种面积从7086、32 hm2人为因素,县内各乡40#以下的坡地已被大部分开垦。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当地森林砍伐严重,白龙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4、7万hm2,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木材储量每年以10万m3的速度减少。

1952到1990年,全县累计采伐森林12、65万hm2,森林覆盖率从1950年之前的67%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

林木的大量破坏使得地表裸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2城市规划失误舟曲县城沿河而建,而城区人口从1996年的2、14万增加到2010年的4万多,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建设拥挤,白龙江变得愈加狭窄,沟道通洪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舟曲县城恰恰位于狭窄山区峡谷的底部。

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也进一步破坏了县城北面山坡的稳定性,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重力侵蚀,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洪水暴发时挟带的石块或巨石也很容易堵塞狭窄的河道,形成自然坝和堰塞湖。

城区两岸大型的多层建筑阻挡水流会使堰塞湖的水位升得很高,形成很长的回水区,加剧了灾害的程度。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正是位于县城北面的罗家峪沟、三眼峪沟形成的泥石流,堵塞了白龙江,形成了高水位,淹没了舟曲县城。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加及舟曲狭窄的地形所限,在发育的滑坡体上也大多有村民居住,滑坡体剪切面滑动力增大,增加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为泥石流的形成进一步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