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桥潜山

合集下载

6潜山油气藏

6潜山油气藏

潜山演化导致的变化
– 供烃窗口位置和大小 – 有效烃源岩范围 – 供烃性质
深 度/ m
1000
清2
马5 4
Ng
Ed 2000
3000
Es 1+2
0. 3 3
4000 Es
3
5000
马1 9
马4 4
兴1 0 9 兴1 0 1 2 3
兴8 6 兴2 1 5
兴3 1 2 兴7 6
Ng
0. 3 0 0. 3 1 0. 3 2
潜山演化导致的变化
– 内幕断裂形成时期 – 断层的输导性 – 裂缝形成期次
多期裂缝
饶阳凹陷按照潜山演化特点可分为五种类型
划分标准:隆起期:早(Es4+Ek)、中(Es2+3) 、晚(Ed) 埋藏期:早(Es4+Ek)、中(Es2+3) 、晚(Ed) 稳定期:早(Es4+Ek)、中 (Es2+3 )、晚(Ed)
海外河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 ①基底一词来自大地构造研究的地槽一地台学说。当地槽 转化为地台时,其各类沉积建造经历了相当强的变形和/或 变质。而与其上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构成明显的不同。前者 称为基底,后者称为盖层。因而盆地基底就是其下的变质 岩或结晶岩。古老地台上的盖层底部可有轻微变质,有时 出现基底和盖层间的过渡性的建造。

叠合盆地特征

叠合盆地特征
叠合盆地特征
1 叠合样式 “叠合样式”包括不同运动体制盆地的大尺度世代叠加(运动体制变革 层次) 和变格原型盆地的小尺度叠加(不同阶段沉降体制变化层次) 的几何 学与运动学样式。 已显现出的叠合样式有: ①前陆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的叠合,例如塔西南地区、鄂尔多斯西缘、 川西地区; ②前陆盆地与克拉通内坳陷的叠合,如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 ③前陆盆地与坳陷盆地的叠合,如准噶尔盆地; ④前陆盆地与拉分盆地的叠合,如河西走廊带; ⑤断陷(负反转构造) ,如民和、西宁—双吉盆地; ⑥断陷与走滑盆地的叠合,如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与中生代走滑盆 地的组合。
构造运动影响, 盆缘遭受强烈挤压, 广泛发育褶皱冲断带、逆冲
推覆构造、双重构造、三角带等变形样式。

2 基本地质特征 由于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演化史, 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期构 造变动和多方位复合叠置而成, 因此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 1) 复合不整合面 由多个不同时期的不整合面相互叠加合并所形成的不整合面称为 复合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在隆起或凸起地区大多合并、聚合, 形成多 个复合不整合面;而在盆地腹地分开, 剖面上这些不整合面叠置, 从而 表现出塔里木盆地复杂多变的复合不整合面组合形式。
4) 构造演化历史复杂, 构
造变型样式复杂多样
构造演化历史复杂主要表 现于沉积剖面中存在多个不
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每个
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代表 了一次构造变动。塔里木盆
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
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均属叠 合盆地。多旋回的叠合盆地。
叠合盆地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 构造环境和应力状态发生 多次转化, 往往不同构造变形样式相互叠加、利用、改造, 构造 变形样式复杂多样, 如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以发育伸展构 造样式为主,垒堑构造、掀斜断块, 同生背斜是其主要变形样式, 而在前第三纪广泛存在逆冲挤压褶皱; 中国西部盆地受喜马拉雅

大港探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裂缝分布预测

大港探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裂缝分布预测

第一作者简介:李建东 ,男 ,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油 气田开 发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 :2 0 -0 — 9 09 9 0
中国石油勘探 21年第f 4 00 i 期 8
图 1千米桥奥陶系潜山顶界面构造图
F g. p it ra e sr cur f Qin q a u id hi fOr o iin i 1 To n e f c tu t e o a mii o b re l o d v ca l
带内且 以奥陶系潜 山面下2 ~8 m范 围内最为集 中, O 0 裂缝密度高值区具有成层分布、 局部富集、 各井之间裂缝发育差异
明显 的特 点 。 关 键 词 :大 港探 区 ;千 米桥 潜 山 。奥 陶 系 ;裂 缝 ;裂缝 建 模 ;油 气 田开 发
中图分类号 :TE 1 . l2 2
大喉道平均值为 3 3 m,喉道峰值位于 0 0 7 缓 ,孔喉半径 大且集 中 ; .8 .4 ~ Ⅱ类储 层排 驱压 力很低 ,对应 004 m 区间内,不同喉道半径所控制的百分比不 的粗 孔喉反映 溶蚀孔 洞的特征 , 后进汞 又很 缓慢 , . 8 9 之 压 反映基 质微孔的特征 ; Ⅲ类储 层最 明显 同( 1,由此可 以得到本 区碳 酸盐岩储 层微观孔 隙结 力上升速度快 , 表 )
9 。 投产 8口, 试油 均获得高 产凝析油 气流 , 随后 的开采 型储集类型[ 1 但
揭示・
岩心观 察 、 岩心 分析化验 、 测井 曲线 、 油试采等 大量 试 的静 、 动态资料 , 在储 层特征 、 产层分 布发育规律 等研
持于大 张坨断 层和港 东断 层之 间,是 一大 型北倾 的半 其 岩石性 质上的差异 呈现各异 。 一般情况 下 , 风化壳带 背斜 圈闭 , 东临歧 口凹陷 , 西接板 桥 凹陷 , 勘探 面积为 内的石灰岩 呈现大缝 、大洞 , 具很 强的非 均质性 ; 白云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板 深 4井 区块 主要 产油 。板 深 7 板深 8 表 现 出典 、 井
板深 8 井
7. 7 7 2 6. 5
组分

板深 7 井
1 1 1 7 4 1
板深 8 井
0 9 3 6 7 8
2 2 5
0 6 0 0 31 0 6 4 0 4 8
把井流 物组 成 分 为 9个 拟 组 份 : l 2 +0 , C +N ,
C ,b + NC , +N , , 7 1, 1 .I 3 4I N C +c 0 Q +C 7 l、
c 。其 中对 c 组 分进 行 了劈 分 后得 到 C1 1、 1+c7 c 。再 对 9个 拟 组 份及 组 成 进 行 一 系列 的 相 态 拟
文章螭 号 : 0 0 6 4 2 0 ) 1 0 7 4 1 0 —2 3 (02 0 —03 ~0
千 米桥 潜 山凝 析 气 藏 开发 数 值模 拟 研 究
彭小 龙 , 杜志敏 陈小凡。郭 肖。 , ,
1西南石油学院研 究生 院, I南克 6 70 ; 西南石 油学院 ; 四J f 301 2 3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 院)
2 P VT数 据 模 拟
( 表 1 。如果 考虑 到人 为测 量 因素 、 样时 间 , 见 ) 取 组

2 .4MP , 大反 凝析 液 饱和 度 介 于 8 0 %~ O0 a最 .9
9 1 %, .5 属偏低程 度损失 。模拟计算的体积系数可 板深 7井 和 板 深 8井 的 井 流 物 组 份 非 常 接 近 得地层 流体 的膨 胀 系 数为 2 30 -2 1 1 / 3 2 4 5 .4m3m ,
合 。为了让实验结果得到较 好的拟合 , 在露点拟合 过程中接受 了 K kl 等人 的建议, oa l l 在等组分膨胀和 孔 洞型储层 为 主 , 深 7井 储 集 空 间 体 系 以裂 缝 孔 板 等容衰竭 实 验 中还 应用 了 A aw l 】 人 的结 论 。 gr a[ 等 2 洞型 、 复合 型 为 主 , 次为 裂缝 孔 隙型 、 洞 型 , 孔 储层 类 对于露点值 的拟合 , 层温 度下模拟计 算为 4 . 地 41 型最全 。裂 缝 渗 透 率低 于 1 0×1一 , 于 低 渗 0 m2属 MP , a实验 测 定 的 值 为 4 .4MP 。其 它 主 要 的 拟 4 2 a 透, 裂缝沿 东北 方 向 比较 发 育 , 层 含 水 少 , 地 目前 还 合 结果 见表 2 表 3 、 。 没有 发现纯 粹 的水 层 。 相 态计 算表 明 , 析 气最 大 反 凝析 压力 介 于 1 凝 2

千米桥潜山天然气脱酸气工艺

千米桥潜山天然气脱酸气工艺
维普资讯
千 米桥 潜 山天然 气 脱酸 气 工 艺
周学 深 李 强 孟 凡彬 ( 油田 工 司) 大港 石油 程公
摘 要 H2 s和 C 。 天 然 气 集 输 处 理 O在 过 程 中是 一种有 害 杂质 ,在有 水存在 的条件
下 , 套 引 起 管 道 和 设 备 的 严 重 腐 蚀 。 尤 其
( )静 压式油罐 测量 。智 能变送器 的发 展 ,为 4
静 压 式 油 罐 测 量 开 拓 了 一 个 新 时 代 。 由于 带 有 微 处
( )雷达 液位议 。雷达液 位仪 由于是非 浸人 式 2 的 ,非 常适合 于粘度 高 或高度污 染 的油品 雷达 液位仪 目前 的发展 主要 是着 重于 提供更 多 综 合性 能 ,寻求不 同 的天 线设 计 ,提 高性 能 ,减 少 油罐和雷 达射 柬之 间 的交互作 用 。
( ) 温 度 测 量 对 于 任 何 一 种 基 于 液 位 的 油 罐 3
理 器 的智 能压力 变送器 的 发展 ,使得 静压式 油罐 测
量 变得更 为实用 早些年 ,高 精确度 的压力变 送器
还相 当缺 乏 ,而 且也很 昂贵 现在 已经有很 多 制造
商毙提 供精度 达 o 0 的 变 送器 ,价 格 也 在 10 .5 50 美 元 以下 。 由于使 用 HAR 协议 作 为 数码 通 信 的 T
计 。 多 电 阻 温 度 计 是 一 种 常用 于 测 量 层 化 产 品平 均
HI MS系统也 是综合 使用 了智 能压力 变速器 现代
液位 仪 ,无论是 伺服或 雷 达液 位仪 ,都 可直接 与智 能压 力变 送器进 行通信 连 接 。HI MS系统为 综合 的 油罐 库存 系统开 辟 了一条 新途径 ,使得 所有油 罐参 数都 能通 过一个 系统进 行测 量 。

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第21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21 N o.32006年9月(页码:879~887)P ROG RESS IN G EOP HY SICSSept. 2006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李 军1, 刘丽峰2, 赵玉合1, 涂广红1, 周立宏3, 肖敦清3, 高嘉瑞3(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摘 要 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历史、研究现状、分类及特征,并指出开展/残留盆地0的研究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作者按照简单易行的原则,将古潜山油气藏分为两大类共六种.随后作者阐述了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包括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成藏配置等等,最后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主要有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古潜山内幕裂缝预测技术等等.关键词 古潜山油气藏,残留盆地,勘探技术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6)03-0879-09A review of study on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oirLI Jun 1, LIU L-i feng 2, ZH A O Yu -he 1, TU Guang -hong 1, ZH OU L-i hong 3,XIA O Dun -qing 3, GA O Jia -rui3(1.Institute of Geolog y and Ge op hy sics ,Chinese A cade my of Science s,B eij ing 100029,China;2.Ex ploration &Pr oduc tion Re se arch I nstitu te .S IN OP EC,B eij ing 100083,China3.Dag an g oilf ie ld Comp any ,CN PC,T ianj in 300280,China)Abstract T he paper intr oduces ex plo rato ry histo ry,present study status ,catego ry o f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 oir and featur es o f ancient bur ied hill,and the author thinks the study o f /pr eser ved basin 0can g uide the explorat ion o f ancient bur ied hill reservo ir.T he author calssifies ancient bur ied hill r eser vo ir as six types w ith convenient and feasible princ-i ple.M o reov er,t he autho r fo rmulates the conditio ns of fo rming g r eat ancient buried hills reserv oir ,w hich include tec -to nic backg round ,sediment ary envir onment and co nf igurat ion o f fo rming r eser vo ir.Finally ,the key techno lo gies of ex-plorat ion of ancient buried hill is presented,w hich inv olve 3-D prestack depth mig ratio n,interg rat ed geo physical t ech -nolog ies and fr actur e pr ediction technolog ies of internal ancient bur ied hill ,etc.Keywords ancient buried hill r eser vo ir,preserved basin,explo rato ry technolog y收稿日期 2006-01-10; 修回日期 2006-03-20.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1-SW -18-01)和大港油田基础外协项目(JS FW -0000-00341)资助.0 引 言石油和天然气是工业的命脉,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油气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立足国内找出更多的油气资源来.过去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作出巨大贡献,但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0.8~ 1.2亿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2轮油气评价认为,中国石油资源量为940@108t,天然气为38@1012m 3,但探明率石油为22%,天然气仅7%[1].这样,在继续寻找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油气资源的同时,还应及早开拓新的勘探领域,探索前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甚至元古代)的油气资源[2,3].目前国内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中从古潜山探明的储量已占相当比例.据统计,渤海湾盆地已知的61个古潜山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盆地总储量的10.4%.其中辽河坳陷的8个古潜山油气藏占坳陷油气总储量的20.3%;黄骅坳陷(8个)占2.9%;济阳坳陷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20个)占14.8%;冀中坳陷(21个)占59.7%;渤海海域(4个)占2.3%.中国油气的潜力巨大,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于发现和开发,古潜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1古潜山勘探进展和研究现状1.1古潜山的概念古潜山是古地貌的一种形态,地层经过地壳变动后的长期风化剥蚀,造成表面形态的高低不平,后来再次下沉被新生代沉积层所覆盖,其中突起的山丘就称为古潜山.古潜山油气藏具有三个条件:)是油源问题,古潜山自身没有油源,必须借助于能与生油层沟通的不整合面、断面或渗透性岩层使生油层中的油气运移进入古潜山储集层;二是储层问题,古潜山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双介质系统,特别是遭风化溶蚀形成的古岩溶型溶蚀孔洞是优良的储集空间;三是圈闭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古潜山本身没有封盖层,需要依靠上覆非渗透性岩层作为盖层.1.2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始于1909年,美国在勘探中、新生界油气资源时,在俄亥俄州中部辛辛那提隆起东买发现了摩罗县古潜山油田.油井初期日产原油31.8m3.随着一系列高产古潜山油藏的发现,各国开始重视古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目前在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利比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伊朗、巴西、摩洛哥、安哥拉、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越南等国家都发现了古潜山油气田.国内古潜山油藏的勘探是以任丘油田的发现为转机的,任丘潜山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在中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古潜山中找到的高产大油田,含油面积8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08t,最高年产量达1352@104t.任丘油田发现以后,国内曾掀起寻找古潜山油藏的热潮,但收效不大,直到油气二次创业理论[1]提出之后,古潜山油气的勘探才有迅速的发展,例如,位于大港油田北大港构造带东北斜坡的千米桥潜山的发现,勘探证明该古潜山风化壳储集层发育,为储量规模近亿吨级的高产油气藏.随着我国一系列古潜山油气藏的发现,说明古潜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即使是中小型的、隐蔽研究.在古老的地台之上,改造之后保存下来的原型盆地以潜山的形式存在,即逆掩推覆构造或古潜山构造,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花岗岩、火成岩、变质岩等.这样的原型盆地被命名为/残留盆地0,是地壳多旋回运动的产物.从中国海陆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可知,古老的陆核华北、扬子、南华、塔里木在古特提斯洋中出现,并发育成块体,在其上和边缘形成海相沉积盆地,生成大量的油气并聚集成油气藏.但是在后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原有的盆地遭到挤压改造变形甚至失去盆地的原貌而成为造山带,油气藏遭到强烈的破坏,但是有的盆地仍保留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残留盆地0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石油地质理论,同时开启了我国找油的新思路.残留盆地的形成包含两个阶段[7]:在古全球构造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古生代原型盆地;在新全球构造体制下经过多期/变格0,在中新生代并列和迭加作用改造之后,形成残留盆地.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工作证明,我国东部和西部都存在残留盆地,目前不仅已在华北地区的冀中、济阳、辽河、黄骅、渤中坳陷、东濮凹陷,而且在准噶尔、酒泉、二连、百色、松辽、东海、北部湾、苏北盆地等地区都发现了前新生代的残留盆地.而古潜山油气藏成功的范例(如冀东油田老堡南1井在奥陶系古潜山获得日产700多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则进一步证明了残留盆地古潜山油气资源是大有可为的.2古潜山油气藏分类及特点2.1分类近年出现对潜山研究的多种分类.毛立言[8]把潜山基本分为地貌山和构造山,而构造山又分为:褶皱山亚类和断块山亚类.王国纯[9]根据潜山的岩性特征分为变质岩储层潜山、火山岩储层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潜山和碎屑岩储层潜山.谯汉生等[10]主要从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出发,考虑到潜山的成因、形态和储层结构,将潜山分为地貌潜山、断块潜山和不整合潜山三大类.地貌潜山和不整合潜山具有早期成因的特点,而断块潜山一般为后期成因.根据储层的空间分布又将这三大类潜山分为五种类别七类潜山.吴永平等[11]根据构造的形成与盖层沉积的先后关系,将潜山分为三类:①先成地貌潜山,②同生构造潜山③后成构造潜山.根据潜山发育8803期李 军,等: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表1 一些古潜山油气藏储层时代及岩性Table 1 Age and lithology of some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oirs油田古潜山油藏时代岩性胜利油田桩西、垦利、滨南、义和庄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灰岩义北、孤南、桩西、垦利中生界砂砾岩王庄太古界泰山群结晶基底变质岩沾化、孤岛中生界煌斑岩义和庄、大王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石英砂岩、白云质砂岩华北油田马12太古界变质岩永清、何庄、深县西、任北、苏桥、南孟、龙虎庄、刘其营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薛庄、留北、八里庄西、雁翎、八里庄、任丘元古界雾迷山组藻云岩河间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石英岩龙虎庄、南孟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白云岩南孟下古生界寒武系馒头组泥岩大港油田千米桥下古生界奥陶系第三系底部灰岩、玄武岩辽河油田曙光中上元古界下马岭)铁岭组变质石英砂岩、白云岩、砾岩上元古界雾迷山组白云岩油田杜家台中上元古界大红峪组石英岩兴隆台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图1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成因)结构分类[12]F ig.1G enetic and st ruct ur al classif icaton of L ow Paleozoic bur ied -hill in Jiyang D epr essio n [12]块作用、褶皱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与此对应,可将潜山分为断块山、褶皱山和残山(溶凸).其中断块山可分为单断山和双断山.李丕龙[12~14]按照济阳坳陷潜山的成因类型,将其划分为拉张型、挤压)拉张幕单斜、内幕褶皱.其划分出了四类8种类型潜山(图1).其中,拉张作用形成内幕单斜块断山、内幕单斜断块山、内幕单斜滑脱山;挤压)拉张作用形成内幕褶皱块断山、内幕褶皱断块山、内幕褶皱滑脱881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为了更好地指导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作者认为对古潜山的分类应该是简单易行的,即先根据成因分为残丘山和构造山,再根据古潜山的时代分为:中生代潜山、古生代潜山、前寒武纪潜山,共6种类型.2.2古潜山油气藏的特点2.2.1成藏模式复杂由于古潜山油气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各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藏.吴永平等[15]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藏中就发现有潜山埋藏型、构造反转型、顺层溶蚀)运移型、晚期成岩型以及古生古储型等多种成藏模式,徐国盛等[16]依据岩溶及裂缝的发育状况,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可分为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风化残丘型和多期构造复合型4种模式.王永诗等[17]把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分为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此外还有/新生古储0以及/自生自储0成藏模式[18~20].2.2.2储集层时代范围广,岩性多样,烃源岩层系多统计中国东部油田古潜山储集层的时代(表1),可以看出各个油田都有古潜山油藏分布,储集层时代从太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发育,而且岩性多样,除了灰岩、白云岩、砂砾岩之外,还存在泥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等.古潜山油气藏的烃源岩不仅来源于第三系,比如千米桥潜山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21~23],还有来自中生界[24]的,如在东海盆地中部隆起带的烃源岩主要是侏罗系湖相泥岩[25,26],此外还有古生界的烃源岩,如在黄骅坳陷南区孔西构造带的孔古3井发现了以奥陶系为油源的原生油藏[15],在东濮凹陷发现了二叠系的烃源岩[27],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与油气相关的烃源岩有两套: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生油岩和中-上奥陶统海相生油岩[28].2.2.3储集空间多为次生,油藏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由于储集层发育的时代早,埋藏深,原生孔隙储集性能较差,必须经过后期构造才能成为有利储集层[29],如辽河油田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和微裂隙[30],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27]等等.古潜山油气藏的储量丰富,钻井多为高产油气井.表2和表3分别是冀中坳陷和渤海湾地区古潜9.1341@108t,其深层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31].表2冀中坳陷各层系原油储量分布状况表[32]Table2Distribution of oil reserves in seriesof strata in Jizhong D epression[32]层位产层数(个)富集程度(104t/km2)占总储量百分数(%)潜山油田元古界高于庄组1379.70.49雾迷山组8695.370下古生界寒武系497.50.83奥陶系1492.19.34上古生界二叠系220.30.07小计29391.480.83第三系油田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3070.39.34砂一上段东营组972.19.4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372.00.43小计4271.219.17总计71223.2100表3渤海湾地区各层系含油气潜山探明石油储量表[33]Table3Proven Oil Reserves of oi-l buried hill in seriesof strata in the Bohai Gulf area[33]层位潜山储量(@108t)占潜山总储量(%)分布坳陷M z0.4232 4.7济阳、黄骅C-P0.04550.5济阳O 1.936521.2冀中、济阳、渤中E0.3845 4.2冀中、济阳Pt 5.236357.3冀中、辽河Ar 1.208112.1辽河、渤中合计9.13411003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3.1构造背景大型古潜山的形成都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首先要有长期稳定的沉积期,其次要有大的构造运动,一方面使储集层抬升遭受风化淋滤,形成局部凸起和储集空间,另一方面构造运动形成的大断裂8823期李军,等: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刘光鼎指出中国大地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中依次出现了5幕演化史[1],较全面论述了古潜山形成的构造背景.古生代末期中国大陆形成之后,湖泊、河流中的有机质降解生烃,经过运移在新、古近系地层中赋存成藏,即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油气.但是,在古生代期间,中国大陆处于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块体逐渐拼合的过程中,块体之间有海水覆盖,生成碳酸盐岩沉积,它们具有比河湖优越得多的生油条件和广阔得多的容纳空间,更何况海水中大量生物的快速繁衍为生油提供了物质基础.它们所富含的油气不可能在其后的构造运动中被破坏殆尽,总有一部分被完整地以古潜山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在这些残留盆地的古潜山中应该能找到相当多的油气资源.构造运动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34],如渤海湾地区在多旋回走滑伸展断裂活动中,形成了基岩掀斜断块构造,后经过第三纪多期水进超覆层披盖基岩块体形成不同位序潜山油气藏[35~37].对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的研究[38,39]表明: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奠定了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提高潜山储层性能,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而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构造演化也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40],对岩溶发育、构造格局与储集空间的形成有重要控制作用.3.2沉积环境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344@104km2,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地块、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海相地层的石油资源量为92@108t,占我国石油资源量的9.5%~ 13.3%;天然气资源量为17@1012m3,占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的58%~59.1%[41].海相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层为主的古潜山油气藏具有富集高产的特点.渤海湾盆地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两个层系的碳酸盐岩储层所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到的比例高达82.7%.这类古潜山油藏一般具有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的特征[10].(1)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基质孔隙、溶蚀孔隙、裂缝孔隙三种类型.从目前发现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来看,油气主要储集在裂缝和溶蚀孔隙中,原生沉积形成的基质孔隙虽然也能储集油气,但储集能力有限,所占的比例很小.溶蚀和裂缝孔隙基本中伴生有大量的断层和裂缝,这从大量潜山井的裂缝识别测井和岩心观察得到证实;二是带有大量断层和裂缝的古构造又经过长期的风化淋滤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把原来形成的断层和构造裂缝进一步改造,不但扩大和连通了原有的裂缝孔隙,而且多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大量新的溶蚀孔洞[42~45].(2)碳酸盐岩储层早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受埋深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潜山埋至深层后仍然能保存大量的早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因此,深古潜山的勘探要以碳酸盐岩储层潜山为主.冀中潜山探明石油储量为54595@104t,几乎都为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和石灰岩,其中大于3000m深度的古潜山石油探明储量加在一起共为46311@104t,占潜山探明总储量的84.8%.由此可见,碳酸盐岩潜山储量纵向上的分布在深层占有较高的比例.3.3成藏配置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首先要有区域上成油条件的配置,也就是一个凹陷和含油气系统中要具备潜山成油的基本条件.其次看是否具有潜山成藏的良好配置.谯汉生等针对渤海地区指出/早隆、中埋、后沉0配置的碳酸盐岩潜山最有利于油气的成藏[10].成藏的最佳配置应该是在古近系沉积前形成古地貌的早隆潜山,这种潜山一般经受了比较强烈的风化淋滤,储集空间比较发育.良好生油层不断向潜山超覆覆盖中期掩埋,形成较好供油条件和潜山盖层的中位潜山.后期生、排烃潜山聚油成藏时期要形成区域性整体稳定沉降才有利于潜山的成藏.例如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的烃源岩沙四段暗色泥岩正处于生烃高峰期,而且油藏尚处于油气充注阶段[46].非生油岩覆盖的潜山需要供油通道,使潜山能与深部的生油层沟通.这种通道主要为通到下伏生油层的供油断层,使深部生油层的油气通过活动开启的供油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没有与生油层接触的潜山[47].油源断层要在下伏生油层油气主要生成、运移期活动开启,以便使深部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油源断层的活动期与油气主要运移期的配置十分重要,配合的好就能形成良好的供油通道.而到后期,供油断层的活动逐渐衰退停止,能对形成的潜山油气藏起到良好的保存作用[48~50].古潜山油气藏成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潜山供油的方式[51],潜山的供油方式以有效烃源岩覆盖并直接与潜山接触的双重多883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最差.4古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采用过多种方法,包括化探方法[52]以及物探方法(重力勘探、电磁勘探、放射性勘探和地震勘探),以及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53].在油气勘探的众多技术方法中,地震勘探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内外许多大型古潜山油气田都是利用地震方法勘探而发现的.特别是随着3D 地震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地层进行连续的面积追踪,能够精细地反映出地层结构及断层分布[54].相对于其他类型油气藏的勘探,由于潜山油气藏的特殊性,地震勘探常常受到限制,必须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才能获得大的突破.与勘探其他类型的油气藏不同,一些独特的地震勘探技术在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5].4.1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通过地震资料,不仅可以准确地落实古潜山位置、形态、埋深等,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古潜山的地质层位、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类型,以及预测古潜山储层缝洞发育等.在古潜山发育地区,普遍存在构造倾角大,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现象.而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是以局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作为前提条件,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体无法形成对地下介质的正确成像.叠前深度偏移采用的速度)深度模型是对地下介质的速度场分布的最佳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常规处理方法的缺陷,达到对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的目的[56~60].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杨长春博士与胜利油田合作,研究的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精细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处理反射地震资料,解释出古潜山内幕为两条逆掩断层制约下的古生代地层及众多断层的展布.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建议的胜海古二井在2900m深度的古生代海相白云岩风化壳中,钻遇工业油流,日产1059t,这是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一次成功实践,也证明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勘探古潜山一类复杂地质体的重要技术方法.4.2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勘探大型古潜山油藏必不可少的手段[61].目前,重力勘探潜山一般用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和重力二阶导数等资料[62,63].重力勘探从毫伽级提高到微伽级(m Ga-l L Gal).布格重力异常有强的区域重力背景,可用于区域研究.对大多数中、小型潜山和埋藏较深的古潜山,常用消除区域重力背景后能较清楚地显示局部异常的重力二阶导数、剩余重力异常[64~67].研究表明,在渤海湾地区剩余重力异常与古潜山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①.尽管磁力勘探有光泵磁力仪使勘探精度提高2个数量级,但从已完成的实际航磁结果看,磁异常和古潜山局部构造之间直接的对应关系还不太明确.磁力勘探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反映火成岩及结晶基岩的分布.一方面,消除火成岩对重力勘探的影响.另一方面,磁法在了解古潜山概况,更准确地确定隆起区和断裂的位置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电法勘探中标志层的研究至关重要.其应具备的条件是地层无导电能力、有相当大的厚度并连续分布.古潜山构造主体通常是由以高电阻率为特征的元古界)古生界基岩构成,其上直接披覆低电阻率特征的新生界和部分中生界地层,这种地电构造模式为电磁法进行古潜山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条件,可以作为地震勘探方法的重要补充[68,69].而下古生界地层具有电阻高、密度大、速度高的特征,很可能成为电法标志层,重力密度界面和波阻抗界面,因而古潜山圈闭产生电法正异常、重力正异常和强振幅反射波的异常特征,从而可以进行联合反演,消除多解性[70].潜伏在古近系生油岩之下的古潜山,往往是主要的密度界面,又能形成很强的地震反射,磁性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为利用重磁)地震综合研究方法寻找古潜山油藏提供了物理基础[71].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①针对环渤海湾地区的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残留盆地宏观构造格架的方法技术流程.由于一般情况下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密度差异,在地震与钻井资料控制下,可以此正演出新生界引起的重力效应并利用数学方法获得深部重力效应,将它们从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中排除,所得到的剩余重力异常可以反演出重力基底的分布.同理,用区域磁力异常反演可得到磁性基底的分布,由重力基底深度减去新生界底界深度就可得到环渤海湾地区884。

大港油田水平井完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大港油田水平井完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精密复合筛管 精密复合筛管 分级控砂筛管 管外砾石充填
优选挡砂参数 控制合理采液强度
优选挡砂参数 控制合理采液强度
(一)地层砂分选好的储层完井工艺及参数优化
分选好的储层主要分布在羊三木、孔店、羊二庄、板桥等油田,这类储层地层 砂粒径较大,均匀性较好,主要采用精密复合筛管完井。粒度中值0.132-0.19mm, 挡砂精度一般为0.15mm左右。
大港油田第一阶段水平井实施情况统计
序号 井号 油藏类型
1 官H1 断块油藏 2 官H2 生物灰岩 3 官H3 断块油藏 4 女MH1 低渗砂岩
完井方式
固井射孔 割缝筛管 割缝筛管 固井射孔
初期产量 (t/d)
35.9 19.47 45.9 82.58
直井产量 (t/d)
22.9 3.17 3.4
平均单井产量为直井产量的2-15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割缝/冲缝筛管29口,占19%
射孔31口,占20%
精密复合筛管85口,占56%
截止到目前共投产153口井,主要采用精密复合滤砂管、 射孔完井、割缝/冲缝筛管、砾石充填等四种完井方式。
时间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92-96) (97-2003) (04-2009)
初期日产油 (t/d)
44.70
15.99
泥质 含量
%
13.6 11.4 13.5 14.6 13 12.9 11 15.7
6 12
D10
229 279 235.5 260.2 261 278.4 265 279 245 180
地层砂粒径(um)
D40
D50
D90
62.37 185 126.26 145 204 191.05 190.66 193 158 13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海外河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千米桥潜山

千米桥潜山

第十二节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油藏一、构造特征(一).构造形态:千米桥潜山位于背向倾斜的港西断层和大张坨断层。

潜山内部既受印支-燕山期褶皱逆冲构造的影响,也受到新生代伸展断层、走滑断层的切割。

内幕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十分复杂。

围3—10是千米桥潜山顶面构造形态图,据此对该潜山的顶面构造形态特征简述如下。

⒈千米桥潜山的南部边界为NE—SEE向的港西断层.北部边界为NE向的大张坨断层,东部边界为NNE向的白水头断层,向西南方向延伸与沈青庄潜山相连,具体边界尚待确定。

勘探面积约260km2。

潜山内部被不同走向、不同性质的断层切割。

其中NNE 走向的港8井断层和NNW走向的千米桥西断层将潜山分隔为潜山主体及千米桥东潜山和千米桥西潜山。

⒉千米桥潜山奥陶系顶面埋深总体上为西浅东深、南浅北深,西南侧最高部位的埋深为3200m,东北部最大埋深达6300m。

千米桥西潜山总体上为NNW倾的“单面山”,埋深从南侧的3200m,向北逐渐加深至5800m。

千米桥潜山主体的形态较为复杂,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从板深703至板深702井东,存在一个由多座山头近南北向蜿蜒所形成的“山脊”带,高点埋深3900-4100m,相对高差约600~800m。

此外在千米桥潜山主体还发育大致沿港8井断层方向分布的千16-24、板深4等山包,高点埋深4100—4400m。

千米桥东潜山受港8井断层落差的影响,大部分埋深达5000m以上,板深32、板深32西、板深78-1等“低丘”散落其间,高点埋深4800~--5200m,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m。

(二).断裂特征⒈大张坨断层。

大张坨断层是位于板桥凹陷内的一条二级正断层,在潜山范围内延伸长度20km,最大断距900m,断面北倾,北东东走向。

沙三一东营期为其主要发育期。

该断层使板桥凹陷沙三段生油岩与奥陶系大面积接触,为潜山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o⒉港8井断层。

该正断层控制潜山主体的东部边界,南起港深5井,北东走向,北端截止于大张坨断层,断面SE倾,具有延伸长(15 km)、断距大(500-700m)的特点。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九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凝析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九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凝析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渤海湾盆地千米桥凝析油气 田的勘探 与发现
吴永平 , 杨池银 , 付立新, 肖敦 清, 马晓 明
( 中周 石 油 天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大港 油 田分 公 司 )
摘 要 千 米桥 潜 山凝 析 油 气 田发 现 于 1 9 年 1 98 0月 , 1 9 于 9 9年 6月产 油 气。 它是 渤 海 湾地 区具 有代 表 性 的低位 潜 山油 气 田, 气 藏 为 新 生古 储 武 , 山北 、 两 侧 的 古近 系生 油 潜 南 油 凹 陷为 其油 气 来源 . 气 主力 产 层为 奥 陶 系马 家 沟 组 海相 碳 酸 盐岩 , 油气 面 积为 5 . 油 含 71




口 ②





匡 ◎

维普资讯
父 、
: 渤 湾 忿地 丁水 侨 析
f 』 的
J 现

研究 Ⅸ

地 质报废 井

『 }气 流井 : } 业 I i _

H前生J 井

烃源 区
k z探 明 油气 当量达 3 4 8 18 , 油 气 田位 于黄骅 坳 陷北 大港 构造 带 东 北倾 没端 , m. 9. x 0m 该 6 是

个 受裂 缝 和岩 溶 洞 穴共 同控 制 的 复 杂 油气 田 , 层 非 均 质 性 强 , 气 分布 复杂 , 探 开 储 油 勘 了取得 油 气勘 探 突破 的实践 和认 识 . 析 了此 类潜 山勘探 的成 败原 因。 分
吴永 平
中 图分 类 号 :Ei21 T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地貌演化及占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千米桥古潜山岩溶地貌演化及占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古 岩 溶 储 层 研 究 的关 键 。古 地 貌 恢 复 的方 法 是 在 查 清 古 构 造 格 局 及 地 层 分 布 特 征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 印模 法 ” “ 和 残厚 法 ” 完 成 [4 来 3] - 。根 据 区内古 风 化
古 潜 山奥 陶系与华 北地 区基 本类 似 ,自下 而上 主要 由下奥 陶统 冶里组 、 甲山组 , 亮 中奥 陶统下 马家 沟 组 、 马 家沟组及 峰 峰组构 成 。其 中 , 马家 沟组 上 上
( ) 设 是在 地 层 分 布稳 定 且 构造 形 变微 弱 的 1假 条 件下 , 通过 地层对 比 , 分别 在古 风化 壳上 下地层 中
关 键 词 千 米桥 油 气 田 :奥 陶 纪 : 古 潜 山储 层 : 古岩 溶 特 征 ; 古岩 溶 地 貌 ;地 貌 恢 复
齐振琴
中图 分 类 号 :El22 文 献标 识码 : T 1. 3 A
齐 振 琴 16年生,高级T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录井及综合研究T作。通讯地址 : 020天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8
结束 了相对 稳定 的构 造发 展历 史 ,频 繁 的构 造 断裂
活 动导致奥 陶 纪碳 酸盐岩 地层 在 区内产 生 了强烈 的 图1 千米桥构造轮廓图
形 变 和位移 ,并且 在 中生代 进一 步形 成一 系列 裂 陷
及 断块 隆起 : 新 生代 拉 张沉 降 , 最 终形 成 古 近纪
“ 基岩 ” 山峦 起伏 的形态 和 被第 三 系 所包 围 的“ 潜 古 山” 。黄骅 坳 陷千米 桥古 潜 山 的发 育 , 同样 经历 了 上 述构 造演 化过 程 。
2 古 潜 山岩 溶 地 貌 及 其 演 化
21 . i l 溶地貌恢复 力法 棒l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BS16-19井的应用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BS16-19井的应用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BS16-19井的应用摘要: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地层结构复杂,存在压力敏感度高和密度窗口窄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溢漏并存和井壁坍塌等复杂钻井问题。

本文结合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BS16-19井精细控压应用实例阐述精细控压技术处理该区块钻井复杂起到的重要作用。

结果表明,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可以在循环调整泥浆密度时,稳定井底ECD,保证井下安全,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出口流量变化,共发现1次井漏,3次溢流,避免了复杂加剧,减少了处理时间,为该区块的安全钻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精细控压;压力控制;溢漏同存;钻井复杂0 引言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具有地层结构复杂、对压力敏感度高和密度窗口窄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溢漏同存和井壁坍塌等复杂发生的风险。

BS16-19井施工过程中在奥陶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处存在裂缝或溶洞,贮藏大量气体,漏失泥浆后与气体发生置换,导致漏溢转换,且持续大量出气,地层密度窗口极窄,且停泵期间,气体上窜聚集成气柱,开泵循环后气柱迅速运移至井口膨胀,造成套压持续上涨。

为应对该井存在的钻井复杂问题,施工过程中设计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解决钻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喷、漏、塌、卡等复杂情况。

1 施工难点分析BS16-19井是位于千米桥潜山板深4区块西南断块的定向井,设计井深5233m,目的层位为奥陶系峰峰组、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

本井在馆陶组底部钻遇细砾岩及地层不整合,沙一上、板4油组及沙三段钻遇断层,沙三段底部及中生界底部钻遇地层不整合,奥陶系钻遇白云岩、含白云质灰岩,施工过程中存在井漏风险。

在板2油组孔隙压力系数1.16,板4油组钻遇异常低压层,孔隙压力系数0.68,同时奥陶系地层缝洞发育,且邻井日产气超十万方,恶性并漏和溢漏同层风险大。

2 精细控压技术措施该井四开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解决复杂难题,技术对策如下:(1)优选钻井液密度,根据现场工况、控压钻井监测情况合理调整钻井液密度;(2)控压钻井降密度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钻进过程中发现钻时加快,应该停止钻井,循环一个迟到时间,井下正常方可钻进,避免大量气体进入井筒,造成套压过高;(4)发现有气侵时,可通过控压钻井系统调节井口回压,以井口回压值为参考,按要求调节钻井液密度;(5)流量计检测到有漏失情况时,首先由控压钻井工程师根据井漏情况,在能够建立循环的条件下,逐步降低井口回压,寻找压力平衡点。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试油及改造技术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试油及改造技术

在提升负荷 、 内压、 抗 抗外挤等方面都能满足施工 的
需要。
测试及改造工艺进行 了广泛地 调研和论证 , 结合板 深 7井的特 点 , 过两 个 多月 的技术 及设 备 配套 , 通 终 于在 板 深 7井 奥 陶 系潜 山取 得 了高 产 油气 流 . 千 在
米 桥潜 山勘 探 中获 得 战 略性 突破 其 中板 深 7井 1.8 n 嘴 日产 油 69 3m , 5 8 油 O . 日产气 44 1 , 5 17 折合 油气 当量 10 以上 。通 过 对 板 深 7板 深 8 00t 、 、 板深 4板 深 73 乌深 1板 深 6以及千 l 8千 1 、 0、 、 21 、 6 2 、 1- I 4 千 02 等井 的实施 , 步 形 成 了具 有 大 港 油 田 I 初 特 色的潜 山油 气藏试 油 及改 造工艺 技术 。
幅9盯nB C9( u G 0 壁厚 64 1) 3盯nB C9 ( .5n + 巾 u G 0 壁
厚 5 5 u ) . 1盯n 。
其中①组合主要用于通井、 射孔 以及注水泥塞 拖工; ③组 合 主要用 于酸压 及排液施 工 ; 组合主要 ③
用 于含有 s 的酸 压及排 液施 工 三种 管柱组 合 井
厚为 6 4 m) .5m 防硫油 管 。
流体进人油管 , 求取产能 、 液性。R D循环阀可以设 计不同的开启压力 , 在测试结束后 , 打开 R D阀, 进
行 循 环压井 。
() 3 油管输送加压点火射孔管柱。主要用于太
斜度井 中, 可实现 正加 压 和反加 压点 火 。 3 高温 井射 孔技术 改 进 . 在 射 孔枪 下人 前 对 管 柱进 行 预先 定 位 , 同时检
2射 孔管 柱结构 . () 管输 送 负压射 孔 管 柱 。在 一 些 井采 取 了 1油 压井 射孔 的工 艺 , 孔后 不压 井 直 接换 酸 压排 液 管 射 柱 , 施 工周 期 、 全 环 保 方 面 都 有 一 定 的 积 极 意 在 安

压裂酸化技术难点和挑战

压裂酸化技术难点和挑战

压裂酸化技术难点和挑战正如在我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报告指出的一样:现在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是新区勘探开发困难,老区的增产挖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中,常规的井网加密已经效果不大,对酸化压裂措施的认识不够。

同时,增产措施改造的对象越来越复杂,改造目标已经从低渗、单井发展到了中、高渗和油田整体主要的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岩性油气藏指的是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粘土矿物以一定比例均匀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成份在主导地位。

典型的代表是玉门酒西盆地的清溪油田,该油田储量高、品位好,但是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

由于矿物的不连续分布,酸压后只能形成均匀、低强度的刻蚀;而水力压裂由于发生支撑剂嵌入和粘土矿物的水敏、碱敏现象严重,因此目前酸压和水力压裂技术对这类储层多为低效或无效。

只能考虑从液体体系上改进工艺措施。

2.高温、超高温、深层、超深层和异常高压地层以准葛尔盆地、克拉玛依、塔里木和吐鲁番为代表,如柯深101井,压力系数为2.0,温度135摄氏度,千米桥潜山地区井深4000m—5700m,温度在150摄氏度到180度之间。

这种地层的技术难点往往是需要的施工压力和压裂酸化液体不能达到要求;酸液的反应时间短,酸蚀作用距离短。

3.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四低”储层如中石油的长庆苏里格气田压力系数在0.8—0.9,渗透率为0.5—3.0达西,中石化的大牛地油田压力系数0.67—.0.98,渗透率仅为0.3—0.9达西。

类似的这种储层在我国占很大的比例,由于产生水锁现象进而产生很难解除的水相圈闭,如果不采用特殊的工艺手段,很难得到高效开发。

4.凝析气藏代表有千亿方的塔里木迪那气田和中原白庙深层凝析气藏。

这类油田酸化压裂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压力降低后凝析油的析出产生凝析油环,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产量。

5.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这类油田有被誉为“南方海相勘探之光”的普光气田(储量高达1144亿立方米);580亿立方米的罗家寨气田。

千米桥板深7、8井潜山凝析油气藏经济可采储量评价

千米桥板深7、8井潜山凝析油气藏经济可采储量评价

严重、连通关系复杂、地饱压差小、油气水同出、井流 能存在的可能性, 进行开发方案编制, 具体体现了以
物复杂、酸性气体含量较高, 特别是一年多的试采已 下几点: 开发方式为衰竭式开采; 生产井段划分 经证明, 过高的产量将破坏流体正常的渗流关系, 导 考虑全井段; 接替方式以井组接替和井接替方式
致递减严重, 影响正常的稳定的生产。因此, 取无阻
95
NA T URA L GA S IND UST R Y / March, 2002
sev eral ten thousand to more than ten thousand milligrams per liter and COD Cr values about 500 mg/ L. Sometimes the latter may be up to thousands of milligrams per liter because of utilizing var ious oi-l field chemical addit ives in the process of gas production. By taking the gas field w ater in well Jiao - 53 in Central Sichuan as a research target, t he disposal method of high CODCr g as field w ate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 the microelectrolytic technique was first used for disposing of g as field water ; and a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coagulating sedimentation- microelectr olysis- ox idation- adsorption w as adopted for disposing the hig h CODCr g as field w ater and its optimal technolog ical cond-i tion was selected. T he ex 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 hat t he CODCr v alues may be reduced from 1 567 mg/ L to < 141 mg / L and t he discharge standards of various criteria of the disposed- of gas field water can be all met by use of such a method.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1.J-201-1-01 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2.J-210-1-01 大港油田陆上高成熟探区千米桥潜山大型凝析气藏成藏系统与勘探中国石油大港油 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永平、姚和清、孙振纯、杨池银、杨勇、祝文亮、肖景华、周建生、岳发辉、曹来 勇、何炳振、熊金良、周立宏、廖前进、李东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3.J-210-1-02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中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韶关岭南铅 锌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刘侦德、胡岳华、覃文庆、顾帼华、孙水裕、伍敬峰、戴晶 平、孙肇淑、徐竞、聂晓军、王毓华、吴伯增教育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4.J-213-1-01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南京化工大学欧阳平凯、 芮新生、胡永红、徐虹、王雪根、葛晓芳、朱建良、王正春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5.J-213-1-027 万吨/年环管法聚丙烯成套技术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 团公司工程建设部、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油化工总厂、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化总 厂、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化厂、中国石化集团济南炼油厂、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 物资装备公司、北京市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余学恒、陈伯华、张旭之、吴孝炽、苏洪、邱时平、于文 秀、应洪山、孙钢、孙曾珏、黄大洋、薛青利、李来生、张清波、许学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6. J-215-1-01 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铜陵有色金属 (集 团)公司张文海、郑耀明、王临江、周松林、郭奕全、宋修明、袁家誉、王忻江、任鸿国、梁海卫、唐尊 球、张源、邓淑华、周俊、章平江西省、安徽省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部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部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J-201-1-01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2.J-210-1-01大港油田陆上高成熟探区千米桥潜山大型凝析气藏成藏系统与勘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永平、姚和清、孙振纯、杨池银、杨勇、祝文亮、肖景华、周建生、岳发辉、曹来勇、何炳振、熊金良、周立宏、廖前进、李东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J-210-1-02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中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韶关岭南铅锌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刘侦德、胡岳华、覃文庆、顾帼华、孙水裕、伍敬峰、戴晶平、孙肇淑、徐竞、聂晓军、王毓华、吴伯增教育部4.J-213-1-01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南京化工大学欧阳平凯、芮新生、胡永红、徐虹、王雪根、葛晓芳、朱建良、王正春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5.J-213-1-027万吨/年环管法聚丙烯成套技术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油化工总厂、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化总厂、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化厂、中国石化集团济南炼油厂、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物资装备公司、北京市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余学恒、陈伯华、张旭之、吴孝炽、苏洪、邱时平、于文秀、应洪山、孙钢、孙曾珏、黄大洋、薛青利、李来生、张清波、许学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6.J-215-1-01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张文海、郑耀明、王临江、周松林、郭奕全、宋修明、袁家誉、王忻江、任鸿国、梁海卫、唐尊球、张源、邓淑华、周俊、章平江西省、安徽省7.J-217-1-01CC-2000开放式、面向对象的EMS/DMS支撑系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吴玉生、赵君、吴杏平、孙超、曹连军、蒋建民、杨秋恒、董春晖、王文、沈松林、李立新、郭崇辉、孟令愚、邵滨、宋小琳国家电力公司8.J-219-1-01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李世鹤、陈卫、徐广涵、李军、张晓丽、陈英、慕福奇、周滔、张文忠、林波、刘晓农、段滔、杨贵亮、李晨光、张代君信息产业部9.J-221-1-01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大能力南昆铁路干线成套技术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中铁第十六工程局、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南昆铁路建设指挥部铁道部10.J-221-1-02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谢邦珠、李文琪、臧棣华、杨稚华、徐基伟、顾安邦、谢幼藩、刘忠、范文理、杨如刚、贺立新、游贤贵、李淑峰、万中茎、赵雷交通部11.J-223-1-01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方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马钧培、刘春煌、项源金、陈光伟、刘强、詹子宁、史峰、田宁、齐玉杰、叶明芷、徐尤南、罗小兵、谢川成、张剑、李锋铁道部12.J-233-1-01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福建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史宗俊、孙德建、王兆俊、陶增厚、潘士贤、刘心机、张绍清、欧作炎、朱素贞、李庆俊、常江、吴让庄、邓珊珊、郑贤球卫生部13.J-233-1-02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志强、韩本立、刘永雄、蔡景修、何振平、董家鸿、别平、王曙光、黄晓强、钱光相、迟彦邦、顾红光、李智华、李锐、龚建平总后勤部二等奖14.J-201-2-01湘研系列辣椒品种(湘研1-10号)的推广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邹学校、周群初、戴雄泽、李雪峰、马艳青、苏争艳、何青、刘虎、左宁、曾令明农业部15.J-201-2-02北方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金继运、刘荣乐、程明芳、张漱茗、雷永振、邢竹、吴荣贵、吴巍、杨俐苹、孙克刚农业部16.J-201-2-03优质高产早熟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7号河南省农科院、开封县第一职业高中、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安徽省种子总公司、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张新友、汤丰收、狄先、任春玲、夏英萍、马淑琴、董文召、殷冬梅、葛秀荣、梁尼亚河南省17.J-201-2-04玉米品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长葛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南省汝州市种子公司、安徽省种子管理站、四川省南充市种子公司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魏振宙、李铁庄、房志勇、刘玉恒、贺华河南省18.J-201-2-05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的育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高振华、李树德、杜永臣、朱德蔚、冯兰香、王孝宣、戴善书、陈新伟、杨翠荣、严准农业部19.J-201-2-06广东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伍尚忠、徐羡明、霍超斌、曾列先、朱小源、杨祁云、林璧润、黄少华、刘景梅、刘智英广东省20.J-201-2-07棉花远缘杂交新品种“石远321”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赵国忠、冯恒文、李爱国、梁正兰、李增书、姜茹琴、眭书祥、赵丽芬、朱青竹、钟文南河北省21.J-201-2-08谷子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董志平、崔光先、甘跃进、高立起、谢剑峰、郑桂春、李青松、赵兰波、籍贵苏、刁现民河北省22.J-201-2-09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和应用推广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黎汉云、刘代银、周开达、龙斌、李仁端、黄世超、李仕贵、杨林、朱建清、马均四川省23.J-202-2-01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高志义、查多禄、齐宗庆、王久丽、朱金兆、谢京湘、火树华、吴斌、陆守一、任勇国家林业局24.J-202-2-02五倍子单宁深加工技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重庆丰都康乐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彭州天龙化工有限公司、老河口市林产化工总厂张宗和、黄嘉玲、秦清、王琰、李丙菊、徐浩、王连珠、陈文文、李东兴、郝援朝国家林业局25.J-202-2-03杉木建筑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福建林学院福建杉木研究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盛炜彤、惠刚盈、何智英、张守攻、陈长发、贺果山、童书振、马蔷、丁贵杰、叶镜中国家林业局26.J-202-2-04杨树介壳虫等干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大庆市林业局刘景全、迟德富、邵景文、邓立文、马玲、张学科、李成德、严善春、胡隐月、刘宽余国家林业局27.J-202-2-05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和经营技术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省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湛江市林业局、广东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郑德璋、廖宝文、郑松发、李云、张乔民、邱坚锐、宋湘豫、郑馨仁、刘治平、吴中亨国家林业局28.J-202-2-06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山东农业大学梁玉堂、龙庄如、邢黎峰、张光灿、丁修堂、王哲理、李宏开、刘财富、左永忠、丰震国家林业局29.J-203-2-01猪口蹄疫病毒系统发生树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谢庆阁、赵启祖、刘在新、常惠芸、刘卫农业部30.J-203-2-02大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青岛海洋大学、荣成市水产养殖场、荣成市海兴育苗场、日照市海水育苗场戴继勋、张学成、崔竞进、包振民、欧毓麟、刘涛、隋正红、韩宝芹、孙建华、徐加元教育部31.J-203-2-03中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国奶牛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奶牛中心、新疆畜牧科学院、北京奶牛育种中心良种场张沅、许宗良、罗应荣、陈静波、张勤、宣柏华、朱化彬、龙福增、王安江、洪广田农业部32.J-203-2-04中国蓝舌病流行病学及控制研究云南省(农业部)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张念祖、李志华、张开礼、张富强、李华春、邹福中、肖雷、向文彬、朱建波、杨承瑜云南省33.J-203-2-05高产蛋鸡新配套系的育成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种禽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宫桂芬、程少平、孟安明、李宁、杨宁、张海兰、孙会、高竹、仇宝琴、李建魁北京市34.J-203-2-06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旭日干、卢克焕、张锁链、石德顺、薛晓先、凌泽继、刘东军、王武陵、廛洪武、韦英明内蒙古自治区35.J-203-2-07犬五联弱毒疫苗的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夏咸柱、殷震、范泉水、黄耕、武银莲、李金中、乔贵林、袁书智、何洪彬、钟志宏总后勤部36.J-203-2-08高效转化、肉质改良、资源开发型全价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浙江大学、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欣欣饲料股份有限公司许梓荣、汪以真、邹晓庭、孙建义、夏枚生、王敏奇、屠友金、占秀安、冯杰、钱利纯浙江省37.J-210-2-01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长春科技大学王世称、艾宪森、李忠、陈华山、杨毅恒、严光生、朱裕生、叶水盛、李景朝、肖克炎专家推荐38.J-210-2-02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宋万超、何生厚、潘元林、才汝成、李阳、孔凡仙、王军、林会喜、周志齐、周长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39.J-210-2-03测井解释工作站系统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常明澈、李宁、于亚娄、杜贵彬、童晓玲、张玲、陆阳、王建强、邱汉强、乔德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40.J-210-2-04复杂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支护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山东科技大学、淮南矿务局朱维申、刘泉声、白世伟、李术才、陈卫忠、尤春安、杨家岭、袁亮、吴玉山、祝经康湖北省41.J-210-2-05BGRIMM系列浮选机研制与推广应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沈政昌、刘桂芝、刘振春、张鸿甲、邹介斧、夏晓欧、刘惠林、刘彦君、卢世杰、刘林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42.J-210-2-06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允、钟孚勋、张烈辉、罗涛、杜志敏、冯曦、王阳、杨兆中、胡勇、贺伟四川省43.J-210-2-07新城金矿复杂条件矿床采矿方法研究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新城金矿、长春黄金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崔仑、蔡美峰、韦华南、孙豁然、李春元、赵国彦、刘国富、李凤山、乔兰、李元辉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44.J-210-2-08地下矿山高阶段强化开采新工艺综合技术研究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李周经、孙再东、饶绮麟、彭怀生、王善元、李樟鹤、夏倩、王毅、郭然、谢源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45.J-210-2-09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工程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郭仁忠、张曼平、彭子凤、向发灿、鲍江军、许蔚文、李春阳、荣芳、梁勇、潘俊杰国土资源部46.J-210-2-10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胡少韵、石智军、赵学社、殷新胜、韩仕洲、郝世俊、李新建、周新莉、龚城、刘卫东国家煤炭工业局47.J-210-2-11塔里木盆地海相克拉通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廖永远、贾承造、孙龙德、邸超、俞新水、梁狄刚、周新源、王招明、刘昌玉、田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8.J-210-2-12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大同矿务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太原理工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谢和平、朱晓喜、张宝山、彭建勋、孙忠义、张锁江、解景全、靳钟铭、王家臣、白希军国家煤炭工业局49.J-210-2-13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方案、施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陈俊勇、刘经南、张燕平、李毓麟、施闯、张骥、施品浩、葛茂荣、肖耀寰、王权国家测绘局50.J-210-2-14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青海石油管理局黄汉纯、黄庆华、马寅生、周显强、王长利、陈泽光、李永贤、王砚庆、高荐、孙立平国土资源部51.J-210-2-15南海南部海域航磁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仁载、方迎尧、周伏洪、王乃东、王庆萼、李标芳、刘天猛、于长春、张培琴、王卫平国土资源部52.J-211-2-01抗菌系列家电及抗菌塑料研制应用海尔集团公司青岛家电工艺装备研究所、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杨绵绵、李毕忠、季君晖、杜光林、严庆、徐进礼、金道谟山东省53.J-211-2-02碳氢物质替代CFCs制造系统工程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黄小池、谢清文、吴世庆、王国生、刘国梁、关志强、谭蓁、顾中平、潘坚、王伙平国家轻工业局54.J-211-2-03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北京工商大学、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一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国、宋焕禄、王玉芬、陈尧国洪、何文娇、魏冰、陆辛玫、李小瑶教育部55.J-211-2-04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四川大学、四川雅安皮革总厂石碧、李维德、范浩军、杨玉彬、何有节、李梅芳、曾少余、李强、曹明蓉教育部56.J-211-2-05MNML立式双辊碾米机和MPGL立式双辊抛光机研究开发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陈学秀、谷世斌、曹曦蓉、马秉春、欧文生、刘文、林智勇、王月芳、邹锋、罗碧军国家粮食储备局57.J-211-2-06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四川音乐学院陈泽、赵砚臣、陈欣文化部58.J-211-2-07发酵法生产衣康酸技术的研究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山东中舜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建军、姜鲁燕、李丕武、王廷刚、王明惠、李大林、赵祥颖、田延军山东省59.J-212-2-01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朱允铎、陈嘉震、郑志杰、于李强、秦春、林荣、周国永、刘学功、常勇、张钢山东省60.J-212-2-02万吨级腈纶高速纺丝生产线电控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王庆超、赵伯超、喻宝才、乔永宽、胡慎敏、李天书、王金娥、吕世勇、郭振良、严利明国防科工委61.J-212-2-03电晕放电型可染性导电纤维的研究及其特种功能面料开发江苏省纺织研究所、无锡市第三棉纺织厂陶再荣、李荣珍、王琴云、华靖乐、郁蕾、祁军、周建平、张长乐、杨宏、庄秉康江苏省62.J-213-2-01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新技术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冯怡生、冯久田、刘希岗、王玉瑞、吕天宝山东省63.J-213-2-02氯乙烯类多相(共)聚合反应工程研究及工业应用浙江大学潘祖仁、翁志学、黄志明、刘龙孝、包永忠、单国荣、罗英武教育部64.J-213-2-03热硫化硅橡胶生胶生产技术晨光化工研究院王伟良、张汝琴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65.J-213-2-04氯乙烯路线联产HFC-152a和HCFC-142b中试技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杜国浩、毛汉卿、刘明华、郭心正、翟洪达、何帮井、马鑫明、裘霞敏、尚金漫、何俊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66.J-213-2-05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天津市橡塑机械联合有限公司张芝泉、朱伯明、张建浩、汤静、毛小馨、张晨、王东海、曾志清、陈英铸、姚昆天津市67.J-213-2-06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郑州工业大学刘敏珊、董其伍、魏新利、徐晓慧、王定标、王学生、刘伟、陈发忠、崔忠峰、秦可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68.J-213-2-07100万吨/年中压加氢改质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化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郑灌生、刘守义、刘家明、华炜、孙洪江、朱昌莹、吴秀章、戴景岐、简悦、杨仕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69.J-213-2-08一步法铝塑复合管成型设备与专用交联料的研究与制造青岛化工学院潘炯玺、谢雁、葛涛、刘新民、郭红革、王焱、陈兴銮、杨金平、李玮山东省70.J-213-2-092.5万吨/年碳五分离工业性试验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林敏仙、于豪翰、杜春鹏、孙国金、徐宏芬、衣秀玉、言敏达、李普阳、翁甲翘、杨德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71.J-213-2-10杀虫剂残杀威原药技术开发湖南化工研究院石峰、杨慧、梁跃华、段湘生、王洪成、尹霖、苏红、陶贤鉴、聂萍、冯建东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72.J-214-2-01锂离子蓄电池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朱利宏、汪继强、杨清欣、汪艳、杜友良、张泽波、谭逸雄、刘荫福、娄永康、薛梅信息产业部73.J-214-2-02风云二号卫星复合材料结构件与EPKM上面级壳体制造技术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康子与、刘其贤、孔庆宝、田开谟、王文达、高巨龙、陈辉、赵洪斌、王兴华、刘扬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74.J-214-2-03JG-4混凝土缓凝减水剂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苏波、梅名虎、熊大玉、赵雅军、龚春明、张志宏、韩枫、肖军、李勇、曹国平国家冶金工业局75.J-215-2-01铁精矿球团烧结新工艺的研究钢铁研究总院、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部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谷永振、潘宝巨、马智明、周取定、张新生、宋书亭、袁娅佳、葛铸高、于海津、刘文学国家冶金工业局76.J-215-2-02新型热喷涂技术和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周克崧、刘敏、戴达煌、洪瑞江、刁楚鹏、王德政、梁振锋、史文方、杨大君、廖传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77.J-215-2-03武钢RH多功能真空精炼技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刘建功、王殿禄、高凯、刘涵清、刘良田、孙毅、董伟光、于伟民、杨杰、胡述疑国家冶金工业局78.J-215-2-04高温浓硝用C8高纯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材钢铁研究总院、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钢厂、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4厂冈毅民、陈敬胜、庞瑞、王庆符、接云升、陈绍寿、宋尔应、刘忠国、范海枝、许崇臣国家冶金工业局79.J-215-2-05板带钢轧制过程的智能优化与数模调优东北大学、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王国栋、刘相华、徐建忠、邸洪双、赵昆、马东清、邹天来、袁建光、李长生、赵德文国家冶金工业局80.J-215-2-06形状记忆与超弹性NiTi合金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尔胜集团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赵连城、刘礼华、蔡伟、杨恒、王中、王儒润、刘兆生、黄兵民专家推荐81.J-215-2-07汽车换热器用铝合金复合箔的研制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工业大学肖亚庆、周江、孙海安、马保伟、甘卫平、史文方、张华、陈兴利、唐伟、郑祥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82.J-215-2-08铁水热装及其相关新工艺在超高功率电炉上的应用江苏淮钢集团有限公司何达平、韩建淮、刘祥、张凤军、杨武江苏省83.J-216-2-01宝钢2030mm外耦滚筒机构协衡飞剪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柳冉、赵兵、高玉田、沈成孝、朱庆明、蒋继中、郁黎扬、晁春雷、朱进兴、朱季瑞国家机械工业局84.J-216-2-02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周济、黄树槐、周云飞、朱志红、陈吉红、周祖德、熊清平、李小华、熊晓红、陆云祥教育部85.J-216-2-03离心球墨铸铁管工艺及装备的研究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范英俊、郭士进、张伯明、王黎晖、赵焕平、杨彬、徐顺友、胡家骢、陈宝玉、孙韶华河北省86.J-216-2-04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太原理工大学王宝、孙咸、刘满才、吴宇、张汉谦、孟庆森山西省87.J-216-2-05热处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盐城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潘健生、胡明娟、钱初钧、张伟民、顾剑锋、沈甫法、徐薇平、毛立忠、蔡、李勇军上海市88.J-216-2-06金属型材三维拉弯工艺及设备燕山大学周超、高才良、闻广秋、钱志平、吕玫、杨兆森、韩伟、王志敏、王国山、王允善国家机械工业局89.J-216-2-07低比转速高扬程高速离心泵的理论设计与工业化应用浙江大学、浙江苍南特种泵有限公司朱祖超、王乐勤、汪希萱、陈鹰、金庆明、黄敦回浙江省90.J-216-2-08快速成形制造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李涤尘、王素琴、丁玉成、赵万华、洪军、赵毅、曹瑞军、胡德洲、唐一平专家推荐91.J-216-2-09磁脉冲振动清车装备的研制北京机电研究所海锦涛、王勇、张立斌、陆辛、谷九如、李敏贤、王辉、朱钰、范安国、张守彬国家机械工业局92.J-217-2-01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集热器及热水系统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清华阳光太阳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玻璃仪器厂薛祖庆、殷志强、张剑、沈长治、严锡元、傅延龄、邹怀松、薛培杰、邹辉煌、郑世民北京市二等奖93.J-217-2-022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优化设计及应用北京全三维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重型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蒋洪德、徐星仲、朱斌、蔡虎、郭朝阳、张冬阳、黄伟光、王仲奇、徐文远、朱国良专家推荐94.J-217-2-03iES500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应用环境山东大学云昌钦、杨志强、严中华、王浩、张志伟、魏新华、孙玉军教育部95.J-217-2-04WBZ-500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东北电力设计院、东北电管局、华中理工大学、辽阳电业局徐进亮、陈德树、沈福媛、孟志宏、牛立峰、刘效孟、陶月明、毛锦庆、芮志浩、王峰国家电力公司96.J-217-2-05DISA&DR2000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徐石明、陶晓农、赵金荣、施玉祥、张辉勇、顾大庆、刘臣宾、蒋跃平、陈朝勤、周邺飞国家电力公司97.J-217-2-06武钢硅钢扩建工程CA5机组电气自动化系统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马小亮、谢保侠、胡枫林、闫占文、楚子林、郭斌、王万新、王东晴、桂林、刘国建国家机械工业局98.J-217-2-07低压电器可靠性设计及检测技术河北工业大学、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器技术研究所、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陆俭国、李志刚、王景芹、苏秀苹、李奎、骆燕燕、杜太行、胡德霖、韩青、刘教民天津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节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油藏一、构造特征(一).构造形态:千米桥潜山位于背向倾斜的港西断层和大张坨断层。

潜山内部既受印支-燕山期褶皱逆冲构造的影响,也受到新生代伸展断层、走滑断层的切割。

内幕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十分复杂。

围3—10是千米桥潜山顶面构造形态图,据此对该潜山的顶面构造形态特征简述如下。

⒈千米桥潜山的南部边界为NE—SEE向的港西断层.北部边界为NE向的大张坨断层,东部边界为NNE向的白水头断层,向西南方向延伸与沈青庄潜山相连,具体边界尚待确定。

勘探面积约260km2。

潜山内部被不同走向、不同性质的断层切割。

其中NNE 走向的港8井断层和NNW走向的千米桥西断层将潜山分隔为潜山主体及千米桥东潜山和千米桥西潜山。

⒉千米桥潜山奥陶系顶面埋深总体上为西浅东深、南浅北深,西南侧最高部位的埋深为3200m,东北部最大埋深达6300m。

千米桥西潜山总体上为NNW倾的“单面山”,埋深从南侧的3200m,向北逐渐加深至5800m。

千米桥潜山主体的形态较为复杂,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从板深703至板深702井东,存在一个由多座山头近南北向蜿蜒所形成的“山脊”带,高点埋深3900-4100m,相对高差约600~800m。

此外在千米桥潜山主体还发育大致沿港8井断层方向分布的千16-24、板深4等山包,高点埋深4100—4400m。

千米桥东潜山受港8井断层落差的影响,大部分埋深达5000m以上,板深32、板深32西、板深78-1等“低丘”散落其间,高点埋深4800~--5200m,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m。

(二).断裂特征⒈大张坨断层。

大张坨断层是位于板桥凹陷内的一条二级正断层,在潜山范围内延伸长度20km,最大断距900m,断面北倾,北东东走向。

沙三一东营期为其主要发育期。

该断层使板桥凹陷沙三段生油岩与奥陶系大面积接触,为潜山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o⒉港8井断层。

该正断层控制潜山主体的东部边界,南起港深5井,北东走向,北端截止于大张坨断层,断面SE倾,具有延伸长(15 km)、断距大(500-700m)的特点。

沙三段为其主要发育期。

⒊千米桥西断层。

是具有走滑性质的逆断层,断面东倾,近南北走向,延伸长9 km,在板深702井以南断距最大,可达350m,向南北两侧断距变小。

形成于印支末一早、中燕山期,控制石炭一二叠系地层分布,是潜山主体气藏的西部边界。

⒋板深701南断层、千12-18北断层、板深8南断层。

它们是印支末一早、中燕山期叠瓦扇型逆冲构造体系在潜山顶面的反映,延伸方向以北东东向为主,局部北东向。

板深701南断层断距50-350m,千12-18北、板深8井南断层断距250m。

,目前的钻井资料证明,该断层体系对潜山气藏没有明显的分隔作用。

(三).圈闭特征潜山主体部分发育5个次级圈闭,奥陶系顶面形态图上总圈闭面积59.7 km2(表3-2)。

表3-2 千米桥潜山主体奥陶系顶面圈闭要素表⒈板深4井背斜。

该背斜被港8井断层、大张坨断层和板深4井断层切割围限,轴向近北西向。

板深4井在该圈闭高部位。

⒉板深7井断鼻。

该断鼻被板深701井南断层、千12-18井北断层、千米桥西断层所围限,由东、西两个局部高点组成。

圈闭落实可靠,1341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北倾特征。

板深7井位于该圈闭东、西高点的鞍部,千16-24井位于该圈闭东高点较高部位。

⒊板深8井背斜。

该背斜被千米桥西断层和板深8井南断层两条逆断层所夹持,轴向近南北,具有东翼陡、西北翼缓、南翼略有回倾的特点。

板深8井位于高点西侧,距高点约500m,千12-18井区位于该背斜北翼。

联络测线C490上具有明显的西倾和东倾,水平切片上南北向构造反映清楚,圈闭落实可靠。

⒋板深703井断鼻。

位于板深8井背斜南侧,被千米桥西断层和板深8井南两条逆断层所限制,板深703井位于该圈闭的较高部位。

⒌板深6井断块。

位于港西断层上升盘,是夹持于港西断层和板深6井北断层之间的垒式断块,西侧高部位被南北走向的逆断层遮挡,下倾方向以板深31井西断层为界。

(四).千米桥潜山内幕构造特征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构造解释工作应该特别注重和区域构造分析相结合,对构造样式的认识应该特别注重与变形岩层的力学性质分析相结合。

基于这一原则,通过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我们对千米桥潜山内部的逆冲构造的总体认识如下。

(1)千米桥潜山寒武一奥陶系卷人中等强度的挤压收缩构造变形,发育不同方向的逆冲断层及与逆冲断层相关的褶皱构造。

这些逆冲褶皱构造总体上受大致沿寒武系底面不整合面及新元古界上部软弱岩层发育的一条区域规模的拆离断层控制,属于沉积基底卷入的薄皮逆冲构造。

(2)千米桥潜山内幕的逆冲构造具有分段性,大致在坐标线20540一线为界,东部是千米桥潜山的主体部分,逆冲构造变形相对强烈,并以在寒武系卷入的双重构造和奥陶系卷人的叠瓦扇构造为特点,收缩位移相对较大。

西部以发育简单的叠瓦构造为主,且收缩位移相对较小。

其分界线附近可能存在深层隐伏的NNW向撕裂断层或侧向断坡。

(3)潜山主体部分的不同方向的逆断层并不代表多期逆冲构造作用,它们是拆离断层和主干逆冲断层发育斜断坡和侧断坡的表现。

逆冲构造的主要位移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

二、储层特征(一)、储层划分标准和储层评价1.储层划分原则储层分类评价主要是对储产油气能力的综合评价。

根据四川多年来在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分类评价领域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储层分类的关键是找出各类储层界限值,使之成为各参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

如Ⅰ类储层不需要裂缝仅靠孔隙和喉道(一般为1 m厚的储层)就能产出工业气流;当裂缝发育时,孔隙度下限会降低。

Ⅱ、Ⅲ类储层是易采和难采储层领域。

Ⅰ、Ⅱ类储层是开发阶段稳产期储层,Ⅲ类储层属产量递减期的储量。

根据千米桥潜山试气测试资料,确定本区Ⅰ、Ⅱ、Ⅲ类储层分类指标如下。

Ⅰ类储层: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1.5×104m3/km·d;Ⅱ类储层: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0.3~1.5)×104m3/km·d;Ⅲ类储层: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0.1~0.3×104m3/km·d。

板深8井上马上段试气获较高产工业气流,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达 5.00×104m3/km·d,为Ⅰ类储层的代表;板深6井上马上段试气也获得工业气流,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达0.86×104m3/km·d,为Ⅱ类储层的代表;板深6井上马三段试气为低产气层,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0.12×104m3/km·d,为Ⅲ类储层的代表。

2.储层划分标准对于碳酸盐岩储层而言,反映含油气性的深侧向电阻率很大程度的受岩性影响,从而使油、气、水层在电阻率曲线上相差无几。

因此,这就给准确评价油气层带来很大困难。

基于上述认识,首先在测试、压汞、相渗等资料基础上,通过确定储层下限,划分出储集层;再结合油气藏特征、CMR、DSI等特殊测井信息,进一步识别流体类型,进而划分有效厚度。

⑴岩性和物性标准板深7井从下盘亮甲山至盘下马家沟组共测试干层4层。

按照选层原则,测试干层段共选层21层。

为突出泥质含量对测试干层的影响,精选高电阻率背景下受泥重引起低电阻率层14层;Ⅰ类储层选层23层;Ⅱ类储层选层30层;Ⅲ类储层选层12层。

通过做储层与非储层无铀伽马直方图(图6-39)、孔隙度及无铀伽马散点图(图上限为6%。

6-40),确定泥质干层无铀伽马上限25API,按照体积方程换算Vsh⑵有效孔隙度下限碳酸盐岩中,孔隙度下限确定至关重要。

千米桥潜山尚处于勘探开发初期,储层孔隙度下限主要根据现有的相渗透率、压汞、物性分析资料采用孔饱关系、散点图法及频率直方图法进行确定。

①.孔隙度—饱和度关系与相对渗透率组合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水润湿性岩石在气层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有近似双曲线关系,即随着孔隙度增加含水饱和度呈双曲线关系减小。

孔隙度低时,由于孔隙半径小,孔隙中充满束缚水,随着孔隙度增大,束缚水饱和度降低,而饱和度又与相对渗透率有关,根据相对渗透率资料确定临界含水饱和度后,即可根据孔隙度与临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下限。

(a)临界含水饱和度及残余油气饱和度为保证分析结果质量,板深701井尽量选送柱面完好且渗透率较高的5块样品做相渗分析,其孔隙度2.2%~9.9%,渗透率(0.127~2.2)×10-3μm2。

从分析结果看,临界水饱和度为23.2%~65.1%,平均为47.8%,可作为有效储层含水饱和度下限。

即:当含水饱和度小于47.8%时,产层以产气为主。

(b)小岩样分析孔隙度与压汞计算含水饱和度板深701井于上马家沟组选送64块压汞样品,板深7井选送6块压汞样品,千12—18井选送6块压汞样品,累计千米桥潜山压汞样品76块,以0.018/μm对应含烃体积作为有效含烃体积。

经统计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看出: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具有良好的指数关系(图6—41)。

.1379=⨯Sw(m=62,r=0.85)11Φ.167-将前述确定的临界含水饱和度代入上式,计算孔隙度下限2.47%。

②.散点图法按照前述选层原则,通过统计无铀伽马与孔隙度关系,得出储层区无铀伽马小于25API,有效孔隙度大于2.5%。

3.储集类型划分储层的储集类型主要是指储层储集空间与渗滤通道的组合类型。

根据测井处理基质孔隙度、孔洞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数值,结合FMI动态成像描述孔、缝、洞发育情况,将本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类型划分为孔隙型、溶洞型、裂缝性三种基本类型及溶洞孔隙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复合型七种。

统计发现,千米桥潜山储层储集类型以溶洞孔隙型为主(图6-38)。

(二)、储层岩石学特征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以潮坪沉积为主,发育云坪、灰云坪、泥云(灰)坪三种岩相类型。

其中泥云(灰)坪主要分布在峰峰组,上马家沟组上段以云灰坪和灰坪为主,其次为云坪。

上马家沟组下段和下马家沟组为开阔海沉积。

千米桥潜山储集岩类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及过度岩类等,另有少量角砾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团球粒灰岩等。

泥、粉晶云岩中晶间孔及裂缝发育,是本区最重要的储集岩类。

泥晶灰岩中见有张裂缝及不同级别的溶洞,奥陶系风化壳内的灰岩也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角砾岩中的干化角砾状云岩、岩溶角砾(灰质)云岩或(云质)灰岩、溶塌角砾云岩等均可作为有效储层,但以发育晶间溶孑L、砾内溶孔及砾间残留孔的溶塌角砾云岩为主。

总体上看白云石含量超过25%的岩类均可作为储层,分布于风化壳内且受淋滤溶蚀的灰岩也是重要的储集场所。

(三)、储集空间由于千米桥潜山曾在印支一燕山早、中期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因此具有比较发育的溶洞系统是千米桥潜山储层的重要特征,按溶洞的规模及发育特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岩溶洞穴(洞径大于10cm),另一种是中小型溶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