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醛酮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10章醛、酮及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第10章醛、酮及亲核加成反应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醛、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O)
O R
H

-CHO 醛基
O
R
R'

>C=O 酮基
分子中的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醛、酮分子 中的烃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是环状的,脂肪的或芳香的。
一、羰基的结构
CO
CO
碳原子SP2杂化轨道与另外三个原子以键结合的,所以这 三个键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键角约为120°。
C6H5CHO
NaHSO3 H2O
C6H5CHSO3Na OH
NaCN H2O
C6H5CHCN OH
三、与氢氰酸的加成
醛及多种活泼的酮(脂肪族甲基酮及少于8个碳原子的脂环 酮)与氰基负离子的碳原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腈.
R CO
(R')H
+ H+ CN-
R OH C
(R')H CN
反应速度受CN-进攻羰基的影响,加入碱,增 加了CN-的解离,促进反应进行.
H3C O
H3C
Ph3P CH2
O
C CH3
Ph3P CH2CH3
H3C H3C
CH2
CH2CH3 C CH3
第三节 α氢的反应
一、 酸性及互变异构 醛、酮的-亚甲基上的氢受到邻位羰基的活化而 呈一定的酸性,可以通过烯醇式表现出来。
HO
CH3 C C
H+
CH3 1
CH3
(酮式)
O
CH3 C C
CH3
O C H CH2
+ H2O
O
O
C
CH
+ H2O
H CH2 CH3

有机化学醛酮

有机化学醛酮

(CH3)3C
49 : 1
-70oC
R (CH3)3C CH3


499 : 1
5.6 : 1
•Cram的解释
Small
H
Medium
O Et CH3MgBr
Br
Mg
O
H3C H
Et
H Ph
Large
H Ph
OH
H
Et
位阻大
H3C
H
Ph
主要产物
Cram规则:羰基氧在S与M 之间,试剂从S一边进攻。
R2
a
CC
H(R)

羰基碳有亲电性 H
可与亲核试剂结合
• a氢与碱
R1 O
的反应
R2
a C
C
H(R)
H B
R1 C
R2
O C
H(R)
烯醇负离子
1. 羰基氧的碱性(与H+或Lewis酸的作用)
H+ O
C

碳上正电荷少 亲电性较弱
OH
OH
C
C
碳上正电荷增加 亲电性加强
•例:
O RCH
2 R'OH
a-羟基酮
a, b-不饱和酮
醛酮与金属试剂加成的立体化学 —— Cram规则
Ph
H
CHO
Et
(1) CH3MgBr (2) H2O
手性碳
Ph
H Et
OH H
CH3
Ph
+H Et
H OH
CH3
2.5
1
非对映体
*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羰基是平面构型,发生加成反应时,亲核试剂可以从羰基的 上面或下面进攻,碳原子由SP2杂化状态转变成SP3状态,就 可以产生新的手性碳原子。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十章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十章醛和酮

第十章 醛酮含有羰基的化合物:O H O CH3CCH3 O C CH3醛和酮:CH 3C羧酸 羧酸:CH3CO OHCOOH COOH COOHOH CH3CHCOOHO羧酸衍生物:CH3COCl (CH3CO) ( )2OCOOC 2H 5NHOβ-二羰基化合物:CH3CCH2COOC 2H5CH2COOC2H5 COOC2H5210 醛和酮教学大纲(醛和酮)醛和酮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醛和酮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与氢氰酸加成;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3.与醇亲核加成; 4.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5.与Grignard试剂加成; 试剂加成 6.醇醛缩合反应; 7 卤化和卤仿反应; 7. 卤化和卤仿反应 还 原 反 应 —— 催 化 加 氢 、 金 属 氢 化 物 还 原 、 Clemmenson 还 原 、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Cannizzaro反应;氧化反应)。

羰基 carbonylOR C H R O C R'醛(aldehyde)O R C O R C R' Ar H Ar O C O C R H酮(Ketone K t )Oβ αC H(R)CC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α,β-不饱和醛、酮4命名:O CH3CCH2CH2CHOO O CH3CCHCCH3 CH2CH=CH24-氧代戊醛3-烯丙基-2,4-戊二酮OO CHO环己酮CHO2'-氧代环己基甲醛CHO OH O CHO苯甲醛2-羟基苯甲醛 (水杨醛)呋喃甲醛 (糠醛)5z醛和酮的结构2spCσOδ C+δO键角接近 120 °1 C=O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

2 羰基碳原子为 sp2杂化轨道与氧原子的 p 轨道和其它两个原子 形成三个 形成 个σ键 键,一个 个 p轨 轨道与氧原子的 与氧 子 p轨 轨道侧面交盖成 侧面交 成π键 键, 氧原子上另有两对孤对电子处于氧的s轨道和p轨道中。

10醛酮合成1参考答案

10醛酮合成1参考答案

封考 试 时 间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1.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 2.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 3.如何实现下列转变?苯(1.0分) 4.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苯甲醛(1.0分)封班级 学 号 姓 名(1.0分)6.如何实现下列转变?环己酮(1.0分)(1.0分) 【参考答案】8.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封考 试时 间总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9.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β-氯代丙醛(1.0分) 10.如何实现下列转变?苯(1.0分) 11.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环己酮环戊酮(1.0分) 12.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 13.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班级 学 号 姓 名14.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苯甲醛 PhCOCOph(1.0分) 15.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乙炔丁二酮(1.0分)16.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 17.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环己醇1—环戊烯基甲醛(1.0分) 18.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环己酮1,6-己二醛(1.0分)线教研室 主 任 教务处 验收人班级 学 号 姓 名19.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0分) 20.如何实现下列转变?1-丁醇 2-丁酮(1.0分) 21.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苯 PhCH 2CH 2CHO (1.0分)22.如何完成下列转变?(1.0分)封考 试 时 间总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1.0分) 【参考答案】(1)(2)(3)24.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甲醇和4C 以下的醇二(第三丁基)酮(1.0分) 25.用不超过二个碳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参考答案】26.由苯甲醛与氯代环戊烷合成(1.0分) (2)格氏试剂与苯甲醛加成,水解得醇,(3)醇脱水成,封班级 学 号 姓 名(1.0分) 28.由五个碳及五个碳以下有机物为原料合成:(1.0分)29.如何实现以下转变:线教研室主 任教务处验收人班级 学 号 姓 名32.如何完成下列转变?(1.0分)33.如何完成下列转变?(1.0分) 34.如何完成下列转变?(1.0分)35.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苯(1.0分)封班级 学 号 姓 名乙酰乙酸乙酯和4C 以下的有机物 由乙酰乙酸乙酯和3-丁烯-2-酮: (1),Michael 加成(2)(3)(4)稀,分子内羟醛缩合(5),得(6)HCHO,得37.如何完成下列转变?己二酸,乙醇2-乙基环戊酮(1.0分) 38.如何完成下列转变?(1.0分) 39.如何完成下列转变?乙酰乙酸乙酯(1.0分)班级 学 号 姓 名40.如何完成下列转变?丙酮,丙二酸二乙酯(1.0分) 41.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丙酮,乙酰乙酸乙酯2,5-己二酮(1.0分)邻二甲苯(1.0分)43.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乙醇,环己酮 2-乙基环戊酮(1.0分) 44.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苯,乙酐(1.0分)密班级 学 号 姓 名45.如何实现下列转变?苯,乙醛(1.0分) 46.如何实现下列转变?甲苯,乙醇(1.0分) 甲苯和(1.0分) 48.试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合成子分析:(1.0分)密线教研室 主 任 教务处 验收人考 试 时 间总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49.用两个碳的化合物合成(1.0分) (1)乙基格氏试剂与乙醛加成,水解得醇(2)醇与HCl 作用得(4)与加成,水解 50.如何实现下述转变51.如何实现下述转变(1.0分) (3)/AlCl 3 (A)(4)(B)封班级 学 号 姓 名52.由环己酮合成化合物(1.0分)【参考答案】(1)环己酮与反应生成烯胺53.由苯合成3—羟基苯甲醛(1.0分) (2)苯甲醛经缩醛保护后硝化,还原得(II)(1.0分)(1.0分)考 试 时 间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56.以环己酮,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1.0分) (6)水解。

C10 醛酮

C10 醛酮
CH 3-CH-CH 2CHO CH 3 3 甲基丁醛
O
C 6H 5-CH-CHO CH 3 2 苯基丙醛
O O
CH 3-C=CHCH 2CH 2-CH-CH 2CHO CH 2 CH 3 3,7 二甲基 6 辛醛 H 3C O
CH 3CH 2-C-CH 2CH 3 3 戊酮
O
CH 3-C-CH 2-C-CH 3 2,4 戊二酮
CH3CH2CH2CHO (83.3%) CH3 CH3CHCHO (16.7%)
2. 从炔烃出发 1) (1)炔烃水合
R C =CH + H 2O
Hg2+, H+
R C =CH2 OH
重排
R C CH3
=
O
该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该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产物的结构特点:除乙炔可得到乙醛外, 产物的结构特点:除乙炔可得到乙醛外,一烷基炔将得到 甲基酮,二烷基炔将得到非甲基酮, 甲基酮,二烷基炔将得到非甲基酮,
C O δ C δ O H C O H3C H H3C 偶极矩=2.27D 偶极矩=2.85D C O
10.3 10. 醛、酮的制备方法
一、 从不饱和烃制备 1. 从烯烃出发 (1)烯烃的臭氧化: )烯烃的臭氧化:
C =C O3 O C O C O
Zn / H2O or + H2 / pd - BaSO4
O C-CH
O
2 CH 3
3 甲基环戊酮
COCH
3 2 CH 2 CH 3
C-CH
2 环己烯酮
1 环己基 1 丙酮
1 苯基 1 乙酮
αHale Waihona Puke 萘1 丁酮苯乙酮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

10醛酮思考题、习题及答案

10醛酮思考题、习题及答案

(8)
COCH3
O (9)
答案: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1)(3)(5)(6)(8)
反应产物除 CHI3 外分别为:(1)CH3CH2COONa
(3)HCOONa (5)CH3CH2COONa
(6)CH2=CHCOONa (8) 能和饱和 NaHSO3 水溶液加成的是:(1)(2)(6)(7)(9)
COONa
OH CH3CCH2CH3 反应产物分别为:(1) SO3Na
OH (2) CH3CH2CH2CH SO3Na
8
CH2 (6)
OH CHCCH3
SO3Na
(7)
OH CH SO3Na
(9)
OH SO3Na
习题 10-9.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进行银镜反应? CH3CHCHO
(1)CH3COCH2CH3 H OH
1苯甲醇和苯甲醛2己醛和2己酮32己酮和3己酮4丙酮和苯乙酮52己醇和2己酮61苯基乙醇和2苯基乙醇7环己烯环己酮和环己醇82己醇3己酮和环己酮答案
10 醛酮 思考题、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 10-1. 利用什么波谱分析法可以区别化合物 PhCH=CHCH2OH 和 PhCH=CHCHO,简 述原因。
答案:可用红外光谱鉴别,原因:前者 OH 在 3200~3500cm-1 处有强而宽的吸收峰;后 者-CHO 的羰基在 1700 cm-1 处有一强吸收峰,在 2720 cm-1 处有两个弱而特征的吸收峰。
(ii)
CH(CH3)2
CH(CH3)2
CH3 O
O (iii) (CH3)3CCH=CHCC(CH3)3
O (iv)
HO
由 思考题 10-6.
O 合成
CH2OH
答案:

有机10

有机10

第10章 羰基化合物醛(aldehydes )和酮(ketones )都是分子中含有羰基(碳氧双键)的化合物,因此又统称为羰基化合物。

羰基与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与两个烃基相连的称为酮。

CO R 'CRO HCR (H )O羰基 醛 酮醛可以简写为RCHO ,基团—CHO 为醛的官能团,称为醛基,酮可以简写为RCOR ’, 基团—CO —为酮的官能团,称为酮基。

醛和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这不仅是因为学多化学产品和药物含有醛、酮结构,更重要的是醛、酮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是进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

醌(quinone )类是一类特殊的环状不饱和二酮类化合物。

第一节 醛和酮一、羰基的结构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它与醛、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醛、酮分子的结构参数(见表10-1),可以认为羰基碳原子以sp 2杂化状态参与成键,即碳原子以三个sp 2轨道与其它三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形成三个σ键,碳原子上未参加杂化的p 轨道与氧原子上的p 轨道在侧面相互重叠形成一个π键(见图10-1)。

(请在图左边第一幅图中,下半个轨道中着淡灰色,如中间那幅图轨道的颜色)表10-1 醛、酮分子的结构参数醛、酮分子 键长(pm ) 键角() HCHO C =O 120.3 C —H 110.1 ∠HCO 121.7 ∠HCH 116.5 CH 3CHOC =O 120.7 C —C 151.5 C —H 110.4∠CCO 123.9 ∠HCO 118.6 ∠CCH 117.5 CH 3COCH 3C =O 121.4 C —C 152.0∠CCO 121.4 ∠CCC 117.2R δ-R R+图10-1羰基的结构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成键处的电子云就不均匀地分布在碳氧原子之间,氧原子处电子云密度较高,带有部分负电荷,而碳原子处的电子云密度较低,带有部分正电荷。

因此醛、酮具有较高的偶极矩(2.3~2.8D ),例如丙醛的偶极矩为2.5D ,并且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得到反映。

10醛酮选择填空命名结构问答1参考答案

10醛酮选择填空命名结构问答1参考答案

研室 任 务处 收人班级 学 号 姓 名1.在碱存在下,下列化合物与1mol 溴反应时,卤化发生的位置( )。

A .羰基碳上 2.以下四个化合物:(1)(2)(3)(4)它们相互偶极矩差别最大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5.欲还原合适的还原剂是( )。

A .密封室 任 处 人班级 学 号 姓 名A .B .C .D .【参考答案】 A9.从转变成R可采用( )。

B .C .D .【参考答案】 B .C .D . 【参考答案】密封线教研室 主 任 教务处 验收人考 试 时 间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14.下列各对共振结构式中稳定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

A .B .D .【参考答案】 15.甘油和苯甲醛所生成的缩醛为下列中哪个?( )A .B .C .D .【参考答案】 16.下列每对化合物烯醇化能力的大小为( )。

(1)(2)物?( )A .B .C .D .封线教研室主 任教务处验收人考 试 时 间总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B .和D .和【参考答案】 D21.在EtONa /加热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为哪个?( )A .B .C .D . 【参考答案】 23.比较下列化合物偶极矩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1)>(2)>(3) 24.下列各构造式中哪个属于不同的化合物?( )A .与B .和密封室 任 处 人班级 学 号 姓 名C .与D .与【参考答案】 25.下列命名不正确的为哪一个?( )A .二萘基甲酮B .2-溴-1-萘基-1'-氯-2'-萘基甲酮C .环己基苯基二甲酮D .2-呋喃基-2-吡咯基二甲酮【参考答案】 26.下列碳负离子稳定性大小为( )。

A .(1)>(2) C .D .【参考答案】 A28.当用碱处理时发生异构化,达到平衡时大约有( )。

A .5%反式和95%顺式 29.以下哪个结构为黄酮类?( )A .B .C .D .【参考答案】线教研室 主 任 教务处 验收人考 试 时 间总主考班级 学 号 姓 名34.下列化合物:用还原所得产物为何种?( )A .B .C .D .【参考答案】 B35.与反应产物为( )。

第十章 醛 酮

第十章   醛 酮

4. 与格氏试剂反应:
C O OMgX
+
R
Mg
X
C
R
R
C
OH
+
HOMgX
1.Mg/乙醚
如:
2.CH3CHO Br 3. H3O+ Cl
OH CH3 60%
OH CHCH3
Cl
Br(CH2)3COCH3
Mg,微量HgCl2 THF
烷基锂与格氏试剂类似,但产率较高,分离较易,空间障碍 小于格氏试剂。
HCl
R R C O
+
HOCH2CH2OH
O
缩醛对碱稳定,对酸不稳定。
应用:保护羰基。
(1)
CH2 CHCHO CH2 OH
2C2H5OH
CH OH
CHO
H+, H2O
OC2H5 CH2 CHCH
O
OC2H5
O3 H2O
CH2 OH
CH OH
O O
OC2H5
OC2H5
(2)
O
O C OC2H5
C OC2H5
2. 加NaHSO3
R C R O + HO ONa
:S
O
C
ONa
H2O
C
OH
SO3H
SO3Na
α-羟基磺酸钠 取代基越大,反应越慢,越困难。本反应仍局限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 碳以下的环酮。
产物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中,易分离。加酸或碱,可还原。 用于鉴定醛、部分的甲基酮或一般的环酮,并可用于分离提纯。
缩醛(较稳定) (acetals)
本反应可采用除水,使反应右移。 对于难于反应的酮,可采用:

有机化学第10章 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10章  醛和酮

Witting反应是在醛酮基碳所在处形成碳碳双键的一个重要方法,产物中 没有双键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反应条件温和,产率也较好,但产物双键 的构型较难控制。 Witting也因该工作而与Brown H C共享了1979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补充: 醛、酮与炔化钠的加成
R-CC-Na+ NaNH2 (-NH3) R-CCH +
C=O
NH3(液) 或乙醚
C C ONa CR H O 2
•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生成
• -羟基磺酸钠
白色
过量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 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3、与醇的加成
*1 反应情况介绍 ① 与醛反应 CH3CH=O + CH3CH2OH
(hydrazine)
C 6H 5 H C O + H2NNH O2 N NO2
(hydrazone)
C 6H 5 H C NNH O 2N NO2 + H 2O
2,4–二硝基苯肼
O O + H2NNHCNH2
2,4–二硝基苯腙
O NNHCNH2 + H2O
氨基脲
(semicarbazine)
缩氨基脲 (半卡巴腙)

醛、酮和醌

醛、酮和醌

比较下列化合物亲核加成的活性次序
NO2
> CHO
> CHO
H3C
CHO
Cl O
> Cl C C H Cl
HO HC C H
H
六、 醛酮的化学性质
2.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R C
H
(CH3)
O + NaHSO3 ( 饱和)
R
C H (CH3)
ONa SO3H
R
OH
C
H
SO3Na
(CH3)
H
H
OH
H
OH
质子化的羰基
半缩醛
R
OR'
C
H+
R
OR'
C
H2O
R
+
C OR'
H
OH
H
O+ H2
H
R'
R'OH
R +OH
C
H
OR'
H+ R
OR'
C
H
OR'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缩醛的方向移动,必须使用过量的醇或从反应 体系中把水蒸出。
六、 醛酮的化学性质
(b) 缩酮的生成 酮也可以在干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醇反应形成缩酮 但反应速度要慢得多,且平衡大大偏向左方:
按含羰基的饱和性分
饱和醛酮 不饱和醛酮
CH3CHO
O CH2=CH C H
按烃基的类别分
脂肪醛酮 芳香醛酮
R CHO
Ar CHO
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
醛酮的命名 醛酮的制法 醛酮的物理性质 醛酮的波谱性质 醛酮的结构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卡宾 醌

有机化学第十章醛酮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十章醛酮PPT课件
注意事项
在醇氧化制备醛的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催化剂 等,以避免过度氧化或其它副反应的发生。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酮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酮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 钾、硝酸、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酮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 同时生成氢离子,常用的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酮, 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醛酮还可以用于合成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维生素等,对生命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05 醛酮的制备方法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醛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醛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硝酸、 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醛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常用的 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醛,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亲核加成反应
与氢氰酸加成
酮在氢氰酸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生成相应的羟基腈。
与水加成
酮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醇。
与醇加成
酮在醇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酯。
亲电加成反应
与溴加成
01
酮在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酮。
与硫酸加成
02 醛的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还原成醇
还原成醇和烃的混合物
在催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 如用氢化铝锂(LiAlH4)作为还原剂。
在某些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和 烃的混合物,如用氢气作为还原剂。
还原成烃
在酸性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烃, 如用硫酸铜和亚硫酸氢钠作为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成酸
在强氧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氧化成羧基,如用高锰酸钾 (KMnO4)作为氧化剂。

醛酮的鉴定实验报告

醛酮的鉴定实验报告

醛酮的鉴定实验报告醛酮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醛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功能团,其结构中含有羰基(C=O)官能团。

醛酮的鉴定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该实验可以准确确定化合物中是否含有醛酮官能团,从而为进一步的化学分析和合成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实验通过几种常用的醛酮鉴定方法,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与分析。

实验一:用2,4-二硝基苯肼法鉴定醛酮实验原理:2,4-二硝基苯肼(2,4-DNPH)与醛酮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2,4-二硝基苯肼酮(DNPH酮),该酮具有明显的橙红色沉淀。

通过观察产生的沉淀颜色和形态,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醛酮。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部分未知化合物溶于适量乙醇中。

2. 将溶液滴加入2,4-DNPH溶液中,摇匀。

3. 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形态。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橙红色沉淀形成,则说明未知化合物中含有醛酮官能团。

实验二:用银镜法鉴定醛酮实验原理:醛酮在碱性条件下与银离子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银镜。

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镜面反射性质,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醛酮。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部分未知化合物溶于适量乙醇中。

2. 加入碱性银氨溶液,摇匀。

3. 观察反应产物的镜面反射性质。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镜面反射出明亮的银镜,则说明未知化合物中含有醛酮官能团。

实验三:用邻氨基苯酚法鉴定醛酮实验原理:醛酮与邻氨基苯酚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酮酸。

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醛酮。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部分未知化合物溶于适量乙醇中。

2. 加入邻氨基苯酚溶液,摇匀。

3. 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颜色由无色或淡黄色变为紫色,则说明未知化合物中含有醛酮官能团。

实验四:用巴豆醛试剂法鉴定醛酮实验原理:醛酮与巴豆醛试剂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氧化产物。

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醛酮。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部分未知化合物溶于适量乙醇中。

2. 加入巴豆醛试剂溶液,摇匀。

醛酮知识要点—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醛酮知识要点—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十醛、酮知识点[知识要点]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二、醛酮结构、光谱性质(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三、化学性质(重点)1.亲核加成反应1.与HCN的加成,产物为丙烯腈,在水解产物为羧酸。

2.与NaHSO3加成3.与H2O的加成,生成偕二醇,但不稳定。

只有当羰基碳上连有吸电子基时,产物才稳定。

4.与ROH加成,发生醛缩反应,产物为缩醛或缩酮。

反应可逆,可以用来保护羰基。

5.与金属有机物加成,主要与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反应,水解最终产物为醇。

6.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7.Wittig 试剂加成:即与磷叶立徳的加成反应,此反应也叫维西蒂反应。

2.还原反应1.金属氢化物的还原(LiAlH4 NaBH4);2.催化加氢(氢化):分子中的双键、三键、羰基、氰基、硝基也一并被还原。

3.麦尔外因—庞多夫—维尔莱还原:醛酮在异丙醇和异丙醇铝的作用下,被还原为醇的反应。

4.克莱门森还原:醛酮在Zn/Hg +HCl的条件下被直接还原为烃的反应。

5.凯希尔—伍尔夫—黄鸣龙还原:醛酮与NH2-NH2在强OH-的条件下还原为烃的反应。

该方法与上述克莱门森还原法互补使用,一个适用于耐酸醛酮,一个适用于耐碱醛酮。

3. 氧化反应1.O2氧化。

2.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法氧化:高锰酸钾的氧化性通常强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复杂,如果是二氧化锰将很难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3.醛的托伦试剂(新制的银氨溶液)和斐林试剂(新制的斐林试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为羧酸,或羧酸盐。

4.酮与过氧酸发生贝耶尔—维林格反应:产物为酯。

4.歧化反应康尼查罗反应:无α-H的醛与强OH-共热时,会歧化,其中一分子被还原为醇,另一分子被氧化为羧酸。

5.α-H 的酸性1.互变异构: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异构2.α-H 的卤代反应:醛酮分子中有多少个α-H,就可以被多少个卤原子取代。

如果分子中有3个α-H是被I取代,生成物叫“碘仿”,发生碘仿反应,而碘仿是黄色晶体,水溶性极小。

第10章 醛和酮

第10章 醛和酮
O (CH3)CCC(CH3)3 + (CH3)3CLi Et2O - 60 C
o
[(CH3)3C]3COH
81% 醛、酮还可与炔化钠加成
O CH 3 CCH 3 + NaC C H
+
CH 3 CH 3 C OH C C
(3)与魏悌希(Witting)试剂加成 与魏悌希(Witting)试剂加成 (Witting) 魏悌希试剂( 魏悌希试剂(磷叶立德
R1 C O H
R
1
R1 R C OH H
R1 C O R C OH R2 叔醇
仲醇
R2
醛、大多数酮都有此反应。烃基较大的酮,产量降低或不 大多数酮都有此反应。烃基较大的酮, O 能反应。 不与格氏试剂反应。 能反应。如: 不与格氏试剂反应。 (CH3)3CCC(CH3)3 但二叔丁基甲酮可以与有机锂试剂反应 二叔丁基甲酮可以与有机锂试剂反应
OH C SO3Na
O C
H O S O
O-Na+ C
O-Na+ SO3H
*** 醛、脂肪族甲基酮、≤C8的环酮可以发生这个反应,其 脂肪族甲基酮、 的环酮可以发生这个反应, 它的酮包括芳香族甲基酮不发生反应。 它的酮包括芳香族甲基酮不发生反应。
该反应受空间位阻影响较大, 该反应受空间位阻影响较大,如:在反应一个小时的情况 产率:丙酮56.2 %,丁酮36.4 %, 戊酮2 下,产率:丙酮56.2 %,丁酮36.4 %, 3-戊酮2 % 苯基的影响也较大,与芳香酮几乎不反映, 苯基的影响也较大,与芳香酮几乎不反映,如:苯乙酮1% 苯乙酮1% 加成产物a 羟基磺酸钠与氰化钠作用生成a 羟腈。 *** 加成产物a-羟基磺酸钠与氰化钠作用生成a-羟腈。 这样可避免直接使用剧毒的HCN HCN。 这样可避免直接使用剧毒的HCN。

有机化学基础教程答案(何建玲)10醛酮醌

有机化学基础教程答案(何建玲)10醛酮醌

第10章 习题解答1. 命名下列化合物:答:(1) 2-甲基丙醛 (2)对甲基苯甲醛 (3)2,4-二甲基-3-戊酮(4)对甲氧基苯甲醛 (5)2-甲基-1,4-环己二酮 (6)二苯甲酮 (7)1-戊烯-3-酮 (8)环己酮肟 2,4-戊二酮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3-甲基戊醛 (2)2-甲基-3-戊酮 (3)甲基环戊基甲酮 (4)间甲氧基苯甲醚 (5)3,7-二甲基-6-辛烯醛 (6) -溴代苯乙酮 (7)乙基乙烯基甲酮 (8)三甲基乙醛 (9)邻羟基苯甲醛 (10)肉桂醛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 (12) 丙醛缩乙二醇答:(1)CH 3CH 2CHCH 2CHOCH 3(2)CH 3CHCOCH 2CH 3CH 3 (3)COCH 3(4)OCH 3OCH 3(5)(CH 3)2C=CHCH 2CH 2CHCH 2CHO3(6)COCH 2Br(7)CH 2=CHCOCH 2CH 3 (8)(CH 3)3C-CHO (9)OH CHO(10) CH=CHCHO(11) NHN=C(CH 3)2NO 2NO 2(12) CH 3CH 2CH(OC 2H 5)23.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1) (2)(3)(4) (1) (C H 3)2C H C H O (2)H 3C C H O (3) (C H 3)2C H C O C H (C H 3)2(4) C H 3OC H O (5)O O H 3(6)CO( 7) C H 3C H 2C C H =C H 2O(8)N O H(9) C H 3C O C H 2C O C H 3C H 3C H 2C H 2C H O 5%N a O H4H 2O(CH 3)3CCHO + HCHO C H O +C H 2OHC H 2OH干H C l C H 3C H 2C O C H 3 + H 2N O H(5)(6) (7)(8)(9)(10)答:(1)CH 3CH 2CH 2CHCHCHO OH CH 2CH 3,CH 3CH 2CH 2CHCHCH 2OHOH2CH 3 (2)(CH 3)3CCH 2OH + HCOOH (3)CHO O (4)CH 3CH 2C=N OH3 (5)(CH 2)3CH 3(6)OMgBrCH 3,OH CH 3(7)(CH 3)3CCOOH + CHI 3 (8)OHSO 3Na(9)CHOH O,CHOCH 3O (10)(CH 3)2CCHO Br4.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甲醛、乙醛、丙烯醛 (2)乙醇、乙醚、乙醛(3)丙醛、丙酮、丙醇、异丙醇 (4)1-丁醇、2-丁醇、丁醛、2-丁酮 (5)戊醛、2—戊酮、环戊酮、苯甲醛 (6)苯甲醇、苯酚、苯甲醛、苯乙酮 答: (1) NaOH+I 2;Br 2/CCl 4 (2) Ag(NH 3)2NO 3;Na (3) Ag(NH 3)2NO 3;ZnCl 2/HCl (4) 同(3)(5) Ag(NH 3)2NO 3;Cu(OH)2/NaOH ;NaOH+I 2 (6)FeCl 3;NaOH+I 2;ZnCl 2/HCl 5. 将下列化合物按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大小排列:答:略。

有机化学 key note ch10 第十章 醛 酮

有机化学 key note ch10 第十章  醛 酮

O R C Cl + R'MgCl
OMgCl
乙醚 低温
O
H2O
R
C R'
Cl
R
C
R'
格氏试剂与二氯化镉作用,生成有机镉化合物,当烃基是芳基或一级烷基时,就可以将 酰氯还原得到高产量的酮:
RMgCl +CdCl2
RCdCl
+
RCdCl
苯 温热
+
MgCl2
R'COCl
R'COR + CdCl2
二烃基铜锂与酰氯反应也可制备铜,在低温条件下与酮反应很慢,与酯、腈、卤代烷不 反应,如:
ArCHO + HCHO
3. 醛、酮的制备 (1)醇的氧化和脱氢

ArCH2OH + HOONa
RCH2OH
C5H5NH CrO3Cl (PCC) CH2Cl2
RCHO
O
OH
Na2Cr2O7 H2SO4
(2)用芳烃氧化
C6H5CH3
MnO2
C6H5CHO
(3)由羧酸衍生物还原 三特丁醇铝锂[LiAlH(Ot-Bu)3]和二异丁基铝锂[i-Bu2AlH 或 DIBAL-H]也是现代实验室 常用的还原剂,它们的还原活性小于 LiAlH4,可以把酰氯、酯、腈还原为醛:
O RCH2C H
+
RCH H
CHO
10%NaOH 5 0C
RCH OH
CHCHO R
RCH
CCHO R
CH3 PhCHO
+
CH3CHO
OH
PhCH OH
CH2CHO
OH100C
PhCH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核原子
反应特点:
• 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和 8 个C以下 的环酮均 能发生该反应
•α–羟基磺酸钠在饱和的NaHSO3溶液中为结晶。 由此可用于鉴定
•反应可逆
R (CH3)H OH C SO3 Na R (CH3)H C O + NaHSO3
产品经稀酸或稀碱处理, 可除去NaHSO3。由此可 用于分离、提纯。
例如胡椒醛的提纯:
CHO O
NaHSO3 H2O
OH SO3Na O
NaOH H2O
CH
CHO O + Na2SO3
O 含量 < 10%
O
O 含量 ≥ 95%
(4) 与氢氰酸的加成
醛、甲基酮和脂环酮与HCN作用,生成α–羟基腈 (α–氰醇):
O R C R' + HCN R R'
R R'
C
OH CN
H+ C OC H 2 5 HOCH CH OH 2 2 ① LiAlH4 /乙醚 ② H3O+ H+ H2O
O O O CH2OH C OC2H5
O O CH2OH
O
(3)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R (CH3)H C O HO O Na + S O R (CH3)H O Na C SO3H R C (CH3)H OH SO3 Na
O CCH3
O C
图 2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图
图3丁酮的核磁共振谱图
δ 图4 苯甲醛的核磁共振谱图
10.3 醛和酮的结构
C O
C
δ
O
δ
醛分子的结构
羰基与烯烃比较
C O
C C
C C
E (亲电试剂)
C O
Nu (亲核试剂)
C C
E
C O
Nu
C=C与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加成; C=O与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
2,3–二甲基–4–戊烯醛
CHO
O C CH2CH3
3–甲基–4–己烯–2–酮
苯甲醛 1–苯基–1–丙酮
• 命名芳香族的醛和酮,把芳基看成取代基。
•脂环族醛和酮的命名:羰基在环内的—“环某 酮”;羰基在环外的——环作为取代基。
O
H 3C CHO
4–甲基环己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3
3–甲基环己基甲醛
10.2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肟的立体异构:
C6H5 OH C N C6H5 H C N H (Z)–苯甲醛肟 mp 35℃ OH (E)–苯甲醛肟 mp 132℃

肟类化合物的Beckmann重排
R C R' NOH H R' O C NH R or R O C NH R'
例如:

Beckmann 重排的机理
R C R' N R' OH H R C N
N–取代亚胺
C NCH3 + H2O
CHO
+ CH3NH2
N–甲基苯甲亚胺(70%)
H
醛和酮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缩合:
C O + H N Y H C N Y + H2O
反应机理:
H C O
H+ H+
C OH H
C OH H C N Y
H2N Y
C N Y OH
C N Y OH2
H2O
C N Y
H+
C 6H 5 H
羰基与双键共轭特征吸收低频方向位移
O (CH3)2CHCH2 C CH3 O O (CH3)2C CH C CH3 O C H
σ / cm-1 1717
1H
1715
O C H O
1690
1700
NMR:
δ: 9 ~ 10 δ: ~ 2.2
CH3C
O CH2C
δ: ~ 2.5
O C H
O C
图 1 正辛醛的红外光谱图
R R'
反应机理:
O R C R' + C N

C
O CN
HCN
C
OH CN
说明: a. 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原子 以下的环酮;
b. 碱催化反应加快; c. 新C―C键形成,增长碳链;
d. ―CN的引入:―CN
O CH3CH2 C CH3
HCN
―COOH, ―NH2
浓H2SO4 CN △
(a) 烃基的电子效应
O CH3 C CH3 O
CF3
烷基的给电效应使羰基稳定, 降低反应活性;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活化羰基, 提高反应活性。
CF3 C
(b) 烃基的空间效应 R: –H < –CH3 < –C(CH3)3
空间效应依次增大
C: sp2 sp3, 键角: 120° 109.5°
产物中基团的拥挤程度增大。
第10章 醛、酮和醌
【基本要求】
1. 掌握醛和酮的命名(系统命名,普通命名,个别化合物的 俗名)。 2. 掌握醛和酮的结构及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 掌握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4. 掌握亲核加成的反应类型、机理和应用。 5. -H的酸性,-H的卤代反应及缩合反应(羟醛缩合)。 6.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7. , -不饱和酮的反应特点。 8. 醌的化学性质。
OH
R C H
OR' + H2O
半缩醛
缩醛
常用催化剂:HCl(g), TsOH, HCl/Et2O
O C H + 2CH3CH2OH
HCl
CH
OCH2CH3 OCH2CH3
+ H2O
苯甲醛缩 二乙醇(60%)
环状的半缩醛比较稳定:
O HOCH2CH2CH2C H H2C CH2 O C H 2C O H H H2C CH2 O H C H 2C O H
C Na +
O Na
H3O+
RC C
应用:增长碳链,制备醇
H H R H R R''
C O
R'M
C O C O
R'CH2OH R CHOH R' R R' COH R''
伯醇 仲醇 叔醇
MgBr +
H H
C O
乙醚
CH2OMgBr
H3O+
CH2OH
①醚/-70℃ [(CH3)3C]3COH (CH3)3CCC(CH3)3 + (CH3)3CLi ② H O+ 3
【重点、难点】
1.醛、酮的IR光谱及1H NMR光谱特征。 2.醛、酮的结构;醌的结构。 3.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活性顺序,电子效应和空间 效应对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影响;羰基化合物与NaHSO3、醇、 HCN、金属有机试剂及Wittig试剂的加成反应,与氨及其衍 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醛、酮的-H原子的反应,包括H原子的酸性、卤代反应及缩合反应(羟醛缩合、Mannich 反应等);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歧化(Cannizzaro) 反应;醌的加成反应及还原反应。

OH2 R C N R'
烷基向缺电子的N迁移
H2O R C N R' R OH2 C N R'
OH R C N H R' R
OH C NH R'
O H R C NH R'

Beckmann 重排的特点
10.4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醛和酮的反应部位:
氧化还原反应
O C C H
亲核加成反应
R (H)
α -氢的反应
10.4.1 亲核加成反应
δ
C
δ O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H Nu +
δ C O
δ
Nu C O H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无催化剂或碱性条件下的加成机理
酸性条件下的加成机理 碱性
羰基的反应活性
OH CH3CH2 C
CH3CH C COOH CH3
CH3
(5) 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Grignard试剂 RMgX 有机锂试剂 RLi 炔钠 RCCNa
R Mg X + C O R C O Mg X
H3O+
R C
OH
R Li RC
+
C O C O
R C RC
O Li C C
H3O+
R C
OH C OH
Nu:
Nu:
乙醛
丙酮
图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烷基的空间效应
反应活性顺序:
(1) 与水的加成
当羰基与吸电基相连时,水合物的稳定性提高:
(2) 与醇的加成
醛或酮与醇以无水氯化氢或无水强酸为催化 剂生成半缩醛或半缩酮: 不稳定
O R C H OR'
R'OH / H+
OR'
R'OH / H+
R C H
O CH3CH2CH2 C H
C H
正丁醛
O CH3 C CH2CH3
异戊醛
CH3
苯甲醛
酮:以甲酮作母体,“甲”字可省略
C O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二苯甲酮
10.1.2 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 从醛基或靠近羰基一端编号。醛基的位次为1, 可不标,酮中的羰基位次要标明。
C O + H2NNH O2 N
NO2
C 6H 5 H
C NNH O 2N
NO2
+ 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