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地质演化研究

合集下载

宁夏贺兰石赋存特征及矿物成分分析

宁夏贺兰石赋存特征及矿物成分分析

3 矿 石 成分 分 析
3 1 矿石矿 物成 分 .
贺 兰石矿 层赋存 层 位 , 兰 石 矿层 一 般 产 出 于 中 间 贺 层位 ( 在两 层 板 岩 中产 出于 下 部 层 位 ) 的砂 质 泥 质 板岩 ; 部 为 紫 红 色 、 红 色 中厚一 厚 层 状 石 英 砂 上 粉
分析贺兰石的赋存特征和矿物成分特征 , 结论认为( ) 兰石含矿岩性段赋存 于青白 口系黄旗 口组第一岩段 下部 , 1贺
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 , 层位稳 定连续 , 向大致 呈南北向 , 走 顺走 向延伸长度约 1 m. 矿层的厚度 8— 3m;2 矿 4k 含 2 ( ) 石主要 成分为粘土质矿物、 绢云母和 绿泥石 , 矿石的化 学成分 主要 为 SO 、 IO 、 eO 、 2 ( ) i2 A2 3 F2 3 K O; 3 矿石吸 水率均低 于1 , % 矿石摩氏硬度为 2— 矿石体重平均 为 28 /m , 4, .9g c 矿石抗压强度为 5 .7MP , 8 1 a 抗拉强度 7 1M a 抗剪强 . P , 度 1 .6MP ;4 研 究区贺兰石 开采 前景广阔 , 9 1 a ( ) 具有较 大的工业价值 . 2 参 .
厅 的大 幅竖 屏 、 夏 政府 赠 香 港 回归 礼 品 《 归 》 宁 牧 、 宁夏政 府赠 澳 门 回归 礼 品《 九羊 启 泰 凤归 图》 , 等 均
为 贺 兰石工 艺制 品. 年 来 贺 兰石 工 艺 制 品 已成 为 多 宁夏 对外 交 流 的一 张 靓 丽 名 片 , 展 示 宁 夏 、 传 在 宣
宁夏、 促进 宁夏 经济发 展等 方 面起到 了重 要作用 .
贺兰石 为 浅 变 质 作 用 形 成 , 石 石 质 致 密 坚 矿

浅析宁夏贺兰山东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浅析宁夏贺兰山东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2 矿 山环境治 理措 施
治理 措 施可 分 为工程 措施 和生 态恢 复措 施 。工 程措 施 主要是 对不 稳定 边坡 、 陡坎 的削 坡修 理整 治 、 坑 的填 埋 挖损 整 平 、 占破 坏土 地 的平整 措施 ; 压 生态恢 复 治理措 施 包括 生 态 防护 林工 程 、 地绿 化等 措施 。 土 工程 措施 和 生态恢 复 治理
对采 矿坑 道 不稳 定边坡 、 陡坎 进行 削坡 治 理 , 即对开 采 挖 损 坑 坑壁 陡立 坡 度 在 7。 左 右 的 坑 道 ,采 用 阶梯 型 削 0 坡 , 整后 的边坡 必 须 能够 满 足边 坡 稳 定要 求 , 除崩 塌 、 修 消 滑 坡 等灾害 隐患 。 将废 料 、 土堆 回填至 矿坑 , 进行 覆 土 , 弃 并 对压 占 、 坏 破 的土地 进行 平整 , 进行 覆土 以达 到植 树种 草要 求 。
破 碎 和裸 露 的地貌 使本 就环 境脆 弱 、植被 稀 少 的戈壁 荒漠 沙化 加剧 , 春 季节 , 风扬 沙 弥漫 , 向城 市 , 重影 冬 大 飘 严
响银川 市 的空 气质 量 。
13 水 土流 失 .
22 生态 治理 措施 _
期以来实行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大规模超强度砂石资源
开采 , 周 围 自 生态 环境 遭 到不 同程 度破 坏 。 使 然
11 破坏 土 地资 源 .
采 矿 活动 占用 了大 量可 作为 耕地 和建 设用 地 的 土地 资 源 , 响 地貌 景 观 , 影 闲置 了大量 的土地 资源 ; 在破 坏 和 压 占 了土地 资源 的同时 , 坏 和影 响 了该 区地貌 景观 , 破 不宜 农用 和建设 使 用 。 多年 来 采 区砂 石堆 高 度达 3~ I 挖 点 较 多 , 空 51, T采 采 区 面积 大 , 砂 坑遍 地 , 坑 深度 达 5 2 I 土 弃 砂 量 采 砂 ~ 01, T弃 达 150 t 多 的是 矿坑 边 缘 上 堆 积着 弃 砂 , 砂 堆 顶 0 万 , 更 从 至坑底 高 达 6 5m, ~1 地貌 破碎 , 被 几乎 全无 。 植

18659173_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中

18659173_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中
MaJH andHeDF2019MesoCenozoictectoniceventsintheHelanshanTectonicBeltanditsadjacentareas:Constraints from unconformityandfissiontrackdataActaPetrologicaSinica,35(4):1121-1142,doi:1018654/10000569/20190410
10000569/2019/035(04)1121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doi:1018654/100005面和裂变径迹的约束
马静辉1 何登发1,2 MAJingHui1andHEDengFa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2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1SchoolofEnergy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2KeyLaboratoryofMarineReservoirEvolutionandHydrocarbonEnrichmentMechanism,MinistryofEducation,Beijing100083,China 20181101收稿,20190222改回
摘 要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了解这一重 要陆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不整合面分析法和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探讨了贺兰山构造带及邻 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该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由底到顶识别出 6个不 同类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分别是:(1)T23/P平行不整合面;(2)J/AnJ角度不整合面微角度不整合面;(3)K1/AnK1 高角度 不整合面;(4)E3q/AnE3;(5)N1/AnN1;(6)Q/AnQ。在 T3d3、J2y和 K1 变形前锋,可见与逆冲褶皱造山带相关的同构造沉 积生长地层,其在形态上表现为超覆、削截,在黄草滩等地局部与倒转背斜相伴生。这些不整合和生长地层是构造活动的直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史演化特征探讨摘要: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贺兰山小区。

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辛集组、朱砂洞组、陶思沟组、胡鲁斯台组、阿不切亥组、马家沟组、米钵山组构成。

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位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为陆表海沉积,其地史演化由陆源碎屑海岸—浅海陆棚—台地边缘浅滩—台地潮坪相—陆棚内缘斜坡相组成。

整个寒武纪时期基本以滨海-浅海为主,奥陶纪期间地壳缓慢下降,海侵逐渐扩大,奥陶纪中叶达到高潮形成次深海。

奥陶纪晚期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隆起,海水退去结束了陆表海沉积,贺兰山地区进入风化剥蚀阶段。

关键词:寒武-奥陶纪沉积相沉积环境演化贺兰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贺兰山地区频临华北陆表海西缘,与华北腹地一样,发育一套由陆源碎屑海岸—浅海陆棚—台地边缘浅滩—台地潮坪相—陆棚内缘斜坡相组成的陆表海沉积。

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由辛集组、朱砂洞组、陶思沟组、胡鲁斯台组、阿不切亥组、马家沟组、米钵山组构成,各时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反映了当时的构造古地理环境,其垂向叠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地史演化特征。

1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1.1 辛集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辛集组属滨海浅滩相沉积。

辛集期(沧浪铺晚期),海水沿华北陆块南缘进入贺兰山地区,直抵贺兰山中段苏峪口一带,沉积了一套滨海碎屑岩。

从初期的冲刷海岸沉积开始,进而出现滨海浅滩高能环境下的砾-砂质鳞块岩、磷质砂岩、白云质砂岩等沉积,反映了一个海侵沉积序列。

1.2 朱砂洞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朱砂洞组属碳酸岩盐潮坪相沉积。

朱砂洞期(龙王庙期),海水继辛集期侵入贺兰山中段后,海侵范围有所扩大,由辛集期的浑水海岸变为清水潮坪,随着环境趋向稳定和气候炎热干燥,形成了一套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岩石组合特征表明,朱砂洞期气候热燥,蒸发量较大,沉积环境为海水不畅的半封闭海或局限海,除含叠层石外,其它生物很少。

1.3 陶思沟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陶思沟组属滨海浅滩相沉积。

贺兰山大战场印支期埃达克型花岗岩及地质意义(黄喜峰,钱壮志,白生明等,《新疆地质》2010.3)

贺兰山大战场印支期埃达克型花岗岩及地质意义(黄喜峰,钱壮志,白生明等,《新疆地质》2010.3)

项目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2003CB214600)及1∶25银川幅区域地质大调查(J48C002003)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9-12-23;修订日期:2010-04-09;作者E-mail:huangyan@贺兰山大战场印支期埃达克型花岗岩及地质意义黄喜峰1,钱壮志1,白生明2,吴文奎1,陆彦俊2,王成2(1.长安大学资源学院,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动力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2.宁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宁夏 银川 750021)摘 要:大战场花岗岩岩体位于贺兰山中南段,属钙碱性系列,具岛弧花岗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富Na 2O 、贫K 2O 、Na 2O/K 2O 比值为0.73~1.41,SiO 2含量大于56%,Al 2O 3含量为15.32%~17.23%,多数大于15%,MgO 含量均小于3%,低Y 和Yb,Sr 的含量高,Sr/Y 25.98~97.15,大于20~40.稀土元素含量较低,为47.58×10-6~70.29×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呈弱的Eu 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相对亏损.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大战场花岗岩类似于C 型埃达克质岩石,岩浆产生于增厚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表明该花岗岩类可能属埃达克质岩.该套埃达克岩的厘定,对研究贺兰山构造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具重要意义. 关键词:贺兰山;埃达克质岩;大战场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埃达克质岩是一种新型火成岩[1-5],埃达克岩是一类岛弧型岩浆岩,主要形成于板块俯冲、玄武质岩浆的底侵和下地壳拆沉等环境[6-11],C 型埃达克岩大多是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4-5,11,22].研究埃达克质岩对探讨弧下岩浆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大陆地壳的生长与演化及一些造山带的古构造演化等具重要意义.国内一些学者对埃达克质岩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模式和实验岩石学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12-17].据有关资料表明,埃达克质岩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是:高铝(Al 2O 3≥15%)、 富钠(NA 2O/K 2O>1),MgO<3%;高Sr(大多数Sr>400×10-6),与正常的岛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相比,低重稀土元素和Y(Y ≤18×10-6,Yb ≤1.9×10-6),高Sr(大多数>400×10-6),亏损Y 和HREE(Y<18×10-6, Yb<1.9×10-6),Sr/Y 比值很高(Sr/Y>20~40);高场强元素亏损,Eu 一般呈正异常;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榍石及磁铁矿等[2-3,18].大战场花岗岩体出露于贺兰山南段科学山一带,具C 型埃达克岩特征,它的发现,对贺兰构造带在印支期构造格局、壳幔相互作用、矿床成因及与周边造山带演化的深入研究具重要 意义.1 地质背景和岩体地质大战场花岗岩体位于贺兰山南段科学山一带,处于华北克拉通与祁连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构造位置特殊而复杂[18-19].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呈NEE 向展布,长约1.8 km,宽0.1~0.28 km,面积0.42 km 2.岩体侵入于中奥陶世米钵山组板岩、白云质灰岩中,接触面舒缓波状,局部呈港湾状,接触面一般外倾(向南倾斜),倾角陡,约50°~70°,局部内倾,倾角80°,近于直立.岩体北部可见侏罗纪延安组不整合于其上,也见二者呈断层接触的现象.岩体南侧NW 向、NE 向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云煌岩等岩脉极为发育,脉岩受卫宁北山纬向构造带的扭裂面控制,呈岩墙状,多数呈NW 向、少数呈NE 向展布(图1).2 岩相学特征大战场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副矿物以锆石、磷灰石为主,次为重晶石、榍石、金红石、白钨矿、方铅矿、自然铅、赤铁矿等,锆石、磷灰石占绝对优势.锆石以玫瑰色为主,少数呈桔黄-浅黄色,为正方双锥柱状体.岩体中心部位324 新 疆 地 质晶粒相对较大,向岩体边缘晶粒相对变小.岩相学特征表明,组成该岩体的各类岩石以中粒为主.由反条纹长石组成的似斑状结构发生在各类岩石中,斑晶大小5 mm ×10 mm~ 1 mm ×20 mm,碱性长石除花岗闪长岩外,均以微斜长石、钠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含量少,一般小于10%,呈灰白-浅灰色.3 地球化学特征据采自岩体不同部位7个样品全分析结果(表1),SiO 2含量大于66%,Al 2O 3含量大于15%.里特曼指数(δ)为1.27~3.39,平均为2.73,富钠(N a 2O >K 2O ,K /N 为0.71~1.37(除1件样品大于1表1 大战场花岗岩体主量元素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major element of dazhanchang intrusions 单位:%岩石名称 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样品编号DZ-02-06 DZ5-1-01DZ-3-01 DZ-07-01 DZ-1-03 DZ04-1-02 DZ06 SiO 2 69.76 66.56 67.14 66.44 68.99 68.00 67.24 TiO 2 0.23 0.30 0.30 0.15 0.23 0.20 0.24 Al 2O 3 15.32 16.26 15.71 17.23 15.38 16.38 17.02 Fe 2O 3 0.62 0.80 0.44 0.23 0.33 0.13 0.90 FeO 1.11 1.71 1.63 1.84 1.09 1.70 1.01 MnO 0.05 0.07 0.07 0.06 0.05 0.06 0.08 MgO 0.72 1.04 1.00 0.57 0.59 0.81 0.50 CaO 1.38 3.01 2.86 2.21 2.03 1.84 2.46 Na 2O 4.48 4.48 4.64 5.12 4.48 5.00 2.34 K 2O 4.10 3.20 3.70 3.80 4.30 4.00 3.20 P 2O 5 0.09 0.17 0.12 0.17 0.09 0.09 0.11 H 2O +2.10 2.30 2.26 2.18 2.04 1.523.86 CO 2 0.28 0.26 0.39 0.39 0.54 0.24 1.19 SO 3 0.03 0.03 0.02 0.02 0.03 0.02 0.02 Q 23.73 25.17 17.48 15.32 20.91 17.3 35.39 Or 24.49 18.93 22.27 22.82 25.61 23.94 18.93 Ab 37.76 37.76 39.33 43.53 37.76 42.48 19.93 An6.12 14.19 13.35 10.12 9.46 8.35 11.41 δ 2.75 2.50 2.88 3.39 2.97 3.24 1.27 A·R 3.11 2.33 2.63 2.70 3.03 2.95 1.79 FL 86.14 71.84 74.46 80.14 81.22 83.03 69.25 SI 6.53 9.26 8.76 4.93 5.47 6.96 6.29 DI85.98 81.8679.08 81.67 84.28 83.72 74.25 K/N 0.92 0.71 0.8 0.74 0.96 0.8 1.37 KN/A 0.77 0.66 0.75 0.73 0.78 0.77 0.43 A/NKC 1.0610.931.040.971.031.44注:Q 为石英;Or 为钾长石;Ab 为钠长石;An 为钙长石;δ为里特曼指数;FL 为长英质指数;SI 为固结指数;A.R 为碱度率;D.I 为分异指数;K/N=K 2O/Na 2O;KN/A=(Na 2O+K 2O)/Al 2O 3(分子比),A/NKC=Al 2O 3/(Na 2O+K 2O+ CaO )(分子比)外,其余均小于1),与岩石中钾长石和黑云母含量较低相一致.碱度率为1.79~3.11, A/NKC 为0.93~1.44,均显示岩石主要属钙性-钙碱性岩系.KN/A 为0.43~0.78,属过铝-次铝岩石类型.MgO 含量均小于3%,Mg#为32~39,基本接近40.长英质指数为69.25~86.14,分异指数为74.25~85.98,固结指数为4.93~9.26,反映岩石化学成分总体为中酸性,岩浆分异较强.在K 2O-SiO 2图解上7个样品均落入高钾英安岩、流纹岩系列(图2).在R 1-R 2图解中均落入花岗岩区及闪长岩区,与镜下观测结果相符(图3).微量元素特征上,Sr 含量高(除两件样品较低外,其它样品含量均大于376×10-6,最高达461×10-6),低Y(<18×10-6)和Yb(<1.9×10-6),Sr/Y 比值为25.98~97.15,大于20~40.上述成分特点与C 型埃达克质岩相同,在Sr/Y-Y 图解上主要落入埃达克质岩区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显示,LREE 富集,HREE 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低,为47.58×10-6~70.29×10-6,具明显低HREE 含量特征,δEu=1.04~1.41,总体呈弱Eu 正异常(图4).在示Nb 明显负异常和Sr 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相对亏损(图5).大战场花岗闪长岩中获得2件全岩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分析结果为δ18O V -S M O W =12.2‰、 δ18O V-SMOW =10.2‰,数值较接近,变化范围小,平均值为11.2‰,大于10.0‰,说明大战场花岗闪长岩属高δ18O 花岗岩类,氧同位素来自于地壳.从上述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贺兰山大战场地区花岗岩类基本符合C 型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岛弧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具有高场强元素Nb 的亏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表明其形成于一个岛弧构造环境,可能是地壳加厚型C 型adakite 花岗岩类[4-5].326新疆地质4 讨论埃达克质岩的提出已引起广泛关注,Defant认为埃达克质岩不可能由基性岩浆分离结晶、地壳岩石熔融、分离结晶和混染(AFC)岩浆混合及地幔楔(受俯冲板片的流体交代过)熔融形成,只是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结果[4,12,20-23].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增厚(大于40 km)的下地壳环境中,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也可形成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的岩石,埃达克岩的形成要求源岩必须是基性的、含水、残留相有石榴石存在[22-27].因此,只要有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俯冲板片和下地壳的熔融都可形成埃达表2大战场岩体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分析Table 2 Analyses of REE and Rare-earth Element of Dazhanchang Intrusions单位:×10-6样号DZ-02-06 DZ5-1-01 DZ-3-01 DZ-07-01 DZ-1-03 DZ04-1-02 DZ06La 13.41 9.79 8.74 9.66 13.28 12.80 8.80 Ce 24.17 18.52 17.85 21.09 25.45 24.55 16.36 Pr 2.98 2.19 2.20 2.87 3.11 3.18 2.08 Nd 10.486.98.0510.4811.3311.437.40Sm 2.07 1.41 1.83 2.17 2.19 2.42 1.63 Eu 0.10 0.53 0.87 1.09 1.12 0.95 0.80 Gd 2.77 1.73 2.12 2.56 3.01 1.97 1.91 Tb 0.41 0.28 0.36 0.48 0.43 0.41 0.40 Dy 2.19 1.56 1.76 2.55 2.49 1.91 1.88 Ho 0.27 0.26 0.30 0.52 0.42 0.26 0.26 Er 0.73 0.86 0.93 1.49 1.16 0.94 0.84 Tm 0.07 0.08 0.08 0.21 0.14 0.10 0.09 Yb 0.47 0.48 0.48 1.25 0.62 0.63 0.53 Lu 0.07 0.08 0.07 0.18 0.08 0.10 0.08 Y 4.09 3.25 4.35 13.10 5.48 4.99 4.54 ∑REE 65.16 47.91 49.98 69.64 70.29 66.63 47.58 δEu 1.27 1.04 1.35 1.41 1.33 1.28 1.37 (Gd/Yb)N0.47 0.29 0.36 0.17 0.39 0.25 0.29 (La/Yb)N 1.92 1.38 1.23 0.52 1.46 1.38 1.11 (La/Sm)N 4.08 4.37 3.01 2.80 3.83 3.34 3.39 ∑LREE 54.10 39.33 39.53 47.35 56.47 55.32 37.06∑LREE/∑HREE 4.89 4.90 3.78 2.12 4.08 4.89 3.52 Li 25.37 40.88 24.09 12.51 24.62 5.04 19.67 Be 2.23 0.80 2.96 0.66 1.920 6.61 2.20 Sc 3.60 2.880 20.52 22.53 11.44 5.41 8.08 V 31.92 24.08 41.75 40.21 76.51 26.62 25.95 Cr 62.46 565.70 211.20 23.24 221.90 30.99 13.77 Mn 386.70 447.10 477.90 375.10 454.10 318.30 300.50 Co 10.69 6.39 10.72 32.81 14.88 4.65 4.55 Ni 62.64 25.90 53.32 88.42 61.77 14.21 10.65 Cu 38.55 113.6 505.5 12.87 34.89 179.90 14.51 Zn 307.20 79.04 113.60 29.97 41.54 695.00 61.59 Ga 116.80 42.80 92.09 17.68 79.63 97.64 85.49 Rb 72.25 73.66 37.63 44.14 64.53 250.20 41.80 Sr 399.40 84.46 383.00 461.10 384.50 44.43 376.60 Zr 92.80 42.57 95.75 48.90 81.39 125.70 107.30 Nb 5.18 2.05 5.57 3.90 5.84 6.87 6.46 Cd 1.09 0.57 2.51 0.19 0.28 0.89 0.54 Cs 2.28 2.22 1.850 4.41 3.43 11.70 1.41 Ba 1766.00 660.10 1318.00 230.40 1125.00 1377.00 1199.00 Hf 2.34 1.15 2.30 1.44 2.1 3.37 2.90 Ta 0.29 0.18 0.31 0.33 0.39 0.49 0.37 Pb 52.98 42.55 53.01 46.60 27.82 577.90 53.87 Th 2.83 2.60 3.31 3.60 3.28 2.81 2.56 U 0.96 1.09 1.32 1.21 1.58 3.35 1.23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由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动力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采用美国热电X-7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仪测试(其灵敏度:Be>7×109 cps/μg/mL;In>60×109 cps/µg/mL;U>60×109 cps/µg/mL).克质岩.大战场花岗岩岩体位于贺兰山中南段,属钙碱性系列,具岛弧花岗岩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下地壳熔融形成的C型埃达克质岩相似,表明这些印支期花岗岩类可能属埃达克质岩.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的Mg#平均值为51,最高可达68,其大小可反映基性岩熔融产物是否受地幔物质混染[20].大战场地区埃达克花岗岩类的Mg# 33~39,与典型岛弧钙碱性中酸性火成岩Mg#(平均36)接近.与俯冲有关的板片熔体易被地幔橄榄岩交代,其形成的埃达克岩呈低Si、高Mg#,由玄武质下地壳直接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岩呈高Si ,低Mg#.大战场地区的埃达克岩高Si ,低Mg# ,说明其直接源于下地壳.目前,在中国报道的大部分埃达克质岩石是板内环境下,增厚的下地壳底侵的基性岩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如C型埃达克质岩石或Ⅱ型埃达克质岩[13-16].该类岩石是否属埃达克质岩石有不同意见[28],本文论述的贺兰大战场埃达克质岩石属真正的埃达克质岩,是下地壳基性岩石直接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4.1时代讨论20世纪70年代认为,该岩体侵入寒武纪地层中,引起透闪石化等接触变质作用,被确定为加里东期花岗岩X.后来研究认为该岩体侵入侏罗系,形成角岩化,故改为燕山期花岗岩Y.笔者通过对岩体周边不同时代围岩的观察发现:①进一步肯定该花岗岩侵入奥陶系米钵山组并发生接触变质现象;②在科学沟内,大战场花岗岩体以西发现中侏罗统直罗组底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于米钵山组砾屑灰岩之上.在底部砾岩中可见有花岗岩砾石,属半棱角状,砾径2~8 cm,砾石最大者达60 cm×20 cm,颜色呈暗紫红色,较大战场花岗岩颜色更深.此外,还见有小块呈角度不整合于花岗岩体之上的直罗组部砾岩、砂岩和泥质岩,其中砂岩大部分由长石、石英砂屑组成,花岗岩与砂岩属冷接触.③花岗岩体西北边缘地带,在花岗岩体与直罗组间,除发育NE向断裂破碎带和穿插矿化石英脉外,某些地段尚可见到岩体与直罗组间的侵入接触关系,表现为直罗组凝灰岩受到强烈蚀变.本次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大战场岩体中获得一组锆石TIMS法U-Pb等时线年龄为(1718±28) Ma和下交点X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200000巴伦别立幅区域地质图说明书.1978Y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50000土井子幅区域地质图说明书.1993 年龄(223.6±26) Ma,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接触关系,大战场花岗岩体应属印支期(晚三叠世).4.2构造环境产在大陆背景的埃达克质岩石,地壳增厚作用是其产生的关键,并不要求其源岩是否为底侵成因的玄武质岩石.许多学者认为,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即 C 型埃达克岩)常常发生在造山作用的后碰撞阶段.该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地幔部分因密度大而发生拆沉作用,构造体制从碰撞期挤压转变为后碰撞期拉张,此时热的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因减压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地幔岩浆上升到壳幔界面附近和下地壳中,发生底侵作用.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地壳增厚,改变地壳的热状态,使地热梯度增大,底侵玄武质岩石由于高热状态和地热梯度的增加,在地壳增厚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C型埃达克岩岩浆.因此,地壳增厚的火山弧或火山弧晚期是形成C 型埃达克岩的主要构造环境.自印支造山旋回开始,古太平洋开始俯冲、消减,引起欧亚大陆板块与库拉-太平洋板块(古太平洋板块)间发生强烈相互作用,其影响深入板内,使亚洲大陆东部受到大面积、大规模改造,波及范围达到贺兰山-龙门山NS向构造带以东[9-11].中新生代,中国西部构造演化和盆地发育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三叠纪晚期—晚侏罗世早期,伴随古特提斯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构造作用的远程效应使昆仑-秦岭海槽褶皱隆升,导致昆仑-秦岭以北大陆出现了内陆盆地,对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华北陆块构造和沉积演化有重要影响.中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是全面碰撞、隆升造山时期.秦岭微板块向北俯冲碰撞,中三叠世中秦岭裂陷海盆闭合成陆[17],结束了海相演化历史,由此进入陆内造山期.同时,沿秦岭微板块南北边缘广泛发育印支期碰撞型花岗岩(234 Ma)[43],这些花岗岩具埃达克岩性质,表明印支期发生了可能与碰撞有关的地壳增厚事件[42],成为秦岭造山带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的标志.因此,秦岭造山带在华北板块大陆碰撞期,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碰撞型花岗岩类,岩石圈拆沉作用是秦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类岩浆产生的主要动力学背景[43].北祁连山地区在泥盆—三叠系是一套稳定型的克拉通盆地沉积,环境从海陆交互相到陆相,羌塘板块碰撞只影响东昆仑及南祁连山的宗吾农-青海南山构造带,北祁连山是否造山还存有疑义[39].三叠世晚期,贺兰山地区存在前渊坳陷、伸展构造环境等观点,需进一步研究晚三叠世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原型盆地构造属性和结构关系 [29-36].对于晚三叠世贺兰山盆地,328新疆地质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个独立的沉积盆地,通过对三叠统延长组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盆地南部构造属性为压陷环境,反映晚三叠世为挤压型盆地[37-38].综上所述,晚三叠世研究区北缘为阴山古隆起,西南缘及南缘为祁连山-秦岭隆起,东侧为鄂尔多斯盆地本部.晚三叠世贺兰山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盆地,两盆地间为晚三叠世银川古隆起.在NS向挤压作用下,贺兰山陆内裂谷闭合造山,在阿拉善向东滑出推挤配合下,使鄂尔多斯西缘处于挤压环境,形成挤压型挠曲盆地,在冲断前缘形成多期次鄂尔多斯前陆盆地[39-40].大战场岩体的常量元素,在w(TFeO/w(TFe)+w(MgO))/%-w(SiO2)二元图解中,所有数据均落入造山构造环境中.大战场酸性岩体微量元素组合的Rb-(Y+Nb)样品都落在火山岛弧并靠近同碰撞区域内(图6)X.大战场花岗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具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特征,微量元素分布的另一特点是,Ta- Nb-Ce-Hf段Hf相对亏损,上述特征与同碰撞花岗岩的分布型式相似.因此,大战场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研究区花岗岩的形成不是板块俯冲模式或洋内岛弧增生所能解释的,最可能的动力学机制是与特提斯域造山后挤压伸展作用有直接关系.5 结论(1) 大战场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为C型埃达X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200000巴伦别立幅区域地质图说明书.1978 克花岗岩.锆石TIMS法U-Pb等时线年龄为(223.6±26)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接触关系等,厘定大战场花岗岩体侵入时期为晚三叠世.(2) 岩体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体具火山岛弧与同碰撞性质,综合分析大战场花岗岩体是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参 考 文 献[1]Defant M J,Drummond M S.Derivation of some modern arc magmasby melting of young subduction lithosphere[J].Nature,1990,47:662-665.[2]Peacock S M, Rusher T, Thompson A B. Partial melting ofsubductingoceanic crust[J]. Earth Planet Science Letter,1994,121:224-227.[3]Gutscher M A, Maury R, Eissen J P, et al. Can slab melting becausedby flat subduction[J].Geology,2000,28:535-538.[4]Beate B, Monzier M, Spikings R, et al. Mio -Plioceneadakitegeneration related to flat subduction in southern Ecuador:theQuimsacocha volcanic center [J]. Earth Planet Science Letter,2001, 192:561-570.[5]Atherton M P, Petord N. Generation of sodium-rich magmasfromnewly underplated basaltic crust [J]. Nature, 1993,362:144-146. [6]Defant M J,Drummond M S.Mount st Helens:Potential example of thepartial melting of the subducted lithosphere in a volcanic arc[J].Geology,1993,21:547-550.[7]Drummond M S,Defant M J.A model for tronghjemite-tonalite dacitegenesis and crustal growth via slab melting:Archean to modern comparisons[J].J.Geophys.Res,1990,95(B13)21503-21521.[8]Kay R W,Kay S W.Delamination and delamination magmatism[J]. Tectonophysics,1993,19:177-189.[9]Kay S M,Ramos V A,Marquez M.Evidence in Cerro Pampa volcanicrocks for slap-melting prior to ridge-trench collision in southern southAmerical[J].Joural of Geology,1993,101:703-714.[10]王焰,张旗,钱青.埃达克岩(ada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2000,35(2):251-256.[11]张旗,钱青,王二七,等.燕山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J].地质科学,2001,36(2):248-255.[12]Muir R G, Weaver S D, Bradshaw J D, et al. Geochemistry of theCretaceous Separation Point batholiths, New Zealand: granitoidmagmas formed by melting of mafic lithosphere[J]. Geol Soc,1995, 152:689-701.[13]Xu J F, Shinjo R, Defant M J, et al. Origin of Mesozoic adakiticintrusive rocks in the Ningzhen area of east China: partial melting ofdelaminat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J]. Geology,2002,30:1111-1114. [14]Gao S, Rudnick R L, Yuan H L, et al. Recycling lower continental crust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Nature, 2004,432: 892-897.[15]Wang Q, Xu J F, Jian P, et al. Petrogenesis of adakitic porphyries in an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Dexing, South China:implications for thegenesis of porphyry copper mineralization[J]. Petrol, 2006,47:119-144.[16]薛怀民,董树文,简平.大别山造山带前陆阳新二长质侵入岩的矿物化学、地球化学与锆石SHRIMP定年[J].中国科学D辑,2006,36(2):133-142.[17]Martin H.Adakitic magmas:modern analogues of Archaean granitoids[J]. Lithos,1999,46:411-429.[18]霍福臣.宁夏地质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9]宁夏地质矿产局.宁夏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20]孟庆任,渠洪杰,胡健民.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纪深水沉积[J].中国科学(D 辑),2007,37(增刊):209-223.[21]张旗,王焰,刘伟,等.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2,21(7):431-435.[22]王强,许继锋,赵振华.一种新的火成岩—埃达克岩的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01-208.[23]钱青.ada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20(39):297-306.[24]Stern C R,Kilian R.Role of the subducted slab,mantle wedge and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generation of adakites from the Andean AustralV olcanic Zone[J].Contrib Mineral Petrol,1996,123:263-281.[25]Atherton M P,Petford N.Generation of sodium-rich magmas fromnewly underplated basaltic crust[J].Nature,1993,362:144-146.[26]Petford N,Atherton M.Na-rich partial melts from newly under platedbasaltic crust:Cordillera Blanca Batholith[J].Peru.J.Pertol,1996,37:1491-1521.oceanic crust[J].Earth Planet Lett.1994,121:227-244.[28]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埃达克岩的概念、识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A].肖庆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C].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72-191.[29]孙国凡,刘景平,刘克琪,等.华北中生代大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6(3):280-286.[30]甘克文.论掩冲带的成因机制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变动带的油气前景[A].杨俊杰,赵重远,刘和甫,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30.[31]贾承造,何登发,雷振宇,等.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2]汪泽成,刘和甫,能保贤,等.从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山祸合关系田[J] .地球科学,2001,26(l):33-39.[33]孙雄才.中国中西部中一新生代前陆类盆地及其含油气性[A].油气盆地研究新进展[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73-95.[34]张进.陕甘宁地区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及演化特征研究[J].2002.中国地展局地质研究所.[35]张进,马宗晋,任文军,等.宁夏中南部古生代弧形构造[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1):29-37.地质学报,2005.79(6):737-747.[37]汤锡元,郭忠铭,陈荷立,等.陕甘宁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及油气勘探[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38]苏春乾,杨兴科,刘继庆,等.从贺兰山区的三叠一侏罗系论国内前陆盆地的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4):318-326.[39]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等.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J].石油学报,2001,22(5):1-5.??[40]张义楷.鄂尔多斯西缘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聚集[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7.[41]卢欣祥,尉向东,肖庆辉,等.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1999,5(2):372-377.[42]金维浚,张旗,何登发,等.西秦岭埃达克岩的SHRIMP 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5,21(3):959-966.[43]张宏飞,肖龙,张利,等.扬子陆块西北缘碧口块体印支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Pb-Sr-Nd 同位素组成:限制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J].中国科学D 辑,2007,37(4):460-470.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SIGNIFICANCE OF INDO-CHINESE EPOCHIN HELAN MOUNTAINHUANG Xi-feng1,QIAN Zhuang-zhi1,BAI Sheng-ming2,WU Wen-kui1,LU Yan-jun2,WANG Cheng2(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nxi,710054,China;2.Ningxia NationalityAutonomous Region Geolog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General Station,Yinchuan ,Ninxia,750021,China) Abstrect:The granite body of Dazhanchang is located at the middle south section of Helan Mountain,belonging to calc-alkaline series and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land-arc granite. Analyses of rock 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 rock is rich in Na2O(2.34%~5.00%)and poor in K2O(3.20%~4.30%)and that the value of Na2O/K2O is from 0.73 to 1.41, the content of SiO2 is larger than 56%, the content of Al2O3 vary between 15.32 and 17.23and most are larger than 15%, and the content of MgO is lower than 3%(0.5%~1.04%),with low content of Y (from 3.25×10-6 to 13.10×10-6 lower than 18×10-6) and Yb(from 0.47×10-6 to 1.25×10-6 lower than 1.9×10-6),with high content of Sr larger than 376×10-6 except two samples. The value of Sr/Y is between 25.98 and 97.15 larger than 20-40 and the conte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s relatively lower and is from 47.58×10-6 to 70.29×10-6 showing weak fractionation, without Eu anomaly or having weak positive Eu anomaly. Rb, Ba, Th and Sr of the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re enrichment relatively and Nb,Ta and Hf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are relatively depleted.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geochemistry of Dazhanchang granity is similar to C type adakitic rocks. Magmas were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crust material, which shows that the granitoid at Indo-Chinese epoch may belong to adakitic rocks. The definition of the series of adakitic rock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e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esozoic Era in the structural belt of Helan mountain. Key words:Helan Mountain;Adakitic rock;Dazhanchang granite body;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Geological significance。

19431110_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9431110_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211)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庞岚尹,女,1995年生,博士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panglanyin@gig.ac.cn
通讯作者:赵太平,男,1963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tpzhao@gig.ac.cn
10000569/2019/035(08)23446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doi:1018654/10000569/20190804
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 构造意义
庞岚尹1,2 高昕宇1 孙乾迎1 胡波3 赵太平1 PANGLanYin1,2,GAOXinYu1,SUNQianYing1,HUBo3andZHAOTaiPing1
PangLY,GaoXY,SunQY,HuB andZhaoTP2019PetrogenesisofthePaleoproterozoicHuangqikougraniticrocks from themiddlepartoftheHelanshanareaanditstectonicimplicationsActaPetrologicaSinica,35(8):2344-2362,doi: 1018654/10000569/20190804
庞岚尹等: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2345
摘 要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贺兰山地区分布有大规模的古元古代 S型花岗岩,它们可以为进一步解析孔兹岩带的构造 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本文选取出露于贺兰山中段的黄旗口花岗质岩体开展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锆石 UPb年代学和 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黄旗口岩体主要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 闪长岩。LAICPMS锆石 UPb定年结果表明黄旗口岩体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事件的复式岩体,早期岩体时代为 2056± 24Ma,晚期岩体时代为 1965±14Ma。黄旗口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呈现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具有高的 SiO2(6277% ~ 7479%)、Al2O3(1367% ~1805%)和 K2O(237% ~720%)值,低的 Na2O(136% ~347%)和 FeOT(015% ~882%) 值。岩体的 A/CNK(110~142)>11,含有 S型花岗岩特征矿物(白云母、石榴子石和堇青石),表明岩体属于典型的强过铝 质 S型花岗岩。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700×10-6 ~25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625~ 215,(La/Yb)N =675~545),具有明显的负 Eu异常(Eu =033~09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 Ti)。岩体 εNd(t)值 (+126~+378)和 εHf(t)值(+07~+87)均为正值,二阶段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 tDM2,Nd =212~234Ga和 tDM2,Hf= 209~282Ga。黄旗口两期岩体与孔兹岩系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和二阶段 Hf模式年龄,表明贺兰山地区变质沉积岩 为黄旗口 S型花岗岩的主要源区物质。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的 εNd(t)和 εHf(t)值均为正值,表明源区物质除古老地壳物质 外,还有一定量新生地壳成分的加入,其中晚期岩体具有更高的 εNd(t)和 εHf(t)值,表明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更为明显。综合 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黄旗口早期岩体形成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的早期阶段,暗示两个微陆块初始碰撞时 间早 于 205Ga,晚 期 岩 体 形 成 于 陆陆 碰 撞 阶 段 的 峰 期,表 明 阴 山 陆 块 与 鄂 尔 多 斯 陆 块 碰 撞 阶 段 的 持 续 时 间 很 可 能 大 于 80Myr。 关键词 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孔兹岩带;贺兰山;华北克拉通;陆陆碰撞 中图法分类号 P588121;P5973

宁夏贺兰山北段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含金地质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含金地质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含金地质特征作者:王永利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10期该文对贺兰山北段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成矿地质背景、含金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片理化蚀变带中赋存金矿(化)点、矿化带特征,圈定找矿靶区。

贺兰山北段地理位置大致包括以省级宁夏汝箕沟公路为界的以北地区,山势呈近南北走向,西高东低,沟谷发育、植被稀少、岩石裸露。

东邻石嘴山黄河灌区、西部紧邻内蒙古阿拉善多金属成矿带,在宁夏境内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

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鄂尔多斯陆块与内蒙阿拉善陆块交界处。

即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地杂岩带,最古老的地层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及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可见到石英单脉、复脉、网脉,有利于金属矿产的成矿,具备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

地质背景出露地层:自老而新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地层。

以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分布范围最广,为贺兰山北段主要赋矿地层。

呈东西向展布,属华北陆块的古老结晶基底,构造复杂,紧闭同斜褶皱发育。

该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秃鲁根岩组、阿楞呼都格岩组、柳树沟岩组和柳条沟岩组。

上述四个岩组的分布反映了主变质期的构造格局。

侵入岩:贺兰山北段侵入岩分布广泛,以古元古界花岗岩及堇青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石榴石花岗岩等。

脉岩较发育,主要有辉绿岩脉、辉长岩脉和石英脉。

金往往赋存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变质岩之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和构造破碎带中。

从区域化探资料来看,花岗岩的金、铜等平均值小于区域背景值。

构造:区域范围内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次构造变形,褶皱、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及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褶皱构造轴向为北东向或近南北向,大多数保留完整,部分受后期断裂破坏不易辨认。

贺兰山脉

贺兰山脉

贺兰山脉的土壤类型比较多样,并随着海拔的升高与植被类型一道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东坡海拔1700米 以下、西坡海拔1900米以下的低山区和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的草原与疏林草原植被下,分布着山地淡灰钙土和 粗骨土;海拔1700米或1900—3100米的森林和灌丛植被下,主要分布着山地灰褐土;3100米以上的亚高山灌丛草 甸植被下,则发育了山地草甸土。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
贺兰山脉(7张)贺兰山脉位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周边地区皆是荒漠与半荒漠,它是兀立干旱背 景中的一个“湿岛”,因而,既是蒙宁两省区的生物资源宝库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贺兰山脉共有野生维管植物80科、324属、690种,占全国维管植物总科数的23%、总属数的10.1%、总种数的 2%,其中蕨类植物9科、10属、12种;裸子植物3科、5属、8种;被子植物68科、309属、670种。
贺兰山脉
昆仑山脉余脉
01 形成演变
03 地理环境
目录
02 区域位置 04 山脉关系
05 资源状况
07 生态保护
目录
06 历史文化
贺兰山脉,为昆仑山脉余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贺兰山 脉南北长约600千米,东西宽约300千米,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狭义贺兰山绵延250余千米,东西宽16—25千米, 面积7100余平方千米。贺兰山脉主峰为俄博疙瘩,海拔3556.1米。
山脉关系
所属山脉
主要山脉
贺兰山脉为昆仑山脉余脉, 昆仑山脉是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西起帕米尔高原东 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余千米;南北最宽处在东经90°,达350千米,最窄处在东经81°附近, 为150千米。

贺兰山西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贺兰山西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2)贺兰山西麓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在地震分析预报中,基于地震目录进行统计分析是常用 方法。但是由于板内强震复发的周期远大于有记载的历史地 震时间,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断裂的古地震研
因此,不论考虑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构造和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还是考虑断裂本身的特殊性和 复杂性,该断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都应予以高度
50
城市与减灾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有走滑的正断裂和系列断陷盆地,鲜有
逆冲型断裂。可见,贺兰山西麓逆冲断
裂的存在和以往诸多认识不符,可能是
来自贺兰山西侧阿拉善块体的挤压,挤
压作用受到贺兰山的阻挡,并在贺兰山
西麓断裂引起逆冲兼右旋走滑运动,而
东麓仍保持正断层活动,而这种挤压作
用可能和青藏高原向外推挤作用密切相
图1 贺兰山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布图
关,可能是青藏高原远程效应的结果。 因此,对贺兰山西麓断裂的研究可
重视和密切关注,并深入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之探槽揭示了一些花状构造,个别正断层露头的 存在,种种迹象表明其可能为走滑型断裂,或至 少兼走滑运动性质。但是,该断裂走滑证据尚不 充分,除断裂北段有一小背斜似乎具左旋特征外, 并无其他确凿的走滑证据。可见,该断裂的构造 变形方式复杂,有可能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特殊断 裂, 目 前 的 工 作 尚 不 足 以 揭 示 其 真 实 运 动 特 征。 另外,前人的研究只揭示了古地震事件,并未获 得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参数。
图3 古地震探槽机械开挖
贺兰山隆升模型,探讨该断裂对青藏高原推挤作用的响应。 2. 研究内容 (1)贺兰山西麓断裂水平运动性质的研究 确定贺兰山西麓断裂的走滑属性是本项研究的首要任
务。前人研究和多次野外考察表明,尽管贺兰山西麓断裂具 有 平 直 的 几 何 形 态, 但 其 走 滑 现 象 似 乎 并 不 显 著。 前 人 研 究认为该断裂具左旋走滑性质,但是该断裂之南与其斜列的 三关口断裂被我们近期研究证实其为右旋走滑。另外,区域 GPS 速度场显示阿拉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存在明显的 右旋走滑。因此,该断裂走滑性质的确定对分析该断裂的动 力学背景,构建贺兰山隆升模型以及探讨青藏高原的远程效 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后续研究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该断 裂滑动属性的正确认识之上。

宁夏贺兰山北段侏罗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侏罗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侏罗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摘要:贺兰山北段侏罗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连续,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岩石组合以陆源碎屑岩、粘土岩及煤层、煤线沉积为主;从岩石特征、地层层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特点来看,侏罗纪沉积盆地为一构造断陷盆地,该盆地沉积相演化以断陷盆地的冲积扇—河流相开始,形成湖泊—河流相沉积体系;古气候从早期(中侏罗世早期)的潮湿气候逐渐演化为晚期的干旱炎热气候特征。

关键词:贺兰山北段侏罗纪岩石特征沉积环境演化Ningxia Helan Mountain northern section Jurass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utionAbstract:Helan Mountain northern section Jurassic well developed,continuous sequence,its rock bottom stratigraphic sequ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Yan’an,Zhiluo and diazepam group 3 group-level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Rock assemblage clastic rocks,clay rocks and coal seams,coal line sediments;from the petrology, stratigraphy,sedimentary faci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ew,Jurassic sedimentary basin is a tectonic rift basin,the basin facies evolution in rift basins of alluvial-fluvial began to form lakes-fluvial depositional system;paleoclimate from the early(early middle Jurassic) ofwet weather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late dry and hot climat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Helan Mountains northern section Jurassic rock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ution宁夏贺兰山北段的侏罗纪地层发育齐全,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出露于汝箕沟、白芨芨沟、古拉本、红石岩、二道岭等地。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摘要: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体具不甚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

岩石类型复杂,以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为主,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蚀变较强烈。

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呈中酸性,岩浆分异强烈。

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具壳源型(S)花岗岩特征。

综合分析表明,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成因类型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环境,具有汇聚、离散、扩张的强力就位特点,形成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晋宁期)。

关键词:长城纪花岗岩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构造环境贺兰山地区1 综合地质特征黄旗口岩体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南水、黄旗口、白寺口沟一带,呈近南北向长卵形展布,北部被断层切割,东边为第四系覆盖,西与青白口纪黄旗口组不整合接触,未见侵入于其它地质体中,呈岩基状产出,南北长约20 km,平均宽约4.5 km,出露面积约81 km2。

岩体中普遍含深灰色细粒黑云母变粒岩、暗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变质岩捕掳体,见有灰白色斜长伟晶岩、伟晶岩脉(团块),尚见有后期辉绿岩贯入其中。

岩体具不甚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

岩体大体可分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

自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岩体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捕虏体由无到有,由少而多;矿物粒度由粗变细,斜长石斑晶消失;由似斑状结构变为中粗粒结构;酸度逐渐增高,石英含量增大;斜长石由中长石(An=33)变为更长石(An=29)。

1.1 岩石学特征岩体岩石类型复杂,以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为主,次为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蚀变较强烈。

岩石为灰色、浅灰绿色,块状构造,中—粗粒花岗结构,部分具似斑状结构,净边、蠕虫、缝合线等交代结构明显。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31.7%~60%)、钾长石(1.3%~18.5%)、石英(25%~35%)、黑云母(10%~13.7%)。

斜长石为中长石(An=25~38,平均An=31),板状半自形晶,普遍绢云母化;钾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条纹长石次之,呈不规则的板柱状;石英它形粒状,充填在长石间隙中。

贺兰山地区大地构造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贺兰山地区大地构造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贺兰山地区大地构造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贺兰山在构造上位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的结合部位,是一个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的板内变形带,经历了多次开裂、闭合的“多旋回”构造活动。

很多学者认为:该地区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是“拗拉槽”。

林畅松等(1995)认为,初始的贺兰裂陷形成于中元古代,并将该“拗拉槽”分为两期发育阶段,中元古代发育阶段和早古生代发育阶段。

赵重远(1983)所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构造演化及板块应力机制初探》和张抗(1983)所著《论贺兰裂堑(Aulacogen)》两篇文章都有对于贺兰裂谷或贺兰裂堑(Aulacogen)和秦祁贺三叉裂谷系或祁连一贺兰三枝裂的描述和介绍。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长庆油田》(1992)也接受了贺兰拗拉谷的观点。

但是最近的很多研究进展都开始了对贺兰“拗拉槽”的质疑。

邸领军(2003)认为,贺兰山区原属长城系的黄旗口群,现已划归青白口纪;总体呈现北西向分布,厚度巨大的海原群现己归属蓟县系(顾其昌等,1996);已有的秦祁贺地区中、上元古界分布状况不支持“始生代贺兰裂堑”的存在;并认为海原群是秦一祁构造带与华北陆块之间发生的边缘裂陷槽,它与北秦岭的宽坪群、祁秦过渡带的陇山群、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官道口群可能是同时异相的岩层。

也就是说,在海原群发育期,贺兰山区处于古陆状态。

相反在黄旗口群、王全口群沉积时,贺兰山以南的大片地方却隆起成陆。

张进(2004)认为,贺兰山地区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拉张到挤压的全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变动,将该地区在早古生代称作贺兰拗拉槽并不正确,该期拉张可能是受其他机制控制的;就该问题,张进(2004)给出了四点否定贺兰拗拉槽存在的理由。

邸领军(2008)从地球物理场的弱磁特征、沉积环境特征、秦—祁构造活动带的北西西向构造形迹以及地层的差异性认证了贺兰拗拉槽并不存在。

由最初大家一致认为贺兰拗拉槽的存在,到现在很多人对之的否定,这对于贺兰山地区大地构造的研究是一种进步。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史演化特征探讨


I n 麟 城澈 搋 靴 } 桃 麓靴 啉辅| 拳 麟 删 船 榆
轴 囊
一 I
盘 l



l 酾懈 嗍 褂艘橼
啪 ,球藏
藕德辫髅 兽 瓣 甜
艟 } 成.
层微晶灰岩等 碳酸盐岩组成 , 具 有 浅 海 陆 棚相沉积特征 。 胡 鲁 斯 台 期 沉 积 环 境 不 稳 定, 在总的海侵沉 积序列中, 次级海侵 、 海 退频繁, 水 动 力条 件较 强 , 沉 积 物 中近 岸粗 碎 屑 物 质较 少 , 碳 酸盐 岩 和 泥 质岩 均发 育 。 三叶 虫 、 腕 足类 化石丰富 , 古 气 候 较 为 温 暖, 在初 期 和 晚 期 曾有过 短 暂 的 炎 热 气 候 , 沉 积 了紫 红 色 页 岩 。 1. 5 阿不 切亥 组沉 积相 及沉积 环 境 阿不 切 亥组 具 台地 边 缘 浅 滩 相 一 陆 棚 内缘 斜 坡 相 沉 积特 征 。
。 藕 灯 德0


集 期 的 浑 水 海 岸变 为 清 水 潮 坪 , 随 着 环 境 沟 期海 水 深 度 不 大 , 水 动 力 条件 较 强 , 古气 候较为温暖 。 1. 斯 台 组 属 台 地边 缘 浅 滩 相 沉 积 。 妊 瓣 胡 鲁 斯 台期 ( 徐庄期) , 海侵继 续扩大 ,
l j { I 圆
— i 。 。
能源 与环境
贺 兰 山 地 区寒 武一 奥 陶 纪 地 史 演化 特征 探 讨
陆 彦 国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国土资 源调 查监 测院 宁夏银 川 一 7 5 0 0 0 4 ) 摘 要: 贺兰 山地区寒 武一奥 陶纪地层 发育 良好 , 层序 完整 。 地 层 区划属华 北地 层 区贺兰 山小 区 。 岩石地 层序 列 自下 而上由辛集 组 朱砂 洞组 , 陶 思沟 姐 、 胡鲁 斯 台组 , 阿 不 切亥组 , 马家 沟组 , 米 钵 山组 构成 。 通 过对 各 岩石地 层 单位 沉积 相及 沉 积环境 的分 析研 究表 明 , 贺 兰山地 区寒 武一奥陶纪 为陆表海 沉积 , 其地 史演化 由陆 源碎 屑海岸一 浅海 陆棚一 台地 边缘l 浅 滩一 台地 湖坪 相一 陆棚 内孽斜坡 相 组成 。 - 整 个 寒武纪 时期基本 以滨海一浅海 为主 , 臭 陶纪期 间地 壳缓慢 下降 , 海侵逐 渐扩大 , 奥 陶纪 中叶达 到 高潮形成次 深海 。 奥陶纪晚期 受构遗运 动的影响 , 地 壳隆起 , 海 水 退 去 结 束 了陆 表 海 沉 积 , 贺 兰 山地 区 进 入 风 化 刺 蚀 阶 段 。 关键 词 : 寒武一奥 陶纪 沉积相 沉积环境 演化 贺兰山地 区 ・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7 ( a ) 一0 1 1 4 -0 2

贺兰山中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砂岩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分析

贺兰山中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砂岩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分析

21 0
2 砂 岩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选 取 测 试地 球 化 学数 据 的砂 岩 样 品共 四件 , 分 别来 自三个 岩性 旋 回段 , 体 为第 5 1 、 9 2 具 、 4 1 、0层 各



件 ( ) 实 验 测 试 是 在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质 图2 。 武 地

工 _

过程 与 矿产 资 源 国家 重点 实 验 室完 成 , 据 特征 及 数 分析 如下 :
2 1 常 量 元 素 特 征 .
贺兰海 槽剧 烈拉 张沉 降 , 侵达 到高潮 , 积 巨厚 的 海 沉
图 1 贺兰 山 中段 米 钵 山组 分 布 图 ( 据黄 喜峰 等修 改 , 09 20)
Fi .1 Dit i u i n ma f M i o h n Fo ma i n i h d l e to ln M o n a n ( fe a g Xi n g s rb t p o b s a r to n t e mi d e s c i n Hea o u t i a t r Hu n f g,e 1 , e t a . 20) 0 9
颗 粒细 。由此 推 断 白杨 沟剖 面地 层应 为米钵 山组 的
中上部 地 层 , 作 过 程 中发 现 整个 地 区 缺失 下 部地 工
层。
磨 圆较 好 , 分选 性 、 熟 度 相对 提 高 , 远源 沉 积 为 成 以 主, 三旋 回段 岩石 特征具 相似性 ( 1 。反映 了贺 兰 表 )
第 3期
王 浩 霖 , : 兰 山 中 段 奥 陶 系 米 钵 山 组 砂 岩 地 球 化 学 及 构 造 背 景 分 析 等 贺

宁夏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地质条件探析

宁夏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地质条件探析

第15卷宁夏工技术宁夏进行的和煤矿有关的成矿综合研究主要是结合成矿区划进行的,并先后进行了多个轮次。

1983—1989年宁夏相继完成了《陕甘宁成煤区成矿远景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对宁夏煤炭资源成矿远景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和预测,但对于煤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研究相对欠缺。

1994年宁夏完成了《宁夏成矿远景区划及“九五”找矿地质工作部署建议》,但本次成矿远景区划和成矿规律研究仍只限于地质资料研究范畴,未深入探讨成矿地质条件。

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对重点地区进行详细实地踏勘和测量,对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规律和沉积古地理进行了分析,对该地区煤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总结。

1区域地质背景贺兰山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华北板块中部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西邻阿拉善微陆块(图1—图2)[1-2],是自晚元古代以来在东西两大陆地块之间形成的一个以裂陷沉积为主的北-北东向槽状海盆地,其沉积建造和构造活动与鄂尔多斯地块联系更为密切。

其西界为巴彦乌拉山东麓断裂(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东界为黄河断裂。

该带在太古界-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形成了自晚元古界至三叠系基本连续的沉积盖层,中生代时期转化为隆升褶皱带。

中生代末期该带大规模隆升,基底及上覆盖层全部卷入强烈褶皱与断裂。

新生代时期又一分为二,西半部继续隆起成贺兰山逆冲褶皱带,东半部则强烈断陷形成银川断陷盆地。

贺兰山中段地区的沉积基底为活动类型的陆缘碎屑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赵池沟岩群)和黄旗口花岗岩基。

中元古代,在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之间形成一个南北向海槽。

祁连海水侵入,沉积了黄旗口组石英砂岩。

蓟县纪海水继续北侵,形成了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王全口组。

晚元古代区内上升为陆,演变为稳定的剥蚀区。

晚石炭世海侵从卫宁北山漫入贺兰山中南段—苏峪口地区,沉积了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潮坪-泻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和山西组陆相含煤岩系。

宁夏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沉积环境演化规律探讨

宁夏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沉积环境演化规律探讨

宁夏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沉积环境演化规律探讨作者:苗军李红霞魏建成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29期摘要: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特征显箸。

依据形成时间,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划分为马家沟组、米钵山组2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出露于贺兰山中—南段,隶属华北西缘地层分区和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

笔者认为奥陶纪初期,海侵进一步扩大,海侵范围几乎含盖整个本区,形成了以碳酸岩盐为主的台地相沉积。

后期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碎屑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砾屑灰岩、角砾岩,属次深海大陆斜坡沉积。

从岩石地层、地层层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相演化序列总体看来,反映了一个海侵沉积序列演化规律。

关键词:奥陶纪岩石地层地层层序沉积环境演化规律贺兰山地区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023-02贺兰山不但是构成宁夏、内蒙古两省的自然分界,也是我国河流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起着扼制西北寒风侵袭银川平原、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的天然屏障作用。

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Ⅳ)和华北陆块区(Ⅱ)2个Ⅰ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区,地处鄂尔多斯陆块(Ⅱ-5)、北祁连弧盆系(Ⅳ-1)与阿拉善陆块(Ⅱ-7)3个Ⅱ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1](图1)。

综合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Ⅴ),大体贺兰山三关口向东南(牛首山以东、青龙山以西)至固原以东一线为界,西部属秦祁昆地层区(Ⅴ1)之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Ⅴ12);东北—东部属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之华北西缘地层分区(Ⅴ41)和鄂尔多斯地层分区(Ⅴ44)。

1 岩石地层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特征明显,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马家沟组、米钵山组。

1.1马家沟组(Om)马家沟组在贺兰山中—北段连续沉积于阿不切亥组之上,而在贺兰山南段本组未见底,与上覆米钵山组整合接触(局地断层接触)。

由碳酸盐岩台地潮坪相沉积组成。

马家沟组层序特征明显;主要反映了5个基本层序。

宁夏贺兰山北段晚石炭—早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晚石炭—早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宁夏贺兰山北段晚石炭—早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作者:王学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33期摘要:依据岩石组合和生物组合特征,将宁夏贺兰山北段的晚石炭纪至早二叠纪地层划分为土坡组和太原组两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岩石组合以陆源碎屑岩、石英砂岩、泥(页)岩和少量碳酸盐岩及煤层(线)沉积为主;从岩石特征、地层层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特点看,晚石炭纪本区基底拗陷下沉,以海进作用为主,海水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侵进,形成南西—北东向狭长海域,随着盆地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半封闭沉积环境的海湾,至早二叠纪早期演化为陆表海环境。

关键词:贺兰山北段晚石炭—早二叠纪岩石特征沉积环境演化中图分类号:Q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051-03宁夏贺兰山北段晚石炭-早二叠纪地层发育齐全,依据岩石组合和生物组合特征,将其地层划分为土坡组和太原组两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其地层沉积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出露于胡鲁斯台、石炭井、李家沟、马莲滩和敖包图等地。

综合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大区(V)之晋冀鲁豫地层区(V4)之华北西缘地层分区(V41)[1]。

1 岩石地层特征1.1 土坡组(C2t)岩性为灰—灰白色粗—细粒石英砂岩与深灰—黑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呈韵律状互层,夹灰—深灰色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及薄煤层[2]。

在胡鲁斯台和石炭井地区李家沟一带厚464.2m。

本组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与上覆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其岩石组合特征是:中、上部为石英砂岩与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灰岩透镜体,为一套三角洲相的岩石地层组合。

1.2 太原组(C2P1t)本组与下伏的土坡组、上覆的山西组均为连续沉积。

本组在贺兰山北段沉积厚度110~180m,内蒙阿左旗胡鲁斯台沉积厚度412.89m,向北向南均有变薄趋势。

岩性主要以灰-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泥岩为主,间夹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粒石英岩状砂岩、石英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含 2~4层可采煤层及薄煤层、煤线,在生物碎屑岩中富腕足类、蜓类等化石,页岩中富含植物化石。

贺兰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贺兰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贺兰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李蒙; 李文厚; 赵红格; 任战利; 王星; 段玉良【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9)005【总页数】10页(P745-754)【关键词】贺兰山; 三叠纪; 沉积演化【作者】李蒙; 李文厚; 赵红格; 任战利; 王星; 段玉良【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贺兰山地区中晚三叠世盆地的沉积特征研究是解决鄂尔多斯西北部沉积相空间展布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沉积特征的改变也是贺兰山地区古气候古地理条件改变的重要反应之一。

因此,研究区是研究构造、古地理和气候之间协同演化的理想场所。

贺兰山三叠纪盆地沉积学方面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荒草滩—汝箕沟—二道岭一线。

叶连俊通过对贺兰山汝箕沟地区的研究认为,汝箕沟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的边缘相沉积[1]。

孙国凡和刘景平研究认为,贺兰山晚三叠世盆地为准A型俯冲下的前渊盆地[2]。

柯保嘉等对贺兰山汝箕沟地区冲积扇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其是高渗流区域的筛积物,砾石沉积粒度具有明显的“双峰式”特征,即砾石支撑、砂质充填[3]。

柯保嘉等认为,香池、子沟一带,延长组二段及三段下部主要为碎屑流沉积,为冲积扇的扇根区;三段中上部依次出现扇中辫状河和扇端细粉砂岩沉积;四段沉积粒度下粗上细,总体属于辫状河沉积;五段为半深湖—深湖相,并发现了浊积岩沉积,同时推测贺兰山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二者分立[4]。

苏春乾和刘仿韩认为,纸坊组和延长组中段总体为冲积扇扇中相,通过粒度分析反映暴涨暴落的沉积特征,并识别出了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沙漠体系、湖泊体系3大类[5]。

魏红红等对汝箕沟地区上三叠统的研究认为,其沉积演化自下而上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相沉积[6]。

遥感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贺兰山东北段作为黄土高原和荒漠化地区的过渡地带,其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变化剧烈,因此进行地质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遥感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为地质调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对该区域的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地表水体等进行详细解析和分析。

这对于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非常有帮助。

同时,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还可以获取地表高程的数字模型,进一步揭示该区域的地貌变化。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识别各种地质构造。

遥感影像可以突破人眼的视觉限制,以多光谱、高光谱为基础的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地表岩石元素组成、矿物含量,凸显地质构造和地物类型。

借助于遥感技术,地质学家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地下岩石、矿藏和化石等重要信息,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下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

最后,遥感技术可以为地质调查提供高效和精准的数据采集和空间分析。

借助于遥感技术,地质学家可以在遥远的办公室内对地表数据进行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和空间分析,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由于遥感技术能够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地质学家可以快速地定位采样点,开展野外勘探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高分辨率影像、岩石成分识别、数字高程模型等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地质学家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为该区域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到的数据类型和分析方法:1. 遥感影像数据:如卫星遥感图像、航空遥感影像等。

利用高分辨率、多光谱、高光谱等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地物类型和地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