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总结及思路总结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总结及思路总结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总结及思路总结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总结及思路总结
很多同学在上了高中以后,分了文理科选择了学文,其实文科也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不是背会了书上所有的内容就可以得到高分的。

就拿历史来说,在解答大题的时候,它问的知识点就会很杂乱有时候即便你回答上来了,也会漏掉某个点从而丢分,下面带你看一下历史大题解题技巧都有哪些,仅供参考!
阅读题目认真看题
认真看题目也就是所说的审题。

这也是老师们经常会强调的点,审题是答题的关键,要看清题干以及最后的问题,看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要所问非所答。

很多同学有时候连题目或者问题就只读一半就着急去回答问题。

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漏掉一些问题导致回答不完整扣分。

更厉害的是有时候题目只看一半导致全部问题丢回答跑题,一分也不得。

答题要保持字迹工整
不光是历史,所有的科目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当老师看了很久卷子的时候肯定会特别累,耐心也会下降,如果你字迹不工整,卷面也非常乱,涂涂抹抹,老师很容易落下某个知识点,或者干脆不认真看你的卷子。

这时候你就吃亏了。

字迹工整不是要求你的字一定要特别好看,而是让老师一眼看过去就能分清段落规划等等。

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在读题之后进行解答,最好在心里已经打好草稿不然直接在卷子上写很容易乱。

回答问题时最好也标上点,这样老师阅读的时候会非常的清晰,也会按照你的点来给你分数。

有时候一道题会有两到三个问题,这时候你回答时最好在前面吧=把问题写书来方便找到具体对应的是什么,不会因为乱而丢分。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怎么答题好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怎么答题好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怎么答题好分析型大题。

注意对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的分析。

原因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意义一般是指在历史上起过的积极作用;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1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2高中历史大题怎么答好一、特点类:①基本型:一句一句概括主语+主题(材料有大部分答案,改造材料就是答案)②比较型:也是用基本型的方法一句句概括(一个技巧:例如若材料一说了一个人的成果特点,那么材料二的人的成果特点和材料一是对立的!这种题干一般是:与xx相比,xxx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就去找和xx对立的特点即可)不要放过每一句,反正多答不扣分③混合型:注意要灵活。

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在高三的学习中,任何的科目都有其特定的答题技巧,历史也不例外,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历史答题的答题思路。

 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历史答题的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在历史答题的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必修一:1.中国历代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别实行什么措施巩固(中央和地方)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哪两大趋势3.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罗马法的开端和完备分别以什么文献为标志各自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4.古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影响5.英法美德分别怎么走上民主化道路政治文明的基本趋势是什么6.什么是代议制近代政体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区别是什么7.近代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及每个时期分别发生过哪些史实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世界哪些国家分别展开了哪些实践9.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如何(分阶段掌握)10.新中国成立初,采取哪些措施构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11.新时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2.中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收回台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13.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14.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区域15.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别是什么(分阶段掌握)16.当今世界局势如何必修二:1.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发展概况如何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分别表现在哪里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缓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5.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6.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燃料、动力,生产组织形式,发明,影响分别是什么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各自的原因是什么8.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怎么建立9.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影响10.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及对应的理论分别是什么1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表现在哪里12.苏联的经济改革有哪些内容(几个)13.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分期,在每个时期分别有哪些措施(分时期掌握)14.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农村、城市、体制)15.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形成的,特点如何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么形成的17.欧洲走上一体化的背景,影响,反映了什么趋势18.世界上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哪些(列举)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认识全球化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答题技巧一、书写到位。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随着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历史大题成为了很多高中生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然而,很多同学对于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并不清晰,造成了做题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这里,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一、审清题干,找准要点当打开历史大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看清问题的要求是什么,而且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汇,例如“角度”、“基础”等等。

确定问题之后,可以扫描一下考卷,了解要求的内容涉及哪些知识点。

在查清题目后,就要好好读取文章材料,确保对题面及资料的知晓程度,分析材料是重要还是基本掌握,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时空背景等要素寻找解题的思路。

这里需要注意,不同题型的解法不同,有一些是需要根据考题自己做出来,还有一些是需要回答明确的问题,而这就需要前期做题多练习,多运用。

二、针对不同的考题,进行不同的解答由于历史涉及范围广泛,考点多样,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考题,需要进行不同的解答策略,有些考题要求重在分析,有些考题要求重在论证,还有一些考题要求重在解释,这都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解释性的考题,需要展现出对历史学科的精深探究;对于分析性的考题,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关系进行认真推断;对于论证性的考题,需要深入思考,进行全面阐述。

三、注重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做历史大题时,我们要做到注重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切勿只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记忆,要去结合所学的历史课本里面的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来进行知识的运用,这样才能将知识的价值最大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历史案例或者是事件,来对我们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四、注意答题的文艺规范在做历史大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技巧,而忽略了答题文艺规范的要求。

如字迹得工整、语言得简明有力、句式尽量避免通俗语言、查错查漏等等。

而且,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将思维过程显得过于混乱。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一】材料题答题技巧 1.“抄材料”《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答案往往隐藏在材料中。

如果试题提供的材料足够丰富,很多时候,考生只需把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再加工”(抽象、概括、归纳)即可作答,我们不妨称其为“抄袭”艺术。

当然,“抄袭”的时候要掌握技巧,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抄袭”的类型很多,或抄袭大意,或抽象概括,或同义词(反义词)替换,或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或把欧式语言转换得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或把口语转换为专业术语,或长短句互换等。

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又要对有效信息能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历史分析公式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3)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三】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1.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高中必会历史名词解释与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解析

高中必会历史名词解释与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解析

高中必会历史名词解释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传说远古社会,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采用民主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4、分封制:对象:贵族(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特点:层层分封,上下级有严格的隶属关系5、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6、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7、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九卿:众卿、列卿之意8.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9.禁军:帝王封建时代,帝王直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

10.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它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1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郡以下设县或道。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12.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技巧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必修一:
3.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罗马法的开端和完备分别以什么文献为标志?各自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
5.英法美德分别怎么走上民主化道路?政治文明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6.什么是代议制?近代政体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区别是什么?
7.近代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及每个时期分别发生过哪些史实?
9.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如何?(分阶段掌握)
10.新中国成立初,采取哪些措施构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11.新时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2.中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收回台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13.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14.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区域?
15.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别是什么?(分阶段掌握)
16.当今世界局势如何?
必修二:
1.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分别表现在哪里?
4.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5.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6.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燃料、动力,生产组织形式,发明,影响分别是什么?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9.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10.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及对应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1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表现在哪里?
12.苏联的经济改革有哪些内容?(几个)
14.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农村、城市、体制)
15.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形成的,特点如何?
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17.欧洲走上一体化的背景,影响,反映了什么趋势?
18.世界上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哪些?(列举)
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认识全球化?
一、书写到位。

二、格式到位。

三、层次到位。

四、语言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