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学生板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历史论述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考试题型,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历史论述题,以下是对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的归纳总结:一、阅读理解题干在做历史论述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行为动词和中心语,关注分值。
根据分值,我们可以推测出题目的难易程度和所需回答的内容层次。
二、分析材料信息接下来,要带着题干问题去阅读材料,同时关注材料的出处。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的答题提供依据。
三、亮明观点并论证在文章开头,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模棱两可。
观点要具有针对性,并结合题干和材料进行论证。
论证过程要注意层次性,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四、总结观点在论述过程的最后,要适当进行小结,总结观点。
这一步可以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升华。
五、注意答题规范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卷面整洁,书写认真。
采用要点化、格式化、序号化的方式组织答案,使答题内容条理清晰,便于阅卷老师评分。
六、多角度分析史实论证时,要注重多角度分析。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内因、外因、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考虑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进行论证。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技巧,相信同学们在应对历史论述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论述能力,为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
总之,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为: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材料信息,亮明观点并论证,总结观点,多角度分析,以及注意答题规范。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1、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是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
所以学生在完成以上两步后,应该将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巧妙的融合,初步确定设问所预求的答题要点。
学生心中应该明白:该材料解析题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在教材中是怎样阐释的,每个要点又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语句等等。
2、多角度有序表达表述答案时,要弄清楚设问预设的角度,做到答案不遗漏设问要求的任何角度。
答案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常识,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或按影响归类、或按历史事件自身的发展顺序等等。
并且在每一个要点前要标明序号,使答案条理清楚。
3、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4、提炼观点要仔细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和对材料的介绍也不要忽视;搞清历史三要素,找出材料中的时间、空间和主要人物或主要的历史事件,了解材料在讲什么;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内容或主题,这是较关键的一步。
5、找取相关信息点要注意找设问与初中历史论述题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初中历史论述题出现形式及回答步骤这类试题大部分以材料的形式出现,题目形式上比较灵活,如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两部分都正确或都错误等。
其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或材料可以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要点,所以首先要分析小要点之间的关系。
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历史论述题是要求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题目。
下面是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回答历史论述题: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和概念,确定你需要回答的核心内容。
2. 梳理知识框架: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整理自己对该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相关知识。
将重要的时间线、主要人物、关键事件等要素列出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3. 分析因果关系:历史事件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在回答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4. 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和论述。
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案例,详细描述案例中的细节和背景,并分析其对于整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
5. 对比和比较:如果问题中提到了多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进行对比和比较。
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释。
6. 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往往有多个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在回答时,要尽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7. 结构清晰: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要注意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开头可以简要介绍背景和问题的重要性,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尾总结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8.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回答历史论述题有所帮助。
记得在答题过程中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并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1。
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1. 你得先把题目读透啊!就好比打仗得先搞清楚敌人在哪,题目就是你的敌人呀!比如“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这可就得把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的各个方面都想个遍。
千万不能题目都没读懂就瞎答,那不是白忙活嘛!
2. 框架很重要知道不?就像建房子得有个结构一样!要把你的答案分成几个部分,条理清晰呀!比如说论述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那就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说,这样多清楚呀,老师一看就明白,能不给你高分吗?像“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你就可以从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等方面搭建起框架来。
3. 事例那可是少不了呀!光说理论多枯燥呀,就像菜里没放盐一样。
例如论述儒家思想的影响,你不举几个历史上儒家思想发挥作用的例子,怎么能让人信服呢?像孔子办学啦,董仲舒罢黜百家啦,这些例子一摆,说服力不就来了嘛!
4. 千万别死记硬背啊!历史可不是靠背就能考好的。
你得理解呀,就像交朋友得了解他的性格一样。
比如对于一些历史制度,你要明白它为啥产生,又为啥会变化,这样答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呀!“说说科举制的演变历程”,如果你只是背,那肯定很生硬,理解了就不一样啦!
5. 语言表达要清晰明了呀!别啰里啰嗦说半天别人不知道你在说啥。
就像说话一样,干脆利落点!比如回答“评价秦始皇”,简单扼要地说出他的功绩和过错,让人一目了然,老师看着也舒服呀!
6. 检查检查再检查呀!这可不能马虎,就像出门得照照镜子整理整理一样。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少答了要点。
比如论述完“古希腊民主政治”,最后再检查检查,有没有遗漏关键信息呀!
总之,掌握这些技巧,历史论述题就不用怕啦!。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一门比较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因此,解答历史论述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答题技巧:1. 加强对历史时期的认识。
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等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2. 多掌握历史名词。
历史名词包括历史人物、重要事件、术语和概念等,熟悉这些历史名词可以方便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3. 把握历史事件的关联性。
不同历史事件之间有很多联系,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从而能够更好地回答论述题。
4. 掌握辩证法思维。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都有多种因素和因果关系的交织,辩证法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更透彻地分析问题。
5. 多读历史书籍和资料。
了解历史资料是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多读历史书籍和资料可以加深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上述几个技巧,回答历史论述题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阐述观点前,先回答问题。
即先在文章中对问题进行简答,再展开观点论述。
2. 明确观点。
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并在后续论述中证明自己的观点,避免含混不清的表述。
3. 突出亮点。
回答问题时,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证据和分析,使其更有说服力。
4. 把握主题。
论述中要紧扣主题,不离题,不扯远。
5. 笔法要到位。
文章应该有逻辑性,段落有衔接性,语言流畅,表述清晰。
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等问题。
最后,做好时间管理,适当控制思考时间和写作时间,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详细,更好地回答历史论述题。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一)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一)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历史中考论述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类题型中,学生需要通过阐述观点、举例论证等方法来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些针对历史中考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准确理解问题要求首先,要认真阅读问题要求,确保对问题的要求有准确的理解。
常见的问题要求包括“解释/说明/阐述/比较/评价”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求,你需要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和思路。
有条理地组织回答在回答问题时,你需要有条理地组织你的回答。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逻辑顺序在回答时,你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从过去到现在,或者按照问题的逻辑顺序,从因果关系到结果等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使你的回答更加清晰易懂。
分析比较在一些涉及到比较的问题中,你可以通过分析两个或多个事件、人物、观点等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来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展示你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举例论证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举例来论证你的观点。
选择合适的例子可以更好地说明你的观点,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理论联系实际在回答历史中考论述题时,要牢记理论需要与实际相结合。
你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实、事件等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样可以使你的回答更有说服力。
突出亮点在回答中,如果你有特别独到的见解、深度思考或对学科内容的创新解读,可以适当突出,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但同时要确保亮点与问题要求相关,并在回答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最后,你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规范性。
使用准确、简练而又流畅的语言表达,可以使你的回答更易读懂。
逻辑思维的规范性可以保证你的回答结构严谨、论点有力。
以上是针对历史中考论述题的答题技巧的一些建议。
通过认真准备和积极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在考试中表现出色。
加油!复习历史知识要在历史中考论述题中表现出色,首先需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熟悉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回答问题时,你需要了解和熟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便能够在回答中做出准确的引用和例证。
初中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论述题是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 理清思路:在回答论述题之前,先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可以花一些时间组织自己的思绪,列出要点或者制作一个提纲。
确保逻辑清晰、结构合理,通过主题句和段落间的过渡,使文章的结构紧密连接。
2. 确定论点:在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论点或立场,即对题目的观点或态度。
这有助于引导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并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指引。
在后续的段落中,可以通过事实、例证或解释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3. 关注关键词:仔细审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影响等。
这些关键词将帮助你界定论述内容和深入分析。
4. 使用历史知识:在论述过程中,尽量使用历史知识来支持观点和论证。
可以引用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统计数据等来支撑自己的论述。
同时,要确保所使用的历史知识准确、恰当,并进行正确的引用和解释。
5. 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论述中,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比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
这样可以展示你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并提供更全面的观点。
6. 结合实例和细节:为了加强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可以使用具体的实例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这些实例可以是历史事实、人物行为、社会变迁等,有助于让论述更具体、具体并生动。
7. 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词语,要力求表达准确且简明扼要。
8. 做好总结:在文章的结尾,做一个简洁的总结,重申自己的论点和观点,并简要概括主要的论证过程。
总结部分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记得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论述题都能充分发挥你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多练习、积累历史知识和阅读优秀范例也是提高论述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中历史课程中,材料论述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论述和归纳,以达到对历史事件、人物或者现象的深入理解。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下面将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认真研读材料,理清思路在开始解答材料论述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提供的历史资料。
要注重理解每一段材料的含义和意图,搞清楚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
要注意抓住材料的主旨,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论述的中心和重点。
只有在全面理解了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入分析和归纳,写出一篇有逻辑、有层次、有深度的文章。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研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重点关注与解题有关的内容。
材料中的信息可能涉及历史事件的原因、发展过程、影响等,需要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偏离主题。
并在分析时,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将所抓住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形成思路,便于研究和论述遗址,并避免偏离主题。
三、举例论证,增加说服力在材料论述题中,要想使文章有说服力,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来加以证实。
通过举例,可以使分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论述更具说服和可行性。
举例也能够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具有深度。
四、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材料论述题需要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平时要多积累历史知识,注意阅读历史书籍,关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演变,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库。
要培养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地应对材料论述题。
五、注意正反观点,全面分析解答材料论述题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材料中的正反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不仅仅关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还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不同的观点做出客观的评价。
历史最后一题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最后一题论述题答题技巧1. 认真读题很重要啊!可别像没头苍蝇似的就开始写。
比如说,看到一道论述题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那你就得抓住秦始皇的关键事迹啊,像统一六国啥的,这要是读题都读错了,那还怎么答呀?2. 列个大纲吧!就如同建房子先要有个框架一样。
比如论述“文艺复兴的影响”,你可以先把思想方面、艺术方面等几个大点列出来,再逐一去丰富,这样思路不是更清晰吗?举个例子,你要写一篇作文,不先列个大概,不就容易写得乱七八糟吗?3. 论述一定要有逻辑呀!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比如论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变”,要按时间顺序或者不同领域来展开,不然怎么能让人看得明白呢?哎呀,这就像是讲故事,得有条有理呀!4. 多举例子呀,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比如论述“唐朝的文化繁荣”,你就得把李白、杜甫的诗什么的都写上,这才能让人直观感受到文化的繁荣呢。
你想想,光说繁荣,没点实际例子,谁信呀?5. 语言表述要清晰准确哟!可别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懂。
要是论述“二战的原因”,就要说得明明白白的,不能含糊其辞哟。
就跟你说话似的,得让人明白你在表达什么呀!6. 注意时间安排啊!别到最后才发现时间不够了。
比如说规定一个小时答这道论述题,你就得合理分配,不能前面磨蹭,后面着急忙慌的。
这就好比跑步比赛,你得合理分配体力呀!7. 书写工整点呀,这可是印象分呢!要是写得乱七八糟,谁愿意仔细看呀。
就像你看到一本脏兮兮、皱巴巴的书,你会有好心情看下去吗?8. 检查检查呀,可别有错别字或语病。
比如论述“美国独立战争”,你要是把重要人物的名字写错了,那多尴尬呀!这就像出门前要照照镜子,整理整理一样。
9. 保持好心态呀,别紧张!就把这当一次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
想想看,你平常学习了那么多,不就为了这一刻吗?别慌别慌,就大胆去写!总之,答好历史最后一题论述题需要细心、耐心和用心,只要认真对待,肯定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中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技巧如下:
1. 审题: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特别要注意审清题目中“正确”或“不正确”的含义。
2. 概括主题: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论点。
这个步骤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列出要点:在明确中心思想或论点的基础上,列出解答问题的要点。
这些要点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你的思路。
4. 论证表述:根据列出的要点,进行详细的论证。
这个步骤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概念、数据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5. 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每个要点都要与中心思想或论点紧密相关,且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6. 检查语言表述:在完成论述题后,一定要检查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清晰、简练。
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7. 积累素材:平时可以多积累一些有关历史的素材,如重要事件、人物、数据等。
这些素材可以在考试时作为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以上就是中考历史论述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如何做好历史论述题
学生如何做好历史论述题历史是一门基于事实的学科,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演变历程。
历史论述题是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最容易遇到的难题之一。
所以,如何做好历史论述题已经成为了每个历史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了解论述题的基本要素论述题的基本要素包括思路、内容、结构、论证以及语言表述等方面。
思路决定论述的方向性和深度,内容则是论述的基本素材,结构分明则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整体把握;论证是判断论述的重要依据,语言表述是保证论述语言准确、简练和精美的关键。
二、掌握方法和技巧写好历史论述题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了解考试要求,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趋势,判断出重点和难点,找出论述的重要素材。
然后,建立论述的框架和结构,对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找到线索和逻辑关系,突出重点。
第三,运用比较、对比、分析、评价等方法,对素材进行综合论述和推理,将有限的时间和信息赋予最大的有效性。
最后,注意修辞和语言表达,使文章通顺、精炼和简明,避免语义模糊和词汇错误,保证答案的准确和清晰。
三、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学生在写历史论述题时,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有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分析和推理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学会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勇于创新和尝试,积极探索和发现历史的新视角和价值。
第三,加强写作能力,提高文笔和语文素质,学会条理清晰地表达,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使文章更加简明、苍劲有力、含义深刻、引人入胜。
四、总结历史论述题是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最容易遇到的难题之一,想要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掌握其基本要素、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提高文笔和语文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研究中胜任、发挥出更好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来了解和理解过去的事件、人物以及社会的发展演变。
在历史学习中,材料论述题是一种常见的考题类型,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史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本文将从解题方法与技巧两个方面对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答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一、解题方法1. 熟悉史料解答材料论述题的第一步是要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史料内容。
要明确史料中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了解材料的背景和出处,把握史料的主题和观点。
只有充分理解了史料内容,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2. 确定论述角度在熟悉了史料内容之后,要结合题目要求确定自己的论述角度。
可以根据史料中的事件和观点来确定论述的重点,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论述。
3. 分析史料在确定了论述角度后,就需要对史料进行分析。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还可以分析史料中的观点、立场、态度等,找出其中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4. 运用历史知识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对历史的知识储备,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
可以引用历史书籍、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加深论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 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在分析史料并运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对史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或者对事件的影响进行预测,展示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
二、解题技巧1. 抓住关键信息在阅读史料时,要有意识地抓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
可以在史料上做标记或者摘抄重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后期的分析和论述。
同时也要注重史料中的细节信息,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2. 确定观点和立场在解答材料论述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可以在提纲中写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可以使整个论述更有重点和目的性。
初一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一)
初一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一)初一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引言历史论述题是初一历史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针对初一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在考试中有所帮助。
技巧一:理清时间线索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首先要理清时间线索,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
可以通过画出时间线图或使用时间顺序的关键词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
•例如:–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技巧二: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应当使用准确的历史术语来描述事件和概念。
这样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也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技巧三:运用历史方法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可以借鉴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如比较分析、因果分析、问题引导等,来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比较分析:比较中世纪欧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因果分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结果–问题引导:探索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技巧四:注重论证和论据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论证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名人名言等方式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例如:–引用历史事件:以德国统一为例,论述民族国家的崛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引用名人名言:引用马克思的“历史是人类绳索上的狂舞”来探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技巧五:考虑多角度和多因素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例如:–多角度: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多因素:探讨帝国主义的兴起,需要考虑技术进步、资源争夺、殖民地扩张等多种因素结论通过上述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初一历史论述题,展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答题过程中,要合理组织论述结构,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性,并提供适当的例证和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
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
历史论述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答题模板,以确保回答全面、有条理、重点突出。
下面就是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的详细内容:
一、明确题目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述,避免答非所问。
二、梳理历史事件。
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我们要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因果关系进行排列。
可以利用时间轴或者逻辑图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
三、分析历史事件。
在梳理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
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通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影响。
四、举例论证。
在论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举例论证。
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可以使论述更加具体和生动,也可以加强论述的说服力。
五、论述历史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论述历史事件的影响。
历史事件往往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客观分析这些影响,并且可以对历史事件的启示进行展望。
综上所述,历史论述题答题模板包括明确题目要求、梳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举例论证和论述历史影响。
遵循这一答题模板,可以帮助我们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更加有条理、全面和深入。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技巧1.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弄清楚需要展开的论述点,有条理地列出关键词或提纲。
2. 确定论述结构•根据题目要求和论述点,选择合适的论述结构。
•常见的结构包括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比较对照等。
3. 常用写作技巧•采用逻辑关系词来连接不同的论述点,例如“首先”、“其次”、“另外”、“然而”等。
•使用事实数据、统计数字、引用名人观点等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表达。
4. 利用历史知识与观点•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在论述中运用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情境进行例证。
•引用历史上的观点或智慧,增加论述的深度和广度。
5. 注意论述的层次与要点•每段论述应包含一个明确的主题句,概括该段要讲述的内容。
•在每段论述中展开具体的论述点,尽量避免跑题或重复论述。
6. 仔细审题与检查•仔细审题,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要求。
•检查论述是否有逻辑漏洞、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
7. 举例与解读•根据题目要求,举例说明观点,解读历史事件或文献。
•引用相关作者或学者的研究成果,增加文字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8. 增加文章可读性•使用段落分隔,突出重要的论述点。
•适当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和修饰词语,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9. 时间控制与实际评分要求•论述题答题时间通常较长,要控制好时间分配,确保每个论述点都有充分的展开空间。
•根据历史中考评分要求,注重展示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关于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的一些常用技巧,希望能对你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记得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强化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论述能力。
10. 总结与复习•在完成一篇历史中考论述题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复习。
•回顾自己的得失,分析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复习历史知识,扩充自己的历史素材库。
11. 寻找模板与范文•参考一些优秀的历史中考论述题范文,学习他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初中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的论述题答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主题、范围和要点。
列出要点:根据题目要求,列出要回答的要点,这些要点是解答论述题的骨架,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组织答案。
引经据典:在论述时,要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数据等证据来支持观点,增强说服力。
同时要注意引用准确,避免出现事实错误。
层次分明: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层次,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阐述,使答案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书写整洁:注意书写整洁,不要在答案中出现涂改、错别字等情况,这会影响得分。
反思与总结:在完成论述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检查答案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并总结答题经验和技巧,提高答题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的论述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论述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个答题技巧,帮助你在中考历史论述题中取得好成绩: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注意关键词和限定词,明确要求你回答的内容。
分析题目:将论述题分解为几个关键点,对每个关键点进行思考和分析,确定你要回答的观点和论据。
提供观点和论据:在论述中,提供清晰的观点,并用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进行论证。
使用具体的事例和事实来支持你的观点。
结构清晰:论述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可以使用分段和标点符号来划分不同的观点和论据,使论述更加清晰易懂。
注意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观点和论据。
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尽量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注意字数限制:在中考中,通常会有字数限制。
要合理安排篇幅,确保每个观点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的阐述,同时注意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复习历史知识:论述题需要对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复习
和理解,以便在论述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练习写作:多做历史论述题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可以请老师或同学给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论述技巧。
记住,历史论述题需要你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需要你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充分准备和练习,相信你能在中考历史论述题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论述题答题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论述题答题方法一、历史论述题的类型历史论述题的类型主要有立论型、驳论型和论证型。
其中,立论型主要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肯定,如“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论证型主要是对某一观点或理论进行说明,如“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驳论型主要是对某一观点或行为进行反驳,如“鸦片战争是中英正常的贸易”。
无论哪种类型,关键是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有理有据,层次清晰。
二、答题方法对于初中历史论述题,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思路,组织答案。
1.审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具体来说,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立论的依据是什么?这关系到自己将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它有助于确定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3)有没有限制条件?这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一些错误或不可能的答案。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题目要求,为下一步答题做好准备。
2.构思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始构思答案。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列出论据,再考虑如何安排答题的层次和逻辑。
对于初中历史论述题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开头: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主体:围绕观点列出论据,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做到有理有据。
(3)结尾:可以重申观点,强调意义或总结收获。
3.组织答案在构思好答案之后,我们要开始组织语言,将答案呈现出来。
要注意以下几点:(1)层次清晰:要注意安排好答题的层次和逻辑,让答案更具有说服力。
(2)表达准确: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避免使用模糊或不确定的语言。
(3)合理使用历史材料:在回答论述题时,要合理使用所学历史知识,并结合相关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考能力。
三、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步骤和方法外,还有一些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1.不要偏离主题:在回答论述题时,要时刻注意题目要求和关键词,不要偏离主题。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中历史中的材料论述题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论述。
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历史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认真审题,抓住要点解题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
历史材料论述题的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历史事件或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述。
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清楚题目中所提到的历史事件或问题,明确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何种分析和论述。
只有抓住了题目的要点,才能在解答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论述。
二、仔细研读史料,理解史料的意义历史材料论述题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提供的史料进行仔细研读,并理解史料的意义。
史料中通常会包含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等信息,学生需要通过仔细研读史料,理解史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
只有理解了史料的意义,才能在解答时有条理地进行论述,展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三、提炼史料,归纳关键信息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提炼和归纳,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关键信息包括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相关人物和组织、事件的影响等。
通过对史料的提炼和归纳,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的影响,为之后的论述奠定基础。
四、分析史料,展现深刻理解在对史料进行理解和提炼之后,学生需要展开对史料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从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结合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对史料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展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五、合理论述,清晰表达观点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合理的论述,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见解。
在论述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演,展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见解。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学生板
历史论述题备注:老魏的学生才有资格享用几点忠告:1.不拼不博,等于白活;高三不累,辛苦白费2.一心力,惜时光;坚定力,戒浮躁。
3.今年学习努努力,明年湖大做兄弟,今年学习不努力,风里雨里,兄弟在工地搬砖等你!解题方法:步骤一: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设问方式】…(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基本方法】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步骤】(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
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
题型一【典例】典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
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论述题
备注:老魏的学生才有资格享用几点忠告:1.不拼不博,等于白活;高三不累,辛苦白费
2.一心力,惜时光;坚定力,戒浮躁。
3.今年学习努努力,明年湖大做兄弟,今年学习不努力,风里雨里,兄弟在工地搬砖等你!
解题方法:
步骤一: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
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
【设问方式】
…(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基本方法】
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步骤】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注意】
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
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
题型一【典例】
典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
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家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败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请评论材料中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或者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二【示例】
<例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略)…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题型三【典例】
典例1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典例2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
例3: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试结合史实说明董仲舒、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哪些方面是客观的?哪些方面是错误的?并分析两人作出这种评价的出发点。
例4、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例5、“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