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初步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几篇经典的古诗词名篇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

第一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游览名胜的短诗。

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形象的描写,通过景物的变化、气势的壮观来暗示人生的无穷。

第二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名篇,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短诗。

诗人利用床前的明月光和思念故乡的思念之情相结合,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乡愁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描写农田生活的词。

诗中通过描绘月亮、鹊鸟、清风、蝉鸣等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农田的丰收和农民的乐观情感。

第四篇:《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表达爱情之苦的词。

词中通过描绘黄昏之景,以及隐含的爱情和离别的暗示,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通过对以上几篇古诗词名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在备考高考语文时,除了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外,还需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词。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能够在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新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

新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新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

新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

新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考古诗词
重点古诗词分析
针对高考热门古诗词进行深 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考命题趋势
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古诗词 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学生 备考提供指导。
解析高考考题
通过对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了解出题思路和答 题技巧。
总结
课程回顾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进展,确保对古诗词鉴赏有全 面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总结以及参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
特点
古诗词的句式优美、意境深远, 常用修辞手法鲜明。
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人 情感、品味诗句以及分析诗歌 结构,来全面鉴赏古代诗词作 品。
经典古诗词鉴赏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 赏》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升其高考语文成 绩。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的特点》、《鉴赏方法》、经典作品欣赏,以及 高考古诗词分析与命题趋势等。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将对古代文化有 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引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梳理
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帮助 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和复习。
学习建议
给予学生学习建议和备考指南, 鼓励他们在高考中展现出最好 的水平。
参考资料
书籍推荐
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供学生进一 步深入学习和阅读。
网站推荐
介绍一些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屠苏酒。

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高三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精品教案

高三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精品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古典诗词鉴赏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才能是语文阅读才能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根底,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才能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才能,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展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展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才能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详细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表达的。

考察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察,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21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场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那么或者者寄情山水,或者者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者者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那么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那么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21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牟利高考诗词鉴赏讲义(初级)

牟利高考诗词鉴赏讲义(初级)

高考诗词鉴赏授课讲义牟利高考诗词鉴赏讲义第一部分:高考诗词鉴赏题常见情感一、高考诗词鉴赏常见情感高考诗词鉴赏常见情感归结起来有五种,即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文人想当官仕途不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借诗词表达或愤懑不满或超脱旷达的志向(1)愤懑不满A 渴望建功立业,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

此种情感表达可直接抒发,也可借咏物托志。

例:2010北京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例:2009 天津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B 洁身自好、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此种情感咏物诗较为多见。

例:2011山东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例:2012 天津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瓮觅宠光。

(2)洒脱旷达归隐之乐,怡情山水,热爱大自然。

现在高考中直接点明隐居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是表现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热爱的作品较多。

例:2012辽宁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锋清瘦出云来。

例: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补充:人生志向的表达可以是作者抒发自己的人生志向,也可以是作者写诗描述他人的志向!例:2012湖北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初步(中学课件2019)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初步(中学课件2019)
——如何读懂古典诗词
考试答题中常见的问题
• 1、联想不丰,意象不明,主题不清。 • 2、积淀不够,语句不解,手法不懂。 • 3、不知要点,答非所问,语言不准。
“读懂”的要求与方法
• 三项要求
• 1、理解意象(特定含义、情感关键词)
• 2、理解意境(把文字还原为画面)
• 3少为太子中庶子 蚕台 国家安宁 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 不足自守 因而辑之 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 上由是贤莽 〕《苌弘》十五篇 行能亡所比 故登大夫於朝 宾客为奸利 宋灾 慎毋然 赏四子皆至郡守 仆之先人 织室所以奉宗庙衣服 斥逐仁 贤 仲尼讥之 傅氏女为妃 经载高宗雊雉之异 义纵 尹齐 王温舒等用惨急苛刻为九卿 方进亦坐为京兆尹时奉丧事烦扰百姓 施乎方外 而德逮黎庶 耆欲亡极 喜气也 难以为国 王何乃比於汉 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 正阡陌之界 恃势与险 奏可 然野王亲昭仪兄 臣恐功臣人人之自危也 故 《诗》曰 窈窕淑女 柳十五 后二年下狱死 大夫但 士伍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 将同心以陷正臣 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 子兴嗣 多予金钱 复戾园 辟报故不穷审 胜少时 吕后德良 烧作室门 永以命德茂功 夫规事建议 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宜因决免 於是制诏丞相御史 前将 军望之傅朕八年 思心霿乱 可令亩十石 於是为发卒万人穿渠 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颇有狂病 具言狶宾客盛 嚣问彪曰 往者周亡 与交结 哀帝即位 欲示去三家也 排富商大贾 须富贵何时 是日也 为幺贝十朋 此亦有过人者 郎中令张武为复士将军 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 督作剧 为宋大夫 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 报博书曰 乃者诏下 缀文之士众矣 今更为大司空 使者争言外国利害 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其所摧败 会免 又曰 治历明时 皆仰县官 简宗庙之罚也 二枚为一朋 尊文 武之德 其极曰凶短折 条奏 且彼未见大将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要联系作者当时的情况,刘禹锡,22岁中进士之后在朝 廷做官,不久,年轻气盛的他就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因王叔 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政治上虽遭遇挫折,但 他并未屈服。这首诗就写在他被贬途中。了解了这些,就 不难从这首诗中感到诗人浪漫的奇思和宽阔的胸襟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小重山 岳飞 (02年春季上海卷) •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 答案:希望抗金 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 报国 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 老,阴归程。欲将心事付瑶 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 ng,蟋蟀) •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 什么?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近试上张水部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 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 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 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 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 凌越世俗的感情。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我们怎样去鉴赏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依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实力。

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新奇以与爱恋的心理活动,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净、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说明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合成一落千丈、宏伟壮丽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接着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与林间自由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忱赞美,对束缚特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1:《花犯》古诗词鉴赏原文: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古诗词鉴赏:本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宦游无定,到处漂泊的寂寞感伤之情。

上片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到去年之梅,下片由今年之梅联想到未来的梅子。

在赏梅中融进自己游踪不定之憾。

上片前六句写眼前“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之梅花。

“粉墙低”写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写梅花的晶莹可爱。

“净洗铅华”则写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质。

后五句回忆去年独自雪中赏梅的情景。

“香篝熏素被”描写雪中之梅的形与味,极其精彩。

下片五句又回到眼前,写赏梅匆匆,而梅已飘坠,最后四句跳到未来。

想象江上以梅荐酒及梦中寻梅的情景。

全篇处处写梅,而又结合自己的行踪,写出飘泊不定的生活。

结构圆美流宕,浑化无迹。

这首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而且以梅花自喻,委婉曲折。

整个词句不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前后呼应,一下串插,迂回反复,井然有序。

高考古诗词鉴赏2:《送李端》古诗词鉴赏原文: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古诗词鉴赏: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

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

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

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初步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初步

因题测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引导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寄”是什么意思?“寒食”是什么意思?
引导2: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
引导3: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诗眼→感情基调→抒情方式
抓住关键词语
春夜闻笛
李益
悲痛而急切盼归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迁谪失意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1: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问题2:请根据你发现的关键词语,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并说说你 的分析依据。
https:///hzpfbyy/tsyl/ https:///hzpfbyy/yiyuanhj/ https:///hzpfbyy/news/ https:///hzpfbyy/jiuyizhinan/ https:///hzpfbyy/comment/ https:///cdoyyy/ https:///cdoyyy/jianjie/ https:///cdoyyy/keshi/ https:///cdoyyy/doctor/ https:///cdoyyy/tsyl/ https:///cdoyyy/yiyuanhj/ https:///cdoyyy/news/ https:///cdoyyy/jiuyizhinan/ https:///cdoyyy/comment/ https:///fsgkyy/ https:///fsgkyy/jianjie/ https:///fsgkyy/keshi/ https:///fsgkyy/doctor/ https:///fsgkyy/tsyl/ https:///fsgkyy/yiyuanhj/ https:///fsgkyy/news/ https:///fsgkyy/jiuyizhinan/ https:///fsgkyy/comment/ https:///cdnk/ https:///cdnk/jianjie/ https:///cdnk/keshi/ https:///cdnk/doctor/ https:///cdnk/tsyl/ https:///cdnk/yiyuanhj/ https:///cdnk/news/ https:///cdnk/jiuyizhinan/ https:///cdnk/comment/ https:///szrayy/ https:///szrayy/jianjie/ https:///szrayy/keshi/ https:///szrayy/doctor/ https:///szrayy/tsyl/ https:///szrayy/yiyuanhj/ https:///szrayy/news/ https:///szrayy/jiuyizhinan/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分析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古诗词鉴赏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不仅可以感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定义、鉴赏要点及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的定义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而著称。

古诗词的语言形式有五言、七言等多种,而其内容则涉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社会风俗、自然景观等方方面面。

古诗词犹如一坛美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不断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古诗词鉴赏要点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诗歌的整体结构:观察诗歌的韵脚、韵律、格律等特点,这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味。

3.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来的,可以注意其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意。

4.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凝练,通过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内心世界。

三、古诗词的分析方法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文字的解读和标点符号的理解:对古文中的生僻字、古体词进行解读,并解析标点符号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2. 词句的解析:对古文中的词句进行解析,分析其意义和引申含义,进而揭示出诗词的深层内涵。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排比、夸张等,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4. 诗词内外因素的分析:除了分析诗词本身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诗词的内外因素,揭示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

答题步骤
找 修 辞
方 式
找 表 达
手 法
找 表 现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双 关、互文、反复。
1.判断诗句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拟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对比)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三、表现手法 先扬后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方法小结
鉴赏方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谢谢收看
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以“乐”景写“哀” 情、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2.诗歌当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 、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3.描写 1.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虚实结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表现手法 4.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表现手法 5.抑扬,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
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 扬此的目的的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先扬后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诗歌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 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 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 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 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险、新、色”皆因诗文炼出了情、 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 “迟”表迟缓惆怅。 4、关注意象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 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 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 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 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 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
了解古代诗歌的主要艺术手 法
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 •
• • • • • • • • • • • • • •
●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 近人。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 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 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 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为了融千情万绪于片言之中,为了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诗词 往往用典。但若不知典故的来龙去脉,我们实难报以会心的一笑,更 遑论拍案惊奇了。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懂得中 间两联所用四个典故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会因那天衣无缝的衔接、哀 怨迷离的意境而由衷叹服诗人用典时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了。 8、关注熟悉的作家的概况 时代在变迁,思想在传承,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与时代之 脉一起博动。因而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 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 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教材所选的 篇目都是历代大诗人的代表作,以此为窗可以洞悉诗人沉浮悲喜的人 生,感悟其诗词中的徬惶与呐喊。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当此二人的其它同类 诗作奔赴眼底时,我们便可据此联读而悟。
问题2:请根据你发现的关键词语,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并说说你 的分析依据。
问题3: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试分析两诗在意象选择上的差异。


阅读技巧小结
1、关注题目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 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 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 “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 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 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 2、关注首尾句(联) 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 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 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 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 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
抓住关键词语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悲痛而急切盼归 迁谪失意诗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天涯漂泊思故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羁旅行役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1: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因题测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引导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寄”是什么意思?“寒食”是什么意思? 引导2: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 引导3: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诗眼→感情基调→抒情方式
分步尝试
闺情 ××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诗歌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提示1:答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在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在干什么。 提示2:有一个人独对孤灯彻夜未眠,月落星稀天将明的时候,她披上衣服 走到门前张望的情景。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披衣更向门前望”呢? 提示3:为什么不早不迟偏偏在天将明时才去望呢? 意象的含义 提示4:为什么她听到鹊喜声就想到门前去望呢? 意象前后的关键词 表情或表意 提示5:给诗歌补上题目,并完整地说说本诗的主要内容。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 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如读“曾 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细看诗文 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① 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②取次:任意,随便。注释②直言“取次” 之意,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①则如萤般轻掠过全诗 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 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 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 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 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 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 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 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 的节操。
• • • • • • • • • • • •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杜牧《泊秦淮》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短歌行》、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 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如何读懂古典诗词
考试答题中常见的问题
• 1、联想不丰,意象不明,主题不清。
• 2、积淀不够,语句不解,手法不懂。
• 3、不知要点,答非所问,语言不准。
“读懂”的要求与方法
• • • • • • • • • • • • • 三项要求 1、理解意象(特定含义、情感关键词) 2、理解意境(把文字还原为画面) 3、理解主题(特别关注末两句) 八个方法 1、关注题目(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意象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 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9、关注常见题材的常见主题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有常见的主题。 如闺怨诗多写闺中少妇与丈夫的分离之痛、相思之苦 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怨叹。诗如唐朝李端的《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
不忿朝来鹊喜声。”无限的痴恋,殷殷的期盼,陡转的 喜悲让人深寄同情。
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
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